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旅游知识 > 中国旅游的发展

中国旅游的发展

时间:2018-05-31   来源:旅游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旅游知识】

中国旅游的发展 第一篇_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 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

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化遗产的人为破坏。此外,据对中国42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调查,其中31处存在严重的旅游垃圾污染问题,占被调查总数的73.8%;污染比较严重的有4处,只有8处的环境破坏与污染较轻,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9.05% 。

人们对于同属旅游环境的社会环境,在现代旅游开发中,比起自然资源来,对游客的影响往往更加认识不足。破坏社会环境也是破坏旅游资源的道理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还有,法律环境也有待改善。一国旅游环境中种种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心理的因素,但其中起决定作用是法律因素,因为上述各种因素,主要是通过一定法律体制和法律规定,对外国旅游者和旅游服务贸易投资者直接予以影响。

(二)缺乏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

旅游业实际上是跨国性的行业。只有消除国际旅游的障碍,保证国际旅游人数增加才能为国家赚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而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又是保证国际旅游者重复消费的重要条件。而中国目前正缺乏这种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例如,签证手续烦琐、海关和边检的效率低下、兑币地点少等。另外,就是旅行社市场较为混乱。比如,无序竞争中的竞相压价、高额回扣、价格欺诈、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违规操作;服务贸易方面的“降格服务”等。

(三)缺少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更不等于旅游业。开发旅游业必须树立旅游产品的观念,而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有机组成的综合

体。不注重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旅游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例如自然景观,国家认定的风景名胜区512处,只重视开发使用,而不注意管理保护。

(四)旅游商品供应存在问题多多

国际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收入的40 – 50%,香港高达60%,我国大陆这一比例平均为20%。旅游是一种异地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活动,而购物则是旅游过程中的延伸和旅游感受的物化,这就要求旅游商品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纪念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收藏性等特色,至少具备一项,兼有多项更佳。而我国的旅游商品样式陈旧,品种单一;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缺少地方特色,市场趋于雷同;商品文化含量、艺术品味不高,等等。

(五)旅游业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里所指的素质:一是队伍素质;二是产业素质,包括景点建设,商品开发,旅游规则,产业格局,市场网络,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等。如果不提高,将无法经营好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旅游。

三、缓解我国旅游贸易逆差措施

(一)实施旅游人才培养战略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还要依靠人才优势。且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要靠大量高素质 的人才。因此,建立健全新的旅游专业人员和经营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已势在必行。这种模式必须适应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全球化经济及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模式。要适应逐渐缩 短的知识更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培养更多更好的旅游综合型人才。为全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作出贡献。

(二)要注意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

虽然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在“量”上已经达到“旅游大国”的水平。但在“质” 上。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旅游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重视旅游服务贸易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卢小金.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下的汇兑损失及不利影响U1.价格月刊,2013(6): 54—56.

【2】章家清,谭鹏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探析Ⅱ】.生态经济, 2009 (1): 155—157.

【3】刘丁有,刘信信.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田.开发研究,2012(1):32—35.

【4】P小金.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U】.中国商贸 ,2012 (8):144—146.

【5】杨军.出境旅游与旅游业跨国经营的经济学思考Ⅱ】.桂林旅游 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 2006 (3):281—285.

中国旅游的发展 第二篇_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对旅游业的发展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旅游业的相关特性有详细的见解。从中国旅游业的旅游人数、消化方式、消费结构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作了介绍。从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等方面介绍了金融危机对国内旅游的发展。最后国务院对中国旅游业的相关意见。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意见;特点;影响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Abstract: Describ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related properties have the detailed view. From tourism, mode of digestion, the number of Chinese tourism consumption structure development situation, made a presentation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From tourism, domestic tourism outbound tourism, immigration and other ways of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domestic tourism. Last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China tourism-related advice. Keywords: tourism; development;view;characteristic;influence

0引言

中国旅游业高速发展,成为了中国的一大经济支柱,具有资源开发的宽泛性和不均衡性等特性。发展趋势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组织集团化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生态化和可持续化[1]。China will become the largest tourist destinationcountry[2].

