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不请自来影评

不请自来影评

时间:2018-08-08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不请自来影评 第一篇_历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及优秀影评

历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及优秀影评

获奖影片:

第1届奥斯卡(1927-1928年度)

最佳影片:翼 Wings

第2届奥斯卡(1928-1929年度)

最佳影片:百老汇的旋律/红伶秘史 The Broadway Melody

第3届奥斯卡(1929-1930年度)

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4届奥斯卡(1930-1931年度)

最佳影片:壮志千秋 Cimarron

第5届奥斯卡(1931-1932年度)

最佳影片:大饭店 Grand Hotel

第6届奥斯卡(1932-1933年度)

最佳影片:乱世春秋 Cavalcade

第7届奥斯卡(1933-1934年度)

最佳影片:一夜风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8届奥斯卡(1935-1936年度)

最佳影片:叛舰喋血记 Mutiny on the Bounty

第9届奥斯卡(1936-1937年度)

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齐格飞 The Great Ziegfeld

第10届奥斯卡(1937-1938年度)

最佳影片:左拉传 The Life of Emile Zola

第11届奥斯卡(1938-1939年度)

最佳影片:浮生若梦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12届奥斯卡(1939-1940年度)

最佳影片: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第13届奥斯卡(1940-1941年度)

最佳影片:蝴蝶梦 Rebecca

第14届奥斯卡(1941-1942年度)

最佳影片:翡翠谷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15届奥斯卡(1942-1943年度)

最佳影片:忠勇之家 Mrs. Miniver

第16届奥斯卡(1943-1944年度)

最佳影片: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第17届奥斯卡(1944-1945年度)

最佳影片:与我同行 Going My Way

第18届奥斯卡(1945-1946年度)

最佳影片:失去的周未 The Lost Weekend

【不请自来影评,】

第19届奥斯卡(1946-1947年度)

最佳影片:黄金时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第20届奥斯卡(1947-1948年度)

最佳影片:君子协定 Gentleman's Agreement

第21届奥斯卡(1948-1949年度)

最佳影片:哈姆雷特 Hamlet

第22届奥斯卡(1949-1950年度)

最佳影片:国王的弄臣 All the King's Men

第23届奥斯卡(1950-1951年度)

最佳影片: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第24届奥斯卡(1951-1952年度)

最佳影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American in Paris, An

第25届奥斯卡(1952-1953年度)

最佳影片:戏王之王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不请自来影评,】

第26届奥斯卡(1953-1954年度)

最佳影片:乱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第27届奥斯卡(1954-1955年度)

最佳影片:码头风云 On the Waterfront

第28届奥斯卡(1955-1956年度)

最佳影片:马蒂 Marty

第29届奥斯卡(1956-1957年度)

最佳影片:环游地球八十天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第30届奥斯卡(1957-1958年度)

最佳影片: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第31届奥斯卡(1958-1959年度)

最佳影片:金粉世界 Gigi

第32届奥斯卡(1959-1960年度)

最佳影片:宾虚 Ben-Hur

第33届奥斯卡(1960-1961年度)

最佳影片:桃色公寓 The Apartment

第34届奥斯卡(1961-1962年度)

最佳影片: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

第35届奥斯卡(1962-1963年度)

最佳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第36届奥斯卡(1963-1964年度)

最佳影片:汤姆 琼斯 Tom Jones

第37届奥斯卡(1964-1965年度)

最佳影片: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第38届奥斯卡(1965-1966年度)

最佳影片: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

第39届奥斯卡(1966-1967年度)

最佳影片:四季之人 A Man for All Seasons

第40届奥斯卡(1967-1968年度)

最佳影片:炎热的夜晚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第41届奥斯卡(1968-1969年度)

最佳影片:雾都孤儿 Oliver!

