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诗词赏析 > 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时间:2018-05-20   来源:诗词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诗词赏析】

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第一篇_诗词鉴赏巩固提高练习

诗词鉴赏课堂讲解与练习

考点基本内容:

1、考查“炼字”:

①“诗眼”的探找与鉴赏;

②鉴赏富含意蕴的词语(动、形、副、数词);

③鉴赏“换字”是否巧妙。

2、考查表达技巧:

①鉴赏常见的表达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②鉴赏常见的修辞手法(判断/效果)。

3、考查主旨与情感:

①分析概括诗词基本主旨;

②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4、考查语言特色:

①鉴赏诗词语言方面的艺术特色;

②对诗词评价的再分析评价。

5、考查“意境”:

①物象、意象的分析与概括;

②意境的组合方式及作用。

课堂讲解与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

(2)这首诗的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 【王勃】 山中 【王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两首诗都以“山中”为题目,它们主题相同吗?请分别说出。

答:

(2)张旭的《山中留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句中,”沾衣“为实写,展开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诗的结句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文后问题。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中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上阕“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

(2)上、下两阕可以看出作者“昔日”和“如今”思想的转变,请结合相关的句子分别说出作者两个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感情。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春山夜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这首诗的第二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一下这两句好在哪里? 答: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题竹石牧图 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鳞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文后问题。

[双调]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

逆旅淹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②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逆旅淹留:此句暗用唐初马周的故事。马周年轻的时候,孤贫好学,去长安求官时途经新丰,留宿客店,遭店主冷遇。后入长安宿中郎家常何家,并替常何向唐太宗陈述二十余事,皆切中时弊因而受到唐太宗重用。②江南二老:指家中父母。

(1)作者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答:

(2)这首曲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文后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师:这里指船夫。 临圻:今江苏南京市东北。

(1)这首诗在所抒之情方面表现出盛唐诗歌的什么特点?

答: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答:

诗词鉴赏课堂讲解与练习答案

1、(1)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

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2)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秋、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1)不同。前者是写客居他乡,深秋时节思念家乡,抒发的是旅愁归思之情;后者是写初冬时节天气晴朗,在山中游玩赏景,抒发的是美景之思。

(2)王维诗的结句采用虚实相合的手法。山气晴朗,一路艳阳,给人一种暖融融的游览享受。虽时值初冬,但山色仍显浓翠,似乎是置身于滴翠的景象之中,“湿衣”是诗人的错觉,给人一种诗意的感受。

3、(1)“杏花疏影”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了杏花色彩之美与杏枝稀疏的美丽的倩影,既绘形又绘色,勾勒出了一幅幽静恬美的自然图景;“吹笛”绘声,写出了诗人箫管弄晴,陶醉其中的怡然自乐之态。这两句从形、声、色三个方面将洛中旧游的所见所闻细致地描绘了出来。

(2)上阕作者写洛中旧游的欢乐场面:“桥上饮”“豪英”点明故友相聚的宴欢与豪情,“杏花疏影”“吹笛”点明游览时饱览洛阳的自然美景与快乐享受。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充满希望,享受生活快乐的积极心情。下阕写二十年来的辛酸经历:“堪惊”点明作者身世浮沉的担忧;“渔唱起三更”点明作者人世奔波中的劳累。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沉痛消极,包含人世辛酸。

4、(1)这首诗借作者赏玩夜归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山月夜美好景色的喜爱,寄寓着诗人寄情山水、恬淡自然之情。

(2)从结构看,这两句紧承第一联的“胜事”和“忘归”,写作者在山中流连忘返观赏夜月与山景。从内容看,这两句既写景,又写人,一方面写出了水清月明、花香扑鼻的美好景色,另一方面又通过“掬水”和“弄花”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对春山夜月的喜爱之情。

5、(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竹、石、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

6、(1)开头用了鼎足对的修辞手法。枯老的梧桐树叶在秋风中飞落飘零,凄瘦的芭蕉叶子在秋雨的吹打下仿佛发出哀愁的叹息,在孤冷的夜晚,游子思愁难眠。借用这三个场景,创造了作者羁旅思乡的凄凉氛围。

(2)“归梦”二字占明了作者长年漂泊在外,挂念父母、思乡心切的感情;诗中引用马周的典故,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心情。

7、(1)该诗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

(2)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作遮拦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

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第二篇_古代表示升迁的词语

【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古代表示升迁的词语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

【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

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徙齐王信为楚王。

2《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5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6.超擢:破格提拔。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7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如①《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②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放逐、贬官。如韩愈《进学解》: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道。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新唐书·裴延龄传》: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 (张)

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第三篇_描写四季的诗句

描写四季的诗句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6、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7、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9、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6、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7、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又曰: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1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1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

【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4、瀚海澜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形容逐步提升的诗词 第四篇_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

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所

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

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

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

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

点。

1.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2.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工笔、细节等。 。

(1)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2)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3)动静结合主要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等手法。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4)虚实,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传情达意。

(5)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6)工笔是指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地描绘。

(7)细节是指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

鉴赏诗歌表达方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准确指出诗歌在表达上运用了何种方式。

2.结合诗句阐释此种表达方式是怎么运用的。

3.简析此种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要求鉴赏诗歌中运用的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近几年高考的次重点和次热点。

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

鉴赏诗歌表达方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准确指出诗歌在表达上运用了何种方式。

2.结合诗句阐释此种表达方式是怎么运用的。

3.简析此种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要求鉴赏诗歌中运用的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

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

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

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是近几年高考的次重点和次热点。

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 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 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 等。考查表现手法的使用及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是近 几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一些常用表现手法阐释:

1.对比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 可以使被比较的对象区别得更加鲜明,可以让美的更美,丑的更

丑。实质上,对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既可以是一种修辞格,又 可以理解为一种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 -

2.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 镬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 含蓄性,可达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3.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 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 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4.象征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 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 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 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 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5.比兴

比即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6.联想、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很多事物 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的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 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 观念的思维过程。

7.小中见大

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 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大境界、大主题。 。

岛晒固t鉴赏古诗歌艺术手法的抒I睛方式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 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表 达方式,表达方式是指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 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 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 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 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 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 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 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打动人。

豢潍鬻懑

新课标对于情景交融专门进行了分析,这要求我们在

分析诗歌时要注意结合内容、语境进行分析。新课标新教 材还对情与景的关系作了阐释,准确地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对诗歌鉴赏在设题方面大有裨益。复习新教材时还要注意 与高考考查内容衔接起来,结合内容语言情感来分析。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 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 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 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 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涉及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渲染及观察角度的变化。鉴赏古代诗 歌中的描写,要了解有哪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 描写——正面描写(比较简单,这里不作研究)和侧面描写 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色彩的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远 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 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反衬。其次要 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 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2003 年的考题侧重于纯手法的鉴赏,以简答题形式命题,2002、 2004、2005年侧重考察手法及其对表达内容、主旨的作用, 以读写段形式命题。

蒺蠢鬻蘩

考点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 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 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 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 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 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 琶声的引人人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解惑1

注意分清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有所侧重,借甲事物 来表现乙事物,又分为正衬与反衬,而对比两者兼重。在鉴 赏时注意分析,我们来区分它们的不同。衬托分正衬和反 衬,都是通过两个事物来写的,用一个来突出另一个的特 征,有主次之分。而对比虽然也写两个事物,事物之间有不 描写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446558/

推荐访问:形容女子的诗词 形容美女的诗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