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时间:2018-11-30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第一篇: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做理解尊重孩子的家长

全国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征集评选

做理解、尊重孩子的家长

教学目的:进入初中学习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环境的转变、课业的增多等问题不仅让学生产生诸多不适应感,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希望通过这样的家长学校课堂提高家长的教育艺术,让每个孩子成人,成才,构建和谐的家校、家园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做理解尊重孩子的家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指出学生与家长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你们的孩子在今年秋季迈出了人生中的关键一步,跨进了中学的大门,尽管同学们已接受了小学6年的学校教育,但面对初中紧张的学习生活,这仍然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孩子们有许许多多的不适应。如上学太早不适应、课程多不适应、作业负担重不适应,教师讲课的风格、方法与小学老师不同不适应,其实,何止是孩子,我们许多家长也有着一些不适应(举例),面对这么多的不适应,必然引起孩子们生活节奏、生活习惯、学习活动的一系列的变化,出现许多令他们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在同学们困惑时帮他们一把、拉他们一下,帮助他们调整好情绪,树立信心,让他们带着轻松和愉悦、带着求知的渴望与行动,自觉去面对已经开始的初中生活,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意愿,也是孩子迈出坚实步伐的关键。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好

教育”“孩子不听话”“学习不用功、不自觉”“上网吧”等等。面对家庭教育中的许多困惑,许多家长显得无奈或束手无策,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实事求是地说,凡是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学业有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非常迫切,。《三字经》中说到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讲述孟母为了自己孩子成才,三易其家,费尽心血,选择适合孩子成长环境的故事,应该对现代社会每一位家长有所启发。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普及,同学们越来越多的渴望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同时,他们也希望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长辈们、老师们的理解,渴望与父母心灵相通,渴望和父母一起享受人生。孩子们的愿望能满足吗?本学期,在初一学生中,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题目很简单:比如:你最希望父母帮你什么?你希望中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你愿意和父母沟通吗?等等。调查结果令我们感到吃惊,同时也有些沉重,被调查的孩子中,有25%说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40%的学生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有近50%的孩子认为家长没有给自己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家中硝烟弥漫、战争不断,或者麻将声声、不得安宁,有的孩子恳求家长不要将自己一人扔在家中不管等。当在班级中问到“你感激父母的爱吗?”应声者寥寥无几。以我们的观点,他们并不是不承认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也不否认父母对自己的爱,他们最不能忍受的是父母对自己漠视、不理解或过高的期望值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压力,不能忍受的是父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而仅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工具。父母们可能纳闷,自己辛勤劳作,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就是为了多挣钱让孩子们读书,许多父母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而只要是孩子提出的物质需求则一概满足,但为什么换来的则是孩子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是抱怨呢?我认为这里面主要是缺乏沟通和交流,缺乏家长对现代社会学生所思所想的一种理解和认同。从我们所收回的问卷调查中看到,多数孩子在碰到困难挫折时,最

希望家长能与自己共渡难关,有个同学写到,“当我无心上进时,最希望父母能多鼓励我,激发我,让我前进。”还有不少同学希望在学业上能得到家长的辅导和帮助。但鉴于维持生计的需要及单位竞争的压力,我们不少同学家长忙于奔波照顾生意,忙于自己事业的发展,只顾及到孩子吃穿用等物质需求,而忽略了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亲情的沟通,也有家长认为,孩子上学自然有学校教育,教师教育,家长只管吃喝就够了,其实不然,要知道,学校教育并非万能,尽管我们老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力争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成人成才,这并不代表家庭教育就可以忽视,家长应和老师一起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二、就如何正确的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通过看材料,列举身边事例的方式向家长提出了“身教胜于言教,做好孩子的榜样”、“尊重、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金子都会发光,做孩子的伯乐”的三点看法. 每个环节都与家长展开交流。

作为一名家长,如何正确的培养教育孩子呢?就这个问题,我想谈三点看法,供家长参考:

(材料1)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奋。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是教授,80多个是文学家,60多个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7个是杀人犯,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

看后, 请家长谈想法。

这两个家族的历史说明什么?父母的素质如何,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 孩子

在父亲和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启蒙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跟着学什么样。这句话提醒着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言传身教。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家庭一门三杰在政坛上显赫一时。当时出任英国大使的肯尼迪老先生常常在饭桌上和孩子们大谈特谈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国内各党派的竞争和立场,并且鼓励孩子们自由发表他们对世界大事的意见,遇到意见分歧时便激烈辩论起来。在讨论中,孩子不但对政治增加了认识,而且对国内国外的事都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各自到图书馆寻找更多的资料来阅读。结果一个儿子成为总统,两个成为议员。