1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1.1旅游业具有综合性

旅游业是集行、游、住、吃、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大产业,其综合性是由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决定的。作为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是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由于旅游者从离家外出直至返回整个期间的旅游活动是由行、游、住、吃、购、娱等多项活动构成的,因此,旅游业只有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包括行、游、住、吃、购、娱等服务在内的综合性产品,才能使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比较完美。

1.2旅游业具有经济性

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旅游业本身就是由旅行社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和交通客运业等众多的以营利为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构成的。因此,经济性是旅游业最根本的属性,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实质。

从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配置,到旅游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都需要一定投资。因此,必须对旅游业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分析,注重成本核算,讲究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业的经济属性特别明显。

1.3旅游业具有服务性

旅游业为旅游者提供的劳务是一种可用于交换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而生产这种特殊商品的过程就是服务。就国际旅游业而言,接待外国旅游

者来中国旅游,使之观赏中国的锦绣河山,了解华夏的古老文明,品尝东方的佳肴美味,感受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留下对中国大陆的美好记忆,这就是旅游服务的使用价值。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服务业的基本特征是从业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向被服务者提供当面服务,这种服务大都难以用机械代替。判断一个企业或行业是不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标准,是看其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国际上之所以都把旅游业列为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其原因就在于旅游业所提供的产品是以劳务为主的旅游服务,其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

1.4旅游业具有依赖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功的最基本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在于这些旅游资源坐落的地理位置及其能否使旅游者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在于旅游客源地的人们对这些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感知。

旅游业的依赖性说明,旅游业是个较为敏感而又脆弱的产业。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把旅游业视为唯一的经济支柱,一旦发生巨大波动,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5旅游业具有带动性

旅游业本身是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等组合而成的产业群体。旅游业的发展就是这一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产业群众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其他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产业群体的发展。

2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自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2.1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2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

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2.3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

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2.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

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中国旅游的发展】

2.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3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3.1旅游产业地位和作用

旅游产业地位和作用的强化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直接带动交通、金融、电信、医疗、商贸、基本建设、宾馆和餐饮等服务行业,也能通过拉动消费间接推动工业消费品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业带来百业兴,对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基本思路,2020 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 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 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3.2旅游产品结构合理化

旅游是以游客最大满意度为服务的最高质量目标,因而必须从多个不同的活动中来调动、调整、抚慰旅游者的心情。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旅游产品开发将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旅游产品将会更注重特色化、服务个性化和系列化发展。

3.3人才开发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和资源配置业务,目前在全世界各大企业公司占有重要位置,旅游业经营实体也需要深入把握旅游服务业特点,挖掘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并结合具体形式的旅游经济实体分析利弊,进而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能力,促进旅游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和整体竞争力[3]。 4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4.1 对入境旅游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显著,从旅游的结构分布和外汇收入状况来看,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入境旅游总人数、过夜旅游人数及外汇收入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2对国内旅游的影响

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应当说,在这样一个的特殊年份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与国际入境旅游市场大幅度缩水相比,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则相对平缓得多,国内游还有很大的潜力,但也要考虑经济危机的滞后效应。【中国旅游的发展】

4.3 对出境旅游的影响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是一场噩梦,但对于旅行社和出境游客来说,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境游价格相对便宜,对经营出境业务、采取外汇结算的旅行社也会更有利。受国际主要货币汇率下降的直接影响,出境游价格相对下降,刺激了国内居民的出境旅游消费,出境游客增速仍较快。2008年我国的出境旅游人数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出境旅游人数为45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2009年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出现了40亿美元的逆差,这是我国出境旅游消费史无前例地首次超过入境旅游。此外,另有调查显示,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来看,出境短线旅游最受中国旅游者欢迎,超过六成的中国旅游者选择亚洲作为他们出行的目的地,其后依次为欧洲、大洋洲、北美洲。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当前经济十分不景气,但是中国出境游市场仍然热度不减,表现出进一步增长的态势,这也显示了中国旅游产业的强劲潜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4]。

5中国国务院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意见

5.1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人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5.2发展目标

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亿人次,年均增10% ;人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 0万人次, 年均增长8% ;出境旅游人数达830 0万人次,年均增长9 % ! 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 % ! 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人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 5% ,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 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

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5.3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

放宽旅游市场准人,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 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 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 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在试点的基础上, 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 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要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 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 五年内,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 [5]。

【中国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征与趋势研究.2010.1

[2] Z. Tanga,b*, C.B. Shia, Z. Liu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under

the Low-carbon Economy. Energy Procedia 5 (2011) 1303–1307.

