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减肥方法 >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时间:2017-11-25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减肥方法】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篇_实验设计方案模板1

生 物 工 程 系

实验设计方案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第二篇_生物实验设计方法

生物实验及设计方法

一、网络导学

[本专题包括必修和选修三本教材上考试大纲规定的17个常规实验及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与解题思路。]

从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分析看,对实验能力进行考查是重点,它的导向功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知识内容看,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解剖和生理知识、实验目的、材料、操作方法和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的预测等多方面;从认识水平看,包括了解、理解、综合运用等层次

高考生物学实验题的设计思路是: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生物学实验能力,理解所学实验

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订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尤其是能根据命题意图设计出科学、合理、严谨、简单的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够制订并评价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

实验能力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

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归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相关的实验问题。

(一)实验方法要素及处理要素关系的基本原则

1.假设与假设验证原则

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二是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即实施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3.控制与平稳控制原则

4.对照与实验对照原则

实验的第四个要素是“对照”;第四项原则是“实验对照”原则。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 实验名称 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2) 实验目的 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3) 实验原理 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4) 实验对象 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5) 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6) 实验方法与步骤 采用的方法及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必须是科学的;能及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7) 实验测量与记录 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8)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9) 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

“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实验设计实例:

Ⅰ 实验名称:观察马铃薯条的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现象。

Ⅱ 实验目的: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Ⅲ 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反之则吸水。

Ⅳ 实验对象:新鲜马铃薯条。

Ⅴ 实验条件:0.8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大试管、有刻度的小烧杯、刀片、镊子等。 Ⅵ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等量。

Ⅶ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制备3条长度、宽度、体积都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

(2)将其中的2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的烧杯中,另1条放入加塞的空

试管中。

(3)2h以后,通过比较的方法观察薯条的长度变化及蒸馏水、蔗糖溶液体积的变化。

Ⅷ 实验结果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1)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

明显大于蒸馏水体积。

(2)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不变,且蒸馏水的体积

小于蔗糖溶液体积。

(3)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不变,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

大于蒸馏水体积。

(4)薯条的长度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Ⅸ 实验测量与记录:将放入溶液中的薯条与试管中的薯条比较观察,并比较烧杯中溶

液的体积: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变长、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变短,且烧杯中蔗糖溶液的体积比蒸馏水的体积大。

Ⅹ 实验结论: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渗透失水,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渗透吸水。

3.实验设计题的分类解析

验证性实验的基本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原理 即完成实验所用的理论依据

(3)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4)材料用具

(5)方法步骤

(为加强说服力,有时往往对实验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设计对照实验时切记:只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才有对照价值。补充实验步骤时,对每一步有必要先打腹稿然后下笔,并要编号清楚(如⑴„„⑵„„,表达清晰。)

(6)实验结果(预测实验现象)

验证性实验由于有明确的实验目的,预测的结果是科学的、合理的、惟一的。有实验(题目)中需要记录实验结果,这就要搞清楚记录什么?如何记录?

①用文字描述:略。

②表格的设计: 要理清设计思路: Ⅰ.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在表格“工作区”记录的内容。(题目中有明确的要求) Ⅱ.其次要明确表格的第一列写什么?第一行写什么?注意在第一列或第一行中肯定要写组别,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相互对照中组数可能更多)。 Ⅲ.再绘制表格(切记:表格“工作区”是预留给所设计的实验中记录到的数据,而不是要学生造出数据来填入其中。因此只要设计完成一张空白表格即可。设计表格时,要先在草稿纸上画出表格轮廓,再写入答题纸中。) Ⅳ.表格设计好后,切勿忘记给表格添上题注(即表格名称)。

③坐标图的设计:要理清横轴的含义?纵轴的含义?纵横轴的单位?曲线的走势?关键点?

④分析实验结果: 用书本理论分析实验结果。

(7)实验结论 联系实验目的得出结论。结论是合理的、科学的、肯定的。不少结论是在实验要验证的内容中寻找。

(8)讨论

①对实验操作的理论、具体细节等进行讨论。

②也可讨论与实验无直接关系但有一定联系的其他知识。

注意:

 三者是一致的。结果是指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成果”。

 验证性实验中,由于要验证的结论是肯定的,因此无实验假设。

 在验证实验中,如果实验记录作为题目条件已出现,那么就可得到肯定的实验结论。 探究性实验的基本内容

(1)实验课题 如试题需要学生写出实验课题,那对课题的文字描述大多渗透在题干的字里行间,仔细阅读便可领会。实验课题的格式有:

“×××××××××××研究”

“×××××××××××实验”

“××××××××××的影响”

(2)实验原理 是完成实验所应用到的理论依据。有的是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的在题目中作为条件出现。