第42届奥斯卡(1969-1970年度)

最佳影片:午夜牛郎 Midnight Cowboy

第43届奥斯卡(1970-1971年度)

最佳影片:巴顿将军 Patton

第44届奥斯卡(1971-1972年度)

最佳影片:法国贩毒网 The French Connection

第45届奥斯卡(1972-1973年度)

最佳影片:教父 The Godfather

第46届奥斯卡(1973-1974年度)

最佳影片:骗中骗 The Sting

第47届奥斯卡(1974-1975年度)

最佳影片:教父 2 The Godfather: Part II

第48届奥斯卡(1975-1976年度)

最佳影片: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不请自来影评,】

第49届奥斯卡(1976-1977年度)

最佳影片:洛奇 Rocky

第50届奥斯卡(1977-1978年度)

最佳影片:安妮·霍尔 Annie Hall

第51届奥斯卡(1978-1979年度)

最佳影片:猎鹿人 The Deer Hunter

第52届奥斯卡(1979-1980年度)

最佳影片:克莱默夫妇 Kramer vs. Kramer

第53届奥斯卡(1980-1981年度)

最佳影片:普通人 Ordinary People【不请自来影评,】

第54届奥斯卡(1981-1982年度)

最佳影片:火的战车 Chariots of Fire

第55届奥斯卡(1982-1983年度)

最佳影片:甘地传 Gandhi

第56届奥斯卡(1983-1984年度)

最佳影片:母女情深 Terms of Endearment

第57届奥斯卡(1984-1985年度)

最佳影片:莫扎特 Amadeus

第58届奥斯卡(1985-1986年度)

最佳影片: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

第59届奥斯卡(1986-1987年度)【不请自来影评,】

最佳影片:野战排 Platoon

第60届奥斯卡(1987-1988年度)

最佳影片: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第61届奥斯卡(1988-1989年度)

最佳影片:雨人 Rain Man

第62届奥斯卡(1989-1990年度)

最佳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 Driving Miss Daisy

第63届奥斯卡(1990-1991年度)

最佳影片: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第64届奥斯卡(1991-1992年度)

最佳影片: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第65届奥斯卡(1992-1993年度)

最佳影片:不可饶恕 Unforgiven

第66届奥斯卡(1993-1994年度)

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第67届奥斯卡(1994-1995年度)

最佳影片: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第68届奥斯卡(1995-1996年度)

最佳影片:勇敢的心 Braveheart

第69届奥斯卡(1996-1997年度)

最佳影片:英国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第70届奥斯卡(1997-1998年度)

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 Titanic

第71届奥斯卡(1998-1999年度)

最佳影片: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

不请自来影评 第二篇_影视鉴赏论文——《无敌破坏王》影评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 059N91A00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鉴赏 改卷教师: 学号: 姓 名: 得 分:

《无敌破坏王》影评

这是一部非常皮克斯的迪斯尼电影。

迪斯尼摆脱了王子、公主的老套路,变成了以电玩游戏为故事场景的皮克斯式风格,有点类似《玩具总动员》的路子。皮克斯的电影总能站在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用一个完全异于我们正常思维所理解的虚拟世界,站在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反映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数百年后垃圾堆一样的地球,过度依赖机械而丧失运动能力的人类,或者一群脱掉外衣后有着平常人的家长里短的超人,又或者一群具有生命力的玩具。这一次迪斯尼采用了类似的这种模式,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白天游戏厅营业的时候在屏幕里任由我们操纵闯关打BOSS,晚上就各有各生活的电玩人物的世界。

从我那么多年观影的经验来看,美国动画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剧情不会很复杂,即使会有多条主线,但是故事架构都非常清晰,并且都在用一种让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向观众说明一个非常简单但又很深刻的道理。 《无敌破坏王》是一个关于寻求自身存在价值的故事。

