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节日 > 韩国中秋节

韩国中秋节

时间:2018-03-09   来源:传统节日   点击:

【www.gbppp.com--传统节日】

韩国中秋节 第一篇_韩国中秋节

韩国中秋节

韩国中秋节是他们国家的传统节日

中秋这一天的清晨,身着节日盛装的家庭成员便在家中或者祖宗的陵前举行简单的纪念活动。家中的女性成员会把精心制作的各种精美食品摆在祖先的墓碑之前。

和大多其他国家一样,食品在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韩国人用酿酒、牛肉、鱼和蔬菜烹饪出各种美味佳肴,柿子、大枣、坚果和新产的苹果、梨作为供品。各种美味食品首先贡献祖先,然后家庭成员们分享。

然而,没有松糕,将不成为中秋节。上等的米碾成米粉后,用滚开的热水和成面,中间放入芝麻,红豆或者核桃仁制成松糕。全家一起制作松糕,甚至孩子们受到阵阵香味的吸引也跟着大人一起忙碌

申请中秋节没有听说好象没有成功不过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

韩国端午祭申遗引发国人思考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近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遗”成功

我在韩国生活了一年多,逢年过节的时候,常有国内的亲朋好友问:“韩国也过某某节吗?他们都是怎么过的?” 其实,韩国和中国一样,也有同样的阴历算法,所以中国的那些传统节日,韩国大部分都有。但毕竟地域和民族文化不同,过节的具体内容亦各有差异。

韩国阴历的八月十五称为“秋夕”(추석),也就是中国的中秋节。秋夕可以说是韩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甚至比春节(阴历新年)更隆重。

祭祖和扫墓

韩国的秋夕源于中国,但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变化。中国人过中秋,主要是家人团聚,不能团聚的也讲究千里共婵娟。韩国人过秋夕,除了全家团聚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祭祖和扫墓。

秋夕的清晨,韩国家家户户都会摆好新谷、水果酒、松饼、芋头汤和各式各样的水果祭拜祖先。韩国传统上是由长子继承家族的正统,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时,均是兄弟们到大哥家里祭祖。祭典开始时,男人们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转载自百分网,请保留此标记家族长子要先把家里的大门打开,意指请老祖宗进到家里来。然后回到祭桌前,烧香、献花与献酒,率领家庭成员行叩礼。在祖宗们享用祭品的时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绍祖宗的光荣事迹,然后卜问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完毕后,主祭者再率领家族成员对祖宗行叩礼,恭送祖宗。祭祖仪式完毕后,大人们将祭酒喝掉,然后开始吃团圆早饭。

除了祭拜祖先外,秋夕还有扫墓的习俗,一般是在秋夕前一天或前两天举行,近代则多在当天举行。因为韩国人的祖坟一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扫祖坟被称为“上山”。秋夕“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了“上山”。

民族大迁移

韩国的秋夕节每年都放三天假,如果遇上连着周末两天,一般可以放五天假。韩国很多家庭成员平时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工作,很难有机会聚到一起,由于秋夕的习俗要回乡祭祖扫墓,秋夕也就成了家族团聚最好的日子。因此,每年的秋夕假期,韩国都会上演“民族大迁移”的壮观场面,就像中国的春运一样。火车票和大巴票很难买,对于平均每家有1.5辆车的韩国来说,很多人都是开私家车回乡的,所以高速公路上堵车十分严重,从空中往下看,高速公路如同一个巨大的停车常首尔到釜山平时只需4-5个小时,此时就需要15个小时左右。考虑到堵车时间会很长,妈妈们带齐了故事书、水、主食、小零食、游戏机等,应有尽有。看来选择在这一天出行,大家早有心理准备,并且也已经习惯了。而繁华喧闹的首都首尔在这一天也会上演“空城计”。韩国人口算不上多,但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挤在首尔,所以首尔的拥挤程度,确实不输给中国的那些大中城市。然而秋夕期间,人们纷纷赶着回老家去团聚和扫墓,人少车也少,秋夕当天几乎所有的商场和店铺都不营业,显得异常安静,和平日的热闹嘈杂形成鲜明对比。记得去年我和丈夫刚来首尔不久,便赶上秋夕节,不知情的我们还打算在外面美美地吃个晚餐,然后去汉江边赏月。谁知街上营业的店铺屈指可数,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营业中的小餐馆,随便打发了这顿“秋夕大餐”。

