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百科 > 寰球地理杂志

寰球地理杂志

时间:2018-02-12   来源:百科   点击:

【www.gbppp.com--百科】

寰球地理杂志 第一篇_适合青少年的优秀报刊杂志推荐

适合青少年儿童的优秀期刊杂志推荐

课外文学读物类

《广东第二课堂》《儿童文学》《金色少年》《意林》《快乐少年文学》《小读者》《新少年》《文学少年》《小学生优秀作文》《少年月刊》,

青少年科普类:

《智慧少年》《少年科学(智力大风暴)》《科学启蒙》《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我们爱科学》《少年科普世界》《少年电脑世界》《少年科普世界》《科技展望(探索发现)》《健康少年》《军事科学画报(小哥白尼)》《科幻世界画刊》,《未来科学家》《小爱迪生》 适合年龄:8-15岁的少年儿童

益智类:

《小福尔摩斯》《快乐大侦探》《超级侦探》

动漫类:

《飒漫画》《漫画PARTY》《漫客星期天》《知音漫客》《漫友》 地理杂志:

《环球少年地理》《博物》

杂志铺优秀期刊杂志订阅平台

适合3-7岁儿童看的画报杂志:

《东方娃娃》,《小聪仔》,《小猕猴智力画刊》,《宝贝盒子》

杂志铺优秀期刊杂志订阅平台

寰球地理杂志 第二篇_精品杂志推荐

知名杂志

《环球》

《环球》杂志全彩双周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新华社主管、瞭望周刊社主办的全球时事新闻刊物。依靠新华社遍布海内外100多个派驻机构和国内31个地方分社近4000人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联合海内外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以及资深撰稿人,《环球》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和整合新闻信息,以特有的全球视野、理性的分析和深邃的洞察呈现犀利的观点,令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风云世界的舞台,把握全球发展大势,了解人类社会各种新知,展开更广阔的思考。

对象:(政府官员、企业家订阅居多)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内目前唯一一份经济周刊杂志,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份经济周刊。前身是《中国经济快讯》周刊;1992作为经济内参创办;1999年公开发行;2002年首次改版;2003年正式更名。

《中国经济周刊》定位于“领导者决策的经济参考”,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期刊,为中央、地方及企业的领导层提供最有决策借鉴价值的资讯,做中国经济转型的真实记录者,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理性观察者,中国经济复兴的历史见证者。

《中国经济周刊》的内容是以体制经济为核心的宏观经济、以城市经济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以企业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经济、以金融为核心的财经领域。

对象:企业领导人

《互联网周刊》

《互联网周刊》创刊于1998年,伴随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脚步成长至今,完整见证和记录了网络时代的风云变幻,潮落潮起,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和IT业界最成功的主流商业杂志之一。《互联网周刊》全面关注在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商业社会正在发生的一切变革,是网络时代的新闻类商业周刊。权威独立的产业观察家、领先半步的思想提供者《互联网周刊》以对商业观念、商业实践和技

术趋势的前瞻性报道,成为读者在网络时代获得洞察力的源泉。

《互联网周刊》从技术发展的视角解读商业动态,从而构成鲜明的媒体风格,并以对商业观念和技术趋势的前瞻性报道,成为读者在网络时代获得洞察力的源泉。

《互联网周刊》的核心读者群是最活跃的企业管理者和专业人士,他们视野宽阔,乐于接受并善于利用新生事物,是中国商业社会的中坚力量。而那些与网络时代的商业变革进程有联系的其他各界人士,也能从《互联网周刊》获得价值观的认同。

对象:企业管理者和专业人士

《中国企业家》( 属于经济日报,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于1998年6月成立。) 《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以“企业家”命名的杂志。杂志定位于“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秉承“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核心理念,立足企业家立场,弘扬企业家精神,致力使企业家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受尊重的主流人群。

一本立于商业领袖的领袖商业杂志

中国主流商业财经杂志公认的领导者。

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的见证者

商业领袖,领袖商业

《经济日报》在全国共设有58个记者站和27个印点,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派有常驻记者,与世界上100多个新闻机构、经济团体有着往来关系。由经济日报主办的中国经济网于2003年7月28日正式开通,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唯一以经济报道为中心的综合新闻网站,目前拥有包括新闻中心、宏观经济、财经证券等20多个精品频道,覆盖包括汽车、地产、家电、通讯、医药、服装服饰等主要经济产业。拥有34种经济分类数据库,约15GB的数据量。有繁体中文版及英文版、德文版。

