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诗词赏析 > 鹧鸪天兰溪舟中阅读答案

鹧鸪天兰溪舟中阅读答案

时间:2016-10-20   来源:诗词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诗词赏析】

篇一:《《兰溪舟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兰溪舟中(4分)水底霞添鱼尾赤,春波绿占白鸥洲。越船一叶兰江上,载得金华一半春。

24.一、二两句写出了兰江水哪两个特点?(2分) 25.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24.水清、绿、涨(漫)的特点25.写出抒发诗人热爱赞美之情即可。

篇二:《古典诗词鉴赏:韩淲《鹧鸪天·兰溪舟中》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韩淲《鹧鸪天·兰溪舟中》赏析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韩淲(bio),早年以父荫入仕,为平江府属官,后做过朝官,集中有制词一道,当官学士。宁宗庆元六年(1200)药局官满,嘉泰元年(1201)曾入吴应试。未几被斥。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涧泉韩仲止》)。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著有《涧泉集》二十卷、《涧泉日记》三卷、《涧泉诗馀》一卷。《四库总目提要》云:“观淲所撰《涧泉日记》,于文章所得颇深。又制行清高,恬于荣利,一意以吟咏为事,平生精力,具在于斯。

鉴赏

韩淲词多写闲情逸致,此词正是以清幽淡静之笔,写出了闲情逸致之趣。可谓是韩淲的本色之作。

此词题“兰溪舟中”。兰溪,在浙江中部,今称兰江,是钱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再往下,依次称桐江、富春江、钱塘江,流经杭州入海。这条江流山水清绝,自古名闻遐迩。这是首山水词。朗诵这首词,不知不觉中将人带入了空江烟雨境界。朦胧的江面,朦胧的烟雨,还有朦胧的山色。词人之心,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读者之心,又何必不是这样呢?山水在词中,全然不是羁旅引役的背景,而是自具自足的境界。视野不妨再放开些。词人境界,从传统的深院绣阕,歌舞楼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便焕发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神理。山水词不多有。这确确实实是韩淲词的独到之处。

“雨湿西风水面烟。”开篇便引人入于胜境。细雨湿秋风,溪面一片烟。好一幅泼墨空江烟雨图。“一巾华发上溪船。”次句写出自己登舟情景。一巾华发,可知词人此时已届老年。证以戴复古诗句“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又可知词人此时已过隐居生活,其襟抱洒然尘外,对大自然之体会,自格外亲切。上溪船三字,下得兴致盎然。于是,读者仿佛也随了词人登舟溪行。“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此一联,极写乘舟风行水上饱看山色水容的美感逸趣。

上句写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动态。山色来——还去,山一一迎面而来,又一一掉臂而去,又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此句与敦煌词《浣溪沙》“看山恰似走来迎”,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句写水容。橹破滩痕散——复圆。滩痕即滩上水文。溪则有滩,滩则有纹,纹呈圆形。船夫过滩施橹,击散了圆圆的滩痕,船过处,滩痕又一一复为圆形。此句写滩痕亦趣。自其破散以观之,则滩痕为动态。自其复圆以观之,则滩痕呈静态。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与韩淲诗“江中春水波浪肥”(《三月二十七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同一逸趣。亲切的观察,实在体现出词人与大自然的契合。

“寻浊酒,试吟篇。”舟中,词人要来家常之酒,乘兴吟起诗篇。“避人鸥鹭更翩翩。”江上,鸥鹭翩翩飞翔,亦无拘无束。此三句,写出人自得其乐,鸟亦自得其乐,真有物我两忘之古意。“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注。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结笔写顺流而下舟行之速,风趣得很。梦境与现境打成一片。此二句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品味起来,又觉韩词婉而李诗豪,似乎又可见到唐诗宋词之诸多异同。读此词,趣味甚多。船到钱塘,词也戛然收尾,留下了满幅的溪行馀韵。

篇三:《2015届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5届模拟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三教共养和合心态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却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相反相成。古人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主张把两方面统一起来,践行“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写道:“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佛教的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可以说,借助三教合力是培育和合心态的不二法门。

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鹧鸪天兰溪舟中阅读答案

B.多种要素凑在一起,如果发生了冲突后能成功化解冲突,就实现了多样性统一,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就是因为“和”有别于“同”,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进入“和”的状态,并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而佛学的“人死哲学”对其做了必要补充,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鹧鸪天兰溪舟中阅读答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两两之间互补,共同成就和合心态。鹧鸪天兰溪舟中阅读答案

D.儒道两家的精神虽然有很大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譬如它们都把精神追求的目标主要定位在现实世界。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人生的方方面面的精神困惑,无论“张”还是“弛”,抑或“空”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

C.作者引用《礼记·杂记下》中关于“一张一弛”的一段文字是为了论证道家的精神旨趣是“弛”的观点。

D.作者认为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是达成心态和合的唯一途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为儿童时,手不执钱。家藏书万余卷,

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太后崩,帝思绶言,召还,将大用,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又上:“驭下之道有三: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能守则奸不能移,能断则邪不能惑,能密则事不能挠。愿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间,声味以调六气,节宣以顺四时,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再迁吏部侍郎。

时宰相吕夷简、王曾论议数不同,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于是四人者皆罢。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侍讲筵。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

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尚:崇尚

B.书上,忤太后意 忤:违背

C.绶虑宴乐有渐 渐:加剧

D.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 休:休整

5.给文中画波浪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

B.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

C.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

D.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绶性格孝谨清介、聪明机警,少时便看淡钱财,家里藏书颇丰,得以博览群书,再加外祖杨徽之的施爱有加,母亲悉心调教,为日后取得功名打下了基础。

B.对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宋绶直言己见,招惹太后不满,将其改任为龙图阁学士,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后来皇帝打算重用他,又被张士逊阻挠。

C.各位大臣劝谏皇帝重视章惠太后修建道观一事无果,宋绶上谏时便晓皇帝以理,举出“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D.因为几位大臣常常政见不一,朝事难以有效解决,宋绶等人被解除朝职,后来因为给皇帝献计,宋绶又得以回朝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篇四:《四川省资阳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资阳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Ⅱ卷时,不能在试卷上随意圈点勾画或作记号。

3.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鹧鸪天兰溪舟中阅读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刹那/古刹 翩跹/纤维 憧憬/忧心忡忡 遗臭万年/乳臭未干 ........

