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社 > 七夕节专题 >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时间:2018-06-03   来源:七夕节专题   点击:

【www.gbppp.com--七夕节专题】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第一篇_2013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专题〓 2013高考物理实验全攻略

知识结构: 

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科综合对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

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1)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原理

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掌握实验方法步骤;

(3)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

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应有一个挡板。

③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要用铁架台并用夹子固定纸带,这样在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重锤前,能保证打出的点迹在同一点上,若像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那样,用手握住纸带,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纸带前,会由于手的抖动而打出一“堆”点,从而无法准确找出第一个点(即自由落体运动起始位置)。

④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在安装单摆时要注意悬点的固定,随便拴一个结系在铁架台的横梁上是不可取的,因为悬点不确定,就不是单摆,并且摆长值也无法准确测量。

⑤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要注意安培表的外接与内接,制流与分压电路的选择,电表内阻的影响,等等。

(4)会观察、解释实验现象,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5)会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实验数据的处理

重要的有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处理方法(如分析是不是匀速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匀变速运动,如何求某时刻的速度、如何求加速度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用图像处理数据(把原来应该是曲线关系的通过改变坐标轴的量或单位而变成线性关系,即变成直线,是重要的实验能力)。

实验误差的定性分析

中学阶段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误差分析,但对主要误差的产生原因、系统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等,应能理解。在电路的实验中,粗略地看,认为电流表是短路、电压表是断路,但精确一点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的影响都不能忽略,定性地讨论电表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

2课本重点实验(下详解)

3、设计实验的能力.

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注】几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下面几种实验方法是我们中学阶段物理实验中用过的,从方法的角度整理、复习一下,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

(1)累积法: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周期时我们用的是累积法,即我们不直接测一个周期的时间,而是测30~50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周期数即得周期T的值.用累积法的好处是:①相当于进行多次测量而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偶然误差;②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以测单摆的周期为例,我们实验时单摆的摆长大约是1m或不到1m,用停表(最小分度值是0.1s)直接测1个周期的值,只能读出两位有效数字(机械停表的指针是跳跃式前进的,因此不能估读),如1.8s、2.0s等,而测30个周期总时间,则可读出至少3位有效数字。

用累积法的实验还有很多,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金属丝的直径…

(2)替代法:在“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我们就用到了替代法,第一次我们用两个弹簧秤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把结点拉到某一位置,再换成一个弹簧秤,同样拉这个橡皮筋,也把结点拉到同样位置,这说明后一个弹簧秤的拉力与前面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等因此右以互相替代.对于“等效”这个问题,应正确理解:所谓效果相等,是对某一方面说的,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等效,仍以合力与分力来说,它们只是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上等效,而在其他方面,例如在产生形变上,二者并不等效。

用替代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用天平称物物体的质量,电阻测量等都可以用替代法,我们古代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替代法的典型实例。

(3)测量量的转换:例如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把测物体的速度转换为测物体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即把测速度转换为测长度。

又如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本应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再根据折射率n=sini/sinr求出折射率,但角度不容易测准确(一般所用的量角器的最小分度是1°,并且测角度时顶点很难对得特别准确),而通过做辅助线的方法可以把测角度转换为测线段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有效数字的位数,即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4)比较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就是把物体与砝码进行比较,砝码的质量是标准的,把被测量与标准的量进行比较,就是比较法.天平是等臂杠杆,因此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不用再进行计算,而是直接读出砝码的质量,它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被测物跟标准量并不相等,而是要根据某种关系进行计算,最常用的是二者间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一定的比例计算即可得出结果,因此常常称为比例法。用比例法测电阻是常见的,当两个电阻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因此两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如果其中的一个电阻是标准电阻,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就可测出.同样,两电阻并联时,由于两端电压相等,通过两支路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只要一个是标准电阻,另一个电阻的阻可测出。

Ⅰ-1、基本仪器的使用

[方法归纳]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

2

①刻度尺、秒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使用以上仪器时,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但是是有效数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凡是最小刻度不是10分度的,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位,不再往例如

15V量程时电压表后还要再往下估读

一位。只读到0.1V这一

位,应为5.7V。⑶秒表的读数分两部分:小圈内表示分,每小格表示0.5分钟;大圈内表示秒,最小刻度为0.1秒。当分针在前0.5分内时,秒针在0~30秒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分内时,秒针在30~60秒内读数。因此图中秒表读数应为3分48.75秒(这个5是估读出来的)。

②游标卡尺

⑴1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1mm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0.1毫米位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0.1。

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5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5mm。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

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毫米以下的数值:游

毫米。其读数准确到

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8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2mm。这种卡尺的刻度是特殊的,游标上的刻度值,就是毫米以下的读数。这种卡尺的读数可以准确到0.02mm。如右图中被测圆柱体的直径为2.250cm。

