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养生保健 > 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

时间:2014-10-06   来源:养生保健   点击:

【www.gbppp.com--养生保健】

功能性食品(一):功能性食品

目: 名:

院:

业:

级:

号:

: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保健(功能)食品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地力夏特·热合曼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科071 074031107 叶强

2011年12月25日

题姓学专班学指导教师

保健(功能)食品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安全,健康已成为食品开发的主题,研究食物功能成分,开发功能性食品已成为国内外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国外已将功能性食品研究作为新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功能性食品仅根据食品中的营养素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食品的功能,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 第二代功能性食品是指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确知其具有某种生理调节功能的食品. 第三代功能性食品不仅需要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其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还需确知有该项功能的功能因子的化学结构、稳定形态及其含量和作用机理.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上,大部分是第三代功能性食品,而我国大多数属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功能性食品,第三代功能性食品仅占10%左右。因此,我国的功能性食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把发展第三代功能性食品作为今后研究开发的重点。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标准,健康,法规,全球,现状,发展

前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现代研究认为,食品具有营养功能,感官功能和生理调节功能。从人类的发展史看,食品的发展需经历温饱型,功能型和机能型食品3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愈来愈注意到饮食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影响,消费趋势从具有色,香,味和形均佳的食品转向具有合理营养和保健功能的功能性食品[1]。作为功能食品配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也成为国内外竞相开发的热点[2]。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3]功能性食品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含有一定量已知的传统营养素以外的生物活性物质。②具有一定的调节生理功能或降低患某些疾病风险。③一般以食品作载体。④服用较长时间才显功效。[4]功能性食品代表了当代食品发展的新潮流,在世界范围内极受欢迎,是因为以下4个原因:① 已搞清或基本搞清了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成分以及种种疾病的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条件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而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成为可能;② 老年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少年儿童成人病的增加,引起人们的恐慌;③人们更加关注健康与膳食的关系,提高了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④ 人们有更强的经济实力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正文:食品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于营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具有超出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也可以理解为功能性食品是强调其成分对于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有特殊的生理效应,它的主要成分是常量营养素;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摄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营养素。功能食品也能以如下食品成分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些是有一定营养功能但却不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的食品(如某些低聚糖);另一些甚至是什么营养价值也没有的食品(如活微生物和植物化学品)。实际上真正既能补充营养元素(如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又兼具享受功能的是我们每日的膳食,它既能调解消费者的身体机能,又能减少他们患病的危险

一、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历史

我国一直沿用保健食品(heahhprotectionfood)的说法,但还有“功能食品”、“疗效食品”、“药膳”等名称。1996年6月,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的概念进行了规范,第一章第二条中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在第四条中又特别指明“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根据这个定义,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所不同的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并通过实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并有明确的功效成分。保健食品不得以药品名称或类似于药品名称进行命名。保健食品必须经一定申报程序,经审查批准后方可称为保健食品,未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产品不得进行生产和销售。从该文件的规定可以看出,保健食品与疗效食品或药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国曾一度流行“疗效食品”的说法,然而对这个名词从未下过明确定义。从过去的大部分所谓“疗效食品”来看,基本上都添加了非食品原料或成分,主要是中草药或其浸出液,这是我国食品卫生法不许可的。这些所谓的食品大部分没有经过功能评价,没有明确的功效成分,有药品的怪异味,并且明显的宣传疗效作用。因此,根据相关规定,此类产品不属于保健食品的范畴。“药膳”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一类“补药补食”,是我国中医药学的产物,用于防病疗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食品中药配伍,加工制作而成。药膳虽称作食品(膳),但根据相关规定,不能归于保健食品的管理范畴。

二、功能性食品的分类

(一)根据消费对象进行分类

日常功能性食品它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健康消费群(如婴儿、学生和老年人等)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而设计的,旨在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活力和精力,强调其成分能够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工业化食品。它分为婴儿日常功能性食品、学生日常功能性食品和老年人日常功能性食品、特种功能性食品等。

