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时间:2018-04-01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第一篇_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亦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和交际范围的扩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病。这些问题在中学生中尤其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有的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性问题。目前我国少年儿童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并且现在孩子们所面对的问题有许多是从前的孩子不会遇到的,而适应这种变化,不仅是他们面临的任务,同样也是成年人面临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当客观地、历史地认识到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预防胜于治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应当划分出几个层次,以此我们可以将学校的任务明确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心理咨询,是被咨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人的一种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疗,即具有较严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专门心理治疗。而第三种情况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较少。因此,心理治疗不应当是学校的主要任务。“预防胜于治疗”,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而不是问题矫正。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种消极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积极目的。学校心理辅导不只是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而是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发展、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3、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协同发展。当前,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一些学校尚存在模糊认识,一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一切围绕提高学习成绩,只偏重于学习心理教育。比如,进行智商测试、学习焦虑测试、学习方法指导、考试前心理调适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应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抗挫折耐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层次是,第一,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二、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人类能够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主要是因为人们能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缘故。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就必须不断去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心理学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更重视研究并揭示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规律,使其直接能为学校教育提供指导。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Paul Ausubel,1918~ )在1957年做过的一次“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实验发现,学生在阅读之前有准备长时记忆的意向比阅读之后才出现这种意向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一旦明白这一规律,教学中就会提示学生,不要只为当前的考试而学习材料,应为长远的学习或应用而去掌握材料,只有这样,知识保持的才长久。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是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在质和量上进行描述和测量并揭示其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既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包含回避失败倾向、趋向成功倾向、克服困难倾向和社会竞争倾向,这四种倾向的组合就表现为成就动机的质的特点;而表示每种倾向强弱的分数则表现为成就动机量的特点。质的和量的特点不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果就会不同。研究进一步表明,当趋向成功的倾向占优势时,学生就会选择更有价值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些知识可以使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行为就会有较准确的了解。另外,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心理学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来了解困难的原因。教师可以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还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

动。例如,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迁移。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利用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心理学家们往往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以及学生现在或过去的行为,来预测他将做什么。比如,一个心理学家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一般智力、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就能更准确地预测这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业成绩。行为预测必然伴随着行为的干预。如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矫正措施,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三、心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素质与素质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素质指的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个体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淀积,它标志着个体或群体的总体质量水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以下四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四种基本素质中,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素质,也可以说是基本素质的核心,因为个体自然遗传素质与潜能的开发、社会文化经验的内化,都必须通过个体的身心综合反映出来。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个体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所实施的教育。个体的健康及理想、信念、兴趣、能力等身心特征不仅是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根本。因此,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强健的体魄。2、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我们之所以可以提倡素质教育,是因为素质本身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素质的先天基础和后天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个体或群体的素质状况;二是素质形成的“内化”机制,即特定的社会需求、道德规范、准则、知识文化技术等外部因素,可以转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及其质量。素质的先天性,要求人类讲究生育质量,而素质的后天习得性和可"内化"性告诉我们,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外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个体的内在结构。那么,外部因素怎样才能转化为内部结构和质量呢?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性,要影响或干预个体的身心发展,外因必须与内部发展规律相匹配,凡是跨越或与发展规律不适应的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3、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方法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热点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进行课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者素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应当提及注意的是也要强调塑造人的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个性特征,在这方面,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心理学中有关认识能力、个性心理和身心健康的知识,具体地展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指明身心发展的一个个关键时期,提示教育者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使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在谈到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时,心理学有关道德发展规律告诉我们:道德品质的塑造关键在于成人的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道德形成的取向不同。10岁前的孩子,因为怕被惩罚或希望得到奖励而服从规范;大约10一15岁的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心目中逐渐树立起是非观念、群体的引导和对权威的顺从,使他们能较为自觉地服从规范,思想品性初步建立;15岁以后的青少年,开始建立法制观念取向和价值观念取向,认识到人性的尊严,会凭自己的良知去判断是非,道德品质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因为道德品质发展受到自身道德取向的制约,所以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就要有针对性,小年龄的孩子要有强化措施,而大年龄的孩子则要强调以理服人,注重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的方面是成人的榜样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家长素质的高低、净化社会风气和文化媒介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个体和群体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比如认识活动中的学习问题,现代心理学有关知识对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如何增强记忆、如何组织和加工知识、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什么等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掌握了这些知识,对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很有帮助。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从国外的资料和国内近年来学校心理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扮演四种角色: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学习的辅助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首先是当学生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任务。不论是测量性评价,学校心理咨询,还是进行行为矫正和开展各种辅导,都是为了当好学生心理的保健医。其次是德育工作的辅导者。学校心理学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校里,不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还有对品德不良的矫正工作。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第三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这种辅导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方面的工作现在通常是由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在第二个层面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针对学习障碍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与矫正,学习障碍是中小学学生常见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严重的阻碍,通常家长和教师常会认为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或者认为这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问题,而对他们采用说教、强制、甚至是奚落的措施,其结果越发雪上加霜,使这些学生学习兴趣全无,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也应该发挥自己职业专长的一个辅导领域。最后是选择职业的指导者。当学生在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时,在我国将会有70%以上的学生要进入社会,参加职前技术训练或直接投入社会劳动,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对于这部分青少年来说就非常重要。然而限于自我认识和社会阅历的欠缺,这些青少年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掌握选择职业的技巧,应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我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中,这方面的工作就显得更加突出。 注:你可以砍掉第1和第4大段,因为我觉得这跟你要求的无关吧。