对象:商业领袖

《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经济》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的专注于研究互联网领域,以及互联网与经济运行效率和经济转型之关系的中国互联网领域的高端经济评论刊物,内容汇聚大量决策者、专家、企业家、研究及咨询人员的思想和智慧。媒体聚焦互联网经济现象与变革,关注互联网所形成、带动和撬动的经济活动;秉承“效率才是经济之本”的价值理念,为互联网精英提供强大的智力与资源支持平台;发起成立“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联盟”,每年权威发布《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报告。

对象:专业人士

《IT时代周刊》

《IT时代周刊》是一本以信息产业为平台,以新闻为导向的商业杂志。高起点、国际化。第一时间报道信息产业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IT时代周刊》以调查见深度,以分析见独家,以商业故事见功力。还原新闻真相,追求新闻理想。一流记者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西安、成都等地。80%的文章来自记者第一线的报道。 其主要读者群是:主要是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政府信息办官员、金融、教育、电信、石油等领域的CIO以及IT领域的管理和销售人员等。

《商界》

该杂志创刊于1994年1月,是以宣传人文精神为本,倡导优秀商业文化和弘扬积极人生哲学的商业财经月刊,其发行量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甚至海外华人圈,发行量在40万册以上,是招商广告首选月刊。是一本国内发行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一本伴随中产阶层一起成长的杂志。是中国最具权威的招商杂志。

《商界》杂志以广大中小生意人、企业经营者以及企业各层级员工在市场经济实动中成功的方法、失败的教训、有益的经验、规范的操作、生活的甘苦等为主要内容,文章以纪实和故事两种风格为主,坚持通俗性、可读性为前题,观念前卫脱俗,文风生动洗炼。宏观上及时报道市场经济走势和行业态势,中观上全面陈述分析企业各具体环节的运作方法和应变技巧,提供新的生意信息和策划案

例,微观上深入刻划生意人生的酸甜苦辣。

《商界》杂志坚持权威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特别策划”、“商界焦点”、“商战风云”等栏目对经济热点、焦点、行业风云变幻和巨头企业的市场争夺作全面深入而且生动的剖析展示;坚持激励性和故事性相结合,“商界明星”、“个性商人”、“创业进行时”等栏目以创业人生、经营策略和经营思想为故事重点,激励中令人思索;坚持政策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经济观察”、“经济动态”、“商情报告”、“市场漫步”、“国外商界”、“环球人物”等栏目为企业提供市场经济背景、产业方向和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方法;坚持经验性、趣味性和人生价值观的探索相结合,“走麦城”、“商界警示录”、“生意经”、“十字街头”、“商界道德”、“商海三人行”、“后院琐事”、“商语酒吧”等栏目,雅俗共赏;坚持操作性和服务性相结合,“营销前线”、“出谋划策”、“商务知识”、“创业指南”、“新产品新技术”等栏目丰富的实际操作案例和市场经济实践知识使杂志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与通俗相结合,使《商界》这本“市场经济百科全书”式的杂志赢得了广大的忠实读者。 对象:企业家,创业人士,商业人士

《第一财经周刊》

《第一财经周刊》(CBNweekly)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 ,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第一财经(CBN)倾力推出。 第一财经(CBN)成立于2003年7月,是中国唯一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第一财经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财经资讯平台。目前,第一财经品牌旗下的媒体平台包括:广播、电视、日报、周刊、网站、研究院。第一财经的衍生产品包括财经资讯产品和财经公关产品。财经资讯产品包括由第一财经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财经资讯、宏观及行业研究报告、指数以及企业咨询业务等。财经公关产品包括论坛、榜单、会展、培训、企业家俱乐部等形态。

目前,第一财经品牌旗下的媒体平台包括:广播、电视、日报、周刊、网站、研究院。第一财经的衍生产品包括财经资讯产品和财经公关产品。财经资讯产品包括由 第一财经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财经资讯、宏观及行业研究报告、指数以及

