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时间:2018-12-01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第一篇: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反思

这堂公开课后,我心中有不少的感受。这堂课有很多较为成功的地方,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在我将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这堂课的成功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整堂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问题的设计由主问题牵引出小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央视拍摄的《水浒传》当中,林冲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不愿杀人,也不想杀人,是你们逼我的”,我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了以下问题:1、林冲是怎样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2、在被逼迫的过程中林冲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林冲的遭遇和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何意义?

这三个问题正是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小说主题都在这三个问题中得到贯彻,简明扼要,思路清晰。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适合我班基础较薄弱的这一学生情况。因此我明白了选好突破口,切入点的重要性。

二、在这堂课中,我充分贯彻了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6+1”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充分参与课堂,真正学有所得。可以说这堂课学生基本上都动手参与了,从文本出发,积极回答问题。本课在形式上就少了较多花架子,紧扣教材,更多注重文本挖掘,我认为淡化课文的研读就像是没有根基的大楼,当然各种教法并无优劣之分,关键看是否更适合自己的班级情况。

三、课堂的节奏把握比较好,课堂完整性较高,每个环节时间的分配也较合理,人们“导、思、议、展、评”几个教学环节后,及时巩固练习,根据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对林冲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让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练。

当然本课在实际讲授中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的:

一、学生参与程度较高,回答问题后我的评价有时不够到位,并且可能有的学生回答的声音较小,可能存在个别小错被我忽略到没有纠正出来。

二、本文是较为实在的,没有多少花架子,从另一层面来说就少了一些形式美,这样一定层面上削弱了学生的热情,语文教学不能舍本逐末,但是也应该在形式上多样,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这二者并不矛盾。

以上是本人在本堂课上完以后的一些思考和感受,不一定正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经验加以改进,以促进本人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二篇: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反思】

陕西省永寿县中学 李铁军

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当然,人物塑造是重点,但在讲授时,是不是一定要按照三要素的自然顺序去分析,教学中,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先分析情节,分析人物。我还结合小说特征以及高考对小说考查的考点,引导学生做一些基础知识的梳理积累,并且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我们具体分析了林冲的性格变化 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通过故事情节的推进与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成而逐步体现。课堂有一些亮点,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现做一点分析:

一、师生双边活动不够活跃

林冲的性格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尝试了一些方法去引导学生,也指出了抓住具体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但都是穿插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没有特别明确规范的指导。以致于学生在回答时显得有点模糊,有点乱。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揣摩体会方面做得显粗糙,学生在展示时有些地方实际没找全,比如林冲拜山神庙的这个细节,但还是因为时间问题处理的有点急匆匆的感觉,不够细腻!

二、上课细节做得不够到位

上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话筒却不发音、电子翻页笔没带幸亏其他老师帮助。顺利入课,还好,我的幻灯片还不算多,就来回跑了。上课我有点紧张,我努力地调整呼吸,细节决定成败,在这样的大赛中我竟然觉得什么都是准备好的,没想到会是这样。自己的事情都不操心,还想依靠谁呢?以后一定注意!

三、自身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本节课总体设计还不够合理,这应该与自己的语文素养有关,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很好的挖掘教材中更深层的东西,读书还太少,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提高对小说人物的把握。很庆幸自己参加了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时间长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略显随意,倘若我们备每一节课都能如此精心,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一定会更加精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加倍努力。

第三篇: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及教学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海市紫竹园中学高一年级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本质,体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指导学生通过具体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林冲思想上的发展变化。

2. 体验并感悟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1泛读——沉浸于文本阅读《水浒传》七~九回,精读第十回,了解林冲的身世背景和主要遭遇。(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全文)

2查阅课文中生字生词。按小说三要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课文情节线索。

1.导入:(音乐《好汉歌》——)众所周知, “四大名著”,是大家公认的,代表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艺术成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提问:关于《水浒》,你有哪些了解?你对哪个梁山好汉印象比较深刻?

