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散文版学习,体会

散文版学习,体会

时间:2017-03-03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www.gbppp.com--心得体会】

散文版学习,体会(一):散文教学的心得体会doc

浅谈散文教学的心得

散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我的“软肋”,每次碰到散文教学单元我就头疼,总感觉到花费的精力不小,可课堂效果并不好。有时一节课下来自己的教学思路竟然糊里糊涂的,虽心神疲惫,但从学生的眼神里仍然读出了他们的困惑。

我听了毛洪其教授的《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的讲座,顿开茅塞,受益匪浅。我想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积淀为审美情感后的审美创造,文学作品中注“情” 最真,最深者莫过于“散文”,所以散文被誉为“情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散文情感的审美功能,探寻散文教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规律。为此我打算在今后的散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争散文教学的“语文味”。 (一) 设计精美巧妙的导语:

对于情感色彩比较浓厚的散文来说,设计的导语要与文章感情基调相和谐一致,这样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去,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做到感情充沛的课文范读 :

欣赏抒情色彩很强烈的散文须得“歌之抑扬”,“以吾身入乎其中”方能识其真味,范读对于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范读时,一定要激情充沛,抑扬顿挫,注意传达作者细微的感情变化,只有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范读时才能再现出课文的意境和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起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三)领会意境,启发联想

优美的散文与诗歌一样,也有深邃的意境,指导学生理解,领会散文意境,同样是散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进行教学散文时,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努力开拓散文的意境,做到既能把学生带入散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过去积累的知识,进而启迪他们联想、想象,以便使他们能深刻地领会散文的艺术魅力,受到感染教育,提高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散文版学习,体会(二):读书心得散文

在明媚的午后,一个人坐在暖暖的阳光里看书,聆听一首舒缓的歌曲,远眺静静的甘德尔山,凝视白云朵朵湛蓝的天空,便会浮现出切切的思念,念一个人,念一个故事,念烟云的时光„„

记得林清玄说过的那句话:“无事最可贵,人生总是太忙碌,只有活在当下,才会无事,心中无事,才会享受好时光。”当生活节奏放慢,拿起搁放在桌上些许时日的一本书,一个人在静谧中与自己的灵魂对望,细细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别有一番乐趣。在安静中花开独妍,闻淡淡的清香,体会那种清美深远,寻找那一缕久违的灿烂阳光。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不要盲目地追求功利,要有一颗宁静的心,寻找宁静的内心世界,寻究书中的快乐。

看书的时候,在文字营造的意境里插上翅膀遨游,看辽阔的大地,领略江南小桥流水般的画面。书中的内容可以驱走内心的荒凉,在岁月的平平仄仄中丰盈自己。体会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坎坎坷坷,要经得起风雨,在锤炼中寻找成功的喜悦。记得有一次出差,夜晚一个人漫步在街头,欣赏着陌生城市的夜景,不知不觉地走进一个狭长洁净的巷子。巷子口不远处挂着一块红底白字书吧的牌子,书吧里放着轻缓的音乐,木地板很洁净,书桌上放着免费提供给读者的茶饮。书吧主人是位老者,他示意我找地方坐下。书吧里的人埋头看着书,有读者对着书微笑,还有人托着腮帮子若有所思。书吧紧里面有一对情侣在窃窃私语争论着什么。这时又走进两位中年人,像是搞研究的,还没等他们坐下,老者已把书给他们拿来了,显然俩人常常来这里。老者整理着由于下班读者未来得及看完的书,以便读者下次再来时能够快速地拿到书。夜深了,我望着温馨的小屋依依不舍地离开。

踏上图书馆汉白玉石阶,循着昔日里自己曾留下的踪迹,来到三楼,选择一张靠窗的自习桌,望一望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木,静心坐下。用手轻轻翻开这本还并未与我对眸过的书,阳光之下书影是那番可爱,我跟随着书页上的文字,心开始自由地驰骋。我畅想自己在那一碧万顷的原野上无忧无虑地沐浴着阳光,我畅想自己在那碧水蓝天之间醉卧一叶扁舟不去问归路,我畅想自己倾一杯浊酒蝶戏马蹄浪迹天涯„„伴着思绪的游离,手中的笔竟却不经意间脱落,回过神来是一脸的惬意。

喜欢在阳光下看书,时而看着葱茏的植物,一根小草,一棵大树,都洋溢着希望和生机。或许生命,就是一个从繁盛到凋零的过程,能做一株简单的植物,尽情地葱茏绽放,然后妥帖安稳地老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圆满?河水翻滚着匆匆流过,就如人生的某一段路,一个人独行,与灵魂独舞,只要心灵丰盈,一个人的时光,一样可以诗情画意。

