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知识 > 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时间:2018-06-29   来源:时尚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时尚知识】

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第一篇_关于微信收费 你要知道的六个基础知识

连日以来,微信是否收费已经成为街头巷尾众人关注的话题,而在对此事评论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有关微信收费的六个基础知识。

一、何谓OTT业务

OTT业务的意思,就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利用电信运营商的数据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种基于数据的较为基础的服务,如短信和语音通话。这种业务会使得传统运营商沦为管道,从中无法获取任何利益,还会侵蚀传统运营商的语音及短信业务,使得他们收入受损。例如你在微信中发一条消息,或发一条语音,都是免费的,如果这种免费服务的覆盖率到了一定程度,就没人再去打电话和发短信了。

OTT业务不光包括微信,其他如微博和QQ等推送类的产品,包括视频网站等,也都属于OTT业务。其实对OTT业务的收费早就开始了,视频网站最大的一个成本就是交给运营商的带宽费,而腾讯QQ每年要交给运营商的钱有几十亿,这些都是协商解决的,在这些公司的财报里都有体现。之所以微信会一下子被推到风口浪尖,不完全是占流量大,而是另有原因。

二、运营商酝酿对OTT业务收费是假

中国移动说微信占了他们60%的信令资源,只带回来10%的流量,亏了,这是个有些勉强的理由。其实移动QQ占用的信令资源不比微信小,为什么运营商不酝酿对移动QQ收费呢?根本原因还在于,微信的基本功能实在是与运营商的业务太重叠了,例如短信、语音通话、sp等,已威胁到他们对收入的控制。今年前两个月短信发送量下滑一成,就是个警钟。

因此,运营商酝酿对OTT业务收费是假,保持自身传统语音和短信业务不流失才是真,这也是为什么招致用户这么大反感的原因所在。长久以来,对OTT业务的收费一直都没断过,只是那些都是小钱,不收也不值什么。微信逐渐清晰的业务模式,才是促使运营商动收费脑筋的主要原因。对OTT业务收费从来不是什么问题,法国与韩国都是收的,中国也一直在收,只是收费对象仅限于互联网运营商,而不是普通用户。在互联网运营商向电信运营商交了钱之后,可以在一些对用户有价值的项目上对用户收钱,例如网络电话skype,最终互联网运营商向用户收费是必然结果,但还不是现在。

三、中国电信业是个相对垄断的市场

中国电信业是个相对垄断的市场,过去10年没有开放网络电话市场是个巨大错误,用政策保护传统产业的代价就是,如今微信杀到家门口了,一下子慌了手脚,还想利用垄断地位和政策优势来力挽狂澜,可惜,已经晚了,这已不是过去那个时代。

按道理来说,腾讯已经为信令资源付了钱,他的业务哪怕占了90%的资源,也不必再交钱。如果一台电脑在交了包月上网费以后一天24小时在线,你就要跟这台电脑多收费,那些交了包月费以后一个月也不开机一次的电脑,是不是该得到返还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抓紧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扩充带宽资源,而不是在当前这个带宽小天地里同室操戈,这对于电信业务的发展毫无益处。

在互联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语音和短信业务肯定要走下坡路了,延缓几年也毫无意义,当前运营商唯有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积极投身互联网化,才是解决未来生存的唯一良方,还幻想依靠政策和垄断地位苟延残喘,眼皮子太浅了。过去10年电信运营商不是没弄过飞信一类的产品,但都弄得不如微信好,这跟他们享受的种种特权所导致的优越心态之间有没有必然关系?见仁见智了。

四、电信业有其天然的垄断性

电信业有其天然的垄断性,你弄几百家运营商一起搞肯定搞不好,但垄断太集中,肯定也不行。美国电信业也是个相对垄断的市场,有包括网络电话在内的多种OTT业务,那些电信运营商可以向互联网运营商收点钱,但他们绝不敢提出向用户收钱,这就触犯反垄断法了,会被法院整到奄奄一息的。更为离谱的,是监管者协调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运营商谈判收费事宜,这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

首先要搞清楚市场主体,监管者、运营商、腾讯,这三者各自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腾讯开发出微信这款app,要收费也应该是腾讯向用户收费,与运营商无关。运营商如果认为自己吃了亏,大可以去与腾讯协商流量费的收取,运营商收的钱与用户无关。如果运营商收的钱让腾讯无法接受,监管者才可以出面去仲裁和调解。如果腾讯接受了运营商开的价码,把这块成本自己担下来了,也并不意味着腾讯就会向用户收费,还有个用增值服务弥补这块损失的路子。但无论如何,也涉及不到运营商与腾讯联合向用户收费,更涉及不到监管者、运营商和腾讯三者协商向用户收费,这从程序上完全是错的,必然也不会得到正义。【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五、为什么这次微信收费的消息遭到了这么大抵制和反感?

