首页 > 生活百科 > 减肥方法 > 食品法规的定义

食品法规的定义

时间:2018-03-24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减肥方法】

食品法规的定义 第一篇_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

1、标准(国际的定义):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2、标准(我国的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3、标准化(G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4、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指定的标准。 5、区域标准:由区域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6、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7、行业标准:由行业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8、地方标准: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9、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批准、发布的标准。

10、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11、法律:广义上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在外延和内涵上相一致的;狭义上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12、法规:泛指由国家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13、法律体系: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4、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调整社会关系,并最终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活动准则。

15、食品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6、食品标准:食品工业领域各类标准的总和,包括食品产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分析方法标准、食品管理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术语标准等。 17、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FAO:联合国粮农组织 WTO:世界贸易组织 18、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食品基础标准: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标准,涵盖整个食品或某个食品专业领域内的通用条款。

19、食品产品标准:为保证食品的实用价值,对食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作的规定。

20、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对食品中具有卫生学意义的特征所做的统一规定。

21、食品检验方法标准: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来评价食品的品质的文件。(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共38个)、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共220个))

22、食品添加剂(FAO和WHO定义):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23、食品添加剂(我国):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4、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25、企业标准体系(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26、企业技术标准:对企业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27、企业管理标准:对企业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28、企业工作标准:对企业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29、企业标准代号:可用汉语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亦或两者兼用,应表明企业标准代码(Q/HY)、标准的种类{Jor1(技术标准)/Gor2(管理标准)/Zor3(工作标准)}、职能分类、标准顺序号和标准发布的年代。如:Q/HY G001-2015 30、《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6月1日施行,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八个内容 31、《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调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和产品质量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2、产品: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33、GMP:良好生产规范,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34、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对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危害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控制的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1、标准化的形式是指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存在方式。比较主要的标准化形式有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等。

2、标准化的作用?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②标准化是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③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④标准化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桥梁⑤标准化是国家对企业产品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⑥保准化可以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特性包括哪些特征?经济性、科学性、民主性、法规性

4、简述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①超前预防的原则②协商一致的原则③统一有度的原则④动变有序的原则⑤互相兼容的原则⑥系列优化的原则⑦阶梯发展的原则⑧滞阻即废的原则

5、论述标准的制定原则、程序和方法步骤

:原则:①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的规定,这是标准制定工作总的指导②必须遵循《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0000)和《标准编写规则》(GB/T 20001)等③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对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要求④必须遵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原则 一般程序:(1)预备阶段: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包括标准草案或标准大纲。(2)立项阶段:提出新工作项目。对新工作项目进行审查、汇总、协调、确定,下达计划(3)起草阶段:提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4)征求意见阶段:提出标准草案送审稿(5)审查阶段:提出标准草案报批稿(6)批准阶段:提供标准出版稿。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审查部门进行报批及材料审核,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7)出版阶段:提供标准出版物(8)复审阶段:定期复审。对实施周期达5年的标准进行复审。

(9)废止阶段:对复审后确定为无必要存在的标准,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发布,予以废止 6、论述标准编写的具体要求 (一)资料性概述要素的编写:

(1)封面的编写:封面是标准的必备要素,主要内容有标准的类型,标准的编号,标准的名称。①标准的类型分为: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位置:封面上部居中②标准的编号由标准代号、顺序号、年号三部分组成,位置:标准类型的右下方③标准的名称包括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由引导要素(标准所属领域)、主体要素(论述的主要对象)、补充要素(该对象的特定方面、细节,是可选要素)构成 (2)目次的编写:可选

(3)前言的编写:不应包含要求,不能有公式、图和表,由特定部分(可省略)和基本部分(不能少)组成 (4)引言的编写:可选,不包含要求

(二)规范性一般要素的编写:包括标准名称(同上)、范围(必备要素,位于正文之首)、规范性引用文件(可选)

(三)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标准的主体要素,反映各个标准的特性要求,由8个部分组成:①术语和定义(可选)②符号和缩略语(可选)③要求(核心)④抽样⑤试验方法(可选)⑥分类和标记(可选)⑦标志、标签和包装(可选)⑧规范性附录(可选) (四)资料性补充要素和其他要素的编写:

