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知识 > 党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党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时间:2018-03-27   来源:时尚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时尚知识】

党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第一篇_2016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 C

A.一大 二大 三大 B.二大 三大 五大

C.一大 二大 四大 D.一大 四大 七大

2.中国共产党第__B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作为一个完备形态的政党所不可缺少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党的章程,完成了建党任务。

A— B.二 C.三 D.四

3.以下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次国代表大会的是_____A_。

A.陈独秀 B.毛泽东 C.马林 D.李达

4.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______等发起,在____A__首先建立的。

A.陈独秀 上海 B.李大钊 北京

C.毛泽东 长沙 D.董必武 武汉

5.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部会上作_____A_的报告,第

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6.以下不属于党的三大作风的内容是_B_____。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艰苦朴素的作风

C.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D.批评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7._____B_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使党的路线、方针得以顺利贯彻的根本保证。

A.调查研究 B.三大作风

C.两个务必 D.纪律严明

8.毛泽东在党的____C__上做报告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A.七大 B.七届三中全会

C.七届二中全会 D.八大

9.上海“孤岛”时期是指从__C____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为止。

A.1935 B.1936 C.1937 D.1938

10.震惊中外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__A____被枪杀。

A.顾正红B.茅丽瑛

C.徐阿梅D.邓中夏

1 1.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后,成立了上海___D___政府。

A.人民 B.国民

C.革命 D.特别市临时

12.田汉、聂耳分别为电影____C__作词谱曲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成

为广大群众久唱不衰的革命歌曲,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A.《渔光曲》 B.《十字街头》

C.《风云儿女》 D.《大路》

13.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B___上来,提出了______的重要思想。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 实事求是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事求是

14.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____C__问题。

A.武装斗争 B。农民运动

C.国共合作 D.工人运动

15.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_B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16.1956年9月15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是_____C_。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2016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C.落后的经济文化和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17.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__A____,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遵义会议B.俄界会议

C.洛川会议D.古田会议

18.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____C__的政策。

A.全国人民总动员

B.全国军事总动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国共合作

19.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____B__,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

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D.《关于整党的决定》2016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党的____C__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党章。

A.十四大B.十五大

C.十六大D.十七大

2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__A____的报告。

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B.《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__C____。

A.文化革命 B.提倡新文化

C.民主和科学D.批判旧文化

二、填空题: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3、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有两个人贡献特别突出,在党的创建史上被称为“南陈北李”。他们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4、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5、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6、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并明确阐释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7、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1923年2月4日以武汉为中心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爆发,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向顶点。

8、1923年2月7日,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等先后被杀害。

9、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1、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12、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13、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及其他群众举行反帝游行,租界巡捕开枪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4、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指出了谁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谁是中国革命的朋友。

15、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6、1927年初,毛泽东到湖南湘潭、湘乡、长沙等地考察,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驳斥了党内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论述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17、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18、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这次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20、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决议案,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史称古田会议。

党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第二篇_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1919年爆发的(B),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2、1921年(C),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A、6月20日 B、7月1日 C、7月23日

3、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中,山东代表是(B)。

A、王尽美、恽代英 B、王尽美、邓恩铭 C、王尽美、陈潭秋

4、党的(B)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5、(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

A、1919年5月到1921年2月 B、1921年7月到1922年2月

C、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

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北伐战争的开始

7、1925年,中国人民以上海工人为主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的(C),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五卅运动

8、(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C)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A、福建古田 B、江西瑞金 C、湖北汉口

10、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立的(B),是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A、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11、1927年12月11日,(A)等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

A、张太雷、叶挺、叶剑英 B、周恩来、叶挺、叶剑英C、朱德、贺龙、陈毅

12、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成立(B),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

A、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13、1931年11月在瑞金举行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C)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A、林伯渠 B、瞿秋白 C、毛泽东

14、1931年(C)后的4个多月内,整个东北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A、皇姑屯事件 B、东北事变 C、九一八事变

15、(A),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A、1934年10月 B、1934年11月 C、1934年12月

16、1935年1月召开的(B),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通道会议

17、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A)首先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抗日救亡爱国运动,这次运动史称一二九运动。

A、北平 B、上海 C、南京

18、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县(今子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确立了(C)的新策略。

A、武装割据 B、战略转移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施兵谏,扣留蒋介石,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史称(A)。

A、西安事变 B、华北事变 C、两广事变

20、(C)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和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21、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A)。

A、《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2、(A)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仗。

A、平型关战斗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23、1938年5月,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写的(C),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持久战》

24、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A)创刊。

A、沂水王庄 B、莒南大店 C、沂南青驼寺

25、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B)。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

26、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A),取得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的辉煌战果,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A、百团大战 B、华北战役 C、反“扫荡”斗争

27、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B)。

A、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B、“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团结-批评-团结

28、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

(B)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实事求是原则

2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政府是(A)。

A、山东省政府 B、陕西省政府 C、河北省政府

30、1945年(A),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A、8月15日 B、8月16日 C、9月2日

3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围攻(B)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32、(A)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A、济南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平津战役

33、在淮海战役中,山东解放区出动民工218.3万余人,约占华东、中原、华北解放区出动民工总数的(B)。

A、20% B、40% C、50%

3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C)。

A、辽沈、淮海、渡江战役 B、上党、淮海、渡江战役C、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5、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A)的问题。

A、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B、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36、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B),并于5月1日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7、1950(C),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

A、6月25日 B、7月27日 C、10月19日【党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38、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B)的运动。

