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护理专业课程

护理专业课程

时间:2018-10-23   来源:自我鉴定   点击:

【www.gbppp.com--自我鉴定】

护理专业课程 第一篇_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供参考)

护理专业课程 第二篇_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比例表

2、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3、护理专业教学安排表

护理专业课程 第三篇_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生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护理 课程负责人:计仁军

课程团队:计仁军、王平、张伟、段磊

课程代码:

学时/学分:52/3.5

修订时间:2012年1月9日 课标审批人:计仁军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属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而又实用的生理学知识,即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数据,能满足学习后续基础课和临床课所必备生理学知识的要求,适当拓展学生对现代生理科学前沿进展的知识面,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揭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现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从事基层临床医疗、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动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是《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医学遗传基础》等医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同时为学习《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传染病护理》、《心理健康与精神护理》、《中医护理》、《社区与老年护理》、《五官护理》等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课程设计以医学基础课程服务于临床专业课程为宗旨,强化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纵向联系,与后续课程一同构成人才培养的主线,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按照护士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并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护士临床岗位工作任务,设计系统化理论及实训课程,突出临床职业能力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运用“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其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及利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人体机能检查实训,使学生掌握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量、血型鉴定等基本临床技能,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生理学》的新进展和研究方法。

⑵ 理解《生理学》与相关学科相交叉的知识内容。

⑶ 掌握《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活动规律,主要生理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1

2.能力目标

⑴ 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理活动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生理功能的调节。

⑵ 能够将生理学知识运用于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之中。

⑶ 能够正确进行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量、血型鉴定、肺通气功能测定。

3.素质目标

⑴ 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⑵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⑶ 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标准

2

3

4【护理专业课程】

5

护理专业课程 第四篇_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1【护理专业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2【护理专业课程】

3

4

5

护理专业课程 第五篇_护理学基础课程介绍

护理学基础课程介绍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强调以护理程序理论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将护理技术操作融入到相应的理论中,并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护理目标,使护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训练学生用这种理念和模式、以全面系统的观点认识病人的需要;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以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它为后续所学的护理专业课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它即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内容,又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护理技能和对“护理”的感悟。因此,在安排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上,采用院内实验课与临床课间实习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我们实践性教学又一新的设计思想。在学院的实验课上,采用“讨论式”、“护患角色扮演”、“病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与此同时,让学生尽早接触、参与临床的实际工作,作为职业化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将培养出更多、更合格的“实用型”、“职业型”护理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本课程总学时 178学时(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其中理论讲授66学时,实验课64学时,课间临床实习48学时;采用国家统编教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了 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要 接受挑战, 在护理课程授课中,尝试双语教学,采用中英文的讲课方法; 在教学使用自行开发研制 护理专业 教学软件,包括 CAI课件,电子教案、视听教材、计算机题库等;教学管理突出先进的计算机化管理,教学材料采用档案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建立了 学科 志,个人教学档案一览表等。

抚州分院重点专业概况

我院护理大专教育是江西省首创专业,至今已有18年,为全国各地输送高级护理人才近4000人,部分毕业生已走上护理领导(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岗位。在抗“非典”工作中我校护理毕业生数人获先进工作者,电视、报纸均有报道。

护理专业学科有学科主任和副主任,下设基础护理教研室、临床护理教研室。每2周开展教研活动,针对难点、重点共同商榷,统一教学认识。每位教师均有2个月以上的时间到医院参加临床实践,利用寒暑假下临床丰富理论教学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能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为准绳,认真备课、精心书写教案,进行授课,讲课内容正确、深度合适、重点突出、启发性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拓展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理论、技能、态度目标三方面知识着手,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及综合能力培养。

护理教研室的教师们严格执教,不断适应教学模式的改变,做到教书育人,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入校开始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护士素质教育,并将护士的天职“爱心、诚心、精心、耐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倡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告诫学生“护理生涯”从现在开始了,要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和进取精神,力争走上“南丁格尔奖”领奖台,从各方面诱导学生进入护士角色,做到润物细无声。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护理教师注重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在各种条件下从事工作的健壮体魄;每年“护士节”前开展了护理三基知识比赛和护士礼仪比赛,充分展现个性,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心身健康成长。

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挑战,护理教研室按照卫生部科教司对护理行业提出“突出护理、重视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十六字方针,优化课程结构,摒弃不必要的交叉重复,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增加人文学科内容(如: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形体训练、人际关系学、护理健康教育学等)的授课与讲座。告诫学生应追求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办事讲究效率,不要等待,要主动去自我发掘,任何时期都要处于前进状态,培养出企业家的精神,即“创新、求进步、讲效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教研室的中心任务。