1、身教胜于言教,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很多时间是在父母陪伴下渡过的,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形象是高大的,父母是正义正确的化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确实不假。中央电视台有个非常著名的公益广告:一个稚气十足的孩子,看到妈妈为坐在轮椅的奶奶洗脚,便立即从厨房里端来一盆水,颠颠的走动中,水花溅在孩子的脸上,随着一声“妈妈,洗脚”的稚嫩童音,荡漾过来的竟是传承千载的心灵孝音和无法抵御的天伦温暖。这个广告最后用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广告词: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显然,要想成为孩子的榜样,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威信的树立,不是靠说教,更不是靠谩骂和鞭打,而是靠自己言谈举止,那种能得到孩子尊重的人格的魅力。我们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学生在公交车上未给老人和残疾人让座,事后,别人问他:“学校和老师没有教过你应该怎样做吗?”他面无愧色的回答,“教过,但大人们也没有让座。”听了孩子的话大人们可能会感到汗颜。确实,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自己却从来不读书,不看报。认为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允许孩子看电视,自己下了班,打扑克,玩麻将。有的家长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把孩子关在

自己的小屋里学习。自己却在沙发上磕着瓜子、看着电视,手里拿着遥控器,一边换着频道,一边在门缝里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在写作业,嘴里还不停地喊:“要认真写,写不好可得重写一遍”一副居高临下管理者的姿态,好像家长的任务只是监督孩子。有的家长说了:“我们也没有多少文化,辅导不了孩子”,可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监督,还有父母的榜样。只要求孩子去好好学习,自己却不天天向上,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努力营造一种热爱学习的家庭氛围,家长自己也能积极向上、不断追求进步将会使孩子受益匪浅,直至终身。

材料2 看幻灯片, 请家长联系实际谈看法.

2、尊重、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史的国家,长期以来,封建思想的残余表现在家庭中,就是仍然存在父为子纲的不平等现象,家长在孩子面前俨然是一副领导者,教育者的姿态,支配欲强,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有时一厢情愿地包办孩子的一切,比如穿什么衣服,看什么频道的电视,与什么样的同学交往,但结果往往遭到孩子不理解甚至是反抗。这时,家长常常埋怨孩子总与自己唱反调,你说东,他偏向西,你说不要这样,他偏偏这样。事实上,中学生想以自己独特的思考、独特的个性去解释和拥有外部世界,想当一回自己的主人,这并没有错,因为毕竟孩子们的思维和大人是不一样的,作为家长要在最大程度上给与理解和包容,并适时加以引导,这样反而会得到孩子的理解。家长们应该清楚,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你必须把他当成和你一样的人来对待,才能得到孩子的全力配合。我们的一些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个重要问题,更有个别家长平时对孩子关心不够,能力上却渴求孩子什么都会,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就反映出孩子在这一方面的怨气。我们真诚地希望,家长要学会用理解这个工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老是批评、指责、频繁的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出现问

第二篇: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认识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认识,决定了孩子的高度。你觉得现在学习没什么用,考上大学照样没有好的工作。那你的孩子估计也不会对学习太重视;如果你花很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的细节,那估计你的孩子想养成很多坏习惯也难。你天天看电视,玩电脑,孩子在家里写作业估计也没多少心思,或者他心里也会不平衡,为什么大人就可以,偏偏我不可以?你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孩子对阅读也比较感兴趣,你喜欢旅游,孩子也可能对户外活动感兴趣。在某些情况下,你对事物的认识也会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孩子的所有情绪和感受都可以被接纳,但接纳不等于赞同!接纳感受也不意味着接受孩子不合理行为表现(比如乱摔东西),恰恰相反,家长接纳了孩子的感受后(嫉妒),可以引导示范孩子怎样用正面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嫉妒可以说出来),怎样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改善现状(如“后来妈妈学习更认真了,下一次成绩又追上来了”)。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学习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 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

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导、帮助他们,如果在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将多么幸福。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五年之后,他们将有多么不同。 ▲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

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1.及时消除孩子的浮躁情绪

孩子们快毕业了,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出现的一种情绪,就是浮躁,心浮气躁,学习不踏实,做事不认真,原来规规矩矩的孩子有可能会给你点意外了,这个意外极有可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现在我们的课程紧,任务重。进入全面的复习,六年所学的知识,现在用这一段时间去复习巩固,学习任务要比原来大的多。学习任务的增加,孩子肯定会觉得比平时辛苦,肯定会有怨言。家长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懂得,不努力、不吃苦就不会有大的收获,俗话说“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从人的一生来看,这种辛苦,是孩子的一笔最好的精神财富。

2.加强对孩子课外时间的管理

不管孩子走着来上学,还是坐车来上学的,都要经常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的时候,“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教育孩子按时上下学,不在路上玩耍。我们现在的作息时间是上午8:20——11:50,下午2:20到4:40 ;中午安排午睡,家长应监督学生休息好,下午的课堂才有保障。

