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学方法 > 政治衔接老师

政治衔接老师

时间:2017-08-03   来源:教学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教学方法】

政治衔接老师(一):初高中政治衔接

政治学科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

我们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的初高中在知识衔接中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我只是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谈谈我的想法及做法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一新生对新上手的高中课程总是不能很快适应。无论是对课程的思想认识、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很难一时之间转变过来。许多学生刚进入高中后的一段时间,因为环境、学习的不适应导致成绩下滑,进而苦恼、悲伤、茫然,心理压力增大;再加上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中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与学生的成长相当不利。因此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1.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总体而言,高中学科的知识容量和难度都比初中大,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学习之处。

3.中考和高考性质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

二、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对策

第一,思想认识方面的衔接——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端正态度,明确目标

刚从初中考政治过来的高一新生,他们及家长都认为只要把书本上的重点划一划和勾一勾就行了,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运用;或者大多认为平时不需要背书,只要考前背一背,花几晚上就可以考高分的“临时抱拂脚”的错误认识。可见,学生在思想上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非常错误的。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针对这样的状况,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第一堂课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初高中政治的差异性,明确学习高中政治的具体要求;同时可以针对高考状况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让学生树立考大学的志愿,进而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当然,在这方面,初中教师也要注意在初中阶段,就有目的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第二,教法的衔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是实施“衔接”的桥梁,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教学方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教法的衔接有很多方面,但是立足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初高中的政治课教学中都应坚持和贯彻这一原则,但高中教学较初中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上更进一步,体现得更为明显。初中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强调联系时政热点、自身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主要停留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对问题的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而高中不同,在教学中更重视平时的时政学习和热点分析,重视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剖析,重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分析、作答,不仅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更强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要引导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关注人生。通过情景教学,更多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达到学以致用,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会理解、判断、思考和创新。

第三,学法的衔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学习偏重于形象思维,注重榜样、体验感受、实践活动。而高中则注重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一教学的初期,高中教师要做到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预习、课堂笔记、问题探讨、构建知识体系、纠错、查漏补缺、规范答题等方面增加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这些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并最终影响教学实效。

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但习惯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不重要,是“副科”、“豆芽学科”,不需要预习,也没有什么好复习的。因此,在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难度加大,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预习,应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阅读,学会分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和学会背书。(平时以比赛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现在的学生不会做笔记也大一大难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难度的增加,老师课堂的讲解特别重要,许多关键的知识点都是在老师的讲课中增添和过渡的。因此做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做笔记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不仅要记板书,个别的关键字词必须要有批注;记笔记可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等等。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改变初中阶段简单记录板书的学习思维和观念,要做到在课堂上多动手、勤动手。

总之,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温故知新的问题,它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必须遵循初高中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

步岩

2015.6.16

政治衔接老师(二):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

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后,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比,其知识结构、知识容量,无论深度、难度、广度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同时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及中高考的差异,使学生进入高中后,常常难以适应,学习上出现滑坡现象。

一、差异

初高中政治课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内容的不同

【政治衔接老师】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是思想品德课,注重心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属于比较感性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以正确思想和端正品德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情操。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内容更深、更广、更系统,逻辑性更强,属于比较理性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质疑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的不同

初、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能力目标要求的区别:

(三)评价体系的不同

教学评价对课堂教育教学起到一种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主要表现为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重要标准,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悟过程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是一种以能力性、发展性为重点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重视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过程的评价,这既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考的需要,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衔接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发展与思想进步,也将

会影响到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的成败。

(一)现状

在现实中学政治教学实践中,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由于政治教师对初高中政治新课标的把握不准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总体把握初高中政治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是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没有全面、科学地握好课程标准,会导致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局面的出现。

2.由于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高中学科的知识容量和难度都要比初中大,这对教学节奏把握的要求明显提高。若把握不好易造成两难局面:讲快了,不深入,学生不懂;讲慢了讲透了,学生懂了,时间又不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3.由于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上存在被动性的特点,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上心不在焉,不善于思考问题,平时死记硬背、考前突击等,这种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到了高中阶段便感到明显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4.由于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在中考和高考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中、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中考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即达标考试,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科综合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考试形式是闭卷考试。当初中学生到了高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倍增,知识难度的提升,教师教学、复习和考试的方向、方法、要求不同,便会感到力不从心,信心受挫,学习非常困难。

(二)对策

1.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转变,树立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信心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高一新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熟悉高中学习的规律,鼓励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消除学习上的隐患。教师要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给学生讲清高中政治课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熟悉高中政治课与初中政治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及难度上的差别。

2.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主导作用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上,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从而真正地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只顾耕耘不管收获”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卷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悟知识、掌握知识。

3.努力钻研教材,做好知识的衔接

教师要明确初高中教材知识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时注意取舍,避免学生觉得高中政治教师是在“炒剩饭”,是在浪费时间,从而讨厌上政治课。比如:初三政治“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与高中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的趋势”,“人生价值及实现”等存在交叉重复,在对这部份内容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取舍或拓展。再如初二政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与高中“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存在上述情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中教师只要静下心来看看初中教材就可以避免“炒剩饭”现象。

