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校园日记 >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时间:2018-04-06   来源:校园日记   点击:

【www.gbppp.com--校园日记】

拉贝日记观后感 第一篇_《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军事理论》这门课程,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完了《拉贝日记》这部电影。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我都是感到痛心,难过,愤怒的。为祖国曾经遭到这样的伤害而泣,为日军的残暴而怒。

这部影片记载了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卢沟桥事件后,攻陷了南京后的种种令人难以启齿的暴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那种无人性,可耻的杀戮行为真的令人感到痛心,更多的是对日本的愤怒和仇恨。这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的严重罪行之一,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吗。他对侵华日军制造这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犯下的严重罪行的有力证词。

导演florian gallenberger用艺术的形式把这场战争呈现给我们,这片子是这样的沉重,这是历史的大悲剧。它写了战争和人,但是它弘扬了在生与死的关头,人道主义的一种力量,人道主义的升华。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位德国友人-约翰拉贝-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个德国人在南京大屠杀时拯救25万中国人的事迹震撼了国人。约翰拉贝先生1882年生于德国汉堡,1908年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来到中国经商。他本可以在战争爆发前偕同家人离开回国,可是在无情的战争下,面对的是无情的绝杀,他有情地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员工,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保卫无辜的百姓,和他的伙伴们不顾个人的安慰,共同联合起来建立了安全区,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安全区为大约二十五万中国平民,为他们提供了暂时栖身的场所,保护了近二十几万儿童妇女。

作为一个德国人,德国是日本的盟国,而且他本人也是一名纳粹党员,他本应该帮助日本,但是他却转而帮助赤手空拳的中国人,这纯粹是一种使命感。在影片中,由于他的不屈服,他的妻子朵拉在回国的旅程中遇难,他眼睁睁地看船沉入大海,他遭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身体的打击也是不可言喻的,但这件事却遭到日方的轻视。在巨大的悲痛之下,他还是站了起来,为那些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撑起了一片天。他被推为安全区的主席,拉贝明白自己肩负的担子有多重,他说:“由我出任主席,我不应再有丝毫的犹豫。” 他带领他的委员们寻求国际援助,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他的行为是无私的,伟大的,当时难民们对他顶礼膜拜,都称他为活菩萨。拉贝先生以这样爱的方式保护中国人的生命,帮助中国人,这种大爱,令人尊敬与钦佩。从历史中,我们知道拉贝先生爱中国,【拉贝日记观后感】

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也深深的爱着拉贝先生约翰拉贝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华民族最为真挚的朋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感谢他。在残酷的环境下,拉贝先生用日记记录下了日军暴行,也是对日军残酷暴行的无情揭露。让后人知道日本人的残忍,冷血和无耻。

影片里的威尔逊大夫也是一个有情有义,敢说敢做,爱憎分明的一人物。其中一段和拉贝一起唱起希特勒是胆小鬼的滑稽歌,特搞笑。但他在战争中那种为救受伤的伤员的那种责任感,让我敬佩。

里面还有一个很让人感动和心疼的人——瓦莱莉?杜普雷——坚韧伟大,保护了上万名中国女性免遭蹂躏,挽救了上千人的性命,坚强,具有母性光辉。

《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不容遗忘的历史,不容抹杀的记忆。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先生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拉贝日记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留下的对中国百姓最为发指的一刀,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头颅,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运。这一刀是无耻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中华民族圣灵的亵渎,这种行为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唾弃和谴责。他们不顾世界的和平,执意发动战争,他们那样地轻视生命,把中国人的生命踩在脚下,只为了掠夺,为了本国的利益,这样的“致富”真的有意义吗?这样的“胜利”真的愉悦,真的会让你有永久的开心吗?看到他们那无情、冷血的行为,我真的无比愤怒,心中有一把火在燃烧。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啊?能做出这样无耻的行为来的。日本在这件事上永远不值得原谅。他们的内心需要受到永远的谴责。