(1)资料性附录:可选,是对理解、使用标准起辅助性作用的附加信息(2)参考文献:可选,应置于最后一个附录之后(3)索引:可选,若有应作为标准最后一个要素

(4)条文注:一般是对标准中的某一章、某一条或某一段做注释(5)图(6)表 7、论述法律的基本特性

答:①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社会规范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④法律是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⑤法律有其确定的体制和表现形式

8、简述GMP的原则与内容 原则:(1)生产者有足够资历,有相适应的技术人员(2)操作者应进行培训,以便正确按照规程操((3)按照规范化工艺程序生产(4)确保环境设施等符合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5)符合规定的物料、包装容器和标签(6)具备合适的贮存、运输等设备条件(7)全生产过程严密有效的质检和管理(8)合格的质量检验人员、设备和实验室(9)验证关键步骤和重要变化(10)使用手工或记录仪做好记录并检查(11)保存生产销售记录以便追溯产品历史(12)将贮存和销售中影响质量的危险性降到最低(13)建立由销售和供应渠道收回任何一批产品的有效系统(14)了解用户意见,调查质量

9、简述我国的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一元”是指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元化的。“两级”是指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级别。“多层次”是指根据宪法规定,不论是中央级立法还是地方级立法,都可以各自分成若干个层次和类别。

10、我国的法律体系划分为多少门类?简述每一门类?划分为7个门类:

①宪法及宪法相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相关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②民法、商法: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以平等地位而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③行政法: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有关行政管理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④经济法: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⑤社会法: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⑥刑法:规范罪犯、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1、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①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法律体系中法律效力层级最高的规范性文件,是制定从属性食品安全卫生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依据。②行政法规:分为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行政法规两类。法律效力仅次于法律③部门规章:包括国务院行政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④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不属于标准等技术规范。⑤食品标准:指食品工业领域各类标准的总和。

12、食品标准制定的意义?①保证食品质量卫生与安全②国家管理食品行业的依据③食品企业科学管理的依据

13、简述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的主要特点

①各级标准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②基本满足了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的目标和要求③与国际标准体系协调一致④体现了科学性原则和WTO/SPS协定的原则

14、论述我国的食品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标准体系不够完善②保准水平相对偏低③标准复审

15、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类别如何划分?包括哪些类别?简要论述

参照CAC等国际标准分为7类:

①食品中农药、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卫生标准

②食品中有害金属元素及环境污染物限量卫生标准③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和真菌毒素限量卫生标准④产品(包含食品原料与终产品)卫生标准⑤辐照食品卫生标准⑥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⑦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16、简述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特性

①目的性②集成性③层次性④动态性⑤阶段性

17、论述食品企业标准体系中主要标准的制定方法和依据

(1)技术标准体系:①工艺技术标准 18、简述我国《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②食品安全标准③食品生产经营④食品检验⑤食品进出口⑥食品安全事故处置⑦监督管理⑧法律责任

19、简述产品质量的法律责任

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对产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的责任者,因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质量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及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

20、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分别包括哪些法律和法规? (一)法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二)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管理条例》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 21、简述WTO的基本原则

(1)自由贸易原则(2)最惠国待遇原则(3)国民待遇原则(4)对等互惠原则(5)关税为唯一保护手段原则(6)非歧视原则(7)公平贸易原则(8)贸易壁垒递减原则(9)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10)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11)贸易法规国际国内统一透明原则(12)公正、平等、公开处理贸易争端原则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

1、质量:ISO9000:2005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特性:(一)产品质量特性:①功能性②可信性③安全性④适应性⑤经济性⑥时间性

(二)服务质量特性:①功能性②经济性③安全性④时间性⑤舒适性⑥文明性

(三)人员质量特性:①品德属性②专业性③能动性④时效性⑤发展性

3、产品质量的两个模型:

(一)朱兰质量螺旋模型:反映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全过程包括13个环节。 (二)戴明循环(PDCA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步骤。