4.处理好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知识深度、广度与教学节奏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初期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忙于赶进度。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既是经济生活的入门和基础,又是全书的重点,在教学中必须围绕“货币”、“价格”、“消费”三个核心概

念讲清“商品与货币”、“外汇与汇率”、“价值与劳动生产率”、“价值与价格”、“价格与供求”等近十对重要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要讲好本单元,需切实做到“内联讲深讲清(深度)”、“外联讲活讲开(广度)”和“总体放缓(教学节奏)”。教学的起始只有扎实地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而从第二单元开始,相对而言知识深度、广度小一些,加上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扎实学习已“登堂”,教学节奏可以适当加快。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要更加关注社会,了解和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新知识,通过情景教学,更多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目前高考制度下,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书面表达体现的,学生的各种能力最终都集中体现在答题能力上。因此,理论联系实际,要体现在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上,要加强答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外现。

6.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政治衔接老师】

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预习、课堂笔记、问题探讨、构建知识体系、纠错、查漏补缺、规范答题等方面增加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索、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总之,初高中政治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师生都应适应这个变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教学上做适当调整,使学生能更快适应高中政治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政治衔接老师(三):如何搞好高一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教学

如何搞好高一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教学

卢红梅

[摘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搞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教师要在重视教学设计、调动学习兴趣、培养迁移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着手,搞好高一政治教学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衔接教学 方法策略 例谈

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初中与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很大的不问。新一轮的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要求学生在对课本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四种思维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而随着初中政治课课改的深入实施,虽然也倡导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以达到对知识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但在开放式命题的背景下,客观存在着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对问题理解的通透力不强的现状,很多原本在初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上到高中,学习出现明显滑坡,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转变,导致很多新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上有很多的不适应,在高中起始阶段就出现一些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的现象。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搞好高一政治课衔接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在重视教学设计、调动学习兴趣、培养迁移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着手,发展学生的政治学科

能力,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地跃上高中政治的知识和能力台阶。

一、重视教学设计,不断尝试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教师要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成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来。

例如学习“商品”的概念如果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就容易出现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的局面:讲清商品的概念、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教会学生掌握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的方法,然后列举一些物品让学生讨论分析是不是商品,再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已经学过的概念、原理。通过上述几个步骤的学习,学生一般也都能够掌握主干知识,但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教学方式简单无趣,学生也学得无精打采。类似的课上了几节以后,对学生就毫无吸引力可言,更谈不上让学生乐学、好学、要学了。鉴于初中已深入课改实施多年,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已成常态,学生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也比较熟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以保持他们较强的求知欲,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在讲“商品’’的概念时,可先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再让学生列举一些他们熟悉的商品(如面包、衣服、鞋袜、书等),然后问:为什么说它们是商品?

学生肯定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教材中用黑体字概括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只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都是商品。

在得出商品的概念之后,关键就在于具体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这是本课的重点。为了加深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概念,这时教师可用设疑法,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想象、思考,设疑如下:

1、既然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商品就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就是商品了?

一些学生会说是,一些学生会说不是,还有一些学生不置可否。

2、教师接着提问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既然商品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

是商品,那么农民卖不掉自己留着吃的蔬菜也是商品了?

通过一番讨论、争辩,学生懂得了用商品的概念来判断一物品是否是商品时,要看此物品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劳动产品,二、用于交换。最后顺理成章的得出结论:商品是劳动产品,但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农民自种白吃或卖不掉自己留着吃的蔬菜虽是劳动产品,但因为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到这里,商品的含义学生掌握得差不多了,为了进一步巩固消化新吸收的知识,可再用上述结论师生一起进一步探讨:

3、同学过生日时我们会送诸如笔、书这样的生日礼物,这里的笔和书是不是商品?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从商店卖的笔和书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时的笔和书是商品: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同学的笔和书不是商品,因为这时的笔和书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上述的教学实例说明,教师提供了一些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就不要没完没了地提示,学生已懂的,教师就不要反反复复地讲:学生已会的,教师就不要不厌其烦地解释。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学会知识并朝会学的方向去发展。

二、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调动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动力,它像磁石一样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高一政治教材理论性较强,不少经济学概念、原理概括性强且抽象难懂,学生很难理解,这方面与初中政治教材的差别较大,使学生难于适应,部分学生因此失去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因

此高一政治的课堂教学要注意把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以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

例如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学生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为它在表述上非常抽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就要化抽象为具体,可给学生举例:假如生产一匹布,大多数企业用10小时,甲企业用8小时,乙用12小时,那么,生产这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是多少?

学生由此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就有了一个感性认识:10小时是大多数生产者能达到的水平,这就是这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62987/

推荐访问:幼小衔接老师岗位职责 初高中政治如何衔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