为什么这次微信收费的消息遭到了这么大抵制和反感?从舆论情况上看,远远超过了石化双雄历次汽油涨价所带来的抱怨。因为,互联网是个有无限可能性存在的市场,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包括微信在内,只是代表现在,谁也不知

文章来源:搜狐IT

关于微信收费 你要知道的六个基础知识 内涵趣闻网_

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第二篇_如何应对微信提现收费

好不容易抢了一个春节的红包,现在听说微信提现要收费了,这不是活生生的要割我的肉啊……

看,这是微信支付今后的收费标准

.

简单来说,里面有这几个信息要点:

1、微信零钱提现3月起开始收费了.

2、每人有1000元免手续费额度,这里说的每人是基于身份证维度的,也就是同一身份证不同微信号是共享这个额度的.

3、互相转账、面对面不收费,但提现出来要收费,所以尽量别通过微信转账了吧--进去不收费,出来要收费啊.

4、微信消费(如在微信钱包界面,购物,买电影票,冲话费等)和微信支付(在其他平台消费通过微信付款)免手续费.

这样看来,那以后AA制不能发红包来解决了,同事之间也不能玩红包大战了,亲朋好友嘘寒问暖也不好再用红包慰问了……我原本对于微信的好感,现在大大降低.那以后微信里的零钱该怎么用最划算呢?我自己想了几条小妙招.

1、当务之急,在3月份之前赶紧把零钱提现.这段时间最好也不要用微信转账、发红包,免得中途有零钱余留在里面.

2、如果3月份以后,零钱里有钱出不来,不多的话,可以用微信付款的时候转出来消费掉, 也可以放理财通货币基金里.我了解过,理财通大概是跟余额宝类似的宝宝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在2.9%左右,虽然收益很低,但是放在里面至少还可以增值,这样即便提现付手续费,但你也不至于心痛.

3、如果你嫌理财通收益太低,还可以把零钱投资其它灵活性较好的P2P产品.比如丁丁贷(平均年化18%左右)这类P2P产品.收益可观,再加上P2P模式的安全性,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大众理财. 这就是本人想到的几个方法.总而言之,大家在3月1日之前,赶紧把零钱提现,平时余留的小零钱可以考虑放丁丁贷里面,设置好自动投标,这样既能保本又能增值,提现有手续费你也不心痛啦!

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第三篇_微信3月1号起收费 教你4招省下手续费

微信3月1号起收费 教你4招省下手续费

当大家抢红包抢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一条消息把好多人都从假期后遗症里炸了出来。这个消息就是微信转账将免收手续费,但是零钱提现将收0.1%的手续费。不少人对着这个问题都惊呼:抢红包需慎重。

实际上微信的这个政策,提现收费比转账收费要更狠一些。

【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比如用户一个月转账十万,按旧规:转出方需要支付80元手续费。按新规:下月起转出方不再需要支付手续费,但是收款方要提现时,将要支付99元的手续费。两相对照,微信能多收取19元手续费。

网上也有不少的猜测,认为微信此举是为了狙击Apple pay。苹果方已经决定于2月18凌晨在华上线Apple pay,而关于Apple pay的使用,不需要用户打开App或是唤醒屏幕,可以通过NFC技术,将iPhone靠近支持银联云闪付的POS终端,同时将手指放在Touch ID上,即可完成支付。

那么到底怎么做可以让我们不被收手续费呢?

