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学术论坛心得体会

学术论坛心得体会

时间:2016-12-2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www.gbppp.com--心得体会】

学术论坛心得体会(一):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进入研究生院已经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的学术讲座,让我受益颇多。通过这些讲座,我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概况,充实了多方面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其中朱志斌教授和周傲英教授的讲座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朱志斌教授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优化理论与算法研究。讲座的主题是图像处理中的优化算法,朱教授的讲解条例清晰、生动有序,通常举一些例子使道理深入清楚,渗透人心,我们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从数码相机的普及到、数字电视的开展到遥感图像处理和智能交通,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学研究的发展、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作为一个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探索。近年来对数字图像处理的研究倾向于将数字图像作为一个组合优化问题,并采用一系列优化策略完成图像处理任务。

朱教授特别讲了群智能优化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群智能优化算法是模拟生物或生物种群的结构特点、进化规律、行为模式和思维方法等形成的计算技术和方法,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全局收敛性、并行性和鲁棒性等特点。常用的群智能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布谷鸟搜索算法等。以遗传算法来说,GA是一种全局优化搜索算法,可以对复杂的非线性多维数据空间进行快速有效的计算。特别是由于它不受搜索空间的限制性假设的约束,鲁棒性及固有的并行性等,在图像处理、分析及理解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从朱教授的精彩讲座中我还学习到:群智能优化算法不仅仅可以用于图像处理,其实它还可以用于其他很多方面。联系到我的研究方向是项目调度,而项目调度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产生达到某种目标的调度方案。项目调度实质上就是组合优化问题,那么我是否可以把群智能优化算法拿过来解决我的研究问题呢?联系到朱教授所讲到的知识以及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我发现是通过群智能优化算法求解项目调度问题是可行的,而且应该会有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朱教授的讲座是我进入研究生阶段以来对我影响较大的讲座之一,使我印象深刻,收获也非常大。另一次让我受益匪浅的讲座就是周傲英教授所讲的《从大数据热看我国计算机学

界的机遇》。周傲英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长江特聘教授、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是我国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人物。

首先,周傲英教授以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将大家带入大数据的世界,通过Google、Yahoo、Facebook等国外知名计算机巨头以及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计算机巨头的最新发展概况来引入大数据。大数据(big data),或也可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有机构预测,“大数据”的发展,将使零售业净利润增长60%以上,制造业的产品开发、组装成本将下降50%以上。在制造行业,企业通过对网上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和掌握市场动向,并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后,就可以有效实现对采购和合理库存量的管理,大大减少因盲目进货而导致销售损失。在商业上,国外一些超市利用对手机的定位和购物推车获得商场内顾客在各处停留时间,利用视频监视图像软件分析顾客购物行为,优化商场布局和货架排列。

大数据的火爆,也带动了国内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对大数据的热情。2011年以来,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通信学会先后成立了大数据委员会,研究大数据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科技部的《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工信部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都把大数据技术作为一项重点予以支持。其中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上,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4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被提出来,其中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这都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另外3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也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

最后,根据当前应用需求和计算环境变化的现状,周傲英教授提出大数据时代是我国计算机学界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大数据的热潮触发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使得“大数据是资产,不是包袱”、“要拿数据说话”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改变了以往不重视数据积累,不相信数据分析等认识。有了这种思维模式的改变,大数据的应用就有了希望。周傲英教授希望我们能够抓住大数据的热潮中的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积极投入到科学发展的潮流中。

总而言之,演讲者们的讲解条理清楚、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实例,让讲的内容深入清楚,渗透人心,我们大家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通过老师们的讲座,使我能初步领略了专家【学术论坛心得体会】

的一种思想以及思维方式,接触到平时一般接触不到的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和更前端的知识发展概况,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受益良多,真心的感谢那些为我们尽心尽力做出精彩讲座的老师和专家们!虽然讲座活动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但是我们不能停下科研的步伐,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的攀登知识的高峰,充实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术论坛心得体会(二):参加学术会议心得

赵雅琴:赴香港参加第三届建设与环境

国际研究生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来源:研工部 作者:赵雅琴 时间:2011-09-02 Tag: 点击:

