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资讯 > 百万家庭学礼仪

百万家庭学礼仪

时间:2018-07-22   来源:活动资讯   点击:

【www.gbppp.com--活动资讯】

百万家庭学礼仪 第一篇_上海世博会培训资料:“百万家庭学礼仪”礼仪知识

百万家庭学礼仪 第二篇_公民礼仪知识必备

“百 万 家 庭 学礼

仪 ”

上海市“百万家庭学礼仪”系列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2月

目 录

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 ............................................................................. 叶小涛(3 家 庭 礼 仪 .......................................................................................... 生键红(11 职 场 礼 仪 ......................................................................................... 曲 蒙(20 公共生活礼仪 ....................................................................................... 田 军(33 涉 外 礼 仪 ......................................................................................... 夏永芳(52 公务礼仪 ................................................................................................... 田军(61

礼 仪 社 会 和 社 会礼 仪

主 讲 叶小涛

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礼仪。

有人会有想法:在个性选择的消费社会,礼仪拘谨了。

在随意轻松的休闲社会,礼仪太累了。

在后工业化的信息社会,礼仪陈旧了。

我们要开宗明义地说: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启蒙运动。

和谐社会的文化神态就是礼仪。

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点上来和大家交流这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百万家庭学礼仪】

第 一 章 礼 仪 社 会

一、为什么要提倡礼仪社会

人类的祖先,夏娃和亚当在伊甸园里赤身裸体,无所谓礼仪。但是不知道哪一天,夏娃和亚当互相看看:哟!我们两个长得怎么不一样呢?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于是,什么就开始了?人类的文明就开始了。“文”这个字,古时候有胸口的花纹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语言中,“文”同“纹”字,有“纹饰”的含义。是的,当人想到要用无花果的树叶遮遮羞;当人想到要在头上插一朵花来吸引异性;当人想到要在脸上涂上脸谱吓唬对方的战士;当人想到要在脖子上挂很多野兽骨头表示我孔武有力------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文化就开始了。文化是什么?去查《辞海》,就是一句话:“人类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所以,基于人类文化的人类交往礼仪也就开始了。

礼仪:从交际来说,礼就是礼貌、礼节,仪就是仪态、仪表、仪容。

从展示来说,礼仪还有典仪、仪式、仪仗的意思。

礼仪是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观念的约定俗成的交际行为准则。

我们不可能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无视别人的习惯和感受。

如果我喝杯现磨的热咖啡,先放奶,后放糖,还把手指勾到杯把里端杯,有人会说我不懂咖啡文化。如果我拿玻璃饮料杯抓住杯口拎起来就喝,有人会说我粗鲁不卫生。如果我成天把手插在裤子口袋里贴墙根走路,有人会说我谨小慎微,不够大气。如果在正式仪式上,我双手交叉在胸前,别人会说我太傲慢。我们国家有一个外贸官员,与某国一个外贸代表团团长约定下午2点正式会谈,2点,我们的代表团准时到达,可对方代表团确整整迟到5分钟才达到,那个团长进来的时候脸颊上有个红红的唇印,旁边女秘书拼命示意,他本人却不知道,还一个劲陪不是。我们的团长说:“你们迟到了5分钟。现在我们也有个重要细节需要再内部商量一下,请允许我们集体退场