护理教研室的教师们除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外,积极参加科研,群策群力,她们都有一定的教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现已主持完成《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课题一项、参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改革课题一项;获抚州地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三项;

获江西医学院“园丁杯优质课”授课比赛二等奖一人、获江西医学院师德师风“教学标兵”一人、获江西医学院“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三等奖一人、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教书育人十佳先进个人”一人、获江西省“优秀班主任”一人、获江西省“就业分配先进个人”一人、获抚州地区“优秀教师”二人。护理教研室是“华东区高等护理教育学委员会”理事单位,有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专科教育学组委员一人、有江西省护理学会教育委员会一人、抚州护理学会理事二人、抚州医疗护理事故鉴定委员会一人、编写《护理实验报告》及《护理操作规程》各一本,供本校护理学生用。主编《护理美学》一书,为本校教材。

护理教研室的教师们不仅是学科知识、道德情操的示范者,还是吃苦耐劳的示范者,她们敬业爱业,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付出了比课堂讲授和示范教学法更加倍的心血:利用双休息日带学生到附属医院进行床边教学;实验室日夜开放、教师临场指导、固定辅导项目,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和动手机会,使操作标准化、程序化。教师虽然辛苦了,但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有显著提高和进步。开拓型实用型护理人才也就在这平凡又辛苦的教学法中得到落实。

护理教研室的教师们树立开放式教育界观念,实行教学法方法多样化,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专业见习内容、延长见习时间,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多,并进行观摩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及成功率;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投影仪、幻灯机、VCD录像机、多媒体教学),形象鲜明、生动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利用演习、回示、实行角色模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趣,以便学生更好理解护理过程,思考护理过程,预测将要发生的变化,观察发生什么结果,以验证她们自己的观点和开拓视野,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某项技能或记忆某些内容。每次课后,任课教师均布置适当作业或实验报告,并进行认真细致批改,对于答错率较高的内容或难点问题能够利用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下班给学生进行耐心辅导。在实习前集中见习两周熟悉医院环境,体验护士感受,为实习工作奠定基础,并进行护理基本操作强化训练,每项操作学生人人要过关,否则不能下临床实习。

加强实践教学,学生在一年的毕业实习期间,护理教师2次去教学基地进行教学联系,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收集阶段性作业检查,查看学生的护理文献书写能力;收集带教老师及病房病友们的反馈资料,综合分析学生的运用能力,指出优点和不足,促使学生意识到:所有的理论、经验务必时时处于紧扣“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为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院领导不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10位专职教师:副高2人、中级5人、初级3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3人、中专2人;9位兼职教师:正高2人、副高3人、中级4人)9位兼职教师中有德高望重的刘莲芳主任护师、教授和刘炎玲主任护师、副教授,其她均是三甲医院的护理部主任。而且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充实教学设备仪器加大教学投入,目前护理教研实验室(面积为)有:护理示教室、模拟ICU病房、模拟急症抢救室、模拟优质病房、模拟的整体护理病房、模拟护士站、模拟护理治疗室、模拟临床护理病房、护士形体训练房、外总实验室、内护实验室、妇护实验室、儿护实验室、教学科研管理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并有相应的准备室,设置标准、齐全、布局合理、仪器设备精良,实验室有专人管理,实验室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完全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品种齐全、

数量充足,能保证学生充分实验。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有记录,实验教学有完善的考核标准及方法,实验考核严格,单独记成绩,以实验指导为依据,实验开出的项目完全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一、模拟ICU病房(604室)

结构设施基本与现代化医院的ICU病房相似:

1、拥有心电急救监视装置二台,可用于一般心电图描记、作监护仪用、同步除颤、非同步除颤、体内除颤、机内放电试验。可培养学生识别严重心律失常、熟练地配合各种诊疗技术,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新技术,迎接21世纪的挑战。

2、呼吸机两台及简易呼吸器一只,可培养学生懂得什么情况下使用容量型的、什么情况下使用压力型的,与社会需求接轨。

3、手提式心电图机一只、电动洗胃机两只、电动吸引器两只、急救治疗车一辆、各种急救穿刺包等。

二、护理示教室(602、609室)