韩国中秋节 第二篇_从韩国传统节日看中韩文化交流

【韩国中秋节】

从韩国传统节日看中韩文化交流

姓名:付超

年级:2012级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学号:12140051011

从韩国传统节日看中韩文化交流

摘要:身处母亲河怀抱的中原地区自古被称为是中华文明摇篮,勤劳勇敢的中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岁时节庆习俗。同样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韩国处于欧亚大陆与日本诸岛之间,基于这种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从古时候开始就传承了来自中国的文化,并结合自身特征发展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韩国传统节庆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原地区与韩国春节的起源,春节所包含的意义以及传统春节节庆文化的比较研究,探索了中国与韩国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韩国 传统节日 节庆文化 中韩文化交流

一、韩国传统节日

过去,节日便是盛大的宗教纪念活动,远在三国时代,韩国就开始过收获节和感恩节。在后继的各个朝代中,节日虽有增减,但韩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春节、大望节、端午节、中秋节仍保留至今。

1、中秋节

中秋节是韩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主要活动是为感谢祖先带来丰收而扫墓,韩国中秋节的正餐是早餐;中秋节韩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吃月饼,而是吃特制的松饼;中秋节是一年中放假最长的节日。

2、春节

韩国春节(춘절)又称旧正(朝鲜语:구정),传统上又称“元旦”(朝鲜语:원단)、“元日”(朝鲜语:원일)、“岁首”(朝鲜语:세수)。它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春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

3、端午节

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过去韩国人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摆上白白的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用菖蒲汤洗头求吉利,喝菖蒲水以辟邪。人们还会穿着传统服装参加祭祀、演出和运动会,观看荡秋千和摔跤比赛。

4、大望节

在韩国没有元宵节的说法,韩国人称阴历正月十五“上元”为“大望日”。人们对正月十五的喜爱不亚于新年。这一天人们要节食,吃用5种以上谷物煮制

的五谷饭,祈愿丰年。在正月十五的民俗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放风筝”和“放鼠火”。“放鼠火”是指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火烧田埂上的杂草,用来赶走杂鬼迎接神圣的春天。杂草燃烧起来,会烧死害虫的蛋卵,赶走耗子,还可为田造肥。

二、传统节日比较——以春节和端午节为例

1、春节

(1)起源

据考证,中国春节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有说春节节庆的雏形源于殷商时期的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活动。《尔雅》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从甲骨文看,“年”的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年”字是人头上顶着谷子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春节的原始意义是农耕丰收后的庆祝。1 以中原地区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先在先秦的时候叫“上日”、“元日”、“改岁”等;两汉时期改叫“三朝”、“岁旦”、“正旦”、“正日”;“元旦”这个名字最早在南朝萧子云的《介雅》中出现。而“春节”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燋心。”;但在南北朝时期春节是指春季。辛亥革命时期采用公历纪年后,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有关韩国传统节日的最早记载出现在《隋书》与《旧唐书》中。《隋书》列传《四十六东夷·新罗》中记载:“每正月旦相贺,王设宴会,班赉群官。其日拜日月神。”《隋书》、《北史》、《高句丽传》中更有有关百姓庆祝春节场景的描述,在《高丽史》中元正与上元、上巳、寒食、端午、秋夕、重九、八关、冬至并称为九大“俗节”。此外,高丽俗谣《动动》以及《东国李相国》、《东文选》等文集中也都出现了关于春节的记载。与中国不同,在古代韩国春节并不是一个庆祝的节日,而是指在新一年的开始面对未知时间,人们应该小心谨慎,拜日月神,祭祖先,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因此韩国春节也被称为“慎日”。

(2)习俗

最初的春节节庆就是指年末岁初的祭祀活动,从商代年被称为“祀”这一点我们也不难看出,春节节庆的最重要形式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以求神1 《中原地区与韩国传统节庆文化比较研究》

灵保佑一年节诸事顺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节庆逐渐由以“神”为中心转向因“人”为中心。

中国的春节节庆方式可以用一首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歌谣开进行概括:腊月二十三祭灶官;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拐豆腐;腊月二十六割块肉;腊月二十七杀年鸡;腊月二十八贴花花;腊月二十九去灌酒; 大年三十儿熬一宿。

【韩国中秋节】

农历全年最后一个晚上被称为除夕,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中国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在千姿百态的守岁习俗中,合家团圆的年夜饭最为重要。在中原地区年夜饭的众多菜品中最必不可少的是鱼与饺子,因为“鱼”与“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生活富饶。饺子又名叫交子、角子、扁食、银元宝。有语“交子”是取意“更岁交子”,也有说来源于名医张仲景为给乡亲们治疗冻耳而制作的“祛寒矫耳汤”。

