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散文随笔 > 对散文阅读的几点认识

对散文阅读的几点认识

时间:2014-02-20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散文随笔】

  对散文阅读的几点认识

  散文

  以下几点认识,作为我们分析当前散文阅读教学问题和研究对策的出发点。

  1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阅读教学的“这一篇”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其实是阅读教学的通则。

  阅读教学所说的课文,与其他科目中所说的“课文”有着本质差别。在其他科目,“课文”仅是论述学习对象的文字,是学习的一种材料、一种途径、一种媒介,而不是学习对象本身。换言之,教学目标不是记忆、感受、解释、运用这些表述学习对象的文字,而是借助这些文字去记忆、感受、解释、运用它们所指称的学习对象。

  但在语文课,阅读教学的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心田里的百合花》、《安塞腰鼓》,这些课文,都是独特的文本,是任何其他媒介如电影、图片、实物等不可替代的;是任何“谈论勇敢”“珍爱生命”“百合精神”“安塞气概”的其他文章不许置换的。学生对这一文本的阅读、理解、感受——包括对特定文字所传递的人文精神的感悟,对表达独特思想情感的语句中所显现的语文知识的理解——是通过任何其他途径,如戏剧化表演、主题讨论会、各种资料展示等,所不能拥有的。

  概言之,学生今天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这一篇”独特的文本,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独特认知情感融于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2散文阅读和教学,始终都在“这一篇”散文里

  通常意义的“散文”,具有两栖性:它既具有文章的特性,又体现着文学的特性。

  具有文章的特性,主要指它的写实性。散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即使没有《荷塘月色》、《幽径悲剧》,清华园里的荷塘、北大校园幽径旁的古藤萝,也是真实地存在着或存在过的。

  有外在的、可以指认的言说对象,这是散文与“纯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戏剧的差别。散文体现着文学的特性,根由也在“语言所营造的世界”。散文不尚虚构。但散文的写实,也不是“客观的”写实,如同新闻通讯。散文叙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散文中呈现的,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散文对现象的阐释和问题的谈论,也不是“客观的”言说,如同论文报告。散文中谈论的所思,表达的所感,是“这一位”作者依其独特的境遇所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

  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这是“文学性的散文”与论文报告、新闻通讯等文章的差别。阅读论文报告、新闻通讯等,最终要指向文章的外面,指向客观的言说对象:它们所论述的道理,是否成立?所报道的事件,是否真如所言?而成立与否、是否如实,有公认的判别依据;之所以写论文、发新闻,目的就在于要获得公认或成为公认。散文不祈求成为公认;阅读散文,也不是为了获取什么公认。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体认作者所感所思。

  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里”。外在于散文的客观的言说对象,不在散文“阅读”和散文教学的视野里,或者说,与外在的言说对象发生这样那样的关联,是在阅读之后才发生的事。

  3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递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

  学生的已有经验,笼统地讲,包括“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作者在“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也可以分为“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这两个方面。

  学生的经验与作者所传达的经验不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阅读教学的起点,也表现在阅读教学的终点。换言之,学生,语文教师,乃至其他任何人,不可能“具有”与作者等同的经验,无论是阅读之前、阅读之中还是阅读之后。

  “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是作者的独特经验。也正因为经验之独特,我们才需要去读作品,才能够通过其散文,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

  而作者的人生经验,融汇在他的语文经验里。作者的言语表达,那些个性化的语句章法所表现的,是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的感官所触、心绪所至。散文的精妙处,阅读散文的动人处,在于细腻,在于丰富,唯有通过个性化的语句章法,我们才能感受、体认、分享它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

  “文字就是思想”。朱自清曾说过一段至今仍发人深省的话:“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思想,那便是将书中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

  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就是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作者的独特经验”,也就是去感受、体验“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着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之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142/

推荐访问:散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