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学方法 >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时间:2014-04-21   来源:教学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教学方法】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一):“频数与频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频数与频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华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七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数据的收集》中的“频数与频率”。与我国以往的数学课程相比,新的义务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大大加强了统计与概率;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求必须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在实践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培养丰富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

学生:喜欢!

教师:平时大家都看哪些动画片呢?

(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名称,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教师:这里有三张卡通图片,现在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不仅要说出它们分别来自哪部动画片,还要说出是哪个国家出产的动画片。大家能办到吗?

学生:没问题!

教师:首先,大家请看第一张。

(教师向学生展示第一张图片)

学生:《宝莲灯》,是国产的!

(接下来教师又分别展示了美国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和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的图片)【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教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项调查,调查的问题是这样的:中、美、日三国动画片中,同学们最喜欢哪国的动画片?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

(由班长担任主持人,对全班53位学生进行调查,并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二):频数与频率(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频数与频率(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频率与频数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

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讨法

●教具准备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并探讨了抽样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1)样本的大小.(2)样本的代表性.(3)样本的广泛性.使所抽取的样本尽可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中反映数据出现频繁程度的两个量频数与频率.

Ⅱ.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师]我们不仅要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强健自己的体魄,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工作.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什么?

[生]乒乓球、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跳绳、踢毽子„„.

[师]你最喜爱的体育明星是谁?

[生]孔令辉、刘国良、邓亚萍、李菊、王楠、贝克汉姆、罗纳尔多、巴乔、迈克尔·乔丹等等.

[师]你为什么喜欢他们?

[生]我喜欢邓亚萍、刘国良顽强的斗志„„

[生]我喜欢运动员在比赛时高超的技艺,他们给我们展示的一种拼搏精神风貌„„ [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就要有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刻苦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越来越出色.

[师]下面是小亮调查的八(1)班50位同学喜欢的足球明星,结果如下:(投影片)

式是什么?

[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位球星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师]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生]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

(二)

[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生]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生]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

[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生]直观,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

[师]从上表可以看出,A、B、C、D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absolute,frequency).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师]分别计算A、B、C、D的频数与频率.

[生]A的频数为23,A的频率为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B的频数为8,B的频率为 23. 504. 25

13. 50

3D的频数为6,D的频率为. 25C的频数为13,C的频率为

Ⅲ.课堂练习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是哪科,为什么喜欢?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分析:先列表,再统计,调查探讨喜欢的原因.调查不爱学的那门科目的原因.(课后完成)

[生]可以用上例中的图(三)表示的形式.

[师]这种图叫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不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如何表示.阅读课本P151页内容.(利用频率绘制的图)(略)

[生]频率在0.05至0.06之间变化的字是“的”字.“了”字的频率在0.005至0.015之间变化.

[师]你认为该书中“的”和“了”两个字使用的频率哪个高?

[生]我认为是“的”字.

3.做一做

(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的大小.(学生填下表)

频率分布表【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小结: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对各种数据的统计表的处理.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1.频数与频率两个基本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并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表示数据.例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扇形区域分布图等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情况.

Ⅴ.课后作业

习题5.3 1.2.

Ⅵ.活动与探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内、外多让学生去观察分析自己身边的事情.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写一些实习作业,逐步掌握统计里的实习作业的问题如何表述,完成的步骤、实习报告的写法.例如要了解当地初中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

[过程]具体要求包括:(1)如何选取样本、样本容量多大.(2)计算哪些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频数、频率等).(3)数据如何整理.(4)如何估计总体情况.

[结果]具体步骤包括:(1)确定抽取样本的对象.在统计里,所要了解的情况涉及的范围往往很大,为了使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更加精确,所确定的抽取样本的对象力求具有代表性.例如想要了解一个城市的初中某年级某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如果要选一个学校作为抽取样本的对象,那么这个学校不应是学习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校,而应是成绩较为适中的学校.可见抽取样本对象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

(2)确定抽取样本的方法并抽取样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3)计算和分析数据,写出书面报告.为了保证所得结论具有参考价值,所以要求数据来源于实际且真实,计算准确无误.为此,必须提高学生的责任心,用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身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以小见大,逐步提高自身能力.

教态大方,采用微笑教学;在学生分组试验时能关注全体学生的活动,并走到学生中适时指导;采用赏识教学,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改进:【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1.情境导入部分,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小明调查了八年级某班50名同学最喜欢的快乐男声,结果如下:

A代表陈楚生 B代表苏醒 C代表魏晨 D代表吉杰

A C A B C A C D B A

B A C A B A C D B A

A B A C D C A B C C

C A C C A D A A B A

A C D A B A C A B C

提问:老师想非常快地知道这四个人在这个班的受欢迎程度,你们能帮助老师做到吗?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统计,从而得到频数频率的概念。我认为学生能够非常快地回忆起统计的方法,而事实上学生是在老师的提示再提示下才勉强回忆起:哦,还可以这样。

反思:不如现场做个调查:老师想了解你们最喜欢这四名歌手中的谁,谁愿意帮老师调查。这样一方面学生更感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更能完整经历调查统计过程。但是,这样设计,要特别提醒学生:最喜欢,就只选一人,不能重复。

2.在学生体验完频数、频率的概念后,我只将频数、频率的概念在课件上一晃而过,没有强调,致使学生只在做题的过程中理解了频数、频率,却不能确切地说出频数、频率的概念。

