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彝良,上访

彝良,上访

时间:2017-08-06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彝良,上访(一):陈衍强总我的乡村

刊《星星▪诗歌理论》2012年8期

陈衍强的乡村突围与回归

夏吟

陈衍强在昭通作家群中被认为是通过写诗而改变了人生改变了命运的一个典型案例。1984年陈衍强在《青春》发表了诗歌处女作《妈》“你吃老酸菜的奶/凝成我男子汉黧黑而健壮的雕像”。因展露了写作才能,应聘在县广播站搞新闻采编,以后,他的诗歌写作一路乘风破浪,现已经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中国诗人》《大家》《诗选刊》《人民日报》《青年文学》《诗歌月刊》《星星诗刊》《诗潮》《中原》《飞天》《绿风》《散文百家》《大诗歌》《诗双月刊》(香港)《常青藤》(美国)等国内有影响的纯文学期刊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他的诗歌作品被选入多种权威选本,有的诗还被译成英文、日文在海外发表,先后获全国“淮风金章”诗歌银奖、云南省迎香港回归诗歌一等奖、云南日报文学奖、百家文学奖、云南省政府文学等多种奖。

同时,陈衍强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一步步完成了从乡村到城市的突围之旅,他在职业上一路被破格任用和提拔, 1988年他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破格被转正为国家干部,后在彝良报社将他破格晋升为记者,并在2002年任命他为报社副总编,2004年彝良县委将他从报社副总编破格提拔为彝良县文联主席,他开始将《彝良文学》打造成偏僻小县城彝良的一张名片,现在《彝良文学》在全国诗歌界已经有了“不是名刊的名刊”声望。

虽然陈衍强的身份完成了从乡村的突围,陈衍强还是承认自己只是个“穿西装的农民”,坦言他的写作改变了他的生存处境。但陈衍强作为诗人的一面,一方面他的写作和乡村始终紧密相联系,一方面也是特立独行的,他的诗歌始终个人风格突出,并不断有新的变化和突破。200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陈衍强的第一部诗集《英雄美人》,获第五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陈衍强的《我的乡村》,收入了精选的114首书写乡村的诗,已经得到了多方好评。

把陈衍强的《英雄美人》和《我的乡村》两本诗集进行对比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陈衍强的诗歌从乡村出发、从乡村突围又回归到乡村、深入到乡村的细纹根部的轨迹,陈衍强的诗和民间、乡村和底层有关,那是因为他自己就生活在人民中间,他在以人民的方式生活、感知和思考,正如他过去即使是写方志敏和雷锋的诗歌,也和“时代”“国家”之类的高蹈大词有距离,这些作品不全是歌功颂德,歌功颂德打动不了作者,也打动不了编辑。他笔下的英雄不是被高大全的符号,而是有英雄情怀和英雄作为的“人”,他现在的诗歌也不是在居高临下代替底层人民进行苦大仇深的呼告,而是反映他自己的真实所见、所闻、所想,是他的生活、感情,体验和智慧的结晶。特别是从陈衍强的再写篇目《再写悬棺》、《再写母亲》、《再写我的父亲母亲》中,可以看到这种转变的诗歌写作方法、语言风格。

陈衍强开始写诗的时候,还在乡村当农民,他的早期作品中不乏乡村歌手般的浪漫抒情作品,也不乏高调主旋律诗,过去,他常能在各种节庆时,将命题诗作写得在全国诗坛名列前茅,1991年,他的《红军走过的地方》在著名诗歌刊物《绿风》刊登时,李瑛、舒婷等著名诗人的作品排在他的作品后面,他的诗作《方志敏》等诗被多种中学生课外阅读材料选编,这一时期,陈衍强也写作了大量的以描写高原的自然地貌对人的影响为主的诗歌,如《家居峡谷》,写出了一种峡谷地理对人的生命影响和灵魂塑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诗艺的提高,他改变了写作的主题走向,他集中火力写自己真实所见的事物,并不断在诗写中融入了新的写作元素,向更加真实更加深入人心的方向掘进,正如诗人韩少君在《诗歌月刊》2011年第5期说的:“时间让诗人最终裂变,有的锋利如刃,越磨越亮,如陈衍强的诗。”