A、反对违法乱纪 B、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C、整党建党

39、195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五反”是指反对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C)。

A、弄虚作假 B、假冒伪劣 C、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4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B),是民族区域自治走向法律化、制度化的第一步。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1、1953年12月31日,(B)在北京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42、(B)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C)。

A、实现现代化 B、实现国有化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44、“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论断是毛泽东在(B)中提出来的。

A、《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5、(C)1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正式改为中共山东省委。

A、1949年 B、1954年 C、1955年

46、1956年7月12日至22日,中共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A)召开。

A、青岛 B、济南 C、临沂

47、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到(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A、1949年 B、 1956年 C、1978年

48、(B),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A、1949年到1954年 B、1953年到1957年

C、1953年到1958年

4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C)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0、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A)的方针。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 (A)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52、(B)9月15日至27日,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53、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其中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A)。

A、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B、党的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 C、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54、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B)的讲话,系统阐述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55、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A)的八字方针。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压缩基本建设规模 C、“保证重点,适当收缩”

56、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豪迈誓言:“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对“两不怕”精神给予高度赞扬。他是(C)。

A、雷锋 B、焦裕禄 C、王杰

57、1964年,毛泽东发出了(A)的号召。1990年,江泽民把其精神高度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A、“工业学大庆” B、“农业学大寨” C、“向雷锋同志学习”

58、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A)爆炸成功。

A、原子弹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 C、氢弹

59、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了(B)任务。

A、调整国民经济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建设工业化国家

60、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提出强烈批评,却被江青、康生等人诬为(C)。

A、“二月事件” B、“二月抗争” C、“二月逆流”

61、1971年10月25日,(B)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第25届 B、第26届 C、第27届

62、(S)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A、1971 B、1972 C、1973

63、1975年,邓小平部署以(C)为突破口,对各条战线进行整顿。

A、军队整顿 B、农业整顿 C、铁路整顿

64、(A)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6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A)一文。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标准只有一个》 C、《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 66、1978年12月,邓小平在(C)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A、中央理论务虚会 B、国务院务虚会 C、中央工作会议

67、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B)上来。

党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第三篇_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党史知识竞赛题库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B )在上海举行

A、1921年7月1日 B、1921年7月23日

C、1921年7月31日 D、1921年7月13日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体现其"新"的是( D )

A、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纲领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3、1924年6月,黄埔军校成立,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第一所革命的军政学校。共产党人( B )任该校的政治部主任。

A、陈独秀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郭沫若

4、( A )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郭沫若

5、1927年8月,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 B )的方针。

A、建立革命军队 B、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打倒反革命

6、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正式章程,是( B )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7、最先在中国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的是( C )【党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蔡和森 D、毛泽东

8、1927年8月,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 B )的方针。

A、建立革命军队 B、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打倒反革命

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的重大意义是 ( C )

A、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始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

D、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0、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湘赣边界山区,开辟了( B )

A、湘赣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D、鲁南革命根据地

11、中共之所以能够明确地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B )

A、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 B、中共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国情

C、中共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 D、中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2、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B )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13、党的四大决定在国民党及其他重要政治团体中组织党团,并决定正式成立( C )

A、中央执行委员会 B、中央劳动组合书记处

C、中央组织部 D、中共领导小组

1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原因是( C )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D、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15、红色割据和军阀割据的本质区别是( B )

A、手段不同 B、性质不同 C、前途不同 D、内容不同

16、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的本质区别是( C )

A、采用非暴力斗争的形式 B、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斗争目标

C、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D、斗争逐步走向统一领导

17、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 )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18、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19、中国共产党抛弃国民党的旗帜,独立竖起工农革命军旗帜开始于( C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0、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洪湖革命根据地

2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土地改革政策不同的是( B )

A、依靠贫农、雇农的政策 B、对待富农经济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没收土地的政策

22、较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最明显的特征是( A )

A、开始使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C、余部转移到农村 D、建立苏维埃政权

23、衡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先进,归根到底要看( C )

A、是否以国家利益为宗旨 B、是否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

C、在推动历史发展前进中的实际作用 D、是否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24、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具体方案是( B )

A、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倒蒋介石 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D )

A、不要四面出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6、下列土地政策符合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是( C )

A、“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或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

B、“农民分得的土地不得转让买卖”

C、“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D、“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国家所有”

27、1941年-1942年,中共在根据地建设中,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的措施是( C )

A、整风运动 B、反“扫荡”运动 C、大生产运动 D、“三三制”原则

28、抗日战争时期,首先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文章是( C )

A、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B、陈云的《论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

C、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D、华国锋《两个凡是》

29、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B )

A、敌我双方强弱力量变化

B、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变化

C、不同阶段革命的性质不同

D、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转化

30、毛泽东在中国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基于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B、实质上要反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作风

C、号召防止资产阶级和平演变 D、有利于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31、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是( C )

A、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

B、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

D、始终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32、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D )

A、国共两党内部派系之争 B、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C、内战与和平之争 D、建设什么样性质的国家之争

3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A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3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C )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35、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是( A )

A、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坚持科学发展观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36、胡锦涛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

A、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C、加强共产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D、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37、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C、改革开放 D、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38、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B )

A、是中国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B、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军阀统治的基础

C、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D、使中共开始掌握了一部分军队

39、下面中共领导人的谈话内容中,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的是( B )

A、“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

B、“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s/430971/

推荐访问:党史趣味知识竞赛题 党史知识竞赛题判断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