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化妆技巧 > 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时间:2017-09-09   来源:化妆技巧   点击:

【www.gbppp.com--化妆技巧】

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第一篇_景观规划实习作业

景观生态规划实习作业

实习指导老师:李青松

实习对象: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实习内容:(一)做一张A1大小的景观生态规划图。

(二)基于土地利用的景观要素分类图。

实习目的:了解掌握园林造景的初步设计技巧。

实习要求:把天正景观规划7.5软件所学基本命令全部用上。设计突

出园林造景的特色。背景为交叉城市道路一角的街边公园,可通过园林小路作为分隔,进行布局。每一块要求作出不同的配景。

图件要素:自然地形,等高线,离散点,城市道路,交叉设置,车港,

道路标注,宽度标注,标高标注,半径标注,点标注,横断面及断面符号,园林绿化,篱笆,栅栏,树篱,绿篱,草坪,花坛,竹从,碎石路,汀步路,花架,柱廊,沿线布树,沿路布树,树影填充,数统计表,绿化统计。

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第二篇_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2011年3月底,在老师的带领下,本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分别在雅安市上里古镇、成都国色天香、浣花溪公园和三圣乡进行为期2天的野外实习。景观规划这门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其他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必须考虑的范畴,同时也是作为规划类学生课外掌握规划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期两天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别在雅安上里古镇,成都国色天香、浣花溪公园和三圣乡对建筑、居民消费、地区行政管理、景区植被、地区交通情况、地区教育水平等14个方面进行调查,意在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对地区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理性的深入了解,同时也是把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融合。由于本次野外实习调查了解的内容多样,本实习报告着重对上里古镇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景观规划 指标调查 上里古镇

1、引言

景观是一个涵盖了风景园林、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的概念。从传统景规划设计的发展看来,它的实践领域主要设计风景保护区、城市公园、住宅社区、乡间村庄等等。众所周知,景观规划设计是整个人文生态系统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是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

在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关系就是廊道、基质和板块之间的关系。其次还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景观规划的指标调查。指标调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景观指标的调查,可以对规划区的绝大部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才能够有一定的依据建立规划方案。但是在指标调查的过程中还是2研究区概况 2.1古镇简介

上里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上里镇,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出现。它以四川为起点,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也称“蜀身毒道”,总长200公里,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工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2.2古镇历史

上里镇历史悠久,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取其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

得注意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指标的可量化性,这样才能进行科学的了解。通常情况下来说,景观规划的生态指标调查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的指标。一是生物物理环境调查,主要包括地址环境的调查、地形地貌调查、水文调查、气候调查、土壤调查以及自然灾害调查等;再者就是生态系统特征调查,主要包括物种调查、种群调查、群落调查及生态系统调查等,三是社会产业调查,包括人口调查、聚落调查、文化调查、产业活动调查及社会管理与政策调查、环境污染调查和人文灾害调查等。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根据了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并没有对全部的指标体系进行详细调查,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甚至将某些指标归入到其他指标类别中。由于调查的内容多,本文着重对雅安上里古镇的调查情况进行简单阐述。

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上里镇古时有5家大姓聚居,俗称“五家口”,即是:韩、杨、陈、张、许五大家族群聚。关于五大家族的传说更是各有千秋:韩家银子(官商钱多)、杨家顶子(官宦世家)、陈家谷子(屯粮大户)、张家棍子(骨科习武)、许家女子(漂亮勤劳),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

上里古镇的建筑格局具有以民居为主的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子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 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至今仍

流传着这五大家庭的各自千秋,即:杨家顶子(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

解放后,依据陇西河的流向,上游所在的乡划为上里。古镇人口探源,据史书记载,这里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隶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古时的西蜀称“西南夷”为开发这片宝地从先秦到明清间,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秦灭赵国后,徒赵国臣来巴蜀,汉代迁楚国臣民来青衣,明末清初又一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

上里早期为民族聚集区,民族中主要以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青衣羌人为主。由于 南方丝绸之路的不断繁华,常有外地民族来此定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境外文化同2.3古镇特色

古镇特具历史和自然生态两大优势,二水环绕的镇内,古桥、古 树、古场镇,古塔、古洞、古牌坊,再加上清末的宅院(韩家大院)、唐代的喷泉(渊泽侯白马泉)尽向世人展示她朴实无华的千百年的风韵!