企业咨询业务等。财经公关产品包括论坛、榜单、会展、培训、企业家俱乐部等形态。

对象: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全球华人经济圈

《销售与市场》

《销售与市场》杂志创刊于1994年,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大型营销专业期刊。秉承“专业性、实战性、权威性、国际性”的办刊理念,及“反映中国营销主流,引领中国营销潮流,见证并推动中国营销进步”的办刊宗旨,创刊以来,以全球化视野,关注中国市场发展趋势,致力为中国企业指引方向,提供最先进的营销理念与实务方法工具,不断提炼实战案例,坚持执着专业研究,成为中国内地财经领域营销媒体的一面旗帜,被业内誉为“中国营销第一刊”。 《销售与市场》主要栏目:企业方法、品牌创意、营销实务、营销管理、个案解析、市场报告、企划人手记、国际营销、营销策略、企业话题、营销点击、营销实验场、人力资源管理、广告纵横等。

《销售与市场》创刊于1994年,经20年不懈发展,在此基础上,已形成国内最大的营销期刊群。包括《销售与市场》、《北大商业评论》、《营销界》、《商业2.0》系列刊物。

对象:销售人员

《销售与管理》

《销售与管理》杂志创刊于2002年10月1日,作为中国管理类杂志的新秀,一直遵循前瞻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理念,不断为中国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客观精准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分析。聚集了国内外著名管理、营销大事及市场一线实战专家,成功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与企业具体时间有效结合,剖析难题、分享案例、紧扣企业经营迫切需要,呈现给企业经营者实用、试用、有效、可惜鉴性几千的精彩文章,提高企业的管理与营销能力,提供实战启迪,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2009年《销售与管理》将继续与中国企业管理者一道,成就卓越企业。

对象: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

《知音励志》

《知音励志》(月刊)是2000年创办的《打工》改版而来,是由湖北知音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知音传媒集团出版的省级期刊。《知音励志》以18-30岁即将步

寰球地理杂志 第三篇_eScience

eScience,科学研究的革命

托尼·海(Tony Hey)博士曾是一位粒子物理学家,现在专门为计算技术和其他科学研究牵线搭桥。和他的老朋友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一样,他也在关注网络及计算技术的应用——不过他关注的方向并非社会生活,而是科学研究。2008年11月5日,作为微软公司技术计算副总裁,他在北京参加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为庆祝建院十周年而举办的“创新日”活动,本刊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环球科学》:万维网的发明,最初是为了方便粒子物理学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如今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你一直倡导的eScience,目的也是为科研合作交流提供平台和工具。eScience 的提出是否和万维网一样,与粒子物理学有着不解之缘呢?

托尼·海:我以前就是一名粒子物理学家,目前在英国科学技术办公室任职,工作就是负责英国的eScience 项目。eScience 这个单词是英国科学技术局研究理事会前任会长约翰·泰勒(John Taylor)提出的。他经常与粒子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合作,知道他们早就有一个愿望:有一天计算能够像网络搜索一样变成一项服务。这促使他提出了eScience 这个概念:由计算科学家提供平台或者工具,帮助其他科学家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

粒子物理学对网络及计算能力的要求很高。明年,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开始产生海量实验数据,粒子物理学家必须把这些数据分散到世界各地,供分布在全球的上千名参与合作的物理学家分析和计算之用。为此,他们建造了所谓的“计算网格”,通过这个网络把不同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在一起,你可以把计算任务分散到网格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去执行。(参见《环球科学》2008年3期《LHC撞开发现之门》一文)

【寰球地理杂志】

不过,粒子物理学家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非常“聪明”,为了达成目的不介意在自己的机器上安装上千万条硬件连接线。根据我的经验,生物学家、化学家和环境科学家就没有这么“聪明”了。他们不愿意自己动手去安装大量软硬件,而是想得到一些“网络2.0”式的服务来搞定这些棘手问题,好让他们专心从事自己领域内的研究工作。事实上,如何让这些不太“聪明”的科学家方便地使用我们所提供的合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这是eScience所面临的真正挑战。

《环球科学》: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最为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学术交流日益普遍,比如把学术论文发表在arXiv电子文库实现共享。与这些方式相比,eScience 在学术交流方面能够带来哪些便利?