拉尔夫生来就被设定为一个坏人,在游戏里他只能破坏东西,拿不到奖牌,得不到邻居们的食物奖赏,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拉尔夫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垃圾堆里,其他人看到他都避而远之。看到作为游戏里的英雄的阿修,心里非常羡慕,他希望能够作为一个好人,像阿修那样得到邻居们的认可和友好的对待。 于是一个被贴上“坏人”标签的脾气暴躁的破坏王,企图撕去这样的标签变成一个好人,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他穿越到了其他游戏,想要用奖牌来换得邻居们对他的认同。

可是拉尔夫一直在破坏,无论是在“英雄使命”里偷拿奖牌,还是在“甜蜜冲刺”里帮助小姑娘云妮,他的破坏无处不在,这样一个被打上“坏人”标签并且生来在游戏里就被设定会只会破坏的大家伙当然也只会干这个。但是,我们都

知道“破坏”从来都是一个贬义词,正如“坏人”一样。拉尔夫不请自来地参加“快手阿修”30周年庆祝晚会,本来是本着想改变大家对自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的想法,希望可以作为游戏的主角之一被大家所认同。没想到最后还是将整个晚会给破坏了,破坏了天花板,破坏了蛋糕,破坏了晚会的气氛。而后当他和邻居约定要用奖牌来换取大家对他的认同的时候,来到了游戏“英雄使命”,结果还是在搞破坏,阻碍了第一玩家,将害虫带去了“甜蜜冲刺”。

然而当拉尔夫遇上云妮之后,他的破坏却变味了,变得有目的,变得有意义了。云妮和拉尔夫有着相似的身世,只能住在山洞里,被其他小孩子欺负,不能参加比赛,是整个游戏的漏洞,为所有人厌恶。拉尔夫与云妮相遇,看见了云妮被其他小孩子无情地欺负,了解到了云妮的可怜身世,于是拉尔夫的正义感开始爆发了。拉尔夫和云妮一样,都将自己的换取新生的门票压在了那枚奖牌上,就这样,这两个相似的人的命运交结到了在一起。于是拉尔夫仍然在破坏,他和云妮一起偷偷溜进糖果工厂,为了帮助云妮制造卡丁车,拉尔夫使尽浑身解数,拿出自己破坏的本事,将糖果工厂搞得一片狼藉,烟囱直滚滚冒烟,从而帮云妮制作了她第一辆真正的车。拉尔夫一直坚称自己从来不会制造东西,他一直在破坏,但是他却用自己的破坏能力让云妮得到了她一直梦寐以求的卡丁车,并且用与生俱来的破坏能力帮她制造了一条赛道,和她一起训练,让她终于可以如愿以偿成为一个真正的车手和其他女孩一起比赛。此时他的破坏和自己在游戏里的破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不再是单纯地为了破坏而破坏,而是开始用自己的破坏在创造,用自己的破坏来带给他人愉悦。

其实,从一开始拉尔夫最想要做的就是拿到那个亮闪闪的奖牌,然后就可以回去跟邻居们炫耀,向他们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坏蛋,赢得他们的尊重,让他们对自己有所改观,让自己可以和他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让自己可以脱离垃圾堆,可以吃到邻居们亲手制作的派饼。他帮助云妮制作赛车本来也只是想着让云妮比赛获得冠军来拿回自己的奖牌。

但是当他和云妮在一起时间久了之后,他的这种心理开始渐渐地发生变化。他知道了小女孩和自己一样孤单、被人嫌弃,但是小女孩一直都渴望通过比赛来证明自己。拉尔夫慢慢被这个女孩的单纯、可爱所感染,对云妮也由一开始的厌恶逐渐转为同情和喜爱。他的破坏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毁坏大楼,他的破坏变得富