可是日本的很多人都没有在反思二战,没有反思他们给他人带来的灾难,给世界带来的灾难。他们没有一点罪恶感,日本今天还在参拜靖国神社,他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这说明他们还有一点羞耻之心,还是他们敢做不敢当呢?他们没有一点悔过之意,他们篡改教科书,否认历史,否认自己的过错,掩饰自己的罪行,这是中国人,乃至世界所不能容忍的。生命,人格,尊严,亲人,什么都没有了,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奢侈”的东西了,看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丽的中国女性被强奸被欺辱致死??在那个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这样的场面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这样的场面怎么能叫人不动容,怎么叫人不伤心?而这就是日本口中所谓的“正常战争伤亡”,一切都是辩解之词。我想质问一下日本,你们的祖先犯下的错误,你们都不敢承认,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民族尊严吗?这就是你们“伟大”的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吗?你们不怕世人的耻笑?真丢你们祖先的脸。

我们要记住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要记住日本对中国的伤害,时刻将祖国放在心上,勿忘国耻,要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曾有学者说过:忘记了屠杀,意味着第二次屠杀,是我们对自己灵魂的屠杀。

在对日本的质问后,我们要想一下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沦落到那样的地步?堂堂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唐朝时期,日本民族还派使者到我们这边学习,朝贡。1000多年后,我们成了那个挨打的一方,而日本正是那一个施暴者。中国,你怎么了?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地受侵略,无力反抗,强国变成了弱者,世人无不虎视眈眈地觊觎着中国。中国在近代以来不断地妥协,不断地失败,在日军发起全面攻华时,中国还在内战,蒋介石单方面采取不抵抗政策真的让我很不解,东北三省那也是中国的啊。是中国的起先的放纵给日本有了更猖狂,嚣张的态度。在抗争中我总想不懂为什么国人不奋起反抗呢,即使一死,不如死得有尊严些,有人说那是无意义的反抗,我并不这样的认为,如果当时南京可以团结奋起,起码可以打击日本,让他们知道中国也不是好欺负的,要知道我们当时的人口数是小日本兵的几倍啊。可是国人的依靠心理,侥幸心理,懦弱心理,麻木心理, 选择了放下手中的武器,选择了死的沉默。

中国要崛起,要坚强起来,要团结起来,才不会受外人的凌辱、欺负。装备好自己的武装力量,增加自己的战斗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在世界之林取得一席之地,赢得别人的尊重。很欣慰、高兴的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在逐渐地强大起来,我们再也不是任谁想打就打的了。

观看影片,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真的不由让人揪心落泪,可是眼泪有什么用呢?我们没有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没有机会伟大,没有机会壮烈,但我们可以做善良的人,感恩的人,懂得珍惜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南京大屠杀此等大耻,国人要奋发,为中国争一口气,中国要崛起;国人高呼爱国,为中国争一席之地,中国要富强。

这个影片的力度在于让我们不要忘记,忘记了屠杀,意味着第二次屠杀,是我们对自己灵魂的屠杀,这部片子让我们不会忘机。

《拉贝日记》将让我们记住历史,让我们不因为历史的远去而淡忘。

拉贝日记观后感 第二篇_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前几天我观看了拉贝日记,一部纪录片样式的电影,看完以后心里感慨万千。令我感慨万千的有电影里德国人拉贝以及与他并肩作战在中国救死扶伤的一些国际人道主义者,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带给我的震撼。看完以后我一直在想,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然没有人敢来侵略我们;不正是当时那积贫积弱的中国才成了日本帝国主义要征服的目标吗?由此可见,落后就要挨打啊!