第三届建设与环境国际研究生学术会议(3rd 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Conference on Infra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于2011年7月11日至12日在位于香港九龙红磡区的香港理工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香港理工大学建设与地政学院主办,大连九成测绘企业集团赞助,是市政建设与环境领域内最高级别的国际研究生学术会议。此次会议有百余名建设与环境领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分会场报告,参会人员遍及11个国家的一百多所大学。 11日上午9点,会议在香港理工大学蒋震剧院正式拉开帷幕,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Alexander Wai教授首先致欢迎词,讲解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学校概况;接着,香港理工大学建设与地政学院院长Jin-Guang Teng教授本次会议组委会主席Samson Liu致开幕词,介绍了学院发展历史、研究领域以及该会的举办历史,并鼓励参会的研究生们广泛交流;随后,香港理工大学Shengwei Wang教授作了大会主旨报告,阐述了建筑设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经久不衰的主题,Kam-tim Chau教授则与参会同学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和求学经历,为我们初涉科研的青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由于参会人员涉及的研究领域较多,11日下午和12日的个人报告在三个分会场分6个主题分别进行,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地产、地理信息和环境技术等。

我的论文“Removal of phosphate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using novel red mud granular adsorbents (RMGA)”被大会论文集收录,并有幸获得了大会组委会提供的Financial Support。在学校、会议举办方和导师岳钦艳教授的共同资助下,我与课题组另一位参会的杨忠莲同学一起前往香港,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此次环境学的盛会,并在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分会场做了报告。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英文报告,但是面对如此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尤其是看到其他同行的精彩报告之后,仍然难免有些紧张。幸而得益于事先较为充分的准备,我在演讲台上报告的时候能够保持较为平静的心态,尽管汇报中出现了个别表达不很通顺的地方,但仍然顺利地完成了报告。 经过这次会议,得以一睹诸多学者的风采,也有幸聆听了很多优秀的报告。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术,也进一步锻炼了英语口语,对于当前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方向及方法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会场休息时间,我们能够与参会者自由交流,这不仅是与其他国家学校的同学建立友谊的机会,更让我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对于后续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通过在开会间隙的交流,我不仅在具体的学术问题上有不少收获,还学习到一些有益的科研方法和策略。而且此次会议涉及很多国家和地区,通过与国外研究210

者的交流,还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我在公共场合更能勇于展现自己的观点,这对性格相对内向的我来说是个小小的进步。通过此次开会,我迫切的感受到熟练的英语口语交流水平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英语的交流,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其他国家的学者,才能从他们的评论中得知自己的可取和不足之处,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思路,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学术论坛心得体会】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好的机会能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感谢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国家交流与合作处的老师们对我们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的支持,更感谢我的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岳钦艳教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她在学术上对我的谆谆教导。通过这次大会,我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博士论文和现有研究课题的思路,更加坚定了我将要努力的方向。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认真的进行科研实验,尽量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以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殷切希望。

参加第22届关于高级信息网络和应用的国际学术会议心得

[作 者]研工部 [来 源] YGB.SDU.EDU.CN [发表时间]2008-06-05 13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导师王小云教授,她不仅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给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鼓励我积极参加国内外密码会议来锻炼自己,并给我联系了这次出国参加会议的机会,而且在资金上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让我能够后顾无忧的参加这次会议;也非常感谢山东大学和学校的各位负责老师,不仅帮我顺利办好了各种出国手续,而且也给了我很大的资金支持,使我能够顺利的参加这次会议。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而且在会议上还要宣读我的两篇论文(一篇是主会议,另一篇是它的一个workshop),所以非常紧张,在国内时,我就把我的幻灯片读了一遍又一遍,尽量让自己更加熟练,但是当我作第一篇报告的时候,刚开始还是有些慌张,后来当自己把精力主要放在论文的内容时,已经平静了很多,毕竟是自己做的论文,因此除了会有一些语言上的障碍外,其它都还好,所以在报告完,回答问题期间,也能够比较冷静地给出相应的回答;就在做第二个报告时,情况就好了很多,所以经过这次参加会议,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也见识了国际会议的规模,这次会议因为举办的届数比较多了,所以在办会经验上已经比较丰富了,规模相对也比较大,提供给参会者的条件等都比较方便(比如每天在住宿的旅馆和会议场所之间都会有专车接送);而且,由于这个会议的日程安排得比较紧张,与会人员除了在会议上的交流外,其他时间很少,所以他们也专门组织了一个比较自由的聚会,让大家可以随心所欲的交流。

参加这次会议的最大收获就是能够有机会和许多密码学方面的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首先在我作报告的时候,听报告的有许多专家,所以他们针对我的论文情况也给出了比较有意义的建议,而且对我将来继续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听一些我比较感兴趣的报告,通过听报告也了解了别人的大致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增长了见识;并且,在会议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主题报告,主要是由国际知名的专家给出的,,对我了解国际研究进展、紧跟国际研究的步伐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参加这次会议,虽然锻炼了自己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但是也凸现了很大的不足,就是自己的听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我决定回来后在努力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多锻炼英语听说能力。【学术论坛心得体会】

