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创业 >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时间:2018-05-31   来源:励志创业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创业】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第一篇_从穷学生到创业者:一个80后的成长经历

从穷学生到创业者,一个新苏州人的成长经历

2011年大学毕业,转眼5年过去了,很多人把5年时间当成生命中的一个小小的节点。我一直在想,这五年是怎样的五年?我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些经历在我人生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我叫马鹏波,现在在苏州创业,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公司运转地还不错,我也实现了在苏州这个房价疯涨的城市里有房有车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新苏州人。五年前的现在,我端坐在大学教室里,看着窗外憧憬着未来,既期盼又惶恐。五年时间,恍若隔世。

一、回忆里的大学时光

我来自山东一个贫穷的山村,虽然炊烟眇眇,但是物质条件却差的多,停电停水是再经常不过的事情,好在爸妈对我的教育上一直比较上心,从来没有在读书的事情上亏待过我,所以2007年我顺利地考到了苏州大学。

考上重点大学在山村里是很光荣的事情,很让爸妈颜面增光,毕竟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他代表着对于未来的一种希望。

但是大学毕竟不是免费读的,学费和生活费是让家里很操心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山东向来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农民经常地种地一无所获

便会走出去找生路,所以才有了“闯关东”那些传奇的故事诞生。

爸妈也选择了“闯关东”,到海那一面的大连开馒头店,用亲手揉制的一个个白馒头换取的微薄收入来供我读书,在我眼里,他们就是闯关东的真实故事,虽然不够传奇,但是在我心中依然伟大。

做过餐饮的人都知道,做馒头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营生,凌晨一点前就要起来揉面,发制,天不亮馒头就要做好,然后送到工地还有工厂里给工人们当做早餐,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吃到。早起熬心血还不算什么,风雨无阻地去给工厂送馒头则是更辛苦的事情。

大连的冬天很冷,你可以想象一下天不亮的时候零下十七度是怎样的一种感觉,爸爸每天就是这样冒着刺骨的风骑着摩托车给工厂里把馒头送过去,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雪茫茫,洁白晶莹的雪花在马路上变成了黑暗的恶魔,在冰上打滑的摩托车不受控制,一头钻到了路边的绿化带里。摩托车报废了,人也甩到了马路旁边的雪坑里。他什么都没说,只是爬起来,回家借了一辆摩托车重新装了一箱馒头继续去给工厂送。直到回到店里之后我和妈妈才发现爸爸身上扯出了一个很大的口子,赶紧跑到医院去缝针。

我的学费,就是这样用爸妈的血汗换来的。

从大一开始,我就在想各种办法帮家里减轻负担,食堂里最便宜的菜是五毛

钱的,一份米饭也是五毛钱,一份素菜一份米饭一碗免费汤,一块钱就是一顿饭,只有庆祝一些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会去吃一次七块钱的沙县小吃,在当时我的眼里,这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与此同时,我在找着各种兼职的机会,发传单、做婚礼勤杂、超市导购,基本上大学生经历过的兼职生活我都经历过一遍。每天晚上十一点从市里工作的超市骑着自行车回到十几公里外郊区的学校,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辛苦,因为在遥远的北方,年近六旬的父母经历的更多。

我的大学生活,就是靠着父母亲手揉的一个个馒头和自己课外的一分一秒兼职读完的,没有欠过学校一分钱学费,虽然辛苦,但是很满足,我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

在艰难求生的时候我也没有轻视学习,毕竟付出那么多,为的就是让自己更好地去读书。2011年,当很多毕业生求职无门的时候,我凭着自己在本专业(历史学)的优异表现成功地为自己换来了一份工作:高中历史教师,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很多人甚至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而我,又让北方山村里的父母骄傲了一次。

二、我短暂的教师生涯

教师是一份让人艳羡的职业,社会地位高,受人敬仰,收入也不低。但其实就像钱钟书先生《围城》所传达的概念一样:城里的人想走出来,城外的人想进

去。教师职业的美好往往都存在于不是教师的人口中,而真正深处其中,有的时候更多靠的是一种从事教育事业的伟大感来不断填埋其中的无奈。

2011年8月,我正式踏上教师岗位,因为表现地很优异,我很快就被调到去教学校的重点班级(新教师里唯一一个刚毕业就开始教重点班的)。历史学是一门教人去思考的学问,我也在教书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启发学生,教他们如何去思考问题,去辩证地认识问题,对我来讲,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希望能够在多少年之后,很多学生能回忆起是马老师教给了他们思考问题的办法。