影片历史发生时间为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被多位外国人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12月,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捍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拉贝先生在自己所居住的屋子里,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尽管自己是一名纳粹党人,但是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灵魂。我觉得我们应该为他鼓掌,尽管他是一名德国纳粹党人,但至少他比某些自称是中国人,但却做着卖国求荣勾当的人有良心。有时候一个人的身份真的不能代表什么,我们应该看他做了什么事情。

“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

“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00平民被打死。1月6日:克罗格看见汉中门边的干渠里大约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机枪扫射或是别的方法弄死的百姓”。

以上这些都是拉贝日记中的一些内容,是我查阅到的。这些都是拉贝先生纪录的当时日军暴行的铁证,尽管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极力否认自己国家当时的屠杀历史,但历史是不可磨灭的,中国人民会看到,世界人民都会看到。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纪录片中两名日本军官残忍杀害中国的战俘来比赛的事,实在令人发指。我看到他们无视中国人的生命时,内心在呐喊:“狗日的!”自己当时哭了,拉贝可以从中选择二十个人作为对失去自己的司机老张的补偿,可是哪一条生命不是命呢?哪一个人没有亲人、父母、子女呢?我真的不明白当时那两个日本鬼子的心是不是让狗吃了?难道他们没有父母子女?由此可见,日本军国主义是多

么的可怕,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防止给中华民族造成新的伤害。

看完拉贝日记,我觉得“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必须富强起来,才能免受外敌入侵。这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人民才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谨记历史的教训,牢记自己的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争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拉贝日记观后感 第三篇_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讲述的是主人公拉贝在 南京大屠杀前后发生的故事,真实的再现了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烈记忆。主要讲的是一群居住在南京的外国人,如何去保护那些将要遭到屠杀的中国人,也许那时候在乎的不是国籍,而是生命。

拉贝当时在中国的首都南京担任西门子分部的负责人,总部派人接替拉贝的职位,在卸任的前几天,日本人开始轰炸南京,包括西门子工厂,一面巨大的德国纳粹国旗拯救了工厂里的工人,或许大家会觉得德国的纳粹国旗是罪恶的象征,但那面旗帜却拯救了很多人。拉贝虽然拥有德国纳粹党的身份,但是他并不像我们平常认为的那些法西斯那样凶残,拉贝拯救了很多中国人。

当南京城门即将被攻破的时候,一群外国人效仿在上海的做法,在南京设立了一个安全区,本来即将要回国的拉贝,他依然决定留下来担任南京国际安全区的主席, 很难想象一个人为了一群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冒着生命危险留了下来,并且承担起了难以肩负的责任。一个本来只能容纳10万人的安全区,但是由于难民数量过多,挤进了20万人。在南京安全区委员会中有很多人是反对让过多的人进入安全区的(并无恶意,只是担心人数过多会使整个安全区彻底崩溃),但是拉贝却允许那些人进入安全区,后来证明拉贝的决定是正确的。

日本人进城以后,开始大肆的屠杀,拉贝亲眼目睹了那些残忍的屠杀场面,但是他知道他有更重要的职责,就是保护好安全区内的人,电影里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很感动,日本一个少佐,在伏击国民党军队的时候,明知上级有命令,不抓俘虏,但他依然抓了上千个俘虏,虽然最后依然没有就下那些人,但这也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穷凶极恶的 ,他们也有善良的一面。

随着外国记者团的到来,整个电影业接近了尾声,然而拉贝回德国后,长期经历看完整部电影,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记住那些苦难的历史,仅仅排查,晚年黯然病逝于柏林,《拉贝日记》也成为一段尘封记忆。 是为了去记仇吗?战争的爆发,伴随屠杀并不是少见,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很多屠杀,例如长平之战,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杀的人会少吗,一点也不亚于南京大屠杀,但是为什么人们更多记住了南京大屠杀,一是因为时间近,二是因为长平之战是中国人之间的屠杀,南京是外国人对我们的屠杀,但在本质上这都是屠杀,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屠杀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军人的残暴,而更多的是因为战争的爆发,今天我们记住南京大屠杀,不是为了去仇恨日本人,而是要铭记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伤痛,更是要努力维护好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让战争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拉贝日记观后感 第四篇_《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拉贝日记观后感】

