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伤感文章 > 祭奠 > 寒衣节是什么节

寒衣节是什么节

时间:2018-03-25   来源:祭奠   点击:

【www.gbppp.com--祭奠】

寒衣节是什么节 第一篇_寒衣节习俗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缘何烧寒衣

农历十月一俗称‘鬼节’……又称寒衣节。

一年四季,往复循环,农历十月,秋去冬来。十月初一,冷空气来袭,人们在裹上厚棉袄的同时,想起死去的亲人也该添加衣裳了,于是买来五色纸糊制成寒衣,焚烧后送往阴曹地府,供那里的鬼魂御寒,名曰‚十月一,烧寒衣‛。

给死人送衣服这个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面向全国‚招聘‛务工人员(工资是不够糊口的,生路是基本没有的),修筑万里长城。所有青年男子,只要有胳膊有腿儿,一律免试上岗。实在不愿上岗者,可选择自杀或被杀罢工。

孟姜女的老公范杞梁年轻力壮,不幸也被抽中壮丁。当时,两人才成婚不久,正是如胶似漆的好光景,闻此噩耗,如雷轰顶。奈何王命难违,夫妻俩只得抱头痛哭一场,依依

范杞梁被征调走后,孟姜女的公婆思儿心切,积郁成疾,双双亡故。撇下孟姜女一人,孤苦伶仃,举目无亲,于是决定去找丈夫。她不知道范杞梁具体在何处,只知道他在北方修长城,便抱上为他缝制的一套棉衣,一路向北走。 这样连走了几个月,干粮吃完了,盘缠也花完了,孟姜女沿街乞讨,终于在农历十月初一来到了长城脚下。可是眼前除了新修的长城,就是荒草中堆积的累累白骨,哪有半个人影?此情此景,令孟姜女心灰意冷。她明白,自己的丈夫十有八九已经死了,于是瘫坐在地,对着长城大哭起来。那哭声感天动地,竟把长城震塌了一大段。塌下来的城墙中,赫然有成堆的白骨。孟姜女认定,丈夫的尸首肯定就在这些白骨之中,便把给丈夫做的那套棉衣摆在地上,想焚烧了祭奠亡夫。正待点火,忽又想起地下那么多的冤魂,若要把丈夫的棉衣抢走就麻烦了。于是,她抓了一把灰土,在棉衣周围撒了个圆圈,以警告那些孤魂野鬼:这是俺老公的领地,你们且莫来抢。

圈好领地,孟姜女点着棉衣,边哭边祷告:‚老公呀,你死得好惨!天冷了,你把这身儿衣裳换上吧!‛她的泪已经流干了,眼里流出的是血。这血滴在别的白骨上一滑而过,落到离她最近、最完整的一具白骨上,却像是不愿意走了,径直渗入骨中。孟姜女心想,这肯定是俺夫君的遗骨,于是

就将它与灰烬一起掩埋,之后抚坟痛哭,晕厥在地,终与其夫死在了一起。

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传到民间,百姓深受感动。此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众人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祭奠亡夫。此风日盛,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

据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

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

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寒衣节是什么节】

【寒衣节是什么节】

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如何烧寒衣

过寒衣节,必不可少的东西有三样:饺子、五色纸、香箔是也。

洛阳话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这些东西油膏肥腻,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满脸皆是,

【寒衣节是什么节】

可不就‚油唧唧‛了?

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臵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市区、偃师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待到十月初一这天,瞅着天快黑了,人们抓把土灰,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烧纸衣、冥币,祭奠先人。讲究的人家,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为‚游魂路鬼‛送寒衣,为的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贿赂那些流浪鬼,使它们能与自家的亡人和平共处。 新安县另有讲究:新出嫁的媳妇逢十月初一,得为夫家

寒衣节是什么节 第二篇_寒衣节的注意事项

寒衣节的注意事项

> 今年的农历11月12日,也是阴历的十月初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也是传统的“寒衣节”,还是我国传统民俗中的三大鬼节之一(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古诗有云:“十月里来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祭奠先人御寒气,敬老孝老世代传。”这个时节已入冬季,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缺衣少穿,因此,常常在这一天祭奠祖先,除了常见的祭拜供品之外,还会给他们送去“寒衣”,那么在这个祭拜祖先的日子里,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寒衣节注意事项> 一、因为今年的十月一,是周六,有条件的朋友最好能够给故去的先人“送去寒衣”。如果不能亲身去目的扫墓,那么也可以就近在居住地附近祭奠。> 二、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一般来说,今年新丧之人,最好采取墓祭。墓祭时,最好选择中午之前,本来这时节阴气就比较重,适当规避,特别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为注意。> 三、祭拜送寒衣,除了我们常见的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纸衣,讲究的朋友可以做一些纸质的房子等,一并送给异界亲人,让他们也度过一个安稳的冬天。> 四、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 五、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的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最好的。> 汉族民间在十字路口烧五色纸> 汉族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十月初一“鬼节”民俗禁忌> 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1、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 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11、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

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17、一个人> 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20、拖鞋整齐的放床边> 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寒衣节的传说