托尼·海:我曾经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担任电子和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过去15 年来,学术期刊的价格一直在飙升,每年至少上涨10%,但是学院图书馆的经费每年最多增长3%。所以每到年底,我都要痛苦地抉择:明年到底要舍弃哪一本。我甚至没有经费去订阅新的期刊,因此也就无法为学院拓展新的研究方向。这件事清楚地表明,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已经过时了。但是新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子,还没有人知道。

在我以前工作过的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我坚持这样一种做法:所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包括研究论文、会议文集、访谈记录、数据甚至软件,学院都必须保留一份电子版本。这些资料随后被汇总成一个学院级的研究资料库。我认为,未来的大学图书馆所扮演的角色,就相当于大学所有脑力劳动成果的监护人。这些数据库通过整合来实现文献共享。

我相信,计算技术将彻底变革学术交流的面貌。许多拉美国家已经把所有的研究论文汇集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名叫SciELO 的数据库。由于拉美地区语言环境复杂,这些论文使用的语言也五花八门,有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还有英语。因此,我们在这个数据库中整合了一套在线机器翻译服务。如果设置把葡萄牙语翻译成英语,点击需要查阅的葡萄牙语论文,旁边就显示在线翻译的英语版本。这项功能很受用户欢迎,反响热烈。这个数据库中的科研论文,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访问并阅读。

这些数据库都建立在SQLserver的基础之上,不光可以添加论文,还可以储存原始数据。未来,数据库中的论文都会有链接指向原始数据,方便阅读者查阅调用。我们正在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及《天体物理学报》(Astronomy Physics Journal)展开合作,尝试将天文学领域的论文与原始数据链接起来。事实上,在查阅文献的时候,不光可以找到这篇论文,看到原始数据,还可以将网络上的一切相关信息全显示出来。所有这些资料都通过XML标签绑定在一起,将来通过语义网能够很方便地查询。

除了论文和数据的共享以外,我们与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合作的“研究信息中心”项目,还允许用户围绕数据资料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你可以开博客,写维基,点评数据库中的论文,甚至能够建立“社交圈”,选择让一部分人看到你的评论,另一些人则看不到。把类似于“网络2.0”的技术结合到科学研究之中,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样的论文数据周边服务已经出现。

现在, 你已经可以从BioMed Central 订阅一种名叫“Faculty of 1000”的专业服务了。这家电子出版机构聘请一千多位专家,从生物医药领域每个月发表的论文中,选出他们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并进行点评。你可以阅读这些著名科学家的评论,并且把论文品味与你相似的科学家筛选出来,重点关注他们推荐的论文。

《环球科学》:今年第6期《环球科学》杂志提到的“科学2.0”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因为这可能会让剽窃者有可乘之机。eScience 的数据分享模式是否也可能为剽窃者打开方便之门?

托尼·海:确实有这方面的担心,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对待这个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在物理学界,许多论文在正式出版之前,草稿会先发表在arXiv电子文库当中。但是,物理学界已经达成共识:草稿在arXiv 上发表的日期就是论文的正式出版日期。这样就杜绝了从草稿中剽窃想法的可能。而在生物学领域,科学家在正式论文发表之前,绝对不会让别人先看到内容。在艺术界和人文学科方面,他们的理念不同,做法也不相同。

《环球科学》:科学进步有哪些特点适合eScience的发展?未来它的前景如何?

托尼·海:科学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后的科学研究会涉及越来越大量的数据。未来的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时,需要从不同的地方甚至不同的领域获取数据,加上自己的数据分析计算,进而得出新的成果。要完成这样的工作,需要用到许多不同的技能,数据共享和计算能力肯定是不可或缺的。eScience 会为科学家提供众多技术,帮助他们轻松执行计算,发布研究成果,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及利用。

我相信,eScience 能够应用于各种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甚至艺术、人文及社会科学。日本东京大学的池内克史(Katsushi Ikeuchi)教授将计算科学与遗产保护结合起来,他称之为eHeritage(e 遗产);把计算科学与工程学结合起来,或许可以称为eEngineering(e 工程)。未来,字母“e”可能不会再被特别指出,因为它将成为我们研究科学的方式和工具,就像我们今天浏览万维网一样方便简单。

E—Science是一种基础设施,提供了一种信息化的科学研究的环境和平台,使得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和科研活动能够有针对地开发特定的科学研究与应用。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个资源,全面连通和统一分配,管理及协调起来使用。语义网格通过将网格上信息进行更好的形武化描述来解决以上问题,以使计算机尽可能取代人进行网格上信息处理。