有意义,他所做的破坏是为了帮助云妮,是为了为云妮带来快乐。所以他才会轻易地上了糖果国王或者说漩涡的当,听信了糖果国王的谎话,而出于对云妮的保护,不顾云妮的苦苦哀求,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用蛮力将自己和云妮一起亲手制作的承载着两人美好的回忆和云妮的梦想的卡丁车亲手打烂。拉尔夫再次发挥自己的破坏本领,只是这一次的破坏比以往的每一次更具有杀伤力——它让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破灭,伤透了云妮的心。此时换来云妮的那句——“你真的是一个十足的坏蛋”,我想才是最刺痛拉尔夫的心的吧。

于是拉尔夫终于拿到了那枚刻着“英雄”的奖牌,带着金闪闪的奖牌回到了自己的游戏中。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邻居们一个个都已经搬走了,拉尔夫赢了打赌,拿到奖牌可以住在公寓里面,而不必在呆在那个垃圾堆里。只是结果还是一点没变,他还是孤独的一个人。奖牌并没有想他先前想象的那样,可以证明他也是一个好人,可以换来邻居们的认同和尊重。反倒是那枚蛋糕做的写着“You’re My Hero”的简陋奖牌让他温暖了他的整个心房,而现在让他觉得愧疚迷惘。好人还是坏人?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人?怎么样算是一个坏人?拉尔夫失落得看着云妮亲手做的幼稚的奖牌沉思„„

就这样,故事发展到了高潮。颇具讽刺意味的一幕是,在游戏里充当着英雄的角色,无论什么东西都可以修好的阿修,在地牢里只能将铁窗越修越厚,无可奈何,这时是大反派拉尔夫用自己的破坏能力拯救了阿修。而最后,拉尔夫的破坏可谓是到达了极致,当他不顾一切地在可乐山上挥舞着自己的大拳头进行破坏的时候,我想许多观众都会不自觉地握紧手心,心理为他打气加油,默默地为拉尔夫祈祷:一定要破坏成功啊。于是,当拉尔夫一手紧握着云妮送的英雄奖牌,一手摆出超人的姿势,默念着那句坏人联盟的宗旨——“我是一个坏人,但是那也不赖,我永远成为不了好人,但是那也不坏,只要能做自己,那就最好”。当拉尔夫奋不顾身,挣脱涡轮的束缚径直撞向可乐山上的时候,他的破坏达到了高潮,此时人们不会认为他的破坏是令人可耻的,相反,我们都会为他的这一次破坏而感动。

终于,电影的目的达到了。作者成功地将破坏从贬义词变成了褒义词,将一个只会搞破坏的坏蛋变成了一个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将破坏的意义由十恶不赦的毁坏变成不立不破的创立,将人们思维里的条条框框打破,然后重新构造。最终

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要被别人所贴的标签限制自己,如果自己都没有办法认同自己,怎么去寻求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呢?

因此,拉尔夫最终认同了自己,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所在,不再去拘泥于自己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同时他也获得了别人的认同,得到了自己之前想要拼命通过奖牌换取的一切——邻居的接纳和尊重。当人们将拉尔夫举高,他可以看到对面“甜蜜冲刺”的云妮可爱的笑容,如果有一个小女孩如此地喜欢他,那他能坏到哪里去呢?

人生在世匆匆数十载,在我们的生命里会有无数过客经过,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对我们满意。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在乎他人对我们自己的评价,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别人而是自己。只有真正的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认同自己,我们才会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同和尊重。也只有打破那些条条框框,我们才能看清隐藏在惯性思维的背后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闪光点,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许多思维定势蒙蔽了双眼,才能发现崭新的价值。

所谓的漏洞,跟本不是什么漏洞,所谓的破坏王,也可以是一个大英雄。有了奖牌不一定能赢得尊重,失去了奖牌反倒得到了人心。忠于自己,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那就最好!

