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散文随笔 > 散文随笔山水游记

散文随笔山水游记

时间:2014-06-05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山水游记(一):《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读名家美文 评山水感性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是余光中的一篇文艺性随笔,文章为阐明对中国山水游记的作品的观点,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原文,如果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会增加课堂教学的时间压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选文的内容做了解就可,不要在选文的理解上做过多纠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读文章,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点评赏析文章的方法,学习文章精辟奇妙的笔法。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以学生的阅读、思考、赏析、展示、写作应用为主。

【文本解读】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是一篇文艺随笔,讲的是文学理论,但不是一般的理论,而是创作理论。这种理论,以比较贴近创作为特点,也是优点。也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语言文字要有感性,要调动多种感官,写动态的景,用奇笔妙句使叙事的感性更为鲜明。一般的理论文章,着重宏观的理论,对于中学生的感性经验来说,有一些距离,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更难以产生阅读的兴趣,因此,谈理论的文章,要引起缺乏理论修养的人的阅读兴趣,不能不从感性出发,这篇文章的最大好处,就是把理性道理用感性来阐发。

【相关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找出作者的观点。

2.运用研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探寻文章的主旨。

3.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作者所列的观点,并分析其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2.通过品味、感悟、探寻文章的主旨。

3.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兴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作者所列的观点,并分析其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感悟、探寻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借助工具书搜集有关余光中的资料、自主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精彩回放

第一步:众里寻他,认识作者

导入语: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台湾诗人余光中是璀璨、耀眼的一颗明星。今天,就让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认识这位文豪,学习他的一篇文章。

(板书: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余光中)

学生交流搜集有关余光中的生平资料。

资源共享,整合展示(投影:资料、画像)

余光中(1928~)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福建永春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母逃难至江苏。1947年中学毕业后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赴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的作品风格不统一,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天狼星》等。余光中的散文在台湾也堪称一绝。代表作有《听听那冷雨》、《青青边稔》、《桥跨黄金城》等。很多读者知道他,是因为他的那首《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为‚乡愁诗人‛。

过渡语:余光中作为现代派诗人,不仅诗写得好,他的文学评论也有口皆碑,请同学们再课读题,说说你对本文的题目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第二步:你来主持,读题明义

学生展示:

★生1:我认为‚中国山水游记‛是指中国山水游记散文。

★生2:我认为‚感性‛是指敏锐的感官经验。

师补充:本文题目就是针对中国山水游记散文在“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方面直觉的感官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资料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理解文章的题意,为下面的把握文章内容奠定基础。

【散文随笔山水游记】

二、朗读入余文,熟读识选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读】朗读课文 —— 积累字词

过渡语:余光中的散文,语言雅致,文字隽永,诗意盎然,极富弹性,就让我们在朗读中体会吧。

活动过程:朗读课文 → 画出生字词并解决 → 展示成果

(教师巡视朗读,了解学情,适当做好学困生的朗读指导)

学生展示朗读收获:

★生:我通过查字典解决了下列字词:

骇(hài ) 倏(shū )然 鬼魅(mèi ) 瑰(guī )丽 悚(sǒng )然 俯瞰(kàn ) 炫(xuàn )耀 逊(xùn )色

(集体正音后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能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读】通读选文 —— 整体感知

指导语: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本文阐述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还说了哪些观点?在相应的地方圈点标示,或写出你的读书见解。

学习方式:学生浏览课文,教师巡视并提示:最主要的观点在第一自然段。 学生展示收获:

★生1:我认为本文最主要的观点是游记应该富有感性。

师相机提问:‚感性‛指的是什么?

★生2:所谓‚感性‛,就是敏锐的感官经验。感性是指它在写景叙事上强调感官经验,务求读者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

★生3:我认为文章还说了这些观点:调动多种感官;写动态的景;写感性的效果。

★生4:我认为还有:丰富宽广精细绚丽的色彩感;奇笔妙句使叙事的感性更为鲜明。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课文整体感知还不错,能认真细致地朗读课文,并且能积极调动脑筋思考,所以回答得很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分析与整合信息能力。

【三读】跳读全文 —— 理清思路

过渡语:既然作者认为写山水游记应该有感性,那么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又列举了哪些材料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后,完成表格第2项和第3项:

(多媒体出示表格)

作品名,以及描写的对象,既能向学生清晰地展示选文描写的内容,又可以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

三、山水无境界,感性有高下(提升认识,概括观点)

【四读】精读“感性” —— 观点阐发

过渡语: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宋、元、明、清各代的山水游记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段,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些文段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这些文段,概括出作者的评价。(找一名学生完成表格最后一项)

师小结:这位同学对作者的评价概括得很准确,同时也说明作者的立场坚定、观点鲜明,作者对宋代的王质写月的评价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板书:观点 有感性)

【一辩】—— 辩谁最感性

指导语:作者在文中说“王质的说法更有感性,更有动感,更像电影,因为人走得慢月就慢随,人走得快月就快追,十分传神。”但有人认为李白写月写得

最有感性,你怎么认为呢?请同学们就此话题,各抒己见进行辩论。

活动准备:分正方反方两组

正方:王质写月更感性,更有动感,更像电影

反方:李白写月更感性,更有动感,更像电影

辩论摘录:

正方1辩:王质的‚迟速若与客俱‛更有动感,更像电影。因为人走得慢月儿就慢随,人走得快月儿就快追,十分传神。

反方1辩:李白的诗,从整体上说,在艺术上比这几句成就要高得多。原诗‚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本诗从构思的有机、情景的和谐、精神的高度来说,王质的文章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正方2辩:作者只比较的是李白的‚山月随人归‛一句与王质的‚迟速若与客俱‛一句,王质的这句一定比李白的要有动感,‚迟‛、‚速‛ 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了视觉上的动感,比‚随‛ 的视觉效果强了许多。