示教室的结构符合大专护教育要求,一间护基示教室、一间临护示教室。拥有最新的可以进行24项操作的护理模型数具、男女心肺复苏仪、气管插训练仪、颈外静脉穿剌仪、洗胃插管模型、口腔护理模型、婴儿护理模型、手臂静脉穿剌仪、小儿头皮穿剌模型、洗头车、平车、担架、换药车、多功能护理床等。各种护理教学挂图,示教室天花板上安有录像头,墙壁装有电视机,配置放映机,以便把学生操作录下反馈给学生,再对照教学带,使操作程序化、标准化。

三、模拟优质病房(603室)

内有洗漱间、三折护理床、护理餐车、轮椅、电视机、床头柜上有鲜花,达到病房家庭化,使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四、模拟护士站、模拟护理治疗室(紧挨ICU室)

结构与标准化医院类似:有护理台、病历车、病历栏、电脑系统、器械柜、药品柜、护理治疗台、最新的306种药物配伍禁忌表、自动烘干机、紫外线消毒机等。

五、模拟护理病房房(600、605、606、607室)

一间为急症抢救室可进行各种外伤止血、包扎、中毒洗胃、心肺复苏、吸痰、气管插管等急诊抢救技术;一间为临护室母婴同室病房;一间为整体护理病室;一间为普通病房;内有不锈纲的护理床、床头柜、治疗车、输液轨道;床头灯、各种护理操作模型;模拟的中心给氧、吸引装置等。使学生有一种身处医院病区的逼真感。

六、内护实验室(503、504、506、507室)

内有标准病人数具、肝脾触诊仪、握力器、乳房检查模型等,可进行护理健康评估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七、外总实验室(405、406、407室)

有更衣室、洗手间、泡手间、手术室(内有万能手术台、无影灯、鹅颈灯、器械柜等),可进行各种简单的手术操作。

八、妇护实验室(403、408)

有分娩机制模型、骨盆模型等

九、儿护实验室(609室)

内有婴儿床、婴儿复苏仪、婴儿称、婴儿身高及坐高测量仪、新生儿保温箱、蓝光照射仪等。

十、护士形体训练房(308、309室)

内部结构与标准的形体训练房相近,有壁镜及扶手,以塑照护士学生的形体美、职业美。

我国护理发展辑要

【护理专业课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社会医疗保健需求在不断增加,护理人才需求直线上升,护理专业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医疗服务业的逐步开放,其必将带来人才交流和观念的冲撞,导致人才交流的不断增加,护理行业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将逐渐缩小。本文列举了护理发展的若干要点,以求明确护理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护理观念

1.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 要把单一护理的观念,改变为整体护理的观念,纠正和克服过去对病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护理做法,全盘考虑,综合计划,集医院、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对病人实施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多渠道的护理。

2.树立舒适护理观念 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强调护理人员除目前的护理活动外,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病人,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舒适和病人的感受。

3.树立综合学科观念 要把护理学科只是一门自然学科的观念,改变为护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的观念。既要学习运用好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药物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内容,又要学习探索实践好伦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美学等社会学科的知识。

4.树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观念 要把护理工作只是一项“动手”技术的观念,改变为护理工作也是一项“动脑”学科的观念。既要苦练和掌握护理病人的基本功,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积极鼓励护理人员探索护理工作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护理工作理论,使之更好地指导护理实践。

护理专业课程 第六篇_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护理系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护理专业课程 第七篇_护理学的课程计划

第二节 护理学的课程计划

一、课程计划的概念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是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安排,是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规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护理学课程计划是根据护理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制定的,它既体现护理人才的培养规格,又反映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和护理教学的规律。

二、护理学课程计划的基本结构

课程结构的基本结构包括:指导思想、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修业年限及学位授予、课程设置及主要教学形式、学时(学分)分配、时序安排及主要教学活动、总学时(学分)数、每学期学时(学分)数和周学时等。

(一)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对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设置本专业的目的和意义的说明和本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指导思想要求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二) 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说明所培养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在专业上可以从事的工作领域及达到的程度。培养要求是指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后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二者均是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护理学专业学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的主要指标,所以应要求明确,内容具体,表述动词能客观衡量,具有可操作性。

(三) 修业年限(或称学制)及学位授予

修业年限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又称学制。修业年限与学生的入学水平和规定达到的学历规格密切相关。学位授予是对学生修业年限内学习结果的认可和颁发的证明凭据。所以该项内容应包括:①学生的入学程度;②修业的年限;③达到的学历规格;④授予的学位类型。按照规定的学制达到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其他教学活动的全部要求的学生,可授予相应的学位。