不请自来影评 第三篇_单亲插班生 影评

一部英国电影,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小孩之间相互影响的故事,其实影片原名为《About a boy》,中文翻译的确让人费解。

福瑞曼,年近40岁的英国单身男人,整天天无所事事、无忧无虑,不愿负责任,靠父亲的版权费过日子。突然他发现和单亲妈妈约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她们更需要爱,更可能会放纵自己,最关键的是她们需要男人。于是他自称是单亲父亲参加了单亲联谊会,在此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单亲妈妈的好友的儿子麦克斯。

麦克斯,一个十来岁的问题男孩,性格孤僻古怪,和患有忧郁症并曾试图自杀的的单亲妈妈一起生活,在学校备受欺负和歧视。

麦克斯天真地认为弗瑞曼能帮助自己的妈妈走出忧郁症,于是死命地缠住他不放。起初弗瑞曼十分抗拒,慢慢地两个人开始建立友谊并相互影响,弗瑞曼开始渴望家庭,麦克斯也逐渐融入周围的环境...

坦白说,影片实在是沉闷、无趣,没有嗲荡起伏的情节,没有动听的背景音乐。英国人的保守、拘谨、呆板在影片中展露无遗。如果不是我现在的特殊心境,也许我根本不会去看这部片子。

弗瑞曼的转变过程触动了我。除了我没有继承大笔遗产,也并非整天无所事事以外,我的生活也和他一样:一个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愿承担责任,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不愿面对认真的感情,下班以后,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听收音机....

开始的时候,弗瑞曼坚持说,Man is an island(男人是座孤岛),最后他说,这不是我一贯的生活方式,但我似乎喜欢上了它...No man is an island.....

影片中有一段情节很让我感动,麦克斯恐惧回家,每天放学后不请自来地到弗瑞曼家去。开始时,弗瑞曼不愿理他,两人只是呆呆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慢慢地弗瑞曼习惯了有麦克斯的日子,每当麦克斯放学的时候,他开始期待门铃的响起...

其实,依赖与被依赖的感觉很好......

剧情介绍

英俊、富有的伦敦男人韦尔.弗里曼步入了自己的38岁大关,靠着父亲留下的遗产,他所要做的不过是无聊的闲逛,然后试图与无数的女人上床而已。一次韦尔发现了一个最新的泡妞良方:单身家长联谊会。于是他谎称自己是一个单身父亲,蒙混进入这个组织。第一次约会韦尔就出师不利,但结识了由母亲独自抚养的孩子马库斯。两人慢慢建立起一种奇特而良好的关系,并互相从对方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就在这时,韦尔与一个名叫拉切尔的漂亮单身母亲坠入爱河,开始他让马库斯装成他的儿子与她接近,但最终还是向她坦白了他的真正身份。于是,拉切尔离开了他,让他感觉到了他原来的生活,是多么的空虚。在明白这一切后,韦尔能否最终追回自己的爱情呢?

这是一个关于人改变的故事。正如:由“孤岛”到“群岛”的变化。直说就是:走出自我,学会关心别人,真心爱人的人才能获得回报的故事,重点不在于求报,而在于,对生活的意义此片理解为:爱与被爱,脱离了真性情意于生活价值上的死亡。高尚的题材是催人向上的教材,在道德层面上讲此片立意是讨人喜欢的。如要能拍得好看,就寓教于乐,两全其美了,这种以人为本的情商教育要比道德课般的谆谆说教更能易于当前人接受。

心灵美固然重要,外在也漂亮就更好了,对人如此,对一部电影也适用。美丽的姑娘靠打扮,评价一部电影成功与否,可也要表里如一。表是形式,此片是以喜剧方式见人。想见,没了视觉上的“回头率”,就要考教故事情节是否高明及主要人物的“气质”,还有那搞笑“包袱”的质量。单看故事性,我是过了前20分钟的内容,就想见了它将如何收场。这对与见闻广博的观众来讲是个考验,重复总需要受众的耐心承受。对故事性很敏感的观众,如过了忍耐极限,那就只能接受“下岗”“分流”的命运,一部“闷片”也就此诞生。