网吧不能去,家里有电脑,也能上网的家长更要注意了,孩子不去网吧了,可是在家里没有节制的上网也是一样的,除了查资料,最好孩子上网时有家长陪同,……手机能上网的家长,也给孩子慎用……

孩子的课外时间干嘛?多读书吧,给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你就不发愁孩子的课外时间没事做了,让他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读书破万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方面的很多知识,是课本里所学不到的呀,读的书多了,语感自然就好了,理解能力上去了,表达能力也上去了。让孩子博览群书,再说,到中学后课业负担重了,读书的时间就很少,趁现在还有时间,让孩子多读点书吧。

3.与孩子平等交流,多鼓励,少指责

孩子已经六年级了,虽然年龄不大,可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起码他们自认为懂得很多了,所以在家里的时候不要对孩子的话漠不关心,应该平等交流,加强对话。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又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说个你们班的笑话给我解解闷,等等。这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他们领会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也有差异,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时间,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对孩子的表现,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好,第一

个孩子的家长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第二个孩子的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第一个家长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而第二个家长带给孩子的却是焦虑和憎恨,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分析试卷时,可以肯定孩子某些方面的进步,帮孩子找找失败的原因,给孩子信心,希望下次看到他理想的成绩。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孩子都想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他只是不能克服自己身上的某些不足。孩子的成功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请家长对孩子多些鼓励,少点指责,这样成有助于孩子走向成功。

4.严格要求孩子,但不是粗暴施教。

对待孩子,要从严要求,但严不是打,也不是骂,是高标准严要求。孩子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的。有的学生按他的能力他是能做好的,但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从不尽心做,不尽力做,一味地以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对待学习也是有害无益的。现在许多学生在考试时不是不会做题,而是不够细心。要知道,细心正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品质。所以平时做作业时,作为家长,一旦发现作业的质量不高一定要让他重新做好。在家这么一抓,学校再来一抓,他没有任何可以放松的机会,良好的品质就容易养成。每天在学校都有新的学习内容,当天的作业是对当天内容的巩固,家长发现不足了及时给他纠正,不能拖到第二天,拖到学校,不然,孩子天天都会比别的同学慢半拍,人家学新的,他补旧的,旧的补着没心情,新的也没心情学。每天的家庭作业检查后家长签名。

5.加强与老师的联系。

因为教师的工作很烦琐,不可能每一天都能和每个家长联系。这需要各位能主动通过电话和亲自来校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特别是如果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更要请您及时和我们沟通,我们将非常感谢。

第三篇: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家长心理讲座

家长心理讲座

众所周知,家长把小孩考学看得很重,一家一个孩子,谁家不想让孩子考上大学,将来有个好出路,拥有幸福?!然而,有不少家长,不管孩子是否需要,只要看到别人的孩子补课,就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后、焦虑不安,盲目请家教、到处参加补课班,弄得孩子不堪重负。由读书、考试引起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焦虑、恐惧、畏难、自卑,心态越来越差,与家长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出走、自尽、近几年竟发生好几起杀母事件,这些现象绝非偶然,几乎都与考试成绩引起的亲子冲突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并不意识自身因素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反倒抱怨如今孩子难教育。

近几年,我们采取义务讲座、追踪研究等形式,吸引了许多的学生、家长来参加。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焦虑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更焦虑的家长。要给孩子减压、加油,就得先调节好家长的心态。许多家长说:“过去为了给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我们真可谓不惜一切代价,但效果总不尽人意。现在才意识我们的教育误区——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原来只知道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给他们吃好、穿好,殊不知在成长中还有那么多„转折点‟、„关键期‟需要父母去关注、去引导。”

事实证明,一旦家长改变了教子的态度与手段,善于鼓励孩子、用宽容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孩子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他们心态好了,不仅感到有奔头,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还能激发更高的学习内驱力,使整个人的状态起变化。由于家长学生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

的家庭渴望得到帮助。

一、家长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1.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格。

2.与学生平等的角色意识。

3.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不感情用事,注意克服自已的消极情绪。

4.对学生充满爱心,充分理解,这是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前提。

5.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应变能力。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微妙变化要及时觉察,给予机智的辅导。

6.有丰富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动态,需要不断地变换辅导手法,才能不失魅力。

7.掌握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操作技术,注意用以下十个方面来提高自已:要有爱心、展示微笑、注意关注、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仅要敏锐地去感受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需求,还要善于把他们的感受表达反馈给他们,善意理解、欣赏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挑战技巧、情绪调节、行为矫正、游戏辅导、家庭治疗等。

二、改变理念,让我们为孩子减压、加油

1、独生子女特点与家长的高期望、高焦虑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负效应

今天,我国正面临独生子女社会现象。大量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父母” 结构的家庭无论在教育方面还是社会化方面独生子女既有有