当然提到过年不得不提的就是压岁钱与放爆竹。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给,也可在除夕夜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鞭炮起源于“庭燎”,人们在除夕的“子正”之时燃放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新第一天最重要活动是拜年。高天星将拜年根据社会关系分为亲戚拜年、礼节性拜年、感谢性拜年、串门式拜访四种形式。在中原地区初二是到岳父母家拜年的日子,旧时初三夜把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当然即使同属中原地区,各个地方的庆祝春节的方式也会略有不同。本文中只将在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方式进行比较。

相对于中国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春节节庆来说,韩国的春节节庆则由除夕之夜开始。与中国相同的是韩国的春节也有守岁的风俗。人们相信在除夕之夜如果睡觉的话眉毛就会变白。在《东国岁时记》中有关于除夕守岁的详细描述:“达夜不睡,曰守岁,即守庚申之遗俗也。”与中原地区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直到深夜不同,韩国除夕的晚饭要早吃、快吃,因为年夜饭越早结束意味着一年的农活能够越快结束。此外,在除夕之夜宫中与民间会举行傩礼,宫中会

鸣年终炮,来表达辞旧迎新之意。

在初一在清晨韩国人要穿上庄重的韩服,在《京都杂志》中将男女老少新年穿新衣称为“岁妆”,《洌阳岁时记》中将穿新衣记载为“岁庇阴”。各种颜色也都是瑞祥的象征,所以韩服的颜色多种多样。与中原地区在过年时喜好红色不同,韩国人的新年韩服特别是小孩子们会穿着袖子为彩色条纹的韩服。两国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给晚辈压岁钱,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红色的信封包成“红包”,而韩国人则习惯用白色的信封装压岁钱。

韩国家庭在初一早上最先要进行的是祭祀。祭祀过后近亲属们会一起去扫墓,近来扫墓虽一般会在初一前后进行,但祭祀依旧是过年最为重要的活动。祭祀过后是与中原地区春节拜年相似的“岁拜”,晚辈要向长辈行大礼,晚辈行礼过后长辈会给晚辈“岁拜钱”。与中国看重除夕之夜的年夜饭不同,韩国人的团圆饭则是初一清晨的早餐,初一早餐的菜单就是先前进行祭祀的食品。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春节食品是年糕汤,春节吃由白色椭圆形年糕片制成的年糕汤被推定为上古时代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在《京都杂志》与《洌阳岁时记》中都有关于年糕汤的详细记载,人们认为新年不吃年糕汤的话年龄就无法增长,因此年糕汤又名“添岁饼”。

在《东国岁时记》有记载,图画署将寿星、仙女、直日神将等驱鬼除恶的神仙画成“岁画”献给国王。宫门前粘贴的手持板斧的将军画像——“门排”,百姓则在纸上书写“龙”、“虎”二字贴于大门之上,作穰灾之物。另外在韩国春节有“听识”的习俗,关于“听识”《东国岁时记》有云:“晓头出街巷间,无定向,以初闻之声,卜一年休咎,谓之听谶。”与中原地区年三十有名为“年”的怪兽出没类似,韩国也有关于怪兽的传说。所不同的是在韩国名为“夜光鬼”的怪兽会在新年第一天的晚上从天上来到人间。“夜光鬼”回来到各家各户试穿鞋子,如果有合适的鞋子便会穿走,而这会给鞋子的主人带来不幸,所以人们会在初一的晚上把鞋子藏起来,并且在屋檐下挂上箩或是簸箕来避免夜光鬼进屋。《岁时风谣》中更有人们为了驱赶夜光鬼,晚上在院子中烧掉头发,并将灰烬洒在院中的记载。此外以家庭为单位会请来巫师做法,以祈求新年无病无灾、风调雨顺。而这些都反映出“年”之所以被称为“慎日”的原因。

2、端午

韩国中秋节 第三篇_对比中韩两国的传统节日观

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传统节日传承了很多文化、历史和传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博大哲学思想。如“清明”、“端午”均值万物复苏时期,人们可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逢秋高气爽时节,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中秋”时节,花好月圆,观花赏月……,均是人与自然的亲合。此外,重要传统节日来临的一刻,还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民族情感,内涵了很深的中国文化传统。长期以来,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这些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中国的传统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在这份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丰富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文化丰厚内涵和增强中华民族这独特的文化记忆。在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节日益受到尊重的国际视野中,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应当站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并重建中国的节日文化。

因为在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和“名片”!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二)、现代人过节

