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知识 > 关于植物的古诗

关于植物的古诗

时间:2018-09-12   来源:时尚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时尚知识】

关于植物的古诗 第一篇_植物相关诗句

服装是一种时尚,是妆点我们生活的美丽语言,花草树木是城市的精灵,今天我们把服装与花草树木融为一体,让我们洋溢着梦幻的色彩走进今天的秘密花园。

带着优雅的步伐,蓝玫瑰 款款走来,她代表着奇迹与惊喜。蓝色的迷朦,袅袅笼罩你一颦一笑,让你怦然心动。

蝴蝶兰:画笔尖尖破绿纱,靛蓝蝶翼舞朝霞,她花姿曼妙如蝴蝶飞舞,象征着高洁、清雅的爱情

芭 蕉: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舒卷有致,承接的是春夏之雨,落上去是自然界的天籁、灵动、清雅。

柳 树: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之中,她最先感知春的讯息。

荷 花,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她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是花中君子。

百 合,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她素有“云裳仙子”之称,寓意心想事成和诚挚的祝福。

竹,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碧竹修长,四季青翠,她凌霜傲雪的品格为世人敬仰.

紫 藤: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她曲折盘桓,盛开的繁花像一片紫色的瀑布.

兰 花:婀娜多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清雅、高洁是她的品格,谷雨时节,她恣意绽放淡淡的幽香。

牡 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她雍容华贵,诉说着泱泱大国的不凡气度。

桃: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她代表着平静和谐的精神追求。

五角枫:五角枫华夺人眼,优于四月映山红,你用满树的

烂漫和青春,给秋留了无限的眷恋,期盼着万紫千红的春天。

红 梅,“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茶 花,春早送娇羞,姹紫依风袅,烂漫的山茶在天寒地冻的早春绽蕾吐蕊,开到桃李芬芳的春天。

红 枫:苔衣秋井绿,枫缬晓山红,红枫树姿轻盈潇洒,她的叶飘逸、热烈,犹如一团团的火焰在燃烧.

迎客松: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迎客松以其优美形态,誉满天下,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郁金香;不语亭亭俨薄妆,画裙双凤郁金香,它色彩缤纷,安静沉郁,像是不语追思的少女,叫人不忍打扰。

太阳花:柔枝细叶迎风日,黄蕊红心仰太空,她明亮欢快,优雅大方,演绎婉约的东方神韵.

银杏树:古柏高枝银杏实,几千年物到而今,她是植物界的“活化石”。秋日的金碧辉煌是最美的色彩。

梧桐树: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他枝干挺拔,根深叶茂。诗人笔下,它亦是忠贞爱情的象征。

百般红紫百般争,一花一木总关情,这些可爱的精灵装点着我们的城市,让她在四季变换中呈现缤纷色彩,每一座城都有一个绿色的梦,每一个梦都诉说着最美的生态是永远的时尚!

关于植物的古诗 第二篇_植物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脚,早有蜻蜓立上头。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4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5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6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7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8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

9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10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11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12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13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4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15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16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7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18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19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1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22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2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28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29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3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32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

33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

34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3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词:

[梅花]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5.玉骨冰肌绝俗缘,悬崖峭壁傲霜天。

6.霜欺雪压浑无惧,愈是严寒愈吐香。

7.孤芳自赏远嚣尘,欲唤东风报早春。

[柳]

1.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海棠]

1.清秋湛露挹琼芳,素影摇窗玉砌旁。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莲、荷]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小河才露尖尖脚,早有蜻蜓立上头.

[菊]

1.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杏]

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竹]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嫩笋堪称席上珍,成材百用为黎民。

3.虚心君子美名传,亮节高风比圣贤。

[枫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松]

1.风吹雨打永无凋,雪压霜欺不折腰。

2.身寄南山不老翁,冰霜历尽志尤雄。

[桃 花]

1.不与牡丹争绝色,惟将硕果报春光。

2.芬芳烂漫令人夸,李杏春风结一家。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稻花]

1.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芦花]

1.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2.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

[梨花]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关于植物的古诗 第三篇_古诗词意向(植物篇)

【提分必看】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植物篇)

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 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 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 感情呢?”

例 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 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 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 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 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 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 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 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 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 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附:“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凌寒不屈的顽强

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诗人以广阔的江 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

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

(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 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 霜质’。”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例2: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 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他笔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纯洁。

例3:隋朝宫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花(其二)》:“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这“天真”二字既是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评价,亦是诗人的自评。作者是孤芳自赏的佳人,同是天真,诗人与玉梅便是化而为一成高洁形象了。

例4: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满庭芳》的结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岁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例5: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

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例6: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例1:张可久《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例2: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作者笔下的古梅树花极少,但还是怕被冬日黄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宁静的生活被破坏,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

例3:方岳《梦寻梅》:“野经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 貂侍玉华。”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 例4:周密《疏影梅影》中词句:“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宋人制造梅花纸帐,隐士好用,灯已烧残,正照纸帐上的几枝梅花瘦影上。这样的清幽生活也只堪隐者所享。

