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旅游知识 >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时间:2018-04-29   来源:旅游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旅游知识】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第一篇_中国旅游日简介

中国旅游日简介

前言: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很多小伙伴表示不知情啊,先不要紧张,这是国务院于2011年批准的非法定节假日。但是小编的老板是别人家的,作为旅行社员工,还能蹭一天假,趁着阳光正好,出去走走了。

一:其实这个假期很多人都不知道,由于是非法定假日,一般公司也不会安排假期。;另外热衷旅游的人也应该没有小编这么敬业,这样的假期我都能发现。其实小编之所以知道这个假期还是得益于微旅游平台的提示,因为是针对旅游行业的应用,自然基础的提示业务还是有的,还会预报一些天气、路况之类的信息,很贴心。

二:这次中国旅游日很多旅行社都错过了,据我了解行业内几乎都是只针对长假、或者旅游旺季进行推广,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在夹缝中生存,比如这次旅游日就是很好的契机。概念比较新鲜,在推广概念的同时吸引消费人群,当然前提是你得知道这个节日。

三:通过微旅游不仅可以消息快人一步,还能帮我完成策划案,这全部受益于平台共享功能,跟传统的微信公众平台不同,微旅游互通性很强,商家与用户间、商家与商家间、用户与用户间都可以很好的保持交流,小编可以采纳更多人”建议“,完成自己完善可行的方案攻略,实用性更强,我所在旅行社的口碑一路飙升。

四:另外,微讯联盟公司不仅提供微旅游平台产品,他们硬件产品也十分适合旅游业,微信智能WiFi可以很好的管理游客,以导游为信号发射中心,向所在团队游客送出信号,要知道现在人生活是离不开WiFi的,沿途发送视频,分享朋友圈如果有免费WiFi,自然会让团队井然有序。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第二篇_中国旅游日标语

5.19中国旅游日标语

1、热烈庆祝设立“中国旅游日”

2、旅游,生活新境界

3、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4、发展旅游人人有责,旅游发展人人受益

5、加强全民共建,营造旅游氛围

6、保护生态资源发展低碳旅游

7、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8、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旅游品牌

9、新疆是个好地方,世界旅游的选择

10、中国,先天下之游而游!——胡守春

11、相约5·19,欢乐中国游

12、中国,"游"你更精彩!

13、拥抱大自然,牵手旅游日

14、中国美,中国风

15、旅游点亮生活

16、旅游中国,乐行天下

17、旅游动起来,有你更精彩

18、畅游中国,乐享生活

19、华夏情,中国行

20、旅游"益"起来!

21、快乐旅游,幸福生活

22、畅游中国游必有我

23、牵手旅游,相约中国

24、让心灵自"游"自在!

25、游世界,亲自然,享生活

26、珍惜旅游资源,品读华夏文明

27、畅游中国·乐享生活

28、相约九州,游我中华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第三篇_世界旅游日

世界旅游日

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及历届主题

世界旅游日,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将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各国政府因此越来越重视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全球旅游业虽然因恐怖袭击、地区冲突和世界经济低迷等因素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2004年实现了强劲复苏。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2004年国际旅游接待人数达7.6亿人次,境外旅游收入达6220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10亿多人出国旅游。

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自1985年起,每年都

确定一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为了阐明旅游的作用和意义,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从1980年起每年都为世界旅游日确定一个主题,各国旅游组织根据主题和要求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

历届主题

1980年:旅游业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heritage and to peac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1981年:旅游业与生活质量(Tourism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1982年:旅游业的骄傲——好的客人与好的主人(Pride in travel: good guests and good hosts)

1983年:旅游和假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Travel and holidays are a right but also a responsibility forall)

1984年:为了国际间的理解、和平与合作的旅游(Tourism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peace andcooperation)

1985年:年轻的旅游业——文化和历史遗产生了和平与友谊。(Youth tourism: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peace and friendship)

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Tourism: a vital force for world peace)

1987年:旅游与发展Tourism for development)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第四篇_中国旅游日

