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时间:2018-12-01   来源:工作总结   点击:

【www.gbppp.com--工作总结】

第一篇: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用及舆情监控管理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用及舆情监控管理

1.背景:新媒体发展下的舆情监控管理形势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口常生活。大学生作为网络媒体的主要参与者,在网络舆情的产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种促成媒体间融合发展的新兴媒体技术和媒介传播形态——“全媒体”(omnimedia,也称“新媒体”)开始出现雏形。这种新兴媒体逐步镶嵌于社会结构和社会互动关系中,对社会舆情信息的生成与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前瞻性地探讨全媒体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态势,全面把握新形势下舆情工作的新特点,对于认识传统舆情工作模式中存在的局限性,找到顺应媒体发展要求并符合信息传播一般规律的工作思路,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全媒体语境下的舆情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2.分析:新媒体及舆情信息主要特点

2.1新时代下新兴媒体呈现的鲜明特征

①新媒体的开放性:扩展宣传的覆盖范围,增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拓展信息收集渠道,使大众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的发展趋势。随着大众思想活动的自主性、思维方式的个性化明显增强,在价值观上更加注重自我、讲求实效,价值取向多元、行为灵活务实。

②新媒体的无界性: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丰富了工作手段,实现了工作的地域无界、身份无界、领域无界,

提高了工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无界性,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等大大增强,对加强信息传播、扩散的有效管理和及时掌控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出现了一些怀有不良企图的人传播虚假信息,散布非法言论危害社会稳定。

③新媒体的互动性:新兴媒体具有双向、多向、即时、互动的数字化传播特点,使意见沟通、整合、反馈的效率大幅提升。

④新媒体的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兴媒体不下 30多种,主要有电子邮箱、手机报、博客( Blog )、微信、微博、对话链(Chatwords)虚拟社区、搜索引擎、简易聚合(RSS)、门户网站等。新兴媒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丰富工作形式,增强工作吸引力。 ⑤新媒体的隐蔽性:由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虚拟性,使得屏蔽了真实身份的交流者脱离了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他们利用虚拟网络空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意图以自己的声音来达到危害社会的目的。

2.2舆情信息生成与传播的主要特点

①易感性:如同一个具有“自组织”性质的复杂系统(如气象系统),舆情信息在其生成与扩散、发布与接收过程中,往往一个微小的“扰动”(如一条新闻、一则爆料、一张图片、一个“段子”),就有可能酿成重大舆情热点事件,从而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

②不可控性:全媒体语境下,舆情信息传播没有固定中心或中心不明确,没有舆论集散地,没有固定的“关口”或“渠道”,传播渠道和终端分散,传播主体多元,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受众”。同时,舆情

信息呈海量增长,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且瞬息万变,人们很难从中确切把握舆情信息的类型、发生方式及走向。

③复杂性:由于高新技术的介入,舆情信息的形成与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和书信传递,也不再局限于主流媒体相对单一的机构与渠道之中,而是呈现在由大众媒体与个体媒介所构成的媒体生态系中。系统里隐匿的不同阶层的人群与个体,和交织的各种利益、权力、欲望、目的和情感,常常使舆情的样态及趋势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

④弱导向性:全媒体语境下,由于媒体间的融合,传统意义上单个媒体传播的空间限制被逐渐打破,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界限在不断地被模糊。信息传播的主动权被分散到广大受众手中,而受众进入媒体的通道是有选择性的。现在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媒体、全媒体记者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然,这些都将大大减弱舆情信息传播的导向性功能。

3.思考:新媒体运用及舆情监控管理的对策

3.1确立与新媒体形态发展相适应的舆情工作新理念

确立媒体与信息产业发展并重的理念,要求我们从发展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的角度认识新兴媒体,以开放的心态主动认识和把握新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做到“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

3.2消除不利于新媒体形态与舆情工作良性互动的体制性障碍

由于管理与运营的过度行政化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商业性网络组织和传媒集团难以形成,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难以真正对接。

在媒体与舆情层面上,作为媒体传播内容的舆情也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难以形成舆情联动与整合的机制。对于这些体制性问题,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体制性障碍。

3.3建立既充满活力又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

在创新制度的同时重点和热点相关部门应当围绕舆情工作的目激活系统要素的组合及有机构并以制度固化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工作流程及组标成织形式。