当然,刚踏上社会的小青年不管做什么都会面临自己世界观的重塑,这让我们从大学时候的理想主义变成生活中的现实主义者。对于高中来说,学生的成绩是一切,至于其他事情:先满足学习成绩再说。高考的指挥棒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疲于奔命,在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里,一张张考卷和一支支用完的中性笔是青春里的浓墨重彩,为了成绩的前行路上,我们丢弃了很多路上的风景。我也变得让自己不认识,我会为了学生不经意做错的题而狠狠批评他们,会去纠正他们所有不符合高考指挥棒的思想。当我偶尔回忆起自己从事教育的理想的时候,我发现我离理想越来越远,学校不是工厂,我也不是打造考试机器的流水线工人。

更多对未来的思考是留给了我自己,高中教师的丰厚收入让我不再像大学读书时那样担心生活的问题,更多地是去思考自己的未来。马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在想离开教师岗位的时候,一位同僚想劝他不要放弃这么安稳的工作,而马云看到了这位同僚推着自行车拎着菜篮子的时候,他当即决定了去重新选择自己的

生活。

我很明白这种感受!

校园的围墙犹如一种牢笼,我不希望这就是我的全部天地。当我看到学校里的老教师的时候,那种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感觉让我不安,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难道爸妈在我读书的时候付出那么多血汗只是为了我成为一名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买菜做饭的教师吗?

我要去重新选择!

2012年3月,我向学校递交了辞呈,很多同事在劝我留在学校里:校领导的重视,重点班出的成绩,各种教学比赛所获的的名次,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我未来会成为一名很优秀的教师,但是,那不是我想要的。

这次选择是一次排除法,我还没有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但是我排除了高中教师这一个选项。天地广阔,未来无限,我回到了苏州,开始寻找新的机遇,一个真正能让我展示自己的舞台。

我很幸运,我选择了能让我施展拳脚的行业——互联网

三、踏入互联网,新的起点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第二篇_我的创业故事

我的创业故事

宋庄小学二年级宗传来父亲

在我上学的时候,家里很穷,我的爸爸和妈妈给我讲上学的好处,白天工作晚上帮助我补习功课,刚进入学校时,自己兴致勃勃的,以为上了学就能给父母一个很好的生活了。但现在学生就业这么困难,想赚钱很不容易,父母辛苦的送我上学,很不容易,我却觉得未来仍是这么迷茫,自己的理想也越来越遥不可及了,想要靠自己学习的专业,工作下去根本不可能让自己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来,自己的朋友在学校里也都安逸,都过着吃喝玩乐的生活,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想人家为什么就能开着好车,我为什么只能骑自行车、坐公交车生活呢,所以我就开始找一些资料。偶然看到《穷爸爸与富爸爸》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实在太深了,这本书使我的观念更加明朗,自己也算是个男人了,就该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一个可以让自己走向成功的事业,知道打工是没有出路的,一定要自己出来创业,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所以说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机会。在学校里老师教我们怎样做人,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自己创业也认真学习名人格言、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低调做人、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未来。

在学校里、你考第几已不足那么重要、但进入社会却不然,不管你去哪里,都要分等排名,在学校里,老师会帮助你学习,到

公司却不会、如果你认为学校的老师要求你很严格,那是你没有进入公司打工。因为如果公司对你不严厉,你就要失业了。自己创业要更难。

我毕业后到销社工作了,一个月工资30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做山楂加工这个行业不错,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我做食品加工要凭良心,一定要做好,创自己的名牌,希望同学们在学校里刻苦学习,毕业之后回报社会、相信自己!加油吧!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第三篇_草根创业故事

从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

说话、做事大大咧咧,一口义乌普通话,举手投足有股豪侠之风,这就是俞巧仙给人的第一印象。

虽然已是浙江颇有名气的女企业家,她多次表示,不管企业多大,不管赚了多少钱,她都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卖过皮蛋的农家女。

她的第一桶金就是皮蛋。在经历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商界风云后,她最终又回归农业,种起了一种传说中无法培植的铁绿色植物。

一垄垄田地上,整齐地生长着一种铁绿色的植物,5-8厘米长的茎,其上生长着像冬青树般的叶子。这就是有“植物黄金”之称的铁皮石斛。

义乌佛堂镇剡溪江畔,到处是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田。这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名贵珍稀中药种植基地之一,在500多亩种植基地上,栽培着1500万株石斛苗,整个基地光是围墙就有3.8公里多。

这里的女当家就是俞巧仙。十多年前,她在深不可测的义乌商界便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从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

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后历经千辛万苦,才闯出了一番局面。比如楼忠福、徐文荣、李书福等人。俞巧仙也不例外。