(1)婴儿日常功能性食品应该完美地符合婴儿迅速生长对各种营养素和微量活性物质的要求,促进婴儿健康生长。

(2)学生日常功能性食品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促进大脑以旺盛的精力应付紧张的学习和生活。

(3)老年人日常功能性食品应该满足以下要求:即足够的蛋白质、足够的膳食纤维、足够的维生素和足够的矿物元素,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钠。

(4)特种功能性食品它着眼于某些特殊消费群的身体状况,强调食品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如减肥功能性食品、提高免疫调节的功能性食品和美容功能性食品等。

(二)根据科技含量进行分类

1.第一代产品(强化食品)第一代产品主要是强化食品。它是根据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有针对性地将营养素添加到食品中去。这类食品仅根据食品中的各类营养素和其他有效成分的功能,来推断整个产品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并没有经过任何试验予以证实。目前,欧美各国已将这类产品列入普通食品来管理,我国也不允许它们再以保健食品的形式面市。

2.第二代产品(初级产品)第二代产品要求经过人体及动物试验,证实该产品具有某种生理功能。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大多属于此类。

3.第三代产品(高级产品)第三代产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试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种生理功能,而且需要查清具有该项功能的功效成分,以及该成分的结构、含量、作用机理、在食品中的配伍性和稳定性等。

三、我国食品添加剂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比较规范的食品添加剂厂家有4000多家,其中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解、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主要以胶囊、口服液、片剂等类型为主.在使用原料方面,我国应用最多的微量元素是Ca、Fe、Zn;应用最多的维生素是VC、VD、VE;应用最多的植物提取物是大豆异黄酮、原花青

素、银杏提取物;采用的主要中药材有西洋参、虫草、枸杞子、首乌、阿胶、绞股蓝、枇杷叶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原料。我国不同功能性食品的消费群体将逐步形成.据资料统计,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几大城市中有93%的少年儿童、98%的老人、50%中青年都在用各类功能性食品。

可国内功能性食品生产地发展不均衡,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几大城市占50%左右,而西北、西南地区仅占5%,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又甚少;经卫生部批准的功能性食品有4000多个,其中90%为第二代产品,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作用机理不清楚,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同时,已批准的功能性食品其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约占60%,产品功非常集中,使消费者难辨上下,市场销售相对艰难.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资金投入不够,设备简单,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上市前,审批程序严格,产品上市后,行业监管松,出现不同功能性食品性能“各领风骚”一两年的现象;同时,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市场售价过高,偏离国内人群消费水平。

四,世界各主要国家保健(功能) 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据NBJ 的数据显示, 2006 年世界的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 相当于我国的保健食品) 为680 亿美元,近三年的市场增长率为8%。美国、欧洲、日本为世界三大市场。

美国

美国虽然没有官方的功能食品的定义, 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FDA) 对健康声称(Health Claim)的管理却相当严格, 主要包括具有明确科学共识的健康声称( SSA) 、合格健康声称(QHC) 、FDAMA 健康及营养含量声称等级别, 明确了多种食物或食物成分具有降低疾病风险的作用, 可以在产品的标签上标明相应的健康声称。在美国, 与我国保健食品相类似的称之为膳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 。美国有专门的法规(DSHEA) 管理这类产品, 2006 年美国膳食补充剂的市场规模为225 亿美元, 2003~2007 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1.65%。

日本

日本具有健康声称的有两类食品, 一类是相当于我国的保健食品, 称之为特定保健用食品( 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s, FOSHU) , 另一类称之为营养素功能食品( Food with Nutrient Function Claim,FNFC) 。这两种产品均由日本厚生省管理。因为两者均可有健康声称, 因而可合称为具有健康声称的食品( Food with Health Claim, FHC) 。在日本还有一类称之为健康食品的产品(Health Food, HF) , 它不允许在标签上标识健康声称, 而且它归