5分钟。”对方立刻应允,5分钟后,当我方代表团再次进入会场的时候,那个红红的唇印还会有吗?于是双方得体严肃地进入正式会谈。

【百万家庭学礼仪】

显然,人们礼貌的、得体的、适时的、适况的交往行为就构成了礼仪关系,过去、现在、将来恐怕都需要这种和谐与合拍。

二、礼仪社会的文化现象

1、礼仪社会的历史文化现象

礼仪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

从历史角度看:礼仪是长期积淀形成的社会交际文化现象。

泱泱中国早就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圣人孔子就认为,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就是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复礼”就是让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社会道德的规范;“仁”的内涵极为丰富,但它的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发到“泛爱众”。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从内心出发,恪守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所扮演的角色,礼也就不期而至了。孔子把恢复理想政治的基础建立在个人的道德心理之上,把外在规范的强制约束转化为人心的内在自觉要求,从而使伦理规范和心理欲求融为一体。所谓“礼-义-仁-智-信”,就是礼为首啊!中国历史上不少帝王和先哲都曾主张“彬彬有礼”,讲究“以礼治国”。他们把“礼”看得十分重要,甚至铸鼎确立“礼”的尊严和地位。在他们的眼中,“礼”不仅仅是庄严隆重的典仪和礼节,还是长幼尊卑的人际关系准则和规范,更是不可逾越的国家秩序,是理性社会的最高境界。所以,礼仪不仅仅是我们的个人行为,它还同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疆土的长治久安、国家的文明面貌、公民的道德水准紧密联系在一起。

2、礼仪社会的时代文化现象

从消费的角度讲,我们已经走进一个美学化的消费时代。也就是一个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时代。当我们走进比较安静而且比较有格调的商场,训练有素的服务小姐见到我们一定不会大喊大叫,也不会说:“欢迎光临,请随便看看!”而是会沉稳得体地说:“您好!欢迎光临,请随意看看!”我们立刻就会觉得舒服。

还有,人的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不一样,他们的礼仪行为也会象圣人孔子说的“合而不同”,即共性中有个性。一个组织的文化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一个组织人的行为规范。每个组织的文化识别系统都由理念识别(mind identification)和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fication)以及视觉识别(vision identification)组成。

很多企业和组织首先高举的都是他们的理念:

欧莱雅的理念是“农夫加诗人”。

菲利普的理念是“让我们做得更好!”

爱立信的理念是“以爱立信,以信致远。”

中国移动是“沟通——从心开始!”

中海集团是“诚信四海,追求卓越。”

上海宝钢是“诚信”。

上海电信是“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上海石化集团是“挑战先进,精细管理。”

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些理念提炼得非常好,我们也看到这些良好经营的组织正是在这些伟大理念的指导下,实践着他们一个一个的辉煌。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理念只是贴在墙上,那就只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它必然要由行为体现出来。所谓:礼仪跟着公德走,行为跟着理念走。

我曾经到台湾一个食品企业去讲课。我站在培训室门口。学员们在下面军训结束后上来,见到我,知道我是老师,啪地将两腿一磕,大叫一声:“老师好!”我当时吓一跳,马上说:“随意,随意------。”又来一个学员,又是一个立正:“老师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只好也不停地立正,不停地大声回应:“同学好,同学好!-----。”后来我问台湾的培训经理为什么那么做。他说:“叶老师啊!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啦!”看!文化决定行为,你可能一下子不适应,产生了“礼仪文化休克”,但你如果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你就会融入这种礼仪文化。

同样是台湾的一个很有名的轮胎工厂,我给他们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做个培训,进了行政大楼电梯口看到门旁贴着一个牌子,上面是:本电梯只供外来贵宾使用,本单位员工一律不得使用。我算贵宾吧?就走了进去。我想,电梯反正上去,陪同我的人员是否可以一起上去呢?没想到陪同我的那个台湾人李先生说:“叶老师,您上八楼,我走上去接您。”我当时就很佩服。培训结束后去吃饭,我大摇大摆走在厂区大道上,还是那个李先生对我说:“叶老师,对不起,请走人行道。”我一愣,厂里走什么人行道?抬眼一望,所有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规规矩矩地走在人行道上,没一个乱走,我赶紧就上了人行道。

我们还发现,由于文化不一样,礼仪要求的落差也会很大。

我到一个国际知名的跨国医药公司去上课。上海的这个办事处是德国人管理的,在一个四星宾馆六楼裙房,6点上课,我5点半就提前到达了,透过玻璃门往里一看,16个白领整整齐齐坐在会议桌两边,我以为他们在开会,就在外面等候,可等到6点,看看里面还在开会,里面那个人事经理看到我,赶快走出来说:“叶老师,你怎么不进来?”我说:“你们不是在开会吗?”她说:“没有啊,我们一直在等你啊!”好家伙,有这样等老师的吗?进去看

到他们的办公桌,唰!一排整整齐齐,桌上除了个显示器,连个杯子都没有,我说:“兄弟,你们上班不干活啊?”“不不!我们老板命令,五点半下班,要把桌上的东西全收拾干净。”扑面而来的是什么?德意志民族那种方正、严谨、周到、大度的礼仪文化气质,它命中注定要出现音乐、哲学、莱卡、奔驰啊!