4、食品质量:在食用方面能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隐含的需要的优劣程度。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5、质量数据:某质量指标的质量特性值。分两类:(1)计量值数据:用测量工具可以连续测取(小数点以下)的数据(2)计数值数据:不能连续取值的、只能以整数计算的数据

6、总体:也叫母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也叫样本单位或样品,是构成总体或样本的基本单位。

7、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

8、样本:也叫子样,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个或多个供检验的单位产品

9、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如平均值、中位数、极差(Max-Min)、标准方差、标准差 10、产品质量波动六个影响因素(5M1E):操作者、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测量、环境

14、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一)国家标准代号及编号:

强制性:GB XXXX(标准发布顺序号)-XXXX(标准发布年号)

推荐性:GB/T XXXX-XXXX (二)行业标准代号及编号:

强制性:XX(机械JB,轻工QB...) XXXX-XXXX 推荐性:XX/T XXXX-XXXX (三)地方标准代号及编号:

强制性:DBXX(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 XXXX-XXXX

推荐性:DBXX/T XXXX-XXXX

(四)企业标准代号及编号:Q/XXXX(企业代号) XXXS-XXXX

11、质量管理的七工具(QC七工具or品管七大手法): (一)因果图(鱼刺图):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 (二)排列图(巴雷特图):主次因素排列图,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次要进行排序,寻找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主要问题。A类因素(主要因素):在0~80%;B类因素(次要因素):在80%~90%;C类因素(一般因素):在90%~100%(三)散布图(相关图、分布图):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程度。强/弱正相关关、强/弱负相关、曲线相关、不相关。(四)直方图: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矩形表示数据分布的图。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显示质量波动分布的状态。有七个类型:①标准型(运行正常)②锯齿形(直方图分组过多or读错测量数据)③偏锋型④陡壁型⑤平顶型(生产过程有缓慢因素引起)⑥双峰型(数据来自不同总体)⑦孤岛型(测量工具有误差) (五)调查表(检查表):利用统计图表进行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并进行质量问题原因分析的一种质量控制方法。有四种:工序分布调查表、不合格项调查表、不合格位置调查表、矩阵调查表 (六)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

(七)控制图: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12、5S的起源:5S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源自日本,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5S的含义:①整理: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②整顿:将寻找必需品的时间减少为零③清扫:将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④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⑤素养:对规定了的事,大家都要遵守执行

5S的作用:①为公司带来好处,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②提供安全的作业场所③塑造企业的优良形象,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④稳定产品的质量水平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

13、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标准化法》、《商标法》、《专利法》

15、ISO9000系列标准的起源及发展: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一系列国际标准,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保证体系,是质量保证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

ISO9000核心标准: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9004:2009《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ISO9000系列标准的特点: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②结构简化、更利于使用③采用过程方法模式,可操作性强④减少了程序文件的数量要求⑤强调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⑥突出持续改进,并要求加以证实,尤其重视顾客满意信息的测量⑦与环境管理体系具有更好的兼容性⑧考虑了所有相关方利益的需求

ISO9000系列标准的作用:①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②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地方法③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④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期望 ISO9000的17个术语介绍: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包括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3、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4、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5、产品:过程的结果6、特性:可区分的特征7、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8、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9、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10、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11、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12、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13、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14、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15、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16、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团体或个人17、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16、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7、GMP管理的四个关键要素:由合适的人员来生产与管理、选用良好的原材料、采用规范的厂房及机器设备、采用适当的工艺。18、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是食品企业为了保证达到GMP所规定的要求,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在环境卫生和加工过程等方面所需实施的具体程序,用于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 19、SSOP的主要内容(8个方面):①水和冰的安全②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清洁度③防止发生交叉污染④手的清洗和消毒、厕所设备的维护和卫生保持⑤防止食品被掺杂⑥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贮存和使用⑦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⑧有害动物的防治