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第二篇_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杨淑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名称是由“电化教育”名称更名而来的,在内涵上,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只是人们通常认为电化教育仅仅关注有形的物化技术,即媒体技术,而教育技术则兼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当前阶段,这两个名称在实践领域并存。教育技术是指应用各种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三大支柱。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更是一种新的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促进的作用

教育技术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能够支持与优化教学过程。例如,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媒体形式,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充足的资源,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等。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实。

(一)有力地支持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

现代教育思想主张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国际化和终生化。教育技术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提供了技术的保障;“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设计为开展个别化教学提供了有利的途径;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实现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教育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的机会,使教育摆脱学校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束缚。学生能根据个体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方式,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进度,扩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例如,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教师很难针对全体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因此,传统的教育较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技术中的教学设计技术为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方法的支持;教育技术中的媒体和学习资源为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环境支持。

(三)丰富教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

首先,教育技术打破了教材的单一的形式,使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或者视频等。这将改善以往僵硬的教材形式,提高教材的表现力。目前,幻灯投【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影教材、录音教材、电视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媒体都已

经在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重要的教材表现形式。

其次,教育技术有助于突破预先确定、固定不变、封闭的传统教材体系。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兴趣,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不再局限于使用某一种信息或方法。由于教育技术的使用,摆脱了原来课程结构的束缚,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

(四)优化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演示,促进学生对事物认识和理解;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便利的交流工具,有效地开展协商与讨论。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改变师生的角色和责任,优化师生关系。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

学习的过程,不仅仅在于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不仅仅只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在于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孕育、产生并提出更深层的问题。这恐怕是在当今世界发展情况下,对学习的较为贴切的认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问题和看法,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进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规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在此学习过程的始终,同样要诱导和鼓励学生发现"较复杂、较深层的问题"。这种"较复杂、较深层的问题",不管是以问题形式,还是以条件形式提出,也不管是哪个人提出的,要让全体学生人人都知道,大家都明白这个问题说的是什么。因为,这种"较复杂、较深层的问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有多种机会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所谓将知识"外化")。学生可能解决它,也可能一时或一生一世都解决不了它,这都没有关系。因为这就是现实,是客观存在。时间一长,既培养出"发现较复杂、较深层问题"的习惯,又受到"学无止境"的教育。让学生的脑子里,多存在一些盼望解决的问题,恐怕对其一生的成长都有好处,至少可诱发成为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早日体会学习意识。