编者按:看过《南京!南京!》,很有必要再看看《拉贝日记》。

今天看完“拉贝日记”。一个人看片子,好像很怪僻,影院全场算上我只有三个人,如果不是有我,那一对儿算是包场,从影院出来,天还没全黑,都快七点半了,空气很暖和,香香的,是槐花开了,可是看不到槐树,它们都藏在小区里,马路两旁是高大的杨树和银杏,我对这条街很有情感,走过也快十年了,马路不很宽,银杏树长得很大了,到了秋天,金黄的色彩很浓郁,把一条街打扮的满满的,从天空到地面。良久没有薄暮在街上逛逛了,一个人。街上人来人往,谁都不留神谁。

“拉贝的日记”,看完后,第一的感觉是“拉贝”的导演输了,输在平淡。但在平庸之下,却是故事的完全跟整体的可托。并且最凸起的一点是将杀害的罪恶本源清明白楚的告诉,并用了许多的篇幅重复强调:那就是――战役的祸首罪魁是政府,日本的天皇直接参加(向参演天皇他“大爷”的日本演员致敬),仅仅展示个体日军的残暴是薄弱的,是避重就轻,擒贼一定要擒王,这是“拉贝日记”的一个立足点;另一个立足点是从德国人的角度在看待希特勒的问题上要有一个立场,说大一点是态度,此片给出的是反法西斯的破场(固然我们应用纳粹的影响救命了战斗中的人,但并不能因而感谢纳粹),导演刻意用了必定的篇幅分不同的场景展现此观点;最后的立足点当然是人性主义,亦即本片的重中之重,从个体好汉到其他国际友人逐一描绘,只是那演大夫的演员似乎是演吸血鬼出生,很跳戏。观影中对仁慈的本国人是有激动的,然而当看到咱们的运气须要外国人开圆桌会议举腕表决并由外国的圣母玛利亚来操办的时候,仍是有辱没的感到。至此,用这三根线穿成一根连起全部故事,顺水行舟。只是人物塑造的很失败,不个性,平庸是很致命的,由于平庸可能使人损失观看的兴致,并在看过之后没有回想,当初想想拉贝就是一光头戴眼镜的老头儿,可是看拉贝自己的照片,得到的印象就比整个影片给我的印象深良多。所以“夏伯阳”不会被遗忘,而“拉贝日记”会。另外对于屠杀的镜头并未几,但那段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砍头比赛被突出表示,并且竞赛的过程逐日在报纸上登载,屠城的来源在日本本土再一次被提示。其余印象还有张静初的角色,基础就能够没这个角色;还有拉贝夫人上的那艘大船,有点挪亚方舟的感觉,鬼子连方舟都给炸了,人神共愤。

陆川的“南京南京”赢了,赢在一个一个独立的镜头。如果将镜头离开,每一个片断都有很强的冲击力,很奇特,历史的质感强烈,塑造的人物影像刻骨铭心,仅仅是影像;一个一个的镜头语言,就是他们历经四年将粒粒顽石磨制成的宝物,只等着用红线穿起,只是切实是功力不够,穿乱了套;那日本处男纯挚善良的眼线就是一根稻草,处处都可断裂。至于我们的圣母玛利亚高圆圆,坚定不演被强横的戏,现在看来很对,陆川说如果演了影片会很不同,我也没看出有什么不同,“南京南京”里强暴的戏份儿太多了,足够了。只是对高玛丽亚塑造的单薄了些,印象不足。对网上很有争议的那一段日军祭奠的十多少分钟,我感到很棒,不可或缺的一局部,想想国家的人被杀,国都被占,还要在你们的国都里祭祀杀人者的亡灵,是什么样的羞辱吗!况且日本人的团结纪律和睦势也由此展示得很充足,我们好好想想,那么大的国家为什么被杀的那么惨?重要还是男人们尖勤谗滑,奴颜卑祈的太多,精英太少,一个国家假如男人们精力上被摧

垮,精神上被毁灭,国度根本就亡了,所以,陆川虽然本作品不算胜利,但这样玩命工作的男人就是国家的盼望。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第五篇_《拉贝日记》观后感