《我的乡村》内容上多为实话实说的叙事,不是“在诗歌中虚构乡村家乡的热闹”,而是直面当代现场的乡村的孤独和疼痛,从方法上多是世相人情的排列,但能从一个个具体的乡村生活画面中切出一个时代的乡村生活画面,如《农村现状》:

有力气的男人都外出找钱去了

才长大的姑娘被劳务输出了

连长得一般的寡妇

也进城给人擦皮鞋了

老得掉牙齿的老家

只剩下年迈的父母

带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孙辈

白天在去年的土地上

掰包谷

夜晚守着三间瓦房

和两声狗叫

《我的乡村》中最重要的书写对象是父亲、母亲和乡村的老人、孩子,也丰富多彩,有“有的带着一发不可收拾的毒瘾/有的带着难言之隐的炎症”回乡打工妹、有“即使到了大城市的晚上蹲屋檐/即使被坏人拉进很黑的社会/即使梦想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淌血/他也不愿做一株被豆藤缠在老家的玉米/枯萎得连婆娘都找不到”的农村娃儿、有“一个洋芋 一个南瓜一个海椒/都是她用命种出来的/只要粮食和蔬菜还新鲜着/我的母亲就活着/并且在山坡上累着”的父亲母亲,还有家族中的爷爷、嫂子、大哥、姐姐、妹夫等“我不敢回避的乡亲/也是每个人都揪心的亲人”。农忙、农村、农民、农妇、老家等成为整本书的关键词。

《我的乡村》立体、真实而具体地展示了乡村当下生活的画面,表现了乡村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疼痛的荒诞、人性的光明和阴暗,诗集立足于现实生活可见场景和日常生活口语语境,以陈衍强式的调侃、诙谐、幽默的文本风格,写出了自己眼见的原生态乡村,让人感受到乡村“一种寒风撕裂皮肤的疼痛/一种镰刀割破手指的疼痛/一种锄头挖进骨头的疼痛。”,“怀抱丰收和荒芜的乡村”已经成了“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旧名词”,让人对乡村牵动得“更多的是钉子钉进肉体的/牵挂和隐痛”。

《我的乡村》直接将笔深入到已经腐烂的有问题的乡村的细节中,陈衍强在呈现中绝不粉饰乡村的真相,《老家》系列通过对农民具体生活情景的再现,写出了边远山区农民依然经常性遭受着天灾、饥饿、物质贫困、精神危机、道德滑坡的让人惊骇的事实,在《回乡偶书》中写到:“在外打工的儿子们/不仅带回年货/还带回操湖南或湖北口音的媳妇/和他们异花传粉的小孩”, 陈衍强在世相和事件的呈现中暗中进行真实情感的抒发“杨家的女儿„„我多想把她穿在身上的/很紧的牛仔裤和很短的上衣/连同她染成棕红色的长发/写进这首诗中/由于本乡本土的/我不敢暴露她在发廊的真实身份/只好把她夸张成超市收银员”,这是遗憾和痛惜。在陈衍强写父母亲人和乡村的老人孩子的众多作品中对书写主人公更多的是悲悯、关注和赞美,《回家》中“一位长得一般的打工妹„„在气喘吁吁的南方城市/久久地弥漫和芬芳”,对“用全身的力气 汗珠和泪水/在外面换回梦想的人”给予了爱与温暖的赞美。

陈衍强的写作和那些写乡村好人好事的假叙事彻底划清了界限,他在诗歌中不仅仅赞美了劳动者,也直面乡村人心的暗,他在喜剧式的漫画中刻画了乡村人物的众生相,有在集体生产年代偷懒的《张啰嗦》,有贪杯好酒的《表嫂》,有“走一条通往县城的邪路”的《嫂子》,有超生的“双枪老太婆”„„。陈衍强的散文诗、散文也写得很好,但因为长期用诗歌这种方式进行表达,诗人觉得用简练的语言来筛选情节进行表述,已经足够表达自己的意

