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题目解答 > 桂花雨的说课稿

桂花雨的说课稿

时间:2018-11-28   来源:题目解答   点击:

【www.gbppp.com--题目解答】

第一篇:桂花雨的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摇落思乡雨 遍洒桂子香

——《桂花雨》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桂花雨》(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桂花雨》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6个自然段,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意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中。本文文笔细腻,语言清新,朴素典雅,以情取胜,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情景。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所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

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

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本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教师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背景音乐选用《闲情听茶-寄情、乡情》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谈话导入新课

1、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或者是难忘的事情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简单交流即可)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童年是有趣的,也有很多难忘的生活片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说的就是作者童年最难忘的事。(板书课题:11、桂花雨)

2、师:桂花你们见过吗?(出示桂花图片)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桂花的喜爱之情。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3、教师简介作者琦君以及她的一些作品及特点。

过渡: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让我们寻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吧。

【创设了一个回忆童年的特定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重视新授课的导入,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对作者及其主要作品的简介,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帮助。】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读的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2)读懂生字词的意思,提出理解词语的建议: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什么事?

然后,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笨笨拙拙,湿漉漉,吩咐,拣(右边是东多一横)、撮(表演动作)、桂花卤:一层糖(或蜂蜜),一层桂花,用木瓢压紧装满封好,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是可取食的桂花卤。云脚长毛:台风节节逼近,天空中的云层会呈现一丝丝的卷曲丝状,气象局解释,这种云就叫做「卷云」。台风来袭前台湾的天空,仔细瞧,云的尾巴就像被撕成了须状的棉花糖,老一辈的人就说这种云就像「云脚长毛」一样。台风外围环流的强风,把属于台风的垂直云系结构吹离了原来的位置,才会形成云脚长毛的状态。除了台风来袭前,像是夏天热对流旺盛时,也会出现卷云。)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最基本的字词着手,脚踏实地,注重基础。学生们自由轻声读课文,不仅给学生留足读书的时间,而且教给了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和感受、思考的能力,这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也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

第一自然段 :喜欢桂花

第二至四自然段:摇花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

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环节3:研读赏析第一自然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会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关键句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我出示问题1: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喜欢桂花?

问题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他喜欢桂花的原因的?(是用“比较”的方法来写的。作者在采用比较时,一是比较桂花与梅花的姿态,二是比较桂花开花与不开花时的样子,三是比较桂花与繁花的艳与味。这三次比较把桂花的香跃然纸上。 【问题1,问题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研读赏析第二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摇桂花”的时间及其原因的句子。(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然后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可以让看过桂花盛开的同学回忆看到的美景,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从“香飘十里”、“浸”等词语中,感受桂花的新鲜,香味的迷人。

接下来理解两个数字的词语“十里和十几家”作者通过这简单的描述就把桂花的香写得栩栩如生。这一段还通过后两句来写明什么时候的桂花最香,让学生反复的朗读比较,学生就会明白。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能力。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教者首先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们理解“香飘十里、浸、十几家”等词语,学生们在这样积极主动的状态

下去感受桂花香气的迷人,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把桂花的美给读出来了。】 环节5:拓展延伸

除了本文的作者如此喜欢桂花外,历来的文人墨客也是非常喜欢桂花,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出示一组有关桂花的古诗词。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唐.张九龄)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杨万里)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宋.朱熹)

清香不与群芳并。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此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环节6: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校园里的桂花树,想想它的姿态有什么特点?桂花的形状怎样?用一段话写出你眼里的桂花树,表达出你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1.桂花雨

(1) 喜欢桂花 比较

(2——4)摇桂花 香飘十里 浸

(5——6)母亲爱家乡的金桂 “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二篇:桂花雨的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桂花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首先说教材。《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为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

表达的感情。并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135”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揭示主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设问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通过疑问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思乡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议一议:“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学生答出:是因为桂花香。我再适时追问:“哪些语句具体描写桂花的香?”让学生画出来。这里要引导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去体会这个“浸”字的妙处,从而体会浸在花香中的感觉。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作者摇桂花时的语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心情。使学生感受作

者的“乐”——桂花给作者带来的“乐”不仅在摇花时,更是陪伴了她的整个童年,给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幸福和美好;桂花不只是给作者带来了“乐”,同时也让母亲和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动呢?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怀念呢?由此,引出下文的思乡之愁。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问学生: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 紧接着让学生比较: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

理解母亲话中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我通过母亲、琦君、游子对故乡的感受,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读出母亲话中的思乡之情。

第四环节:展示评研,归纳提升。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

第五环节:巩固达标,拓展延伸。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动手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课堂活动,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桂花雨的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细细花香中悟真情