白途思 - 博士生参加学术会议感受与心得

前一段时间一直忙着准备和参加上海市内的一个国际会议。

当时选择这个会议,主要是因为在本地举行,不用住宿差旅。

准备了两周的ppt,然后参会两天。

虽然说现在国内对会议的印象都不太好,但是我觉得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况且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的标准也不同。我个人觉得,博士生还是应该参与一次国际会议的。 当然,不是什么国际会议都推荐参与。

我个人建议可以翻查国内一下top大学的资助会议列表。

虽然他们的资助可能与你无关,但是,这些会议都是被他们认可的,所以质量应该有保证。 比如我参加的这个会议,我听到很多人对这个会还是认可的。

我的感触也是,比如有三分之一的外国人,来自很多国家,做oral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提问等等。

我就此次参会的一些感受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1、会议日程很重要!一定要详细看!因为听那场报告,看哪个poster都要根据日程合理安排。参会的老手,都是针对性的去听,去交流。

2、不要害怕做oral,成功就是要练习,练习,再练习。勤能补拙!

一开始会议主席email问我做oral还是poster,我当时不懂还去学者群里请教了前辈。最后决定选择oral。

其实不要怕自己英语差。两周的准备时间,ppt很早就做好了,因为paper沾过来的。 但是从头到尾的练习就讲了五遍。从一开始的49分钟才能讲完,到最后的14分钟。 练习到最后,我都快成机器人了,不用想都知道讲什么,语速和时间也都控制的非常好。 还有要提醒的是,ppt尽量少写字多用图,不要对着ppt念!ppt中要变换动画效果,要引导听众,不要让人听着想睡觉!

会场上我问一个台湾暨南大学的一个博士生为什么不选择oral,他说做oral会被炮轰。 这个我也确实感受到了。

我们session的第一个做oral的国内某大学的一个女生被老外问的哑口无言。说实在,我

也挺佩服老外的,做研究的精神真是认真,一点不给面子。

其实,我认为被人炮轰也是件好事。提问的很多都是认真听的,并且能够指出问题的关键或者弱点,这对以后的研究很有帮助。

比如有专家就提出我最后的解选取问题就很好啊,提醒我以后可以深入研究一下选却的criterion。

还有就是有些研究的漏洞也会被指出来。比如有个国内博士生报告是音乐harmony的优化。

专家当场就问你的harmony标准是什么,她居然说是“音乐好听”,大家郁闷坏了。

3、即使是做oral,也要做一个好的poster。因为在poster区可以当面交流。

我是做oral的,所以没有准备poster。但是我去了poster展厅,发现这种形式好啊。 之后我就找会务组把我的ppt打印了一下,贴了出来。

其实,oral只是对演讲人帮助最大,因为提问时间太短,而且来听oral的都是感兴趣的。 poster不同,很多人都是走马观花的看,遇到感兴趣的交流一下。就像菜市场一样。 所以,两种不同的交流形式,不应该认为一个有了另一个就不用了。

但是,有些人的poster太不认真。随便贴一下自己的paper和ppt,这样做是不对的! poster有专业的做法,poster可以做成彩色的。poster更像是广告牌,主要的内容应该是研究问题和研究效果,淡化研究方法,因为一般poster的作者会在poster旁边,有什么问题可以面对面的交流。这是oral和paper最大的区别之处。

所以我觉得,做poster对看poster的人帮助最大,因为可以当面请教很多问题。

4、虽然我一直认为人不可貌相,但是这次参会我还是感触颇多的。

首先说,做理论的穿着都比较朴素。我们餐桌的一个女的美籍华人做理论的,穿的跟国内博士生似的(博士生穷嘛。。)。但是那些做应用的教授都是西装革履的。当然这不是最显著的。

最显著的是,我发现穿着比较朴素的,人也确实比较搓。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一点感受而已。 所以说,人靠衣装还是有道理的。

另外有些学者太不像话,光脚穿凉鞋,衣服也不熨一下,胡子拉碴的,别人没法跟你交流。连我这么锉的人还穿了袜子和长裤,动用了我最好的一件外衣。否则别人跟你交流都降一个档次!

