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祝福语大全 > 北京话特点

北京话特点

时间:2018-09-25   来源:祝福语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祝福语大全】

北京话特点 第一篇_学说北京话

“酒糟鼻子赤红脸儿,光着膀子大裤衩儿。脚下一双趿拉板儿,茉莉花茶来一碗儿。灯下残局还有缓儿,动动脑筋不偷懒儿。黑白对弈真出彩儿,赢了半盒儿小烟卷儿。你问神仙都住哪儿,胡同儿里边儿四合院儿。虽然只剩铺盖卷儿,不愿费心钻钱眼儿。南腔北调几个胆儿,几个老外几个色儿。北京方言北京范儿,不卷舌头不露脸儿。”这是一个北京哥们儿编的顺口溜儿,从中不难看出北京话的特点。

下列为北京话较常用的语词:

倍儿—特别的意思,形容词。别介—就是别了,别这样那样的意思,也可以叫“甭(béng)介”。搓火儿—生气,憋气。颠儿了—撒腿跑了,撤了,走了的意思。甭—不用。二把刀—技术不过关,不熟练,北京话与之相对的是两把刷子。抠门儿—小气,吝啬。劳驾—烦劳、劳动、劳人。溜达—散步。撒丫子—抬腿走开或奔跑,有时亦有“开溜”之意。怂(sóng)—形容人怯懦不能干。消停—踏实、安静。三蹦子—三轮车。藏猫猫—捉迷藏。

根据不同的角度,北京话的加儿话音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几类:

一、 表示细小、喜爱、亲昵的语义色彩:

如发小儿、老伴儿、家雀儿

发小儿指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带上儿话音更显亲切。

家雀儿指的是麻雀,加儿化之后有一种人对物的喜爱之情在里面。

二、 表示灵巧、俏皮、诙谐等语义特征:

比如北京儿歌中,“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小孩的顽皮在儿话音中有了充分体现,去掉儿话音灵巧俏皮感全无。

三、 带有轻蔑、鄙视、厌恶等感情色彩:

如光棍儿,老泡儿、窑姐儿、傻冒儿

在北京对于地名的称呼上也可见一斑:对于城门 (东直门、朝阳门)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故宫)等重要地点不能儿化,对于东便门、菜市口等民间地界全儿化为“东便门儿”“菜市口儿”

举例:地名中不加儿话音的: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东四十条、颐和园、北海等 ,以及除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以外的所有“门”(如东直门、西直门、东安门、永定门等不能加儿化音),除黄寺以外所有的“寺”(如白塔寺、万寿寺、三塔寺等都不能加儿化音) 加儿化音的 比如:珠市口、菜市口、大栅栏(这个要念成“大石蜡儿”)三里河、天桥、白石桥、黄寺。

四、 表示幽默,随意,亲切等风格特点:

对于很多人名儿化后表示亲切,如家里排行老三的一般被称为“三儿”。儿化一般仅对熟人,对生人为表尊敬不儿化。

五、 暗示虚化、抽象化的辅助方式和材料:

例如:“头儿”指的是领导而不是脑袋

北京话中的儿化音比较复杂,有些必须加,有些又必须不能加,而且要加对地方,比如:猫腻要念成 猫儿腻,儿化音一定要加在猫后边,不然的话就错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以及外来人口的增多,完全说老北京话的人也在减少,很多土语已经很难听到了,偶尔听到一句,会有一种久违的亲近感。

北京话特点 第二篇_北京话

15 北京话

教材说明【北京话特点,】

〔解题〕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本文的作者把北京话视为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由衷地表达了他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我”爱北京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北京话好听。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赞叹北京话给他带来的享受和诱惑,点出文章

的题目。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外来者在北京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及湖北朋友、美国朋友还有“我”学说普通话的经历和感受。

本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在北京学说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第二层(第三自然段),介绍“我”的湖北朋友、美国朋友和“我”在北京学习北京话的经历及感受。