自从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课堂上再也不是单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教学场景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渲染,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关键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对老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知识的传授,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的,不形象、不具体,虽然也有可能重现客观世界,但很抽象,学生需要领会,在脑中努力拼凑,去重现客观存在,这是相当困难的过程。然而,有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摸拟现实世界,可以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体会其中现

代教育技术教学所具有的信息媒体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它表现力。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以语言、直观、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方法、谈话、讨论、演示、参观、实践等形式进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师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主要以媒体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如语文课中的田忌赛马一课,我以动画演示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田忌胜利的全部过程,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即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优化了教学过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四步”教学法,即理清思路、再现真实、动静结合、诱发情感这样四步,使学生主动学、积极学,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我直接利用电视媒介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采取直观教学法,把枯燥的道理变成内容丰富的道德行为,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教育教学技术会给教学方法带来怎样的深刻变化,还需不断地探索。

(五)现代教育技术改善了学习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习环境应该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也就是说,在充分的技术环境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应用技术,而不是让学生经常看教师的操作、看教师的表演。还是那句老话,学生是学习者,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各种技术进行学习,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才可能真正学会利用这些技术。按照这种观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应受到过于严格的控制,而是尽力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一切可用资源,让学生用于学习,从而不断完善学校的学习环境,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支持和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场所。

大家都知道,人们的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这三种不同的形态。多媒体信息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个体在认识形态上的种种差异,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以往形式单一、直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但是,仅通过单一渠道所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实践证明,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所获取到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而且容易记忆。可见,从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是何等的重要。而多媒体系统完全可以提供这种学习环境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器官的功能。如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可以作用于听觉,一致的界面、友好的交互式操作则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主要是依靠语言、文字以及数据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即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当人类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这种二维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多媒体技术为人类的多维思维提供了一种

能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表达和处理的最佳技术和方法。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器官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突破了抽象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中,主要引入的是它的概念,目的是将它的教学媒体信息用于超媒体结构实施有效的组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便于控制、易于控制的特点,使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去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满足个体化的学习要求。这种媒体和电脑的完美结合,可以促进人类感官与想象力相互结合,以全方位的立体空间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灵感。这些功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增大学习者视觉和听觉的传递信息比率,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并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思维创造力。

(六)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师生相互交流,便于个体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机会和班级每个学生进行交流。这个问题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在网络教学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得到教师发送过来的信息,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操作,并都有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得到教师的个别讲解与指导。教师利用网络反馈原理,积极接受学习者反馈回来的信息,适时调整有关信息,以便学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照教育目的规定方向发展。另外,教师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学生或学生组与其进行研究讨论,可以指导每一个学生进行操作,可以将某个学生的屏幕内容传播给其他学生观看。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展开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致使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制约了人才培养。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个弊端。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进度和学习中的疑难,选学相应的学习内容,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实现个别化学习。另外,从宏观上讲,网络教育还可以实现教育个性化。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个人的天赋、爱好,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及地点。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有积极的一面,又有限制的一面。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但不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反对片面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观点,认为它们就是教学的全部,从而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这是不科学的。教育进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认清先进与传统的关系,是

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现代教育技术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不具备表达方式的所有优点、语言、手势和表情的交互作用,对现代教育技术而言在目前还无法达到。目前,制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的关键问题:一是大数据量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视频的数量往往是大得惊人,对这些信息的合理存储及有效管理还需认真探讨。二是现代教育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存取。教学不等人,信息必需快找、快用、快存,否则,会影响教学的实施。三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必须能应用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符合教学规律,能够应用于一线教学,信息手段用的过多、过滥,就失去了其优势。如何保证在对精选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仍需解放思想,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大胆实验。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的有目共睹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出现,是教育教学的又一个春天的来。我们一定要针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为更好的、更深入的、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助一臂之力。

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第三篇_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cn

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琳 肖晓月

来源:《学园》2013年第03期

【摘 要】科学合理的教育理论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运用于实际教学更能发挥其作用,指导一线教育工作者。本文基于一线实际教学的需要,首先阐述了当代推崇的教育理论,并指出将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的原因,最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工作需要,结合之前的教育理论,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实际教学 教育理论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59-02