——《桂花雨》第二课时说课稿

《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中以“桂花雨”为题,读起来可以引起读者许多美好的遐想。这篇课文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满着浓浓的桂花香气,第一次读时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篇课文,于是选择了这篇课文作为我公开课的课文之选。

下面我主要从课标要求、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来谈谈我这节课是如何来设计的。

说教材:

这篇抒情散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对“摇花乐”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点出了“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有着迷人的香气味;第二至四段着重描述了“摇花乐”。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篇末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分享到“摇花乐”。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此时他们还是处在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所以这篇课文的理解上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透彻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思乡情,教学中老师还要多引导,让孩子们不同方式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

课标对于中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第二课时的要求主要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并能体会这些词语在文本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可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课标要求与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感受作者摇桂花的“乐”,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感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反复朗读课文精彩片断,感悟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的金桂。”的深刻含义。

其中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的金桂。”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文本所传达的浓浓的思乡情,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我的课堂教学。

本节课我除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以外,我还充分利用了朗读来感悟文本内容。我们的语文课堂是离不开朗读的,所以我本节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另外课堂上我也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补充,尽量将文本的情境展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能与文本真正接触,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体会母亲话的深刻含义。

本节课我主要从四大板块来展开教学教学。

一、复习旧知,想象画面。

首先我听写了几个学生在抄词本中写错的几个生词。通过这几个生词的检查,既是对生词的检查,也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花香,这样便于引入课文最后句

话的学习,切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赏读“摇花”,体验快乐。

这一环节主要是借助“每到这时,我就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这句话展开这一个环节的教学。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来与学生交流。首先我直奔“摇花乐”的段落,第三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哪里能体现“乐”。抓住最精彩的地方“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以及摇花前的“缠”和我的动作描写体会快乐心情,在这地方之所以点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是为了帮孩子们认识到写人时,别忘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都能帮助我们表达主题。从孩子到大人的心情感悟中,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摇花乐”。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摇花的快乐,我利用了音乐、图片,以及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小琦君,你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怎样来喊呢?这样的设计既能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这份快乐之情,这里也为感悟作者的情,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品味花香,体会情感。

借父亲的诗过渡到花香的品味。摇桂花,摇出了香,摇出了乐,摇出了香甜的桂花雨,也摇出了我们的好梦连连,还摇出了什么呢?请学生默读完课文第四自然段后告诉我们。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入到句子: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沉浸的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花的香味。

这样就很自然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母亲话的深刻含义。这里为了加深学生对母亲话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作家对故乡的情,我安排了说话题:外乡的再比不得家乡的。通过反复举例,相信学生能够体会到母亲对故乡的那份思念之情。此刻再来理解作者的情也就不是那么难了。

四、拓展延伸,传递深情。

课文教学只是一个引子,我们老师应该要将课文向课外延伸,此处我设计了读写方面的训练,可以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另外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读读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如《琦君寄小读者》、《琦君说童年》。这样能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倾吐,对自己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也能让喜欢阅读的孩子进行阅读,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我的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花乐

(香) 思乡情

桂花雨

这样的板书能简单明确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了课文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也让学生准确掌握了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

最后说说我的教学反思:

第四篇:桂花雨的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桂花雨的说课稿】

本文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

“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

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童年时最喜欢桂花,

【桂花雨的说课稿】

因为它的香气迷人,并过渡引出“摇桂花”;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

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回忆家乡金桂的同时点明“我”爱童年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

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

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

础。《语文课程标准》为依 据,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前后拓展阅读,了解作者作品特色,并学习运用课文 表达特点,仿写自己童年趣事的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 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法学法

说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 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 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 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 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 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 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 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 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 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 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 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 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 积累。

说学法: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 位,教师的职能不在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 探索。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 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学生可以 围绕“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 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这样不仅让 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 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 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 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 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 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 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昨天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

原因之一是因为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陶醉。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因为

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体引入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

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这样设计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容易和本节课的新知产生有机的联系。

(二)精读感悟课文2——6自然段 第一步:质疑问难,直奔重点。

1、课件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学生抓住“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写下

有思考价值、牵一而动全身的问题。(怎样摇?摇桂花的心情如何?摇桂花的“乐”在哪里?