3.4探索新形势下舆情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方法

【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应当顺应全媒体的发展趋势,遵循当代信息传播和舆情发展的客观规律,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当前应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强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使主流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抢占新闻和舆情制高点,增强其正面引导舆论的能力。

3.5完善与新媒体技术相匹配的舆情监控新技术

加强相关监测软件的开发,建立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实践,着力开发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技术、搜索引擎优化和屏蔽技术、事件信息特定对象发布技术等;加快发展政府应急管理预警电子政务,综合应用Internet技术等,整合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的已有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实时响应和调度指挥;通过技术革新探索建立覆盖广播、电视、论坛、博客、微博、手机、视频等媒介的内容监测系统,净化网络环境。

第二篇: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创新宣传工作思路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创新宣传工作思路

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公司2014年宣传思想工作报告

2013年对于陕焦公司来说,是遭遇经营环境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公司党员干部员工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一年。这一年里,在集团公司党委和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宣传工作围绕争取扭亏为盈、精细化管理、稳定职工思想等工作,以十八大有关会议精神的落实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为契机,唱响主旋律,营造大氛围,积极的发挥宣传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为市场低迷期的陕焦公司筑牢了内部思想防线,提升了外在行业形象。【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013年以来,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严峻挑战和压力,经营困难,员工的思想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公司党委坚持“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的发展理念,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疏导、化解和防控工作,促进了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同时加强员工形势任务、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教育,通过《陕焦之窗》、公司网站等宣传平台,让一线员工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现状,使广大员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上下齐心,共度难关的良好企业氛围。

【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 1 -

二、加强思想政研工作,不断探索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公司政研会年初按照集团政研工作安排,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实际,确定公司2013年政研工作课题,围绕“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党建科学化”开展理论研讨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理论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搞好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基层各党支部选报的《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 全力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狠抓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争为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浅谈如何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进程》等研讨论文21篇。题为《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一文获得集团公司优秀政研论文奖。

三、加强选树示范典型,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基层推荐、公司筛选、公开评选等方式,涌现出了28年扎根一线的维修带头人——王福栓、细心的甲醇中控操作工——阿骆、拾金不昧传佳话的备煤员工——魏双智、化工厂中的“钢骑连”----保运一车间化产维修班等先进个人和集体,公司通过各种宣传平台,大力报道他们扎根一线、埋头苦干、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在员工间广为传颂,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做岗位的杰出标兵,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企业氛围。

- 2 -

四、加大新闻宣传力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年初公司召开宣传工作会,全面部署全年宣传工作,还对上年度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公司2013年把宣传工作重心放在基层,鼓励基层在宣传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四大分厂除确保本单位内刊按时出版外,还通过举办通讯员培训班,邀请党委工作部人员现场指导,就日常稿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现场讲解,进一步提升通讯员队伍的写作能力,大家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都有明显提高。公司每月初通过内部即时通讯系统,通报各单位上月投稿量,横向对标,引起基层单位的极大关注,取得良好的效果。2013年,公司在《中国化工报》、《陕西工人报—煤化专刊》上稿42篇,《化工简讯》上稿22篇,集团公司网站上稿85篇,公司网站上稿438篇,《陕焦之窗》上稿434篇。更换各类户外宣传牌14块,橱窗28块。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助推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目标发挥正能量。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工作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公司为促进企业文化的有效宣贯,加大了企业文化工作力度,从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宣传渗透、精心部署活动三方面入手,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各项制度和考核办法,把四大分厂的宣传内刊、各单位的特色宣传活动、新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基层企业文化费用使用等列入了企

- 3 -

业文化建设考核细则,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和措施,形成了“人人抓、层层抓”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印发了《2013年安全文化实施方案》,把公司安全理念、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安全百科的相关内容整理汇编制作完成了《公司安全文化手册》,对广大员工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知识的普及,积极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公司安全平稳和谐发展。

六、突出特色活动引导,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公司党委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工作,开展了系统富有特色的主题宣传活动。元月份,公司认真做好职代会精神的宣传报道工作,让全体员工明确目标任务;3月份,配合大检修工作开展了“身边的感动”随手拍活动,征集图片100余幅,并在《陕焦之窗》和公司网站进行了刊登;5月份,围绕公司首个安全警示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在网站和报纸上开设安全生产月活动专栏,并制作多条横幅悬挂在各生产单位醒目位置;7月份,重点对合成氨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为新项目顺利投产营造舆论氛围;9月份,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主题宣传活动,围绕“提一条安全工作建议、查一起事故隐患或违章行为、写一篇安全体会文章、搞一次安全培训、办一期安全黑板报、开一次安全评审会”六个一活动方式,增强全员安全意识;10月份,开展以“夯实基础强管理、扭- 4 -

