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知识 >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时间:2017-06-10   来源:时尚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时尚知识】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一):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新墩镇中心学校《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发展。因此,我们的中学学科教学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理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使学生的学科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使之成为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支撑平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学科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利用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在今天实施新学科课程标准,从事学科教学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某种程度的影响,制约着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在中学教学中,或因不明确中学学科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内容,使一部分学科教师有心去渗透德育,却感到力不从心或无所事事。

3.随着新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中学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中学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

4.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近几年来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反映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环节的薄弱。不失时机地利用中学学科教材内容,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使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构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德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

中之重。学校德育教学是一个广泛的课题。它渗透到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之中,具体来说可以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再者德育教学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只有把德育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每一堂课之中,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方面进行德育教学。因此,我们特提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一课题,力求通过研究,完善和发展德育工程,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学科教学,主要从中学学科教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研究摸索渗透的切入点,方法、原则、明确渗透的德育内容。力争使中学学科教师在从事中学教学时,恰到好处地、适时适度地渗透德育,不仅能使中学生受到学科知识、思想、技能的启迪和训练,而且受到深刻的德育熏陶,真正使中学学科的教学符合学科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中学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探索出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和谐渗透的新机制。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提法大家已经相当熟悉,针对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也很多,但目前关于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研究都停留在宏观方面,如其意义、其必要性、其主要方面等,而没说究竟“怎么”在学科中进行德育,在教学的哪些内容“落实”哪些德育目标,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根本就没有落实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

尽管教师的备课笔记上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或类似的德育目标一栏,但往往教师也不是很清楚他的那节课蕴含着哪些德育契机,这使得在学科中进行德育只是流于形式;由于学科的德育价值属于学科的隐性价值,所以现在往往出现教师在课堂上指明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很生硬,甚至空洞,但如果不指明又感觉德育目标不明显或感觉不到的尴尬局面。

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就是在“如何在学科中落实德育,在什么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德育”的问题。希望今后的教学中,在此方面能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些细致的、可操作的、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教学资料。

四、研究目标

1. 确定中学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明确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内容;摸索出一条在中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2. 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公民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自觉的劳动态度和纪律性,以及良好的意志和性格,以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的实现。

3. 使学生具有学习学科的兴趣,树立学好学科的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建立起自信心。

4.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领悟生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五、研究内容

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使教师对在教学的哪些内容“落实”哪些德育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 研究如何在学科中落实德育,依据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德育。

3. 探索德育渗透的契机、切入点和范围;渗透的方法。

4. 探究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设计。包括学科中德育渗透问题的设计原则、设计规律;各学科中德育渗透问题的设计类型、设计模式。即学科的德育渗透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提供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实践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教育学中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性原理和著名的学科特级教师马明的“学科教学是一个学科的父化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的观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2. 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进一步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 我校是一所拥有800余名学生的的镇级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学校领导历来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教育活动,尤其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还有大批热衷于德育研究的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能力、有信心做好此项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 理论学习法。

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

② 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学习培训,从队伍建设、师德修养、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法研讨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研修能力。

2. 分析研究法。全面分析各学科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寻求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渗透点”,最大限度地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

3. 实验法。全面实验,在实验中充分了解不同学科中的“育人因素”,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充分开放教学过程,实施开放民主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和人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集中设计本课题的模式与类型。

4. 总结归纳法。认真总结,提倡写反思、教学叙事,及时归纳总结各阶段的实验结果,并在教学中进行修正、补充。

八、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8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实验构想,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制订研究方案,开题实施阶段。

2. 调查研究与实验阶段(2011年9月---20113年4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根据制订的方案组织实验.。

3. 总结鉴定阶段(2011.1——2011.3)总结实验全过程,完成实验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请专家评审。

九、预期研究成果与表现形式

预计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构建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研究的实践模式,从理论上提供依据,从操作上提供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领悟生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表现形式:

1. 结题报告;2. 论文;3. 教学案例;4.优质课。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人员

本课题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组 长: 闫治春

组 员: 司玉龙 王嘉璐 许加平 伊文杰 吴玉琴 李兴存

宗晓蓉 孙翰林

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2011年7月5日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二):第三小学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需结合所学方法和技术,自选内容,作业设计应与“创课”相结合,选