随州市二中高一语文时文选读(第1期)

选编:叶加国

“中国旅游日”应多些文化底蕴

近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设立“中国旅游日”。为此,国家旅游局就设立“中国旅游日”向社会广泛征集具体日期方案,1月20日为最后截止日期。在这期间,各地政府争先恐后,提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中国旅游日”方案,令人眼花缭乱。 在各种各样的方案中,有建议将孔子的诞辰日定为“旅游日”的,有建议将毛泽东的生日定为“旅游日”的,有建议将邓小平针对旅游业的讲话日定为“旅游日”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由于这些建议大都附有详尽的建议理由,因此表面看来,这些建议让人觉得似乎凿凿有据、言之成理。【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然而,细察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旅游日”建议分明让人感觉到一种地方利益之争的架势,闻到一股浓烈的商业利益气息。譬如,提出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旅游日”的是山东,而山东是孔子故里;提出将毛泽东生日定为“旅游日”的是湖南,而湖南是毛泽东的家乡;提出将邓小平讲话日定为“旅游日”的是四川,而四川不是别处,正是邓小平的老家所在地。这就不由得让人想到,各地政府所提出的各种貌似“有理有据”的建议,一定程度上无非是出于维护本地利益的目的——意图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将自己建议的与本地有关的一个日期上升为国家法定的“旅游日”,以此提高本地知名度,带动本地的旅游产业发展。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行为被网友取笑为“牵强附会”之举。【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法定节日的确定,都应当蕴涵深刻的文化意味,荟萃深邃的思想内容,否则便有可能流于形式而得不到大众认同。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之所以能流传千年而常新,历经千古而不衰,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因为其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包容着深邃的思想传统,所以才能引起历代中华儿女的共鸣,从而被大家所接受、记取并传承。同样道理,国家旅游日作为国家的一个法定节日,其具体日期的确定也应当能表现某种文化内核和思想精髓,能够把我国绵延数千年的旅游文化融入这个特殊的节日,使人们在欢庆这一节日的同时,更能够弘扬旅游文化中的某些优秀传统,传承旅游文化中的优秀精神,树立起对旅游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使这种文化和精神能够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基于这样的逻辑,在确定国家旅游日的具体日期时,我们期待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更要披沙拣金,探骊得珠,排除各种沾染了浓厚商业气息建议的干扰,赋予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使“中国旅游日”真正成为一个经得起历史长河淘洗的节日( 来源:光明日报)

怎样看待时下的“孔子热”

近年来,孔子俨然成了影视市场的“新宠”。电影版《孔子》未播先热,佛山电视台投拍的电视剧版《孔子》只在拍摄中便赚足了眼球,湖南卫视组拍的电视剧《孔子春秋》也备受关注。此外,舞剧版《孔子》已在山东曲阜上演,多部门联合制作的动画版《孔子》则正在央视热播。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对外宣告着同一个目标:“还原”孔子的一生。没有哪一位古人或今人的生平,近几年来如此为影视界关注。在这样一片热闹中,孔子俨然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影视明星。

在近几年兴起的所谓“国学热”的大背景下,“孔子热”显然只是这种大背景的冰山一角。借着这股“国学热”的东风,作为当仁不让的中华传统文化第一人的孔子成为“热点”似乎也是理所当然。从某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到电影《孔子》的拍摄,孔子经历了

一个从殿堂、书斋、学院走向平民、社会、大众再走向娱乐、商业的过程。说它是后现代式的“解构”也罢,说它是国学、文化的大众化、普及化也好,一个事实是,孔子离文化越来越远,而离娱乐、商业越来越近。娱乐、商业自然有其规则,所以绯闻可以了,穿越也出现了,时尚的、能赚眼球的元素一个都不能少,而有没有尊重历史、违反“常识”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孔子热”与文化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只是一个娱乐事件或娱乐现象,遑论所谓传承经典、“还原”孔子的一生这些宏大的题旨。