亏为盈增效益”为主题,以“七个怎么办”为内容的全员大讨论活动,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去,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调动员工为公司发展积极献言建策的积极性。

通过一年的努力,公司政治思想和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公司党委和集团公司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1.各单位通讯员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业务培训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强化。2.宣传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大部分通讯员都是兼职工作,吃苦精神和奉献意识还有待加强。3.宣传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够创新。4.舆情管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使宣传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2014年工作设想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思想教育。鉴于公司近年面临的发展难题和经营困难,广大党员员工的思想稳定工作是企业当前的首要任务。要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提升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感召力,把党员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要通

- 5 -

第三篇: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做好舆情信息工作需要注意和把握的几个问题

做好舆情信息工作需要

注意和把握的几个问题

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大局、大事、大势‛,努力做到‚跟得上、贴得紧、能管用‛。编写舆情信息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 舆情信息的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做得好,不仅能够增强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质量,而且能够增强工作针对性、时效性和有用性。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策划选题。收集报送舆情信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一段时期宣传思想文化的重点工作,确立选题,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反映干部群众的认识、评价、意见、建议,收集反映本地区本部门采取的新措施、取得的新成果创造的新经验。

二是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策划选题。一方面,舆情信息主要是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利益诉求、意见建议等;另一方面,舆情信息工作必须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紧紧围绕群众关心问题来策划选题,注重反映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实践表明,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的舆情信息,往往会引起领导同志的关注和重视,因为群众关心的问题同样是领导关心的问题。

三是围绕前瞻性问题策划选题。围绕前瞻性问题选题,提

供预测性的舆情信息,是领导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好的舆情信息就是在某些问题初露端倪的时候,就察觉其未来趋势并作出判断和建议。领导最希望获得这样的信息。舆情信息工作要增强前瞻性,精心策划选题,在‚提前量‛上下功夫,及时发现正在孕育和发展中的新矛盾、新情况,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敏锐地捕捉苗头性、倾向性信息,为上级机关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富有预见性的信息服务。

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六必报‛:一是中央、省市委的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方面的舆情信息必须报。这方面内容一般体现在中央、省市级主要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撰写报送这方面信息,要把握好三个字:就是‚快‛、‚多‛、‚活‛。要在第一时间及时收集报送,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不同意见和看法,多用群众语言,生动鲜活地反映情况(要注意多关注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重要活动方面的舆情,大家可以通过看河北新闻联播或长城网、河北日报及网络版)。二是社会热点方面的舆情信息必须报。撰写报送这类信息,要深刻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准确抓住那些关系大局、有普遍性影响、群众强烈关注的事件和问题,深入分析热点问题的状态特征,揭示其产生的背景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三是突发性群体事件方面的舆情信息必须报。做好这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一要抢占先机,增强应急反映能力,把握好前兆阶段和事件发生后两个阶段人们的思想反映。二要注意捕捉

倾向性苗头性信息,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后果影响,密切关注涉及全局涉及导向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四是社会思潮方面的舆情信息必须报。要密切关注思想理论领域的情况和动向,密切关注理论热点、创作倾向和媒体动态(比如当前七个怎么看),积极了解理论研究的心进展心成果,及时反映新思想观点,深入分析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思潮的重大发展趋势。五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亮点信息必须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宣传思想文化重点工作和重要部署的进展成效和经验做法;各地各单位改进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典型做法与经验,特别是一些创新性‚亮点‛;社会各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评价和改进创新工作的建议。六是境外重要涉华舆情信息必须报。报送这方面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络收集境外媒体对华报道和评论,特别是我国有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部署时评论报道。要注意全面,正面舆论和负面舆论都要收集,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二、舆情信息的结构要素

一篇完整的舆情信息,就其总体结构而言,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基本要素(有的可能全有,有的只包含其中部分要素):

1、标题。标题在一篇舆情信息中占据重要位置,是灵魂,直接安息着信息的成败。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引人注目。制