一、3月1日之前,将零钱全部提现即可。

二、多使用零钱支付功能以及转账功能。

微信在线下的使用其实也已经十分普及了,用户可以用微信还水电费、网费等。想避免超过1000元的提现被收费,就多使用零钱支付功能。

三、使用其他支付平台

目前微信转账功能是免费的,手机QQ的提现和转账功能是免费的,支付宝移动端的提现和转账都是免费的(PC端是收费的)。

同时百度钱包还有支付宝都没有加入此次的提现收费行列,大家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的这些支付平台。 四、用第三方电商平台结算

据微信方面表示,正规的微商都有公司账户,收的钱都是直接进入绑定的银行卡里,

因此不存在提现这个过程,也就不会受到影响。但对于那些没有注册成为正规微商,没有公司账户,只是在朋友圈里兼职小规模卖点东西的人,今后提现可能会有点小小的费用了。这一点对微商们来说比较重要,可以使用电商平台进行结算,比如微店。

以上即是关于微信提现如何避免被收手续费的简单攻略了,其实对很多人来说0.1%也是极少数的数额。因此也无需太过在意。

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第四篇_微信要收费?

China's popular mobile app may be charging

微信要收费?【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Wechat, an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 on smart phones, has taken China by storm. It was developed by dotcom giant Tencent and now has over 300 million users.

微信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即时信息应用软件像暴风一样席卷了整个中国。微信由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开发,目前已拥有3亿用户。

That means 7 out of 10 mobile internet users are using it across the country. But its surging popularity has come much to the dismay of China’s telecom operators.

也就说全国每10位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就7位在使用微信。然而,针对它的人气飙升,沮丧的是中国电信。

It’s not a walkie-talkie, but a smart phone with an amazingly popular app called Wechat.

微信不是对讲机,只是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但是它极其受欢迎。

"We can know what’s going on at any time. If someone lags behind, Wechat can help me get in touch with them. And there’s no roaming fee. " “我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有些事情滞后了,微信可以帮助我与它们取得联系。”“而且没有漫游费。”

Others dig its video chat function - a great money saver for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overseas.

另外插在中国电信心上的一根刺是违心有视频对话的功能——对在海外求学的人来说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开支。

"It’s now very convenient to talk to parents on Wechat. There’s no fees for international calls. And you can talk whenever you want."

“现在用微信与父母通话非常的方便。对国际通话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而且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用微信聊天。”

Wechat is free, a major reason for its popularity. But, China’s TELCOs seem to be bearing the cost.

微信如此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免费。但是,中国电信似乎要承担相应成本。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China’s top telecom watchdog, this year, two key cash cows of China’s three telecom carriers-- short messages and voice calling services are seeing much slower growth.

电信监管机构报告指出,今年,电信三大收入来源的两项——短信息和语音通话服务的增长要以前慢得多。

And the largest carrier, China Mobile has launched its first wave of attack.

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已经像微信发起了第一轮攻击。

Xi Guohua, vice chairman of China Mobile Comm. Corp., sai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online messaging applications have been riding on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raditional telecom carriers. This mode of operation can’t be sustained if it’s all free. As to the details of a potential payment scheme, we are still doing research on that."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副会长奚国华说:“毫无疑问,在线信息应用程序是通过传统通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来运行的。如果一直免费,这种运作模式是不能够持续的。至于潜在的付费计划我们还在进一步讨论中。

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第五篇_支付宝转账收费,都是微信给逼的啊

支付宝转账收费,都是微信给逼的啊

支付宝宣布从12月3日起,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支付宝账户间转账服务的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在电脑上进行支付宝账户间转账,将收取手续费,0.5元起收,10元封顶。不过移动端支付宝钱包仍将继续免费,并且额度没有上限。消息一出,立即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

在PC端支付宝转账上收取费用,最直接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原先PC端的支付宝用户,将会大幅度往手机端迁移。

今年双十一的移动方面的几项数据可能大家还记忆犹新,这几项数据可以说是在今年的双十一当天都达到了新高,刷新了记录。双十一当天,用户通过手机淘宝购买的商品金额达到53.5亿,是去年双11的5.6倍;手机下单3590万笔,占比整体交易额的21%;手机淘宝单日活跃用户突破1.27亿,这些都是一些新的记录。