>>>寒衣节是什么节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

>>>寒衣节属于什么节日

>>>寒衣节的来历和习俗

>>>2015年寒衣节是几月几号

寒衣节是什么节 第三篇_十月一送寒衣 寒衣节的起源及传统风俗

十月一送寒衣 寒衣节的起源及传统风俗

寒衣节简述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是什么节】

寒衣节缘何烧寒衣

《洛阳市志》第十七卷载:农历十月一俗称‘鬼节’又称寒衣节。

一年四季,往复循环,农历十月,秋去冬来。十月初一,冷空气来袭,人们在裹上厚棉袄的同时,想起死去的亲人也该添加衣裳了,于是买来五色纸糊制成寒衣,焚烧后送往阴曹地府,供那里的鬼魂御寒,名曰‚十月一,烧寒衣‛——在洛阳,此话得强调一个‚儿‛话音,叫‚十月一儿,烧寒衣儿‛。

给死人送衣服这个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面向全国‚招聘‛务工人员(工资是不够糊口的,生路是基本没有的),修筑万里长城。所有青年男子,只要有胳膊有腿儿,一

律免试上岗。实在不愿上岗者,可选择自杀或被杀罢工。

孟姜女的老公范杞梁年轻力壮,不幸也被抽中壮丁。当时,两人才成婚不久,正是如胶似漆的好光景,闻此噩耗,如雷轰顶。奈何王命难违,夫妻俩只得抱头痛哭一场,依依分别。

范杞梁被征调走后,孟姜女的公婆思儿心切,积郁成疾,双双亡故。撇下孟姜女一人,孤苦伶仃,举目无亲,于是决定去找丈夫。她不知道范杞梁具体在何处,只知道他在北方修长城,便抱上为他缝制的一套棉衣,一路向北走。

这样连走了几个月,干粮吃完了,盘缠也花完了,孟姜女沿街乞讨,终于在农历十月初一来到了长城脚下。可是眼前除了新修的长城,就是荒草中堆积的累累白骨,哪有半个人影?此情此景,令孟姜女心灰意冷。她明白,自己的丈夫十有八九已经死了,于是瘫坐在地,对着长城大哭起来。那哭声感天动地,竟把长城震塌了一大段。塌下来的城墙中,赫然有成堆的白骨。孟姜女认定,丈夫的尸首肯定就在这些白骨之中,便把给丈夫做的那套棉衣摆在地上,想焚烧了祭奠亡夫。正待点火,忽又想起地下那么多的冤魂,若要把丈夫的棉衣抢走就麻烦了。于是,她抓了一把灰土,在棉衣周围撒了个圆圈,以警告那些孤魂野鬼:这是俺老公的领地,你们且莫来抢。

圈好领地,孟姜女点着棉衣,边哭边祷告:‚老公呀,你死得好惨!天冷了,你把这身儿衣裳换上吧!‛她的泪已经流干了,眼里流出的是血。这血滴在别的白骨上一滑而过,落到离她最近、

最完整的一具白骨上,却像是不愿意走了,径直渗入骨中。孟姜女心想,这肯定是俺夫君的遗骨,于是就将它与灰烬一起掩埋,之后抚坟痛哭,晕厥在地,终与其夫死在了一起。

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传到民间,百姓深受感动。此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众人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祭奠亡夫。此风日盛,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

据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

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

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

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寒衣节如何烧寒衣

过寒衣节,必不可少的东西有三样:饺子、五色纸、香箔是也。

洛阳话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这些东西油膏肥腻,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满脸皆是,可不就‚油唧唧‛了?

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寒衣节是什么节】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臵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市区、偃师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待到十月初一这天,瞅着天快黑了,人们抓把土灰,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烧纸衣、冥币,祭奠先人。讲究的人家,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为‚游魂路鬼‛送寒衣,为的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贿赂那些流浪鬼,使它们能与自家的亡人和平共处。

新安县另有讲究:新出嫁的媳妇逢十月初一,得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到家庙祭祖者,还得奏起鼓乐助兴。

烧寒衣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凡送给死者的衣物、冥币等

寒衣节是什么节 第四篇_浅谈寒衣节的来源及其历史变迁

浅谈寒衣节及其历史变迁

摘 要 :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活动节日,它的主要风俗是送寒衣,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地区,送寒衣的都有“合乎时令的悼亡”内核,人们通过送寒衣给寒衣节定下了悼亡基调。

关键词:寒衣节 送寒衣 祭祀

一、寒衣节——送寒衣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其中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向与三月清明、七月中元并称民间三大悼亡节日,民间叫做“过十月一”。在儒家“孝亲”传统与“灵魂不灭”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支配下,古人由生者推及死者,由阳世推及阴间,认为远在黄泉之下的亡亲,需要在十月添衣过冬,作为亡者亲属,有义务为其置备御寒物品,以示悼念之情。直至近现代,民间仍有在农历十月一日过此节的习俗。寒衣节出现得较晚,宋朝始有记载,但寒衣节的主要风俗——送寒衣,却源远流长。古往今来的“送寒衣”,虽然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区差异,但“合乎时令的悼亡”是送寒衣的内核。