一 当今普遍推崇的教育教学理论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近年来,教育界较推崇的一种教育理论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赫尔巴特传统的教育理论截然相反,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推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催化剂”,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氛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要选取满足学生好奇心或能提高自尊感的教材,学生才乐于学习;要在压力较小的教育环境下,主动自发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地位,自评学习结果,从做中学,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在这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育界先后提出“以题目讨论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

2.最近发展区域

20世纪30年代,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域”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并指出,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看到儿童的明天,即“判明儿童发展的动力状态”。在此之前,教育与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教学是充当发展的尾巴,发展总是走到教学的前面”。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比如已经掌握了的概念和规则;二是儿童即将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的提出说明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在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到达的水平,还应认识到儿童仍然处于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状态。因而,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现有的认知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让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最终跨越这个区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因材施教

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第四篇_实际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实际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等的研究,实际操作对于儿童的发展和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一、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在论智力形成的几个基本阶段时说,“只有物质的活动形式才是完备的智力活动的源泉。”这就是说,儿童的智力活动是在对物体的动作中形成的。其他心理学家如瑞士皮亚杰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

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二、加强实际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早期儿童是在动作中思考的,而且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不能在动作之外思考。所以早期儿童的思维是直观动作思维,也称作“用手思维”。到了学前期儿童进入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到了小学、中学以至成人逐步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仍有很多学习需要借助实际操作。由于实际操作是往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性知识,因此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实际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加强实际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在小学数学中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五育的全面发展。其次,加强实际操作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发展。这一点与前一点有密

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第五篇_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过去,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业后,工作当中发现上学时学到的东西用不上;也有人抱怨学校没有教会我们什么东西。而用人单位缺抱怨大学生不好用,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学校没有教也不是学生没有学,而是学生的实践跟不上或者有些课程没有安排实践课程、或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的。

近年来,实践教学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实践教学的出现和发展已经让很多院校在思索新的办学模式,例如公司化、企业化、前校后厂等新的思路不断出现,这些思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名次或手段的出现是应趋势的发展而产生的。纯粹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逐渐厌烦,产生厌学心里。缺少动手能力,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捡了西瓜丢芝麻,学一点忘一点。即使学生记住,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缺少动手缺少激情,缺少岗位知识等。学生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去真正的操作完成,才能发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去解决问题,这样避免了在真正工作岗位上出现问题,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真正的达到在学校“学”的目标。

一、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作为直接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实践课程,它并不是孤立存在,更不能盲目进行。要想实践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以理论知识作指导。在学生进行实践之前,教师要把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的相关知识点等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必要时要让学生先记住整个实践的流程,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探索的精神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作为学生引导者的老师,必须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思考好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实操,操作的各个流程实践的分配,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准备的工具器材等等。教师心中有数,实践教学才能更好的进行。

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

在教学体系的计划中,虽然实践教学的课时是在增加,理论教学的课时在减少,但是这种减少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并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在实践中深化升华理论知识,让学生不只是简单的知道理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理论的运用,在运用中找到规律,在摸索中寻找技巧,这一切都是用理论来指导完成,他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渗透到学生实践的每个细节,让学生能够亲临实践的环境,对公司岗位化有深入的理解。切实达到实践教学中教学做的一体化。

三、实践教学继续改进的措施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校的状况设备和学生情况不一样,有能过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比如实训设备不足,实训设备过时等情况使实训教学落后于现实需要甚至于实训的项目已脱离社会需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其实也并不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学校可以跟工厂或公司进行合作,将工厂或公司需要完成的小部件搬到学校来由学生完成,一方面解决了工厂或公司人手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的设备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锻炼问题。另一方面,实训教学还应该大胆的把学生放到企业当中,学校与企业合作,达成协议,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到合作企业当中实习,解决部门文科实训难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突出主体是我们教学体系、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