俞巧仙是义乌城西镇蒋母塘村人,父母均为农民。1980年她15岁那年,俞巧仙初中毕业,迫于家境贫困,她不得不过早地步入社会。

打过短工,摘过茶叶,俞巧仙最终选择了卖蛋。一开始,她挨家挨户收鸭蛋,加工成皮蛋后,挑到十几里路外的城里卖。后来,她学会了到农村的代销店和城里的副食品商店推销,让店家代销自己的皮蛋。

生意慢慢做大,3年后,俞巧仙成了远近闻名的皮蛋大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问世,俞巧仙在其中的副食品市场摆起了摊位。她对此记忆犹新,“刚进副食品市场时,摊位摆在水泥台上,每天不等天亮,就得拉着一车的皮蛋上路,晚上总是要最后一个收摊。那个苦,就不用说了„„”接着,俞巧仙走上了一条捷径———品牌代理。她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内做品牌代理的开山鼻祖。一路从金日、万基的地区代理,做到现在国内外800多个品牌的总代理。

大老板蹬三轮车送货

过去20多年的商界闯荡,俞巧仙认为有四次转折。

州人到了广州。

“一到广州,我看傻了眼,副食品居然可以这样卖。”俞巧仙说,“就拿花生、青豆来说吧,我在义乌是一麻袋一麻袋地卖,广州却是一小包一小包地卖,包装相当精致,价格也贵得惊人,一袋18克的开心果居然卖到1.6元!而像泡泡糖、跳跳糖等新玩意,我更是闻所未闻。”

她把所有带来的钱换成了这些新玩意,结果一到义乌便被一抢而空。

此后,俞巧仙频繁穿梭于义乌和广州之间,生意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1994年,俞巧仙已经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内数一数二的大老板了,据说当时义乌汽车站1000平方米的候车室几乎成了她的货仓。

第二次转折发生在1995年,她走上了品牌产品的代理之路。在七八年前的义乌,搞经销代理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1995年3月,俞巧仙只身赶往成都,参加年度全国糖烟酒交易会,成功地将“金日”“万基”两个品牌的总代理权揽入怀中,接下来是“生命一号”“东阿阿胶”……那一年,俞巧仙代理产品的年销售额逾亿元,常年为她送货的三轮车就有十几辆,她却还经常蹬着三轮车拉货送货。

代理商做得再大,主动权在厂家手中,最终还是要看人家的脸色。随着厂家直销、连锁配送中心等现代营销方式的出现,代理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于是俞巧仙想到自己办厂、打造品牌,这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三次转折。

1997年1月,俞巧仙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今之康保健品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短短几年,该公司已经拥有花儿红阿胶胶囊、芦荟胶囊、壮骨粉等6个拳头产品。

回归种植业

“我的第四次转折是我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次,因为选择了种„仙草"。”俞巧仙笑道。

仙草就是铁皮石斛(干品叫铁皮枫斗),有“植物大熊猫”之称,古语称为“北有人参,南有枫斗”。过度采摘、濒临枯竭的野生铁皮石斛,1987年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重点保护的中药材之一,市场售价高达每千克3000美元。

早在700年前,俞巧仙的同乡、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在他的著作《滋阴学说》里就提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理论,指出铁皮石斛是名贵的滋阴良药。

铁皮石斛多生长在连鸟兽也难以涉足的深山悬崖陡壁间,其生活习性神秘莫测,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的要求近乎苛刻,每年植株只分枝一次,每年生长一寸左右,一丛铁皮石斛寿命6-10年,自身繁殖力极低,分布极其稀少。人工栽培铁皮石斛,曾经被认为投入巨大、生长周期长、成活率低,三五年不可能有产出,至少得投入三五百万,还不能保证最终能否有效益。【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1997年9月,俞巧仙聘请几位技术人员,成立了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一帮人在义乌城西一个砖瓦厂的废墟上干了起来。【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一年多下来,累计投入近500万元,铁皮石斛的茎秆只长了几厘米,她心中没底:这东西还有希望吗?铁皮石斛真像人们说的那么难种吗?带着这个疑问,俞巧仙来到了上海中药研究所。

听说俞巧仙是种铁皮石斛的,研究所的一位专家随便问了一句:“成活率是多少?”“98%。”几位专家吓了一跳,随即拿着笔记本围了上来,围着俞巧仙问这问那,反将她吓了一跳。

一个月后,专家们来到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看到一棵棵已成活的“小草”时,有位老专家偷偷将一位高工叫到一边,用上海话责问,“你们搞了6年的大田栽培都没搞成功,人家一年多就搞成了,你们不惭愧吗?”