〔语意理解〕

“我爱北京,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因为北京话好听。”

开篇第一句话,作者就率直地表达了自己对北京话的看法“——好

听”,态度明朗。

“或者说,北京最初是以声音的形式进入我的听觉——用最快的速度占据了我的内心。”

这句话是说还没等“我”去用眼睛欣赏北京的名胜古迹,北京话给“我”听觉上带来的享受就征服了“我”,并在“我”心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里的破折号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人海中。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

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被北京话诱惑,开始学习北京话。

“严格地说,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这里的破折号起到转折强调的作用。前面说北京话是方言,既然是方言就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后面说它最接近普通话,是在强调北京话和普通话一致的地方多,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

“于是便像被一列火车甩在半道上一样沮丧。”

这个比喻句形象地描写出想在短时间,突击学好普通话的人,遇到困难后失望的心情。

“„„这位朋友刚跟他交谈几句,

便有„„”

“这位朋友”就是“我”的那位湖北来北京的朋友。

“如果猜中了,他们甚至会表现出一种天真的快乐。”

从北京人天真、快乐的表情中,能够感觉到他们不歧视外地人的方音。

“不管怎么说,正宗的北京话确实是好听的——这种„好听‟还包含着易懂的意思。”

这里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正宗”原指佛教各派的创建者所传下来的嫡派,后来泛指正统派。本句中的正宗指“地道”、“纯粹”的意

北京话特点 第三篇_北京话儿化词与普通话的比较

北京话儿化词与普通话的比较

姓名:代雨晴

学号: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230403075 1202班

儿化是北京话语音系统里的一种特别现象,同时也是北方语言的特征,在北方话和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均占有特殊位置,也是普通话研究范围里的一个常用课题,我们将从儿化词的定义、特点、类型、观察角度等方面来研究它与普通话的区别和联系。

一、北京话儿化词的定义:北京话儿化词是指,在词的实现或组合中,包含着一个或一个以上发生了儿化音变的语素的词。或者说,带有儿化音节的词。

比如:味儿,压根儿,刺儿头,精气神儿,节骨眼儿。

我们认为,北京话里的这些词都是儿化词,之所以都叫作词,一是因为它们不能拆开、扩展;二是虽然用字不固定,但语素组合稳定,一般不能换成别的同义词或近义词素。

二、北京话儿化词的变体系统:

1、北京话儿化词存在变体系统:每个北京话言语社区成员的变体系统因社会属性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变现为互有交叉,而交流无大碍。系统中的变体承担着不同的表达功能,在实际使用中,使用者会有意无意的调动出不同的变体形式,让它们分别承担不同语境中的表达任务。

2、系统中的共时和历时变体形式:

①共时变体:北京话儿化词有两种共时变体形式。其一是在一定语境下可以儿化的词。它们通常表现为为儿化形式,但却具有现成的、隐形的、为言语共体成员所接受的儿化形式,出于某种表达需要随时可能变为儿化的词。比如:文科(儿),帮忙(儿),五花八门(儿),

顺便(儿)等。其二是半儿化词。它在字面上不标儿化,在语音形式上介乎儿化与不儿话之间出现有一定的语义、语音条件。这种情况有时会发生在单独使用的“儿”上。北京有不少名带“儿”字的胡同,例如:鸦儿胡同,菊儿胡同,烟儿胡同等。

②历时变体:在不同时期,相同的意思有时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北京话特点,】

这儿哈儿 → 这儿,一块堆儿 → 一块儿

晃晃儿 → 有时候儿

箭头符号左侧的形式一般只出现在老北京人(70岁以上)的口语里。

三、我们将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四个观察角度来对北京话儿化词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描写和说明:

(一)、语音方面:

1、北京话儿化词是“儿”音与前面音节的韵母合二为一,变成一个新的卷舌音。它的发音方法,是典型的“儿”音起卷舌作用的方法,即对它前面一个韵母加以影响,使其发生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音质变化,结果是使该韵母带上卷舌色彩,被“儿化”了。