可另外有一次我到一个美国人的著名酒业公司去上课,就完全不一样。我出了电梯一转脸就看到他们的总台,接待小姐身后一堵文化墙。高级的写字楼,厚厚的地毯,极静的空间。我上前压低声音:“小姐,您好!请问凯瑟琳在吗?”

如果是一般的办公室,接待台都有一套程序化礼貌对话:

“小姐,我找凯瑟琳。”

“对不起,先生,请问,我怎么称呼您?”

“对不起,我姓叶!”

“啊!是叶先生。请叶先生稍等!--------(打电话)

“喂!凯瑟琳,有位叶先生找!-----好!明白!再见!”(挂电话) “对不起,叶先生请稍等,凯瑟琳马上出来接您!温迪,倒杯水!” 我想这里大概也是这样。谁知那位小姐回头冲着里面的办公室大叫一声:“凯瑟琳——有人找!”我吓了一跳,这么安静的地方怎么可以这么叫人?我走到办公室门口往里张望,巨大的“格子化的效率空间”的最里面,凯瑟琳,那个全国营销副总抬头看到了我。照一般礼仪,她至少应该走到门口迎接我,互相介绍一下再领我入坐,谁知她边打电脑边侧头说:“HI,叶老师来啦?随便坐,随便坐!”我就象孙子一样找了把椅子随便坐下来,她又露出半张脸说:“HI,叶老师,那边有个冰箱看到没有?随便喝,随便喝!”我当时小有不快。一会儿上课了,就六个女孩子,都是大区销售经理。东倒西歪坐在沙发上,三个女孩子嘴里嚼着口香糖,边嚼边做笔记,鼻子里还发出uhn-----uhn-----的声音。一个女孩子还含了一枚橄榄,脸颊上突出一块,一会儿换到左,一会儿换到右。我当时很不舒服,但上着上着我就发现,其实她们很认真,眼睛里都是“热问号”。我不敢说这就是这家公司的文化,但有一点肯定,做快速消费品的往往不太拘泥过程,他们注重的只是结果。

组织文化决定礼仪规范真是不假,组织文化还会影响组织的人际氛围。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急急打电话要我赶到青浦工商银行度假村上课。我赶到那里时间已经到了,仓促间我就开讲了,哪知道从头到尾2个半小时一个讲座,所有的人居然全部一色木然的表情,一点反应都没有,没有厌恶,没有笑声,什么都没有,多沉闷的气氛,我想完了完了-------。好容易捱到下课,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拎着沉重的皮包,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门口,突然上来一个人,走到我面前,双脚后跟一磕,摸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我,

百万家庭学礼仪 第三篇_礼仪

“百 万 家 庭 学礼

仪 ”【百万家庭学礼仪】

上海市“百万家庭学礼仪”系列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2月

目 录

礼仪社会和社会礼仪 ..............................................................................叶小涛(3 家 庭 礼 仪 .......................................................................................... 生键红(11 职 场 礼 仪 ............................................................................................曲 蒙(20 公共生活礼仪 ..........................................................................................田 军(33 涉 外 礼 仪 ..........................................................................................夏永芳(52 公务礼仪 ....................................................................................................田军(61

礼 仪 社 会 和 社 会礼 仪

主 讲 叶小涛

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礼仪。

有人会有想法:在个性选择的消费社会,礼仪拘谨了。

在随意轻松的休闲社会,礼仪太累了。

在后工业化的信息社会,礼仪陈旧了。

我们要开宗明义地说: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启蒙运动。

和谐社会的文化神态就是礼仪。

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点上来和大家交流这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第 一 章 礼 仪 社 会