[3] 属日本健康营养食品协会管理。在审批制度方面, FOSHU 属于个别许可型。2005年2月1日

日本公布了健康增进法、食品卫生法以及营养表示基准等的修订规则, 扩大了FOSHU的适用范围, 增设了/ 附带条件的FOSHU0、/ 规格基准型FOSHU0以及/ 降低疾病风险的FOSHU0。其中, / 附带条件的FOSHU0是针对那些虽然未达到特定保健用食品在审批时所要求的功效作用机制、但在有限的科学证据下被认为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因此, 在标示上可以描述为本品含有某种成分, 可能适于某种生理状态。可以看出, 日本在不断改进FOSHU 的管理制度, 目的是给市场提供正确的产品资讯, 指导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FOSHU 产品。由于日本厚生省审批门槛较高, 自1991 年至2005年仅批准569 个FOSHU 产品。2005 年销售额为6 299亿日元, 其中调节胃肠道产品占58%, 其次是预防蛀牙( 15.13%) 、控制体重( 14%) 和降血脂(31.6% ) 产品。1997~ 2005 年, 该类产品的销售额平均年增率为25%。近年来日本的健康食品得到迅速的发展, 市场上的健康食品可分为功能性饮料( 4017%) 、营养辅助食品( 3015%) 和功能性食品( 2818%) 三类。2005年的市场规模超过FOSHU, 为33 957 亿日元。可见, 日本对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产品采取了双轨制管理体制, 促进了健康食品的迅速发展[ 6] 。

欧盟

欧盟没有功能食品的法律定义, 和美国一样有补充正常膳食的产品, 称之为食品补充剂。2006 年欧盟食品补充剂的市场规模约140 亿美元, 从2002年到2006 年平均增长率为31.6%。

五,我国保健(功能) 食品产业的发展及其机遇

自1995 年立法以来至2006年底, 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共8577个, 其中国产8 013个,进口564个。据不完全统计, 近三年我国保健食品的市场规模约为500~ 600 亿元人民币, 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至今虽然我国已批准保健食品近万个, 但批准率并不高。据有关部门2005~ 2006年的统计, 批准率仅为69%。由于产品的低水平重复等原因, 产品的市场淘汰率相当高。据中国保健协会2004 年的市场调查, 自1995 年至2004 年上半年, 经批准的保健食品为6 009个, 但在市场上能调查到的仅有1 917个, 占批准量的3119% , 即2P3 获得批准证书的产品被淘汰了, 或根本没进入市场[7]。综观世界功能食品市场, 特别是东方的一些发达国家, 如日本的特定保健用食品平均年增长率在25%, 近十年韩国的健康食品年增长率也超过13%。世界各国保健( 功能) 食品进入快速增长期的主要原因为:其一, 在发达国家( 如美国、欧洲和日本) ,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增长, 医疗费用迅速上升, 加重了政府和消费者的负担, 同时人们关心食品的安全和环保等因素, 推动了健康食品产业的迅速发展。其二, 在南美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加及具有较大购买力的中产阶层扩大等因素, 促进了这些国家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一般来说, 一个国家在人均GDP 超过1 000美元时, 健康食品产业会进入一个迅速扩张期。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7 年我国人均GDP 已超过2 000 美元, 恩格尔系数已达到36%, 标志着我国的保健(功能) 食品产业将进入迅速扩大的机遇期。此外, 近二十年来, 由于国人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致使我国亚健康人群扩大, 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人数剧增。据报道: 我国血脂异常人数超过116 亿, 高血压人数超过1 亿, 糖尿病患者有5 000余万, 肥胖人数也达6 000~ 7 000万, 超重者竟达2 亿。由于综上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呈节节上升趋势, 2007 年总卫生费用已占GDP 4182% , 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日本厚生省的研究报告, 健康产品市场每增加4 000亿美元, 医疗用品支出将减少2 000亿美元。九五期间有关研究表明, 预防保健每投入1 元, 可减少85 元医疗费用及100 元抢救费。我国国务院发展中心的研究也指出: 保健行业每实现3 亿元产值, 可解决1 万人就业, 贡献4 000万元税收, 减少5 亿元公费医疗费用。可见, 发展保健(功能) 食品对于降低医疗费用有重要作用, 也是解决新世纪面临的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产业发展程度推算, 我国保健( 功能) 食品的市场潜在规模应达2 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而2007 年我国保健食品销售额约为600 亿元。

