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根据2016年12月7日《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要紧扣产业集群推进招商引资,更加

根据2016年12月7日《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要紧扣产业集群推进招商引资,更加

时间:2017-05-17   来源:工作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工作报告】

根据2016年12月7日《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要紧扣产业集群推进招商引资,更加(一):2011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月*日在区*届人大*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起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奋发有为、全面丰收的2010年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决战之年,也是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攻坚之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工业主导、项目带动、服务拉动、开放驱动、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区生产总值207.38亿元,增长18.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新口径)2.51亿元,增长47.86%;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66亿元,增长60.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44亿元,增长28.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5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54元,分别增长13.3%和11.7%;人口自然增长率6.0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51;全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幅和到位外资总量居全市第一,多项指标增幅实现了历史新高。

(一)一年来,我们聚焦产业,争创优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经济增速提质。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家,总数达到84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23家。鸿帆铝、湘煤机、兴鑫合金、红太阳电源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项目实施良好。区属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达到99.54%,提高6.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加快,申报技术改造项目7个,完成技改投资46.2亿元。责令关闭2家存在严重环境安全隐患企业,淘汰8家高能耗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2.98%。科技创新能力增强,12家企业获国家、省科技部门的立项资金支持,永安煤机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高新技术产值同比增长15%。

现代农业稳中求进。播种粮食16.2万亩,总产6.6万吨,区级储备粮2000吨。花卉、苗木、瓜果、中药材、禽畜、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新造林7600亩,改扩建油茶林4000亩,小碧、杉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初步建成。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扶持和发展各类农业大户105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个、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8家。天源高科小碧黑猪养殖场、鸿泰农业无公害蛋种鸡养殖场入选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场名录。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荣获全省动物防疫工作先进。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农家店20家。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成效明显,发放补贴1447万元,带动直接消费2.46亿元。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15家乡村旅游服务企业评为全省首届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仙女寨生态旅游区、洪家山省级森林公园得到进一步保护开发。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不断壮大;楼宇经济、金融证券、社区服务、“网上供销社”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

(二)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大干快上,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争取中央、省预算内项目及扶持资金2.7亿元。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1.7亿元,增长121.28%,31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已建成28个。总投资50亿元的鸿帆铝项目正式开工。建立健全了“十二五”项目库,拟开发储备项目236个,总投资1342亿元。

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沪昆客运专线和娄邵铁路扩能改造以及益娄衡、娄韶长高速相继开工,娄新高速完成路基工程,安邵高速进展顺利,S209线改造累计完成投资7500万元,区域交通枢纽优势初步形成。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涟水、孙水城市防洪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潭邵高速连接线扩建工程快速推进。积极开展社区环境卫生百日

整治行动,市、区共投入750万元,清运垃圾近10万吨,45个社区全部达标。扎实推进9个社区功能用房建设,完成18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效果明显,共拆违383户2.9万平方。“城中村”改造试点开始启动。

农村基础不断夯实。硬化通村公路18公里。新建沼气池320口。解决1.12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完成3座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启动了高灯河流域双江段综合治理。发放农机购臵补贴405万元,补贴机具6990台套,荣获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区,纳入2011年全国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扶贫、移民后扶、农民负担监管等成效明显。

(三)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勇往直前,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积极应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交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社区、老龄等部门的工作职能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得到加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退伍兵安臵改革取得成效。殡葬管理改革有序推进。积极做好万宝新区筹备和交接工作,“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力争取北部经济园区规划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构筑新的平台。

财税金融卓有成效。倾力争取省、市支持,实现上级补助收入7.37亿元,增长52.49 %。健全财源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全方

位开发和培植财源,纳税上1000万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发展到7家,纳税上100万的企业从45家增加到85家。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超出计划近32个百分点,实现了“保三争四奔五”的工作目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积极推进信企银企合作和汇丰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21.88亿元,增长50%。农村商业银行筹备工作扎实推进。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组团参与了“沪洽周”、“娄商大会”等经贸活动,新引进内外资项目48个,其中上亿元项目16个,为历年之最。实际到位内资21 亿元、外资3551万美元,分别增长64%、40%。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先进。

(四)一年来,我们倾力惠民,尽心竭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财政对农业、社保、卫生、教育等民生支出达到5.6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8.69%。22项为民办实事考核指标圆满完成,农村清洁工程荣获全省先进。困扰政府多年的恩口煤矿沉陷区民房补损资金发放到位,恩口矿区C、D级危房改造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始启动,灾后重建民房330户。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163起。新增城镇就业503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6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和新农保覆盖面不断扩大,4.65万人次受益,支付各项社会保险费1.5亿元,以我区新农保工作为题材的电教宣传片被推荐到中宣部参加“五个一”工程评比。在

根据2016年12月7日《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要紧扣产业集群推进招商引资,更加(二):05-11年乌当区政府工作报告简要