一、为什么要提倡礼仪社会

人类的祖先,夏娃和亚当在伊甸园里赤身裸体,无所谓礼仪。但是不知道哪一天,夏娃和亚当互相看看:哟!我们两个长得怎么不一样呢?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于是,什么就开始了?人类的文明就开始了。“文”这个字,古时候有胸口的花纹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语言中,“文”同“纹”字,有“纹饰”的含义。是的,当人想到要用无花果的树叶遮遮羞;当人想到要在头上插一朵花来吸引异性;当人想到要在脸上涂上脸谱吓唬对方的战士;当人想到要在脖子上挂很多野兽骨头表示我孔武有力------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文化就开始了。文化是什么?去查《辞海》,就是一句话:“人类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所以,基于人类文化的人类交往礼仪也就开始了。

礼仪:从交际来说,礼就是礼貌、礼节,仪就是仪态、仪表、仪容。

从展示来说,礼仪还有典仪、仪式、仪仗的意思。

礼仪是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观念的约定俗成的交际行为准则。

我们不可能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无视别人的习惯和感受。

如果我喝杯现磨的热咖啡,先放奶,后放糖,还把手指勾到杯把里端杯,有人会说我不懂咖啡文化。如果我拿玻璃饮料杯抓住杯口拎起来就喝,有人会说我粗鲁不卫生。如果我成天把手插在裤子口袋里贴墙根走路,有人会说我谨小慎微,不够大气。如果在正式仪式上,我双手交叉在胸前,别人会说我太傲慢。我们国家有一个外贸官员,与某国一个外贸代表团团长约定下午2点正式会谈,2点,我们的代表团准时到达,可对方代表团确整整迟到5分钟才达到,那个团长进来的时候脸颊上有个红红的唇印,旁边女秘书拼命示意,他本人却不知道,还一个劲陪不是。我们的团长说:“你们迟到了5分钟。现在我们也有个重要细节需要再内部商量一下,请允许我们集体退场5分钟。”对方立刻应允,5分钟后,当我方代表团再次进入会场的时候,那个红红的唇印还会有吗?于是双方得体严肃地进入正式会谈。

显然,人们礼貌的、得体的、适时的、适况的交往行为就构成了礼仪关系,过去、现在、将来恐怕都需要这种和谐与合拍。

二、礼仪社会的文化现象

1、礼仪社会的历史文化现象

礼仪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

从历史角度看:礼仪是长期积淀形成的社会交际文化现象。

泱泱中国早就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圣人孔子就认为,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就是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复礼”就是让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社会道德的规范;“仁”的内涵极为丰富,但它的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发到“泛爱众”。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从内心出发,恪守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所扮演的角色,礼也就不期而至了。孔子把恢复理想政治的基础建立在个人的道德心理之上,把外在规范的强制约束转化为人心的内在自觉要求,从而使伦理规范和心理欲求融为一体。所谓“礼-义-仁-智-信”,就是礼为首啊!中国历史上不少帝王和先哲都曾主张“彬彬有礼”,讲究“以礼治国”。他们把“礼”看得十分重要,甚至铸鼎确立“礼”的尊严和地位。在他们的眼中,“礼”不仅仅是庄严隆重的典仪和礼节,还是长幼尊卑的人际关系准则和规范,更是不可逾越的国家秩序,是理性社会的最高境界。所以,礼仪不仅仅是我们的个人行为,它还同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疆土的长治久安、国家的文明面貌、公民的道德水准紧密联系在一起。

2、礼仪社会的时代文化现象

从消费的角度讲,我们已经走进一个美学化的消费时代。也就是一个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时代。当我们走进比较安静而且比较有格调的商场,训练有素的服务小姐见到我们一定不会大喊大叫,也不会说:“欢迎光临,请随便看看!”而是会沉稳得体地说:“您好!欢迎光临,请随意看看!”我们立刻就会觉得舒服。【百万家庭学礼仪】

还有,人的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不一样,他们的礼仪行为也会象圣人孔子说的“合而不同”,即共性中有个性。一个组织的文化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一个组织人的行为规范。每个组织的文化识别系统都由理念识别(mind identification)和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fication)以及视觉识别(vision identification)组成。

很多企业和组织首先高举的都是他们的理念:

欧莱雅的理念是“农夫加诗人”。

菲利普的理念是“让我们做得更好!”

