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农房改造工作总结

农房改造工作总结

时间:2017-08-26   来源:工作总结   点击:

【www.gbppp.com--工作总结】

农房改造工作总结(一):城中村改造工作总结

2010 年**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总结 **区“城中村”改造涉及五个片区(凤鸣山片区、土湾片区、**湾片区、马房湾片区、中渡口片区)八个社,改造土地总面积 2166 亩,其中农村集体土地 1815 亩,捎带国有土地 351 亩,农房计划拆迁房屋 80 万平方米。我区作为全市三个试点城中村改造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我区各单位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积极推进,项目拆迁和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任务量。目前,项目建设工作相继展开,拆迁工作已进入收尾

阶段。现将 2010 年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拆迁进展情况 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分两部分,分别为农村拆迁和城市拆迁。工作进展情况为: (一)农村拆迁部分 截止 2010 年 12 月 20 日,完成拆迁房屋量 19.0326 万平方米 , 完成 投资 3.7 亿元 。累计完成 79.4898 万

累计投资 22.19 亿元 。 平方米,完成计划拆迁任务量的 100.33%,

农房改造工作总结(一):在全县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2

在全县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汪驰

(2011年8月3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作汇报会,主要目的是对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检查,分析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推动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9个中心镇就各自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情况作了汇报,特别是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有关部门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到位,我完全同意。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农房改造集聚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途径。推进经济发展,关键要强化投资。投资从哪里来?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产业投资,还有就是农房集聚改造。我县农房改造集聚的任务是132万平方米,如果按照农户建房成本一平方米2000元算的话,就可产生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这样来看,抓住了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也就抓住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

第二,农房改造集聚是解决发展要素制约的重要举措。现在耕地不能减少,工厂还要建在地上,只能是生活用地减

少。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住房,能够腾出大量土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为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全县32个农房集聚改造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250亩,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通过农房改造,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万亩,复垦土地**万亩,为加大投资提供了土地要素支撑。

第三,农房改造集聚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我县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县,由于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居住条件普遍不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求改善住房条件,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为此,我们必须紧抓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工作,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使发展增后劲、百姓添福祉、党委政府得民心。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关于今年以来的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作,我讲三句话:成绩值得肯定,问题必须正视,认识还需深化。

第一,成绩值得肯定。今年以来,我县按照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工作部署,把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平台和主抓手,精心实施,创新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政策制定和投融资平台组建方面,均走在全市前列。共有包括试点镇巨屿镇在内的8个中心镇完成了规划编制,(峃口镇还在制定中);9个中心镇均已制定完成

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相关政策;(试点镇巨屿于5月份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并正式出台《关于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实施办法》,这两项工作均排在全市11个城乡统筹试点镇首位)建立了包括县级新农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投资有限公司,总注册资本达到5.2亿元。农房改造聚集建设具体项目也正稳步有序地推进。今年我县安排农房改造集聚建设项目29个(其中城镇规划区占地30亩以上项目13个、零星土地项目3个、X规划区项目13个),总投资30.3亿元,总占地1377亩,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到7月底,全县农房改造集聚建设项目已动工的有16个,累计完成投资3.89亿元,占年度计划5.5亿元的70.7%;已签约农户2910户,占今年计划安置总户数4000户的72.8%;其他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预计年内主体工程可结顶项目9个,结顶面积17.3万平方米。

第二,问题必须正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进展不均衡。一些新的农房集聚改造项目进展缓慢,许多项目实际上是没有进展,如果有些项目近期不马上启动,那么完成年内预订计划就是纸上谈兵。到7月底,进度快的乡镇农房改造开工率已超过60%,如珊溪镇、百丈漈镇等。相比,进度慢的乡镇还停留在前期政策处理阶段。二是用地指标紧缺。今年省里下

达给我县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仅397亩,加上“三年特扶”项目300亩、下山搬迁项目20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总共也不足900亩。而今年我县农房改造集聚建设项目需新增用地800多亩,目前已安排420亩,尚有近400亩的缺口。三是项目审批繁琐。由于法定的政策性审批手续复杂,程序多、环节多、时间跨度长,造成部分项目不能及时开工。四是融资压力加大。今年我县同步启动的农房改造集聚建设项目较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银行银根收紧,新增贷款规模受限,建设资金投入压力增大。