六,功能性食品法规研究

近几年,功能性食品受到厂商的特别青睐,一个个具有新颖独特功能的新概念食品纷纷被向市场,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这类功能性食品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单从产品售价看,一瓶功能饮料的价格要比一般饮料高出2~5 元左右,而且市场销势强劲。但是,在这块诱人“蛋糕”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谷物粮食、水果、蔬菜和其它可食用植物成份,应当列入消费者每天的饮食当中。谷物产品将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18]功能性食品功能占先,表达功能的物质源泉来自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 功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决定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功能性食品, 就不能区分功能性食品的优劣。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功能性食品质量标准。

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经过我国卫生部严格的安全性和功能学审查, 已有1500余种功能性食品(含进口产品)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但批准的保健食品中,有33.29% 的产品功效成分不明确,21.74% 是通过补充各种营养素而得到的。已经明确功效成分的不足50%。到2001年底,卫生部己批准国产保健食品达3368种,获准进入国内的进口保健食品387种。 从功能性食品对人体健康发挥的作用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法定的定义等方面综合考虑,可以将特定的保健功能归属为几个方面,即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如更年期问题;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如免疫功能问题;它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减缓或控制疾病的发展,如高血压、高血糖等。

功能性食品(二):功能性食品 论文

【功能性食品】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富贵病逐渐也成为了人们最头疼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解几种功能性食品中所添加的几种添加剂。

关键词: 功能性食品 添加剂 糖尿病 发展前景

1.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不同的糖尿病病因共同通过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周围组织胰岛素作用不足致血糖增高,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 型)及非胰岛素依赖型(2 型)。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有胰岛素、双胍类、磺酰脲类、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 糖苷酶抑制剂等。常见调节血糖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有葡聚糖,赤藓糖醇,L- 阿拉伯糖等,其机制包括保护和修复胰岛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等。

甜味剂分为非营养性的高倍甜味剂和营养性甜味剂两类,高倍甜味剂又分化 学合成和天然提取物两类。天然的高倍甜味剂有甜菊苷、罗汉果甜、索马甜、甘草甜等。天然高倍甜味剂中,已确认并实际商品化兼具医疗功能的,只有甘草甜,包括甘草酸铵和甘草酸钾,甘草甜作为食品甜味剂,已经列入我国GB2760使用卫生标准多年。研究证明用甘草提取的甘草甜,具有明显的解毒功能。营养性甜味剂中的糖醇,如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乳糖醇等六元醇,普遍具有防龋齿和不影响血糖值的功能,可作糖尿病人的食糖替代品。以木糖醇为例:木糖醇是国际粮农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JECFA)委员会于上世纪70年代批准的A类食品添加剂,并对ADI值不作规定的公认安全食品。它和其他糖醇比较,有较高的能量和甜度。经国内外研究证明,木糖醇具有防龋齿、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消除血酮症、改善肝功能等某些特殊的生理功能。木糖醇代谢不同于一般糖类,不需要胰岛素促进,能直接透过细胞膜,成为组织的营养,而且还能微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所以木糖醇成为糖尿病病人理想的食糖替代品。木糖醇虽然进入人体在肠部吸收缓慢,但一旦进入血液和细胞后,代谢速度相当快,每小时每公斤体重达0.7g。每克木糖醇全部代谢产生4.06卡热量。我国GB2760规定它可用于糖果、糕点、饮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 葡聚糖