1、没有传统节日的色彩

现代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这„年味‟淡就淡在丢弃了习俗。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里,中国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世界都相对匮乏,对物质和文化的要求总体上不太高,人们把所有的期待都积攒到这个时候,大鱼大肉可劲儿地吃、旱灯社戏敞开了看、烟花爆竹震天地放。因此,春节从各个方面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人的需求。所以人们期盼过节,总觉得对传统节日有个盼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需要期待春节才能实现的愿望,现在已成为一年365天的寻常生活。传统节日带给人的期待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难从春节中得到兴致的激发、欲念的满足、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陶冶。人们不再期待通过春节对物质文化生活进行“恶补”,反而将传统节日当作假日来过,没有传统的色彩,并逐渐成为人们吃喝娱乐放松休闲的代名词。而且现在的传统节日给越来越多送礼的人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现代人在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也是忙前忙后积极准备甚至是疯狂的购物,商场里酒店里的节日气氛也是格外的火爆,而这时候天价的饺子,“黄金”的月饼也是尽显风头,真不知道这“节日食品”是用来食用的还是用来观赏的。恐怕只是给普通老百姓观赏的而却要披着节日食品的外衣裹着腐败的“馅”被送进“深宅大院”,这样的“节日食品”要送掉人们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工资,真不知道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是负担还是什么?

2、轻年人对传统节日知之甚少

3、轻年人对 “洋节”无限热衷对传统节日不再有热情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汤圆”、“粽子”常常敌不过“鲜花”、“巧克力” 。每年“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大、中、小学的校园里,赠卡的、送礼的、聚餐的、发短信的,忙的不亦乐乎。许多人根本弄不清这些洋节的来历和含义就跟着“潮流”狂欢起来。而“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给家里老人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的能有多少?脱胎于农业社会的中国传统节日,似乎再也无法与处于工业社会和城市化转型期的青年人的思维步调一致。年轻一代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失去了兴趣,认为这些节日土气、不够时尚。很多外来节日、现代节日冲击了传统节日,本土的传统节日尽显“老态龙钟”。我们只有在上了年纪的沧桑人群中或者闭塞的农村山寨才能听到传统节日文化浅吟低唱的悲壮之歌。传统节日不再有敲罗打鼓的喜庆场面,而“圣诞节”期间,全国各大城市的酒店、茶座、歌厅、商场里映入人眼帘的是数不尽的,“圣诞树”、“圣诞老人”

以及玲琅满目的圣诞礼品,还有那响澈街角的圣诞歌。原本传统的东西在穿上了洋人华丽的裙衫后,似乎都涂上了一层了浪漫的气息。而对于没有浪漫气息的传统节日,青年人认为没多大意思,守岁、年夜饭流于形式。虽然每年过年都会和父母去亲戚家走动,但基本上都流于形式,很少发自内心,“随大流”居多。至于年夜饭、守岁等风俗,轻年人有些难以理解

(一)、 韩国人重视传统文化更重视传统节日

1、韩国人对流传下来的家底万分珍视。

汉城号称有五处故宫,分别是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宗庙和德寿宫。不过,这五大宫加在一起还及故宫大但在韩国,一处不起眼的小陶窑遗址,一段乱石砌成的古墙,一座小庙,都可能是国家重要的“有形文化财产”,被郑重其事大兴土木地建馆保护。

2、韩国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得更出色。

韩国一年四季都举行着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大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间代代相传的村俗,类似中国乡间的扭秧歌、赛龙舟之类。这些在中国社会早已萎缩甚至消失的民间节庆活动在韩国开展得热火朝天,规模很大,而且完全是自发组织的。另一种是韩国建国后政府提倡的各种民俗节,民俗文化节,它是以有意识地保存、继承正在消失的

传统文化,提高对本乡本土的热爱为目的,各地都有,各有特色。

3、韩国将传统习俗列为“无形文化财产”使韩国人产生自豪感

当一个中国人和韩国人谈论起历史时,韩国人马上会滔滔不绝地讲起韩民族发明了铜活字,发明了最伟大的文字韩文,发明了抗击倭寇的龟船,讲起他们伟大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安重根,讲起他们的东方孔孟李退溪、李栗谷。几乎每个韩国人都认为韩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美,最有创造力的文化,韩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也许韩国人的自信有点过了头,

你却不能不承认韩国在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塑造民族精神方面的成功。

(二)、韩国人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

1、春节

春节在韩国叫“旧正”。韩国人讲究年三十之前必须回家探亲。每年除夕之前,就会出现一幅数千万大军流动的回乡场面。韩国人认为,春节是祭奠祖先、传承孝道的大事,要放假三天,举国欢庆。回家祭祖与开业赚钱相比回家祭祖更重要所以在韩国春节期间城市冷清,