作标题要恰如其分。一般来讲,标题的类型包括五种:内容直述型(最常见,如《干部群众高度评价什么、社会各界对什么反响强烈等》)、总结归纳型(简明醒目,引人注意,如‚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呈现出五大特点‛,‚当前国产电视剧创作的六大症结‛)、评价建议型(常用‚应‛、‚要‛、‚建议‛、‚影响‛、‚值得关注‛等形式来表达)、趋向预测型(常用‚态势‛、‚苗头‛、‚预测‛等表达形式)、题文承接型(就是用舆情信息的第一句话作标题,如‚今年宣传思想工作有六个新变化‛,正文则接承标题,一、二、三〃〃等写下来)。

写好标题要注意几项要求:一是鲜明。直接反映主题和观点。如‚基层群众盛赞十七届三中全会‛;二是准确。要准确反映舆情信息的内容。如‚开学之初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三是新颖。让读者耳目一新,看了标题就有兴趣读下去;四是独特。有特点、有特色,避免一般化、概念化;五是简明。简洁明了,容易记忆,给人的印象深刻。

2、导语。就是舆情信息的开头,提示主题,引出主体。(但导语不是舆情信息的必需要素,许多情况特别是篇幅较短的舆情信息可不用导语)。常用的导语有:叙述式导语(简明扼要地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引出信息的主题。如〈建议多报道‚两会‛新会风〉开头部分:‚今年‘两会’出台了多项新措施,力争会议期间不给市民带来不便,干部群众一致叫好。‛)、议论式导语(通过议论的方式提示某种现象和问题,

并表明所持的立场和态度,起到突出主题、强化内容的作用。如〈部分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匮乏〉:‚现在一些地方乡村文化设施相当匮乏,不仅影响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会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概括式导语(用一两句话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如‚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引起热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受到高度评价〃〃〃‛。)

3、主体。主体是舆情信息的主要部分,也是决定舆情信息质量和价值的关键部分。主要写法有三种:一是顺理成章法。即在整体布局上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沿着一条线来写,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使人看了感到有头有尾,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二是并列表现法。就是将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或几个事物并列起来,综合表现一个主题思想(多用于综合性信息)。三是统分结合法。就是从丰富的舆情信息事实中提炼一个主题思想,然后将这个主题分为若干具体论点,分别用各种材料说明这些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写舆情信息要交代清楚信息事件背景,提炼出主要观点,二三百字即可。网上收集的舆情切忌摘抄式报送,要根据网民评论提炼出一两个鲜活观点来。

4、背景。写舆情信息不一定都要交代背景,但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对舆情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能起到重要辅助作用。背景材料主要分为对比材料、说明材料、注释材料三种。运用背景材料要注意围绕主题、灵活穿插、简洁明了。

第四篇: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浅谈如何在“新”舆论环境中创新典型宣传的方式方法

浅谈如何在“新”舆论环境中创新典型宣传的方式方法、

加强典型宣传,就是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扩大典型宣传的影响力,大力营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县级新闻媒体要高度重视典型宣传工作,牢固树立“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把标尺、一张对外宣传名片”的思想,把大力弘扬主旋律,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培养、宣传、推广典型工作中努力走出一条新路,推出一批叫得响的典型群体和先锋模范人物,真正发挥示范引导、教育群众的作用。

增强意识,创新观念,建立典型培养新机制

典型宣传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先进典型具有无可替代的示范性,一个好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更加需要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

一要建立制度,为培育典型提供“沃土”。为加大对典型的培养力度,要建立健全典型调研、典型信息反馈、典型培养、典型总结提炼、典型考核奖励等规章制度。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及时掌握、发现有时代特点、能代表发展主流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优化选择,确定重点典型。同时,积极发挥各级宣传干部、新闻工作者及通讯员的作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通达的信息反馈网络。

二要搞好规划,为培育典型播好“种子”。每年年初,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制定典型宣传的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镇街、市直部门单位,要求各镇街、市直部门通过民主推荐、群众监督、组织审查等程序,把有时代气息、事迹过硬的先进典型推荐上来。经过认真审核、筛选,根据形势要求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然后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帮助,对典型加以总结、提炼、升华,促使典型日益成熟,并稳妥把握典型宣传的推出的时机、节奏和密度。