简介《水浒》有关常识: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小说,叙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起义队伍,108将聚义梁山泊的故事。作者施耐庵。写作时间元末明初。

(教师提示:“章回体”,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用题目向读者揭示主要内容。章回体起源于宋元民间说话。(当时说话艺人在讲故事时,一次不能说完,往往要分几次讲述,每讲一次,就相当于后来的一回。而在每一次讲说之前,要列出题目,概括这一次讲说的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的起源)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在于情节的曲折离奇,紧张悬念,更重要要看人物的刻画,形象是否真实、血肉丰满、性格有发展有变化,例如《水浒》中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 这些人物都是梁山泊有名的英雄好汉,但每个人遭遇不同,性格不同,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也就各有特色。林冲就是其中一个极为生动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要来分析林冲、了解林冲的人物形象。

3. 了解林冲第一步:介绍身世背景,前文遭遇

(让学生对林冲这一人物有初步的印象,作为理解课文的铺垫)

[幻灯片]【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

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

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提问: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4. 概括课文情节:《水浒》中人物,尤其是林冲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今天我

们的重点就是体验人物形象分析这个过程。

提问: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 (提示:小说情节基本要素——(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沧州遇旧(序幕)第1节——酒店密谋(开端)第23节——买刀寻仇、接管草场(发展)第4~9节——雪夜报仇(高潮)第10~12节

——投奔梁山(结局)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结构线索,为分析人物做准备)

5. 提问:通过林冲所经历的遭遇发展,尤其高潮阶段“雪夜报仇”,你认为林冲性格上有什么发展? 最

大的变化是什么? (忍辱——反抗,懦弱——坚强)

6.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林冲“忍”的具体表现(123组);林冲“不忍”的具体表现(456组)。 提示:重点关注文中描写林冲的细节,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注意按情节发展的顺序分析。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各种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深层用意,从而更深入理解林冲性格的曲折发展,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并体会“官逼民反”的主题。)

沧州遇旧

忍:“我因恶了高太尉„„”“我是罪囚„„”

提示:李小二夫妻的出现起了什么作用?(当初在东京时„„;谁不知恩人大名? 送汤送水)

1) 侧面描写,烘托了林冲的性格,扶困济贫、忍辱退让

2) 为下文情节发展,夫妻俩通风报信作铺垫。

酒店密谋

提示描写陆虞侯等人的手法

动作“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管营、差拨先去了,此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 语言“不必要问”“不叫,你休来。”

注意“将”的几种用法:1)拿,动词;2)助词;3)请,“将进酒”

“书”:1)信;2)动词,写 ;3)《尚书》

买刀寻仇、接管草场

不忍:大惊,大怒,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团团

忍:“今日又无事。”;也自心下慢了。“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事„„”“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小心谨慎忠于职守,体现其安于现状的心态。“神明庇佑!”仍抱有重获生路的愿望

雪夜报仇

忍:“我且去那里宿一夜”;“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

不忍:第12节,重点分析林冲的动作、语言。林冲杀人:1)分主次2)光明磊落,先问罪谴责3)三人杀法不同——有经验,有思想,有策略,写出了林冲的性格特点。通过明真相、杀仇人,有力写出了林冲思想性格上爆发式的转折,走上了坚定的反抗道路。

7. 思考:通过林冲的性格转变,一个如此善良软弱的人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起义反抗之路,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官逼民反,“逼”,林冲每一次“忍”的背后都是一次残酷的“逼”。

8.联系课文标题,“风雪”这一景物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试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风雪”的句子。 提示:纷纷扬扬,卷,紧,越下得紧了,摇振,压倒,„„

分析:林冲取路投草料场时“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北风呼啸,大雪飘飞,阴沉沉的天,白茫茫的地,恰恰映衬落难英雄此时此地的心境,也预示着林冲将卷入更大的斗争漩涡。林冲去市井沽酒,二次写雪,以一“紧”字,使人感到了风雪势头之猛、力度之大和愈趋猛烈的趋势,并暗示形势越加严峻,林冲处境越发严酷。再后,林冲沽酒回来,草厅被雪压倒,火种被雪浸灭,迫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过夜,则以大雪直接推动情节的进展。而且,风雪交加之境又增添了林冲报仇雪恨的悲壮气氛,衬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师:环境描绘正是为了衬托人物,并给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即使人物只在有限的空间内活动,它仍然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离开了社会环境,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失去意义。 思考:作者把主人公林冲置于一场暴风雪之中,这样突出写“风雪”有什么意义?什么作用?