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化”浪潮也从另一个角度更有力地助推了“孔子热”。就这一点来说,“孔子热”与近日引起各界广泛争议的“安阳曹操墓真假辨”实际上都是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运作模式的产物。当然,这样的模式也无可厚非,但是经济与利益的强势作用往往会使文化、真相成为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需要警惕的是,文化被经济遮蔽、取代,而真相也被利益扭曲。

娱乐化的“孔子热”是非对错殊难说清楚,高居庙堂、经典化的、为万世师的孔子形象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无法完全接受的。传统文化也好、孔子也好,势必要以一种新的面貌成为我们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只是,传统文化新的内涵阐释与范式创设是一个严肃而复杂的课题,作为一个娱乐现象的“孔子热”显然不可能担当起这样的使命。笔者希望,真实的孔子不要为娱乐化的“孔子热”中所塑造的千奇百怪的孔子形象所取代,真实的历史也不要为“戏说”所遮蔽。这样,当喧嚣过后、浮华散去,真正的文化才有可能显现出来,真实的孔子也才可能被“还原”。 虚火上升的“孔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孔子最近有些大热。从孔庙里接受众人膜拜的大成至圣先师,到周润发的飘飘玉立乃至偶尔露峥嵘;从据说“抢线”上映的电影《孔子》,到尚未播出的电视剧《孔子》、《孔子春秋》,以及计划春节开讲孔子的百家讲坛„„相关各方都宣称,自己是在“还原”孔子的一生,是在眼睛向内寻找一个民族失落了的文化精魂。甚至,2000多年前的孔子还被赋予了组织社会、重建价值、文化复归的重负。很愿意相信影视创作的努力。穿越了2000多年时空依然鲜活在当今人们家常日用中的孔子,即便撇开政治方面的考量,似乎也应该有这样连缀、贯通、教化的能力。放眼今日世界,孔子学院之遍地开放也印证了孔子形象、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的超越性、普适性。

然而,眼下的“孔子热”,却是颇有些古怪。不是孔子本身“热”,而是演孔子的人“热”;不是孔子的理想情怀“热”,而是孔子的名头轶事“热”;不是孔子代表的传统文化“热”,而是孔子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更“热”„„换言之,这个当口儿的“孔子热”,就是一阵儿虚热,骨子里依然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娴熟套路。至于一般民众,他们可能十分乐意修习隔膜的“礼”与“仁”,不过因为习惯于充当沉默的大多数,也不排除“被热”的可能。他们看《孔子》,可能更在意扮孔子的周润发而不是屡屡不遇于时的孔子。 中国的尊孔,按照儒林人士自己的说法,大约酝酿于20世纪80年代的末期,而大盛于今。二十多年来,从学者的书斋注疏到公开的讲坛说法,从殿堂的祭拜如仪到影视的具象写真,走下了神坛的孔子,其走向民间的路径倒也大体上脉络清晰。早些时候,可能看到了道德的滑坡,遂想到“克己复礼”;看到了社会的冲突,就希望“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感觉到理想的邈远,则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作为排解„„那个时候,人们更愿意以孔子及其附带的传统资源作为当下社会的某种补益。而到后来,则不免沦落为生意经,成为可以精确计算的利益争夺。

于丹说孔子的时候,此种计算已经十分明显,相关各方均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在眼下这轮孔子热中,各路影视神仙争夺“孔子”阐释权、分食孔庙冷猪头肉的劲头更大。先是传出孔子直系多少代孙辈认为《孔子》剧组演绎“子见南子”感情戏是对孔子大不敬,再就是学者鲍鹏山与《孔子》编剧的文字口角,刚刚又传出《孔子》为抢档期挤下票房火爆的《阿凡达》„„云云,商业时代擦出的每一朵小火花,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虚火、欲火。即便是鲍鹏山与《孔子》编剧的学术讨论,也念念不忘宣传其即将在百家讲坛开讲孔子——瞧,还是生意经。