(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的因素制约之外(如行政区划调整,城镇总体规划和控规要重新调整),我认为更有主观上的原因:一是思想怠慢,一些同志并未真正重视农房改造集聚工作,持着观望等待的态度。二是学习滞后,许多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的政策规定和操作程序不知晓、不理解,但又不去咨询和学习,寄希望于“拿来主义”。三是行动迟缓,遇到难题缺少攻坚的决心和行动。四是机制不善,相关部门还缺少指导,部门乡镇之间的协作机制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第三,认识还需深化。刚才已经提到了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这里,我再强调一点。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是今年市考绩法中对全市11个县市区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陈书记在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例会中多次提出要

进一步加快农房集聚改造工作进度,希望各地都可以拿出像样子、上规模的农房改造集聚项目互相比一比,看看谁做得更好,实打实地检查一年内到底有多少农民到“1(都市功能区、中心镇)+X(社区)”集聚。为此,在座的各位部门、乡镇负责人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切实增强加快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咬定目标,破解难题,切实抓紧抓好下一步农房改造集聚建设

当前,我县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已经进入试点先行突破、面上有序铺开的攻坚阶段。大家一定要再强决心、再加力度、再添举措,全力全速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具体来说,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对于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目标是:每个镇年内必须启动1-2个项目,项目形象进度要求完成基础工程以上;出台操作性强的政策;抓紧与置换户签订协议,签约率必须达到市里的考核要求。各部门、中心镇一定要深化思想认识,快速付诸行动,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工程建设部署和重大问题协调,分管领导全力抓政策措施落实的良好局面。每一个乡镇要根据所实施的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点,制定好详细的方案,明确每一个建设点的工作目标、完成时间、工作内容、形象进度、采取的对策措施等,落实相应的责任人及联络员,做好农房

农房改造工作总结(一):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2010年9月22日

尊敬的 市长、各位领导:

首先,对 市长一行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将我县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幅员面积300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辖3镇5乡、67个行政村、253个自然屯,人口2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2008年初全县农村共有泥草房10645栋。自开展农村泥草房改造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泥草房改造工作,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举措,全力攻坚,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县农村泥草房改造情况。2008年以来,我县按照省、市总体部署,结合县情实际,确定了利用8年时间基本消灭全县泥草房的工作目标,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完成时限和年度计划,并将农村泥草房改造列为全县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创造性地采取了“十个一点”(即:农民主体筹一点、政府主导补一点、制定优惠政策免一点、对上沟通协调争一点、争取金融支持贷一点、抓住棚改契机省一点、协调建材企业让一点、施工企业让利减一点、

加大集体投入增一点、组织帮建部门扶一点)和“五个结合”(即:农民自筹与多方融资相结合、拆与建相结合、合并建房与建节能房相结合、泥草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造工作与干部绩效评价相结合)等有效措施,确保了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全县共改造泥草房3978栋,完成改造总目标任务的37.4%。其中:2008年共改造泥草房1404栋,完成任务指标的110%,发放补贴资金372万元;2009年共改造泥草房1386栋,完成任务指标 115 %,发放补助资金472.6万元;今年截止目前,改造泥草房1188栋,完成任务指标102%。我县泥草房改造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2008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进县;2009年,荣获黑龙江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二)省级示范村建国村泥草房改造情况。****镇建国村位于县城以北2.5里处,辖5个自然屯,330户、1360人,全村共有房屋330栋,其中泥草房84栋,主次道路12条,道路总长10200延长米。2008年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845万元,完成全村84栋泥草房改造任务,是全省唯一在一年内实现整村改造的示范村,硬化道路2.5公里,安装路灯60盏,改造栅栏10200延长米,护砌边沟10200延长米,新建一处600平方米“六位一体”村民活动场所,建成村民休闲广场2处4050平方米,建成5栋10户840平方米集中连片节能环保型居住小区一处,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2009年县政府投入400万元,完成全村330户庭院建设,硬化村屯道路1.5公里,购臵安装卫生环保厕所330个,建成防火柴草房127个,栽种绿化树3000株、经济树种4000株、栽种花草5万余株,全面完成了示范村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了统一庭院硬化、统一卫生环保厕