不少商店关门,与中国热闹非凡的情景完全不同。

2、端午节

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主要内容有:(1)、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2)、各种游戏。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3)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这些活动不仅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而且,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

的游客。

3、中秋节

韩国人非常重视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合家团圆,祭拜祖先。韩国的政府、企业和商店中秋节都要放假,一般少则三天,多则一周."秋夕"当天一家人团聚后,人们身着漂亮的

韩服,开始举行隆重的祭祀礼仪,把精心制作与买好的各种美食,如牛肉、鱼、柿子、坚果等供品摆在祖先的牌位之前,敬献祖先。接着去扫墓,中秋节这天韩国人一定要去扫墓,祭

奠亲人,否则被视为没有孝道。然后子孙给家中长辈磕头,一起共享美餐。

五、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对中国的启示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中国的传统节日被韩国“抢走”后,大部分不知道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区别的人们对此感到极为愤慨,很多人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一极度错误的决定,我们坚决不承认!”其实端午节虽然起源于我国,并已经有了2500多年历史,但是它早在很多年前就传入周边国家,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过程,融入了当地历史和文化血脉,成为其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佛教在中国发展为禅宗一样。在韩国,端午节传入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其“端午文化”,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已经加入了那里的山川气息和人文追求。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一项大型的庆祝活动,它以端午节为契机,紧密结合了韩国民众的信仰和农时活动。不同于中国端午节的是,它以韩民族自己的方式,结合韩国民众的需要和审美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祭仪,无论是“儒教祭仪”还是“巫祭”,都保持了原生形态。这种原生形态正是端午祭历史价值、文化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之所在,是被列为韩国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的根本所在。韩国的这一文化盛事真正“刺激”我们的,是让我们保持警醒,加强我们对“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社会热情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力度。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如果失掉传统文化的庇护和滋养,我们将会逐渐迷失文化方向,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韩国申遗给予我们的文化“警告”是:只要我们能真正地把关心“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社会热情激发出来,进行整个社会的深入反思,尽快挖掘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大国际准则下的保护措施,那么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不会安然失色,也会和韩国的端午祭一样成为被受世人注目的世界文化遗产。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申遗其实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它不仅有传统内容,还融入了不少现代因素。作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继承,但是,我国不少传统文化都存在着香火中断、继承人匮乏的问题。而整个社会中,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我们要想给无形的文化遗产注入生命力,就要学习“江陵端午祭”的一些做法,吸引年轻人,“薪火相传”,这样的传统和文化才是有生

【韩国中秋节】

命力的。正如《联

六、借鉴经验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

韩国人向我们证明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传统文化更主要的不是一个民族前进的阻碍,而是这个民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韩国人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自信地生存,必须有自己的深厚底气,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尊重自己的祖先。韩国人还向我们说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进步,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丰富和满足。

(一)、政府要立法保护并赋予节日新元素

虽然传统节日的主人不是政府,而是黎民百姓。但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关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宣传、立法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除夕是一家人团聚共庆新年的一天,而在中国人在除夕这天却不休息。而且端午节和中秋节这样的才传统节日都没不休假,所以政府应该给这样的传统节日以立法保护。政府还应采取积极措施挖掘各种节日文化的内涵,继承并加以创新赋予节日新元

素。

(二)、通过“载体”来突出传统节日的特色

在每天的电视新闻里,欧美政治家西装革履来去匆匆,中东的阿拉伯王公们身着长袍头戴白帽参加圆桌会议,非洲国家元首们裹着绿色大袍到别国访问,印度总统双手合十用大象来开道欢迎来宾,日本妇女穿着繁文缛节的和服在街上行走,以及风靡中国的“大长今”身着美丽的韩服制作宫廷菜肴。世界几大文明的继承者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标志。只有历史古老的中国,在国家礼仪上全部参搬“国际标准”,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没有自己的独特色彩。我认为通过服装这种“载体”来突出传统节日的特色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给外国人很深烙印的“唐装”,“旗袍”还是现在兴起来的“汉服”无论是哪一个只要能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被人

们接受就可以定为节日的传统服装,作为一个易被人们记住的文化标志。

(三)、精心组织重要传统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是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营造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在突出民间传统节日习俗的同时结合传统艺术,将中国的传统特色融如其中。并把这种传统节庆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吸引广大百姓和旅游者的加入。还要吸引一些有眼光的商家企业家所组织一些传统节日活动,并在销售传统节日饮食和纪念品,

的同时介绍节日的来历和节日的习俗,以此来增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网络化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在节日期间可以开设专题、专栏,通过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介绍传统节日,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开设网上节日论坛,形成网上节日宣传平台,还可以到民间了解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然后制