关于植物的古诗 第四篇_关于描写植物的诗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 《灵隐寺》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清·洪昇《长生殿·惊变》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唐·王维《田家》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宋·苏轼《阮郎归》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唐·韩愈《榴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关于植物的古诗,】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 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唐·王维《田园乐》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宋·欧阳修《舞春风》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宋·秦观《江城子》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宋·秦观《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宋·曾巩《城南》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宋·叶梦得《虞美人》

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宋·李弥逊《诉衷情》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夹岸桃花蘸水。宋·徐俯《春游湖》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元·姚燧《浪淘沙》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清·吴伟业《鸳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宋·秦观《虞美人》

【关于植物的古诗,】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南唐·冯延已《罗敷艳歌》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宋·赵彦端《豆叶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唐·杜牧《杏园》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李商隐《日日》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唐·温庭筠《菩萨蛮》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宋·晏殊《临江仙》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宋·苏轼《蝶恋花》

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宋·曹组《小重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宋·张良臣《偶题》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释志南《绝句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宋·刘彤《临江仙》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唐·郑愔《贬降汝州广城驿》

带叶梨花独送春唐·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唐·岑参《送杨子》

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宋·范成大《棠梨》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南朝梁·柳恽《咏蔷薇》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唐·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唐·杜牧《留赠》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杜牧《秋夕》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去抓日已疏》

杨柳千条花欲绽,葡萄百丈蔓初萦唐·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唐·张籍《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唐·白居易《杨柳枝词》

柳丝袅袅风缲探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唐·白居易《天津桥》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宋·王安石《南浦》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宋·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烟弄柳条宋·吴亿《南乡子》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清·王士祯《秋柳》

橘逾淮而北为枳《周礼·冬官考工记》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北地无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惊飙拂野,林无静柯晋·殷仲文《解尚书表》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南朝梁·萧纲《折杨柳》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唐·李白《上留田行》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宋·姜夔《长亭怨慢》

老树春深更著花清·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唐·王维《书事》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唐·张继《洛阳作》

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唐·柳中庸《幽院早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清 ·刘禹锡《陋室铭》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宋·欧阳修《秋声赋》

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宋·谢逸《蝶恋花》

衰草凄凄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六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杜甫《云安九日》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唐·吴履垒《菊花》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唐·太宗《赋得残菊》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杜甫《云安九日》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唐·李商隐《菊花》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宋·苏轼《赵昌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宋·梅尧臣《残菊》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宋·朱淑贞《菊花》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明·沈周《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明·唐寅《菊花》

赵元淑《闻杨炯幽兰之歌作》

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鸿归燕去紫茎歇,露往霜来绿叶枯。 有叟傲尧日,发白肌肤红。妻子亦读书,种兰清溪东。

白云有奇色,紫桂含天风。那应迎鹤书,肯羡于洞洪。贯休《书陈处士屋壁》 静蹑红兰径,凭高旷望时。无端求句苦,永日壑风吹。

大月生峰角,残霞在树枝。只应刘越曰,清啸正相宜。《秋望寄王使君》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李世民《芳兰》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赋得花庭雾》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李峤《兰》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直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王勃《春兰》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庭竹唐·刘禹锡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酬人雨后玩竹唐·薛涛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唐·王维 栽竹拂枝,拂尘洒露。君子取之,最有用处。

千笔淡墨,画出细竹。抽得心丝,无不肖曲。

竹中有竹,竹外有竹。渭川千亩,此为巨族。 ——以上三首选自《墨竹画谱》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拂牖分龙影,临池得凤凰。赋予得临池竹唐·唐太宗 冉冉孤生竹,结根太山阿。 ——汉代诗。

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质,贞心常自保。

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慈老竹唐·李白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诗句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竿万竿斜。风李峤

【关于植物的古诗,】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竹窗闻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窗雪。江雪柳宗元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竹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於潜僧绿筠轩宋·苏轼

关于植物的古诗 第五篇_有关植物的古诗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草【关于植物的古诗,】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关于植物的古诗 第六篇_古诗词植物类意象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一)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柳: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梅花: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芳草:以芳草喻离恨,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杨花: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其特点是随风飘荡。杨花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或寄寓离别感

伤之情,或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悠闲,或寄托思妇怀人的幽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选取飘荡无定的杨花,在萧瑟悲凉的自认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梨花:多表达寂寞、惆怅的心情。:“梨花淡白柳深清,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表面上看是说梨花白如雪,也写梨花清明时节的开放,实际上是说作者忧愁之后,对人生的一种明悟!

桃花:桃花入诗被赋予了多姿多彩的感情内涵,意象极为丰富;或预报春天的到来,或象征

没人,或崇尚隐逸,或感怀身世,或鞭笞权贵,或讴歌友谊,或点示爱情,或流露禅意,或尽显生机……意趣横生,引人入胜。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尽管是三两枝桃花,却与鸭子戏水一样向人们预示了春天的到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s/479796/

推荐访问:关于植物的古诗大全 描写植物的古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