所、统一防火柴草房、统一庭院栅栏、统一垃圾存放的“五统一”新布局,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为全县泥草房改造的样板工程。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民生为重,落实资金保障。农村泥草房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惠农工程,能否如期完成,事关全县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县立足发展大局,以强农重农为核心,抓重点,破难点,科学谋划泥草房改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推进措施,完善扶持政策,做到为民以真,惠民以实。积极采取“农民筹、银行贷、政府补、社会帮”的投融资运行方式,千方百计筹集改造资金,全力支持泥草房改造。县委、县政府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各拿出10%,专项用于农村泥草房改造,并采取捆绑式使用的办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集中投放”的原则,把财政、扶贫、民政贫困户救助、残疾人安居等项资金集中向农房改造建设重点倾斜,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有效解决资金缺口大、改造进程慢的难题。对涉及的泥草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税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减免,共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收费45万元。积极协调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畅通农房改造贷款渠道,为农户争取中长期低息大额贷款,共协调贷款1500万元,建房户节省贷款利息近30万元。优惠政策加上多方融资,使农民建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房标准大幅提高。根据粗略统计,改造农户建房资金平均需10万左右,档次与县城持平,农民住房向现代文明迈出了一大步。

(二)坚持实效为本,拓宽改造模式。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

我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改造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针对我县闲臵无人居住的泥草房较多这一实际,提出了“因地制宜,拆建结合,以建为主”的新路子,并且实施分散改造和集中改造相结合,整理宅基地,集约建房,鼓励农户进城购房,凡是自愿进城居住的泥草房改造户,除享受泥草房改造补贴政策外,还将给予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待遇,从而实现农村泥草房改造提速与城市人口增容双赢。为切实把改造工作抓实、抓细、抓好,特别是解决好特困户危房改造问题,我县加大对特困群体的帮扶力度,在政策、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从2010年起,全县每年帮助200户低保危房户实施泥草房改造,补助标准由每栋3000元提高到1万元。

(三)坚持多措并举,保持强劲态势。泥草房改造困难多、任务重、压力大。我县正视困难与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抓机遇,抢工时,抢进度,加快泥草房改造步伐。一是坚定不移在规划建设上抓推进。在改造中我们始终用规划指导建设,把泥草房改造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小城镇建设统筹考虑,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根据各家各户实际情况,为农户免费提供设计方案。二是坚定不移在改造机制上求推进。将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纳入绩效评估内容,对完成改造任务成绩突出的乡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在建房质量上,泥草办质量监管部人员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工程质

量情况,加强技术方面的指导,使农民建房少走弯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浪费,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改造任务。在资金管理和监督上,坚持公开透明、阳光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泥草房改造资金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社会帮扶帮建工作体系上,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支持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三是坚定不移在合力攻坚上促推进。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各乡镇审时度势,迅速行动,认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目标责任,细化推进措施,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屯、户,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实行特事特办、急事速办,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加快泥草房改造进程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全县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大力支持、多方联动的泥草房改造攻坚态势,促进了泥草房改造提速升级。

(四)注重节能环保,加快节能房建设步伐。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改造建设任务,我县积极宣传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大力倡导美观、节能、环保建房理念,引导农民更新建房观念,主动采取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建设住宅,我们也大力支持生产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农村新型建材企业(草砖、草板、节能墙板、复合墙板等)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并引进了凯欣轻质墙板厂和天成顺杰稻草板厂两家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目前,已在****镇建国村建成一处5栋10户840平方米集中连片节能环保型住宅小区,在会发镇爱国村建成一户环保节能轻质

农房改造工作总结(一):201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4年,我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全程、全域、全面小康”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支撑,坚持产村相融,突出山区特色,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成效