作成音像制品通过电台、电视、网络来向世人展示。

(五)、让年轻人积极参入其中

轻年人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去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并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不要将传统的都视为封建落后的而盲目的地抛弃。鲁迅曾经说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的轻年人无论是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还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都应该秉承着这样的思想,不要将所有的东西都一概地否定或是一概地肯定。传统节日中就有很多优良的的传统习俗,轻年人不仅仅要继承,更重要的是主动参与其中,组织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并成为宣传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主

力军,以此来增强宣传传统节日文化的力度。

韩国中秋节 第四篇_从韩国传统节日看韩国人性格

从韩国传统节日看韩国人性格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2 前言 ................................................................................................................................................. 2

第一章 韩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背景 .................................................................................... 2

1.1中韩文化发展趋势 ...................................................................................................... 2

1.2韩民族文化起源现象 .................................................................................................. 3

第二章 韩国主要节日概述 ...................................................................................................... 3

2.1 韩国节日的主要来源 ................................................................................................ 3

2.2 韩国节庆活动的形式 .......................................... 3

2.3 韩国节日按照其内容的分类 .................................... 3

2.4 韩国节日按照其地域的分类 .................................... 4

2.5 韩国传统春节的特点与现象 .................................... 4【韩国中秋节】

2.6 韩国传统中秋节的特征与现象 .............................................................................. 4

第三章 韩国节日对韩国人自身性格的影响 ...................................................................... 5 总结5 参考文献 ........................................................................................................................................ 6 致谢 ................................................................................................................................................. 6

摘要【韩国中秋节】

韩国是一个十分看重节日且遵循节日风俗的国家。诸如中秋节与春霄佳节,即重大的节日,当天,不论距离远与近,韩国人通常需要归家和亲戚们聚一聚。特别是春节期间,居住城镇的人们均要归家祭奠聚会,进而也形成了硕大的道路弊端现象。虽然堵塞困境很严重,也无法阻挡韩国人回家过节的路途!

韩国人非常重视民俗节日,展现出其推崇先辈、敬重家庭的群体性格。这一性格中,祭奠表现出崇奉先辈、重说家庭利益无上的灵魂效用,集聚也体现出享受亲情、家庭为主的本性情怀。

关键字:韩国、节日、性格

Abstract

South Korea is a great attention to and comply with the national holiday festival custom.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huseok Festival, is a Korean important festival, on that day, no matter how far, Koreans generally have to go home and family reunion. Especially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live in the city's residents to go back to worship together, which bring tremendous traffic problems. Ordinary South Koreans family has a car, used to drive back home, so at this time, the highway will block was bursting at the seams, usually 4 hours by car, may be extended to 15 hours. But the great difficulty, also block the Korean Lunar New Year home!

Koreans think so highly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y reflect the worship of Chomatsu Takei family's character. The character in the play, sacrifice in worship ancestors, reaffirming the role of family interests, reunion is to show affection, family to share the glory of human nature.

Keywords: Korea, festivals, character

前言

中国和韩国都是文化领域强国,其韩国多数节日和中国是一样的,但是节日的模式却和中国不完全相同。比如劳动节,假使在我国,一定是假期三、七天。然而依照韩国的法制,劳动节普通人民能够暂休,店铺商行均停业,但老师与和行政人员需要持续工作。全世界人们在劳动节这一天均要暂休,韩国人如此之作,最可能的诠释是他们感觉老师的放假天数相对较多,由此公务员上班大多数应当属于国民工作吧。

第一章 韩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背景

1.1中韩文化发展趋势

韩国和中国,地势临近,民俗类似,情感相脉,相传在古代,两国之间经常紧密的来往。1992年达成了两国关联正式化之后,其之间逐渐获得了长久的进步,每个范围的相互协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00年,两国均赞同将这种关联迈向综合协作的新进程。如今,韩国乃我国的第四大贸易合作同伴,而我国也是韩国的第三大贸易同伴与第二大投资方向国家。人民之间友善来往逐渐提

升,昨年两国沟通突破150多万人数。在这类情形下,我国需要多知悉一些韩国的传统民俗,以至于逐步拉进两国之间友好距离。

1.2 韩民族文化起源现象

依据人类语言学的考察与探究以及传记述说,韩民族来源生存在中亚细亚阿尔泰山脉一带的族类。很久以前,这类族类动身向东面转移,最终于一个我国东北与朝鲜半岛之内的地方居住了下来。韩国人最显著的外观特征是脸部相对圆润,通常都是单眼皮,乌黑发质,颧骨相比较高。