事后俞巧仙才知道,上海中药研究所在磐安建基地,进行铁皮石斛人工栽培,花了五六年时间,前后投入三四百万元,成活率却只有15%左右。

“上海话我听得懂,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400个日夜,终于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我们成功了。”俞巧仙说,“我当时已经作好最坏的打算,一旦搞砸,我就重新骑着自行车卖蛋去,从头再来过。”

做人要本分质量最要紧

俞巧仙的蛋最终没卖成。通过铁皮石斛工厂化高产栽培这一技术,2001年起,森宇公司在金华和义乌仿野生大面积种植铁皮石斛,从而一举解决了铁皮石斛资源紧缺的问题。2003年,森宇铁皮石斛仿野生大面积栽培珍稀药材被选送为“国家药典”标准,2004年,森山铁皮枫斗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

她再三强调,做人要本分,质量最要紧。这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复杂工序中就可见一斑:接种、组培、练苗,经过9到12个月的三道工序后,才能移种到田里,此后再栽培整整3年。“为确保铁皮石斛的质量,我们严格模仿野生环境,栽培时不施化肥,也不能施农药,因此栽培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含量与野生的差不多,嚼在嘴里黏性很大,这也是判断铁皮石斛好坏的主要依据。”

俞巧仙的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好奇。去年7月,日本农学博士比留木·忠治来考察时,偷偷拔了两株石斛苗用手绢包好放在口袋里。森宇公司总经理叶智根看在眼里,上前很礼貌地说,“博士先生,土放在口袋里太脏了,要不我先给您洗干净?”然后,他在水龙头前将土冲洗干净后,才递还比留木·忠治。

“除了温度控制外,土壤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事后,忠治博士大概觉得不好意思,回国后给我们寄来10株日本最名贵的茶花。”

2004年3月,俞巧仙成立了浙江森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森宇实业公司、森宇药业公司,森宇生物工程公司、深圳今之康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香港花儿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全资子公司。光是铁皮枫斗的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一举跻身全国民企千强。

而摆在俞巧仙面前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她决定把公司总部迁至杭州。

“去年10月,我们聘请了浙江医学科学院的张治国教授为技术总工程师,他研究铁皮石斛30多年,有„石斛之父"之称。但他现在每个月只能来义乌工作一周,如果总部迁到杭州,张教授随时都可以来。”俞巧仙说,“前不久,美国杜邦公司药品研发中心的一名高级研究员也有意加盟,但希望能在杭州工作。”

“说实在的,我其实不想离开义乌。一走出义乌,我就浑身不舒服。”

目前,位于杭州拱墅区、高21层的森宇集团新总部世纪大厦正在规划,今年下半年将动工兴建,2007年投入使用。

“今后,杭州将是公司的总部以及研发、出口、营销和文化基地,金华是生产基地,而义乌则是物流和种植基地。”俞巧仙说。

源于草根高于草根

草根性是社会学的一种讲法,有人把它用来形容浙商———出身贫寒,性格坚韧,正如同草根过了冬天便重新发芽。

俞巧仙恰恰是这样一位富于草根精神的女企业家。从卖蛋,到摆摊,然后代理保健品,最终用她的韧性种成了大片的铁皮石斛,造福千万人的同时也成就了可观的个人事业。

她的成功,不只是时代之机遇、抉择之正确,更是性格之使然。从这个意义上讲,俞巧仙的创业史正说明:今日的浙商,为什么地位能超然于中华商人之林。

有这么一句名言:播种态度,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浙江商人的整体成功,绝离不开浙江人性格特征中“坚毅果决”的一面。

历史学家认为,昔日晋商的发迹,根源自山西人刻苦耐劳的本能;徽商的做大,扎根于安徽人务实本分的秉性。越是追求冲淡务虚的城市人,越是避免不了坐井观天式的观望嘴脸。

源于草根的财富,正给浙江人带来高于草根的追求。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再到大城市、国际城市,根植于草根的浙江性格走向全球,收获着财富,更提供无数仍挣扎在草根丛中的人们以思考、以希望、以梦想。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第四篇_傅军民创业故事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1、 小木匣接下紫檀缘

我与紫檀家具结缘从小时候就开始了。我出生在雕刻之乡浙江东阳的一个小山村,那时 候,村里房子建筑和门窗装饰大多还保留古代民居的特点,从小我就对那些门窗挂落、梁栋斗拱痴迷,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我就用树枝在地上描摹。记得当时家里有个祖传的紫檀木匣,雕刻精美,剔透玲珑,简直让我爱不释手。6岁的时候,我母亲把这个紫檀木匣送给了我,从那时起,这个木匣成了我的心爱之物,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直到现在还在我的身边。