当地文化融合成了统一的汉文化,至今给我们留下遍及全镇的文物古迹,使参观者常常陷入史海沉钩之中。

上里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部,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亦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8处,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革命老区和“四川省十大古镇”。

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二水环绕的古镇内明清建筑错落、古树参天,茶马古道上唐宋文物遗迹众多,近代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让往来游客踏石板道上体味历史的沧桑,漫步于小溪流水边享受怡人的田园风光,站在古老的石桥上领略自然的恩赐,沉醉在白马灵泉边聆听古“罗绳”兴衰的故事„„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此地,还留下了众多的石刻标语及给革命文物。提起上里——这水一样的明清古镇,她的古朴无华而富有文化底蕴的古镇风情,已引起了众多人的青睐。斑驳的古桥、参天的古树、古老的街道、古朴的建筑、淳朴的民风„„无不向世人展示她那千百年的历史风韵。

3.调查主要内容 3.1上里古镇的建筑分布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分别从功能布局、建筑新旧程度、地域组合类型、立面色彩、垂直分布以及建筑结构等方面对上里古镇的建筑分布情况进行的了详细的调查了解,首先从基本的功能布局方面来说,基本的功能都涉及到,如娱乐、住宿、商店、公共厕所、医疗卫生、古文物建筑等,对于发展上里古镇的旅游业是比较有益的,所有这些基本功能都是人们出行,或者到一个旅游景点必须需要的,一个旅游景点对于基本生活和发展功能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数量和对游客的吸引能力,对于景点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建筑的新旧程度,从调查的结构显示,上里古镇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完好的,没有重大的损坏,稍微有点陈旧的都3.2 建筑小品

是由于时间长久而造成的,由此说明,古镇的古老建筑的质量是相当高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的古代人们的智慧,再者也说明后代人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意思较强。再者,从整个建筑的布局形态上来看,上里古镇的建筑主要显示为条带式,沿着一条小溪两侧布局;对于建筑的立面色彩方面,上里古镇的建筑可谓是五颜六色,基本的色彩均有,甚至某些建筑各个立面也有不同的颜色;从建筑的高度(垂直分布)上评价,上里古镇的建筑均为地层建筑,建筑材质基本为木质结构。

建筑小品是指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

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3.2.1 “龙尾”:与其上“龙头”相连,分居首尾,贯连整座大宅,“顺水相连,迎头而上”,宛如一条栩栩如生的龙,浑然天成,早先原地居民予其“镇水”的深意,以佑该地平安。

3.2.2 “龙头”:,古传上里水灾严重,位于河畔的“龙头”,口含镇水珠,雕刻精细,与“龙尾”同为镇水的意思。属于装饰性小品

3.2.3旗杆:位于韩家大院“卫守府”前,意为权利的象征,同时守卫、捍卫一方百姓。属于装饰性小品

3.2.4“磐安桥”台石:纪念磐安桥的落成, 反映当地百姓的智慧与勤劳。属于装饰性小品

3.2.5纪念碑:纪念镇上男子篮球代表队,至1994——2004年雨城区农民运动会上三连冠。反映了当地百姓浓烈的体育精神与热情。属于装饰性小品【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3.2.6古磨房:溪流之畔,古老的石磨盘,仿佛带人回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久远,美好的想象。属于装饰性小品 3.2.7平水桥头碑:纪念反帝抗日。属于装饰性小品

3.2.8红军石刻碑林群: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书70多幅抗日救国标语,其中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为省内罕见革命文物,警醒后人树立远大目标,自强立国。属于装饰性小品 3.2.9风车:远久留传下来的风车。“汲水”的原用意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薄,现今的观赏意义日渐突出。属于装饰性小品

3.2.10爬山廊 廊顺地势起伏蜿蜒曲折,犹如伏地游龙而成爬山廊。常见的有跌落爬山廊和竖曲线爬山廊。 3.3 古镇特色建筑(主要) 上拱桥:

四方客栈:【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韩家大院:

茶马古驿大道:

水墨雅苑:

茶马古驿:

中国藏茶博物馆:

个上里古镇的交通情况还是良好的。首先对于停车场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上里古镇的停车场数量是比较充裕的,数量上相当是比较足够的,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停车的需求,其次在停车场收费方面稍显有点昂贵,可以建议当地政府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即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游览,更能有效地遏制乱

3.5上里古镇周边地区教育状况

合。对于景区内部的交通情况,可以看出,不论是对于桥梁还是对于平路通道,都是设计得比较好的。有指示牌得制作,警示牌的提醒还有各种格局特色的道路铺装,让游客能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与心境中漫游,别有一番滋味。

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第三篇_景观设计实习报告

景观设计实习报告

一、概述

1、实习时间:2013年2月-2013年5月

2、实习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3、实习单位:济南千佛山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4、单位性质:

济南千佛山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5日,注册资金1500万元,为贰级资质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市政工程、园林古建筑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土石方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园林绿化苗木栽培及销售等。公司以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为技术依托,汇集了一支集科研、生产、施工为一体的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队伍,公司下设6个项目部,目前拥有职工150人,各类专业管理及技术人员60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经济师1人,中级职称人员12人,助工6人,包括绿化、花卉、假山等工种在内的各级高中级技术工人40余人。先后与山东鲁能亘富开发有限公司、山东中海华创地产有限公司、济南市历下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山东银丰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济南市西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济南华夏海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泰安中齐置业有限公司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近三年来,公司已经完成综合性代表工程包括经十路道路绿化、济南市西区三号道路绿化、济南市西区安置小区绿化、旅游路道路绿化滨州魏桥科技工业园绿化、济南市西区景观湖绿化工程、中国(济南)园林花卉博览园绿化工程、鲁能领秀城漫山香墅一、二期景观绿化及中央公园一期景观绿化、中海奥龙官邸二期A、B区绿化工程、九英里颢苑展示区景观工程等,目前正在收尾的绿化施工项目有中海·国际社区一期A区、B区景观、道路、山体绿化,中海·奥龙官邸二期A区、二期B区绿化工程等,省外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有辽宁营口大中自然园景观工程等。

二、实习经过

2013年2月到5月这段时间,我在济南千佛山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实习。这是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第一次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结束了每天三点一线的课堂生活,踏入了上班族的行列。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敷衍了事。

在3个月的实习期间,分为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一周主要就是了解公司和园林设计的一整套流程,第二阶段的两个月公司开始安排工作任务给我,并且方案和施工图都有接触,我也在实践中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确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第三阶段就开始独立的绘制一些小的项目效果图,并且也有到工地、现场和展示区了解。

1、担任的岗位工作:

担任公司设计工作,主管工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完成的专业工作:

协助团队完成方案设计,考察施工现场,参与预算报价,客户洽谈,材料的确定与购买。

3、主要工作流程:

①、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了解甲方意图;

②、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立即整理归纳;

③、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装;

④、方案设计评审会,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会;

⑤、扩初设计评审会,设计团队结合专家组评审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

大初步设计;

⑥、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

⑦、施工图预算编制;

⑧、施工图的交底,甲方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

⑨、设计的施工配合

4、任务:

这次专业实习,是对我专业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独立完成公司所交给的任务,全面展现一名环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为客户设计满意的作品,能够了解装饰材料的品种性质和施工工艺,学习工程预算报价,同时融入公司的环境,为项目的团队合作肩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到实习期结束,我已基本完成这项任务。

5、主要工作内容:

①、设计说明:

内容:1)包含设计依据,遵循现行的哪些国家、行业规范

2)项目简要介绍(面积,分区,项目性质)

3)主要构建详细说明(广场,园路,花架,水池等)

4)各材料施工工艺说明

5)特殊项目需特殊说明的

②、平面图

内容:1)指北针(尽量为正北)