学生是我们教学设计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掌握知识,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实践、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常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的参与教学活动中,让教与学和谐。在实践教学中,其实学生认清了岗位的基本要素与以后职业前景,认清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他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就非常感兴趣,笔者做了一个小的调查,在理论课程中学生听课的状态和效果,到实践中学生听课的状态和效果相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实践教学有一些理论不爱听课的学

生,在实践中都会积极主动很多,所以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和环节,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教学的任务。

【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来观察到的一些感受,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尤其在珠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的需求很大,怎样培养出高、精、专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能适应区域的发展都成为高职院校的思考话题,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就更应考虑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教学实践的条件等因素,把实践教学搞好、搞活,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学到东西,学到适用的东西,这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第六篇_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中关中心小学 邵玉玲

摘要:1963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它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问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答案当然是电脑!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它是教师教育教学中承载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质媒介。。本文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系列阐述,对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进行了研究,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报告了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的现状并给出了简单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 网络、 应用

一、为什么要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高速传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更应重视这一新兴的科学技术,多媒体就是信息技术的主体与核心,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 在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创设情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设施的改善,多媒体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令师生耳目一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于是乎,许多教师致力于课件制作,有的甚至凡课必用,可能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有水平,教学手段先进。勿庸质疑,多媒体教学在直观上、形象上、真切化和便捷化方面,绝非是传统教学所能比拟的,然而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上有利也有弊,并非多多益善。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必将使之在未来教育中社会化。

(一)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信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二)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信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领域,能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

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浓缩”缓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一特点,使世界变小,信息流通变快;这一特点,使教育的方法,手段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起着重要作用。再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年来,信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具体说来,信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合理组合教学媒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高了教育信息传递的密度,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教学的程序和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开通反馈渠道,增强教学的可控性。信息教育产生以来,一方面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迅速把教育的实践领域扩大到社会,例如防“非典”期间,电视台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自学条件,这使得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编成程序,制成课件,输入计算机贮存系统,计算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调用不同的教材,并予以强化,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向有关的资料中心索取所需的学习资料。【教育在实际中的作用】

二、在小学应用信息技术有何优势

在这个大的形势下,应该看到信息技术已经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条件。那么在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有何优势呢?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充分显示了这个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与教育功能,否则的话,应用就是一篇空文章。

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在教学中主要需要应用到信息技术里面的两个新技术,即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教育功能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项技术于一体,采用计算机的数字记录和传输传送方式,对各种媒体进行处理,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强大的功能。

1.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

多媒体,顾名思义,它能有机地结合、加工、处理多种媒体。多媒体改善了信息的表示方法,把人们的各种感官有机地组合起来获取信息,从而更加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在教育方面体现为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2. 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

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学习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传播者无法根据学习者的掌握程度来灵活处理播放内容,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相互进行实时的通信和交换,在教育方面表现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二)网络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

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了交互性这一大优点,所以很快就进入了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的这种应用首先是从单机开始的,而单机的信息毕竟有限,因而必然走

向网络化的方向。有了网络,就可以共享信息资源,获取、发布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务,从而达到设备共享、信息共享的目的。

1.网络技术的优势

网络使传播领域又有了一次更大的和全新的拓展,有人把网络称作第四大传媒,它的主要优势在于:

(1)节省资源,不会像报刊等平面媒体一样造成纸张的浪费和污染;

(2)直接参与性强,只要有了一台电脑,联上了Internet,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时、随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可以同任何人对话;信息量容量大、来源广,在网络平台上,你可以找到你所需的各种信息,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的内容。;

(3)可选择性强,网络媒体具有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信息检索功能,用户只需键入一个关键词,所有含有该词的网页就会被调出来。

2.网络技术的教育功能

(1)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就像单机的资源是有限的,同样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有了网络,教师再也不闭门造车,而是可以和同行们交流,共同享用教育教学资源。

(2)网络使教育信息交流更为便捷。网络具有很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32522/

推荐访问:中业教育 思想道德实际中的作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