1)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2)推动情节发展,从草场到山神庙,故事每一步发展都与风雪有关,从而深化了主题。

3)与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呼应,先表现其细心谨慎,后烘托其内心剧烈冲突,衬托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9.课后作业:

1) 仿照这节课学习的分析方法,选择《水浒》108将中另一你喜欢的人物阅读,写一篇500字的人物

介绍。(必做)

2) 作者明确写出了林冲性格中懦弱退缩的一面,那么林冲到底是不是英雄?在文学作品中,你认为英

雄应该是怎样的? (选做)

反思:

1) 由于本课只设计了一课时完成,所以对预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在学生的预习中如果不督促,

则有部分同学无法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形成了走过场。我们感觉由于课时的关系,所以在人物分析的时候做得还不够细,而小说的主要内容又是人物形象分析。

2) 对课文主旨的归纳强调不够,只是笼统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2007年10月

第四篇: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评课

《林冲棒打洪教头》评课

邵咏梅

上周聆听了李艳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林冲路过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故事。由于是经《水浒传》片段改编的,语句与一般白话文有不同,加之课文较长,不少词、句孩子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而读准确文章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于是李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个别读、小组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后学生兴趣较浓,读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第一课时的重点也落在了“读”上: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词语,自由朗读,理解词义;二读课文,读通顺,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三读课文,重点指导。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围绕“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机智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 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李老师主动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感悟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发言十分有个性,教师也注重了学生的差异发展。在评价时,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而且有学生对老师的

评价,这种恰当准确有指向性,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思维在强力碰撞中迸发美丽的火花。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评价观。

第五篇: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北路小学 林冲棒打林教头 教案

林冲棒打林教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朗读品味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我们都看过《水浒传》这本书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我,为什么喜欢他?

2.板书课题,读题。

3.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

㈠、提出自学任务

1、划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并试着结合课文理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流利。

3、说说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㈡、渗入指导与帮助

1、教师及时深入,及时发现问题。

2、出示重难点生字词:

沧州押解躬身施礼掂量

一锭银踉跄气势汹汹羞渐

㈢、交流指导

1、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达到熟练。

2、找出自己能读好的一至两小节,把它读好。(同时结合课文解释生字词。)

3、大致说说为什么要打洪教头。

㈣、写字指导

劈要理解这个字,注意与下面是“土”的区别。

羞要与差等字的区别。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三段)

4.请你按初次见面_初次次手_再次交手把第二段分为三层。

学生交流: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我,为什么喜欢他?

读题目,理解“教头”,知道课文的主要人物。

根据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开火车读,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生字词。

自选一到两自然段自由练读。

同桌讨论生字词的意思。

全班交流自己读得好的自然段。

交流理解的生字词的意思。并回答思考题。

描红。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2至7自段)

第一层(2、3);第二层(4—6);第三层(7)。

在课一开始先让学生简单交流自己对《水浒传》故事人物的大体了解,从而调动学生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请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试着讲自己喜欢的小节。

3、、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三、精读感悟

四、林冲是怎样的人?

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1、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2、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3、哪个同学能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

4、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5、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

6、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

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指名读第七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

你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什么特点?

师生接读第7小节: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

分角色朗读全文。

自己练说、指名练说。(两三生)

自由朗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商量、讨论。 练习朗读。交流读。

全班交流

交流:态度傲慢,出言伤人。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交流:脱、拿、耍、喝、敲、冲

交流: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

读句子,交流: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个别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交流自己的体会:

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接读第七节。边读边思考问题。

全班交流。

四人小组说一说。选两组上台演一演

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动作等描写的朗读品味,体会感悟课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林冲和洪教头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两人比武的紧张激烈的精彩场面,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从而是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

作业设计:

1、每人准备一个《水浒传》中的小故事。

2、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妹妹或弟弟等听。

3、完成《练习与测试》。

第六篇: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课例及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案例描述与反思

鹿寨中学语文组 欧有萍 545600

几年来,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让语文教学真正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从而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核心理念给我们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语文教育必须重视“自主阅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有关的课程的时候更应该体现出“教是为了不教”的精神。

但回到我们的语文教学现实中,扪心自问,我们的课堂体现了这一理念了吗?笔者也曾观摩了很多公开课,教师问学生答的“自编自演”“请君入瓮”式的教学几乎挤占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有形无神,对新理程的理念是一种曲解。因此,语文教学回归到自主阅读,特别是高效率、高质量的自主阅读是落实新课程的关键,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阅读”已成为制约语文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在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时候,就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我感悟。