2)地块周边道路和建筑名称

3)地块内主体建筑主要尺寸、±0.00标高、层数、名称

4)地块内景观的大的控制尺寸,主要景观点的尺寸,控制点的坐标

5)主要竖向点的标高,绿地重要等高线

6)各景观构件名称标注

③、竖向设计平面图

内容:1)周边道路的主要标高、坡度,与地块各入口衔接处的标高

2)广场、道路、水池、花池顶的标高,坡度

3)大面积绿地等高线

④、植物

内容:1)绿化种植说明

2)种植设计总平面图、总索引图

3)各区乔木种植设计平面图

4)各区灌木、地被种植设计平面图

5)苗木表

⑤、铺装平面图

内容:1)场地内各铺装材料的标注,不同材料应采用不同填充表示,填充应与实际铺装样式相符或相近;

2)图纸内容较多时,材料可用代码表示,再列材料表,材料表内再详细写材

料规格,面层样式;

3)铺装大样图,表明密缝还是本色水泥勾缝

三、实习过程对知识能力的综合验证

在此次实习接触到的项目中,在设计上来说不是特别新颖,但是都强调轴线的运用。突出景观轴线,我想这主要是由各地区的文化决定的。至于设计本身,学术上我们可以通过不

同的方法来论证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但是在面对甲方时,很多时候只有甲方认可了的设计才是可以实施的设计。比如,一个时尚、现代、富有前瞻性的设计想法,会因为没有考虑到风水问题而被全盘否决。在学术上,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可以漫无边际,但是在实际设计中,要考虑更多实际的因素,尤其是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建筑等领域,更多要考虑当地的传统文化、工程造价、时间、可实行性等现实的问题。

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必须与具体实践紧密相连,在这次实习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这对以后做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理论知识丰富了我们的大脑,为我们的设计带来灵感,并且培养我们综合的知识构成与发散性思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一些材料以及施工工艺、工程预算等了解的太少,这与我们接触的实际工程少,经验不足有关,而这些也是装饰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些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出发都启发者我的大脑,刷新着我的设计思维,开阔了视野,让我对设计有了新的理解与提高,这对于我们的毕业设计课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习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很感谢能在济南千佛山园林工程公司实习,这是一次很宝贵的工作经历,可以实际参与到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很充实。在实习期间,公司与各位前辈带给我许多在学校接触不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社会经验,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软件操作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和处事方法,让自己是否合适该行业有个更具体的了解,让自己在准备正式做该行业有个充分的准备。为了能在该行业有立足之地,现在更需加强技术水平,同时让我想起了贝聿铭给予年轻设计师的十点忠告,让我们牢记于心,成为一个综合能力高的设计师。

小结:实习过程对毕业设计课题切入的意义与启示:

实习的过程也就是探索如何将设计变为现实的过程,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在学校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设计知识在实际工程设计环节中必不可少,这也让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同时认识到实践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不断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实习使我对所学知识在理论上有了一个深层次的研究,开阔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也是对我在实践环节中遇到问题的补充。通过这次实习,是我对毕业设计和答辩充满信心,感谢学校和公司给我的这次实践和学习的机会与栽培。

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第四篇_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这学期我们实习的地点是上海,分别对于后滩湿地,崇明东滩,梦清园进行了调研,收获颇多。通过实习我对于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总体功能分布结构,湿地动植物群落,景点设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同与书本和上课所说的案例,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引发出了更多的思考和想法,对于后面的湿地公园设计的作业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对实习场地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是后滩湿地公园的总体功能分布结构。该场地的定位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珍惜湿地,是人们追忆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场所。后滩地区是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经历了两千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见证近代名族工业的发展进程,注视着上海跃升为世界大都市的步伐。后滩湿地公园很好的做到了遵从生态,秉承文化,注重体验。

后滩湿地公园采用了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湿地生态景观层是黄浦江地景观的回归。该景观层由滨江荻带,内河进化湿地带,梯田禾田带以及原生湿地保护区四部分共同构成,并共同形成“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的湿地生态系统。滨江荻带和原

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田禾田带一同构成人工湿地系统,梯田禾田带主要展示农业湿地景观,是场地和城市的过度地带。