三要共建共享,为典型培养形成合力。在典型的培养、推荐、宣传、推广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发挥全市上下各级部门的积极性,市直有关部门要成立协调小组,确立典型培养工作机制,建立典型共享资源库,对典型进行共同培养、资源共享,避免典型培养的重复和浪费。各成员单位要对典型的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做到通力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培育、形成合力。对建立的重大典型,各相关部门作为典型培育的参与者,享有共同的典型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典型宣传的浓厚氛围。

四要对照时代特征和先进性要求,找准闪光点,选择契合点。既要突出行业特色,又要重视分层宣传,激活各类老典型的引导力和贴近性。特别是重视选树、推广在平凡岗位

上和群众身边的各类拔尖人才、领军人物、重要奖项获得者、做出突出贡献者和其他先进典型,使典型宣传更好地体现先进性、代表性、示范性,用身边的事教育感染身边的人,让全社会学有榜样、争有方向、赶有目标,把创先争优的目标要求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

与时俱进,围绕中心,拓展典型挖掘新领域

在培养挖掘典型时,要立足当前、围绕中心、着眼大局,全方位多层次地挖掘各条战线上的先进典型,让先进典型具有时代特色,反映社会和广大群众的需要,努力营造百花齐放、典型辈出的生动局面。

第一,围绕中心挖典型。要坚持把典型宣传重点放在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部署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捕捉先进典型的信息。例如,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邹城市太平镇幸福楼村盲人调解员朱克荣身残志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调解工作第一线,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我们意识到朱克荣的做法对构建和谐村庄具有重要意义,及时跟踪,深入提炼其事迹加以上报。朱克荣被司法部授予“标兵人民调解员”称号。 第二,扣准热点挖典型。我们十分注重在培育上做文章,在策划中下工夫。早在2000年,邹城市张庄镇民情恳谈经验这一轰动全国的重大典型,就是在当时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工作相对难抓的社会“热点”面前适时推出的。对

张庄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从活化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撰写了调研文章。这一典型经验后被中宣部列为重大典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二十多家中央及省级新闻媒体来邹城进行了采访报道。

第三,紧贴时代挖典型。时代造就典型,典型更需要具有时代特点。一个典型只有能够引领时代潮流,顺应时代要求,才能为时代和人民群众接受,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带动力。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尤其需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以淳化民风、凝集人心。而典型人物往往是富有传统美德的代表性人物,通过弘扬传统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例如,我们这些年陆续策划了“爱心使者”、“感动邹城人物(事件)”的评选活动,先后推出了以“爱心使者”王文真、救助小壮壮群体、二十三年寻恩人、“好后妈”陈继英、“绿化使者”刘德国等典型事件和先进个人,很好地起到了弘扬传统美德、引领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活化形式,丰富内容,创新典型宣传新途径

在宣传推广典型中,我们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多种手段并用,多层次、多角度、高密度、新形式地进行宣传报道。紧紧抓住“高、深、新、实、活”五个字,着力在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

下工夫,增强典型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用先进典型作标杆、作示范、作导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弘扬干事创业的风气、奋发有为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互助友爱的和气,着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推进邹城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精心策划,形成新闻宣传的合力。对选准的典型,我们在宣传之前都进行周密筹划,统一部署,制定出具体宣传方案,根据版面不同的特点和手段,按统一要求,集中优势,集中版面,集中时段,连续推出。《新邹城》设立了“时代先锋”等专栏,例如报道张庄镇民情恳谈经验,我们先是推出了长篇通讯报道,同时刊登评论员文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在中宣部把民情恳谈作为全国重大典型推出以后,《新邹城》编委会按照市委宣传部要求,专门成立了典型报道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采访组、评论组和编辑组,专门负责典型报道。我们不失时机地在一版开辟了“学习推广张庄民情恳谈”专栏,二版开辟了时评专栏。

二是利用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注重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切实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例如,在推出“爱心使者”、“感动邹城人物(事件)”的典型时,通过在新华网、邹城外宣网、邹城政府网发帖或设置专题、开设网络投票、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打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第五篇: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舆论引导方式的创新

舆论引导方式的创新——数据新闻

摘要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时代随之而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革,使得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数据驱动的深度报道,因此说,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数据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其加以研究,有利于洞悉、把握其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数据新闻的概念进行界定,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从中指出在舆论引导方式上的创新,促进数据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数据新闻;舆论引导;创新;引导力;方式

