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随笔原创 > 我的课堂在路上游记随笔

我的课堂在路上游记随笔

时间:2016-09-16   来源:随笔原创   点击:

【www.gbppp.com--随笔原创】

我的课堂在路上游记随笔(一):在路上,随笔

在路上,随笔 韩小龙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

题记

那天在火车上,突然想写些东西,看着夕阳西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是

苦是乐也许现在自己也都不知道。很多时候出行总想留些文字上的东西,自己做

的无非是拿出本子去记录点滴。自己尝试过,但好多时候回来就再也找不到那种

感觉。只能马马虎虎写一个交代事件、地点、人物、吃什么的简短说明。好久试

着在交通工具、景点休息处掏出小本子去对待一下。因为即使自己有再强的记忆【我的课堂在路上游记随笔】

力,许多细节还是很快被模糊的。其实自己还是放弃了。自己在路上的认真不是

记录枯燥无聊的数据、信息,而更重要的在乎那份相识相知的执着,那份感动。

有时候懂得舍得。

选择旅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美丽的风景总给人宁静喜悦,有时也给自

己短暂的逃离,脱离那个不安的现实,事实也证明了有人讲的,离开“现在的”

生活,更好的明白自己该怎么去生活。有时的确有一些感触旳。自己平时也会愤

青一下,埋怨世界的不公,对现实的不满,对现状的感伤。在路上,逃离俗世,

也可以算是逃离现实,享受自由,暂时得到片刻的无拘无束,追寻自己作为人的

天性。这样说来,旅行给自己一片世外桃源的享受。

有人说,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想象中的自己,一个人,找一片空地,支起帐篷,安静的在帐篷旁边坐下来,

感受世间的辽阔,还可以加点佐料比如几瓶啤酒、一包兰州烟的。靠着帐篷,自

己給帐篷一片现实衬托,帐篷给自己一份窝一样的安全感。现实中有时候还是有

点无人分享的伤感,而倍感孤独。比如面对终于来到的历史古迹,突然想起你,

我觉得很难受,始终认为站在这儿的应该是我和你。你离我远去很久,不在身边。

每次想你,眼角总会模糊,有时也想你在梦里,醒来,一片虚空。原来自己是如

此的舍不得你,可你,可你已经离我整整十个年头了,整整十个年头了啊。

旅行的意义?【我的课堂在路上游记随笔】

是景是人是事的不期而远?一片优美的风情,邂逅的漂亮女孩,还是传奇的

故事经历?更多的是对未知的向往和期待吧!再不出去就老了,也许对于自己来

说确切的是没时间了,现实中旅行还是奢侈的事情,无论时间还是金钱而言。内

心的不安,还是促使自己前行。有时想自己可以充分利用好时间的,哪怕去挣钱

也可以呀,不出行可以积攒一部分钱的。可想想自己如果终有一天会为自己当初

的放弃而后悔的。再说存的那点钱放在银行里能顶个屁用。而自己的年轻时光不

会再有,所以还是撑着年轻多去走走吧。邂逅?在路上总会遇到很多人,好多时

候,我们都很容易放下戒备去和陌生人交朋友的。一个人,一个背包,四海为家,

去认识身边的人、当地的居民,和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让自己不在因孤单而伤感,而是享受一个人的旅行。主动猎杀自己的好奇心,收获一座城,一个故事,一座城的故事。

【我的课堂在路上游记随笔】

自己也越来越喜欢停留于一些佛家寺院,对他的认识已从刚开始的不信到现在的喜欢,因为信仰让一个人更干净地去生活。少一些现实的困扰,给自己一份安静、平和。西藏,期许那么久,我想自己那一天站在藏族阿妈朝圣的路上,香雾中总会打湿了双眼的,只为那份虔诚,那份感动。

一次在路上,和一大叔闲侃

他问我,学生

一个人

我说,恩

经常出来

也不是,有时间了就出来走走

看得出他也是一个对旅行热爱的人,诉说一些他这两年的游走经历。临走告诉我,年轻嘛,该出去走走,不然以后没时间了会后悔。看得出大叔眼里的后悔忧郁,也许当初他就放弃过。是呀,还年轻,为什么不上路。对于旅行自己也才刚开始,有时想自己也就普通人一个,没什么本事,没什么钱,吃不了苦。但年轻让自己有颗不安的心,自己能做的就是多积攒些钱,多挤出来些时间,给自己多一些机会。争取多能去一些地方,在同一个世界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享受在路上的感觉!