2、从语音的社会层面上看:儿化是北京话在语音上的典型特征,它带给北京话一种特殊的京腔韵味,增加了地方气息和乡土的亲切感。

3、从语音的物质构成上看:它是一种合音现象,而又有别于一般情况下的合音,它是原本一音节一义的词根末字音节与原本一音节

一义的后缀“儿”合并为一个音节额一种构词语音现象,其中不可忽视同时构词的功能,故又称做“连音现象”。

4、从表现方式上看,北京话儿化词的表现方式无论发生在词语的中间位还是在末尾的位置,都是“化合型”而非“拼合型”。

(二)词汇方面:

1、名词占绝大部分,而且属于自然儿化词的占多数,由“儿”词缀加到动词,形容词等的后面形成的并不太多;其次是动词和形容词。“三大词类”为这一聚合体之主题,同样也是变动的首当,消失和隐退的较多。儿化形式的副词、量词是比较稳定的两类,而且进入普通话口语既多且快。比如:

副词:正好儿,专门儿,整个儿,挨个儿,一块儿

量词:一点儿,一分儿,一段儿,一溜儿,两下儿

2、儿化词的“儿”作为词缀,肩负语音化功能、语法化功能和语用化功能三项任务。“儿”首先可以是语音化词缀。并不是所有在词尾出现的“儿”一概都是语音化词缀,“儿”也可以充当语法化词缀。北京话中“儿”缀在语法方面对由其所构成的派生式复合词产生作用的同时,使其产生儿化音变。

例如:硌扭:心中不快,别扭。(形)例句:自从那天听了他的话,心里一直就硌扭。硌扭儿:因意见不合构成的嫌隙、芥蒂。(名)例句:小硌扭儿说开了就完了。

以上是动词或形容词加上“儿”后变成了名词的例子,在汉语里,量词有时候和名字具有相同的特征和功能,它们中许多都是靠加“儿”

缀由动词变过来的,其途径和名词相同。

比如:过→过儿,截→截儿,响→响儿,卷→卷儿,提溜→提溜儿

3、具体与抽象、抽象与具体的双向转化。

比如:前门→前门儿,饭碗→饭碗儿,老家→老家儿,头→头儿 这种转化是广义的,广泛的,包括了“实”与“虚”、“专指”与“泛指”等多级现象和多重含义。

(三)语法方面:儿化词对于与之同音同形的非儿化词来说,有两项功能:一是改变后者的词性,二是改变后者的组合关系。 儿化词与之同音同形的非儿化词的词性变化多见于把名词以外的词变成名词,即“名词化”。量词也有与名词相同的特质和功能。

例如:动词→名词:托→托儿,乐→乐儿,吃→吃儿,蹭→蹭儿 形容词→名词:亮→亮儿,错→错儿,空→空儿,好→好儿 动词→量词:下→下儿,串→串儿,张→张儿

名词→量词:路→路儿,口→口儿,门→门儿

除了构词功能外,儿化词还有构形作用,即可以在不改变结构关系和词性的情况下,根据表达需要,只凭改变词的外形而构造出一个新的儿化词。如“山沟”→“山沟儿”。

(四)语用方面:

与一般语用性词缀相比,北京话“儿”词缀的语用功能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语用色彩极其丰富,往往很难有统一的固定解释。

北京话特点 第四篇_北京话

北京人“能说会道”、北京话有时“贫嘴呱舌”, 您比如“白话”,“嚼舌头”“贫嘴”“碎嘴子”, “闲话”“扯闲篇儿”“云山雾罩”,

“耍嘴皮子”“满嘴跑舌头”,

“神聊”“海哨”“护抡”等,都说的这码事儿。 正宗北京话管你不叫你,叫您;

正宗北京话管他不叫他,叫怹;

