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题目解答 > 法律常识试题

法律常识试题

时间:2018-05-18   来源:题目解答   点击:

【www.gbppp.com--题目解答】

法律常识试题 第一篇_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百度文库专用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A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2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 C

A法律编纂 B法律制定

C法律整理 D法律汇编【】

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C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职能范围的是 D A修改宪法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

D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者检举。这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B

A政治权利 B监督权利

C社会经济权利 D人身自由权利【】

6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是 C

A不遵守合同约定,长期拖欠房屋租金

B拒不赡养年迈、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

C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

D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情况中,行为人不受行政处罚的是 D

A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B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C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8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国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照中国法律,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应受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调整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调整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调整【】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服务者向消费者提供质低价高的服务,是对消费者 A

A公平交易权的侵犯 B人格尊严权的侵犯

C损害求偿权的侵犯 D选择服务自主权的侵犯【】

10通常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 A

A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B提前30日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C提前6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D提前60日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11经营者为排挤竞争对手,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是 C A违约行为 B正当竞争的行为

C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D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12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

A出生 B10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3杨某刚满16岁时进工厂当了工人,每月收入700元。除交父母一部分生活费外,其余都积攒下来,一年时间已有2000多元积蓄。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杨某自作主张花1200元买了一件艺术品。由于父母反对,杨某决定将该艺术品退还给商店,但商店不同意。根据法律规定,杨某购买艺术品的行为属于 A无效民事行为 B有效民事行为 B

C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14下列遗嘱形式中,不需要证人在场即为有效的是 B

A口头遗嘱 B自书遗嘱

C录音遗嘱 D代书遗嘱【】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下列对象中能够授予专利权的是 A发明 B科学发现 A

C动物和植物的品种 D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16某司机自恃车技高超,经验丰富,无视他人劝阻强行超车,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在此次事故中,该司机的罪过形式为 D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7王某在实施盗窃时,因未撬开防盗门而最终放弃。王某的行为属于 B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8在我国的刑罚中,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是 B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19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对人活着的意义的理解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是 B

A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

B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C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20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愿意多作贡献,少取报酬;在考虑个人利益时,能够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做到这一点的人,一般具有A

A先公后私的人生目的

B自私自利的人生目的

C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2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D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B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

C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

A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B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中介 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2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调节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是 B

A自由主义 B集体主义

C个人主义 D合理利己主义【】

24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A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B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C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D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25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是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的行为。下列选项中,违背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D

A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

B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

C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D一方强迫或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

26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际关系,是在人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是 A

A社会关系 B政治关系

C经济关系 D文化关系【】

27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既不能自恃清高,看不起别人,也不能自卑自怯,自暴自弃。这是人际交往中 B

A谦让原则的要求 B平等原则的要求

C互助原则的要求 D友爱原则的要求【】

28优良的心理品质能增强人际吸引力,不良的心理品质导致人际排斥。下列心理品质中,能增强人际吸引的是 D

A唯我独尊 B意志薄弱

C嫉贤妒能 D乐观豁达【】

法律常识试题 第二篇_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二)(含答案)

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二)(含答案)

《中国刑事法律制度》部分

一、判断题

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和故意杀人、强*、放火、爆炸、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2.没收财产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分期缴纳。╳

3.判处死缓的,在二年的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且有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4.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参加劳动的,应当酌量发给报酬。√

5.对于犯罪分子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6.死缓是我国刑罚中主刑的一种。╳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未犯新罪,考验期满,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8.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累犯不适用缓刑。√

9.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比照共同犯罪论处。╳

10.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11.首要分子肯定是主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12.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13.犯罪的追溯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14.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15.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16.假释考验期内没有犯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

17.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的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刑法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补充的规定。╳

18.我国现行刑法是在1997年修订的。√

19减轻处罚是由司法机关根据刑法的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0.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21.刑法是有关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法律。╳

22.只有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适用我国刑法。╳

23.刑法的属人管辖是指外国人在外国对中国国家或中国公民犯罪,中国刑法有权管辖。√

24.刑法的保护管辖是指中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适用中国刑法。╳

25.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原则。╳

26.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兼从轻原则。╳

27.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原则。╳

28.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29.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30.犯罪的客体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

31.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方法、时间、地点是所有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

32.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是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33.犯罪的直接客体是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34.犯罪主体只包括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35.犯罪的对象在犯罪中必然会受到损害。╳

36.犯罪对象决定着犯罪的性质。╳

37.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38.单位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39.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共同点为都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

40.正当防卫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41.紧急避险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4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3.刑事责任能力中控制能力是基础,辨认能力是关键。√