双十一的数据一经公开,很多业内人士都明显意识到,这是移动互联网大潮汹涌袭来的节奏啊。21%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占比,也就是说,每五个人在淘宝天猫平台上买东西的消费者中,就有一个是通过手机端下单的。由此可见,手机移动端在如今的电商行业,是何等的重要。阿里巴巴这个PC端的电商霸主自然是不甘落下,阿里巴巴对移动端倾注的资源可以说是集团层面的,由集团CEO陆兆禧亲自挂帅移动业务不说,阿里之神马云还得亲自出马,

相信前段时间阿里内部的动员大会上马云那句“杀到企鹅家去,该砸的就狠狠的砸该摔的就狠狠的摔”大家还言犹在耳,然后是停用原本就玩的不亦说乎的微信,到各种动员各种威逼利诱去推销自家的移动IM“来往”,这一切背后都透露着马云面对移动互联网深刻的危机感,在商业的世界里,往往一步晚,便是步步也跟不上啊。

此次支付宝的费率调整至少出于三个方面的目的:

一、加速用户到移动端的迁移

在此前电脑端的支付宝转账中,享受支付宝免费额度转账福利的应当是大部分用户,同时这部分用户与手机端小额消费的特点契合。如今支付宝在电脑端转账需要一定费率,在此同时,手机端支付宝转账继续免费的策略,势必会造成大部分支付宝用户往手机端迁移。

二、将支付宝手机端打造成个人钱包

支付宝PC收费的公告实际上11月6日就发布了,但却在这两天才引起众人的注意。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支付宝还高调地宣布,支付宝钱包成为独立品牌,用户数过1亿。另外支付宝一直在推支付方面的各种便利,比如面对面支付,以银泰为试点。这些都是支付宝在引导用户形成消费习惯和用户粘性的一种步骤。总而言之,支付宝手机端不再是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像其名字“支付宝钱包”一样,最后将打造成一个纯粹的个人钱包。

三、最重要的,对抗微信支付

【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虽然今年双十一淘宝、天猫等无线端订单迅猛,但是细心的人可能注意到,双十一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12日,微信就静悄悄地推出了热卖推荐的“精选商品”功能,甚至都没有打扰到用户,一切都在安静中进行着,这个只需绑定银行卡便可进行购物的功能是那么的顺畅,整个支付流程可以用一气呵成来形容。虽然微信方面尚未进行大规模推广,但是只要体验过的人都知道,微信支付在移动购物上,又走上了领先的一步。

此外,让我们看看马化腾在那有名的三万字讲话中是怎么说的:“之后我们再看到(微信)移动支付在最近起来了,现在看到阿里是特别上心,对这个,因为看到他冲的很前,需要移动支付,当然也可能是受了微信支付的刺激,一下子定了这个市场,听说(阿里)是抽调了公司的好手全部扎在无线这个业务上面,要打造几个所谓的门票,所以他的支付宝钱包是跟进的。”

所以,支付宝方面如此大张旗鼓地往移动端导流,将其解读为吹响对微信支付的战争号角并不过分。事实上,在移动支付方面,支付宝钱包的最大潜在对手,非微信莫属,因此,支付宝在移动支付上对移动端加紧布局,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都是微信给逼的啊。

上海威博始创于2002年,成立至今,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技术实力、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电子商务系统及服务提供商,作为电子商务软件和一体化服务商,上海威博不仅是目前市场使用成功率第一的独立网店软件提供商,而且是服务亿 万级客户最多的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微信要收钱是真的吗 第六篇_关于微信收费

关于微信收费

两会过后,国内三大运营商高管以及工信部纷纷透漏要向微信收费,但腾讯方面却已在辟谣不会向用户收费,其实双方说的都正确,只是大家对收费这个词比较敏感,看到收费就认为会侵犯到自身与边上人的利益,或者只是疑惑而已。但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事情呢? 微信确实影响了三大运营商的利益,以我自己的使用为例,现在传个图片或者只要不是紧急的事情,都会通过微信,另外语音传输更是弥补了传统电话不能留言的缺点。据三大运营商统计,随着微信的盛行,他们的主打业务电话、短信、彩信收入也已出现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现象。另外据他们描述,微信在通过GPS的收发信息的时候虽然占用的网络带宽不大,但每次发信息产生的对话严重影响他们的服务。做个比喻,这就好比运营商提供的是高速公路服务,微信的信息就好比车辆,虽然高速公路够宽,车辆在高速上不影响车辆通行,但是车辆太多的话,收费站的收银员就要忙了,每次发送一条短信就像上一次高速下一次高速,收费员都为微信服务,这就影响了其他的服务或者他们本身的服务。这也是三大运营商提出的一个向微信收费的理由。