[3] 姚志存.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A].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商贸》.2010.

[4] 王红丽,张华展,田晓静.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A].《中国商贸》2011.

[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A]. 内蒙古政报.2009.12.1.

中国旅游的发展 第三篇_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部门,被成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在改革开放中,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而发展起来。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就以南昌旅游市场为例截止2011年9月份已经共有大小174家旅行社,并且在许多繁华的路段常常可以看到亚细亚国际旅行社、宝中旅游、旅游百事通等等门市,由此也就不难看出在中国涉足旅游行业的门槛是比较底的。虽然旅游业为国民经济的创收、为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旅游业依然处在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

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的低品质化,就如同快餐。它仅仅只能满足国人对于旅游的“饥饿”感并不能满足国民对于旅游的高品质享受。在旅游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照、回来一问啥都不知道。”从此不能不反应出现在的常规旅游线路都是存在着如此走马观花的模式,景点是到了、名山大川是看到了,可是真正的旅游享受在哪里,所有跟团出游的游客往往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返程后都会感到疲倦甚至身心具惫,旅游的享受在哪里?那种身心愉悦、心旷神怡的感觉在哪里?或许是由于在旅游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的缘故所有的旅行社不得不压缩成本走低价降服务的策略而导致这样的结果;或许是由于国民购买能力的不足所导致;或许是由于在我国还没有一部健全的《旅游法》所导致。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所导致的结果中国旅游业必定走向高品质享受式的旅游模式,而中国的旅行社必定也会成为一个满足每一个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的机构。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纵观国际上较大的几个旅游公司如:美国运通公司、托马斯.库克集团公司、日本交通公社。它们为游客提供旅行支票、旅行各类信息处理,并且有着自己直属的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体系、旅游金融体系等等各种与旅游息息相关的产业,而并不像中国的旅行社那样仅仅只是一个旅游服务型的中介公司,也就使得中国的旅行社在服务行业中“位高而言轻”的角色。往往为了一个团队的顺利出行不得不求助于政府机构,尤其在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旅行社的体系更为脆弱。根本不能在服务行业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也就是由于这些现状导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较小。

虽然现在旅游业处在这样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但是中国旅游业依然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而导致国民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更渴求精神上的愉悦,而这些需求必定是旅游业来帮助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像近来的世博会、世界杯等等重大会展、赛事,中国的旅行社也为众多游客搭桥引线来为国民提供身在其中的要求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并未国民提供了不少的方便。还有国民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精神享受的提升必然会使“走马观花”成为过去式。

其次,旅游行业因其涉及面宽泛、对国家经济提升有着催化剂的作用、并且是绿色环保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对其越来越重视的缘故出台一部中国的《旅游法》也不会太久,从而让旅游业有一部自己的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而不再是通过各种协议来与其他行业合作来达到满足游客需求尴尬境地。

相信不久中国也会有中国式的美国运通公司、托马斯.库克集团公司以及日本交通公社这样世界规模的旅游行业的国际领头羊,而且肯定不止一家这样的公【中国旅游的发展】

司。中国的旅游业的现状不会是恒状,这当然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旅游界的众多精英们共同努力才可达成。

握手礼仪 中西景观的文化差异 人生哲学(潘晓之变) 易经的智慧

中国旅游的发展 第四篇_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的发展】

四川远景设计研究院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我们远景设计研究院对当今的旅游行业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速交通体系的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现存最大的国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富足,为中国的旅游业开劈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上我国的地域辽阔,地理景观复杂多样,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差异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国人口众多,正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国民收入的增加,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国的旅游现正在朝着国内旅游大国、入境旅游大国、出境旅游大国发展。

如今中国的旅游业已成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这其中国内游、出境游增长迅速,入境游发展缓慢。