思了,陈衍强有的写人物的诗,如果按照写小说的路数进行扩展,就是一篇小说,如《圈套》、《一瓶酒喝出了320度》、《家史》、《刘家芬的失踪》、《张飞》等,这些诗在戏说人物的历史中展示人物悲剧的命运,情节细节都非常丰富真实,有的还很有传奇色彩,人物的生命情节自身就充满了多义的悖论,但是如果真的把这些诗改成了小说,可能就没有了诗歌的叙述这种集中凸显的内涵,而且字数扩展了无数倍的小说,也不可能告诉我们更多的东西。

《我的乡村》写法上主要是白描般叙事,在冷静叙事中机智的传达深意,整体上语感语势的处理是连贯的,如《打工妹回乡》在“有的„„,有的„„”的反复中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语调或者语感,陈衍强的许多诗句还有红色摇滚意味,他把过于庄严的事物和平凡的人联系起来,寓庄于谐,如说父亲“他是共产党/我是新中国/没有他就没有我”,写“我的母亲年轻时美丽丰满/那张祖国的笑脸/有点像宋庆龄/我觉得她最大的贡献/就是为诗坛养了一个杂种”,他的诗歌中常常有出其不意的转借、双关,在自嘲的基调下,陈衍强的诗歌中随处可见运用语言的智慧。

陈言强的这种叙事口语风格的诗歌写作开始得较早,应该是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因此当“梨花体”“羊羔体”诗歌在网络上闹出了新闻时,有陈衍强的粉丝提出陈衍强才是“梨花始祖”,认为“羊羔体”也是在模仿陈衍强的诗。这些说法是不恰当的,一则陈衍强的口语乡村叙事诗过去被发表数量不多被关注的程度不高,赵丽华和车延高两位诗人在之前根本没有阅读过他的这类诗,谈不上陈衍强是赵丽华诗歌的“始祖”,车延高到现在也不知道陈衍强的是谁,完全谈不上车延高模仿了陈衍强。二者叙事口语诗歌的写作在本世纪诗坛早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进行这种写作的诗人实际上已经非常之多,仅仅在昭通诗坛,我们也能找到许多在九十年代就开始用口语写作的有影响文本。第三,“梨花体”“羊羔体”诗歌的价值本身是受到怀疑的,在这种情况下,说陈衍强的诗歌是他们的“始祖”,有新闻炒作价值,而无审美价值的真实认定价值。在现实生活中,陈衍强过去偏居小地方写作,很少有机会和全国各地诗人交流,最近些年,借助网络加上他身份的改变,陈衍强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也和一些外地诗人进行交流,但是,他没有加入诗坛的任何一个流派中,他写的诗是他自己的诗。

忠实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和内在思考,就是一个诗人的天职。是诗人反映自己的时代感受,而不是时代来规定诗人应该有什么感受。正如陈衍强自己说的“诗歌无好坏,诗歌有真假”。对于我来说,诗是我表达我的想法的最好方式。我的经历,我的痛苦,我的愤怒,我的隐秘,只有诗歌才能帮我说出。写诗永远是孤独的,是一种不声不响的表演。”陈衍强现在的诗歌写作涉及面涉及很广,他贴着自己的生活写作,也写了许多城市生活的一些见闻和一些城市中的人物,《我的乡村》有意识系统收入了他近年写作的和乡村相关的诗作,但是,也遗漏了他这些年写的一些和乡村无关的许多好作品,比如《感动我的中国2005年度人物》:

在馆子门口抓潲水里的饭菜吃的聂老者

到单位收旧书旧报每斤赚5分钱的王大娘

爹妈死后蹲在街边给人擦皮鞋的李小燕

为了养活全家午夜还在守着水果摊的赵大贵

每天挑着蜂窝煤往各单元的楼层爬的张二娃

烈日下锄草流的汗珠比收的玉米还多的我母亲

天不亮就上学晚上10点钟还在做作业的我儿子

进城卖鸡蛋被小偷摸走12块钱的我三婶

被村长踢下身四处上访被治安员拦截的马德华

为给公公治病只要有人出30块钱就脱裤子的刘玉兰

目前诗坛文坛流行所谓底层写作,一些和底层隔膜的人在哪里大写底层文学,好像文学作品非要贴上底层写作和农村写作的标签,才好被评价,才好被推广。如果以这些居高临下的人的视点来看,陈衍强也许是在进行底层写作,但我认为陈衍强的写作就是陈衍强的写作,这种写作没有底层和高层的对立面,也没有民间和庙堂的互为反对的面。