开会是为了交流,不要总是together。

第二天的晚宴,我们的餐桌离主席桌最近。两个德国教授,一个日本教授,一个东南亚的,一个美国本科生,一个美国教授,一个武大教授(伊拉克人),还有我。本来还有个英国小

学术论坛心得体会(三):2015学术交流心得体会

第1篇: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师生学术交流心得体会

20XX年6月末,一批来自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老师和同学来我们学校访问,我有幸成为工商管理学院的志愿者,全程陪同他们在长沙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七天里和这些台湾同学的交流,我学习到不少东西,也有很多体会。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近年来与祖国大陆的经贸和学术往来非常频繁。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尽管成立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学校的发展非常快,以开放的视野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积极建立关系,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宁波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朝阳科大作为全台湾地区私立科技类院校得第一名,在学生的职业培训方面做的非常出色,在今年全台就业最受欢迎的大学排名中,朝阳科大名列私立大学榜首。

在朝阳科大管理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的论文交流过程中,台湾学生的论文很有深度,研究的均是前言的问题,对热点的把握较好。台湾学生的论文均是以台湾地区为例,有些甚至以某个市为例,研究的视角比较窄,这样的论文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湖南大学的论文研究的角度比较宽,理论深度不够,这是我们的不足,从台湾同学的论文里我可以知道,以后做论文一定要多从小处着手,从实践出发,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才会有深度和高度。

在这次的学术交流中,明显感到我们这边老师的队伍不够强大,作为论文交流的东道主,在学术论文交流的现场,只派出一个老师做嘉宾,上下午还换了老师,而朝阳科大有四个老师,5个实战丰富的EMBA同学。我们的同学又不是非常的积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这边除了老师就没有人提问,让台湾的师生怀疑我们学生的水平。在这种关系着学校的声誉面前,我勇敢的站出来,尽管有些论文我也不是很熟悉,但是我积极研究思考,力求提出有深度得问题,这样才不会让对方小看。对每个台湾的同学的论文,我都和他们交流了我的思想。事实上也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台湾的老师和同学都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向我投来钦佩的目光。建议我们以后举办类似的活动要选拔那些政治素质过硬,思想觉悟较高,热情开朗的学生参加,尽量选那些专业对口的学生陪同。

台湾的学生都非常的大方和豪爽,他们都闯开自己的心扉,诚恳的和我们交流学习、生活和情感等等,通过交流讨论活动使我对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有机会能够亲临台湾,切身感受台湾的环境。我们学校也要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够到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台湾的老师和同学也非常期待我能够到他们学校去交流,有几个EMBA的同学多次提到,如果两校的合作能够开展要我一定要去。想到自己这几天的付出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真的非常高兴。在这几天的陪同中,确实比较辛苦,每天起的很早,晚上陪他们逛街睡的也晚,学校老师还有其他的事情,真的很忙。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得到了不少锻炼,尤其在协调能力和交流能力两方面。

在学习交流的同时,我们也游览了长沙的名胜古迹,感受了长沙这个座千年古城的历史情怀。我们参观了马王堆汉墓和湘绣展览馆,台湾的老师们对湘绣特别感兴趣,纷纷加入了购买湘绣大军的队伍。外事处给我们安排了湖湘文化讲座,使我们对湖湘大地有了全面的认识,加深了对湖湘文化的认识,通过参观岳麓书院和岳麓山我们更加感受到湖南大学——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参观台湾旺旺在湖南的总厂,总厂长亲自接待了我们,吃着刚出锅的旺旺雪饼,好爽哟!

通过这几天的活动,我们大陆的同学和台湾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离别时我们都依依不舍,期盼着下次早日重逢。尽管我们都分开了,但是现在我们还经常用网络联系,交流的范围也更加广阔,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在台湾见面。非常感谢湖南大学外事处给了我这次机会,使我认识了这么多台湾的朋友,也向外事处的老师道一声辛苦了!

第2篇:学术交流心得体会

我有幸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XX学术交流评比课件制作一等奖,并参加了20XX学术交流会听障组的交流发言,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校外的比赛活动,能够获得这样的一个成绩,确实是想不到;也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交流会上,许多同行的发言都非常出色,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对自己的作品能够精要地进行介绍,在短短的的时间里能够将丰富的内容清晰而简要地表达出来,体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他们相比,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觉得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在学术交流会中,深刻感受到了特殊教育届的老前辈们退而不休,继续为特殊教育事业发挥余热的崇高品质,令我敬佩不已。他们用实际行动在鞭策着我们这些后辈,激励我们要为这块特殊的园地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在这次交流会中,还深切地感受到了同行们出色的工作,体会到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和对残疾孩子的热爱,也深切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的!

有收获,有遗憾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299758/

推荐访问:研究生学术论坛心得 神经病学论坛学术体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