在这些口水里边,很难找到孔子在《论语》中一再倡导的“好古敏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宣布要“还原”孔子的影视剧,其实并无道德重建以及文化建设的雄心,到头来,很多“还原”往往成为“戏说”。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戏说”剧都会辩称:圣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仿佛不如此,圣人就不会走下神坛。究其实,不过是出于票房或者收视率考虑而做出的演绎而已。其所关注者,只是一个个已经比较热、可能会很热、一定要炒热的话题。这个话题做完,很快呼啸而去,寻找下一热点。可见,指望通过影视剧的热闹来带动文化的复归,很难。

吊诡的是,很多的文化热点、历史人物,似乎不经过影视剧这一番顺风撒土就不会大热起来。清朝诸帝、纪晓岚其人大率如此。孔子似乎也不例外。尽管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微微弓着腰、“鞠躬如也”地站立了千年之久,尽管已经经历了上个世纪初叶的“打烂孔家店”、解放以后的全民“批倒批臭”,尽管如今的孔子学院已经开办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可人们依然需要一个能够承载想象的活体形象。至于热了以后的事情,如何在当代社会中植入传统文化的因子,如何使孔子思想实现学者王元化所说的“创造性转化”,似乎不再有人关心。即便关心,也分轻重缓急。

比如,日前有网友在财政部网站发现,“孔子学院网站”项目中标金额高达3520万元,而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延平称,做这样一个网站“任何一个个人站长来做,连10万都用不了”。教育部直属单位国家汉办随后回应称,这些巨额资金包括网站后期开发推广云云。不管怎么解释,恐怕不能逃脱一个“不差钱”的评价。可见,穿越时空的孔子热、匡正世道人心的孔子热、恢复国人文化自信的孔子热,亦有助力建设“史上最贵网站”的功劳。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说到底,孔子不过是这一轮“文化热”的一个标签或符号罢了。这样的文化标签或曰文化符号其实很多,庄子、老子等等都是,甚至包括眼下同样大热的曹操,也一样被标签化、符号化了。只不过,这个时候选择孔子,可能有更多社会心理、文化认同上的考量而已。类似“孔子热”这样的文化喧嚣往往止于呼号,缺乏相应的制度、文化、理念上的建设。而且,这样的“热”更大意义在于眼球率,其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不免存在割裂、扭曲之嫌。 各地诸多文庙大大小小,殿宇前那尊孔子像造型大同小异。为什么我们能够雕塑出形制大体接近的孔子雕像,却很难真正与这位古代哲人心息相通?遗漏误读在所难免,但如果总是故意的遗漏、刻意的误读,则永无接近孔子、亲炙传统文化熏陶的机会。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迎来传统文化的复归,而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虚火上升?(胡印斌)

前门上车 后门下车

光明网-光明观察

今天乘公交出门,做在离司机很近的位子上,车上不是很挤,在即将到站点停车时,一

名女大学生,站到了司机的旁边,司机对她说,“从后门下车”,只听她嘴里说着,从哪边下还不是一样?!

我看到这一幕、听到这些话,着实被“雷”了一下。原来这也是可以挑战的!但,我还是认为,公交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可以说是一种规范,并且没有必要改变这个规范。 先说关于规范的存在,即使在人类之初,族长也会制定一定的规范来维护族内正常的秩序,这样族人才能在统一的规范下抵御野兽的侵犯。秩序是为了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而存在的,就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而当一种规范像一种风俗一样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去,就说明这是一种合适的规范,应当继续发扬下去。“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在现在的社会,几乎是不用专门去做宣传的,这就像上车应当主动给老人让坐一样正常,人人皆知。

再来分析一下想从前门下车人的心理。我看见的这个人可能是看见前门没人上车,关于她是否知道应该“前门上车,后门下车”我是并不知道的。如果假设她不知道的话,好像对一个大学生做如此的假设有点不合时宜,但却又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认为没有从前门上车的人,乘客就可以从前门下车,情理上好像是过得去的,可是作为维持一种秩序存在的规范,单以这种极个别的情况就把它否定,是对大多数人公共和谐资源的一种挑战。试想,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要做很挤的车上下班,没到一站,上车的人很多、下车的人也不少,一旦规范被废除,上下车没了秩序不说,这时的人就不去考虑能否交上一块钱了,而是先考虑怎样才能上车,这也是对公交公司辛辛苦苦想出来的无人售票制的挑战。

