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2016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2016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时间:2014-06-11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2016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一):2016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1西周 制和 制的主要内容 A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 1. 分封制

内容:①又称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 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②各诸侯国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随王 、定期 和交纳 等义务。 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 —卿、大夫— ”的等级序列。 特点:层层分封, 分明。 作用:统治加强、扩大疆域。 2.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 上的矛盾。 内容: 继承制(核心)。 特点: 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作用:保障贵族 特权;凝聚 ,防止纷争,强化 、“国”“家”密切结合; 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A

1.始皇帝的来历:秦统一后,秦王 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定尊号为“ ”,自称“始皇帝”。 2. 首创皇帝制度:①皇权的 无上;②皇帝大权 ,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1.1.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B 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 ; 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管理军务。三公之下设 ,分别掌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作用:互相配合,互相 ,皇帝大权独揽。

2.地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郡县长官都由 直接任免。 作用:直接有效控制地方政权,稳定巩固中央政权。 1.1.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C

内容: 制度、 制、 制。 基本特征:权力的

影响:①直接:打破了贵族 制,加强了 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 。

②深远: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基本格局,影响深远。 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C 目的:加强 ,巩固统一。

措施:①建立 ;②实行“ ”。

作用:加强了 ,巩固 局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1.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作用 B

职能:隋唐时期中央实行 制。三省是 省、 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和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作用:(1)三省相互 ,互为补充, 明确,提高 ;

(2)三省长官都是 ,分割了 ,加强了 ;(3)制度创新,历朝沿袭。

1

1.1.8宋的集权措施 B

措施:(1)收精兵。通过“杯酒释兵权”,夺回大将掌握的 ;

将禁军划归互不统属的几个机构统领,调兵权归 (2)削实权。州郡直属中央,派_______出任州郡长官,设置_______负责监督向朝廷直接奏报。 (3)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_________掌握。总管国家财政。 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___________危机。 1.1.9元的中央官制 A 元朝:实行一省制,只设 。 1.1.10明朝废丞相,建立内阁制度 B

设立:明太祖废除 ,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设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票拟”,皇帝“批红”。 评价:1600多年的 制度被废除,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1.1.11清朝的军机处 B

设立: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在皇宫内设置军机处。 权限: 。 特点:完全听命于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 ,是专制皇权 的标志。 1.1.12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

积极作用:巩固了 ,稳定了社会,发展了经济,繁荣了文化。

消极作用:①绝对 ,使皇帝决策独断随意;②绝对专制导致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③后期: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是造成中国 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练习:

1. 右图所示封国林立的现象出现在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隋朝

2. 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

A.封邦建国 B.建立周王统帅的军队 C.制定周礼 D.建立庞大的都城 3. 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这一制度称为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4.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受封的主体是 A.同姓亲族 B.异姓功臣 C.殷商后裔 D.先代贵族 5. 右图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其铭文大意为

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考古成果可能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6. 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

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 宗法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7. 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8. 宗法制是西周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9. 右图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

A.内服制度 B.外服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10.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11. 右表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2. 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中央集权制 D. 世袭制 13. 中国古代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始皇

14.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使之无穷。”这里的“朕”应该是

A.夏启

B.嬴政

C.刘邦 D.李世民

15. 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

16. 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17. 秦朝时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刺史

18. 秦代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尚书

19. 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20.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王国势力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分封同姓诸侯 B.颁布“推恩令” C.设置三省六部 D.增设内阁

21.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

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泽贵族 B. 增加税收 C.削弱王国势力 D.实现民族交融

22. 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3. 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B.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24. 唐朝初期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其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25.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各部门之间互相牵制

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

26. 宋太祖采纳赵普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的建议,其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C.增强地方军事力量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7.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下列各项为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A.推行三公九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增设三司 D.设立内阁

28. 《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三司 B.政事堂 C.门下省 D.枢密院

29.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说:“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尤曰有壅,况三省乎!”为此,元

初采用的措施是

A.设立三省制 B.只设中书省 C.只设尚书省 D.只设枢密院 30. 下列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雍正帝

31. 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六部权力 32.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作用是

A.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贵族势力受到削弱 D.中央机构更加完备 33. 清朝雍正时期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是

A. 设内阁,置六部 B. 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 设军机处 D. 设总理衙门 34. 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 A.皇帝对宰相权力的限制 B.南书房可以参与机要事务 C.清朝皇权专制的加强 D.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重要

35. 清朝军机处设置之初“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其职能是

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主导决策 C.训练将士,率兵征战 D.监督官员,整顿吏治

2

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2.1 从1840年至1901年列强侵华的史实 B 1.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发动原因:开拓海外 、夺取 产地。 中英《 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五口通商、割香港岛给英国、协定 ;

列强取得领事 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影响: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 ;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沦为 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爆发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 火烧圆明园:1860年, 所为。

战争的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实行 政策。 《马关条约》及其影响:(1)侵略势力深入 。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大举外债。(2)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危机深重。(3)为挽救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 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战争经过: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1年胁迫清政府签订《 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的大本营。 1.2.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A

1.虎门销烟:1839年, 2.义和团运动 口号:,打击对象是

意义:体现了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打击了 的嚣张气焰。

1.2.3侵华日军的罪行A 制造了 大屠杀等无数惨案,,进行残暴统治,犯下滔天罪行。 1.2.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B(见后国共合作抗日)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3.1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 A 兴起:1851年 起义

发展:1853年,定都 ;经过北伐和西征,1856年,军事上达到全盛。 《 》: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的具有 色彩的施政方案。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影响:动摇了 统治;表达了 群众的理想追求;

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 1.3.2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 A 1.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时间:1905年 政治纲领:驱除,创立,平均

机关刊物:《 》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围绕要不要以 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 政体等问题。

(4)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最著名:广州 起义。

2.10月10日;震撼了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成立: 年1月1日。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全体;②国内各民族一律 ;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 ; 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 的政治体制。 意义:近代中国第一部 宪法,带有鲜明的 和 。 4.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912年,清王朝统治结束。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3.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C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推翻了制度,创建了 民主共和国,颁布了 。 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 的发展。 1.3.4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C

导火线 :中国在 上的外交失败。 过程:1919年5月4日, 是先锋,主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也参加了爱国斗争。 初步胜利:罢免、拒签。

意义: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 运动;是一场传播 与 的新文化运动;

是一场思想 运动;是 革命的开端。 1.3.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B 1

中共成立的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和 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 组织建立。 2.中共一大 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性质 、奋斗目标,

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 为书记。

意义:宣告了 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3.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B 1.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 (1)国民党一大 1924年

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确定 三大政策。 标志第一次 形成, 运动开展起来。

(2) 战争 1926年 影响:推动工人运动发展;打击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 (3)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 标志着国共合作破裂, 运动失败。 2.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1) 起义 1927: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确立 革命和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毛泽东领导湘赣边 起义。文家市决策:开始放弃攻打大城市的战略,向农村进军。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道路:建立农村 ,以 包围城市,最后夺取 。

(5)红军长征 1934-1936 P.87地图

背景:日本大举侵华;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 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2016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长征胜利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 为中心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3.国共合作抗日[1.2.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B] 1937-1945 (1) 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1937

(2)抗日 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 宣言》。 (3)抗日战争胜利

A. 两个战场合作抗日。国民党为主导的战场。

B. 日本无条件投降: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4)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 的反侵略战争;世界 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 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收回了台湾。 4.两种命运的较量

(1)1945年 谈判及《双十协定》

(2)1946年重庆 会议。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2220/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