第二章 韩国主要节日概述

2.1 韩国节日的主要来源

从历史联系上看,韩国的节庆重要根源有三类:一类是鉴赏于我国,例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一类是吸取于西方节庆,诸如圣诞节与浴佛节。圣诞节主要是庆祝基督降生这类圣明庄重的节日。最后一类主要根源于韩国传统的日子,例如8月15号的光复节,7月17号的制宪节,3月1号的独立运动纪念日等等。

2.2 韩国节庆活动的形式

韩国一年四季都举行着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大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间代代相传的村俗,类似中国乡间的扭秧歌、赛龙舟之类。这些在中国社会早已萎缩甚至消失的民间节庆活动在韩国开展得热火朝天,规模很大,而且完全是自发组织的。另一种是韩国建国后政府提倡的各种民俗节、民俗文化节,它是以有意识地保存、继承正在消失传统文化,提高对本乡土的热爱为目的,各地都有,各有特色。在古代小说《春香传》传说的春香的家乡,人们建了“春香馆”,一年一度举行“春香祭”。在民族英雄李舜臣的家乡温阳,有纪念李舜臣的“温阳文化节”。韩国人对此热情很高。这些表演者有的是免费的,有的票价很贵,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很多人特别是小学生排队买票。据说每天得限制人数。

2.3 韩国节日按照其内容的分类

针对节日内容来分析,韩国节日主要分成三种类别,即政治型、宗教型、民俗型。春、元宵、端午以及中秋节均归属于民俗型,在韩国社会作用很深,而且对韩国人的灵魂传统表现出重大效用。光复、制宪、开天、独立节等国庆就归属于政治型,记载着韩国人不屈不挠追逐自立的建国历史。每年的10月3号,是传记里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成立韩国的节日。虽然这一历史难以考察与探究,但韩国人一直确信檀君就属于他们的先辈,并将其当作韩民族最崇高的神灵。圣

诞节和浴佛节就归属于宗教型。韩国是一个宗教心念浓厚的国家,在韩国国民里,奉承基督、佛教的比例相对很大,尤其是教堂和寺庙处处可见,尤其许多国民的屋顶上方均会高悬着硕大的十字架。

2.4 韩国节日按照其地域的分类

从节日地域上说,韩国节日主要分成两大类,即地方和全国性节日。诸如独立、端午、开天节以及春节均归属于全国性的节日。地方性的节日也相对很多,诸如南道饮食节(10月中旬)、大关岭雪花节(1月26-30日)等等。鉴于农作守旧的韩国地方性节日,在其音乐、舞蹈以及礼节领域具有特有的气派特征,表现出浓厚的韩国民俗色调。

2.5 韩国传统春节的特点与现象

大部分韩国家庭从春节的一周前左右开始忙碌。因为要举行祭祀,所以需要购买的东西很多,还要为父母和亲戚购买礼物。因此,春节前大型购物超市、百货商店等真是人群拥挤,好不热闹。这时还要购买给亲人和朋友们的礼物。肉类、鱼类、水果、蔬菜等祭祀食材会按照模样、色泽、新鲜度等原则挑选购买。 最近,在地方的父母到大城市看望儿女的"逆归乡"现象增多。因为与从大城市到地方相比,从地方到大城市的路相对没有那么拥挤。春节这天早上,早早起床,穿好新衣服或美丽的韩服,祭祀祖先。韩国人认为,祖先只有在这天才会回来,品尝祭祀食物。祭祀时,在写着祖先名字的灵位上贡上各种食物后,后孙们倒上酒然后行礼。向祖先表达后孙们的感激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一年期间的平安和健康。

2.6 韩国传统中秋节的特征与现象

中秋节在韩国是最重大与极具象征性的传统节庆,如同我国的春霄佳节一样。只要到了中秋佳节,韩国人往往归乡和亲人集聚,将呈现类似我国春运式的人民大转移的景象。

韩国中秋的内涵与民俗和我国不大一致,祭拜属于韩国中秋佳节的重要风俗,当天,人们就会庆贺水果粮食的丰硕成果,并且向先辈表现尊敬。所以,韩国人通常中秋前些天就动身祭拜要用到的食品,包含使用最新获取的粮谷来造就米酒、加工松饼等等。通常,在韩国中秋节的早晨,人们就会把必备的祭品摆放于满桌来祭拜先辈。祭拜终结之后,一家人需要集聚一起吃祭拜的食品。