反思:概念是本,一定要强调。

3.在抛掷硬币之前,我让学生对同时抛掷两枚硬币的结果进行猜测,分别有2,3,4种结果的说法。我带领学生得到:两枚正面朝上、两枚反面朝上、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三种结果,可能是在语气上给了学生这是正确答案的信息,使事先说4种结果的肖尧同学不敢说出自己最初的想法,主动承认自己错了。而我也没有继续追问。其实我的初衷很愿意听到有学生说出4种结果的,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在这个试验中可以归结为一种结果: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

反思:分别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怕出错。

4.试验结束后,我拿到了5个组的试验结果表,并用投影仪展示出来,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到试验结果,比如:没有检查各组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有的试验结果频率一栏中既有分数,又有小数,老师没有要求统一。

反思:还是要规范格式,统一要求,在计算频率时,要么全用小数,要么全用分数。

下次再上这一课时,我会在这些方面多注意,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三):2015生日相同的概率教学反思

反思一:生日相同的概率教学反思

1、教材是教与学的素材,可以充分利用、拓展、丰富、创新.本节课教材提出的生日相同的问题,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方案,完成本节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也就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多用积极的评价、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应注意的问题:

①由于设计活动方案各异,可能时间上会紧张,需要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加以引导,以便节省时间,按计划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

②对学困生在小组里的表现应予以更多关注,多鼓励其参与,并给予指导,使其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产生成就感.

反思二:生日相同的概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课本内容进行了充分利用、拓展、丰富与创新.本节课提出了许多与概率相关的不好计算的问题,提醒同学不要凭着想象估计概率大小,应该利用计算的放肆或者利用试验的方法来估计概率的大小.本节课设计了不少活动方案,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着很大的提升.本节课应该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主持探究活动,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活起来.在试验的过程中尽量多给学生帮助和引导,以便于节省时间和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

反思三:生日相同的概率教学反思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题的理念,充分发掘教师能力资源,综合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使教学活动更丰富、更生活化,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2、课堂教学,尤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这一主线,老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多样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

3、老师在各个环节的时间掌控方面要把握好,以便更好地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反思四:生日相同的概率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上,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很高,并且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四):2015频率与概率教学反思

反思一:频率与概率教学反思

数学教材八年级的一节课《频率与概率》,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体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尽管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但只要保持实验条件不变,那么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就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趋向稳定。我的教学设计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利用短暂的课内时间完成几百次、上千次的实验,使学生明白“随机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发生的机会,可以用该事件在大数次重复实验中发生的频率来估计”。为此,我准备了供学生进行实验的必要器材,并制作了Flash课件,以便进行模拟实验。课后反思:

1.兴趣来自现实生活

关于《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是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逐步展开和深化的,教学中老是用抛掷硬币和骰子这两种活动,会使学生厌倦。这节课我换了新鲜的学具(转盘)和新鲜的话题,由于它们都来自学生的生活,所以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得以保持。

2.以问题为线索组织学习活动

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是上海青浦教改实验的重要经验之一。曹才翰教授在总结青浦经验时说过,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总是指向问题解决的。在这节公开课上,我从头到尾都用一步步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力求使学生的思维像剥笋一样一步步深入,语言表达一步步精确,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混沌到清晰、从似是而非到把握本质,体会到数学思考的乐趣、探索成功的喜悦。

3.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我在平时教学中一直非常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用几何画板来研究图形变换和函数图象,用电子表格实施数值统计,用Flash课件进行模拟实验,并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软件理解数学概念,解决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实现的操作。在这节课上,Excel电子表格帮助大家快速有效地完成了统计和制图的过程;电脑模拟使大数次实验在课堂中得以实现。信息技术成为这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五中,模拟实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离开这些课件,这节课能取得如此成功是不可想像的。

反思二:频率与概率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感触很多,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整节课师生之间的交流中,体会到课改中更深层次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授课前,我对课标和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意识到让学生理解使用列举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必要前提是保证各种结果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在这个核心内容的指引下,我详细阅览了教材,发现,教材中的想一想只是让学生对两位同学的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指出错误之处及错误原因,但毕竟两位同学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我想,如果仅仅到这一步,有些同学可能还会有疑问,即为什么错误的方法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呢,既然方法错了,那结果也应该不对,是一种偶然呢,还是必然。为了使学生彻底把问题弄清楚,我在此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即把第二个转盘改动一下,把原来的红蓝两色改成黄蓝绿三色,让学生再分别按原来两位同学的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答案自然一目了然,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紧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即让学生设计一种符合小颖计算方法的转盘游戏,对问题实施了逆向思维,让学生再此体会到,原来小颖算的是我设计的这个转盘游戏的概率,问题得到了更充分的解决,同时为后面的设计概率小游戏做到了铺垫作用,效果明显。

不足之处:1、由于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估计不足,以及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学生上课主动性不够,部分学生没能很好的融入课堂,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索。2、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不够,应在计算概率前引导学生先分析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甚至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评价。

总之,对本节课的反思,让我认识到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力争从自身做起,提高业务能力,备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使本节课成为融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高效课堂。

反思三:频率与概率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自我生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仅是一个载体,学生收获的,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所生成的方法和学习能力。

既然学习是学生自我生长的过程,那么,教学必然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17463/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