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研修总结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研修总结

时间:2017-08-16   来源:教学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研修总结(一):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所以,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已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在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研修总结(一):《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

安庆市宿松县朱云军

听了王海坤教授的课后,使我获益非浅,本次培训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并结合着实际课例对我们老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外知识的的效延伸、如何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考核、检测等多方面、立体式的培训。目的是想以新的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变化。而教师是这场变革的决定因素,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了解具体的设计与操作,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使新课程得以落实。

一、大胆探索,既要求实,更要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唤起学生的需求,激活学生所必需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多种手段,刺激思维。尝试开展了课堂讨论,组织课堂竞赛,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一些练习,并说明思路,让学生讲解解法,利用多媒体,把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真实呈现。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学生不仅有一种亲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努力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如:在教学中使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课前依据课本内容提出相关疑难问题,上课时由学生充当记者对老师进行采访,最后由老师总结新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为了能主动表现自己,个个踊跃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思维,有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面向全体,既有展示,更有深华。

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与同学们谈地理”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地理知识资料,然后以各种方式在全班展现,并可就讲述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请全班同学课下思考。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三、打破常规,既有顺应,更应逆取。

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设计些无法在教材直接找到的答案且学生能接受的创新问题,引导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上问题不需要有统一的答案,但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从我做起,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变“教”学为“导”学,使学生具有自主摄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适应学生走向社会后再学习的需要,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研修总结(一):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实验研究开题汇报材料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实验研究开题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

上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和领导专家交流,现就对《小学生数学创

新思维的实验研究》课题作简单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

数学学习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

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主体性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是让学

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能动性和认知内驱力,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

学习方法上奠定一定的基础。

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教育

发展的必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我县各类小学校学生发展不均衡,同一学校学生发展也不均衡。

县城学校和乡镇及村完小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甚至相差甚远。目前还

没有合理的模式或方法高效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提出这

一实验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主要以我校三、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学生及对比组为研究

对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

我们主要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创新;解决数学题目的方法

多样性创新;数学实践活动方式创新;教具学具及制作运用创新;数

学创新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来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总体上以文献分析法、追因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及比较法等

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其一,运用想象法引导学生创新。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可以帮助他们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往广处想、新处想、妙处想、

趣处想,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其二,运用猜想法激励学生创新。在实验中,教师利用猜想让学生

进行学习、探索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其三,运用迁移法培养学生创新。许多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共同因

素,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关联性。实验时,教师可结合相关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回忆、类比、联想、迁移,以促进理解,激活思维。

其四,运用质疑法调动学生创新。实验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

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教学远比让学生死记的方法好得多。

其五,运用竞争法培养学生创新。竞争使学生在自然情绪中自觉围

绕目标开展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六,运用实践活动法实施创新。在实验中,让学生手脑结合,操作

实验,或者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展多彩课外活动,培养创新。在实验中,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

找数学问题,探索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

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

其八,运用实验对比法,总结经验。

主要途径

通过课内外对学生进行谈话,启迪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通过不同数学教学课例对同一班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培养;

通过课堂不同问题的设计,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课辅活动及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创新思维的养成;

通过师生动手操作培养动手中的创新思维;

通过科普及实践活动体现创新思维的成果。

五、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9月初——2014年9月底)成立课题

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是召开研究人员会议,明

确研究责任与分工,商讨研究方案,落实研究经费等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8月)对学生进

行开发智力,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创新能力。按照研究方案循序渐进分

块研究,并适时总结,弥补不足之处,形成板块研究材料。

第三阶段:总结运用阶段(2015年9月初——2015年9月底)总结

在教学、实验中不同阶段,不同板块学生得到的实验效果与经验,形

成结题报告,并进行运用推广。

六、研究的基础【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研修总结】

第一,具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校长和党支部书记亲自负责并主研,

9位研究人员中有6位是小学高级教师,并曾研究多个课题。所有研

究人员都是任教多年的一线数学教师,经验极其丰富。

第二,同年级班级多,便于对比试验。我校3-6年级均有4个班级,

有利于设置对比组实验。

第三,得到学校、家长大力支持配合。

第四,学校保障研究经费。

第五,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李强老师撰写论文《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培养的若干思考》获第10届中国基础教育论文大赛二等奖。代春兰老

师执教《解决问题》获县级赛课二等奖等等。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效

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养成爱动脑、勤动脑、会动脑,用自己独特的方

式高效解答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养成独特的创新思维生活学习

方式。

录制相关影像,科技制作等,形成规范课题研究资料。

总结出适合乡镇一级学校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行之有效的诸

多方法。

八、课题研究人员分工情况

负责人:任 杰

主研人:李 强 代春兰

参研人:冉晓江 熬玉华 潘延芝 盛小平 谢小容 张 平

其中任杰校长对本课题全面负责,落实课题研究经费,总体引领

教师进行研究。冉晓江书记 负责对课题进行相关培训指导,并具体

负责六年级实验组研究。其余研究人员分别负责对3-6年级实验组进

行研究,并完成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推广运用。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各位领导、专家聆听,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

指正!

答辩问题预设:

1、为什么提出这个课题?

新课标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以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必须具备创新思维。现在的学生创新思维程度和时代的发展不协调,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目前各个学校的学生创新程度也相差甚远。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责任提高学生创新程度,所以提出了这个课题。

2、如何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3、研究周期较短,如何高效完成课题研究?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并且关键在于效率。只要我们平时抓紧时间利用好每一天,讲求效率,各分块研究同步进行,相信我们能圆满完成这一课题研究。

4、研究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及困难?

本课题的研究,其一是涉及研究板块较多,师生教学精力可能受到分散,学生创新思维得到一定训练,可能考试成绩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这一问题。其二课堂中分层次教学时,要求高,可能个别教师有抵触情绪,或疲于应付,难保证质量。其三,师生课外活动较难控制, 没有统一的检验标准。我想,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队用于攀登,终将会取得圆满的胜利。

5、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创新有哪些?

本课题的特色主要是传统的课堂培养创新思维方式拓展为多角度多方位培养,不在是单一模式,而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具制作等多板块相结合,并采用多种途径来保证研究效果。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研修总结(一):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 数学 小学中高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宣恩县椒园镇中心小学 赵厚念 向邦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教育更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新新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营造创新氛围,为创新意识提供物质条件 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应成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动开拓进取,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幻想报以热情肯定、鼓励和积极引导的态度,而绝不是用僵化的思想来束缚学生,因为创新往往是意外之作,不少是出于机遇。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艾伯特吉奥说得好:“发明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所以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够发现常人不注意的、容易忽略的问题,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承认每个学生皆有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有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研修总结】

其次,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备条件。过去,我们着重培养重复性人才,把学生看作储藏知识的容器;而今天的时代,应转变过去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过渡,要求培养善于思考,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所谓的“真理”,而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引导学生去自学、去研究、去争论、去自己推理归纳、去做探究性实验;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对于同学的大胆的尝试和奇思妙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适时地鼓励学生去寻找到新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创新意识燎原开来。

二、设置创新情境,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孕育环境。

1、指导学生观察。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启动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66953/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 小学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