勇气

——《拉贝日记》观后感

周五晚上,学院组织了一次观看红色电影的活动,很高兴我能够代表我的班级——应教机电131班来到16幢404观看影片。在去到404教室前,我都不知道今晚要观看的电影到底是什么名字,暗自揣测了一下,未果。当我最后来到教室后,看到了黑板上写着的《拉贝日记》四个大字时,脑子里仍然没有对今晚的电影很好的一个定义。

6点半的时候,有位负责组织的同学上去简单介绍影片。当我听到从他嘴里说出的五个字——南京大屠杀,那个瞬间,觉得冬日的凉意瞬间侵入了我的五脏六腑,即使我的后背还留着刚刚奔跑而来时的热汗,我突然后悔,好想逃离这个教室。无奈教室的出入口都有负责的同学把守,我只得继续坐在位子上,面对即将而来的“影片”。为什么我会这样呢?不是因为不想看,我是愿意观看红色电影接受它的教育意义的。只是,我从小就很难接受看到日军侵华时犯罪的那个场面,小时候看过为数不多的抗日影片至今都在我脑海里盘旋不散。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日军残忍的把刚出生时的婴儿放在磨盘上„„每次想到就心酸。因此,个人是个在这方面及其敏感的人。

当时我都想好了,万一电影放到这些场面,我就闭上眼睛捂住耳朵好了,我也确实这么做了,在第一次一千多名中国士兵俘虏站成一排被卡车上的冲锋枪射杀时,在日军开着“铁鸟”乱下蛋,数千南京人民家破人亡哭天抢地时,在那个会说德文的拉贝的司机张被日军无情砍头时,等等的情节里,我都这么做了,懦弱的闭上眼睛捂住耳朵,自以为是的欺骗自己一切都好。但是,电影里,那些善良并勇敢的外国人们,他们是无法躲避的,他们也勇敢的面对了,并且凭借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无畏,拼命建立、守护了安全区,拯救了20多万中国人的性命。这不是捏造的电影情节,在历史上,这一段伟大的拯救都是有史可循的,太伟大了,那些无私的外国人们。我忘不了救死扶伤刀子嘴豆腐心的内科医生,也忘不了那个为了金陵女子大学女大学生拼命争取权利的女老师,也忘不了在背后默默支持丈夫的妻子,最无法忘记那个不顾自己糖尿病危险仍然为了中国人而斗争的拉贝先生。 这次电影,给我的教育意义不同一般,它给了我面对生死的勇气。

应教机电131班王珍妮

拉贝日记观后感 第六篇_拉贝日记 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观电影《拉贝日记》有感

南京大学2011级第二党支部刘睿清

2014年12月13号,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参加了南京大学医学院2011级第二党支部组织的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观看电影《拉贝日记》。这部电影我之前确有耳闻,也粗略地草草看过,今天正值南京大屠杀七十七周年纪念日,山川寂寥,举国同哀,在这样的氛围下再次观看这部电影,我的思考和感触便与以往不同,更有一番不一样的色彩和意义了。

《拉贝日记》取材于德国人拉贝撰写的《拉贝日记》,以亲历者的角度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身为西门子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的拉贝先生带领一批国际友人建立“国际安全区”、挽救二十万中国人的故事。拉贝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辛德勒是二战期间在德国纳粹的恐怖统治下拯救了1200名犹太人的人道主义英雄。拉贝较之辛德勒,我个人以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应当说辛德勒是欧洲的“拉贝先生”。