思维方式可以无忧无虑的存在,可是在实施上,要经过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检验,因为一种制度的制定,并不是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资源而合理存在的。因此,当你想实践你的某一种思维时,请先用更周密的思维将你思维的头绪理清。

从“故宫星巴克事件”谈起

沸沸扬扬的“故宫星巴克事件”余波未息,热议焦点集中在星巴克能不能在故宫开店。对于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古建筑保护专家陈志华教授。他认为:故宫的中轴线,绝对不能有任何形式的破坏;故宫很大,走马观花都至少几小时,可以在跨院适当考虑一些服务设施;既然这样,开个小小的、干干净净的星巴克,没什么大不了。

78岁高龄,还为保护四合院、保护乡土建筑四处奔走的陈老师,没有简单地以是否本土品牌来衡量星巴克的存废。这首先是一个规划问题。故宫作为一个“一天都看不完”的博物馆,一个每年上千万人出入的旅游点,需不需要提供服务,满足游客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服务点设在何处,多大规模,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是否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尽可以拿这些标准来衡量一番。

商业有时会对文化构成侵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商业和文化也可以和谐共处,各得其所乃至相得益彰。这就考验规划者、管理者的智慧了。无非是个“度”的问题。四川有个民间博物馆群,建筑师刘家琨设计了其中一个博物馆。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是,他主动地在设计中,考虑了商铺,放弃了“纯粹性”。我就此问他的想法。他认为商业不可避免也无可非议。你现在不考虑,将来也必然会出现;不如在设计中就考虑周全一点,把它限制在合适的场所和范围,反而保障了自己设计的“纯粹”。这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务实的想法,可为一些盲目追求“原汁原味”“纯粹”者借鉴。与生物多样性一样,文化多样性也是一个亟待关注的课题。个人认为,文化多样性的真谛,不在于孤芳自赏,抱残守缺,而在于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生”,在于建立自信后的包容。

故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联合国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故宫以往、现在、今后并没有、也不会因为有西洋自鸣钟、电灯、电话等一些洋玩意,而不成其为故宫。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陈旭军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第五篇_“中国旅游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公元 1613年5月19日 ,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2011年3月30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右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⑵201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 ⑶2011年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答案】⑴(2分)示例: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说明:回答扣住题意即可。 ⑵(2分)古代的读书人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1分)。现在,出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背起行囊走四方,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旅游文化的魅力(1分)。 ⑶(2分)提示:开放题,只要谈出自己的暑假旅游设想即可。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第六篇_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5月19日,被定为中国的旅游日。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呢?旅游本来就是学习,能使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学习其他地方的民风民俗,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这不就相当于读了“万卷书”吗?同时也愉悦了身心,一举两得啊!

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参考了一些网上的文章。在网上,很多人认为“读万卷书”的价值要远远胜过“行万里路”,宣称“书本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际上,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

也就是这样,中国也就诞生了旅游日。知道旅游日是怎么来的吗?就是纪念中国伟大的探险家徐霞客。他行了万里路,走遍了大好河山,从中学习到了许多,终于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难道不能证明这句话吗?

这是古人对追求和认知的一种态度,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

正因为有了中国旅游日,才有了成千上万的游客穿梭于城市的美丽风景中,大自然的神奇旅行中,民风民俗的体验中;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一张咋还能够留下美好记忆的图片,才有了自己的博客上新的文章,才有了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

我们在旅游日这天,玩的开心,也把自己的美好记忆也在了纸上,同时到博物馆去翻翻几本名著,不是很好吗?我想这也就是旅游日的含义所在。

我不想用大番道理阐述这个事实,不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确实是我们增长知识的途径,在这期间,我们可以学到许许多多„„

“行万里路”,这是一个“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漫长历程。真正有胸襟,有远大抱负的人,是决不愿意偏安一方的。李白在嗟叹“行路难”的同时,依然憧憬着“长风破浪会有时”。杜甫在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依然怀揣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得到自己的见解,在前进中逃脱学习别人经验的束缚。读书让人把知识转变成智慧,行路让人从知识中提取自己的经验。如果一个人不知行路,不知实践的话,他将永远拘泥于窠臼,碌碌无为。“行万里路”代表着实践和能力,它非常重要。

只读书不行路是迂腐,只行路不读书是盲目。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拥有充实而美好的人生!!