一、案例描述

(一)教学设计总述:

1.学生明确本课的两个教学目标——变化中的人物性格及精妙的环境描写。

2.学生自我阅读课文10分钟,在自己认为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文字处以批注的形式写下阅读感悟。

3.学习小组交流讨论10分钟,成立导演组,选择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五个文字片断进行特写镜头的编导,并阐述具体的理由。

4.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相关情节,注意本小组编导的特写镜头与电视剧的异同并分析其优劣。【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5.课外阅读《水浒》,找出10个主要的英雄,记住他们的绰号,及其主要的事迹。 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十分满意,他们觉得老师是在尊重自己,没有以烦琐的讲解代替他们的自主阅读,反而让他们步入了自由联想与丰富想像所构筑的审美空间,从而充分地享受驰骋自我思想和编织自我话语的冲动与快乐的生命体验。

(二)教学具体步骤一

教师在本阶段给学生充分的发言空间,在肯定学生发现和积极发言的同时,对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以下是收集到的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些思想火花,与读者共赏。

学生所设计的特写镜头:

生1我们拍摄的是: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也敢 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在拍摄时可以让演员把店里的桌子拍烂,体现他武艺高强的同时,更突出林冲的怒火烧心,照应原文中的“只教他骨肉为泥!”,同时也为下文他的奋起反抗做铺垫。

生2我们拍摄的是.那雪正下得紧。

这个“紧”中体现了雪的大,密,厚等特点,可以采用细节描写,特写树枝被压断,林冲在买酒途中不断拉紧身上的披风,买到牛肉后往怀里揣的细节来突出环境的恶劣。

生2我们拍摄的是: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个镜头的拍摄要有一个特写突出林冲脸上的焦急,可以让演员在倒塌的墙外徘徊几圈。摸火时的艰难,让他的细心在此得到很好的体现,更能让人对他产生怜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个八十万禁军的教头竟然落得如此谨小慎微,高太尉等人对他的人性的摧残到了何等地步!

生4我们拍摄的是:“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体现了“虎落平阳受犬欺”时英雄气短的无奈,但拍摄时要突出林冲吃得很香,体现他的逆来顺受,更好的和下文他的反抗形成对比。

生5我们拍摄的是:“被和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投庙门投东去了。”

体现了林冲被逼得有投无路的痛,之前被子和葫芦是他生存的必需品,现在都弃之不顾了。体现和林冲和本阶级断绝关系的决绝态度。

生6我们拍摄的是:对枪的特写。

原文中对枪的描写非常多,做为导演,我们认为要体现原文的精神——英雄对武器的爱惜,枪不离身。那枪药有反光的效果,体现它的柔韧和锋利。

我们惊喜地发现,其实学生就像那待燃的柴堆,只要你给他火花,他就会燃起快乐的火花。

(三)教学具体步骤二

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原文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播放了87版的《水浒》相关情节。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发现了很多于原著有出入的地方,跃跃欲试的学生发言的欲望被充分地调动了。

生1.电视剧中没有体现“陆虞侯闪进酒店”的细节。增加了陆虞候谋害林冲的奸

诈神情的特写。

生2.电视剧中删掉了店小二偷听奸计后告知林冲,林冲买刀寻仇的的情节。

增加了店小二夫妇偷听被发现后不敢告知林冲,只能旁敲侧击的暗示林冲的情节。

生3.增加了林冲在大雪纷飞的野外地舞枪的情节。

生4.修改了林冲对火盆的处理的情节,原文中火盆是被雪水浸灭的,电视剧中是

林冲将火种踩灭的。

生5.结尾没有把被子和葫芦都丢了不要,而是用枪挑着走了。

教师因势利导,那你们觉得编导对原著的改编孰优孰劣?学生再次进入了研讨的热烈状态中。

经过5分钟的讨论后,很多学生举手后不待老师点名就抢先发言了【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生1.增加偷听情节和删掉警告情节就不能充分体现原文情节的跌宕起伏。有点画