β- 葡聚糖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和粮谷类作物种子(燕麦、大麦等)中的大分子多糖,主要以细胞壁结构成分的形式存在。β- 葡聚糖具有显著的调节血糖作用。Li 等通

过对 30只 2 型糖尿病模型的 G-K 鼠进行为期 3~9 个月的研究,发现高大麦纤维组

(总纤维摄入量为每只 1.79 g/d,其中 β- 葡聚糖含量为 0.7 g)与大米组(0.46 g/d,不含 β- 葡聚糖)和谷物淀粉组(0.24 g/d,不含 β- 葡聚糖)相比,其血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降低,葡萄糖耐受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汪海波等发现给予 200 mg/kg 燕麦葡聚糖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血脂水平,且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水平明显提升。Yokoyama 等发现连续 4 周给予富含 β- 葡聚糖的谷物可溶性纤维可明显改善仓鼠由于摄入高剂量饱和脂肪酸导致的胰岛素抵抗。Reyna 等将燕麦提取物和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糖尿病推荐膳食的降血糖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富含燕麦 β-葡聚糖的膳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得到了显着的降低;Brand-Miller 等发现食用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的糖尿病患者 HbA1C 降低了 0.43%,其调节血糖的效果可以与阿卡波糖以及 Lispro 胰岛素相媲美。Behall 等以 10 个正常人和10 个肥胖者为对象研究了大麦 β- 葡聚糖和抗性淀粉的血糖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对轻度胰岛素抵抗患者大麦 β- 葡聚糖的降血糖和胰岛素反应效果明显优于抗性淀粉,且 β- 葡聚糖的摄入量越高这种效果越明显。

3. 赤藓糖醇【功能性食品】

赤藓糖醇分子小,容易被小肠吸收,80% 可进入血液循环,被人体吸收后不能被机体内的酶分解,不参与糖代谢引起血糖变化,只能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研究证实,一次性摄入赤藓糖醇 25 g,3 h 内有 40% 从尿液中排出,大约在 24 h 内,有80% 从尿液中排出,尿液总排出量达 90% 以上;没有被小肠摄入的 20% 赤藓糖醇进入大肠后,肠道细菌发酵成不饱和脂肪酸被机体利用的也不到 50%。因此被摄入赤藓糖醇中只有5%~10% 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热量值仅为蔗糖 10% 左右,是所有多元糖醇甜味剂中最低的。此外,赤藓糖醇的生物耐受性好,安全无毒,动物和临床实验中不会导致腹泻的赤藓糖醇为剂量为 0.8 g/kg,是木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和乳糖醇的 2~3倍,山梨糖醇和甘露醇的 3~4 倍。此外,其在人体内的最大耐受量为 50 g/d。原因是绝大部分赤藓糖醇能被小肠吸收,避免了高浓度碳水化合物不吸收引起的肠道内高渗现象,防止腹泻出现,也避免了不吸收物质在肠道细菌发酵中产生大量挥发性物质使肠胃胀气的副作用。实验还表明,赤藓糖醇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不影响生殖和发育。

4. L-阿拉伯糖

阿拉伯糖以阿拉伯聚糖、阿拉伯糖基木聚糖、阿拉伯糖基半乳糖体及类似于半纤维的形式存在于水果、粗粮皮壳中。它是一种没有热量的甜味剂,能抑制水解双糖的酶,对蔗糖的代谢转化有阻断作用。在日常食用的蔗糖中添加 3% 的 L- 阿拉伯糖可抑制约 60% 蔗糖的吸收。韩伟等以高糖高脂饲料诱导新西兰兔肥胖模型,通过给予不同剂量

的 L- 阿拉伯糖喂食,在相当于人用剂量 6 g/d 的情况下,各项血糖指标与模型对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65788/

推荐访问:功能性食品ppt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