此片既然吸引了我,就应该有我想见的东西。首先是,休 格兰特的生活状态触动了我,不是钱的角度,而是那种冷漠的处世态度,他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之人事,这也是当前不容回避的社会现象。不喜闻乐见并不代表有理由“隔岸观火”,对于不能“跳出红尘,置身世外”的社会人同样积极地自我改变,才是“利人也利己”的负责态度,因为生活中“没有人是孤岛”。

【不请自来影评,】

其次,主要演员恰如其分的人物塑造并不令人反感。此处导演及编剧对休 格兰特的人物定位是比较成功的,此君的气质较“正”,不象彻头彻尾的“花花公子”,能给人本质好的感觉。而如《刺激1995》里自我剖析般的心理独白结合休 格兰特很个人化的表演特点,也达到了很好的戏剧效果。并且,那个孩子“愚”得也还可以,可惜的是关于其女朋友的生拉硬扯,降低了他的可信度,此处斧凿之气令人遗憾。其次,情节安排比较很理,基本都能服务于“改变”的主题,除那孩子天天到休 格兰特家里禁遭到小规模的抵抗及那男孩天降馅饼般地搞上嬉皮女外,逻辑上都能接受。特别是:全片的高潮段---那场学校表演,感情表达很到位,既见护母真情,又有朋友之义,更现休 格兰特一吐心声的激情宣泄,令观众前面一直压抑的情感得到了尽情地释放,酣畅淋漓,再加上大团圆的结局,怎不令人愉快。

最后我想说的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是一个富人与平民互助的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也颇耐人寻味......

不请自来影评 第四篇_名扬四海观后感11

《名扬四海》观后感

这周班主任组织我们看了《名扬四海》,这部电影是美国百老汇和英国西区的经典音乐剧,是为数不多的连续在电影、电视和舞台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被认为是欧美校园青春歌舞剧的开山始祖,影响了欧美整整两代人。

电影《名扬四海》以纽约市表演艺术高中为故事舞台,描述来自各个阶层和家庭背景的青少年,每个人怀着不同的梦想前来应考,有人在面试中便展现出天赋,有些则有些滑稽可笑,这么真实而又生活的基调贯穿在整部电影之中。 《名扬四海》的故事关于梦想,而追逐梦想,是一个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过的经典热门话题。从古人十年寒窗求功名,到今天的出国热、选秀热、以及风靡全国的电视偶像剧《奋斗》,有谁不曾发梦,又有谁不曾在年少气盛时追逐过梦想,并为之拼搏奋斗?或许若干年之后,有人慨叹不该让梦想从指缝间溜走,有人则感慨多年打拼终于换来了功成名就,但没有人不怀念那曾经执着的青葱岁月。中国的"超女"、"快男",美国的"美国偶像",英国的"英国达人"…几乎全球都在选秀节目中狂欢,让人们被一个又一个"一夜成名"的故事所电晕。《名扬四海》讲述的是绝不可能一夜成名的深刻道理。

影片最好的地方、最让我感受深刻的地方便是:在毕业典礼上他们高唱"We'll all be stars",影片并没有给观众看一个虚幻的成功,而是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他们在四年学习生涯的蜕变中经历的各种挑战和奋斗,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激情与勇气,感受到追逐梦想的力量。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即使有天赋,也不一定代表可以成功。就像Doris在学校意气风发,并且赢得奖学金,雄心壮志的前往好莱坞,最后却回到了纽约的餐馆,边打工边试镜。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生活并不是说你付出努

力、拥有过人的天赋,就会给你汇报。

经历了痛苦和欢笑之后,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也有人从表演中吸收到人生经验成长。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他充满着狂风巨浪。最后片中这群有天赋的年轻人明白了真正的名扬四海必须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但是所有的经历都是有价值的。