要注意:游标卡尺都是根据刻线对齐来读数的, 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读。

③螺旋测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

后退)0.5mm。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6.702mm。

④天平

刻度处,左端与零刻线对齐,

如图中虚线所示)。测量读数由右盘中砝码和游标共同读出。横梁上的刻度单位是毫克(mg)。

若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有26g砝码,游码 在图中所示位置,则

被测物体质量为26.32g(最小刻度为0.02g,不是10分度,因此只读到0.02g这一位)。

⑤多用电表

使用多用电表时首先应该根据被测物理量将选择开关旋到相应的位置。使用

前应先进行机械调零,用小螺丝刀轻旋调零螺丝,使指针指左端零刻线。使用欧

流电压最高挡。用欧姆挡测电阻,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应增大倍率;如果指

针偏转角度太大,应减小倍率。

⑥电阻箱

右图中的电阻箱有6

个旋钮,每个旋钮上方都标有倍率,将每个旋钮上指针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第二篇_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及试题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x3、„、xn,则有: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1)逐差法

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 x2-x1=x3-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得加速度a=(a1+a2+a3)/3

= (2)图象法(421522623)x4x5x6x1x2x32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33T3T3T9T

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vn=(xn+xn+1)/2T测出打各点时的速 度,描点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

(3)由纸带求物体速度的方法 “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即vn=(xn+xn+1)/2T, 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 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 连接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 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 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3.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0后面第5个点记作1,1后面第5个点记作2,„依次标出计数点3,4,5,6,两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用刻度尺测出,分别记作x1、x2、„、x6。

4.根据测量结果和前面计算公式,计算出a1、a2、a3的值,求出a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运

1xxxxxx1

动的加速度。

同学们还可先画出v-t图象,再求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要在钩码落地处放上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

2.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用手按住它或放置泡沫塑料挡板,防止撞坏小车。

3.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4.纸带运动时尽量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摩擦。

5.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放开小车;放开小车时,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以充分利用纸带的长度。

6.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六)误差分析

本实验参与计算的量有x和T,因此误差来源于x和T。

1.由于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测量不够精确而使a的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2.市电的频率不稳定使T不稳定而产生误差。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2.掌握利用图象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x,F),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轻质弹簧一根、钩码一盒、刻度尺、重锤、坐标纸、三角板。 (四)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铁架台放于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在挨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重锤线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 2.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3.在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钩码,待钩码静止后,记下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1。

钩码个数

刻度

伸长量xn=Ln-L0

弹力F

0123﹕

L0=L1=L2=L3=﹕

钩码时,弹簧下

x1=x2=

F1=F2=

6L6=x6=F6=

4.用上面方法,记下弹簧下端挂2个、3个、4个„

端所对应的刻度L2、L3、L4„,并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用xn=Ln-L0计算出弹簧挂1个、2个、3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并根据当地重力加速度值g,计算出所挂钩码的总重量,这个总重量就是弹簧弹力的大小,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6.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以弹力为纵坐标,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描出每一组数据(x,F)所对应的

点。

7.根据所描各点的分布与走向,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不能画成折线)。

8.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弹力大小为因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的形式,如果不行,写成二次函数的形式或其他形式。

9.研究并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五)注意事项

1.安装时,要保持刻度尺竖直并靠近弹簧。

2.实验时,要尽量选择长度较大、匝数较多,但软硬程度(劲度系数)适中的弹簧,以每挂一个钩码(20 g)弹簧伸长量增大1~2 cm为宜。

3.读取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时,要用三角板,并且视线垂直于刻度,力求读数准确,并且要等钩码静止时,再读数。

4.实验中悬挂钩码时注意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5.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6.建立坐标系时,要选择合适标度,以使所画曲线占据整个坐标纸。

7.画图线时,不一定要让所有各点都正好在曲线上,但应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大致相同,偏离太远的点要舍弃。

(六)误差分析

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弹簧的长度测量不精确。 2.描点、画图不精确。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掌握弹簧秤的构造、调节方法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果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F2作用于橡皮筋的结点上,与只用一个力F′作用于橡皮筋的结点上,所产生的效果相同(橡皮条在相同方向上伸长相同的长度),那么,F′就是F1和F2的合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共点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应与F′等大同向。

(三)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四)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2.把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固定点A在纸面外)

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如图所示,位置O须处于纸面以内) 4.用铅笔描下O的位置和两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5.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的图示。

6.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7.比较力F′的图示与合力F的图示,看两者是否等长、同向。

8.改变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五)注意事项

1.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再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使结点小些,便于准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

2.不要用老化的橡皮条,检查方法是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条拉伸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秤读数有无变化。

3.弹簧秤在使用前应水平放置,然后检查、校正零点。将两弹簧秤互相勾着水平拉伸,选择两只读数完全一致的弹簧秤使用。

4.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5.用两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以60°~100°之间为宜。

6.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套与弹簧秤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秤的外壳与弹簧秤的限位孔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秤的刻度,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范围内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应尽量大些。

7.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取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8.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六)误差分析

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1.用描点法记录的拉力方向不够准确; 2.所作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不严格平行;

3.拉橡皮条时,没有做到橡皮条及两细绳套平行于木板,使在纸上所描下的拉力方向并不是拉力的真实方向;

4.没有校准弹簧秤的零点,两只弹簧秤的刻度不准确;