正宗北京话管麻烦别人叫劳您驾;

正宗北京话管问好叫吃了么您呐;

正宗北京话管再见叫回见您;

正宗北京话管上哪儿叫上哪儿去您; 正宗北京话管姓什么叫您贵姓;

正宗北京话管可能是叫横是;

正宗北京话管二叔叫二爹;

正宗北京话管在哪儿住叫挨哪儿住; 正宗北京话管光等着叫情等着;

正宗北京话管从小叫解小儿;

正宗北京话管后头叫后语儿;

正宗北京话管撮出的皮垢叫村;

正宗北京话管哭哭咧咧叫吭叽;

正宗北京话管揭扯下挒下来;

正宗北京话管坚硬叫硬绷;

【北京话特点,】

正宗北京话管拿不准叫二乎了;

正宗北京话管不舒服叫不得劲儿;

正宗北京话管闹别扭叫各各应应;

正宗北京话管早着呢叫且着呢;

正宗北京话管利索叫溜嗖;

正宗北京话管鲜艳叫翠生;

正宗北京话管惹事儿叫捅娄子;

正宗北京话管晾衣架叫衣裳架子;

正宗北京话管不是叫不介;

正宗北京话管顺便叫捎带手;

正宗北京话管麦芽糖叫糖瓜儿;

正宗北京话管胡撸叫妈瑟;

正宗北京话管责备叫抻的;

正宗北京话管完事儿叫散摊子;

正宗北京话管人多叫乌央乌央;

正宗北京话管反感叫腻味;

正宗北京话管食指叫二姆弟;

正宗北京话管养大了叫挠哧大了;

正宗北京话管心神不定叫没着没落儿; 正宗北京话管汗渍叫鹅淋;

正宗北京话管努力工作叫奔哧;

北京话特点 第五篇_北京话

教材简析:

《北京话》是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探寻了首都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语言的特点,抒发对北京话的喜爱之情。

【北京话特点,】

设计观念:

以文本为载体,体现对学生阅读的个体素质,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感悟、品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北京话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侯宝林相声《北京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学说几句北京话,激起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3、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4、默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勾画: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话?用“”勾画。

2、学生自学勾画。

3、汇报点拨:“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一句的深刻含义,抓住“诱惑”追问: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相机播放北京导游讲话,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贩吆喝的课件,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诱惑,与作者感同身受。)

4、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之中。(让学生充分读,充分感受。)

(二)学习2~3自然段。

1、自读讨论:从哪些地方你再次感到作者很喜爱北京?在小组内交流。

2、相机重点指导:

①体会北京话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话也是一种汉语方言——不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的含义。

②在3自然段中找出作者学说北京话失败的心情的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

③课件出示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听觉中的北京„„北京话是不朽的。”

重点理解:深远、广博、传承的含义。 讨论:为什么北京话不朽的? 3、汇报交流,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 四、揣摩写法,拉近距离。

1、教师小结。

2、回顾全文:作者喜爱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用了哪些好方法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4、小结,梳理写作思路。 5、指名交流资料:在我们家乡的话中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北京话特点 第六篇_北京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北京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定义的。而北京话则是北京的方言,北京的土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仍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e)”说成“han”,把“蝴蝶(hudie)”说成“hudiěr”,把“告诉(gaosu)”说成“ga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ue”、也有人念成 “qǐnlue”;“附近”一词,有人念“fujin”,也有人念成“fǔji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另外,北京话儿化音很多,如:地—地儿 ,字—字儿 ,天桥—天桥儿 。等等,很多很多,普通话吸收了一部分,但由于北京话儿化音过多,也不能全部吸收。

从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京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京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苞米”,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北京话中的词汇不全是普通话的词汇。有的非北京话地区的外来词汇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京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

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普通话词汇行列。

因此,北京话并不完全等于普通话。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483586/

推荐访问:北京话骂人 北京话大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