B.茎干/菁华 劫持/捷报 信笺/三缄其口 气喘吁吁/长吁短叹 ........

C.哺育/辅导 采撷/携手 骁勇/宵衣旰食 事必躬亲/供不应求 ........

D.奴隶/瓦砾 调解/笤帚 靡费/所向披靡 藏头露尾/崭露头角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辩证 龙门阵 出其不意 渡过难关

B.惊蛰 拌脚石 奋发图强 精妙绝伦

C.寒暄 照相机 既往开来 欢呼雀跃

D.怄气 反修率 锐不可当 指手画脚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饮誉海内外的四川本土诗人流沙河在四川大学举行了专题讲座,他旁征博引,高谈阔论,从诗人先天的资....

质讲到后天的培养,从写景言情讲到咏物论史,从立意构思讲到谋篇炼句。

B.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发展较为迅速,激发了不少潜在消费市场,而这部分市场份额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零售业巨头间争夺市场并决战胜负的关键,从而沃尔玛布局这一领域具有必要性。 ..

C.为了尽快丰富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收藏,徐邦达经常往返各地,悉心查访,短短几年时间,便收集到无数..

件古书画珍品,使故宫绘画馆藏品初具规模。

D.法国研究人员报告,虽然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勤洗手,避免院内传染,但只要有一名医生、护士或技术人员的手不干净,就可使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

4.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凡是反对叙利亚新宪法草案公投的国家,不少是想趁叙利亚内乱之际,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的西方国家。

B.“官二代”“富二代”令人发指的犯罪事件近来频见媒体,这里没有刻意“仇官”“仇富”的意思;其实,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我们学校和家长都应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是不行的。

C.近来发生的多起环境污染事件,暴露了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思路和方式落后,环保意识淡薄,政府监督缺失等问题,这些地方的官员应为此自责。

D.成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大企业不仅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业务总量也有了大幅增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慕客”是组合单词“MOOK”的中文音译, 它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 合在一起,形成了“杂志书”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图书杂志化。事实上,“慕客”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物,1996年出版的《老照片》就是国内第一本慕客。而后由郭敬明一手打造的青春文学杂志《岛》《最小说》系列,则形成了一条规模化的慕客产品线。随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张悦然的《鲤》、饶雪漫的《最女生》、蔡骏的《悬疑志》等。这些“慕客”一经推出,就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销售纪录一次次被刷新,将《人民文学》等传统文学杂志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传统文学杂志渐呈现出衰退趋势。

青春文学杂志如此受欢迎并非偶然,《最小说》里几乎全是符合90后学生口味的文章,而张悦然的《鲤》主要内容则针对80 后文艺女性,蔡骏的《谜小说》锁定悬疑小说热爱者。“榕树下”网站总经理路金波认为,“以往我们的文学杂志要么像《收获》《人民文学》一样走高端市场,要么像《故事会》《知音》一样走低端市场,纯粹办给青少年看的杂志很缺乏。”路金波分析称,在动漫和互联网熏陶下长大的年轻一代,已经形成他们自己的文化消费习惯,他们喜欢青春、悬疑、幻想、充满时尚感和趣味性的小说杂志,而郭敬明、张悦然这些80 后作家主办的青春文学杂志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阅读需求,让他们能够在文章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想不火都难。

凡是在市场上销售火爆的青春文学杂志,一定是最了解他们的读者的。《最小说》每个月都会统计读者调查表的意见,公布每期作品的受欢迎度排行榜。其官网已有12 万多的注册会员,而郭敬明、落落等主创人员都是版主,参与讨论、回复相关的帖子。《最女生》在全国各地共有12个读者QQ群,主创人员随时与读者沟通,获得反馈,及时对栏目进行改版和调整。

青春文学杂志引入了其他领域的先进运营模式和团队打造的生产流水线。郭敬明的《最小说》成功借鉴电视选秀的模式举办“文学创作选秀”,启用专门的“书模”为小说量身拍摄图片,而他本人就是杂志的“书模”之一。饶雪漫的《最女生》更是将“摄影”“DV 短片”“纸上电影”等娱乐元素与文学作品融合。在写作上,青春文学杂志的主编们身后都有一个由二三十位编辑组成的团队,团队的任务就是做图书市场调研、资料收集, 然后设计故事、人物、框架,主编再在这个基础上写作。

而各大出版商作为幕后推手,操纵着的商业模式,无疑是青春文学杂志火爆的“独门秘笈”。一位业内人士向笔者勾勒了一条青春文学杂志的模式链:出版商利用明星写手的影响力推出杂志书;用杂志书吸引更多有潜质的写手加入;最后运营偶像的衍生产品,包括文具、T 恤、与杂志匹配的单曲、书模选秀等。“新生代作家在青春文学市场中,已是一种品牌的象征,与读者构成了一种偶像与粉丝的关系。”著名作家白桦认为,“这对于偶像作家们保持和延宕自己的广泛影响很有帮助。”

5.关于“慕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280405/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