前言

当前,我国正在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不断调整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以及分配方式,社会思想的意识呈现出的趋势是多元、多样以及多变,社会热点引导的任务非常繁重。在这种比较特殊的背景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关系到改革发展的大局,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慰,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大数据的到来,印刷媒介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大数据指的是在事件发生之时,人们就通过微博、威信等渠道传播开来,这些信息在社交网络的筛选中,更多的被取消。所以说,对数据的收集、筛选、挖掘以及分析就成为新闻从业者所面临的不能逃避的挑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数据新闻的重要性,有了数据新闻,新闻报道不能再局限于采访目击者,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而是扩展到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度的解析,因此说,数据驱动的深度报道将会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目前,数据的广泛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数据新闻学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已经备受全球发达国家新闻学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国际主流媒体已开始尝试运用数据新闻学的报道方式。

一、数据新闻概述

数据新闻,又叫数据驱动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数

据新闻是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是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全面渗透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

(一)概念分析

所谓数据新闻,指的是对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以及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的核心是对数据的处理,这是在如今现有的工具和能力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找到其模式和结构,以此来揭示发展的趋势。数据新闻是新闻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是现代数据时代的产物,是新闻发展的新领域。

(二)基本特征

数据新闻主要有三个基本的特征,分别是服务公众利益、公开数据以及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出发点是为了给公众呈现我们所处的数据时代中数据的变迁以及其所表达的内涵,其所使用的数据注视是依靠社会、政府的公开信息以及联网数据库为前提的,而且需要依靠特殊的软件程序来进行数据处理,发掘新

闻故事,这种报道的形式个性鲜明,生动形象,能够充分体现出可视化的发展。

(三)研究现状

随着大数据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闻的生产传播方式、新闻记者的角色、受众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在全球传统新闻业不断萎缩、新闻记者的专业性不断受到挑战的今天,数据新闻学无疑为新闻业寻找出路提供了一种可能。

1.国外学术界的研究

从“圆桌会议”到数据新闻奖的设置,再到后面编著的《数据新闻手册》,国外在最近几年开始对数据新闻给予一定的关注。

在2010年,米尔科·劳伦兹主持了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数据新闻圆桌会议,可以称作是第一次关于数据新闻的国际会议。2012年,数据新闻奖的设置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所掀起一股业界数据新闻实践的浪潮。而在《数据新闻手册》的问世,能够说这是数据新闻研究的一个高峰,因其汇聚了国际上知名的与数据新闻相关的学者和优秀的业界精英,这属于数据新闻领域研究的一本集大成专著。

2.国内学术界的研究

在我国的学术界,一些高校的新闻院系与国际一流媒体强强联手,开始设置“财经新闻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新闻学”等有关的课程,致力于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新闻所产生需要的媒体人才。但是我国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经典的专著,研究缺乏创造性、对理论研究较少。【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二、数据新闻发展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慢慢从传统传媒,如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转向网络以及新媒体等,而数据新闻正是在电子媒体上才能够得以呈现。从现在来说,人们所需要的是对信息更明晰的呈现,更准确的分析以及更加深层的解读。数据新闻通过可视化的技术呈现出来,使得新闻有了新的讲故事的方法,也是因为它的私人定制化,这样使得新闻与个体紧密相连,人们可以参与新闻创作,这是目前数据新闻与其他图文新闻所不一样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据可视化,二是数据叙事化,三是数据私人定制。

(一)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指的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且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将符号或者是数据转换成直观的几何图形,从而便于研究人员观察期模拟以及计算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视化促进受众参与,另一方面是可视化增强互文性。

(二)数据叙事化

数据新闻运用大量的数据、可视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增强了可信度、趣味性,与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不同。比如说倒金塔结构、时间顺序等等,以往纯粹通过文本叙事,配上简单的事件照片,易读性弱,受众往往不能进行深入阅读。但是现在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技术创作的新闻,易读性增强,叙事方式比较简单明晰,更得受众的青睐。

(三)数据私人定制

数据新闻的出现,拉近了人们与世界的距离。传统的新闻报道,人们只是单纯的了解世界上新近发生的事情,而数据新闻的私人定制化,运用新的新闻叙事形式,搭建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平台,引领受众思考社会问题,帮助了人们