爱立信的理念是“以爱立信,以信致远。”

中国移动是“沟通——从心开始!”

中海集团是“诚信四海,追求卓越。”

上海宝钢是“诚信”。

上海电信是“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上海石化集团是“挑战先进,精细管理。”

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些理念提炼得非常好,我们也看到这些良好经营的组织正是在这些伟大理念的指导下,实践着他们一个一个的辉煌。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理念只是贴在墙上,那就只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它必然要由行为体现出来。所谓:礼仪跟着公德走,行为跟着理念走。

我曾经到台湾一个食品企业去讲课。我站在培训室门口。学员们在下面军训结束后上来,见到我,知道我是老师,啪地将两腿一磕,大叫一声:“老师好!”我当时吓一跳,马上说:“随意,随意------。”又来一个学员,又是一个立正:“老师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只好也不停地立正,不停地大声回应:“同学好,同学好!-----。”后来我问台湾的培训经理为什么那么做。他说:“叶老师啊!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啦!”看!文化决定行为,你可能一下子不适应,产生了“礼仪文化休克”,但你如果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你就会融入这种礼仪文化。

同样是台湾的一个很有名的轮胎工厂,我给他们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做个培训,进了行政大楼电梯口看到门旁贴着一个牌子,上面是:本电梯只供外来贵宾使用,本单位员工一律不得使用。我算贵宾吧?就走了进去。我想,电梯反正上去,陪同我的人员是否可以一起上去呢?没想到陪同我的那个台湾人李先生说:“叶老师,您上八楼,我走上去接您。”我当时就很佩服。培训结束后去吃饭,我大摇大摆走在厂区大道上,还是那个李先生对我说:“叶老师,对不起,请走人行道。”我一愣,厂里走什么人行道?抬眼一望,所有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规规矩矩地走在人行道上,没一个乱走,我赶紧就上了人行道。

我们还发现,由于文化不一样,礼仪要求的落差也会很大。

我到一个国际知名的跨国医药公司去上课。上海的这个办事处是德国人管理的,在一个四星宾馆六楼裙房,6点上课,我5点半就提前到达了,透过玻璃门往里一看,16个白领整整齐齐坐在会议桌两边,我以为他们在开会,就在外面等候,可等到6点,看看里面还在开会,里面那个人事经理看到我,赶快走出来说:“叶老师,你怎么不进来?”我说:“你们不是在开会吗?”她说:“没有啊,我们一直在等你啊!”好家伙,有这样等老师的吗?进去看到他们的办公桌,唰!一排整整齐齐,桌上除了个显示器,连个杯子都没有,我说:“兄弟,你们上班不干活啊?”“不不!我们老板命令,五点半下班,

【百万家庭学礼仪】

要把桌上的东西全收拾干净。”扑面而来的是什么?德意志民族那种方正、严谨、周到、大度的礼仪文化气质,它命中注定要出现音乐、哲学、莱卡、奔驰啊!

【百万家庭学礼仪】

可另外有一次我到一个美国人的著名酒业公司去上课,就完全不一样。我出了电梯一转脸就看到他们的总台,接待小姐身后一堵文化墙。高级的写字楼,厚厚的地毯,极静的空间。我上前压低声音:“小姐,您好!请问凯瑟琳在吗?”

如果是一般的办公室,接待台都有一套程序化礼貌对话:

“小姐,我找凯瑟琳。”

“对不起,先生,请问,我怎么称呼您?”

“对不起,我姓叶!”

“啊!是叶先生。请叶先生稍等!--------(打电话)