是怎样的桂花雨?为什么叫桂花雨)

【设计意图】“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

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设计直奔课文的重点,激发了 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第二步:精读感悟,自主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2、3、4自然段。要眼到、心到、手到。想一想自己读懂

了哪些问题?勾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

同的学习需求,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再

次走进文本,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 效地探究。教学生是为了不教,注重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3、集体交流。

交流的要点: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

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理解“浸”,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桂花的芳香。

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a提出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急切的心情? b教师和学生分角色读读母亲的对话,互换角色读。 c体会摇桂花的快乐。 首先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评议,听出快乐吗?接着出【桂花雨的说课稿】

示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与作篇二:桂花雨说课稿定稿 桂花雨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三单元一篇

课文《桂花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桂花雨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桂花雨》选自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

够感受体会泉城、九寨沟、荷兰美丽的风光,领悟其特点,体验“我”儿时摇桂花的快乐,

品味泉城的活力之美,九寨沟的神奇之美,荷兰的闲静之美以及阵阵桂花雨所透露的乡情之

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育爱美情趣。本文以“桂花雨”为题,

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本文的思乡情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空白点,在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

相融,是我本课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识字阅读要

求,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插图,课件和音乐渲染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感受“摇

花乐”,注重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

的金桂”这句话,体会思乡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

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九年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

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直观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诱导法、情境教学法展开我的

教学:

1、直观教学法:由于人们对桂花的了解不一定熟悉,所以,带领学生寻找校园内 的桂花树,让学生了解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学生和课文

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学生自读、指定读、听读、演读帮助学生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

乐。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3、启发诱导法:通过激发语、教学媒体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4、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

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

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

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桂花雨的说课稿】

素质教育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

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因此在叫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可以围绕“作者更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摇花乐”、“桂花香”,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

探究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的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

想象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五、说课时

按照教学设计,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看ppt上老师展示的这些花漂亮吗,这是什么花?(相机板书桂花),桂

花已经开了。那说到桂花描写桂花的诗句也不少,我们来读一读吧! 桂子花开,香飘十里;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 维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韩 愈

2、那由桂花的香味你又会联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呢?(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词语是

形容桂花的香味:)

注:芳香扑鼻、浓郁、迷人、陶醉、沁人心脾

3、 是呀,同学们都很喜欢桂花。台湾有位女作家叫琦君,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

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让她最难以忘

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板书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感受那一场——桂花雨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一)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1)、让我们先来解决学好课文的拦路虎——生字词吧,有信心吗?

(2)、出示生字词(生字分别用绿、红色显示;生字词分三排写) zhuō cuō tán lǔ 笨笨拙拙 撮一点 檀香 桂花卤 左右 谢落 尤其 拣去 都是 ...... 新鲜 吩咐 帮助 糕饼 .... 、指名分别读第一排词语。 ◆笨笨拙拙 拙就是笨 再来读,读出叠词的感觉,尾音轻一点。你觉得此时作者还是

在说“笨”吗?

“撮”是怎样地拿?我们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撮一点桂花。学生做动作。 “桂花卤”老师带来了,是用??又香又甜,课前已经给同学们闻过了,可以泡茶、也可

以煮桂花粥、做桂花糕。

全班再连起来读第一排生字词。

4、指名读“左右”一词。

(1)、促思:从词的结构上来说,“左”和“右”组成的这个词两者构成什么关系?(反

义关系)

(2)、能不能说几个类似的有反义关系的词?(开关、昼夜、生死、没有??)

5、指名分别读“谢落、尤其、拣去(拣——全家人会怎样地拣桂花?(强调笔画“横折

钩”,并让学生书空。)、都是”这几个生词,(强调前鼻音,多音字 形近字辨析等)全班再

连起来读第二排生字词。

6、分别指名读第三排生字词。

(1)、“吩咐”一词都是什么偏旁,说明和什么有关系?那“吩咐”是什么意思?

(2)、能不能给“吩咐”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嘱咐)相机指导“嘱”的写法,分别齐

读“吩咐”与“嘱咐”。

7、齐读第三排词语。

(1)、促思: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第三排的词语,并听老师再读一读,看看与“左右”一

词的构词关系有什么不一样?(近义关系)

(2)、能否说几个类似近义关系的词。(叫喊、缓慢、弯曲、沉浸??)

二、播放课文录音,并画出你所认为写的好的段落。

三、介绍文体知识,文本特色。

四、课堂练习

1、写习字册上的本课的作业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并组词

2、搜集一些关于桂花的诗句,下节课进行赛诗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知“桂花香”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交流咏桂诗,渲染氛围)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生:读题), 刚才我们也交流了有关描写桂花的古诗,真是让人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再次跟随作

者去看一看美丽的桂花吧! 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像梅花那么„„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谁能来读

好这一段的?(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2、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

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

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一起享受那花雨缤纷带给我

们的快乐吧。

二、精读品味,体会“摇花乐”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

的快乐?用直线把有关句子划出来。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简要写写

你的感受。 (学生自读感悟)

2、组织讨论交流:(学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联系上下文来谈

体会。)

a. 相机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喜欢摇桂花的?