所以,不仅仅是在中国旅游日那天,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做好准备吧! 读书不止,行路不止,我在路上,你呢?

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第七篇_活动方案(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

蜗牛公关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宣传旅游日、普及一些旅游小知识。【旅游日是几月几日】

活动目的:

1、增强小组成员实践能力;

2、将所学的公关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旅游管理一班在学校的知名度;

3、宣传蜗牛小组。

活动时间:2012年5月19日

小组成员:仇一帆、张可、冯鑫鑫、张慧芳、姚如宁、卢玲苇。 活动策划:冯鑫鑫

活动资料 旅游日的起源: 1983年中国成为世界旅游组织的成员;1985年,中国确定每年都有一个省市自治区作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自那以来,旅游学界和业界就有了是不是我国也应该有个“中国旅游日”的议论。 在1987年《旅游天地》就有文章提出“中国旅游节”的设立;1999年也有人受世界旅游日启发便有过设立“中国旅游日”的提议。[1]

2001年5月19日,浙江省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作为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中国,理应有自己的旅游纪念日。我们倡议,把《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以对徐霞客作永恒的缅怀和纪念,激励全国人民阔步迈向世界旅游强国。”[2]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要设立“中国旅游日”的要求。2009年12月4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了设立“中国旅游日”的相关工作。[3]在全国征集日期方案后,不少地区争相提出了申请。从最初由地方和民间发起倡议,不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到最后由国家相关机构启动设立“中国旅游日”,已经历了10年。

2009年12月,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日征集策划专项工作委员会”授权新浪网就“中国旅游日”设立日期开展专题调查。该调查以问卷形式,以新浪网旅游频道为唯一官方途径。[4]

根据《关于征集“中国旅游日”日期方案的公告》,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日具体日期的选定,将体现下列原则:与旅游有一定的纪念、宣传等关联意义;时间上适于全民外出旅游休闲;有利于加强国民的旅游意识,发挥旅游的教育功能。

2011年中国首届旅游日概况:

1、 主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 标志与宣传口号:“爱旅游,爱生活”(宣传口号)口号简

单明快,响亮有力,易于上口,高度概括了“中国旅游日”的主题理念,倡导更多的国人走出家门,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高生活品质。

标志: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甲骨文“旅”字的变形与方形的印鉴外轮廓,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根”与“植”的关系,为“中国旅游日”注入了更加鲜明的文化色彩,在延续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创造了新的视觉意象,符合现代人日益发展的审美需求,体现了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变形的“旅”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旅游场景: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这有着强烈的具象化意义和象征,突显了“中国旅游日”的主旨与核心,引导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旅游,体现了“中国旅游日”的号召力、影响力。同时,变形的甲骨文“旅”字暗含了“5.19”这组数字,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旅游日”的日期,让“中国旅游日”更加深入人心。

蓝绿颜色的运用,不仅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而且渐变的过渡处理让两个主体色彩自然融合,和谐大气。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着中国旅游蓬勃发展的朝气和生命力,以及中国旅游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和谐、文明发展的主旨和理念。同时,变形的“旅”字演化的游人们行走在蓝天绿地中,也体现了中国人自古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生境界,在注重环保与和谐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标注字体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隶书的“中国旅游日”及英文Arial体“China Tourism Day”的中英文双语对照,在突显“中国旅游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旅游的国际化视野与现代发展理念。