(四) 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是根据培养目标所确定的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体系。主干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达到知识和能力结构必须开设的有关课程。主干课程学科和主干课程在教育部制定的专业基本规范中有明文规定。主干课程全部列为必修课,不得任意删减。

(五)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而规定的课程门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课程名称和学时分配。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

(六) 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

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是对学生在修业年限内所有教学活动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各种教学活动项目的时间规定。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学生在校学习的总的时间安排和学年、学期、每周学时安排,以及学年、学期划分;各种主要教学活动项目安排和时间规定,如临床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运动会和军事训练等。

(七) 成绩考核

课程设计中的成绩考核主要对课程设置的考核范围和方法做原则性规定。包括:①考试、考查的课程及其按学期的大致比例和时间安排;②毕业考试的内容及方式等,如理论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论文答辩等。

(八) 教学进程表

教学进程表是将开设的课程根据教学总体安排和时间分配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设计,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教学进程表的主要内容有:①开设课程的类型、门数,具体科目的时间安排;

②每门课程在整个教学周期内的位置和开设的先后顺序;③总学时数和周学时数;④考试、考查的安排等。教学进程表的设计是否合理,取决于其中的课程结构是否科学,是否达到最优组合。目前对于这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尚无可靠的衡量标准,但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检验:①是否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②是否体现了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③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达到了规定的学历规格;④课程结构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九) 其他说明

说明是课程计划的补充和完善,是课程计划内容更加完整并符合一定的文体规定,如:①注明标题;②注明课程计划的类型,是讨论稿、试行稿还是修改稿;③注明使用的起止时间;④注明制定的单位和完成的时间等。

在护理学课程计划中,培养目标是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课程计划的核心,各门课程学时分配和各教学环节安排是课程计划的表现形式。因此,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课程进行最优化的组合和设计。

三、编制护理学课程计划的原则

(一) 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确立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制定护理学专业各层次课程计划。在编制护理学课程计划时,应处理好四个关系:①在重视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以及强健的体魄。开设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体育课以及人文学科的课程,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②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③恰当的规定学习的科目和每学期教学课程的门数及时间,使学生既掌握护理学专业人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技能,又不至于负担过重。④体现“专而不窄”、“宽而有用”的原则,做到宽窄适度,确保实现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二) 必须反映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是高等护理院校的目标。因此,在指定课程计划时,课程设置要不断更新,增加新的课程,删除过时、过旧的教学内容或课程,及时的将科技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反映在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中,培养具有一定应用和发展高新技术知识能力的护理人才。此外,为适应学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在课程计划中增设综合课程、交叉课程和边缘课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 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

护理学课程计划应当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编制课程计划时,各门课程之间要注意纵向顺序和横向联系。在纵向顺序方面,要处理好先行课和后续课的关系,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护理学专业课和临床实习的顺序安排教学进度,并在各个阶段合理的安排选修课。各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条件,适当调整课程顺序,安排学生早期去临床见习,培养学生队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在横向联系方面,注重各门课程在内容上的有机前街,互相配合,避免重复和脱节。在课程计划中,每门课程都有其一定的地位和作用,都为实现专业目标服务,因而每门课程在完成其特殊教学任务的同时,应考虑如何发挥其整体效应。

(四) 合理分配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

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编制课程计划时,必须合理的安排每学期课程的门数和教学的时数,以及各种教学形式所占的比例。通常护理学专业(本科)每学期

安排课程5~10门,主干课程三门左右。学时较多的课程,必须跨学期安排,因此合理的安排周学时,是确保学生适量学习的重要途径。一般每周安排22~26学时,如果过多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度或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每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可根据该课程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意义、课程内容的分量、难易程度和教学法的特点等综合考虑、合理分配。

(五)课程计划必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护理学课程计划是护理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基本内容应当具有统一性,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护理学专业课、临床实习四大块以及必修课的设置比例、各教学环节的配置比例、各教学环节的配置比例、教学工作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安排比例等,都应结构合理,基本统一,不能任意删减。课程计划一经确定,应坚决执行,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期,不要随意变动。课程计划一般要经过数年的教学时间后,再认真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据其进行修改。此外课程计划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个护理院校所处地区不同,历史文化、师资力量、学生水平和图书设备等均有所差异,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因而课程计划在统一性、稳定性的原则下,还需要兼顾一定的灵活性。