20、HACCP的定义:是对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危害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控制的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HACCP的七个基本原理: ①危害分析(HA):针对食品原辅料选购、加工过程、产品贮运、销售等方面,确定食品在各阶段潜在的危害因素,分析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其程度,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②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预防、消除、降低到允许水平以下。③确保关键控制点受控的极限值(CL)的确定:对每个CCP确定一个标准值。④关键控制点(CCP)监控措施的确定⑤纠偏措施的确定:首先纠正或消除发生偏离的原因,重新进行加工控制,然后确定和隔离在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并决定如何处理。⑥建立健全HACCP体系有效运行的验证审核程序:包括确认HACCP体系、验证CCP、验证HACCP体系。⑦建立HACCP体系原理及应用的记录文件保持系统 21、GMP、SSOP、HACCP体系及ISO9000族间的相互关系: (一)GMP与SSOP:GMP是SSOP的法律基础,GMP法规中有关卫生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使其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指导文件,就构成了SSOP的主要内容。 (二)SSOP与HACCP:SSOP与HACCP计划中的CCP均需要实施监控、纠偏、保持纪录并进行验证:已经鉴别出的危害是与产品或其加工过程中某个加工步骤有关的危害,由HACCP控制;已经鉴别出的危害是与加工环境或人员有关的危害,由SSOP控制。 (三)GMP与HACCP:GMP是保证HACCP体系能有效实施的基本的先决条件,而HACCP能确保GMP的贯彻执行;GMP要求是硬性的、固定的,而HACCP是灵活的、可调的;两者在食品企业卫生管理中所起的作用相辅相成。(四)GMP、SSOP、HACCP:完整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必须包括三者,GMP是基础,SSOP是根据GMP中有关卫生方面的要求制定的卫生控制程序,HACCP则是关键程序。 (五)HACCP与ISO9000系列标准:两者理论基础一致,体系的性质相同,体系结构一样,体系的操作程序和认证程序无差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兼容性。 22、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了八个方面内容,即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政策和原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保持和管理评审。

食品法规的定义 第二篇_食品标准与法规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课程论文

学 院:东方科技学院 班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 名:唐泽文 学 号:201041905210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2012年 月 日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学生:唐泽文

(东方科技学院10食品科学二班,学号:20104190521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对营养与健康日渐重视,广泛普及营养知识,进步全民营养素质,培养专业营养技术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迫切需求。保健品的发展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保健食品的基本概念及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的三个阶段%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保健食品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内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保健食品 发展现状 研发趋势

前言:中华民族素来提倡养生之道,其传统源远流长。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食用食品时已不仅仅是为了饱腹,维持生存,还要求它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即通过日常饮食达到预防疾病、调整机体状态的目的。保健食品的出现,是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对食品功能提出的新的需求,也是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的追求。然而保健食品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研究保健食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保健食品的基本概念

目前,国际和国内对保健食品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论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发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定义是: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作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日本的特定保健食品是指:凡在特殊用途食品中附特殊标志,人们为特定保健目的而食用,可达到该保健目的的食品;美国的保健食品是指含生理活性成分,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健康的食品。

据此可以得出保健食品的特征是! 1、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具备食品的基本特征,即无毒、无害、 安全和卫生, 且有相应的色、 香、味、形等感官性状,同时应含有一种或数种营养素并达到一定的含量水平,但不能要求保健食品(等同于普通食品作为各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途径) ;2、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而设计的,必须具备特定的保健功能,食用的范围不同于一般食品;

3、保健食品以调节机体功能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治疗为目的,这一点与药品不同。应该强调的是保健食品即便在某些疾病状态下也可以食用, 但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 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减少损 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总而言之,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欲申报保健食品的产品,必须具有三种属性:食品属性;功能属性,具有特定功能;非药品属性。 营养素类产品也纳入了保健食品的管理范畴,称为营养素补充剂。