作为一名早期参加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纳粹元老,拉贝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完全可以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置身事外,早早地离开一片疮痍、危机四伏的南京城,但他没有这样做,如他所说“我无法忍受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被屠杀”。拉贝先生是一个立体丰满、有血有肉的老头,他一方面会因为工作上的纰漏对中国的员工发火,另一面又舍不得生活了多年的南京、舍不得可爱的中国员工和他辛苦打拼的事业。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德国商人在“利”与“义”的抉择上,“善”与“恶”的交锋中,拉贝毅然选择了“义”,选择了以自己的名誉、信仰甚至家庭来照亮人道主义的光辉,代表着人类“善”的光明一面勇敢的和没有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这一点非辛德勒所能及。观看《拉贝日记》,我对拉贝的认识随着影片的展开逐渐细化加深,对他的敬意也层层叠叠越筑越高。一个平凡的人一件不平凡的事,影片结尾许多被拉贝挽救的中国老百姓团团地围着他们的“活菩萨”——拉贝先生,像刚从恶魔那里逃出获得了第二次的生命,人人的脸上是大难幸存后的欣然,是对这位“中国人民的英雄”的无限感激。

拉贝先生是大时代里面一个有着惊人壮举的不平凡的小人物,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透过人物反思历史,这也是我们这次党日活动的主旨所在。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即12月13日定为全国公祭日。而就在今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南京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了重要演讲。在他的演讲中,拉贝先生作为一名拯救了数十万中国民众的国际友人被提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将人道主义的光辉延续发扬,而中国人民更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所遭受过的苦难。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受人凌辱、毫无尊严的东方睡狮,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曾翻看过《拉贝日记》的原著,它的扉页上十分痛心地写道“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政府现在并不承认在南京的暴行”,中国的译本将“日本政府”改为“日本右翼分子”,这是考虑到中日两国的和平外交关系。历史是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改变的,不忘历史,警钟长鸣,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任何破坏和平,阻碍中国和平崛起的行为终究会以失败告终。

【拉贝日记观后感】

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我们还在路上。

拉贝日记观后感 第七篇_观拉贝日记的感想

那段惨痛的历史

—一个德国人笔下的1937年(观《贝尔日记》有感)

1937年,对中国人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有改变我国形势的重大事件,这一年,有令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奇耻大辱。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搜索失踪士兵为借口向我军挑衅,我军士兵被迫打响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日本的全面侵华也就此展开。拦不下侵略者践踏我国国土的脚步,挡不住帝国主义制造的枪林弹雨,到8月13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已经威胁到南京,12月13日,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从此,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笼罩在日军疯狂屠杀的恐怖和血腥中。这是中国人永远抹不去的悲痛,这是全世界共同见证下日军所犯的滔天罪恶。

那时的日本把中国、朝鲜等作为它进攻掠夺的对象,有它的必然性,也离不开国际政治经济的大背景。1937年,在政治上,日本早已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需要不断发展壮大,但本国有限的原料和土地资源显然满足不了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所以必须把矛头指向贫穷、混战的落后国家,朝鲜、中国等无疑成为它的首选。从经济上看,1937年,全世界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日本自然也不例外。经济的衰落致使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政局动荡。为了恢复发展,必须拉动工业发展,积极寻找化解矛盾的方法,日本当然不会采取罗斯福的内部解决的方法,它想要快速恢复经济,就得转嫁危机,而最好的手段就是通过发动战争来缓解自己的危机。历史是必然的,在军国主义道路和全球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造就了南京惨不忍睹的场面和国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拉贝日记》是根据德国人约翰﹒拉贝的日记改编的一部影片,影片中真实再现了南京大屠杀前后一段时间(也就是1937年左右)南京城内发生的一幕幕。

作为一个德国人,拉贝客观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前前后后;但作为一个希特勒手下的纳粹份子,拉贝曾愚蠢的肯定日军进攻南京的行为;而作为一个国际友人,拉贝救助中国人的表现值得我们向他道谢。

约翰﹒拉贝,出生于德国,后被派到中国,,成为西门子公司的雇员,在日军进攻南京之际,他和罗伯特﹒威尔逊大夫、杜普雷教授、罗森博士等人共同组建了南京安全区,任安全区委员会主席,为25万中国人提供了暂时栖息避难的场所。在敌人的枪口下,在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残杀下,掩盖不住这些人人性的光辉。