(3)实验目的 大多是写做了该实验后要解决的问题。

(4)材料用具:包括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有时省略。大多数试题是作为条件提供给学生。

(5)实验假设 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问题所作出的参

考答案。如果要学生写出来,请参阅实验课题的名称,但要比实验课题的名称在文字上写得更具体一些。

(6)实验步骤的设计(即实验设计方案或曰实验设计思路) 涉及到:

①实验设计思想

②器材药品

③实验步骤(要体现单一变量对照原则)。为此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立对照组时,只需明确写出单一变量内容,其余条件(无关变量,如培养条件等)用“其他„„条件与(甲)对照组相同”即可。

④观察记录(图表、曲线等。表格的设计要求同验证性实验)

(7)实验预测及分析 探究性实验是对本不知道,现在需要知道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进行探究。即使我们能用掌握的理论知识作出科学的、唯一的预测,但由于我们是作理论上的实验设计,因此实验预测应该是开放性的,即要写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

探究性实验不象验证性实验能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往往有几种预测结果,相应的就有几种可能的结论。

(8)讨论 讨论的是与实验直接有关的内容,也可能是与该实验内容有关的其他知识。

实验设计题的内容虽然较多,但在实际考试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试题考查内容、试卷长度等,内容往往是不完整的,主要由试题设计者来决定,选取其中主要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查。

4.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

(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实验组”与“对照组”确认

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两者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两组之间的差别,被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结果,如 2005年春季高考 3题中为研究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时实验变量应为撤掉光照,因而暗处生长的小麦幼苗应为实验组,而自然状态(即来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小麦幼苗应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能增强实验的信度。按照对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4种:

①空白对照:即不作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例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留一部分样液不加入斐林试剂,以作对照。

②相互对照:即不设控制组,只在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比。例如,在植物激素与向性的设计实验中,5个实验组的相互比较。在实验中要找出一个最佳效果点,就要采取相互对照进行实验。

③条件对照:即给对象施加某种实验处理,虽不是检验假设需要的,但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的对照。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方案中:饲喂甲状腺激素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的是条件对照组;不饲喂药剂的是空白对照组。 ④自身对照:即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例如,将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证明酶是生物催化剂可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即自身对照,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再如: 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催化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或pH)(0度、50度,100度) 为条件对照。清水(软水) 、河水(硬水) 对加酶洗衣粉影响中,清水(软水) 、河水(硬水) 为相互对照。用缺素营养液培养的出现缺素症状的植株加入某元素后恢复正常为自身对照。

(2)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3)单因子变量的原则。

实验变量剖析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控制的在性质和数量上可以变化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a.实验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条件和因子,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也称自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第三篇_初中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 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

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

取 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0.5cm²),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 cm 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

放 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 问题: 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进: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度一

定不能太大,太大水就会流出盖玻片下的小空间,然后从较高一侧的盖

玻片与载玻片的缝隙往里滴碘液,让碘液自己流进盖玻片下,如果有液

体流到盖玻片外,用吸水纸擦拭,但一定要强调不能从盖玻片边缘吸水,盖玻片周围一定要有充盈的液体,这样才不会出现大气泡。

⑷镜检

用显微镜观察

2、临时切片的制作

⑴选材

选择软硬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长度,一般以20-30mm为宜(便于手

持即可),材料太软,可用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或肥皂将欲切取的材料夹住一起进行切片,本实验用空心莲子草,可直接用于切片。

⑵切片

用三只手指夹住空心莲子草,(使其高于手指,右手持刀片(刀片用水润湿),将空心莲子草削去一层,形成平面,刀口向内,与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注意要整个臂部用

力,而不要腕部用力)。

⑶镜检

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然后用毛笔将最薄的几片材料移至滴有

一滴清水的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3、临时涂片的制作

⑴把成熟的番茄果肉放在培养皿内,让汁液流出(汁液中有均匀的离散细胞)。 ⑵吸取汁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将涂抹的液滴滴于载玻片的中央或偏右约1/4处,左手持载玻片或放在平台上,右手持另一载玻片作推片。先慢慢向右移动,让短边接触溶液,两载玻片的夹角约为30-45度,再向左迅速推载玻片,即可涂成一均匀的薄片。(也可用解剖针、牙签、火柴杆等涂成薄片,盖上盖玻片即可。)

四、预期结果:

1、成功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西红柿果肉细胞及空心莲子草茎的结构。

洋葱表皮细胞

2、通过使用显微镜对细胞的观察,同学们对显微镜的使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通过学生们对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独立自主的制作,使得大家基本掌握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

4、通过对细胞结构的观察,使同学们对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指导方法与指导流程:

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徒手切片的方法,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演示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让学生自己实验(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的问题,做到重点深入,个别指导与普遍照顾相结合)

实验总结(1、对比洋葱表皮细胞与西红柿果肉细胞的差别;2、由同学们提出发现的问题,号召所有的人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生科2组

设计者:李沅秋(10310169)

参与者:张亮(10310189) 梁娇娇(10310170) 郑碧容(10310237) 卢彬(10310296) 郎小霞(10310278)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第四篇_生物实验室规划与设计方案研究

1、定义

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学科活动与探究的场所。包括演示室、实验室、生物活动室及准备室、实验员室、器具室、模型标本室、培养室、生物园地等附属用房。实验室可根据教学功用进行分类。在具体实施中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条件的不同,以上各室可全设或兼用。 2、分类

普通中小学生物实验室装备建设的要求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和“规划建议”。“基本要求”是学校应达到的最低要求,“规划建议”是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为有较高实验室装备能力的地区和学校提出的要求。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室,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3、功能与要求

(1)能够满足实验教学要求,方便学生熟悉并接触一些实验仪器设备,学习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充分感受现代科技发展对生物实验技术手段的影响;

(2)应努力为方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方便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学科实验活动创造条件;

(3)实验产生的气体排放和污水处理应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的指标。 表1:功能与要求 4、规划与设计

生物实验室的“面积与间数”、建筑要求、环境要求、等按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 0385—2006)的要求进行规划与设计。 5、工作条件

(1)电源:三相四线,电源电压220×(1±10%)V,电源频率50Hz (2)水源:2×105Pa

(3)环境温度:0℃-40℃ (4)相对湿度:不大于90% (5)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8h 6、固定设施

(1)基本要求

a)书写板:书写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l000mm~llOOmm;

b)讲台:两端与书写板竖直边缘下延长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C)电源:实验室电气线路应采用防火要求的暗敷配线方式,安装自动断电保护器,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d)水源:各室应设给排水设施,宜设水槽和拖把池,排水口应有水封装置。 (2)规划建议

a)气源:可根据需要设置气源,并应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b)通讯:可根据实际情况设一处或多处网络接口;

c)教学电视:实验室内设置电视机时,应符合GB 8772的有关要求。观看距离以座椅前缘至电视屏幕垂南面间水平距离为电视机屏幕尺寸的4倍~ll倍为宜。观看的水平斜视角不宜超过450,仰角不宜超过300;

d)教学屏幕:实验室内安装屏幕时,屏幕下沿距讲台面不应低于1lOOmm,屏幕的宽度宜为屏幕垂直面至最后一排座椅距离的1/6。 7、实验室布局

a)生物实验室宜布置在实验楼的第一层,实验台可按教室的方式成排布置,也可以按探究【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方式成多边形分组布置;

b)实验室内的排风扇应设在外墙靠地面处。风扇的中心距地面不宜小于300 mm。风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应设挡风措施;室内的一面应设防护罩。 c)可以有一间实验室抽排风到每一个实验台。风速连续可调,最大风速下可实现每小时教室换气次数10次以上,噪音不大于55dB。

d)实验室内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洗眼器)、急救箱,急救箱中的药品应注意及时更换。

e)第一排实验台的前沿与书写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座的学生与书写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0。最后一排实验台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l200mm:与书写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l000mm;

f)实验室两实验台间前后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l300m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mm:

g)实验室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

h)实验室实验台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550mm; i)配备废液处理装置,实验中废液应收集,经集中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

j)学校在进行实验室布置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充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8、

实验设备

(7)有关要求

a)演示台、准备台、实验台台面外观应平整、无明显缝隙,若采用封边处理的,封边条不应有脱胶、鼓泡;

b)台面材料应符合相应材质的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要求; c)演示台和实验台均应有良好的稳定性。单面操作的实验台前沿可设高约50mm的围板,延伸到两侧的围板长应不大于200 mm。铺设有管线到台的实验室,实验台与地面间应采取固定措施;

d)演示台水槽宽度不小于600mm,实验台水槽宽度不小于400mm;深不小于180mm,排水口应有水封装置,并设高位水嘴。若将水槽置于台面上的,水槽的四周应做密缝处理,无脱胶、漏水现象。 9、教学仪器

初中生物实验仪器按照《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386—2006)中表4(初中生物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的要求,根据学校的规模和教学需要进行配备。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第五篇_2015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方案一: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进: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度一定不能太大,太大水就会流出盖玻片下的小空间,然后从较高一侧的盖玻片与载玻片的缝隙往里滴碘液,让碘液自己流进盖玻片下,如果有液体流到盖玻片外,用吸水纸擦拭,但一定要强调不能从盖玻片边缘吸水,盖玻片周围一定要有充盈的液体,这样才不会出现大气泡。