择的主题要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在本学期开展教学实践。

3. 数字资源包括教学设计中所用的图片、演示文稿、视频资源、评价工具等内容。

4.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要清晰的陈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是如何使用的,并阐明运用信息

技术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5. 所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资源及方法,能够恰当的解决教学问题,具有代表性、典型

性或创新性。

6. 根据模板中各项内容的要求,相关信息表述完整、充分、准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兴仁县第三小学子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 2011年8月——2015年7月)

兴仁县第三小学和谐德育实验课题组

2011年8月

贵州省省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

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

一、课题研究的名称、范围、组织与管理

1、课题的研究名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王家文

副 组 长:任恩华、朱映萍

学术秘书:沈奉勇

成 员:保正会、李凡娅、张匡菊、田维泽、吴杰

3、成员职责分工:

王家文 :负责课题的总体工作。根据上级的安排和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主持课题研究的会议和活动,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课题研究工作,协调上下级之间的联系等。

任恩华、朱映萍:负责为课题研究提供后勤保障。

沈奉勇:具体分管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安排、总结。对课题研究进行宣传、报道、课题开展的记录,收集资料、与县课题研究组联系,传递信息、资料等。

李凡娅:负责课题在三年级(3)班中开展、研究。

张匡菊:负责课题在三年级(2)班中开展、研究。

田维泽:负责课题在四年级(1)班中开展、研究。

吴 杰:负责课题在四年级(4)班中开展、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界对学校德育各校的认识和采取的措施呈持续加强态势,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严峻。中共中央办公厅与2010年初下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在肯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国内外新形势下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方法、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全兴仁县第三小学子课题实施方案

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形成,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一些教师的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的职业道德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不到位。这些问题是现在、今后德育工作仍然面对的严峻问题和真实情况,因此,寻找和研究适合新时期的德育方法工作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了解进一步增多,随之而突显出来的中国人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让人担忧,有些甚至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这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学校的德育教育:政治口号喊的多,行为规范培养少,力度小。提高国民素质,就要从基本道德行为的教育和训练开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成长进步,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着积极作用,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三、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四、研究目标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学会倾听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自主读书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自评互评的习惯、搜集资料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5、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小公民。

五、研究内容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两方面。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

育大纲》、《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将学生的习惯培养分为纵横两个方面:

(一)纵向上,按照年龄结构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个层面。 低年级(一、二年级):从入学开始,重点研究习惯的早期指导和养成方法、策略、途径。(从他律到自觉)

中年级(三、四年级):在初步养成习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良好习惯自动化的方法和途径,解决个案的难点问题。(从自觉到自动)

高年级(五、六年级):在小学生良好习惯达到自动化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在更广领域内的良好习惯养成,为小学、初中衔接做好习惯上的准备。同时关注心理品质与习惯的相互作用。(从自动到自由)

(二)横向上,按照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涉及的方面分为三大层面。

1、生活习惯(卫生意识、体育锻炼、劳动、安全、环保、消费习惯等)。

2、学习习惯(学习卫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

3、交往习惯(行为意识、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待人处世等)。

六、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实验班师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现状,提出对策。

2、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方法提炼总结成功经验,并在不断的验证与完善中,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3、个案研究法:对课题研究中的典型案例(教师个人)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典型经验。

4、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七、课题管理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和谐德育课题实验领导小组。课题实验办公室设在教导处,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通过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动作程序。

(2)制度保障:

例会保障制度: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抓好科研队伍,注意点面结合,加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三):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子课题《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价值

1、研究的现状

班主任队伍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柱,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因此,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成为各学校德育管理研究课题之一,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管理实效》、《班级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等。但是对于建立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推行班主任职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2、研究的价值(目的、意义)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日趋深化的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更新已刻不容缓,班主任是担任学校基础教育的主导力量,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转变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已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课题研究目的是“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逐步使班主任队伍的培训课程化,帮助班主任转变观念,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工作实效。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途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s/347579/

推荐访问:德育课题研究资料 德育小课题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