(2)谁也对这句话感受深刻的,来谈谈你的想法。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

第五篇:桂花雨的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桂花雨》(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桂花雨》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6个自然段,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意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中。本文文笔细腻,语言清新,朴素典雅,以情取胜,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情景。我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二、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本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教师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二)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开课伊始,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桂花的印象。然后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激趣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通过分同桌轮读,评议,保证学生能扫清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在整体把握课文之后,向学生提出:“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插图,经历智慧碰撞,在不同视角和不同个性的解读中,丰富想象,形成画面,使文中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画面能真正地鲜活起来,文本的形象能真正实现立体化。形成画面之后,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时的快乐,此时再回归整体,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便显得水到渠成。

(四)、拓展延伸。在拓展阶段,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

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使学生的生活与文本的内容得到沟通,既即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的心与课文融为一体。

(五)、作业 作业布置学生写一写童年的趣事、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使语文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由阅读走向习作。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1.桂花雨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第六篇:桂花雨的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四十四团第二中学

李 晶

2015年10月20日

《桂花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内容,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练习写作。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童年的摇花乐,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2、难点:理解母亲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但是光有兴趣是不够的。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他们阅读经验尚停留在感知层面,对文章的寓意还不能准确的把握,必须引导学生凭借想象将文字变成活动的画面。

三、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四、说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在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学生可以围绕“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校学导练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课前辅助环节:

1、谈话导入(课前欣赏桂花图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生:读题),刚才我们也交流了有关描写桂花的古诗,真是让人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去看一看美丽的桂花吧!

2、 板书课题: 7* 桂花雨

3、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和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感情。

(二)自学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独立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5分钟)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三)师导

1、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正确读并理解词义。

2、阅读课前阅读提示,看看我们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质疑,还有什么疑问?

3、学生开始自学,4分钟后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4、解决剩余质疑的问题:

明确: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1)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3)师: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的珍爱。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出示)

(a)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b)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c)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四)巩固练习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 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五)课堂小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

(六)作业布置:

1、必做题:完成课时通一至六题。

2、选做题:动手写写童年中难忘的事

板书

忆 摇花乐

桂花雨

思 故乡

第七篇:桂花雨的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合肥市东升小学 凌可敬

自我介绍: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秀 ,花开万点金。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东升小学的凌可敬。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赞美过桂花,就如我一开始朗读的那首诗。今天我说课的主题也与这美丽的桂花有关。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桂花雨》。结合这么美的课题,我也给自己的说课稿起了一个诗意的题目:摇落思乡雨,遍洒桂子香。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2、过程方法目标:以表演、视频互动和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思乡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体会思乡情,并培养学生爱乡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四、说教学过程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母亲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故乡桂花的留恋,更是对家乡的思念啊!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母亲这句话,我把课文分成爱桂花、摇桂花、思乡情三部分。

(一)视频互动,激发兴趣

授课前,我先以一段生动有趣的互动微课视频,将本来躁动不安的孩子迅速带领到课文情境中去(播放视频)。活泼的学生、可爱的小桂花、和蔼可亲的教师这三者之间的亲密互动,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小桂花一起去学习。同时小桂花的引入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爱桂花---香气迷人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学生以小桂花的问题“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作者对桂花的爱为线索”,进行朗读交流。在作者的记忆中 “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其中“浸”是文中的关键字,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于是我利用白板的视频链接功能,将提前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看(播放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浸”的含义。作者不仅爱桂花的香,更爱桂花那不张扬的品质。当学生交流到“不开花”时,小桂花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诗句奖励。随着小桂花诗句的熏陶,孩子们更想亲自来体验一下找桂花的乐趣。于是我出示一幅桂花树,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学生亲自上台移动聚光灯。学生们在这慢慢地移动中,仔细地在绿叶丛中找到了桂花。桂花那不张扬的品质就在这仔细一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播放视频)。

(三)摇桂花---乐在其中

作者不仅爱桂花,其实她最期待的还是摇桂花。在教学摇桂花这一部分,我以三个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从桂花中感受到的快乐,分别是我乐、父母乐、全村乐。

在交流“我乐”这一环节时,我通过“读-悟-读”这种方式,让学生来感受作者摇花时的快乐心情。如在教学“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时,我是这样进行的(无声上课)。学生情感的投入、小桂花的示范朗读再加上我语言的激励,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都沉浸在那摇花乐中了。

母亲小心翼翼地撮着桂花,父亲即兴的口赞一绝,全村人做出的各种桂花美食,都通过一系列的白板演示出来,孩子们无不沉浸在桂花带给他们的快乐中。

(四)比桂花—情在思乡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母亲的这句话重在思乡。我先通过质疑、交流,接着再利用白板依次出示柑橘图、泉水图、国外生活图,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播放视频),他乡的山再秀,还是比不得家乡的山秀;他乡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的桂花香。学生在自主探知中深深地感受到母亲那浓浓的思乡情。

(五)再读课文,畅谈感受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交流所学心得,最后布臵作业,这是我的板书。

整节课有很多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500961/

推荐访问:桂花雨说课稿设计 桂花雨说课稿ppt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