书是人们生活中吸吮的精神食量,它能开拓人们的思维,从中探寻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它也能提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博览书海中的奥秘精华,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智慧源泉。一个质朴的人,一定是懂得修养的,这种修养就是从书中得来,聪明的人,智慧的人,懂得四季分明的人,是有思想、有生活、有合理安排工作的人。人们喜爱回味书中的情节,去假设,或扮演书中的人物,遐想美好的景物和事件。我一直在等待,等一份平淡生活,沐浴在夕阳中。品一粥一饭的温情,简单中和上一首心曲,在心中开一扇明媚的窗。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回应。它像倾听音乐的耳朵,需要不断地训练。所以说,读书驱除外界喧哗,宁静中它常常陪伴在我的生活中。

散文版学习,体会(三):2016初中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初中学习心得体会文章【1】

今年初一音乐教材改版了,作为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知识,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就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地自我的更新与发展。研究了一番,以下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

新编教材给我们提供的音乐作品在思想、音乐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参与、表现潜力,这些为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的较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与学生产共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

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音乐、应用音乐的习惯。音乐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鉴赏好审美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用音乐作品加强学生对真、善、美、假、恶、丑得认识和理解。以审美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动觉等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欣赏美、表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还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渗透不同的文化知识,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鼓励学生尝试音乐的创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作新人,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和个人品德的修养。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初中学习心得体会文章【2】

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到庄口初中听课学习。我听了三堂语文课,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许老师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中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散文版学习,体会】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3、点评朗读。通过这三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汪萍老师在执教《夏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找关键词,相对应的句子等)。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王小兵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这次语文教学学习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许老师那堂《羚羊木雕》。虽短短几个字的板书,却能简明扼要出文本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就知其主要内容,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散文版学习,体会(四):2016教师学习十八大报告体会文章

透过十八大报告看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6年11月8日,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作为一名高校专任教师,我十分关注报告中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论述。【散文版学习,体会】

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旗帜鲜明的指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下面结合报告中对教育的论述谈谈我自己的心得:

首先,十八大报告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复兴的基础,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同样,一群有知识的人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古老的中国有四大发明,曾几何时中国是多么的强大,但因腐败的晚清政府不思进取,落后的教育制度培养出的具有使命感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寥寥无几,导致了屈辱的近代史。在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越发凸显出重要性。现在的生活无不联系科技,现代化的养殖,现代化的耕种,现代化的生产,现代化的生活,大家可以联想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大哥大发展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才经历了多少年的时间?六年前,我花二千元买的相机,性能远不如现在五六百元的相机。可以想象一下,这其中教育和科技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六十年的时间,我们的祖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十年的时间,我们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十年时间,我们的生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所以说教育是进步的基石。

其次,人才的培养要全面化。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时候说面向四个现代化,号召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在智前,说明人的品质是首要的,高科技犯罪是现在社会不断发展出现的一个新诟病。我们在一味强调知识补充的同时确忽略了人品德的培养,有很多东西是不过时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永远是时代的旋律。贯彻党的方阵,培养出一批有责任心,有使命感,德智体美劳的接班人是教育的主旨。

再次谈谈教育的担当者——教师。中国自古就是尊师重教的国家,老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主要是从教师的技术层面去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品德的修养和情操的高尚。约束自己的行为作风检点,约束自己的品德,以禁止道德败坏,约束自己的生活作风正派,可以立于讲台的品德修养之人,才可以成为教师,这个才是教师的师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范跑跑”是个例,虐童、猥亵者更是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我们更要去关注那些心灵最美的教师。最美女老师张丽丽,展示了她作为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她用生命维护了教师的尊严,铸就了师魂。社会的诱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一旦选择了教书育人,你就要接受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身份,自觉的行动起来,拒绝诱惑,甘当人梯,授业解惑,无私的播撒自己的阳光雨露。教育事业是漫长的,是不可能让你暴富,教育考验你的不仅仅是耐心,更是长期坚守的那份韧性。

最后,作为一名民办大学的老师,自然会关注民办教育。报告已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让民办高校的存在和发展看到了希望,也给我们这些民办高校的老师更大的鼓舞和鼓励。今年11月,我校接受了教育部的本科评估,十几位专家对我校进行了全面测评。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顺利的通过了本科评估。接下来,如何继续保持本科教学的质量?怎么样总结好本科评估的问题,集思广益,整改这些问题?这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此外,除了教书,育人工作,我们该怎样改善我们的方式?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面对家庭贫困的学生、面对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持之以恒的加以改进和加强。我想,学习十八大精神,最关键的一点,必须从自身做起,从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做起,这样才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十八大的要求,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编辑:杰作)

散文版学习,体会(五):2015小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散文版学习,体会】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19150/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