(一)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全面建成。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位于与县城隔河(沐溪河)相望的沐溪镇三溪村,规划面积约2000亩,涉及农户200余户800余人,规划定位为城乡结合乡村旅游型。工程分两期建设,概算总投资1.4亿元,一期工程于2012年底全面建成,完成投资4800万元。二期工程投资9200万元于今年3月启动,现已建成优质桃园、梨园基地90亩,新改建农家乐4家,总投资3000万元的桃园山庄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风貌,建成聚居点3个,完成新建农房51户、风貌改造19户。建设环线沥混主干公路1.7公里,铺设引水管道4公里,新修游山栈道和入户路4公里。完成电力、光纤等线路改造,进山大门、风雨广场、休闲长廊、戏水瀑布、壁刻假山等景观工程和绿化、净化工程基本完工。

(二)大楠、箭板市级新农村示范片扎实推进。大箭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涉及大楠镇、箭板镇2个乡镇10个村95个农经社,农户3751户,人口1.33万人。示范片依托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完成低产林改造500亩,林竹丰产经营6000亩,种植黄白姜5081亩,新建猕猴桃基地700亩,建成生猪、肉免规模化养殖场3个。硬化村道6.4公里,新建泥碎石路6公里,新修联户路9公里,建设水窖44口、沼气池146口,蓄水池9口。建成聚居点1个,新建农房87户,改建农房145户。新建湿地池10口、排污管网2.5公里、垃圾池5个,新建村卫生室2个。

(三)新村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今年,我县成功争取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在箭板镇久和村、建和乡凤凰村、底堡乡龙沱村、沐溪镇三溪村、幸福乡五宝村实施。现已建成新农村综合体1个、新村聚居点9个,新建农房219户,改建农房201户。新修水泥路9.8公里、入户路9公里,建成“1+6”公共服务中心2个。同时,争取到幸福美丽新村试点项目2个,分别在沐溪镇三溪村、永福镇万寿村实施,项目中投资???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600万元,目前,项目建设全面启动,2014年3月底前全面建成。

(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新改建茶叶基地1万亩、猕猴桃基地0.9万亩、魔芋基地0.2万亩,建成黄白姜核心示范区0.2万亩,新发展金银花0.2万亩。新修林区公路25公里,建设林竹基地0.2万亩,新建大鲵繁养池1.3万平方米。引种鸡苗4.8万只、免种0.7万只。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园区建设带动农民增收500元。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10多个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全县重大立标定责项目,实行专项奖惩。各成员单位落实专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细化举措,合力推进。

(二)坚持科学规划。以《沐川县县域新村总体规划》为统揽,加强多规衔接,打破村、组行政区域限制。设计上体现山区特色和农家风味,保持田园风光。布局上适度规模,农房建设与农村危房

改造、地质灾害治理、各种拆迁安置等有机结合,做到路网、水网、电网、通讯、购物、绿化、净化等配套跟进。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规划,做到总体布局和分项设计相统一,先规划后实施。

(三)实施政策激励。产业发展、农房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公共服务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农房建设进行补助,坚持民办公助,先建后补。凡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各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简化办事程序,在项目立项、工程财评、招投标方面优先安排。

(四)强化项目整合。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下,大力整合耕地开发、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新村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破解资金瓶颈,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提高资金集聚规模。同时通过规划引领、布局优化和功能吸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

(五)创新建设机制。坚持部门指导、乡镇把关,村民酝酿,把建设项目、实施方式等事项全部交由群众讨论决定,引导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发挥“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房建设由农户自主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或建筑工匠按图施工,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项目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自主招标(比选)确定有资质的单位实施,确保工程建设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农房建设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度。二是聚居度相对偏低,农户建房比较分散。三是少数农户参与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维护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四、2015工作打算

(一)加快扫尾工程进度。加快推进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大箭新农村示范片、新村基础设施项目扫尾工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确保2015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验收。

(二)全力推进幸福美丽乡村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69657/

推荐访问:农房保险工作总结 乡镇农房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