陈衍强获得首届《百家》文学奖时,文学评论家冉隆中在发言中说的:“陈衍强的诗歌写作,为这个时代日渐稀缺的诚实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在陈衍强的组诗《农村娃儿》里,我们不难体认他写作的诚实。陈衍强的诚实,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不雕琢,去粉饰’的诚实,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诚实,是诗人将自己对‘农村现状’喜怒哀乐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的诚实,是一个彻底地持守诚实写作信条者,从写作立场到写作姿态再到写作词语的全面诚实。诚实写作需要勇气,需要信仰,当然,也需要修为和历练。陈衍强,以他30余年的写作实践,以他的诗集《英雄美人》《我的乡村》,包括这组获奖的《农村娃儿》诗歌,为当下诚实写作立起一根标杆。”

陈衍强自己则是这样说的:“作为灵魂的镜子,诗歌忠实地再现了一个人对这个世界表达的渴望,并展示了一个人的勇气、智慧和想象力。我觉得要做一个大诗人,不能把诗写得太像诗,而是要让诗回到诗,回到当下,回到我们的目光所抵达的地方。”

刊《星星▪诗歌理论》2012年8期

彝良,上访(一):一个基层乡镇的民生情1

一个基层乡镇的民生情怀

发表日期:2011年8月24日 彝良党建网

本网讯(通讯员 邓鸿雁 )今年以来,新一届柳溪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把柳溪乡打造成彝良工业园区深加工基地”的发展定位,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创新举措抓工作,集中精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求实效,全力实施富民惠民工程,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听民声,察民情。为了尽快了解民情,早日进入工作角色,乡政府领导带领乡村干部,头顶烈日,踏着泥泞,宣传农业科技样板 ,走村串户,与农民拉家常,很快熟悉了本乡的基本情况,全面摸清了本乡的人口,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状况,知道了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老百姓最大的顾虑,对全乡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改善集镇街道环境。乡党政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从解决全乡干部群众长期期盼和制约全乡发展的瓶颈问题着手,逐一解决发展难题。得知群众最关心的柳溪乡集镇街道因年久失修,街道环境脏、乱、差问题严重的情况。对此,乡党委政府领导亲自带着有关文件到县里向领导汇报情况,争取资金50万元,很快启动了集镇街道建设,一条长450米的集镇街道工程立即动工,群众即将告别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彝良,上访】

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今年4月以来,柳溪乡境内由于降水连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河道来水整体偏少,旱情十分严重。为了解决柳溪乡水果、茶坊、白虾三个村人畜饮水问题,书记和乡长四处筹措资金,争取到中国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施永青农村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资金84.7247万元,解决三个村16个村民小组,711户,3759人,1662头牲畜饮水工程问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心齐、气顺、劲足的喜人局面。

化解纠纷促稳定。针对农村村民矛盾纠纷突出的状况,该乡成立了由乡人大主席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矛盾纠纷调查调解领导组,对农村矛盾纠纷及时处理,实行领导包案制度,该乡还整合纠纷当事人的亲戚、村里有威望的群众、外出乡贤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为当事人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7月25日,该乡茶坊村村民因用地问题与电力公司发生纠纷,涉及群众达500多人。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酿成群体性集体上访事件。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该乡司法、公安、供电所等部门迅速组织双方的亲友及村中有威望的群众介入调解,仅十多天的时间就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今年以来,该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件,调解成功率达94%以上,制止群体性冲突事件3起,有效化解了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彝良,上访(一):彝良政法委“五字方针”狠抓涉法涉诉信访维稳工作

彝良政法委“五字方针”狠抓涉法涉诉信访维稳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向纵深推进,各种利益格局的不断变化,各种矛盾纠纷通过信访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呈现出多发易发的特点。为此,彝良政法委强化工作措施,突出“移”、“ 新”、“ 升”、“诚”、“严”做好涉法涉诉信访维稳工作。