我想所有来自艺术学院的学子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共鸣。因为这正是我们所经历着,体验着的生活,因此,即使导演不怎么去表达,我们也能理解片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因为我们都对未来充满这热切的希望,为了这种希望,我们不懈努力,不断追求成功。然而荣誉背后却是充满了荆棘,对于学艺术的人来说成功的道路更是挑战不断,选择重重。因为当我们刻苦学习时,浮华与虚荣也会不请自来。即使这样,我们也要踯躅追求、永不言弃,坚持用自己的方法走自己的路,释放自己的心灵,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让充满自信和热情的心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名扬四海。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的路,即使没有名扬四海,也一定是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收获各自成功的果实

不请自来影评 第五篇_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一: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为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沈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观看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从影片上,我们看到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高大的房屋,白玉修成的栏杆,深红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巨大而别致的喷泉,仿佛诉说着圆明园的传奇>故事。小路两旁种植着桃树、梨树、玉兰树等奇花异草,像天边多彩的云霞洒在树枝上。湖中,还有各种水禽在嬉戏。圆明园不愧是中国最美的皇家园林。

可就是这样一座巧夺天工的艺术瑰宝,毁在了侵略者的手中。当时,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可恶的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杀进了圆明园。他们把园中的奇珍异宝全部夺走,然后把不能据为己有的宝物任意践踏。10月18日和10月19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一座精妙绝伦的皇家园林化为一片灰烬。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升起一股怒火,拥有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就这样成为被人白白欺负的羔羊!懦弱的清政府,自以为非常强大,于是闭关锁国,只会偷安享乐,根本就不相信科学。在英法联军侵入时,竟试图用长箭短矛去抵挡别人的洋枪洋炮。三万人还打不过三千人,真是可笑之至!

正是这种软弱无能,正是这种狂妄自大,使侵略者杀到了家门口,烧毁了圆明园。他们不仅毁了我国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还破坏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在愤怒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让那段屈辱的历史成为永远的过去!

建国六十周年就要到了,让我们回想祖国60周年的发展变化,不免生出许多感慨:过去,我们这个曾经世界最强的国家,变成了最衰弱的国家。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景,使我们了解到圆明园被毁的命运及清政府的腐败、侵略者的可恶!

如今,我国又从衰弱逐渐走向繁荣。两弹一星升空、载人飞船发射、举办奥运会„„这些,都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证明。即便如此,我们也不改忘了那段历史悲痛的历史,用优秀的学习和最好的表现向祖国献上最美的献花!

篇二: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1860年,清,咸丰十年。一场三天三夜的大火焚毁了“万园之园”——圆明园。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又放火,使这座世界名园变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这座变为一片废墟的万园之园,在向我们呼唤:中国人,站起来吧!虽然圆明园被大火烧毁,但百年来,他却把奋斗的力量输入我们的躯体。纵然八国联军侵华,

纵然英法联军毁掉圆明园,但暴力无法使我们屈服,只会使我们更加坚强。纵然洋枪大炮打死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人,但却打不死他们的灵魂,纵然圆明园被大火焚烧,但圆明园依然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用心灵去体会圆明园,你会发现,他在仰天长叹:当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时,在中国领地上横行霸道的额尔金得意忘形的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掠夺者将此举妄称功绩,但世人却因这句话而愤怒。当联军攻占北京,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死于枪弹之中时,皇帝却去了承德的避暑山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耻辱!

三天,三天,一座万园之园毁灭,一个个血肉之躯倒在血泊之中。在世界上生存了150余年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奋勇杀敌的壮士在战斗中全军覆没。此后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争相涌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的毁灭和不平等条约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圆明园废墟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奋发学习,掌握科技知识,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自评:在学“火烧圆明园”课文之前,老师让我们周末在家观看电影版的《火烧圆明园》。看后写了观后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篇三: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和多数同学一样,我很不愿意观看有关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电影。可是,老师偏偏带我们去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影片。