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此,且从问题的角度看一看这种特殊家庭结构会给独生子女带来何种负效应。

早在十九世纪初,被誉为美国儿童心理之父的史坦勒.霍尔就提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的论断。以后又有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对此做出大量研究,其不利的一面归纳为:

(1)独生子女是在缺少兄弟姐妹关系的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即在他们的人格形成上缺乏一种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某种影响的兄弟姐妹关系的环境因素。

(2)独生子女其实是童年披着“儿童中心”的外衣,过着“父母中心”的生活。由于被父母保护过度、教育过度,就像给儿童世界围上了一堵墙,使其在大大缩小的世界,按父母的意愿与设计生活着。

(3)在上述情况下,导致独生子女的负面特征是:利已主义、自负、自暴自弃、对已过敏、独来独往的自我中心行为,不合群、对实际问题无能为力,智能高但学业差。

2、家长的高期望、低评价

中国家长对孩子所惯有的教育期望是众所周知的。一家一个孩子,谁家不想让自己家的孩子学历高,将来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几乎每个家庭都把孩子考大学当作是家里的大事。然而,在竞争面前,总担心孩子会输在别人后面。所以总要拿成绩跟其他的孩子比一比。越比越嫌孩子不够刻苦、不够抓紧。又不知怎样帮助孩子取得优异成绩,只有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不管孩子是否需要,只要看到人家孩子补课,就盲目报名。弄得孩子不堪重负,还后会影响学习能力的正常

发挥。于是,家长又会一次次地对孩子流露不满,指责、下达指标。事实上,这种做,除了能帮助家长宣泄内心的焦虑以外,并不能鞭策孩子发奋进取。反之,唠叨和一味的批评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感受和消极的行为。可以说,家庭对子女的高期望、望子成龙、求成心切,不仅加重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还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3、家庭有爱也有伤害

一位急吼吼赶来咨询的父亲。“昨天我把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孩子不该骗我。他念初二,不知怎么搞的。他考试的成绩总不如平时。昨晚问他,他说这次考82分,结果今早让我发现那张卷子,是28分。”他梗塞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他五岁时死了妈,为了他,我没有再婚。只为他将来有出息,没想到,孩子学习没长进,却学会了骗老爸,我失望极了。平时对他好话说尽,他却老嫌我唠叨,什么也听不进。孩子大了,打也不起作用了……我可怎么办,怎么办啊?” 经了解,得知那天正逢父亲在家过生日,孩子没想到他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会问他考试分数。孩子怕扫他的兴,又怕坍他的台,就脱口说了谎。这天,孩子哭着对咨询老师说:我努力了,做梦都想考个好成绩让老爸开心。可不知怎么会一次比一次糟……。

大凡当父母的都会痛恨孩子说谎,这固然姑息不得。但为什么不能在教育之前,设身处地地先对孩子表达一点理解呢? 要是对孩子说 “爸爸知道任何人得了28分都不会好受的。”孩子就会感到自己那沮丧、害怕、自责的心情被你理解了。你没给他难堪,他的自尊心得到尊重,还会犟头倔脑吗?假如你继续说:“让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

哪里?”他便会感到有人和他一起面对困难,不是无助的。其实,你无须去辅导他的功课,他却感到心里踏实,冷静之下,知道该怎么努力,也就有了信心。他不必再用谎话去逃脱“被打骂的难堪“。要知道,打骂是不解决问题的。结果只会扩大亲子间的距离,说不定还会引发下一次更大的谎话。

一到傍晚,就会有一位母亲打电话来,天天述说她那念高一的女儿的故事。这个原本十分优秀的孩子,从小学习好,会弹一手好钢琴。可自从没考取市重点高中,就一蹶不振,一拿起书本就恶心呕吐,还声称再逼我读书我就不想活了。不吃不喝,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两天了,情绪抑郁、整日流泪。谁敲门,就冲谁发脾气。眼看就要开学了,她和丈夫愁得睡不着觉,只好天天来电求助。

经过与这位母亲一次次深入的交谈,她开始反省了自己的问题:对女儿有不现实的过高期望。不仅要求她门门功课考第一,还请了好几门功课的家教、报名参加了好几种补习班,孩子根据家长的要求,考出 “英语、电脑、钢琴……”一张张等项目的等级证书。而且从不轻易赞扬,总要挑出她“不够努力、不够好”的问题来,以此鞭策孩子,以为这样才能培养女儿的进取心。结果事与愿违,女儿感到总也达不到预定目标而丧失兴趣与自信,以致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经心理医生诊断:她患了抑郁症,被迫休学一年,母亲流着泪说:这是她万万没想到的。