但是腾讯的回应也很爷们,消费者已经为GPS付费了,就不应该为微信再付费。对我们P民来说,事实就是这样。那怎么办呢,两方都有道理啊,这时工信部就得出来调解了。“你们别吵了,微信啊,你们使用了人家的服务嘛,又影响了别人的其他业务,肯定得收费的啦,但是怎么收费呢,还要慢慢研究”。腾讯这时也叫肯定会喊冤。但是能怎么办,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吧。

既然国内吵得热闹,那我们就看看人家国外怎么搞吧。美国最大的运营商AT&T,也经常会与Skype以及VoIP发生矛盾。人家也曾限制苹果手机安装Skype APP,但是最后呢,还是阻挡不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Skype不仅在iphone,还增加了android版本。你们能拿他怎么办呢?而且人家Skype除非拨打固话才收费。其实像微信这种OTT服务,国内早期就有,比如飞信,当时也不是火了一阵子么,但是也就昙花一现,难道就只允许你们移动自己放火,而不许腾讯点灯么。再说三大运营商不是老吹牛说3G、4G网络如何好,难道你们的提速只打算为自己服务吗?手机互联网发展这么快,按得了微信这个葫芦能保证不出现其他的瓢吗?再说如果你运营商真把人家逼的向用户收费,那如果我们就只好通过WIFI了,这下总不碍你们了吧。

激动了一下下,但是OTT服务这是一个大市场,智能手机已经取代功能手机,所有运营商们的大佬们还是坐下来好好谈谈,怎么去把这个蛋糕做大才是重点,同时也把OTT服务规范起来,让我们普通P民用手机上网能感到安全方便。

第一轮:

2013年1月4日,媒体纷纷报道,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透露,“从201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并在报道中不约而同地以此为理由,外加一些传言,来证明“运营商和腾讯等OTT之间矛盾的日渐表面化,两大阵营关系紧张。”顿时,网上唱衰运营商,看好微信的文章铺天盖地,似乎运营商马上就会被OTT干掉了。直到2月中旬,春节短信的统计数据出来,虽然增幅放缓,但总量仍再创新高,行业专家的眼镜碎了一地。3月中旬运营商发布2012年的业绩,三家主要业务量均在攀升,“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所谓统计数据真伪一目了然;但这一荒谬的数据,居然在后来“微信收费”事件中屡屡被引用,其中的味道非常值得玩味。

第二轮:

媒体广泛报道的中国移动对OTT的态度,是基于12年底李跃总裁的公开讲话,以及奚董事长在巴塞罗那展会期间的发言,关于这些我在上篇博客已经谈及,个人理解并不能

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官方态度。运营商对互联网和OTT的完整表态是在2012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三家运营商主帅均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承认“未来可能对运营商业务收入构成冲击”,又表示“目前对运营商业务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都在积极表示,“OTT业务将会与运营商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营造双赢的局面”。

在技术方面,运营商对微信颇有微词,认为微信对信令资源的使用方式需要优化。在中国移动网上有数量众多的微信用户,这些用户使用微信时加重了信令网的负荷,甚至有可能对其他通信业务产生威胁,这方面的技术讨论也有很多,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我和小宝的互联网生活和@MMN是我的长文。而要解决这类问题,确实需要OTT企业和运营商共同协商,因此运营商一方面与腾讯协商,同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协调解决的诉求;而工信部也召集运营商,就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3月中旬,“微信收费”的传言逐渐传播开来。这一传言从何而起?在3月14日腾讯辟谣声明的新闻中,提到了经济之声《天下公司》的报道,但这也不一定就是起点。而即使运营商和腾讯的官方态度都已明确,整个3月的中下旬,围绕微信收费与免费的整理一直没有平息,行业人士和业内媒体也纷纷发表或支持或反对的声音,似乎不谈这个事情就落伍了、不专业了。在此期间,移动对飞信的升级改造、中国电信和网易合作翼聊、甚至联通的流量详单查询,运营商任何一个与互联网业务有关的动作都会引起媒体的胡猜乱想,有关报道都在试图证明:运营商已经站在了互联网公司的对立面,试图阻拦互联网和OTT业务的发展。

第三轮:

3月的最后一天,苗部长的发言又掀起了一轮新的媒体关注,苗部长说的是什么呢?