农耕文明景观层是场地农耕文明遗迹的体现。该景观层由梯地禾田带构成。梯地禾田通过提炼“田”这一特色景观,不但反映了场地近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还解决了场地现状高差需要消减以及水体需要净化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这一区域的景观与植被的多样性,丰富了与城市的衔接的界面,有利于场地与城市的融合。

工业文明遗存层是场地工业时代文化的见证。运用了剥离,填充,穿插等手法,强调了工业时代建筑规矩简洁,空间方整,功能优先等特色,突出了工业时代大生产的特征。【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是后工业时代特征的体现。该规划以网络的形式构建步道系统,串联各个后工业生态文化体验空间,建立以一环六纵径的步行网络,三场九园为节点的体验游憩系统。步道网络满

足了后工业时代城市工业开放可达的要求,三场九园成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参与体验和提供复合功能的场所。

后滩湿地公园给予了我以下借鉴意义:1.文化遗存处理:在原有基底上,学会尊重场地,可恰当保留基地内部有历史性记忆的文化遗产。更好的方式则是,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遗存物的可利用与再生。

2.空间处理:一是对地域高差的处理:可分段处理制景,既不破坏原有的要求,有带来愉悦的生态体验:二是对于带状狭长空间:设置富有弹性容量的步道网络,并将自然之景引入其中,形成丰富的体验和审美空间。3.水体处理:后滩公园一天可以将2400多吨的黄浦江劣五类水净化为三类水。展示了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指明了建立低碳和生态城市的一条具体途径;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

第二个是东滩湿地公园的湿地动植物群落。该公园气候湿润,四季分明。以芦苇群落为主的禾草沼泽是生物量最大的植物群落。在沼泽向草甸过渡的一侧常有鸭跖草,稗草,马兰,茭白,空心莲子,草等杂草伴生其间。在群落的低潮位一侧群落交错区,常见藨草,海三棱藨草,水莎草,糙叶苔草等植物混生。芦苇植被呈斑块状分布。堤和堤之植被仍以芦苇群落为主。而堤外接近芦苇带的下缘主要以芦苇斑块和藨草,海三棱藨草等植被的混生为主。但随着东滩向外淤长,芦苇群落亦有向外扩展成带的趋势。

在动物资源方面。东滩湿地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径上的重要驿站之一。也是雁鸭类等水禽的越冬地。每年光顾崇明东滩湿地的非雀

形目鸟类主要有雁鸭类,鹳类,鹤类等,大多数为迁徙性鸟类。

基于东滩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条件,公园保留原有大片的野生芦苇群落,藨草群落,莎草群落等。同时通过配置抗污水生植物或生物净化的方法减少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引入昆虫,鸟类,鱼类等。利用动物,风力,流水等自然力量带来更丰富的植物资源,形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湿地生态群落。

东滩湿地公园给予了我以下借鉴意义:1:驳岸处理:对于像东滩公园这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场地,驳岸处理以自然生态驳岸为主,要充分考虑因水位变化而带来的景观效果变化的问题,营造接近自然的生境条件。2:水体处理:充分考虑场地的水位问题,考虑到场地内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也要最大条件的满足动植物的生存环境。3.植物种植处理:在配置时应遵循物种多样性,再现自然的原则,体现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的渐变特点,植物形态型从陆生的乔灌草—湿地植物或挺水植物—浮叶沉水植物。4.动物生境处理:最好形成林地,湿地林,浅滩沼泽,灌丛等不同的地域,从而做到与不同的动物栖息地对应。考虑到不同水深对鱼类繁殖度夏,鸟类捕食栖息等要求。

最后的是梦清园的景点设置。梦清园以活水广场为中心,统率全园。水生态主题为核心,

将景观轴线与历史文脉轴线用“活水”的主题串联起来,并在保留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水功能的生态休闲公园。