二、 我国保健食品的功能种类及分类

1、 保健食品的功能种类

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具有保健功能, 申请保健食品时, 保健食品评价报告是申请材料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保健食品涉及的功能有:调节免疫功能、调节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疲劳、耐缺氧、抑制肿瘤、调节血糖、改善睡眠、改善记忆、抗突变、促进生长发育、护肝、抗辐射、改善胃肠功能、改善营养贫血、美容、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改善骨质疏松、改善微循环、护发、调节血压、促进泌乳等,共计27种功能。市售保健食品具有1种或1种以上的保健功能,随着保健食品的发展,其功能还将进一步扩展"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冷链物流各 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在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 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2、 我国保健食品的分类

(1)一般分类:营养素补充剂、中药型保健食品、微生态型保健食品、活性成分型保健食品、添加剂型保健食品、混合型保健食品。

(2)按生理调节功能分类:调节免疫功能食品、延缓衰老食品、改善记忆食品、促进生长发育食品、抗疲劳食品、减肥食品、耐缺氧食品、抗辐射食品、抗突变食品、抑制肿瘤食品、调节血脂食品、改善性功能食品、调节血糖食品等。

(3)按功效成分分类:碳水化合物类、功能性脂类、功能性氨基酸类、肽与蛋白质类、维生素及类似物类、自由基清除剂类、微量元素类、益生菌类、植物活性成分类等。

(4)按原料来源分类:植物类、动物类、益生菌类。

(5)按保健食品的形态分类:酒类、片剂类、胶囊类、冲剂类、饮料类等。

(6)按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分类:自我服用型、馈赠亲友型。

3、 保健食品功能功效成分

当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可受理的保健食品功能可分为28种:增强免疫力、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提高缺氧耐

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改善睡眠、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作用、促进泌乳、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辅助降血压、增加骨密度、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有辅助保护、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营养补充剂。

目前对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尚无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是指保健食品中能够起到调节人体特定生理功能,并且不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的活性物质。按GB16740-1997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可分为:多糖类、功能性甜味剂、功能性油脂、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类、活性肽和活性蛋白质、益生菌、矿物质等。这些物质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必须能在保健食品中稳定存在,即在食品的加工与贮存过程中不被完全破坏,而且它们在保健食品中应具有特定存在的形态和含量。

(2)在进入人体后,它必须能够对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有效地使机体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保健食品发展历史现状

我国传统养生学有2000余年的历史,“食养”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食品及药食两用之物品达到养生的目的,从商周至明清时期,已有专著75部,近代专著更是数不胜数,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论与经验,为我国发展现代化、科学的保健食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保健品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1980年全国保健食品厂不到100家,到1992年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已近1000家,产品不下2000种,年产值25亿元人民币,至1994年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已超过3000家,生产保健食品3000余种,产值300亿元人民币,大约占食品生产总值的10%左右。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大概有30家左右,有少数几个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这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但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的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的发展。1994年底,新闻媒体对假劣“保健食品”的反复曝光,引起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不信任感不断加强。一下是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末)

保健食品主要是以滋补品类为主,而且大部分是以酒为载体的药酒,宣称有

辅助治疗作用,没有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之分。无论是企业的自身技术、治理水平、市场营销还是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熟悉,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2)启动成长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

海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花钱买健康”成为时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面对溃乏的消费方式,在国内保健品企业大量促销下,这种消费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保健品市场上开始出现口服液和胶囊型的保健食品和添加中药的化妆品。一大批民营企业如太阳神、沈阳飞龙、巨人等迅速崛起。然而,对于功效的神奇夸大把保健品当作神丹妙药来卖的营销方法注定为将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3)竞争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本世纪初)

保健食品行业进入竞争和繁荣阶段,从广告大战到直销的高速发展,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出现反复,1995年到1998年保健品行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有关保健食品的行业制度规定,保健食品行业的逐步规范推动了新一轮保健食品消费热潮的兴起。1998年保健食品开始走出低谷,保健食品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到2000年年产值超过500亿元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4)“信任危机”阶段(2001—2002)

保健食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企业盲目夸大宣传,媒体连续的负面报道迅速造成了“恶果”,“三株”从年销售额80亿元到跨台,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信任度不断降低,从2001年开始,这个行业再次陷入“信任危机”,市场总额不断缩水,保健食品消费一路走低,2001年销售额200亿,2002年产值减少到175亿。2002年之后国家对保健品行业加大了监管力度,