44.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年满18周岁。╳【法律常识试题】

45.故意分为疏忽大意的故意和过于自信的故意。╳

46.犯罪的着手前和着手后都可能发生未遂。╳

47.犯罪的预备只能发生在着手以后。╳

48.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49.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0.共同犯罪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

51.刑法的三个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52.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53.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5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特定资格地位和状态,刑法中对自然人和单位都有特殊身份规定。╳

55.正当防卫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6.紧急避险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7.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直接故意也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中。╳

58.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故意也存在于过失犯罪之中。╳

59.对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60.对胁从犯应当比照从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6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和死刑。╳

62.附加刑包括罚款、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63.管制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64.拘役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65.管制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自由,就近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66.管制的刑期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

67.拘役的刑期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3年。╳

68.附加刑只能独立适用。╳

69.在我国刑罚是由政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判处。╳

70.刑罚的适用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71.刑罚的适用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72.刑法的适用机关只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73.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缓期执行的2年期间,如果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

院核准,执行死刑。√

74.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享有担任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职务的权利。√

75.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76.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享有部分政治权利。╳

77.一般缓刑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8.假释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9.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

80.无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20年。╳

81.一般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3年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82.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对象,但不是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

83.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84.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85.胁从犯是被胁迫和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86.对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期间,应当同工同酬。╳

87.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未发生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缓刑期满,刑罚视为执行完毕。╳

88.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有漏罪的,采用先减后并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89.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采用先并后减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90.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负责考察。╳

91.在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中,索取或收受贿赂都必须为他人谋利益。√

92.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和纪检监察部门。╳

93.在我国,经济犯罪中提起公诉的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94.纪检监察部门有权批准或决定逮捕。╳

95.贪污贿赂犯罪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96.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辩护。╳

97.传唤和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98.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

99.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

100.我国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101.对一审判决不服,被告人和检察机关都可依法提起上诉。╳

102.对一审判决不服,只有被告人提起上诉的,二审法院可以加重原判的刑罚。╳

二、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A)。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

2.我国刑法对效力范围的规定以(A)为基础。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3.犯罪未得逞是指(ACD)。

A.未完成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B.未发生任何结果 C.未发生行为追求的结果 D.未达到犯罪目的

4.管制适用于那些(BD)的犯罪分子。

A.罪行不必关押B.罪行较轻不需要关押C.罪行不重,需要惩办D.罪行较轻,但需要判处刑

5.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是指(B)。

A.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期限 B.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法律常识试题】

C.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期限 D.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期限

6.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溯时效的计算从(B)计算。

A.犯罪行为停止之日 B.犯罪终了之日 C.犯罪完成之日 D.危害结果产生之日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B)。

A.免于执行 B.仍须执行 C.暂缓执行 D.可以执行

8.依照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B)。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C.刑法分则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必然负刑事责任

9.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B)。

A.20年 B.10年 C.15年 D.15年以上20年以下

10.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B)。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11.拘役的期限为(C)。

A.6个月以上1年以下B3个月以上2年以下C.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D3个月以上1年以下

12.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中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B)。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不构成犯罪 C.是犯罪不判处刑罚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刑罚策略

13.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是(B)。

A.犯罪工具 B.危害行为 C.危害结果 D.犯罪手段

14.刑法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论 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15.我国现行刑法是(D)。

A.79年刑法 B.79年刑法以及以后制定的单行刑法

C.79年刑法以及以后的附属刑事法规 D.97年修订后的刑法

1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3年,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劳改机关

17.下列罪犯,依法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是(C)。

A.故意犯罪的罪犯 B.故意犯罪的主犯

C.危害国家安全及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D.严重的经济犯罪的罪犯

18.教唆不满(C)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19.数罪并罚中的"限制加重"是指(D)。

A.重刑吸收轻刑 B.将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合并执行

C.以数罪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再加重一定的刑罚作为执行的刑罚

D.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在总和刑以下处罚

20.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B)。

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不得少于1个月 B.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6个月

21.不属于犯罪客体种类的是(C)。

A.直接客体 B.同类客体 C.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22.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CD)。

A.审判时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 B.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D.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

23.刑法上的减刑指(C)。

A.减轻处罚 B.对原判刑罚改判 C.减轻原判刑罚 D.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4.(C)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A.聋人 B.哑巴 C.盲人 D.14-18岁的人

25.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D)。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26.犯罪行为最本质特征是(ABC)。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27.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D)。

A.物质关系 B.思想关系 C.人际关系 D.社会关系

28.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是(A)。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 D.犯罪的因果关系

2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B)。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30.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侵害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利益,仍然可以依照中国法律追究,但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的(A)。