一是工作重心大下“移”。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重点从以往的政策说服、思想疏导等补救方面上转移到主动出击、事前防范上,积极开展下访和信访排查活动。加大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查办力度,坚持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重要信访案件进行交办、督办、催办。二是工作思路再创“新”。面对新时期信访工作尤其是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新形势,县政法委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不断探索信访工作新思路,在信访案件的接待和办理上积极倡导涉诉信访工作“三推定”的新思路,对群众上访首先做有理推定,对引发群众上访的原因首先做有错推定,对解决群众上访问题首先做有难推定。三是服务能力再提“升”。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加强学习与岗位锻炼,逐步强化信访工作人员的综合协调能力、政策解答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四是服务态度重在“诚”。 在日常

【彝良,上访】

工作中,对待涉法涉诉来访者坚持“热心、爱心、耐心、信心”的“四心”原则,接待态度热情、真诚,让其载怨而来,满意而归;五是责任考核讲求“严”。严格实行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并将其纳入到日常工作考核范围,以“不出事”为目标,逐岗逐人,明确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

今年1月份以来,彝良政法委共接待涉法涉诉信访案件23件,根据来信来访情况,已转交相关部门办理,政法委执法监督室适时对案件进行跟踪督办。

作者:彝良政法委 李章荣

彝良,上访(一):以人为本 和谐征迁

以人为本 和谐征迁

——彝良县大征地大拆迁促进大发展大和谐

古语说“宁送三石粮,不让一寸田”。自古以来,农民一直把耕地视作“命根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征地拆迁工作无法回避。当前,全国各地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征地拆迁工作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的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错综复杂,不少干部感言:“征地拆迁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彝良有着极好的资源禀赋,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等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发展的态势良好,征地拆迁的任务也非常繁重。为做好征地拆迁这篇文章,近年来,彝良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征迁、抓好征迁促发展、促进发展为人民”的理念,努力做到“三个统筹”,即统筹长远利益和群众当前利益,统筹多数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统筹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走出了一条独具彝良特色的“以人为本、和 - 1 -

谐征迁”之路,得到了市委、政府的高度肯定。2005年以来,彝良县累计完成工业建设、城市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征地7000多亩,拆迁房屋600余户。其中柿凤二级路彝良段的征地拆迁工作仅用了25天,征用土地779.7亩,拆迁房屋280户3.98万平方米;县城西正街旧城改造过去由开发商直接与群众协商拆迁,5年时间仅完成了7户拆迁,占拆迁户总数的3%。县委政府2010年2月组建彝良县西正街旧城改造指挥部开展工作后,仅用两个多月就完成了剩余的183户拆迁工作,拆迁房屋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双河中型水库建设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169户1.89万平方米的拆迁工作和1544亩土地的征用。上述征迁均实现了无一起突击拆迁,无一户强征或强拆。征迁后,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一起越级上访。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彝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驰宏、天力、旺立达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先后入驻彝良;昭彝二级路、柿凤二级路、彝岔二级路、彝牛、彝海油路、双河水库、庙林电站、奎香仙马水库、格闹河梯级电站、白水江梯级电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期启动或 - 2 -

投入使用;堰坝塘新区、西正街旧城改造等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彝良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实现了大征地大拆迁大发展大和谐的目标。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3亿元,是2005年的2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5.5亿元,是2005年的5.9倍;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不含非税收入),是2005年的2.7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占“十五”以来9年投资总和的36%;农民人均纯收入2310元,比2005年净增920元。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到位,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领导重视是搞好征地拆迁工作的保证。征地拆迁工作牵涉面广,情况错综复杂,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保障,工作很难顺利开展。首先是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凡涉及大型征地拆迁工作,都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一名副处级领导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征地拆迁指挥部,为征地拆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是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指挥部通常设办公室、安臵工作组、政策法规组、产权争议调查组、维护稳定工作组、 - 3 -

资金保障监督组、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组、宣传组、督查组等机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素质高、能吃苦耐劳、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指挥部下设机构,工作人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形成了力量集中,职责明确,步调一致,政令畅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再次是领导坚持一线工作法。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征地拆迁第一线指导工作,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364111/

推荐访问:彝良县 彝良房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