(5)“盘整复兴”阶段(2003—2008)

2003年的SARS让消费者重新建立对保健食品的信心,行业明显呈现回暖增长的态势,顾客对保健品的“不满意”转变为“部分满意”,需求有了极大增长。保健品品种呈现多样化的事态,但是产品范围还是比较窄,保健功能中具有调节免疫、降血脂和抗疲劳三项功能的保健食品占到67%。中国加入“WTO”,来自国际市场要求中国政府开放直销市场的呼声,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点关注,行业内出现重新洗牌,在这一阶段,国外保健食品巨头纷纷以高姿态进入直销,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卫生部要求2003年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达到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的要求方可生产保健食品。2003年行业产值为300亿元, 2004年增长到400亿元,2005年超过500亿元。

食品法规的定义 第三篇_食品标准与法规

一.1、名词解释:食品法律法规, ~制定、~实施、 ~遵守(食品守法)、 ~

适用、 ~效力范围

答: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

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

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制定是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或废止规范性食品相关法律文

件的活动/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食品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包括食品法律法规的遵守和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两种方式/遵守是指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恪守食品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又称食品守法/适用是指国家机

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行使国家权力,将食品

法律法规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专门活动/效力范围指食品法律法规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包括食品法律法规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三个方面

2、简述我国食品法规发展历程。

答:(1)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凉饮食物管理暂行办法》(1953)

(2)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食品卫生法(试行)》(1982)(3)第

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食品卫生法》(1995)(4)第四阶段

(21世纪初至今)/《食品安全法》(2009)

3、我国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有哪些?

答:法律依据:《宪法》/思想依据: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自然科学依据:食品

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物质依据:社会经济条件/政策依据:食品政策

4、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同位阶法具有同等效力 /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新的

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不溯及既往原则

5、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有哪些?

答:时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对食品法律法规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空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生效的地域范围,即食品法律法规在哪些地方具有约束力/对人的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6、什么是国际标准分类法ICS?它是如何进行分类标识的?

答:国际标准分类法即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ICS。

ICS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主要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和国家标准

以及其他标准文献的分类。

国际标准分类法(ICS)采用三级分类、采用数字编号、各级类目之间以下脚点相

例:67.220.20 食品添加剂(包括盐、醋、食品防腐剂等)

7、简述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异同。

答:相同:①一般性(社会和社会群体共同意识)②公开性(制定公开、实施公

开)③明确性和严肃性④权威性⑤约束性和强制性⑥稳定性和连续性

差异:①法律效力不同②制定主体不同③制定目的不同④内容不同⑤对国际

贸易的影响力不同⑥形式不同⑦稳定性不同

8、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责任有哪些?

答: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9、熟知历年世界标准化日主题。

答:1992年第23届:国际标准-打开市场的关键/ 2004年第35届:标准联结全

世界/ 2005年第36届:标准使世界更安全/ 2006年第37届:标准为小企业创

造大效益/ 2007年第38届:标准造福人与社会/2008年第39届:标准与智能绿

色建筑/2009年第40届:标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010年第41届:标准让世界

更畅通/2011年第42届:国际标准树立全球信心

二.1、名词解释:食品、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安全、SSOP、GMP、食

品标签、食品行政执法、食品行政监督

答: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

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是指为防止

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包括物理、

化学、微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食品质量是指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综合,反映食品品质的优劣/食品

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

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SSOP全称是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中文意思为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是食品加工厂为了保证达到GMP所规定要

求,确保加工过程中消除不良因素,使其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用

于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规定/GMP的全称

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

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

符号及一切说明物。有印制或压印、粘贴两种形式/食品行政执法是指国家食品

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法执行适用法律,实现国家食品管理的活动/

食品行政执法监督是指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依法对食品行政机关

及其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是否合法、合理进行监督的法律制度

2、食品质量目标管理的原则?

答: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必须为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和部门制定目

标/目标管理的对象包括所有人/实现目标与考核标准一体化/强调发挥各类人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30212/

推荐访问: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法律法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