了解事实的真实,使得人们可以参与创作新闻,通过可视化手段了解自己感兴趣或者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重要的信息和资源,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三、新闻数据所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数据新闻,是由精确新闻延伸而来的,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数据新闻还是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新闻数据所面临的困境

1.数据收集困难

在数据新闻中,数据是基础。作为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数据新闻报道之前,必须是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在中国数据的来源,一般是由政府部门、企业或者是机构等公开的数据库中获取,也能够由媒体收集的数据。

2.数据整合需要大量人力

数据收集之后,还是需要进行整合,删除无关的数据和信息,要保留重要的、所需要的数据,因为数据繁杂庞大,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整合。

3.传统新闻工作者难以适应

对于传统新闻工作者来说,是无法达到数据新闻创作的要求的。传统新闻报道对工作者的要求是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的写作。但是数据新闻则是需要跨界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具备传统记者的采写编评的专业技能,又要具有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运用的能力,因此说,传统新闻工作者以现在的新闻生产水平无法达到数据新闻创作的要求。

4.数据新闻存在的风险

首先数据新闻的真实性有风险。尽管大数据包含巨量的信息或数据,是普查的结果,可以对事件进行充分的报道, 但就数据本身而言,其仍然是对事实某方面属性的反映,而不是全部,因此,单凭数据并不能形成对事实的全面反映。而对社会现象规律的总结,离开人的思考和思辨是无法实现的。

其次数据新闻报道存在侵权风险。在移动互联的社交媒体时代,公民的网络使用行为,包括点击、搜索、浏览、购物、评价等行为均可以被网络公司记录为数据,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另外,在物联网环境下,密集的信息采集设

备如摄像头、传感器,形成了对公民的全方位实时监控。这些监控设备采集的信息成为大数据后,个人隐私就随时可能被泄露。立足于大数据的数据新闻报道,如果缺乏明显和足够的公共利益指向,也会因此而存在巨大的隐私侵权风险。

(二)数据新闻解决对策

1.海量数据收集与整合

作为媒体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渠道的收集数据,从公开的数据库或者是政府部门、企业以及机构中获取数据,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判断和选择具有表现力的数据。当媒体工作者获取数据之后,便开始处理和整合数据。将于新闻报道无关的数据筛选、过滤后,剩下有用的数据进行整合汇编,形成新的报道内容。

2.突出把关人员的重要性

如今是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很多的网民在网上浏览新闻,所以数据新闻的把关是非常重要的。数据新闻需要大量的数据、数据分析处理,不仅是具有技术水平,更是需要一双慧眼,要能够分清什么是真数据,什么事假数据,而且还要选择重要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报道,从而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细致、精确的新闻,又快又准确的报道新闻。

3.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媒体素养

数据新闻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数据新闻的产生给传统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新闻创作理念和方式,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采写编评等基本的专业进呢过,但是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新闻的创作。所以说,对于目前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媒体素养包括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以及可视化平面设计能力。新闻工作者,应该对数据合理利用,不能盲目的信任各种数据,应该在保留原有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上加以创新。

4.避免数据新闻中的风险

若是想避免数据新闻,一方面,在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中对学生进行新闻真实性教育,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和新闻专业精神;另一方面,在新闻媒体内部,建设和完善新闻工作制度,通过各种职业培训、奖惩的方式,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我们希望,有了学界与业界的共同努力,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和即将踏上这一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能够以“铁肩担道义,妙

第六篇:怎样使舆情工作创新

论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论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公众意愿在网络上的延伸。迫切需要在网络舆情研判与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之间建立无缝隙、灵敏、高效的切换与对接机制。必须在主导、引导、疏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方面改进工作方法,高度重视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所谓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它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丰富性与多元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性化等特点。网络舆情对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构成了现实挑战。

加强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

政府应搭建网络媒体环境下信息自由传播的平台,以自由传播为原则,限制传播为例外,实现利益相关群体间的信息互动和交流沟通,从而促进共识意见的达成,帮助化解危机。 第一,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搭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传播平台,使网络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突发事件信息公开。以应急管理政务内网、应急管理政务外网、应急管理公众服务网及电子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架构,基本形成应急管理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的应急管理系统,完善电子政务内部和外部的办公环境。