中国的旅游业有着十分明显的分界线: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是最大客源的输出地,西部旅游资源丰富,是最大的客源输入地,但是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东西部旅游大融合是东西部经济融合的必然趋势。东部因经济发达,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已渐渐取代了传统的观光旅游,西部因地理景观丰富,风光秀丽,观光旅游仍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流。

中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发展飞速,但现况还是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理念的落后;二是缺乏专业的人才;三是落后的管理方法;四是陈旧的体制;五是条块分割严重,企业规模小,抗风险的能力差;六是企业缺少建设品牌的的意识;七是旅游保险发展滞后;八是各地旅游接待水平良莠不齐;九是政府的旅游管理不跟市场接轨,过于僵硬落后;十是旅游产品缺少创新。

中国的旅游企业要冲出重围,融入世界旅游大潮流,其实品牌是关键,中国旅游企业的发展大多存在千篇一律,服务缺少品牌和个性,没有品牌,消费者的认可度不高,辨识度不高,在世界性市场中,或者是一盘乱棋的国内市场中,难以脱颖而出。发展品牌是一件长期建设的过程,从品牌的确定,市场定位,品牌成长,建设维护,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收益也是长线投资,许多企业都只重视短期快速盈利的方法,无心发展品牌,但发展品牌确实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发展网络是中国旅游重组的又一出路,由于政策的滞后,真正的网络一时难以形成,但是发展网络是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统一的接待标准、统一的接待模式、统一的服务形象的必由之路。

中国旅游的发展 第五篇_中国旅游业发展七大风向标

【李也观点】中国旅游业发展七大风向标

风向标一:旅游业进入“体验经济”和“产业链经济”的新时代

中国旅游从无到有、从有到旺,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观光旅游。在中国沿袭了15年到20年,特点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最大的收入来源于门票,对于其他相关行业没有太多的带动作用。此阶段,只需要把景区资源建设规划好了就能成功吸引游客。

第二个阶段是休闲旅游。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观光,还要追求身心放松的自由心境。休闲旅游阶段是近几年才渐渐普及的,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或“农家乐”、“自驾游”等。此阶段,需要系统的规划和传播策划,营销更注重短期营运,事件营销,活动营销等营销方式对游客拉动较大。

第三个阶段是正在形成的以体验和产业链经济为特征的阶段。特点是注重景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的挖掘,进一步提升了游客在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感受,强调游客对历史、文化、生活的体验,强调融入性和参与性,其背后的经济意义更不可小视:不仅可提高游客的忠诚度,而且将带动当地房地产、休闲、娱乐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拉长当地旅游产业链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为游客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实现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

中国旅游已经开始从启蒙期向高速发展期转变。旅游已经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深度精品旅游的“泛旅游模式”转变,将会以旅游为核心形成新的城市产业链。旅游营销也将围绕着这一特点而进行转化。

风向标二:旅游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转变

在以体验和发现为主要特征的泛旅游时代,游客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一,旅游者需求、消费档次的多样化。旅游者不仅选择那些独特、奇异、新颖的旅游景点,而且还特别钟情于那些具有综合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从而能在一次旅游过程中获得多重满足。 第二,特色旅游的强烈需求。在人们休闲方式的多样化选择,个性特征迅速发展的时代里,旅游需求方面也表现为对特色旅游的追求,如“民俗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疗养休闲”等。

【中国旅游的发展】

第三,旅游者对自然性旅游项目的追求和旅游参与意识的加强。“回归自然”是城市人期望通过旅游行为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的心理需求。旅游者逐渐由被动到主动,都希望自己能亲身体会,不单靠看、听,而且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获得某种程度的参与机会。

第四,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旅游不再单纯作为“游山玩水”的代名词,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已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旅游业向文化深层次开发已形成一种趋势。

风向标三:旅游业由“产品营销”时代转向“品牌营销”新时代

以迪斯尼乐园为代表,世界旅游经济发展已经从“产品营销”时代进入“品牌化营销”时代。旅游企业需要在注重品牌文化内涵打造上下功夫,形成优质的旅游品牌,以品牌感染游客,以品牌的宣传来带动市场。正如旅游界普遍认同的那样,“三流的企业叫卖资源,二流的企业叫卖产品,一流的企业叫卖品牌”。