2、 偷出积蓄学绘画

做模型有一定基础后,想学画画的心开始不安分起来。不料这个想法刚一二哥说便遭到一顿训斥:攒点钱赶紧成家吧,别整天想那些没用的!从到北京后,每月发工资后,二哥怕我乱花全给我保存着,只给我留出生活花销,手里没钱再有想法也没用。可我的两个工友参加了国画学习班,这让我羡慕不已。最后下定决心,趁二哥不注意的时候,把我的那部分积蓄“偷”了出来,瞒着二哥在鼓楼那边报了名。二哥知道后气得好几天没搭理我,最后看我这么坚持也同意了。那时候,我在丰台打工,下午五点才下班,可学习班是晚上七点上课。每天一下班后,立刻登上自行车就往鼓楼跑,春秋还好,一到冬天难受劲儿就来了,骑一个多小时车,身上热了,但是手冻得像冰棍,十个手指肚冻的全是口子,拿起画笔来都是钻心的疼,更别提做木匠活了,那时候每天都是给手上涂得满满的凡士林,可是一点用都不管。每天下课后回住的地方就成了大难题,尤其下雪天,碰到没路灯的地方一片漆黑,路又滑还得随时提防着汽车,经常是一路跟头翻回住的地方。虽然苦,但我让画画勾住了心,一学就是两年。

4、第一次创业穷得吃不起一碗面

到1993年,我想结束打工时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也不能老是在二哥的庇护下了,想自己尝试着创业了。靠着几年积攒下来的积蓄,成立了一个木雕加工点,雇了两三个师傅。但给别人干活容易,自己一干就傻眼了:去哪找客户去呀?熬了两个月后,终于接到第一个活,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个做老北京微缩景园的古建筑落地罩的活,我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按照约定的时间去和客户见面。可我从9点半到后一直也没等到客户来,想走,但想起加工点还有人等着开工资呢,又怕错过了生意。就这样,在三九天,在四五级的北风里一直等到了12点,不敢离开半步。最后以冻感冒的代价换来1万块钱的活。因为是第一个活儿,我特别用心。当时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挣钱,是真心想把活儿做好,立个口碑,为以后的发展打个好基础。我和师傅们做得认真,加班加点地把活儿做出来了,这时候已经到了年底。等到去结账的时候,那人说只能先给我一千块钱。一千块钱!我怎么发工资,师傅们要回家过年,我不能欠他们的钱。可我的钱全在成本里了,到哪里再去找钱?为了要工钱,我前后跑了20多趟南口。我这个人不善言辞,跑去要钱,人家永远都是不理不睬。实在没办法了,我就一直守在门口缠着要钱。这时候,我已经几乎身无分文了,每次去都是饿着肚子讨账,这时候兜里的钱都不够买地摊上的一碗刀削面。最后,钱也没全要回来,只好向亲戚借钱,付了工人工资,艰难熬过年关。

5、 创业五年失败失去全部家当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五年,在这五年当中,我经常连买原料的钱都没有。到1998年状况有所好转,凭着一直积攒下来的口碑,活开始多了起来。这时想找一个固定的加工场所,这时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在四季青闵庄路附近的一个村里租了块地,面积大,租金高,他一个人承受不起,可以转租给我一部分,让我盖个厂房。还向我打包票,在这盖房子没有问题,村里人都这么盖。这个建议与我当时的想法十分吻合,我也相信了他。当时我的钱不够,就又借了3万块钱,很快盖好了房子,东西也全都搬进去了。谁知刚过一个多月,我新建的房子却作为违章建筑被强行拆除了。我找那个朋友退我租金,人却跑掉了。这时候,五年积攒下来的积蓄全都没了,剩下的是一身饥荒和一堆原料。

6、 不敢回家

家当全没了,亲戚的钱也让我借光了。这时候我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最后还是亲戚向朋友借了200多块钱给我,让我暂时找个落脚的地方。拿着这200多块钱,想起这几年辛苦攒的家当一瞬间都没了,整个人都崩溃了。我骑着自行车到处找放雕刻件的地方,但很少的租金我都觉得是天文数字了,最后搬进了建筑工地存放废料的临时库房里。这时候又要到了年关,二哥劝我回家散散心,别整天猫在屋里不出去。我也想回家,特别想得到宽慰,但我不敢回去。二哥无奈地走了。整个新年我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蒸一锅米饭,也不敢买菜。一锅米饭陪我过了一个新年。大年三十,听着外面放着鞭炮,听着周围猪圈里的猪听到鞭炮受到惊吓嗷嗷的叫,想起着几年来的遭遇,精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7、 韦陀眼神唤醒了我