“喂!凯瑟琳,有位叶先生找!-----好!明白!再见!”(挂电话) “对不起,叶先生请稍等,凯瑟琳马上出来接您!温迪,倒杯水!” 我想这里大概也是这样。谁知那位小姐回头冲着里面的办公室大叫一声:“凯瑟琳——有人找!”我吓了一跳,这么安静的地方怎么可以这么叫人?我走到办公室门口往里张望,巨大的“格子化的效率空间”的最里面,凯瑟琳,那个全国营销副总抬头看到了我。照一般礼仪,她至少应该走到门口迎接我,互相介绍一下再领我入坐,谁知她边打电脑边侧头说:“HI,叶老师来啦?随便坐,随便坐!”我就象孙子一样找了把椅子随便坐下来,她又露出半张脸说:“HI,叶老师,那边有个冰箱看到没有?随便喝,随便喝!”我当时小有不快。一会儿上课了,就六个女孩子,都是大区销售经理。东倒西歪坐在沙发上,三个女孩子嘴里嚼着口香糖,边嚼边做笔记,鼻子里还发出uhn-----uhn-----的声音。一个女孩子还含了一枚橄榄,脸颊上突出一块,一会儿换到左,一会儿换到右。我当时很不舒服,但上着上着我就发现,其实她们很认真,眼睛里都是“热问号”。我不敢说这就是这家公司的文化,但有一点肯定,做快速消费品的往往不太拘泥过程,他们注重的只是结果。

组织文化决定礼仪规范真是不假,组织文化还会影响组织的人际氛围。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急急打电话要我赶到青浦工商银行度假村上课。我赶到那里时间已经到了,仓促间我就开讲了,哪知道从头到尾2个半小时一个讲座,所有的人居然全部一色木然的表情,一点反应都没有,没有厌恶,没有笑声,什么都没有,多沉闷的气氛,我想完了完了-------。好容易捱到下课,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拎着沉重的皮包,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门口,突然上来一个人,走到我面前,双脚后跟一磕,摸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我,操着生硬的中国话:“你好,我叫金善敏!”我接过名片一看,明白了,是上海一个韩国投资的大超市的副总。后来才知道,那天听我课的是这家超市的

百万家庭学礼仪 第四篇_社交礼仪第一次网络形考_0002

2014年上半年社交礼仪第一次网络形考_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90

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在礼貌惯用语中,看望别人用

A. 借光

B. 包涵

C. 打扰

D. 拜访

2. 注视对方的双眼与额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是

A. 普通注视

B. 公务注视

C. 社交注视

D. 亲密注视

3. 老朋友见面时,握手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儿,但是不要超过

A. 10秒

B. 20秒

C. 30秒

D. 40秒

4. “外表的文明要同内心的文明一致,外表的整洁和文雅是内心纯洁和美丽的表现。”说这句话的

A. 颜元

B. 赫尔岑

C. 英格丽·张

D. 别林斯基

5. 办公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是

A. 鲜艳得体

B. 崇尚个性

C. 庄重保守

D. 符合身份

6. 在授奖、邀请等活动中被授奖、被邀请一方表示感谢的礼节性讲话是

A. 欢迎词

B. 答谢词

C. 欢送词

D. 祝酒词

7. 工作场合对女性化妆的要求是:

A. 不必化妆、素面朝天

B. 化妆上岗、淡妆上岗

C. 化妆上岗、浓妆上岗

D. 化妆上岗、随时补妆

8. 在欧美国家,成年男子的三大饰品指

A. 手表、腰带、皮包

B. 手表、领带、皮包

C. 手表、领带、袖扣

D. 手表、腰带、袖扣

9. 标准公务名片的内容应该包括

A. 所在单位、个人称呼、个人职务

B. 单位地址、个人称呼、个人职务

C. 所在单位、个人称呼、联络方式

D. 家庭住址、个人称呼、联络方式

10. 据美国博德斯戴尔的研究,在两人的沟通过程中,有65%的信息是通过()表达的。

A. 表情语言

B. 体态语言

C. 无声语言

D. 心理语言

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6 分。)

1. 男士西装穿着礼仪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穿好衬衫 二系好领带 三内衣不宜过多 四穿好西装上衣 五穿好西装长裤 六配好鞋袜

2. 称呼时应注意避免什么情况?