第一段,“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第二段,“工信部严禁运营商利用占有垄断的这个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第三段,“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在工信部的表态中有部分内容体现出对运营商诉求的认同,而且明确地说出了“收费”这两个字,于是媒体开始抓住这段内容,狠批运营商和工信部沆瀣一气;于此同时,传言也从“微信收费”演变成为“运营商向微信用户收费”或“运营商逼迫腾讯向用户收费”,具体的时间表和收费方案都出了好几个版本,有意无意地混淆着“信令资源占用”和“流量使用”等问题。战火扩大到了行业外,微博上的公知、央视、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等媒体纷纷加入战团,人民群众的智慧被激发出来了,对运营商一片骂声,运营商立刻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企业,中国移动成了幕后使阴招的主谋,工信部成了帮凶和护犊子的家长,而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民企”的身份和“悲情”的形象,而最终成了“创新”的代表,得到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

走到这一步,运营商说什么都是错的,一切技术问题都成了借口和理由,而在公关方面的弱势和一贯的保守行为,又让支持者和蒙冤者只能偃旗息鼓。懂和不懂的,断章取义的,心怀鬼胎的,隔岸观火的,各色人等或明或暗,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互联网在这场公关大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第四轮:

4月9日,腾讯宣布微信启动2.5G网络优化,这似乎应和着之前马化腾所表示的,“微信产生信令冲击运营商网络的事情主要发生在2G、2.5G网络上”,暗指对信令资源占用过多的原因是中国移动网络水平低。其实,专业人士早就指出:“信令风暴”不是无线蜂窝网络升级就能解决的,中国移动受冲击最大是用户规模所致,创造出“动态心跳”这样的新名词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腾讯屡次将矛头直指中国移动,是否有分化运营商的意图?正在大家琢磨这个表态的时候,10日下午腾讯“因机房故障,导致少部分微信用户约十分钟

发送消息失败。”而当故障一发生,坊间立刻就在传故障与运营商有关,足见运营商已经被妖魔化到什么程度了。

第五轮:

运营商和工信部作为腾讯的对立面,在公关战中败得一塌糊涂,那么这会不会是腾讯玩的苦肉计呢?持这种观点的运营商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轮轮的传言也让腾讯的股票受了伤;而且,继3月14日之后,4月5日和11日,腾讯又两次正式辟谣,甚至说“(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强调“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这一态度让“腾讯阴谋论”的支持者糊涂了,于是又开始寻找和分析,谁是“恶意造谣者”。和360绑定在一起的line进入了阴谋论者的视野,在“微信收费”的传言广泛传播的时候,line的知名度和营销行为也在同步增长。而与飞信有关联的神州泰岳股票也在一路攀升,更让许多人浮想联翩。第一轮:

2013年1月4日,媒体纷纷报道,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透露,“从201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并在报道中不约而同地以此为理由,外加一些传言,来证明“运营商和腾讯等OTT之间矛盾的日渐表面化,两大阵营关系紧张。”顿时,网上唱衰运营商,看好微信的文章铺天盖地,似乎运营商马上就会被OTT干掉了。直到2月中旬,春节短信的统计数据出来,虽然增幅放缓,但总量仍再创新高,行业专家的眼镜碎了一地。3月中旬运营商发布2012年的业绩,三家主要业务量均在攀升,“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所谓统计数据真伪一目了然;但这一荒谬的数据,居然在后来“微信收费”事件中屡屡被引用,其中的味道非常值得玩味。

第二轮:

媒体广泛报道的中国移动对OTT的态度,是基于12年底李跃总裁的公开讲话,以及奚董事长在巴塞罗那展会期间的发言,关于这些我在上篇博客已经谈及,个人理解并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官方态度。运营商对互联网和OTT的完整表态是在2012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三家运营商主帅均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承认“未来可能对运营商业务收入构成冲击”,又表示“目前对运营商业务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都在积极表示,“OTT业务将会与运营商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营造双赢的局面”。