第二,及时公开突发事件信息,减少信息沟通环节和信息噪音。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利用网络新闻、电子公告、网络论坛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事件的最新、最真实的消息,以此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遏制谣言存在的空间,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及其危害程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第三,提高政府善用网络新媒体的技能,避免“瓦釜效应”。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主动接近和善用新媒体,主动观察网络舆情和民意的变化,加强运用新媒体管理危机的能力。同时,应充分警惕它可能造成的“瓦釜效应”。所谓“朝议无黄钟,遂使街谈尽瓦釜”,即在缺乏富有意义的重大议程时,由于商业利益驱使或某些不良趣味的诱因,一些卑微、琐细的议题可能造成巨大影响,最终导致大众轻信盲从和广泛传播。应该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受理制度、网络新闻信息公众评议制度,对网络新媒体传播加以监督。

充分发挥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

微博的出现,使得个人成为信息发布与社交网络的个体终端,微博的传播衍生出裂变性、主动性、即时性的特征。微博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通道。近年来,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网络新闻发布会和网络新闻发言人也遍地开花,微博成为应急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要善用微博,与时俱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沟通系统,重视微博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功能建设。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应急决策过程中引入微博的力量。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要有意识地利用微博听民声、聚民智,通过微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倾听公众声音、科学民主决策、启动政策窗口。

第二,多元激励措施吸引粉丝。海量的微博用户不仅仅是庞大的商业资源,更是无穷的公共资源。采取多元的激励措施吸引不同偏好的公众成为政府微博的粉丝,从而影响公众与管理生态,是政府微博公关的必由之路。

第三,进一步加强政府微博的功能建设。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微博实现各项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互动和服务功能:当粉丝对政府的声音发出质疑时,官腔、躲避、推诿、打太极和装哑巴都是危险的,“有问有答,有答有办,有办有督”可以说是对如何实现互动功能的最好解读。

第四,发挥与规范领导干部的个人微博作用。在国际上,智利总统皮涅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等国家领导人开通了自己的微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国内,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微博也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当然,领导干部开微博,不能流于形式,为追赶潮流而开,重点不在于掌握纯粹的互联网技术,而在于把握新的观念,以真诚的态度去了解民意,把微博作为干群沟通交流的平台。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技巧与方法

第一,做好政府门户网站和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强化论坛管理。官方网站是政府信息发布的法定渠道之一。要加强主流网站与品牌栏目(论坛)的建设、推介与评选力度,扩大影响力与公信力,形成舆论示范效应,放大主流网络舆论引导或影响非主流网络舆论。要调动网络编辑、论坛管理者、版主的合力,强化论坛管理,培养网络空间独立评论员队伍。 第二,抢占舆论制高点,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以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首先,在信息发布上抢占先机,第一时间将真实、权威、公正的信息传递给公众。其次,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合作,设置议题,集中讨论重点,通过专题对突发事件做深度报道。将突发事件发生的背景、地点、相关人物、过程、动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第一时间传达给公众,引导公众议题。

第三,培养并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作用。“意见领袖”又称舆论领袖,是大众传播中的评论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网络意见领袖充当着政府和广大网民之间“舆情调节阀”的角色。要善于发现和寻找网络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来引导网络舆论,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立舆论,孤立过激舆论。同时建立权威人士上网沟通机制,以公共协商与远程民主的精神促成议题的解决与理解。通过网民引导网民,用网民自己的声音引导、感染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尊重网络传播规律,把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与转折。要善于利用网络传播规律做好引导工作,干预网络诱致进程。要对网络关注的焦点适时进行变换,引导网络舆论转移关注点。要加强舆论引导力,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实时传递主流声音,有效实现网络意见均衡。要善于抓住网络舆情引导的关键环节。要拓宽网络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使网络成为汇聚信息与观点的集散地、疏导不满情绪与怨恨表达的减压阀;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促和谐,形成舆论合力。

第五,综合利用多个网络舆论引导载体,立体化多渠道展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疏导工作。要培养网上舆论引领员,把网络舆情监控与评论引导紧密结合起来;在本地网络舆论平台上

强化网络把关,探索网络舆情联动应急创新机制。要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秉承理性、平和、包容的态度,采取沟通对话的“治理”方式而不是关堵封闭的“控制”方式,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507764/

推荐访问:舆情工作创新和执行力 舆情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