景观上的“活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水景观轴线;二是水体生物净化景观系统;三是滨河水景。各具特色。从水景观轴线而言,它是以水处理为特色,分为南北两段。南段的水景依次为:小水面,溪流,小水面,大水面,空间逐渐增大,从开敞到封闭再到开阔。水面由静—动—静—又到动静结合,给人强烈的空间变化感以及丰富的听觉体验。北段以运动的景观为主,活动轴线为:溪流(草坪)—小水面(沙坑)—游乐广场—半月湾(跌水),这一段增加了人的休闲活动,富有趣味性和亲水性。

园内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漂浮植物构成了完整的水生植被序列。苏州河水被引入后,分别流经芦苇湿地、中湖、下湖等深度不一的水域,植物选择除按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的深度栽植外,竖向设计上也考虑一定的起伏。临水多散植菖蒲、香蒲、鸢尾,水面有睡莲、荷花,水中有苦草、伊乐藻等。中湖和下湖散植了千屈菜、香蒲、鸢尾、睡莲等,留出较宽阔的水面,显得自然,疏落、得体,而芦苇湿地加大了芦苇的配置密度,形成较大规模的芦苇荡景观层次。

虽然梦清园水景丰富,动静结合、错落有致、独具匠心,但据我了解公园景观的完整性与较好的连续性却很难维持,除了最开始从

景观规划实习问题及 第五篇_2015景观设计实习报告

景观设计实习报告(一)

1、春融公园

位于市级行政中心北面全部的春融公园以乔木和本地树种为主,采用雨水收集灌溉,公园部分园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以企业永久性冠名建设名树园和名花名木园。整个公园为带状式公园。在公园施工的过程中,公园的竖向比原场地多则50m-60m,少则5m-6m的高程变化,目的是为旁边的市政府办公楼营造出以种“靠山”的感觉。在设计之初,设计者的原意是,让公园的主峰与侧面政府会议大楼的屋脊线一般高,结果由于场地有限和工程造价太高,便通过在公园的山顶种植大树来达到设计标高。而山顶种大树的方法在一般的设计中是不可取的。

当我们进入公园后,又感受到了公园的另一功能—--体现自然野趣和呈贡历史的特色。一进门的两个硕大的宝珠梨雕塑以及公园中各种与古滇国有关的雕塑都向我们讲述着这个城市悠久的文化。

该公园的绿化设计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多运用观叶、观花、观果树种。如:马缨花、宝珠梨等。在名花名木园,主要运用了园林造景中空间对比的手法,时而宽可跑马;时而密不透风,相对较为幽静的空间,该疏则疏,该密则密。为游客营造出一种蛮荒之地的感觉,也充分的体现了我们的中原文化。

在施工方面,公园的一级园路为环形,但由于周围新区施工,地基沉降影响园路施工,所以目前公园的一级园路为临时性的碎石铺路。二级园路包含了坡道、台阶、木栈道,总的来说,路面设计讲求生态,多用柔性路面,从而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在山峰的营造上面,山峰的设计应循自然植物的垂直分布,这样的设计才会真实、自然。该公园的最大乔木落于山地,明显与设计原则不符,而且水池也不应该出现在山顶,水边的亭子与水池搭配对策十分不协调,原因是,水体太小而亭子过大,所以我们在以后做设计的过程中,亭子及其他园林小品的设计应根据周围环境、人流等多方面来统一风格,这样做出来的景观才不会显得突兀,与周围格格不入。在山腰的位置,设计者运用地形优势做了一个假山跌水的景观,因地制宜的利用高程落差自然形成了一道3m-4m的挡土墙,然后自然的斜接了一条小溪流,做了滚水坝来控制溪流的水量,做到了动静水的相互结合于交换而不是死水一潭。走进公园处处你都可以感受到设计独特和细心,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木质花架,却用了火山板做基础,不仅美观朴实,而且结实牢固。花架则是立柱加横梁加附梁,另外用木隼固定,牢固且生态环保的做法,值得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运用借鉴。

近期,新区拟建设64个公建项目,总投资估算逾230亿。其中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估算74亿。今年建设的重点公共配套设施项目有:垃圾处理工程、洛龙河景观和防洪工程、洛龙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洛龙河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工程、捞鱼河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工程、捞鱼河中段综合整治工程、入滇河道洛龙河东段综合整治工程(一期、二期)、呈贡再生水工程。