四、学年制和学分制

学年制和学分制都属于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其主要不同是对学生的学习量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两者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有较大不同,课程计划的结构和功能也各具特点。

(一) 学年制

学年制是学年学时制的简称,是按学年或学期安排固定的课程进度组织教学,学生读满规定的学年、规定的科目和学时数,且考试合格达到既定标准,方可毕业并获得证书的一种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

学年制是一种刚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规划严密,能保证各个专业具有一定的教学质量。学年制历史悠久,捷克夸美纽斯的学习阶段论即为学年制的萌芽和开端,12~13世纪,大学初建阶段就实行学年制和分科教学制度,发展至今,在教学过程、课程结构、考核标准、教学方法等方面日趋完备。我国自1952年院系调整,改为前苏联模式后,停用学分制,采用学年制。学年制规定,所有学生上课按年级及专业统一分班,课程基本按学年安排。同一年级,同一专业所学课程除少量选修课外,专业课程全部相同。学生学习量以休息课程时数为计算单位,学籍处理以“年”为单位。

学年制的优点是:具有较严格的课程规划,计划性强。全国有较统一的课程计划,各课程有较统一的课程计划,各课程有较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还有一套较具体的规章制度,便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另外,同一年级的学生统一入学,达到要求,同时毕业,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

学年制的缺点是:统一要求,缺乏灵活性,所有学生使用一张课表,一份课程计划,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不利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另外,由于学年制是以年为单位处理学籍,所以学生中允许升级者,其不及格课程难以安排重修;应当留级者,除成绩达到“良好”以上的课程外,已及格课程还要重修,必须延期一年才能毕业;跳级者,也需跨越整整一年,易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二) 学分制

学分是成功完成某项科目所获得的分值单位,用于表明学生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个级别学历所需要接受科目教学的总量。学分制是一种把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修满所规定的最低学分数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学分

制比学年制更有弹性,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课,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可以提前毕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学分制广泛流行于美国,随后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也相继施行。现在世界上大多数高校都采用学分制。我国早在1917年由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率先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1952年后采用学年制。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针对现存弊端,积极施行诸如“学分制”等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再次提出“逐步实行学分制”的要求,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采取的是学年学分制。

学分计算的原则是以课程为单位,把每门课各种教学形式所需要的课内外学习时间合并计算,在折算为学分。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以某门课程的学时数为依据,学生每学满理论课18学时,并经考试及格者计1学分。实验(实习)课,每36学时计1学分。临床实习、入学教育及社会实践等,每周计1学分。毕业学分的最低限制视各专业而定。每学期学分一般控制在20学分之内,学习有余力者允许多修(加修学分)、学习有困难者则允许少修(限修学分)。

学分制的优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有助于因材施教: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和自由选课。学生在达到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学有余力者可多修某些课程、提前实习和毕业,学有困难者可缓修、少修某些课程或推迟毕业。学生还可根据个人爱好和特长,跨系、跨校选修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②有利于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由于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激发教师从教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便使所开设课程能够反映学科和社会前沿,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另外,学分制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可使优秀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③有助于学生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学分制有利于高校形成办学特色,扩宽学生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学分制的缺点主要包括:①学生自由选课要求学校开设更多的课程,需要更多的教师、更多的教室、设备和资金,对学校条件要求高,教学管理难度大。②由于选课的盲目性,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零散,基础不扎实,影响学生知识的系统性。③个别自主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安排学习,为了凑够学分,单纯追求学分数量,不顾社会需求和专业培养要求,因而难以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

因此,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必须吸收学年制的优点,制定合理的学分制课程计划和管理方案,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目前我国许多护理院校尝试学年学分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节 护理学的课程标准与教材

一、护理学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及要达到的要求、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一) 护理学课程标准的结构

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般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等部分。

1. 前言 前言部分定性描述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详细说明课

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整体框架。

2. 课程目标 明确各门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而

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目标主要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进行描述,结果性目标主要刻画“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而体验性目标则主要反映“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

3. 内容标准 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按照学习领域、主题或目标要素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

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内容标准的陈述以学生为出发点,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尽可能清晰、易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描述。

4. 实施建议 针对课程标准的实际运用和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供教与学的建议、教材

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为改善教学行为、变革学习方式、提高教材编写质量、体验评价的发展功能提供实践指导。

5. 附录 附录部分则列举了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等,为教师教学和

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素材。

(二) 编制护理学课程标准的原则

1. 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 课程标准首先要明确本门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91700/

推荐访问:护理专业主修课程 护理专业自我鉴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