在万念俱灰的时候,我在屋子里发现了一个雕了半拉子的观音像。看到她被丢在哪里,突然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我想我不应该丢掉手中的刻刀,也不能让这件观音雕像半途而废,她已经有了一个开始,就这样丢掉太可惜了。

这件雕像是我做雕刻作坊时请的一个师傅做的,请他的时候,他说他做过圆雕,雕佛像没问题。可是他只刻了一个前脸,就再也刻不下去了。没办法只得向我承认:他之前一直做浮雕,从来没有做过圆雕。

我跟请的那个师傅一样,也没有做过圆雕。如果没有那两年夜校的学习,面对这个浅浮雕式的前脸要重新把她做成圆雕,说实话,我也做不了。但为了不让自己颓废下去,我拿起了刻刀,靠着学绘画是学的人体结构知识,努力重新雕刻这件观音像。开始时是一边雕刻一边流泪,渐渐地我的情绪逐渐地平静了,我可以不去想任何失意和痛苦,全身心地集中到雕刻上来。那一段时间,每当拿起刻刀,我就会觉得烦恼都被忘掉了,我的内心又恢复了平静和安宁。

当时我买了一本画册,我在无聊的时候翻出了它,一页一页的看,却突然看到了一个让我忘不了的眼神,那是一张山西平遥双林寺的韦驮像照片。第一次从照片上看到他,那微微斜视、怒目凛然的神态就印在了我的心里。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睛里似乎也有和我一样的“悲情”。那段时间,一闭上眼睛,韦驮睥睨群神、悲情凛然的眼神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在看着我,斜视的眼神似乎也在瞧不起我;我盯着他看,先下撇后上翘的嘴角,似乎又让我感觉到了希望和信心。我的内心和他的表情有了一种契合。我决定,要雕刻韦陀雕像。 雕刻雕像的时光使我暂时忘掉了痛苦,一直到了1999年正月,我一共雕了三件佛像,一件观音像,两件韦驮像。雕完后,我拿着他们去了潘家园,观音像卖了两千多元,两件韦驮像分别卖了四千多和五千多。我还清楚地记得买主见到韦驮像后说的第一句话:“这东西有感觉”。听到这句话,我仿佛遇到了知音,很激动。

雕刻,让我渡过了精神上的难关;同时,雕刻也让我渡过了经济上的难关。

8、 离开北京回家改行

卖掉雕刻,有了路费,我卷起行李回了浙江老家。在亲戚劝说下做起了服装生意,每天上货、发货,两三个月下来,虽然忙忙碌碌,但心里却总感觉不安稳,一天到晚浑浑噩噩,手里拿着衣服,心里想的是雕刻。有时候,跟客人介绍介绍着衣服就开始走神,然后一句话不说,放下衣服自己走到别处开始自己想心事,因为这得罪了很多客户。一次,亲戚让我去进货,中间路过一个木雕厂时,看见展览厅的木雕后就再也走不动了,鬼使神差地走进去,和人家雕刻师傅热火朝天的聊了起来,那一个多小时我说的话比前几个月说的都多。最后,还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木雕回去。当亲戚见我扛着木雕回来的时候什么都明白了,对我说:你命里就是干这个的,还是做你的本行吧,需要多少钱,你说声就是了?

9、 重新思考选定做家具再上北京

这一次,我没有了刚开始创业的那股冲劲与蛮近,好好思考起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想到了古典家具,做这行既不抛弃木作与雕刻,将来又能成为自己的一项事业,一个人,家里

不需要建筑模型,也可以不需要雕刻工艺品,但不能没有家具。我想,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传统文化的回归,古典家具一定会有市场空间和市场前景。

下定决心后,我又决定回到我的伤心地——北京,虽然这里差点让我绝望,但这里是古典家具的血脉源头。

到了京城,先是在一家古典家具厂打工,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我又重新支起了一个小摊子,成立了一个家具作坊,开始做老榆木和楠木的古典家具。这终于让我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时候离我开始创业时已经过了十年。

10、 为做家具翻烂十几本书

我的事业终于有了起色,并在2001年,在家具作坊的基础上成了宣明典居古典家具厂,专门从事红木家具制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做与我从小结缘的紫檀家具。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但进入古典家具这行,我就发现市场充斥的净是粗糙加工的红木家具,厂家在介绍的时候只说这是什么什么木材的,家具的美不美根本不在意。我决心要做与他们不一样的东西。一年多的时间,我把能买到的关于明清家具的著作全都买了,一年多的时间竟然翻烂了十多本书,有很多要靠铁丝穿起来才不至于散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生产的紫檀家具从一上市,即使再挑剔的消费者也赞不绝口。