IT产业、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现代中药等四大支柱产业呈整体上升发展态势,产业聚集效应更加明显,高新技术在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紧紧围绕“蔬、果、药、花和畜禽”五大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住、食、购、行、娱”的城市消费网络,为全区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增强新天园区的发展后劲。以启动建设高新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连接带动东风、洛湾、新天工业区协调发展,不断拓展新天园区发展空间。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综合运用科技投入、技改补助、小额贷款、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措施,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投入。 切实抓好奶牛、肉牛、优质猪、优质肉禽等“四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区畜牧业发展。抓好以蔬菜质量安全为核心的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抓好沿104省道,永偏公路、马百线和贵开线8个千亩特色蔬菜基地和2个万亩折耳根、辣椒生产基地建设。

预计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61.15亿元,四年间年均增长16.35%;财政总收入(不含金阳办事处)达4.98亿元,年均增长21.96%;地方财政收入达3.37亿元,年均增长21.65%。

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60.5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95.2%。新天园区工业总产值达35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制药、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11.9亿元、7.15亿元、9.55亿元和3.09亿元,总额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8%。第三产业发展优势凸现。房地产开发、休闲旅游、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物流配送、信息产业、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温泉经济初显端倪,为全区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效益日趋突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商品化率及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了一批特色蔬菜、优质水果、花卉、药材种植基地和养殖小区。

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区水泥厂、农机修造厂、农机公司、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等32个区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顺利完成,妥善安置职工1276人

四年中,累计投入科技信息建设经费1亿多元,实施工业科技项目27个,农业科技项目186个,完成了农业信息、

电视网络“村村通”工程。继续举全区之力做强做大新天园区,集中力量发展和壮大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制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使之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先进技术引进和创建品牌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着力在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上形成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 充分发挥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构建乌当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培养和扶持生产大户、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协会以及其它形式的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形成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的“一条龙”产销链。按照区域发展,突出特色的发展构想,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抢占市场高地。 坚持打造温泉旅游品牌,强力推进第三产业整体提升。紧紧围绕“黔中秘境、自然乌当—一个诗意生活的林中泉城”,着力打造温泉旅游品牌。以温泉旅游为龙头,结合房地产、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及文化产业发展,聚集人气,扩大知名度,强力推进第三产业整体水平提升。以叶家庄“保利温泉

新城”建设为契机,当时举办“温泉旅游节”,全力打造温泉旅游经济品牌,努力把新添片区建成集疗养、健身、休闲、观光、度假、娱乐、饮食于一体的新城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抓好温泉旅游、观光农业、民俗文化相互交融的旅游文化建设。

作为贵阳市九个城市组团之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以新天大道为主轴,辐射带动高新路、航天路沿线,抓好现有建成区、叶家庄片区、大龙滩片区和东风中心城镇片区四个城区组团的改造和建设, 以新天园区、温泉产业开发为招商主战场,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泛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和南昆经济带,力求在未来五年中,使我区招商引资的总量和质量跃上新的台阶。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新技术聚集效应和地热资源效益,把园区经济和温泉产业做“大”。积极实施错位竞争,突出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体制结构的特色和比较优势,把园区经济和温泉产业做“特”。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7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7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13亿元,增长18.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的11.6:52.5:35.9 调整为2006年的11.3:50.6:38.1,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农业园区建设为龙头,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建成“十大特色蔬菜基地”、“四大特色水果基地”、“三线养殖小区”、“两大花卉基地”和“两大药材基地”。 200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0.41亿元,同比增长10.04%。其中蔬菜、水果、畜禽、花卉苗木、中药材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获全省农业“三增”先进单位。 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制药、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食品、饲料加工业正在崛起,新型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2006年,全区工业完成总产值74.9亿元,增长10.3%,实现增加值22亿元,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5.3亿元,增长11.8%,完成增加值19.2亿元,增长12.5%。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实现增加值27.3亿元,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的45%。

把温泉开发与生态经济发展相结合,实施景泉共建,投资25亿元的保利·温泉新城顺利开工,标志着以温泉为龙头的旅游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完善境内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现有景区品位得到较大提高,全区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共接待游客50.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6.89万元,同比增长16.5%和66.18%。商贸流通快速发展,以新天商业中心为核心的城市商业带逐渐形成。金融保险、汽车销售、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产业快速发展。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7亿元,同比增长16.19%。

根据2016年12月7日《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要紧扣产业集群推进招商引资,更加(三):南川区政府工作报告

南川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2月19日在重庆市南川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三次会议上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区长游正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

大事多、喜事多、收获多是2007年全区工作最鲜明的特点。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区人民政府组织和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干兴区”、“实业兴区”、“实力兴区”,负重自强,开拓奋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区第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迈出了建设渝南黔北地区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坚实步伐。

——主要指标创直辖以来最好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5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6%;实现财政总收入7.8亿元,增长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1亿元,增长9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增长39%。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新南川彰显蓬勃生机与活力。撤市设区开启了南川以区为治的新纪元;高速路开通迎来了南川大发展、大开发的新际遇;