⑷镜检

用显微镜观察

2、临时切片的制作

⑴选材

选择软硬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长度,一般以20-30mm为宜(便于手持即可),材料太软,可用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或肥皂将欲切取的材料夹住一起进行切片,本实验用空心莲子草,可直接用于切片。

⑵切片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用三只手指夹住空心莲子草,(使其高于手指,右手持刀片(刀片用水润湿),将空心莲子草削去一层,形成平面,刀口向内,与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注意要整个臂部用力,而不要腕部用力)。

⑶镜检

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然后用毛笔将最薄的几片材料移至滴有一滴清水的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3、临时涂片的制作

⑴把成熟的番茄果肉放在培养皿内,让汁液流出(汁液中有均匀的离散细胞)。⑵吸取汁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将涂抹的液滴滴于载玻片的中央或偏右约1/4处,左手持载玻片或放在平台上,右手持另一载玻片作推片。先慢慢向右移动,让短边接触溶液,两载玻片的夹角约为30-45度,再向左迅速推载玻片,即可涂成一均匀的薄片。(也可用解剖针、牙签、火柴杆等涂成薄片,盖上盖玻片即可。)

四、预期结果:

1、成功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西红柿果肉细胞及空心莲子草茎的结构。

2、通过使用显微镜对细胞的观察,同学们对显微镜的使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通过学生们对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独立自主的制作,使得大家基本掌握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

4、通过对细胞结构的观察,使同学们对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指导方法与指导流程:

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徒手切片的方法,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演示实验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让学生自己实验(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的问题,做到重点深入,个别指导与普遍照顾相结合)

实验总结(1、对比洋葱表皮细胞与西红柿果肉细胞的差别;2、由同学们提出发现的问题,号召所有的人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方案二:微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土壤中分离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4、对简单鉴定后的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由鉴定结果查伯杰氏手册以确定分离出微生物的品种。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每支4.5mL水)、烧杯、三角瓶、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搪瓷杯、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天平、滤纸、pH试纸等。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0.2%可溶性淀粉液、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碘液、95%乙醇、0.5%番红水染液、无菌水等。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1栋宿舍楼后面土壤,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0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0.5mL注入4.5mL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0。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0、10、10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0℃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小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6、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含有0.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可溶性淀粉0.2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8、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

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四.实验结果

五.个人总结

1、在分离实验中,原土样的10-3g/mL浓度中得到5种不同的能够分解淀粉的菌落,经初步淀粉酶实验,1号菌的淀粉分解圈大,2号、3号、4号次之,5号最小。

2、在淀粉酶试验中,3号培养基感染杂菌,出现不同菌落,故后面不再对其处理;其它菌种均得到较纯的单菌落,淀粉酶实验结果不变,与上面相同。

3、各种菌落的革兰氏染色中大部分为阳性,菌体形态多为椭圆形趋于杆状,只有4号菌为阴性;5号菌菌落难以挑故过没能进行染色。

4、1号、2号、4号经划线纯化均得到单菌落,5号菌没能划出单菌落;综合分析可以判定,1号菌即为优良的淀粉酶产生菌,即为枯草芽孢杆菌。

5、本次实验遇到一件让人颇为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实验所用酒精灯的酒精被煤油替换,连消毒棉也是煤油的,因为使用煤油产生大量的黑烟,导致大量颗粒吸附在实验器具上,其气味也难以忍受,故在实际操作中减少了使用,引起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

方案三:微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土壤中分离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可省)、培养皿8个、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5支(每支4.5mL水)、烧杯3个、三角瓶5个、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10个)、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0.9g、NaCl1.5g、琼脂4.5g、蛋白胨3.0g)、Lugol氏碘液、可溶性淀粉0.6g、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95%乙醇、无菌水等。

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甲山校区药用植物园面的土壤,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0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0.5mL注入4.5mL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0-6。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0-6、10-5、10-4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0℃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小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含有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可溶性淀粉0.2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6、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第六篇_2015动物细胞教学反思

第1篇:动物细胞教学反思

我在这一节教学中注意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设计实验并得出实验计划上来,这样就冲破了实验在教学中仅仅起到使学生接受知识的局限作用。同事,重视科学方法,注意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实验,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让学生通过这些去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课堂上通过展开式问题的思考、讨论引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擦→滴→刮→涂→盖→染。再通过实验观察,完成过程式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把“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在这种过程式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生物科学知识,学会了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优点:

知识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简洁。

不足:

1、正确理解教材体现不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95954/

推荐访问:生物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生物教学设计方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