电影《圆明园》描绘的正是我们不忍回首的一段耻辱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世界上最壮丽辉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到清乾隆9年,历经41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一直在扩建。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占地5200余亩,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清王朝修建这样一座规模空前的园林,一是为了满足皇家穷奢极欲的享受,二是为了向万国来朝的番邦外国盛陈天朝威仪,展示帝国尊严。

然而,1860年10月,有人不请自来了。他们就是来自号称文明、自由和绅士之国的英吉利和法兰西的英法联军。只不过,他们不是带着>礼物来朝贡的,而是举着枪炮、端着刺刀闯进来的。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强盗,他们把园中能拿动的东西统统抢走。车拉人扛,实在搬不动的就一律毁掉。最后,竟公开宣布要“文明”的把它烧掉。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万园之园成了一片废墟。熊熊大火中,康熙皇帝的北国江南顿成好梦一场;熊熊大火中,多少奇珍异宝化为乌有;熊熊大火中,龙的传人只能泪水涟涟,无言以对。

熊熊大火,照亮了强盗峥嵘的狞笑,更使大清的外强中干暴露无遗。从此,国无宁日,厄运连连。昔日的文明帝国沦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亚病夫。

圆明园的一把火,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不尽的痛楚,更昭示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转眼150余年过去了,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正像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中国在经历了百年磨难的洗礼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东方巨人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刻在警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只有居安思危,奋发图强,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永远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不请自来影评 第六篇_观后感《一路惊喜》

观《一路惊喜》有感

总是等到错误已成定局,带着侥幸的心理,以为自己能够侥幸存在,其实永远不懂得生活的真谛。最可悲的是,当别人以过来身份告知你的,你总是不能够完全说服自己,总以为自己是个例外,但是过后你会发现,人需要的其实都差不多。其实人要现实,不是屈服于社会给定的现实,而是对的起自己,能让自己过得去的现实情况,问问自己所拥有的这份温暖到底能不能够满足你假想的内心。人生什么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但确定的是那和金钱无关。 看完后最喜欢的一句话 :人一定要有梦想,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对自己好点,对身边的人好点。我需要提高。

我还是要选择考研,这种在社会面对成人上课的感觉,才是我想要的。

早一点做准备永远不会错。

长大红外套搭配黑鸡心领nice.

给出的几个场景,都是围绕过年的这个时间点展开,

1. 富穷人绿皮火车之旅引发的回归本我真我的本质,歧视转为敬仰

2. 时尚一族过年旅行,同伴之间的信任和依靠,虚荣与真实,收获爱情友情

3. 明星一族在镁光灯聚焦的同时面临家庭和事业的两难选择,到后面的互相体谅

4. 俊男靓女面临婚姻的形式和实际的幸福感觉做出选择的时候寸步不让到后来的患难见真情

5.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因照顾老人引发遗产分配不均自私导致兄弟姐妹反目到后来和和气气

你对着自己孤独存在,来了就等于没来

你带着过去来到现在,眼中只有阴霾,

过去的烦劳,不请自来,未来就越想越坏

未知的痛快,一直都在

只等你的眼睛睁开

人人都可爱,只要你懂得爱。

有情人,感情无所不在

就怕躲不开惊喜的意外,别再置身事外。到处都是爱

缘分有天安排。算什么,机会由你主宰

寂寞人不少,有心人更多。只要你有勇气得到 ,到处都是爱

别看着自己,错过别人。让世界白白精彩,

没人是孤岛 人山人海 谁不是在互相等待

不请自来影评 第七篇_沉默之下的躁动——《毕业生》观后感

沉默之下的躁动

——《毕业生》观后感 中文名:毕业生

外文名:The Graduate

导演: 迈克·尼科尔斯

编剧: 巴可·亨利 / Calder Willingham / Charles Webb

主演: 达斯汀·霍夫曼 / 安妮·班克劳夫特 / 凯瑟琳·罗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69554/

推荐访问:暖暖不请狼自来 不请自来的近义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