进入1小时经济圈打造了南川在区域领头领跑的大平台。预计未来五年投资将达到250亿元以上。一系列主题活动精彩纷呈,扮靓了城市,昂扬了士气,提升了素质,提高了效率。今天的南川,全区上下充满期待,人气商机前所未有,各级各方普遍看好。 ——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民生问题进一步改善,7大民心工程顺利完成;教育、卫生、计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扶持度加强、惠及面加大。人民收入明显提高,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39元,增长21.3%;城镇职工年均工资1.85万元,增长29.4%。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着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对应撤市设区新体制,对接“一圈两翼”新战略,对照区“三会”新要求,群策群力,确立框架,着力优化政府工作思路。在特色工业发展上,按照“强化基础保障、构建产业链条、抓好项目建设”的思路,围绕打造“五大工业基地”,高标准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上,按照“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的思路,发展壮大优质稻、笋竹、中药材、茶叶、商品蔬菜、畜禽等重点产业。推进“三大类区”协调发展。在特色旅游业发展上,按照“科学策划、规划,选择性招商,政府控制性开发”的思路,重点推进以金佛山整体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发展。在城镇化发展上,按照“土地储备、整治、招商、开发”的经营城市思路,全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在交通建设上,按照“打通出口、畅通干线、提高等级、形成网络”的思路,大力实施交通四年攻坚计划。在和谐社会建设上,按照“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倾斜力度、惠及广大群众”的思路,加强公共财政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保障制

度的改革创新。坚持“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编制完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三大类区”产业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全区新阶段发展目标更积极可行、任务更具体明确、举措更切实有效。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推动、产业发展、投资融资、行政管理等,进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明确了58项重点工作任务,抓进度、抓协调、抓机制、抓督查,细化、实化、具体化、项目化、责任化,确保各项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环保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大力解决要素制约问题,争取落实建设用地6580亩,确保经济社会良性运行。

(二)实施“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以大项目为主旋律、以大投入为主动力、以大建设为主战场,“大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24个大项目开工,6个大项目竣工投产,16个重大前期项目进展顺利。一是产业发展项目占比40%,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增长61.8%;完成旅游开发投资1.3亿元,增长528%,这批产业项目投产后,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二是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占比30%,完成城市基础建设投入4亿元,增长186%;完成交通建设投入10.9亿元,增长19.8%;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9.5亿元,增长28%,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交通条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在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实施了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占比25%,将进一步解决社会事业薄弱问题。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年引进项目60个,到位资金10亿元,协议引资150亿元以上,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完善招商引资软硬件,组建了5大招商团,在渝、川、湘、长三角、

珠三角等地开展了项目推介,扩大了南川影响。加强对上汇报联系,共向上争取资金2.6亿元,增长62%;加强与大公司、大集团合作,签订了9个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周边区县合作,与周边7个区县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二是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加强外经贸工作,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外贸出口4500万美元,增长27.5%。博赛集团获取圭亚那铝土资源开发权。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38亿元,增长42%,从业人员达8.5万人。四是成功举办首届渝南黔北地区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举行了招商引资暨项目推介活动,搭建了渝南黔北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创设了发展交流论坛,成立了南川在外企业家联合会及“援乡”基金。南川在区域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

(四)积极加快“三农”发展,着力推进城乡统筹

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增长25%;粮食产量达到34.8万吨,均创历史新高。一是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基础产业、骨干产业基地不断壮大,新增优质稻3万亩、笋竹2.2万亩、中药材

2.4万亩、优质茶园530亩、商品蔬菜1.2万亩,出栏生猪70.6万头。新增重庆市级龙头企业2家、区级龙头企业12家。全区农产品获各级认定、认证达86个,其中国家级认证67个,认证总量居全市第一。成功创建“中华蜜蜂之乡”。二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整合资金10亿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机化水平达28%。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劳务收入10亿元以上。筹资30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14个,减少建卡贫困人口3400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合公路油化,通乡公路已经建成200公里,硬化通村公路158公里;实施

农网改造三期工程,完成一户一表4.1万户;完成67处人饮工程,解决了4万人、3.6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病害水库整治15座,新增蓄水2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6700亩;农综开发高标准改造农田2.2万亩。三是统筹城乡配套改革顺利启步。确定了改革试验的基本思路,以解决“务工农民”、“高山农民”、“失地农民”问题为突破口,1500多务工农民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3000多失地农民参加就业培训,2745人实现就业,2090人参加养老保险;完成高山移民143户。全年流转农村土地11.6万亩。改革试验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

(五)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工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长26%;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219.2%,提高7.4个百分点。一是“五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中铝80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完成4151亩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现场施工全线展开,矿山五大采区掘进1.2公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40694/

推荐访问:wwe2016年7月12日 2016年12月12日黄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