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1.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是(A)。

A.犯罪对象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32.犯罪的罪过包括(A)。

A.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B.犯罪动机 C.犯罪目的 D.犯罪意识

33.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是(A)。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34.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A)。

A.不满14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 16周岁C.已满18周岁 D.已满20周岁

35.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A)。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可以负刑事责任 C.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由直接责任人负刑事责任

36.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结果发生是(B)。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37.犯罪集团必须在(B)以上。

A.10人 B.3人 C.15人 D.20人

38.犯罪的未遂可能发生在(B)。

A.犯罪着手以前 B.犯罪着手以后 C.犯罪预备阶段 D.犯罪中止以后

39.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A)。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B.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40.拘役的期限是(A)。

A. 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15日以上6个月以下

B. C.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 D.6个月以上1年以下

41.管制的期限是(A)。

A.3个月以上2年以下 B.3个月以上1年以下C.6个月以上2年以下 D.1个月以上1年以下

法律常识试题 第三篇_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库

第一篇:单项选择题( 200 题)

1、我国从( B )年开始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

A.1986 年 B.1988 年 C.1993 年 D.1995 年

2、下列哪些是现行宪法新增加的内容:( C )

A.平等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D.迁徙自由

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 决 ( A )

A.不受法律追究 B. 不受法律追究, 但要接受有关质询

C.不受法律追究, 但要承担行政责任 D. 违反法律的要予以追究

4、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进入紧急状态的权 力属于( B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C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主集中制

6、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的权力属于 ( B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外交部

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C )

A. 1 年 B. 2 年 C. 3 年 D. 4 年

8、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的权力属(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9、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是指( B )

A.自治区、自治县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D.自治州、自 治县

10、世界范围产生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B )的宪法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1、我 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 B )以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半年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议事原则是( D )

A.民主集中制 B.下级服从上级 C.民主协商 D.主席负责制

1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 D )负责

A. 中央军事委员会集体 B. 中共中央政治局

C. 中共中央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4、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按其阶级本质可以分为( A )

A.无产阶级宪法和资产阶级宪法 B. 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C. 钦定宪法和民定宪法 D.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15、在我国, ( A )年宪法确认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A. 1954 B. 1975 . 1978 D. 1982

16、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C )力量

A. 依靠 B. 领导 C. 主导 D. 主要

17、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 B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1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B )

A. 人民代表大会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民主集中制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一个国家的选举制度的内容通常是由( B )规定的

A. 宪法 B. 选举法 C. 行政法规 D. 民事法规

2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C )

A. 少数服从多数 B. 集体行使职权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 平等原则

21、我 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 D ) 许可, 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A. 国家主席 B .最高人民法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C )

A. 国有企业 B. 乡镇集体企业

C.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2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重要的日常工作由( C )处理

A. 委__________员长 B. 秘书长 C. 委员长会议 D. 各专门委员会

24、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有权予以( C )

A. 收回 B. 废除 C. 改变或者撤销 D. 发回重议

25、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的权力属于( A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 国 务院

26、我国现行宪法第 135 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 B )案件, 应当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的执行法律

A. 民事 B. 刑事 C. 行政 D. 民事、刑事和行政

2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A )以法律规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2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国家( D )集体经济的发展

A. 鼓励、指导 B. 指导、监督和帮助 C. 帮助、指导 D. 鼓励、指导和帮助

29、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 A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 最高人民法院

26、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家( B )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A. 保护 B. 保障 C. 维护 D. 指导

27、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 )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罢工自由 C. 人身自由 D. 宗教信仰自由

2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B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 作

A. 领导 B. 监督 C. 领导和监督 D. 统一协调

29、国家的性质是指国家的( A )

A. 阶级本质 B. 经济制度的性质

C. 政权组织形式的民主与否 D. 国家整体同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0、( B )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31、下列属于《物权法》中所称“物”的是(C )。

A 外观设计 B 月球 C 商品房 D 大气层

32、下列财产中,只能属于国家所有权客体的是(C)。

A 土地 B 房屋 C 矿藏 D 船舶

33、下列属于《物权法》所规定物权的是 (D )。

A 租赁权 B 人役权 C 永佃权 D 地役权

34、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 合同另有约定外,其生效时间始于(A) 时。

A 合同成立 B 不动产交付 C 物权登记 D 占有不动产

35、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A )。

A 更正登记 B 异议登记 C 预告登记 D 初始登记

36、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C )。

A 发生物权效力 B 登记机构认可就有效力 C 不发生物权效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46149/

推荐访问:法律常识试题及答案 事业单位法律常识试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