二、让我们先健康起来

——助人成长的第一步

第四篇: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当今的初中生“渴望得到”什么

当今的初中生“渴望得到”什么

关键词: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一次检测作文的分析,初步探究了当前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材料分析与数据统计

在一次阶段性检测中,八年级的语文试卷给写作部分做了以下的要求和示: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 请以“渴望得到”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600字以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不曾拥有却心理面非常羡慕或希望得到的东西进行叙事、抒情,并适当发表议论。由于对选材范围没做什么严格要求,原以为同学们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地选取那些向往已久的美好或美丽的东西,把自己心中的憧憬行之于文。然而事实却是他们在“渴望得到”的对象选择上,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与集中性。也就是说,总有一部分同学“渴望得到”同一样东西,形成典型的不约而同。具体的统计数据如下:

参加考试的有全年级六个班402名同学。“渴望得到”的“东西”,选“理解”的有103人,占总人数的25.6%;选择“电脑”的有52人,占总人数的12.9%;选择“和平”的有35人,占总人数的8.7%;选择“自由”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7%;选择“球类”(篮球、足球等)的有38人,占总人数的9.4%;选择“关爱”类(父爱、母爱等)有32人,占总人数的8%……另外还有“友谊”、“公平”、“快乐”、“肯定”“一本好书”等,有个别同学也选择了诸如“自立”、“一双翅膀”、“解放”、“批评”之类的话题,不一而足。

二、原因分析和相应策略

造成这样的选择结果的原因,是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实际、年龄特点和心理发育有密切关系。同时,他们的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也应引起教师和家长广泛的注意。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保证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使我们的教育和管理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分析和思考如下:

(一)沟通、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

一般来说,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对孩子们进行着一场“马拉松”式的“听话教育”。家长和老师按照自己的设想塑造着孩子。可是,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个“听话教育”不灵了。即使原来的“好孩子”“好学生”也会走向你期望的对立面,叛逆、任性、自私……简直与过去判若两人,让关心他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是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必然的反应。随着他们的生理、心理逐步走向成熟,他们会有新的渴求和想法;随着他们的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增强,他们也不再迷信家长和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人采取粗暴干涉的方式,他们的叛逆行为则表现得更为激烈。有些学生,甚至把家长和老师列为“最不受欢迎的人”,对立和冷战成了家常便饭。

但是,我们应该想到,当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惑的同时,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心里面更是没底,他们的过激行为、言论都是表面的、暂时性的,他们并不是真正要和你“决裂”,只是希望得到某种认可或达成共识。他们在争取公平交流、公平发表意见的权利,并希望在有些事情上和大人们“平起平坐”。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应主动地多和孩子们交流,共同研究解决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引导,及时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以便他们调节心态,从而使学习与生活尽可能地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

其实,同学们希望沟通的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任务过重、作业量过大;时尚与消费观念的冲突;对交往特别是与异性交往认识的不同;学习与休息、爱好之间关系的处理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人们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探讨,它们也不难解决。所以,当孩子们大声喊出“渴望得到理解”的口号时,难道家长、老师及其他与孩子们有密切关系的人不正有着同样的渴望吗?“理解万岁”永不过时,用爱化解坚冰,用真诚换来微笑,用努力营造和谐,孩子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二)学业过重,使孩子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

由于“高考指挥棒”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成绩仍是终端检测的唯一标准,学生们由于淘汰竞争面临的压力自然会逐级分解下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传统意义上的初中阶段)处在一个特殊的关键期。如果成绩不理想,就很难考上好一点的高中,上好大学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一到初中,高强度的学习便成了学生们不可避免的选择。“成绩就是一切”,为了提高成绩,加大作业量,重复作业,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那是司空见惯;甚至从原则上取消了双休日。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除了“渴望得到理解”外,像渴望得到“自由”、“解放”、“真正的假期”、“一个完整的星期天”等,可以说都是对学业过重,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娱乐的一种潜意识反抗。如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每门功课都要

补,学完英语学数学,学完数学学物理,还要学画画、练跳舞,难道我们孩子是机器人吗?何况,连万能的上帝礼拜天都要休息,什么活都不干!”