因为我们做的东西用心,经过几年的积累,终于在2004年左右,家具厂迎来了很大的发展。 发展十年来,我们一直秉承要对得起这个行业,要对得起消费者,至今宣明典居每件紫檀家具都会交给权威检测后,并配备检测证书销售,绝不做欺骗消费者的事情,至今我们是北京市唯一一家配备检测证书销售紫檀家具的企业,也是唯一一家紫檀家具定点保真单位。 回想十年艰难坎坷,心里颇多感慨。当年对于建筑模型我没有太多的兴趣,而且它没有让我安身立命,但三四年细致繁琐的工作磨练了我的性子,也让我对木作技术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从小对形式美的东西感兴趣,由绘画到雕刻也是兴趣使然。喜欢上了雕刻,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但雕刻也没有让我找到事业的方向。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六七年的时间,处心积虑的打拼,到头来我又回到了原点,一切还得重头再来。直到开始做家具,我才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十年的磨砺都汇聚成了我对家具的认识和理解,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没有建筑模型,就不会有我对家具榫卯的深刻了解;如果没有美术培训班和雕刻,就不会让我对家具的器形之美有那么多的思考。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随着古典家具市场的繁荣,我赶上了机遇,处境逐渐好了起来。

如果没有那十年,就没有这些积累,宣明典居能成为北京首屈一指的紫檀家具制造商也要感谢那十年。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第五篇_两个80后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两个80后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如今,80后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话题,80后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已经稀松平常,也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然而,作为改革后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苦苦思考到底应该如何创业。

小田是80后的典型代表,由于学的理科计算机专业,所以他就很自然地接触了IT行业。有着创业冲动的小田在大三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一开始,凭借自己的勤奋及杰出的编程技术基础,小田从别的公司接了很多活自己来做,并以此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

与很多创业的人一样,小田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也开始招览更多的业务。小田渐渐发现,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已经如法同时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服务。于是小田开始招聘自己的员工,并亲自培训,然而客户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小田凭借自己的技术与才干并不能全面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小田也没有自己的精力去开发一些应用程序来满足企业的相关需求。 这时候,小田想起了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那句名言。与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小田想到了IBM、CISCO等跨国巨头,如果能够和这样的跨国公司合作,那无疑会令小田的事业站到一个巅峰之上。

不过,你想站到巨人肩膀上,也得要看巨人让不让你站。像小田这样刚刚创业的年轻人,何况还是个学生是不可能引起IBM、CISCO兴趣的。在几次碰壁之后,小田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寻找国内一些实力强大的公司来合作。【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在互联网的搜索中,小田发现了他一直认为只有跨国公司才会拥有的“中间件”技术,在国内已经被一家叫做中龙网库的公司实现了技术突破。而且,中龙网库所提供的“中间件”在价格上十分便宜。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田从南京跑到了北京与中龙网库洽谈,而中龙网库也正在着手推广其十年技术攻坚所取得的“EDN中间件”。由于小田自己也是技术出身,因此在看了中龙网库产品之后,当即觉得中龙网库就是他要寻找并愿意让自己站上去的“肩膀”!

与中龙网库的合作,不仅为小田的公司大大增强了技术实力,也大大拓展了业务范围,而且小田也不再需要为自己的售后服务所担忧。不到两个月,小田的业务收入便获得成倍的增长,而如今还在上大三的小田也俨然成为了拥有千万资产的80后成功人士!

在问到小田对自己成功的看法时,小田说:“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定会让我们事半功倍,关键是巨人到底是谁,该如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巨人。”

从外地来海口 边读书边做生意

王鹏的家在河北邯郸,他和来自山西朔州的唐文龙都是海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2006级学生,新生军训时王鹏和比自己大两岁的唐文龙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都喜欢打篮球,玩桌球,爱好非常相似,我把唐文龙当成大哥。”

唐文龙随后选择了油画方向,王鹏选择了雕塑与陶艺方向,但是他们除了学习之外,都有在

大学期间干点什么的想法。

唐文龙和王鹏在大一开始就想了很多种经营项目,而两个人都喜欢打桌球,唐文龙的球技尤其很好,两人商量决定开一家桌球吧。可因为两人家庭条件都非常一般,没有足够的本钱,他们只能长期慢慢筹备。