为完善城市路网结构,规划在核心区建设200公里骨干路网。截至2015年初,呈贡新区核心区骨干路网已经开建100公里,其中一期路网50公里完工,二期路网50公里完成路基及部分路面工程,三期路网全长40公里,共有16条道路,纵横分布于雨花片区和洛龙乌龙片区,总投资约48亿元。截至今年3月初,三期路网已有龙枝路、龙枝西路、中医路、云大路4条道路进场施工,其余路段正在推进征地工作。

来自16个州市政协负责人及参会代表,高度赞誉新昆明建设和滇池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昆明变化大,发展速度惊人。以崭新的理念制定了整治入滇池河道的思路,较好地处理了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政府更加注重实效,效果非常明显。

春融公园用写实的手法再现自然山水,以人为本,闹中取静,是一个以休闲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全园占地180亩,其中绿地面积11.2万平方米,建有大小景观景点39个,大量引用乡土树种,种植各类乔木65个品种,5000多株。园内峰、亭、桥、廊、湿地、浮岛、雕塑等景观互为呼应、相应成趣,充分展示了当地的园林风格和传统文化。

洛龙公园

(1)顺应地形、因势利导。切实贯彻生态化设计的原则顺应场地自然环境、减少施工能源消耗。本景观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场地周边的原有地形,在不改变场地大格局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了异质空间。片区内的地形起伏较大,设计通过湖体开挖、种植部分大树苗木、利用周边山体地形等塑造新的园林景观地貌,以满足生物多样化的生境需求。

(2)加强水岸线处理。公园内的部分水面(以满足景观休闲功能为主),如滨水走廊,我们根据不同的景观要求,灵活应用植物、自然式草坡护岸等形式组合,在平面线条上打破原有的规则布局,通过曲线游道、空间开合等不同处理方式来柔化。另外,还通过木栈道、伸入水面的挑台、下沉式台阶来丰富水岸周边。根据相关调查,公园湖区所在地及周边土地,十年前一直是水稻田,近几年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残留成份相对过高,经暴雨径流和地下水渗透,必将对湖区水体形成面源污染。因此,在设计上对湖滨驳岸预置了10——30m宽的湖滨生态恢复区,利用挺水植物防止面源污染对湖区水域造成污染。

(3)整合场地、界定空间。明确分区以满足公园的各项功能,同时为多样化的湿地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公园内根据现状地形、高程特点、现状用地的使用情况在公园的湿地区域内设计了不同的湿地展示区,分别展示湿地的形态、湿地植物与湿地动物,以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为保护建成后的湿地生态系统,用防护林将公园围合起来,形成开阔而又相对孤立的空间,以展示湿地的特有形态、多样性的植物群、繁杂的动物生态链。

(4)强化植物的配置与应用。在保证大格局的基础上,植物仿自然种植,仿森林式自生群落种植。但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和布局方式上适当强调主体,主次分明,以表现景观的特色和风格。将环公园大道设计成一条“景观大道”,分为四段,分别为“桂花大道、樱花大道、香樟大道、银杏大道”。

2. 工程设计时的主导原则

为突出本项目的建设主旨,彰显规划和设计的先进性,在设计之初便确立了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的基本原则:

(1)生态性原则:在洛龙河公园的规划中应充分体现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以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山水交融的绿地构架,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

(2)功能性原则:改善新城区的生态环境,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动运及观光游览的需求。

(3)经济性原则:因地制宜,少动土,多采用本地植物。洛龙湖公园内各类设施的规划应体现经济性,为其今后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4)先进性原则:公园总体规划的内容与项目设置应与时代相衔接,体现出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的风格和特点。

(5)发展性原则:规划应为洛龙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三)湿地景观规划与实施

1. 湿地的规划及目标在满足既定功能的前提下,湿地景观规划的核心在“生态景观示范”原则的指导下,追求景观品质在多方面的共同提升,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洛龙湖公园以其突出的宣传、教育作用,潜移默化的推动人们对于生态理念的认识和理解。集中展示生态景观的意义,唤起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自觉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湿地植物的设计与配置植物的设计配置以云南本地植物为主,结合在云南地区生长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不同湿地植物适宜生长的环境特征,进行合理地配置与应用。