没有品牌文化的旅游产品,不但项目生命周期很短,项目的增值空间很小,有甚者最后只能沦落成建筑垃圾。中国旅游市场也即将步入品牌消费的理性市场,所以,品牌优势才是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品牌力才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风向标四:旅游业由“各自为战”转向“目的地整合”时代

如今,旅游业的竞争,就是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旅游目的地之整体形象在旅游者心中地位的高下,决定着该旅游地客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围绕旅游目的地的创新和升级,由旅游景区的单个营销转向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和建设,以创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为目标,不断聚合城市环境友好力和资源凝聚力,促进旅游产业素质与产业地位的全面提升,提高旅游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构筑国际化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风向标五:旅游业由“目的地营销”转向“客源地营销”

在景区营销中,有效地向客源市场传递有关景区的多方面信息,是激发游客旅游动机的前提,也是塑造景区形象的关键。传统的宣传方式是到客源地通过展会、业内推介、公众推介等,主要是做形象宣传,进行的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每年的促销经费花了不少,但收效不大。 客源地开发已经成为各旅游地营销共同追求的主要目标。现在各地普遍上还只是强调目的地营销,但客源地建设的方式能更有效地推广旅游产品和发布产品信息。旅游景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客源地建设重点,具体方式有与客源地旅行社、客源地媒介联合推广旅游产品,以及进行社区营销、大篷车营销、驻点经营、直接服务、数字化营销、口碑营销等。例如社区营销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新型营销方式,旅游景区的特色产品可以选择主要客源地城市的大型社区,设立自己的营销点、营销网络,并在营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等。

风向标六:旅游业由“传统粗放”转向“立体精细”营销

中国旅游业正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化,这个转化带来旅游营销手段的变化,要使旅游市场营销做到高效,营销理念必须进行升级,从粗放式营销向精细化营销转变是旅游营销升级的重要一环。 第一:要搞好市场调研,它对制定营销战略影响极大。至少每年一次对到本地区的国内外游客进行全面的调查,多与消费者沟通,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努力了解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及其消费习惯等,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开发战略。同时加强对细分市场的调研,要对客源市场进一步细分。每年选择一个或两个重点市场进行调查,争取在五年内覆盖主要市场。五年一循环,形成系统工程,建立信息资料库,形成可随时更新、随时查阅并有可比性的信息调研和反馈系统。

第二: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建立强大的具备实战能力的旅游营销体系。期货式的分时度假旅游已经开始萌芽,主题旅游、家庭旅游是世界旅游潮流中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要抓住属于自己的市场,精耕细作。

第三:市场集约开发,市场资源高效配置。抓战略性区域市场开发,滚动式开拓市场,并进行区域整合和深度合作营销。作为多目的地的旅游线路,还可以进行跨区域宣传合作,可达到“1+1>2”的效果。国内有诸如中国四大佛教名山营销联合,泛珠三角旅游联合,中部地区旅游联合体的诞生,长三角旅游圈的逐步形成,对那些知名度较低、影响较小的旅游目的地,其合作营销旅游的要求更为迫切,责任更大。

风向标七:旅游业由“广而告之”转向“深度沟通”传播方式的转变

消费者需求的细分变化,在旅游营销上则由以前的“广而告之”的方式变成了“沟通”和“传播”为关键词的新消费时代。

第一,从大众传播到分众、窄众传播。随着消费者层次、需求的增加以及互联网等传播途径的丰富,分众传播既具有必要性,同时也有了可行性。除了城市营销面向大众市场将主要借助于中央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传播外,绝大多数企业都需在“分众”的范围内找到合适的传播组合。

第二,从灌输型传播到体验型传播。面对自主性强、个性化程度高的新一代消费者,再也不能沿用以往“广而告之”的单向传播模式,而是要激发消费者对景区及品牌的自主认知和理解,借助消费者的心理机制和情感机制真正实现传播定位。输送给消费者的信息、符号,往往不再是最终的结论和答案,而是使之思考、体会、咀嚼的材料;往往不再是赤裸裸的诉求,而是供其体验、参与的背景和契机。“丽江”就是通过口碑营销、博客营销、影像营销、体验营销等各种方式打开了消费者心门。 第三,从交易前传播到交易后传播。以往的传播,常常把焦点和重点放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驱动上。这无可厚非,但仅仅做到这一步是不够的,通过深度传播提升顾客忠诚度和美誉度,将成为市场营销的通行做法。