5.弹簧的拉杆与限位孔有摩擦,使弹簧秤读数并不能真实地表示细绳中拉力的大小。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一)实验目的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二)实验原理

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不变,而研究其中两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是物理实验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本实验的参量有F、m、a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a与F及m的关系时,我们先控制一个参量,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要求先控制小车的质量m不变,讨论a与F的关系后,再控制小盘砝码的质量不变,即F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讨论a与m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薄木板、小盘、细绳、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砝码。 (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盘的质量m和m0,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3-4-1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保持匀速运动状态,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恰好

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盘。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在打点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在小盘内放入m′的砝码,重复步骤4,在小盘内分别放入质量m″,m„„的砝码,再重复步骤4。m′,m″,m„„的数值都要记录在纸带上(或自己设计的表格内)。

6.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的方法,算出每条纸带的加速度a。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若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8.保持小盘与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依次加砝码(也需作好记录),重复上述步骤4和6。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及砝码总质量的倒数,在坐标平面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就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五)注意事项

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

2.实验步骤2、3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的大小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 6.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至于过密,误差会小些。

7.为提高测量精度

(1)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点。

(2)可以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从开始点起,每五个点标出一个计数点,而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

8.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保证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六)误差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细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

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

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 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

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一)实验目的

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第三篇_2014高考物理实验总结(精华版)

物理实验

专题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㈠.误差

1. 误差的概念:实验中得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称为误差

2. 误差的种类:按照产生误差的原因,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⑴.由于实验原理不够完善、实验方法比较粗略、实验仪器不够精确等客观原因产生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数据和真实值相比较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不能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只有通过完善实验原理、改进实验方法、提高仪器精度,才能减小系统误差。

⑵.各种偶然因素(例如气候、温度、湿度和实验者的素质与技能„„等等)对测量仪器、被测对象、实验人员的影响造成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的特点是测量数据与真实值相比较,时而偏大,时而偏小。

可以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

㈡.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称为有效数字

注意:

⑴.有效数字中只能有一位不可靠数。

⑵.小数点后面最后一位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和添加,而小数中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是用来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48、4.8、4.80、4.800是不一样的,它们分别是两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数字;

3.6、0.36、0.036、0.0036都是两位有效数字,只是它们的大小不一样;

45800和4.58104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五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个零是不可靠数字。后者是三位有效数字,其中8是不可靠数字。

1 基本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点器、

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

2 实验分类:

基本仪器的使用

[方法归纳]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

2

①刻度尺、秒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使用以上仪器时,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

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

但是是有效数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凡是最小刻度5 位,不是10分度的,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不再V【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往下估读。

例如

⑴读出上左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⑴6.50cm。 ⑵用3V量程时电压表读数为多少?用15V量程时又为多

少?⑵1.14,15v量程时最小刻度为0.5V,只读到0.1V这一位,应为5.7V。 ⑶右图中秒表的示数是多少分多少秒?

秒表的读数分两部分:小圈内表示分,每小格表示0.5分

钟;大圈内表示秒,最小刻度为0.1秒。当分针在前0.5分内时,秒针在0~30秒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分内时,秒针在30~60秒内读数。因此图中秒表读数应为3分48.75秒(这个5是估读出来的)。【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②游标卡尺

⑴1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1mm。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0.1毫米位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0.1毫米位就读几(不能读某)。其读数准确到

分度的游标卡尺。游

0.95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5mm。读数时先

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

数,然后用游标读出毫米以下

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

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

0.05mm。

0.98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读数可以准确到0.02mm。如右图中被测圆柱体的直径为2.250cm。

要注意:游标卡尺都是根据刻线对齐来读数的, 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读。

③螺旋测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

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mm。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

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

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右图中的读数应该是6.702mm。

线圈 ④天平

天平使用前首先要进行调节。调节分两步:调底座水平和横梁

零刻线对齐,如图中虚线所示)。测量读数由右盘中砝码和游标共

同读出。横梁上的刻度单位是毫克(mg)。若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有26g砝码,游码在图中所示位置,则被测物体质量为26.32g(最小刻度为0.02g,不是10分度,因此只读到0.02g这一位)。

⑤多用电表

使用多用电表时首先应该根据被测物理量将选择开关旋到相应的位置。使用前应先进行机械调零,用小螺丝刀轻旋调零螺丝,使指针指左端零刻线。使用欧姆挡时,还应进行

⑸将选择开关扳到OFF

小,应增大倍率;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应减小倍率。

⑥电阻箱

右图中的电阻箱有6个旋钮,每个旋钮上方都标有倍率,将每个旋钮上指针所指的数值(都为整数)乘以各自的倍率,从最高位依次往下读,即可得到这时电阻箱的实际阻值。图中最左边的两个黑点是接线柱。若指针所示如图,则阻值为84580.2Ω。

【特别提示】一般来说,除游标卡尺、秒表、电阻

箱外,其他测量仪器的读数都需要估读,即读到精

度的下一位.

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vcs2s3(其中T=5×0.02s=0.1s) 2T

⑵利用“逐差法”求a:as4s5s6

2s1s2s3 9T⑶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as3

2s2 T

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ts/450580/

推荐访问: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