约翰﹒拉贝,当时虽然是一个纳粹份子,本性却是善良的。他在飞机轰炸工厂时不顾生命危险打开大门让工厂所有员工到德意志国旗下躲避。当他目睹了日军的轰炸后,毅然放弃回国的打算,而选择留下来帮助这些苦难的中国人。看着一个个即将死去的恐惧面孔,他竭尽全力想多挽救一条生命。最后被迫离开,众人的呼喊是对他高尚品行的谢意,虽还是不得不走,却也得到了一丝安慰。

罗伯特﹒威尔逊大夫,同样和我们毫无瓜葛的一个人,还是个美国人,也选择帮助病痛中的人们。是他愤怒的训斥人们没有多准备酒精、纱布、麻醉药这些东西;是他毫不顾形象的闯进会议室,一身沾血的站在那里向人们描述因战争而缺胳膊断腿的孩子们的现状;是他让那些安逸中的德国人有了设立安全区的想法。不知是不是导演有意将这位医生带上白求恩的影子,但我知道,威尔逊手术中坚持不懈的形象和手术后疲惫的身影和白求恩一样高大。

杜普雷女士,南京女子学院的教授。她驳斥日军恬不知耻的要求,她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些随时会落入虎口的女学生,她独自隐藏起一旦交出去就会被枪杀的800多名战俘。面对困境时,这位女士沉稳冷静的态度绝对不输给任何一位男同志。

影片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日本少佐。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虽

然他解决了1000多人性命,但从他的表情里我们看到了不舍与无奈。如果不是他通风报信,安全区也许等不到新的黎明的曙光。我们不要要求他做太多,一个日本人,良心未泯,这就够了。

日军进行疯狂的杀戮行为,国人脸上却是恐惧到几乎麻木的表情。拉贝的司机被抓,他赶去营救,却目睹了司机脑袋落下的场景,日本军官同意他从战俘营里带着20人时,人们的眼神里只有恐惧,表情只剩下麻木。在日军决定轰炸安全区时,所有人站在了门外,可当敌人威胁开枪时,所有人的脚步瞬间错乱,他们想的不是安全区能不能保全,仅仅是自己能不能活命。琅书在埋葬被枪杀的父亲时,不见一丝悲伤,是从容冷静,还是早已对枪杀司空见惯呢?另外,影片中加入了琅书和罗森的情感成分,让我觉得很是悲哀,国难当头,生死不定,难道国人还有心思顾及儿女私情、唧唧我我?看到这些,我甚至想,这几个置生死不顾的外国人为了救这些只顾活命的麻木中国人,值得吗?当然,他们没有去想值不值,他们只是坚定的去做了。

然而,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善举,是救不了中国人的!

日军同意拉贝从战俘营里带走20人,拉贝该如何选择?选择就代表放弃,选择一个人就要放弃更多人。他在这生死攸关时怎么决定别人性命的轻重呢?他只能凭感觉选择20个人,挽救了20个性命,也带给更多人绝望。日军不允许医院接受中国士兵,可老人央求:他是我儿子。病人被推进去了,结果还是死了,又配上了两位医生、三名护士。当拉贝质问罗伯特时,他说:那是他儿子,我能怎么办,见死不救吗?是啊,他能怎么办,他们终究斗不过蛮不讲理的侵略者。杜普雷女士向敌人交出了200名战俘,可她不曾想到,这些人到了日本人手里,只有死路一条。当她看到战俘们一个个被杀后,她决定把1000名战俘藏起来,却成为日军轰炸安全区的借口。可是,25万人的生死和1000名战俘的性命,她又如何权衡?

安全区是保住了,最终却逃不掉落入日军手里的命运,日军无聊时还是会把砍下来的血淋淋的头颅排列展示,愤怒时仍然会随便抓住一个女子全不当人的侮辱发泄。

日本的侵略行为没有停止,国人的麻木没有改变,安全区成了敌人哄骗大家有名无实的地带。可我们仍然要感谢他们,感谢为中国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善良、充满大爱的商人、医生、教师, 中国人不会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同样会记住这群有情有义他乡之客。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33954/

推荐访问:拉贝日记观后感小报 拉贝日记观后感500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