可遗憾的是,以成绩定乾坤的现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家长的被动选择和焦虑不是空穴来风,老师的高压也是有苦难言。在这方面,我们只能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们留出一些自由的空间。

(三)以电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标志。

电脑网络进入家庭,对于大中城市的孩子们来说,早已成为现实,不再是什么梦想了。但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或农村来说,电脑仍是奢侈品。当这些孩子们在学校开的计算机课,在网吧等地方见识了这种工具的便捷、实用、丰富多彩和亦真亦幻后,拥有一台私人电脑便成了心中不灭的梦想。“下载文件、听音乐、看电视、玩游戏、学英语,太方便了!”“鼠标一点,便知天下事,世界上有比这更神奇的东西么?”其实,有些学生得不到电脑,确实是家庭不够富裕,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家长怕影响他们的学习,进行了强制的限制手段。对于后一种情况,虽然方法有点欠妥,可作为工具的电脑,始终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运用恰当,一定有利于学习;如果管理不到位,孩子容易上网聊天、玩游戏成瘾,则后患无穷。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慎重考虑。【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四)缺少关爱的家庭,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孩子只能在单亲家庭成长,享受不到应有的生活乐趣;或者父母出外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抚养,长期在思念孤独中过着日子……特别是在夫妻离异上,大概造成的伤害最大的应该是孩子。常碰到这样的例子:孩子本来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父母离婚后,孩子的性格一下子变了,学习也从此一落千丈。这是因为孩子的情感无法适应,精神受到打击,心思再也用不到学习上了。有位孩子在《渴望得到父爱》中写道:“我渴望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可以骂我、打我,可以严格地要求我,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可是,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我和母亲。从我记事起,我一直就和母亲生活……”问题在于,这样的家庭在当今社会不只是偶尔有之,单亲孩子已成为一个不小的群体。而这些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爱心。父母之爱、师长之爱、社会之爱,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基石,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五)不可忽视的个体选择。

在渴望得到的“对象”的选择上,有些个体的选择,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有位同学渴望得到“一间小屋”,“每天晚上,可以避开大人们的麻将声、猜拳吆喝声、爸妈的吵闹声,

安静地在小屋里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看来是家庭嘈杂的环境大大影响了他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然而有位同学却渴望得到“批评”,她写道:“因为我小,因为我可爱而视我为掌上明珠,害怕一碰就碎……”这位同学有着优裕的家庭条件,学习也不错,得到的“批评”自然少之又少。她想到的是“鼓励使人小成,批评使人大成”,才会有这样的作文构思。有位同学在“友谊”的题目下,引用了“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看来他所“渴望”的,不是简单的“友谊”了……另外,有人选择“公平”,有人选择“诚信”,有人选择“隐形的翅膀”,在这些个性化的选择上,展现给我们的是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做出针对性的关注。

三、结语

虽然对一次作文内容的分析,不足以全面洞察初中学生心理需求的全貌,但窥斑见豹的功能是存在的。当然,有些选项显然有临时性和偶然性的特点,我们应分别对待。如有几十个人选择了“和平”,并不是说他们受到了战争的威胁,而是刚学的一个单元的课文就是以“和平”为主题,并且他们也做了这方面的写作练习,这不过是为了“分数”而写作了,并不能表达他们的真正思想。个别同学站在世界的立场上,或站在阿富汗儿童的角度来写这个话题,则难能可贵。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进行了随意的选择,这只不过是为了凑数而已。

通过这次分析,我们最想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处在特殊青春期的少年,他们的社会角色扮演,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他们的知识结构层次,都决定了我们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大小事情。他们有正当的要求,他们也有幼稚的想法,一味地斥责否定、粗暴批评,或一味地听之任之、信马由缰都是不科学的。关心孩子,就应该了解孩子,多进行换位思考;关心孩子,就应该体谅孩子,多进行心灵的沟通;关心孩子,就应该督促孩子,多进行正面的鼓励。今天,他们只是渴望得到一件珍贵的东西或精神的慰藉,而我们,应把这一切变为鞭策和成功的动力。把积极性和能动性调动起来的孩子,那才是明天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李润霞.谈中学语文中的现代诗歌教学[J].天津教育,2003,11:45 [2] 蒋徳军.中学诗歌教学方法探微[J].教育评论,2005,01:57

本文由菏泽市牡丹区天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编辑整理发布

投稿邮箱:hzqikan2013@163.com

责任QQ: 2850659537

第五篇: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家长工作学习心得3篇

家长工作学习心得3篇

没有家长会拒绝教师对孩子的关爱,而且家长渴望得到这份关爱。下面是家长工作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篇一:家长工作学习心得

在幼儿的教育中,家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家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工作效果的体现、目的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互沟通的条件、方法和技巧。