在技术方面,运营商对微信颇有微词,认为微信对信令资源的使用方式需要优化。在中国移动网上有数量众多的微信用户,这些用户使用微信时加重了信令网的负荷,甚至有可能对其他通信业务产生威胁,这方面的技术讨论也有很多,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我和小宝的互联网生活和@MMN是我的长文。而要解决这类问题,确实需要OTT企业和运营商共同协商,因此运营商一方面与腾讯协商,同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协调解决的诉求;而工信部也召集运营商,就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3月中旬,“微信收费”的传言逐渐传播开来。这一传言从何而起?在3月14日腾讯辟谣声明的新闻中,提到了经济之声《天下公司》的报道,但这也不一定就是起点。而即使运营商和腾讯的官方态度都已明确,整个3月的中下旬,围绕微信收费与免费的整理一直没有平息,行业人士和业内媒体也纷纷发表或支持或反对的声音,似乎不谈这个事情就落伍了、不专业了。在此期间,移动对飞信的升级改造、中国电信和网易合作翼聊、甚至联通的流量详单查询,运营商任何一个与互联网业务有关的动作都会引起媒体的胡猜乱想,有关报道都在试图证明:运营商已经站在了互联网公司的对立面,试图阻拦互联网和OTT业务的发展。

第三轮:

3月的最后一天,苗部长的发言又掀起了一轮新的媒体关注,苗部长说的是什么呢?

第一段,“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

案,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第二段,“工信部严禁运营商利用占有垄断的这个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第三段,“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在工信部的表态中有部分内容体现出对运营商诉求的认同,而且明确地说出了“收费”这两个字,于是媒体开始抓住这段内容,狠批运营商和工信部沆瀣一气;于此同时,传言也从“微信收费”演变成为“运营商向微信用户收费”或“运营商逼迫腾讯向用户收费”,具体的时间表和收费方案都出了好几个版本,有意无意地混淆着“信令资源占用”和“流量使用”等问题。战火扩大到了行业外,微博上的公知、央视、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等媒体纷纷加入战团,人民群众的智慧被激发出来了,对运营商一片骂声,运营商立刻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企业,中国移动成了幕后使阴招的主谋,工信部成了帮凶和护犊子的家长,而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民企”的身份和“悲情”的形象,而最终成了“创新”的代表,得到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

走到这一步,运营商说什么都是错的,一切技术问题都成了借口和理由,而在公关方面的弱势和一贯的保守行为,又让支持者和蒙冤者只能偃旗息鼓。懂和不懂的,断章取义的,心怀鬼胎的,隔岸观火的,各色人等或明或暗,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互联网在这场公关大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第四轮:

4月9日,腾讯宣布微信启动2.5G网络优化,这似乎应和着之前马化腾所表示的,“微信产生信令冲击运营商网络的事情主要发生在2G、2.5G网络上”,暗指对信令资源占用过多的原因是中国移动网络水平低。其实,专业人士早就指出:“信令风暴”不是无线蜂窝网络升级就能解决的,中国移动受冲击最大是用户规模所致,创造出“动态心跳”这样的新名词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腾讯屡次将矛头直指中国移动,是否有分化运营商的意图?正在大家琢磨这个表态的时候,10日下午腾讯“因机房故障,导致少部分微信用户约十分钟发送消息失败。”而当故障一发生,坊间立刻就在传故障与运营商有关,足见运营商已经被妖魔化到什么程度了。

第五轮:

运营商和工信部作为腾讯的对立面,在公关战中败得一塌糊涂,那么这会不会是腾讯玩的苦肉计呢?持这种观点的运营商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轮轮的传言也让腾讯的股票受了伤;而且,继3月14日之后,4月5日和11日,腾讯又两次正式辟谣,甚至说“(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强调“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这一态度让“腾讯阴谋论”的支持者糊涂了,于是又开始寻找和分析,谁是“恶意造谣者”。和360绑定在一起的line进入了阴谋论者的视野,在“微信收费”的传言广泛传播的时候,line的知名度和营销行为也在同步增长。而与飞信有关联的神州泰岳股票也在一路攀升,更让许多人浮想联翩。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s/458029/

推荐访问:微信面对面收钱 微信支付二维码收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