中秋佳节属于丰收的时节,所以韩国人饮食食品也十分全面。在韩国,似乎还没有听说过关于吃螃蟹的忌讳,也无人问津螃蟹属于凉性食物,这似乎和韩国人饮食时喝点烧酒以及添加辣椒酱、粉有关,这些非凉性食品平衡了螃蟹的凉性,所以人们吃螃蟹时也没有必要和其它食品搭配。

第三章 韩国节日对韩国人自身性格的影响

韩国节日对韩国人的性格具有如下影响:

其一,使得韩国人具有勤劳勇敢的心态。韩国地貌的特点是丘陵地多,约占国土面积的60%,平原少而小,可耕地少,但人口密度却高,人们靠勤劳的精神,顽强奋斗,在狭窄的领土上培育着很多的人口。韩国历史上饱受纷争之苦,尤其是日本曾统治韩国达36年之久,但是勇敢的韩国人民斗争不息,最终于国外反侵犯国家的帮助下,驱赶了日本侵略者,重新建立了自主的国家。正是依赖于这类灵魂,韩国在极短的30年时段里,就由贫困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类新兴工业国。

其二,使得其拥有强大的民族骄傲感与博爱心。韩国人具有坚强的民族自豪感,注重维持民族特征。在日本侵占时段,其企图要对韩国实行同化,弄虚作假地消除韩国的民俗,但最终却以失利而结束。居住于国外的韩侨,也长久维持着韩国民俗。被国外人收养的小孩,成人之后必要归国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家人。在国外体育赛事里,韩国人为获取胜利而打拼的信念,能够使人震撼。韩国在1997年发生了金融海啸现象,大韩民众顺应政府的呼吁,将自身金银珠宝与外汇卖给国家来补偿欠下的债务,其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爱情操之灵魂。 其三,能够促进韩国人尊崇儒教思想的完善。韩国人对儒家之教是去糟存精。只要来到韩国大型企业观看的人均能发掘,孟子和孔子的名言是社训,多数人均可以全篇背记孔孟的作品。人们在交往中讲究辈份,敬重长辈、老人,尤其学友间也要注重前后辈分。等级观念强,政府场所、公司里面均要严谨尊崇等级关联,包含说话用语、座位姿势和位置,如喝茶、抽烟„„等。

其四,使得韩国人性格变得更加乐观,能歌善舞。韩国人生性开朗,乐天,能歌善舞,爱好出外游乐。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或村民们三五成群,自带简单的干粮,到郊外去游玩,以盆锅作为乐器,边唱边跳,日暮方休。韩国人各种年龄段人群均能歌舞,每逢集会举行节目,从来没有人胆怯不敢出来表演或扭扭捏捏的。因为大韩民众均喜好歌舞,因而其歌厅业十分发达,遍布每街每巷。据报刊报道,依照全国人口均值进行精算,每年每人到歌厅次数突破12次以上。唱歌不单单是空余安息的需求,而且是朋友交往、谈情说爱、洽商生意的主要方式,发展作为外交来往的一类主要模式。外务部韩国官员常常于宴会之后邀请外交官一同前往歌厅,两者歌唱之后,在缓解的氛围里非公开地就少许难以解决的问题互换观点,寻求突破点。

其五,能够加深韩国人的敬老义务与责任。敬重老人一直就属于韩国人的良好品行之一。老人不单单在家庭里的位置相对较高,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普遍受到推重,公交车里具有专门座位,上车或下车均有专门人扶持,上车以后均会有人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年过70岁的时候,有关机关会给予老人优待证;免费进公园;对生计有困境的老人主动给予医疗生活补助;每逢主要活动或过节的时候,将免费午饭送达到老人自己手中;1999年,根据韩国当代经济研究院实行的调查表明,当年中秋节儿女应用于敬重父母的费用人均突破14万韩元(约117美元)。

其六,使得韩国人之间血缘观念越来越强。韩国人十分看重血缘关联,家家有族谱,具体记录着每个人的出生日期和简历。所以,不论是远亲还是近亲,七姑八姨,相对距离近远,只要愿意找,都能找到。拥有血缘关联,就主动互相关

韩国中秋节 第五篇_韩国节日文化及中韩对比

浅谈韩国节日文化及中韩节日习俗对比

摘要:韩国人对于传统文化、传统习俗是相当重视的,对其的保护与传承一直延续至今。韩国人总是乐此不疲地投身于一个又一个传统节庆活动中,积极地以自己的行动对于各种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展示自己的关心与支持。由于韩国自古以来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不乏有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互交融、相同之处。那么,韩国有哪些节假日?他们又各自有什么特点?与中国人迎接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习俗相比,在韩国的风俗中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1. 韩国国定假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425870/

推荐访问:韩国中秋节放假 韩国中秋节图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