2007年年底,王鹏和唐文龙缩衣节食,终于筹集了1万元。两人去海口长堤路买了7张球桌,在学校附近的板桥路租了一个店面,开起了桌球吧。

每天只吃一餐 一个月不知肉味

“以前只看到别人做生意赚钱,却不知道其中的辛苦,等自己试过了,发现根本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王鹏和唐文 龙怕家里担心,并没有说在海口开桌球吧。

刚开始创业时,他们租了一个近200平米的店面。由于一开始客人不多,而每月房租、水电费、维护设备费等近三四千元的开支让两人不得不再次勒紧裤腰带,省吃简用,减少日常生活开支。王鹏和唐文龙曾经有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尝到肉味。“又要忙生意又要上课,店里不能没有人,常常每天只吃一顿饭,饿了就嚼块饼干。”

后来,来桌球吧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每桌每小时收费6元,除去房租、水电费等日常开支外,能有几千元收入。虽然如此,王鹏和唐文龙依然不敢乱花钱。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后来,原来桌球吧所在的楼房要整体装修,王鹏和唐文龙不得不另选店面。搬新店时,为了节省费用,店面的新招牌,是两人自己买漆喷的。桌球吧的广告都是他俩和同学们一起,自己用电脑设计后喷绘。

第一次创业 锻炼比赚钱更重要

在新店的布置中,他俩还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美术特长。王鹏利用雕塑余料,自己制作了一张精致的木桌,他告诉记者,这种桌子要是在市场上买,至少也要100元(

王鹏告诉记者,作为学生,他们始终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经营桌球吧并不影响学业,平时他俩采取的是轮班制,尽量排空有课时间,当遇上两人都有课时,他们就会提前贴出告示,暂停营业。

王鹏说,在海南读书的这两年多时间,他们都深深地爱上了海南这块热土。他告诉记者,大一暑假,王鹏和唐文龙以及另外两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三亚游玩,途经定安、琼中、屯昌和五指山等地,虽然人生地不熟,但沿途的村民们都非常热情地为他们指路,三天后他们骑车到了三亚。“我们亲身感觉到了海南风景的美丽,海南人民的热情。”王鹏说,他和唐文龙都喜欢海南。王鹏和唐文龙告诉记者,在经营桌球吧之后,他们还打算开一个大超市。“但无论开什么店,我们都会珍惜第一次创业的经历,赚多少钱是次要的,锻炼自己积累经验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创业语录:目标在于过程,并不在于结果

自行车修理创业故事 第六篇_史晓亮的创业经历

休学创业备尝艰辛

史晓亮是甘肃武威人,2001年8月被扬大文秘专业录取。在初进校的一年多时间里,史晓亮一直感到一种压抑,一种学无所成的空虚,于是,产生了暂时离开校园的念头。在说服父母后,2003年9月,史晓亮向学校提出了休学申请,在老师和同学们不解的目光中,他背起简单的行囊离开了校园,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刚到北京的日子十分艰难。身上带的钱有限,史晓亮只能住在中关村一个地下室里,条件很差,月租却要300元,但这在北京已经算便宜的了。最初,史晓亮只能靠替别人抄写文稿、去电脑公司揽活修电脑、帮别人散发宣传广告维持生活。渐渐地,史晓亮越来越觉得要想在北京有立足之地,必须有一技之长。于是,他一边打工一边参加了新东方的软件培训班。2004年5月,史晓亮终于通过了JAVA认证的软件工程师考试,而这种考试的通过率往往只有两三成。谈起这段经历,史晓亮显得很平静:“我从没有后悔,相反却值得庆幸,在学校里想吃苦都吃不到。这样的一种经历将成为我今后创业的动力。”

成功掘得“第一桶金”

2004年8月,怀揣软件工程师证书的史晓亮在走进人才市场不久,就很快被清华紫光公司聘用,参加了北京地税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行政处罚模块的开发。这个系统比较复杂,先后有100多名软件设计人员共同开发了三年多。几个月后,当史晓亮成功完成公司交给自己的任务时,他又有了新的想法—自己开一家公司。

2004年12月底,史晓亮在中关村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北京网络方舟科技公司,从事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和营销等业务。然而,在中关村,像他这样规模的公司多达三四万家,一个新成立的小公司要想开拓业务何其艰难。史晓亮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公司接的第一笔业务是帮一个公司做网站,当拿到做网站的2600元报酬时,他心中激动不已。后来,凭借扎实的技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管理能力,史晓亮的公司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获利数十万元。有了“第一桶金”,史晓亮又开始为自己确定新的发展目标。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他的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涉足电子商务。在帮助维护一家郑州工艺品网站的过程中,火爆的交易量触动了史晓亮,他想起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49890/

推荐访问:自行车创业计划书 自行车租赁创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