本项目采用了丰富的湿地植物配置与设计,在满足生物多样化原则的前提下,以期达到区域内最佳的景观效果。

项目设计主要配置植物有芦苇(P h r a g m i t e scommunis)、菖蒲(Acorus calamus)、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花菖蒲( I r i s k a e m p f e r i ) 、纸莎草( C y p e r u spapr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花叶芦竹(Arundo donaxvar.versicolor)、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萍蓬草(Nuphar pumilum)、荷花(Nelumbo nucifera)、香蒲(Typha orientalis)、水葱(Scirpus validus)、芋(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蜘蛛兰(Hymenocallisspeciosa)、野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ig)、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L.) Schott)、美人蕉(Canna indica)等。

设计时,力求做到水景的立体化,即从湿地驳岸到滨水到水面再到水底都有植物的生长,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效果,而且可以保证湿地植物对水体的无害化处理。因此,在景观湿地设计时,还引入了沉水植物进行栽植。

3. 湿地的驳岸处理驳岸处理的总体目标在于创造不同程度的自然水岸效果,设计参照地形及景观特点采用硬岸、软岸和软化硬岸等三种驳岸,以软化硬岸为主,本着实用、经济和美观相统一的原则,统筹考虑,相互兼顾,达到效果表现良好的设计目的。

(1)硬岸稳定、安全,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但人工化后难免显得太僵硬、较呆板、不自然。因此,硬岸主要布置在游人驻足游玩之处,如亲水平台、亲水广场和建筑等,以掩饰或弱化硬岸带给人的视觉不适。硬岸的布置为游人“亲水”提供了方便,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另外,从驳岸稳定考虑,亦可在部分地方布置硬岸。

(2)软岸自然、和谐,但不够稳定。因此,软岸主要布置在只供观赏而不让游人进入之处。但也有供人游玩的,如方案中设计了“阳光沙滩”的软岸,这是游人嬉戏的好去处,也是软岸设计的成功案例。此种驳岸的处理方式,已经较多的应用到了具体的工程建设之中。

(3)软化硬岸,是本方案的主要湖岸处理方式。其结合硬岸和软岸的特点,用生态方法修饰呆板硬岸,使之赏心悦目,与景区风格相协调。从边线到陆岸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依次种植水生植物和耐水湿植物,难看的硬岸被掩饰得天衣无缝,达到了很好的生态软化效果。另外,该设计中也使用自然山石和藤本植物及其它草、树等软化硬岸,亦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宝海公园

宝海公园位于昆明城东南片区,与国贸中心毗邻,北临南过境路,东与东南接万兴、银海住宅花园, 西面至宝海路。其占地面积250亩,是昆明市规模较大的现代城市。公园于1999年12月建成开放。公园绿地率为61.3%,种植成片的冬樱花和大面积四季常绿的草坪,大量运用香樟、杜鹃等乡土植物造景,形成“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绿色环境。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官渡区以“建设绿色官渡,打造园林之区”为目标,在顺利完成昆明市东南二环路拆迁改造后,举全区之力,多方筹资14亿元,建成了昆明市开展“三创”工作以来的第一个森林公园、也是昆明市二环路上的第一个森林公园——石虎关森林公园。随后,官渡区又建成了格林威治森林公园,初步建成了占地400亩的官渡森林公园,并对宝海公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目前,在关上中心区5平方公里内形成了4个森林公园,是昆明市公园密度最高的片区。6月初,官渡区又开工建设了占地1200多亩的官渡驼峰文化生态公园。下半年,还将开工建设占地2000多亩的西亮塘湿地公园。在城市拆临拆危、建绿透绿工作中,该区自加压力,严控质量。截止9月初,共拆除45个地块,拆除建筑物3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绿化了37个地块,新添城市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使绿色插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全区初步形成了“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格局,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在官渡,“拆迁”带来了城市发展的新希望,“建绿”加深了百姓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73708/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