整个标志造型稳重,创意巧妙,色彩明快,旅游主题鲜明,日期深刻,具有着浓厚的

文化韵味和鲜明的感召力

3、中国旅游赋:《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为屈原、宋玉等所首创,到汉朝时达到巅峰,当时便涌现出了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汉赋四大家”,而尤以司马相如文名最著,其《上林赋》、《子虚赋》、《长门赋》、《美人赋》等都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2011年5月19日首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内地著名80后作家张一一倾情写下《中国旅游赋》表达喜悦之情,赋文旁征博引一气呵成,全文如下:中国旅游赋

文/张一一

曰中华,曰华夏,曰神州,皆言中国;曰旅行,曰游览,曰远足,俱指旅游。奥运扬眉,世博展翅,叫世界瞩目中国;工作释压,生活休闲,教百姓聚首旅游。京、鲁、苏、湘,是旅游中国之必至;意、法、西、美,为中国旅游之将超。一叹五千年,旅游中国;岁入两万亿,中国旅游。 稻粱菽、麦黍稷,号中国之五谷;吃住行、游购娱,称旅游之六方。中国出人才,才人出国中,乃中国之博大;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是旅游之心情。父母在,不远游,孔夫子何其迂也?破万卷,行万里,太史公不亦慧哉!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出西域,至波斯,张生名骞。唐玄奘,历百难,取经三藏;明郑和,经九死,七下西洋。登长城、游故

宫、吃烤鸭,乃访华之传统;好资源、利设施、心服务,为兴土之要津。旅游就是艳遇,是文人情怀之浪漫;中国最为安全,为世人脑海所共知。

5月19,忆《徐霞客游记》之发轫;2011,赞“中国旅游日”之启航。贤哉,钱侍郎,助游记得以传世;壮哉,邵局长,促中国同庆旅游。岁属耄耋,中国共产党值老当益壮;年方襁褓,中国旅游日才来日方长。东方奇迹,中国崛起;世界趋势,低碳旅游。和谐社会,江胡之治;千年大国,百姓小康。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命笔,是为斯赋。共和国六十二年初夏于北京一园。

“中国旅游日”赋文引各界热议 作者悬赏百万纠错。

据悉,张一一本人对挥挥洒洒519字(暗合5月19日)的《中国旅游赋》也颇为自许,一度公开放言称“凡能改一个标点者奖一万,改一个字词者奖十万,改一个句子者奖百万”,并表态当代要是有谁能写出比《中国旅游赋》更好的词赋,“女子我以身相许,男子我终身为奴”,口气尤远胜当年许诺“一字千金”的秦相吕不韦。果然不出所料,该“一字万金”的赋文近日已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热议。

2011年中国旅游日各地活动: 5月18、19、20日 天台山景区对全世界游客免费开放

天台山作为《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日记》中的首游地,每年

5.18-5.20对全球游客免费开放,同时从5.21日开始对天台本地居民免费开放政府性投资的景点,主要有国清寺、琼台仙谷、赤城山、石梁、华顶、济公故居等景点。

山西:全省景区门票半价迎客

山西省物价、住建、旅游等部门联合下文:今后,每逢5月19日,全省各旅游景区(景点)门票实行半价;国家规定享受门票价格优惠的,在半价基础上执行原优惠政策;鼓励景区(景点)实行更优惠的门票价格。 上海:部分景点免票或半价

5月19日当天,上海滨江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辰山植物园、金茂大厦观光厅、松江欢乐谷推行门票半价。5月19日-5月20日,上海东方明珠也表示,“中国旅游日”其第二个圆球135元门票将实行半价优惠。半价包括成人(含残疾人)、儿童(1.2~1.4米,不含1.4米)的散票及团队票,不含年票。

上海主要旅游景点上海欢乐谷、杜莎夫人蜡像馆等很多传统的旅游景点,还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近年新增的旅游景点,有望免费或以优惠门票接待游客。

山东:11城市推出惠民方案

目前,山东已确定有11个城市推出“中国旅游日”惠民方案。泰山景区对所有购票进山的游客实行淡季100元/位的门票优惠,王母池、普照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40498/

推荐访问:今天几月几日 春节几月几日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