【我的课堂在路上游记随笔】

2013.10.10

我的课堂在路上游记随笔(二):走在路上的新闻课堂

走在路上的新闻课堂

——记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毕业实习小分队【我的课堂在路上游记随笔】

贾丽萍 金思聪

“我最幸福和最兴奋的事就是带学员下去实习。”谈起毕业实习小分队,原新闻系主任蔡惠福少将脸上是藏不住的骄傲和满足,讲到兴奋之处眼睛里都带着光芒。

自1999年开始,新闻系发起毕业实习小分队活动,先后组织了东南海防行、河西走廊性、革命圣地行、东北边防行、长征战场寻访和蓝色军港行。他们走边关、登海岛、访圣地,以新闻、摄影、纪录片、报告文学等形式反映所思所想,记录心得体会

回忆起组织实习小分队的缘由,蔡主任说道:“为了让毕业学员得到更直接、更切实的锻炼,也让课堂教学和专业实

【我的课堂在路上游记随笔】

践结合得更紧密,99年的时候,我就借鉴当时《解放军报》的做法,组织了东南海防行。”

在历届小分队活动中,学员们一路采写,一路学习,一路体会,无论是组织能力、吃苦能力,还是交往能力、采写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年轻的新闻工作者,要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没有股子闯劲,即使跨进新闻采写的门坎,也走不畅前进的路子。”东南海防行队员方立华至今还深有感触。“采访工作怎么干?要去闻,去碰,去挖!”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各个踌躇满志,从连云港到上海,从舟山群岛到南日岛,从英雄三岛到东山岛,在历时46天的时间里,学员们有分有合,先后跑了48个连队、哨所,3名学员的皮鞋跑穿了底,发回了一篇又一篇的稿件,报纸一期不落地连续刊登。“脚底板下出新闻”,在他们的实践中得到有一次的验证。

深入基层采访,得有吃苦的精神。长征路的辛苦给01级学员王世枚至今仍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体力之苦、苦肠肚之苦、脑累之苦、精神之苦。每次采访回到住处,顾不上天气炎热,顾不上体力劳累,首要的就是加班加点整理采访笔记、理清思路和撰写稿件。一次,为了选择最巧妙的写作角度,王世枚与当时还是带队教员的濮端华主任争得“面红耳赤”,在思想的碰撞中,灵感的火花不断地涌现。同样,回忆起那段一路奔波的时光,98级学员李习文也感叹地说:“我那时候最喜欢上火车,因为在火车上没有压力——稿子已经交了,新鲜的素材也还没有,可以真正地休息一下了。”正是这一份“苦难”经历,让这些学员们真正体悟到了只有苦尽才能甘来,只有打磨才出佳作。

与基层官兵融入多深,就能采访多深,写多深。刚到连队进行采访的时候,不是战士们打不开话匣子,就是学员们不熟悉真实的部队生活,采写工作一度

停滞不前。为了真正融入连队,拉近和战士们的距离,小分队的学员们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吃住在连队,和战士们一起巡逻、站岗,一起打靶、打球,一起唠嗑、喝酒。渐渐地,学员们与战士们的交流多了,对连队也熟悉了,写的许多稿子都有浓郁的“兵味”、“基层味”,能够真实地反映官兵生活冷暖。曾参加过02年东北边关行的李习文教员经常在课堂上提及当年采访的趣闻轶事和所学所得,他说:“我对 “走、转、改”特别有感触。我实习的时候,采访对象只有基层,可以说实习的形势逼着我不断地去采访,去找故事,去写生活的原生态。所以我起步的时候就有鲜明的草根意识。”

“这是一种精心组织策划的实践活动。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新闻要有故事感。现场见闻是新闻最本质的东西,是真正的新闻。” “短短四十几天,收获可能比上一个学期的课还要大。”现新闻系主任濮端华提起毕业实习小分队依

旧赞不绝口。“但由于种种原因,新闻系已经有近十年没有组织过没有毕业实习小分队了。我们感到十分遗憾,不过也正在讨论如何重拾这项优良的传统。” 期待在下一届学员的实习中,能够重新看到小分队的身影,能够继续这种一路走,一路写,一路学的新闻课堂。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本科学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119181/

推荐访问:云南游记随笔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