第四,从单一传播到整合营销传播。在众多的媒介形式中,“同一个形象,同一个声音”,与消费者进行不断地整合传播,强化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个性。

本文为李也咨询机构原创作品,如需转载,需注明出处、作者。

中国旅游的发展 第六篇_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发展

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发展

作者:

专业:

准考证号:

联系电话 : 工作单位 :

完成时间:

n

[选取日期]

一、中国国际旅游的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来到中国游玩,也有更多的国人走出国门,去领悦世界各地的风光。所以国际旅游越来越受欢迎。虽然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我国有关旅游方面制度还不完善。基础设备还很落后。此外,国际社会还不是很稳定,种种的不安因素多多少少影响到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是我国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是世界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奇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成为旅游大国的前提。万里长城、兵马俑、马王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遗产。我们应该让世界更加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相信世界人民会喜欢上她的。

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望,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有目标,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这个目标的。发展中国的国际旅游业,不仅仅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也是让中国融入世界。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那个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与世界脱离的中国了,今日的生机盎然,散发着魅力。

中国已经敞开大门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

二、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990年以来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带了国际旅游的发展。旅游业总产值达到3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10.7%。已超过石油、化工、汽车,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矛盾也日益突出。个性化取代标准化产品,旅游供给处于高度灵活时期。全球旅游经济将通过系统经济而非规模经济来获得发展。而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近几年来周边国家的不断挑衅,侵犯我国主权,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越来越紧张。这些不安因素影响了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例如因钓鱼岛事件而引发的中日关系紧张的局面,切实的影响到了中日的旅游业的发展。

据日媒报道,1500名中国游客20日抵达日本让熊本县和八代市当地政府官员和市民感到了欢迎鼓舞。当地商界更是对这个中国游客团赋予了“溶解日中两国冰冻的关系”的深意。与此同时,日媒还报道了因钓鱼岛争端,日本半数以上的游客取消了中国游,中国旅游业损失超日本。

据日本新闻网10月21日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20日发布消息说,自从中日两国关近期出现紧张以来,已经有半数的日本人“中国游”团体旅行计划被取消。取消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一些

日本游客产生了“厌华情绪”,另一方面,中国一些城市发生的反日示威游行,也令日本人担心人身安全。

再者,像香港公民在菲律宾遭劫杀,香港立即发出了暂时尽量不要去菲律宾旅游的警告。所以国际关系的好相连。坏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

国际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初具规模 旅游业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朝产业,享有“无烟工业”、“无形贸易”的美誉。由于它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大的特点,对经济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能够增加外汇收入、加速货币回笼。由于其关联度高,其发展可以引起经济的连锁反应,带动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广开就业渠道。此外,旅游业还能够加强各地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改善国际关系,促进各地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因而具有深远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如今,发展旅游业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重视。我国的国际旅游业自1979年起步,发展迅速。1978年以前,我国的国际旅游业一直以外事友好往来接待为主,未形成独立的产业。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政府做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并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相继开放了四百多座城市和一千多个县(市)。国家每年拨出专款对旅游风景区进行开发建设、修整和保护,使重点旅游省市、重点旅游线路及游览点的配套建设得

到显著加强。十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旅游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进展。1978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仅180.9万人次,1995年达4638.65万人次,增长

了24.64倍。其中外国旅游者人数由23万人次增至588.67 万人次,增长了24.5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1.10%。同期旅游外汇收入由2.6亿美元增长至87.33亿美元,增长了32.59倍平均每年增长22.96%。到1995年末,全国共有旅游涉外饭店3720座,其中星级饭店1913家;国际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111.58万人,间接从业人数约500万人。目前,全国旅游业已形成1251.67亿元固定资产、9598 个旅游企事业单位、

年产出2098亿元人民币,年创汇87.33亿美元的产业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49706/

推荐访问:中国旅游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发展现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