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我们根据教育的需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家园联系,如在家长会中幼儿园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科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有效形式。根据各年龄班的特点分别向家长介绍本学期的教育任务和内容,与家长共同探讨保育、教育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交流,幼儿园的教育方案得到了家长的赞同与理解,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平时家长们能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物品;一起做实验,观察,记录;一起查书找资料;还有的家长给我们送来了光碟、书籍等。在整个过程中,看到了我们的家长也从幼儿旁观者、监督者、被指导者的角色变成了现在幼儿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我们还利用每天放学的时间接待家长访问、与家长进行直接交流。在这段时间里,家长们主动向老师反映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同老师共同探讨教育方法。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令家长感动。还有,每天早晨有的家长送孩子来园后总是匆匆忙忙地离去,但有时也有家长逗留在教室门口,这其实是给了我们一个讯号:有事要交代老师。我碰到类似情况时,总是主动迎上前询问,让家长感到老师的一种主动负责和关怀。我想这远比家长来拉住你老师讲要亲切许多,也会拉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为及时向家长通报幼儿在园的情况和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我园为孩子们准备了家园联系簿,我们每月一次向家长进行一次书面联系。在家园联系簿中,有老师对孩子的表扬与希望以及对家长的具体要求;有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和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与感受。小小联系簿像一座桥梁,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要不断努力,密切家园联系,家园共育。做到耐心、

细心、诚心。让每位幼儿在爱的氛围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幼儿园的发展,为了教师自身的成长,更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让我们都来重视家长工作,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

篇二:家长工作学习心得

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着学前的班主任工作。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苗,在春去秋来的磨练中,把我逐渐地培养成了一名"成熟"的幼儿教师。所谓的"成熟",第一层含义是我具备了较娴熟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二层含义是我能够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很多家长都说,把孩子放在你这,我放心。"经验"是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出来的,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与家长沟通这项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现将我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与大家分享。

我认为,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幼儿园,即教师。孩子的教育是时时刻刻的,是随时随地的,他(她)的一个举动或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他受教育的对象。在园以外的时间由家长监护,家长也应当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因此,家长和老师是共同教育幼儿的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对待家长要做到耐心、真诚、平等,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形成融洽的教育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纲要》的论述无疑应该成为我们开展家长工作的指导思想,我认为要做好新时期的幼儿园家长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架起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要尊重家长,以平等的态度与家长交流,尊重家长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对待家长要一视同仁,也就是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我的朋友,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家长,不论家长什么素质,我们都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

第二: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挖掘孩子自身的优点。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月寒。"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

体验。一个人在经历了做父母之后就会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对孩子哪怕是一点点的赞美,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而这种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孩子继续努力,让家长以这种轻松、自信、愉快的心情去面对你的时候,你再及时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这样的交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我对家长谈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优点,让每个家长都感受到自己家的孩子很聪明,自己家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喜欢。这样,当我们和家长熟悉以后,我们先说孩子的优点,再说不足时,家长就比较容易接受,自己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第三;教师对家长的付出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世界上没有不爱听好话的人,也没有不希望受到表扬和鼓励。"所以,对家长的付出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家长及时了解到正是他的付出,他的配合,才使孩子有了进步,并告诉家长孩子进步的具体情况。

第四;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发挥艺术语言的魅力。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艺术。首先要先扬后抑,即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这样家长才容易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在本来就紧张的家长面前,要淡化孩子犯下的错误,不要给错误过早地下定论,关键是让家长明白与他交流孩子的缺点与不足,目的不是批评他的孩子,而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将孩子往好的方面引导,让孩子逐渐地将自身的缺点改掉。作为老师,要把握好适当讲假话的分寸。本学期,我班有个新入园的孩子,名字叫赵俊雄,开学第一天的相处,就让我对这个孩子有了八分的了解,因为这一天告状的小朋友很多,所以我就特别注意观察他,我发现他不喜欢与小朋友交流,别的小朋友碰一碰他的东西,或是一不小心碰到他了,他就出手武力解决。晚上离园的时候,我和赵俊雄的妈妈谈了一下。我说:"这孩子的适应能力挺强的,今天第一天来幼儿园都没哭。"然后我蹲下身来竖起大拇指笑着对宝宝说:"你真棒!"赵俊雄妈妈笑了说:"这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从小一直由我带,我还怕他第一次离开我会哭呢!""今天第一天入园,有不少孩子都哭着找妈妈,他没有哭,真的很不错!"然后我又说:"这孩子还特别聪明。""是吗?""嗯,从他在娃娃家拼搭积木就看得出来,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有他特别爱动,爱动也是聪明的表现。""宝宝,看老师表扬你了,妈妈真高兴,真是妈妈的乖宝宝!""这孩子特别能经管自己的东西,别人碰一下,或是不小心碰到他了,他就会不高兴,可能是与性格有关吧,孩子一直由你带,突然面对这么多的小朋友和老师,他有些不习惯吧,没关系的,过几天和小朋友们熟悉一下就好了。""这孩子平时很少接触小朋友,性格有些孤僻,不太合群。老师麻烦你了,我把他交给你,我想在你的正确引导下,孩子的性格会有所改变,谢谢!"我并没有把赵俊雄打小朋友的事实和妈妈讲,如果非常直接的和他妈妈讲,他的妈妈在别的家长面前会很没面子,而且很难接受这件事,更不能接受我,对我以后的工作开展会很不利。因此,我选择这样一种做法,即让赵俊雄的妈妈了解了孩子在园的情况,又为我以后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第五;教师是爱每一个孩子的,这是不容置疑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