参考答案:

一错误的称谓 二绰号性的称谓 三地域性的称谓 四简化不当的称谓 五庸俗低级的称谓

3. 简述网络礼仪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一入乡随俗

二文明健康

三相互尊重

四心态平和

五宽容大度

六拒绝病毒

三、案例分析题(共 2 道试题,共 44 分。)

1. 女性切忌在办公室穿着这样的服装:

细节一:领子低到可以看见胸部;

细节二:裙边高于膝盖的短裙或超短裙;

细节三:过于轻薄或透明布料制成的服装;

细节四:紧身到让身体每一处线条都曲线毕露的服装;

细节五:有非常醒目突出图案的服装;

细节六:有过多蕾丝花边和装饰物的服装;

细节七:过于肥大宽松的服装;

细节八:脏、破旧、有污渍或有异味的服装。

请运用社交礼仪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例。

参考答案:

职业女装应整洁平整 色彩搭配合理 搭配合适 。禁忌过分杂乱 过分鲜艳 过分暴露 过分透视 过分短小 过分紧身

2. 请结合网络礼仪的相关知识分析下面案例。

眼下,公众人物网络骂战有成风之势。有演艺明星因为纠纷在网上互骂,引来双方的“粉丝”围观,并且为了力挺自己的偶像而加入互骂行列;有知名导演动辄骂人,发泄不满,毫无顾忌;有美女作家因被人质疑文化水平低而发飙,与网友对骂;有知名学府的教授因对某些现象不满,在网上频频爆粗口……骂来骂去好不热闹,文明修养成了“一地鸡毛”。(《解放日报》2012年6月3日)

参考答案:

网络礼仪是互联网使用者在网上对其他人应有的礼仪,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有不少约定促成的礼仪,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也同样有一套不成文的规定及礼仪,即网络礼仪,供互联网使用者遵守。忽视网络礼仪的后果,可能会对他人造成骚扰,甚或引发网上骂战或抵制等事件,虽然不会像真实世界动武般造成损伤,但对当事人也不会是一种愉快的经验。一些公众人物在媒体镜头面前,在出席签名售书或各类演出活动时,满身华服,正襟危坐,笑容可掬,谈吐得当。可是,为何到了网上就不再顾及礼仪和修养,出言不逊呢?不排除有的人是为了语出惊人,通过骂战来博取“眼球效应”,追逐个人商业利益。殊不知,骂战之下,当事人的知名度提高了,但增添的大多是“负效应”。更多的公众人物是因为对一些事物愤愤不平,主动掀起骂战,或是对别人的“挑衅”给予“有力回击”。似乎骂得越狠,就越显示自己的“真性情”;骂得越难听,越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骂了人,出了口恶气,可是网络并不会将公众人物“隐匿”起来,反而会将骂战效应以几何倍数升级,把当事人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正如一首诗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很多时候,网络并不是虚拟世界,而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载体。我们上网,写评论,发微博,都要保持一定的理性,除了发表自己观点,还要兼顾别人感受。公众人物就更是如此,有的微博粉丝多达数十万、上百万,其一言一行广受社会关注,还可能被青少年模仿。所以,身为明星、学者,在网上说话不能信口开河,想骂人就骂人,表达观点时要避免口号化、情绪化、标签化。心中有不平,可以诉说,但应该头脑冷静下来理性地诉说;有不同观点,可以反驳,也应该在深思熟虑后有理有节地反驳。所谓“有德者必育言”,这是公众人物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是对自身形象的维护。其实,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在上网时都应遵守“网络礼仪”。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沟通一样,网上沟通同样存在着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网络礼仪要遵循彼此尊重、容许异议、宽以待人、保持平静、与人分享的原则。许多道德准则网上网下是相通的比如,当着别人的面不能说的话在网上也不要说;珍惜别人的时间,在提问题以前,自己先花些时间搜索和研究;平心静气地争论,以理服人,不要人身攻击;在论坛、博客等发帖时尽量斟酌一下用词等。可以看到,随着网络日益发达,网民群体也日渐成熟与理性。有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网友在面对网络骂战时,并不是一味地去盲从,偏听偏信,而是有自己的判别标准和思考立场。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反感炒作型争论,青睐学术型争论。有网友表示,以前追捧网上那些过激言语,但慢慢地就觉得这样的争吵除了发泄情绪,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反而会去“顶”一些有见地、理性的分析帖子。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我们有必要学会在网上“有话好好说”,把“文质彬彬”作为追求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d/464818/

推荐访问: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