二、有关寒衣节的传说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说法不一。最经典的说法便是孟姜女的传说。相传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抓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北方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寒衣节是什么节】

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但孟姜女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才得知,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了,尸骨就埋在万里长城底下。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的名字。突然,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紧接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从里面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这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渐下落,围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之后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在长城内外广泛流传。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 “十月里鞭蓉十月一,家家户户缝寒衣,人家丈夫把寒衣换,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

三、寒衣节的历史变迁

(一)、先秦及秦朝“送寒衣”:

迎合时令,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在古代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月份,十月节始服寒服的礼俗自古相传。《诗经 · 豳风 · 七月》的首、次两章均有“九月授衣”之句。天气趋凉,赶制寒衣赠良人。天子在十月也换上了冬装,所谓“是月也,天子始裘”这种十月添加衣服的习俗很早就成为朝廷的节令礼仪,天子执掌着天时,天子通过加上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 :冬天已经来临。冬寒到来,人们在入室加衣避寒的同时,自然会想到自己的亡故的亲人,特别是祖灵。古人视十月为“正阴之月”,在阴气正甚时祭祀亡灵,可谓合乎时宜。秦代至汉

初,农历十月初一成了岁首,秦朝的十月新年在汉朝称为“秦岁首”。即使改历之后采用正月初一为岁首,而十月初一悼亡、祭祖之习俗却流传了下来。东周的腊月也好,秦朝的岁首也好,十月一虽然在不同的历法中被规定为不同的节点,但在人对冬寒的体验基础上产生的“送寒衣”时令文化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后世“寒衣节”也有了节俗依据。

(二)唐朝“送寒衣”:送征衣

冬天来临之际,给远方征人寄送寒衣,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文化景观,尤其是战争徭役频发的年代里。因此,此时的送寒衣就主要是送征衣。“捣衣”、“征衣”和“寒衣”在唐代闺怨诗和边塞诗中被描摹次数之多,为历代所不及。“寒衣”成了寄托思念的最好媒介。事实上,送寒衣本是为了解除生者的寒冷,但由于沙场无情,他们随时可能尸横疆场,一去不返,但家中亲人却不知晓,依然不远万里寄来征衣,“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唐沈彬《吊边人》),唐代诗人皮日休曾咏叹这种情形 :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因此唐代的寄寒衣既是送给生者也是送给死者。

(三)唐宋以后“送寒衣”:烧纸衣

十月一的“寒衣节”,亦称“烧衣节”。唐朝时“寒衣节”之名虽未见于典籍,“寒衣节”的风俗活动却开始逐渐形成,表现之一是早期采取的是掩埋或焚烧真棉衣,唐宋时期人们改烧纸衣,烧纸衣是后世送寒衣的形态基础。宋朝起有了“寒衣节”之名,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描述了当时汴梁(今开封)的情景 :早在九月下旬“,

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按 :即十月初一)烧献故也。”

宋元以后,寒衣节成为与清明、中元并列的悼亡节。明末清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点买寒衣纸。它是一种彩色蜡花纸,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印上红色图案,也有素色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一般都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也有剪成衣裤状的,也有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进行焚烧。

清代,寒衣节被称为鬼节。据《帝京岁时纪胜》载 :“十月朔,孟冬时享祭宗庙,颁时宪书,乃国之典。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燕京岁时记》也说 “: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扫之候,俗谓送寒衣。”胡朴安编的《中华全国风俗志》载 :“十月朔,俗称十月朝。人无贫富,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

(四)现在有的地方,“烧寒衣”习俗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入一个纸袋,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

因为近年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人在送寒衣时,增加了纸制的带暖气设备的小楼房等,企盼亡亲也能分享舒适、温暖的现代化住房。这种送寒衣内容的变迁,深刻反映出民俗内容与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普遍规律。但与此同时,有些人把祭奠当做一种攀比,燃烧大量的纸钱。不仅开销大,而且污染环境。与此同时,有些人只是到坟前默哀或献

上一束鲜花,来怀念逝去的亲人。

我个人更倾向于绿色祭奠的方式。这样,既能表达我们的哀思之情,又能节省开支;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因燃烧引发的安全隐患。

四、结语

十月初一开始进入寒冬季节,生者御寒加衣,念及逝者,会给其“送寒衣”,尽管有迷信色彩,却寄托了生者怀念亲人的浓厚感情,是中华民族感恩先辈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

祈求保佑家族兴旺、子孙平安的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烧寒衣的习俗逐渐淡化,人们,特别是城里人更愿意选择到坟前默哀或献上一束鲜花,以怀念逝去的亲人。这种方式文明、进步,值得倡导。社会在进步,希望我们的祭奠方式也能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萧放.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J].文史知识,1999年11期

3、王永清.唐诗中“寒衣”意旨研析.[J]文学教育,2007年5期

寒衣节是什么节 第五篇_农历十月初一为什么要去上坟?

农历十月初一为什么要去上坟?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

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给死人送衣服这个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家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长的婷婷玉立,识书达理,年已十八岁。一天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个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钱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尸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

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在她愤怒的控诉声里,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一齐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下落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

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

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g/430517/

推荐访问:寒衣节诗词 寒衣节的总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