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至理名言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写照,教育孩子倾注的经历越多,付出的代价越大,我们应该让家长清楚教师跟家人一样是爱孩子的。我们要爱每一个孩子,如果做不到爱每一个孩子,那就让家长都感受到我们真正从心底关爱着他的孩子,这个问题我们要真正的把握好,我们辛辛苦苦地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去教小朋友,要学会让家长知道你是多么的关心、爱护着他的孩子。在孩子入园、离园时,要当着家长的面摸摸孩子的头,亲亲他的小脸,接过孩子抱一抱等等,让家长知道老师非常喜欢他的孩子。没有家长会拒绝教师对孩子的关爱,而且家长渴望得到这份关爱。让家长理解这一点,有利于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使家长对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放心。我们不能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小朋友,不能当面表现出你对孩子的漠不关心。更不能在家长面前议论别人的孩子和家长,这样,家长就会理解你,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帮助。

第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和家长拉拉家常。有些家长,只要你和他拉拉家常,他便觉得你这个人很容易接近,他就会和你说说话,这样会更快地使彼此成为朋友,不受约束。

总之,做好家长工作并不是很难,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所面对的家长、谈话内容等等,掌握好沟通的技巧。教师要热情在先,主动在前;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好角色转换工作;要耐心倾听,注意言语沟通的技巧性;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找准沟通的切入口;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所有的家长工作关键在于"沟通从心开始",做到"三心":即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与家长保持联系,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教育,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人们常说:"将心比心!"只要我们敞开心扉,像对待家人、对待朋友那样对待我们的家长,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同时也会使自己交到很多的朋友。

篇三:家长工作学习心得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作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才觉得"万里长征"才开始。下面就谈谈一学期来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

1、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3、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向班主任重点表明:孩子胆小、老实,请老师给予关照。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坚持每天看一看联系本、并签字,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衡量一个老师的能力不单单是她的教学质量,更应该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家长很重要,老师是关键。这一学期来,孩子进步很大,已经能自觉地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发言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孩子通过班主任及老师的培养,变得自信、开朗了,也在学校交了几个朋友。在这方面,作为家长感到十分欣慰。

4、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她说同学的优缺点,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我们的女儿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总是把加法当减法,减法当加法。我们就设计一些作业,其中有许多粗心大意的错误,故意请她当"老师"批改。反复训练几次,在这方面的错误明显减少了。针对她吃饭慢的不良习惯,我们就想办法培养她做事快的习惯,给她讲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尽快做好了,才有时间玩或学别的东西。

5、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我们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因为她胆小而惧怕你,使她对你望而却步。如果经常发火,她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慢慢来。

6、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培养她学会休息和调整。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争

第六篇: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

渴望理解(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渴望理解(500字)作文

放学了,我独自一人在小区旁的小公园徘徊,有人在我四周穿梭,我看了看我那沉重的背包,又抬头看看天空,沉思了一会儿,天是那么的蓝却已不起我的兴趣。 慢慢地走回了家,肩上那沉重的背包压得我几乎喘不过起来。我刚把背包往床上一扔,准备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可耳畔却响起了妈妈的生音:莹莹,快去做作业去,做好了再吃饭。我表现出很不愿意的表情但还是向书房走去,拿出书本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坐了一会儿,便无心思在做作业,就往窗外看了看。夕阳西下,已是黄昏。花园仍是一片生机的景色。却那美好的景象在我的眼里一挥而散。不由得掉下了眼泪。 妈妈做好了饭就走进书房叫我吃饭,我跟随着妈妈的脚步走出了饭厅,饭桌上摆满了丰富的饭菜一看全了就想吃,洗完手想吃第一口饭的时候,我妈妈就对我说:我帮你报了补习班还有星期天的钢琴班和画画班,现在不培养以后培养就迟了。我很想反驳说不,因为我已经初三了学习时间很紧有时候想东西头都大了。初一初二的时候我很愿意接受你给我报的所有班级,但现在我可能做不到了,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时妈妈的好意。我只是随便说上:妈妈我初三了学习时间不够很辛苦。我妈妈很失望就说:上学谁不苦,我们那时比你们更辛苦。我不想让妈妈失望就低沉的说:哦。 我的心在呐喊:我,渴望理解,我的心声,你听见了吗?妈妈?初三:振莹

篇一:作文:渴望理解

渴望理解

一个人必须坚持这样的信念:不可理解的事物都是可以理解的,否则他就不会打算探测他了。

——歌德(德国) 友情需要理解 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有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503983/

推荐访问:我渴望得到理解 渴望得到理解作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