反方2辩:余光中先生把李白的完整诗歌中的两句诗孤立起来比较,是轻率的,在学术上破坏了诗的意境,应该把诗的前四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一起拿出来,王质的文章等等感性与动感美就远不如李白的了。

师小结:正反双方各自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争论很激烈,而且有理有据,表现都很好。但是这两段选文都不愧是描写月亮的精妙文字,都是富有感性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辩论活动,是为了充实学习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更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更认真地去品词析句,更有力地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散文随笔山水游记】

四、随笔论感性,伸缩有尺度(鉴赏写法,品析语言)

指导语:余光中先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山水游记富有感性,选取的例子很独特,从正面、反面选取例子,杰出者和平庸者,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文章语言严谨,用词典范,不愧一代名家。下面请同学们细细品评赏析。

【二比】—— 比正反事例

学习方式:同位交流 → 组内尝试发言 → 小组代表展示:

★生1:本文选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正面选取的有‚感性‛的代表,既有文学名家,也有无名之辈,即杰出的有之,平庸者也有之。

名家有:王质、徐霞客等;

无名之辈有:麻革、钱邦芑等。

★生2:(反面)清代桐城派的游记散文,感性很淡薄;管同的《宝山游记》,不但缺乏感性,而且文字平凡,多袭前人之作。

师小结:余光中先生为了证明山水游记富有感性,要有动感,所选举的文章,有名家名篇,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元朝人麻革,虽然此人在文学史上名不见经传,但是,却很新颖,有独家之密,此前没有人举过。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真可谓是组织严密,说服力极强,写法很独特,事例颇典型。

(板书:事例 颇典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流鉴赏写法,品析文章语言,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从独特的选例中有所发现。

散文随笔山水游记(二):散文

第一个十年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918.4《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 1、杂文的盛行

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 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化传统”。 2、《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

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1、周作人

于抗争的小品文之外分出闲适、知识性的一脉。

①“美文”和“言志” 引入“美文”的概念。

提倡抒发个人性情的“言志”小品文。 ②闲谈体

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平和冲淡的风格。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

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

颓废。

③“文抄公体” 30、40年代

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 2、其他作家

①俞平伯 《杂拌儿》《燕知草》 《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以旧格调自享。 ②钟敬文

《荔枝小品》 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荔枝》《茶》《黄叶小谈》 咏物小品。 《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 情思清朗。 ③冯文炳

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

二、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 1、冰心

“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 ①空灵清丽的风致

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 《往事(一)·七》 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

《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 山与海的对比。 ②文体的自觉追求 “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往事》其二(八) 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 2、朱自清

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范。 缜密婉转中温柔敦厚的气质。匠

气。

《背影》《荷塘月色》《儿女》 执著地表现人生。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 写景抒情。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 3

《藕与莼菜》 对故乡的情思,平淡从容。

郑振铎 《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 沉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

《山中杂记》 真率、俊逸。

【散文随笔山水游记】

茅盾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

《宿莽》集 旅日散文,低沉格调。 《叩门》《雾》《卖

豆腐的哨子》【散文随笔山水游记】

时代的苦闷和期望,回荡起伏的怅惘。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1、郁达夫

率真、坦诚的自剖式文字,“自叙传”特点。

倾诉自身遭遇,以恣肆的文字喷发激愤,带有时代病的感伤。 《归航》 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无所顾忌的文字。 《还乡》《还乡记》 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强烈不平,渗透着遁世思想。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鼓动青年反叛,惊世骇俗的冲击力。

《一个人在途上》 感人肺腑的至情。 2、郭沫若

《月蚀》《卖书》 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的悲愤呼叫。 《路畔的蔷薇》 青春的欢悦与离乡的孤寂。 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1、“语丝”派

①“语丝文体”

文明批评社会批评,杂感。“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也有抒情小品的佳作。 孙伏园《伏园游记》川岛《月夜》 ②林语堂

最热心提倡幽默小品的散文家之一。后创办《论语》而分化。 《剪拂集》 讥刺的盔甲中每每包含幽默。 2、“现代评论”派

①徐志摩

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多冥想型小品。 《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 快如闪电的感兴,刹那灵感的流动。繁复华丽。 ②陈西滢

《西滢闲话》 贵族化立场,但行文流畅,富幽默感。

第二个十年

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刊物

《论语》半月刊1932.9 《人间世》1932 《宇宙风》1934 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小品文。 2、写作立场

追求对现实冷静超远的旁观。

除去讽刺的酸腐辛辣而得淡然之味。自由主义立场,“热心人冷眼看人生”。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针对强调文艺的社会使命的观点,创造解脱性灵,广达自喜,潇洒自在的散文笔调。

3、左翼文坛与林派刊物的论争 《太白》《芒种》 4、林语堂的散文创作

《大荒集》《我的话》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惯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多国民性改造及传统文化转型的思考。《谈中西文化》

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

从容睿智的幽默,轻松自然的行文结构,娓语式笔调。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体地位。

二、左翼作家的散文 1、“鲁迅风”杂文

①瞿秋白 《乱弹及其他》集 《民族的灵魂》《流氓尼德》《财神的神通》《美国的真正悲剧》

尖锐的政论色彩,善于抓住本质勾勒典型,善于创造新的杂文形式。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运用马阶级观点研究鲁迅的经典文献。 ②唐弢 《推背集》《海天集》 《谈礼教》《看到想到》《东南琐谈》《〈周报〉休刊词》

简明有文采,政论与艺术散文笔调结合。从历史和现实生发,笔锋锐利。

《乡音》 叙事抒情散文。 《落帆集》 散文诗。 ③徐懋庸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30374/

推荐访问:乌镇游记随笔散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