蛇添足的感觉。

生2.增加的雪地舞枪的情节,特别是林冲夸奖自己“好枪” 的细节,以乐景写哀

情,增强了悲剧性。

生3.火种被雪水浸灭更体现了雪之大,林冲是隔着墙探手进去才发现火盆是被雪

水浸灭的,不顾自己可能被烧伤的危险,写出他的细心,突出他的悲剧性,而电视剧的修改就没有这种意味了。

生4.结尾的“舍弃被子和葫芦”不该省掉,那是很精彩的点睛之笔。

教师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所以我们平时如果总是直接看电视,不肯阅读名著本身,那么我们就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如果名著本身已经被导演改编面目全非,那么我们就很难体会其精髓了。说到这,很多学生重重的点头。

二、教学反思

1.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要照抄或照搬教师教学用书的观点或现成的教案,要用心去解读文本,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依据平日对学生的了解,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演绎出精彩无限、创意无限的语文课堂教学。

2.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师生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对话”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了学生心灵和文本的碰撞,让学生集体智慧的得以充分的突显。钱学森之问足以引起有责任心的老师的深刻反省,我们的教学要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阅读

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有自我感悟,有小组讨论,有导演编导,有观摩影片,有观众评析,每一种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效果服务的,没有为了热闹而热闹,为了形式而形式。

4.引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我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不断增强理解文本的能力,不迷信权威,不断摆脱依赖老师讲解的心理。

5.让学生能作到举一反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案例结语

“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让语文教学课堂焕发活力演绎精彩,就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进行规范合作,有效探究,从而取得高效生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最终获得语文素养的形成。

第七篇:林冲棒打林教头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评课(吴洁贞)

《林冲棒打洪教头》评课

环市西路小学 吴洁贞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小说《水浒》中的部分章节改编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林冲路过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故事。执教的梁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重点突出,能把握略读课课型特点,重视学习方法归纳迁移,在“抓大放小”这一略读课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带领孩子走进文本,深刻感受好汉林冲的英雄形象,领悟写法,略出精彩。

从教师层面看,梁老师能做到:

一、 单元整合,丰富主题

新课标指引下的现行语文教科书都是以单元主题来组元的,本课略读课文可以说是第五单元“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补充,应体现了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在课文教学中应该运用、巩固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梁老师在导入环节即引导学生回顾《景阳冈》一课,由课后《水浒传》出现的人物引出林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单元整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梁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在本单元学到的抓人物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新课学习,让通过学生自学、交流、讨论等环节,感悟人物特点,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整体,丰富单元的主题内容,共同完成单元的教学目标。

二 、抓大放小,略之有度

在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能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略读课文的时间一般只有一课时,故而,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运用

在精读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把更多时间留给孩子自读自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梁老师在课文教学处理上就很好体现“抓大放小”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她紧紧抓住赏析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林冲、洪教头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采用圈画批注的方式,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进行个性阅读,并进行交流和展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林冲的武艺高强、谦逊忍让,洪教头的傲慢无礼、狂妄自大。而对文中的其他内容则轻轻带过,主次分明,略之有度,略出精彩。

三、自读自悟,略之有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主体。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此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用于学生自读自悟和交流。在教学本课时,梁老师把精读课中所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她精心设计了自学问题,让学生找出有关林冲和洪教头在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关键词语,自读自悟,写下批注,互相交流,品读体味,并从这些词句感悟人物鲜明的形象,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读懂。而老师在交流中只起到点拨的作用,既激活了学生阅读热情,又促进方法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四、自读自演,略之精彩

在课末,梁老师还设计了一个演读环节,让学生通过表演,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林冲和洪教头两个鲜明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也再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学生层面看:

1班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素养,能把文本读通,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人物形象,体验到阅读名著的乐趣。在本节课中,同学们能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乐于合作、乐于表演,想说、敢说,积极表达、敢于质疑。能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新课的学习,阅读经典名著兴趣浓厚,效果明显,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但今后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注意:

1、重在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略读教学是桥梁,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架好这桥梁。还学生一片略读方法的训练场。

2、其次,略读教学要舍得放,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但在这段时间里要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方法和任务。切记放任自由。教师用相对少数时间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略读教学其实略的是教师的教,学生还是要学得精。

3、教师在方法的引导和运用时,要适时适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并非多多易善。

4,把握好沈大安所言的略读教学的三大任务:把握大意、学习略读、拓展延伸。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508400/

推荐访问:电视剧林冲棒打林教头 林冲棒教学设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