【关键词】E—Science网格语义网格

1 E—Science简介

1。1 E—science产生背景

E—Science是在上个世纪末提出来的。众所周 知,传统的科学研究都是基于实验的,或者以理论分析 为主,但是这种实验的,理论的分析其实存在很多问 题,比如比较封闭,没有模拟,没有仿真的手段和方法, 因而造成科研周期较长,甚至成本很高,还有些预测性 的实验根本没法做出来。人类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 初,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科研环境也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科学研究的问题空前复杂化,科 学研究的对象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系统,比如 以前化学就是化学,物理就是物理,而现在更多的跨学 科的,覆盖范围更大的科研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另外科 研过程中信息和数据的及时获取和处理显得越来越重 要,仿真和大规模的计算也成为科学研究过程中分析, 发现和预测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个时代也更加强调科 学家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和交流,这种合作和交流可 能跨单位,跨地域,也可能跨国家,跨学科,在这种形势 下,E—Science也应运而生。

E—Science计划最初是由英国开始的。2000年 11月,在英国E—science的投资计划中宣布,并分配 到每项计划的研究理事会的一个工程。核心的E— science计划同时形成,作为一个跨理事会活动发展,作 为中间人来安排技术解决方案和一般的中间设备,作 为实现E—science并且形成新的商业电子商务软件的 基础。核心E—science计划得到OST和DTI的投资并 且被EPSRC管理代表所有研究理事会。E—science计 划被以教授David Wallace主持筹划委员会监管,他曾 经是Lough borough大学的副校长。曾任南安普敦的 大学的工程的系主任教授Tony Hey,也作为E— science核心计划的主任对EPSRC的第二阶段负责。

1。2 E—science具体函义【寰球地理杂志】

E—science指的是将通过因特网实现分布式的, 全球性合作的大规模日益增长科学。这样合作的科研 机构的一个特性就是它们将会被要求接触大量的数据 收集,大规模使用计算机资源和高性能显现给单独用 户。 E—Science实际上是一种基础设施,提供了一种 信息化的科学研究的环境和平台,使得不同学科领域 的研究和科研活动能够有针对地开发特定的科学研究 与应用,因此科研活动的应用是E—Science的一个主 轴。同时E—Science的建立也应该以应用需求为导 向,这也是建立E—Science的指导思想。另外E— Science这个概念也是20世纪后半期IP技术发展的产 物,尤其是20世纪的后l0年的rr技术都构成了我们 E—Science的基础,比如互联网技术,Web技术。实际 上,目前的计算技术和存储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也给我们的E—Science提 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网络带宽也在不断地创新 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而诞 生的网格技术,还有协同软件技术等等都在迅速发展 着。加之传统技术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为我们的科 研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2 E—science应用的网格及语义网格技术

2。1网格技术

网格是一种建筑学名词,被引入E—science领域, 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现实的问题和建议。Ian Foster和 Carl Kesselman,网格的发明者以实际上的组织作为一 个现实定义网格:在这个背景中承认

那种资源在个体, 机构和资源的动态的l{殳集中间实现灵活,安全和协调 的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计算的系统, 数据存储和专门研究实验的设施。

网格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当中。简单地说,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 施,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个资 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 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全面连通和统一分配,管理及协调 起来,通过逻辑关系组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 这台机器把每一台参与其中的,包括个人电脑在内的 计算机都作为自己的一个"节点",成千上万个这样的 "节点"并联起来,就组成了"一张有超级计算能力的 网格"。而每一位将计算机连接到网格上的用户,也就 "拥有了"这架超级计算机,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其中的 计算和信息资源,在获得一体化信息服务的同时,最大 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网格计算模式首先把要计算的 数据分割,然后不同节点的计算机可以根据自己的处 理能力下载一个或多个数据片断。只要位于某个节点 的计算机的用户不使用计算机时,就会调动闲置的计 算能力。网格的优势在于不但数据处理能力强,而且 能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来节约计算成本,实 现资源的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2。2语义网格

语义网格是语义Web和网格相结合产生的新的 研究领域,最初语义网格提出是为了加速E—Science 的发展,E—Science需要跨越不同机构,国家和学科来 进行联合的实验,使用远程昂贵的科学设备,交换信息 和思想,就是知识共享。网格本身致力于共享信息资 源,然而现有网格上存在信息格式异构,信息语义的多 重性以及信息关系的匮乏和非统一等问题,无法满足 E—Science设想的网格应具有高度的简单实用和无缝 自动化的需求,这是网格发展现状和应用需求之间目 前存在的主要差距,它在其它应用中也同样存在,因此 需要在传统的网格中引入语义来改变这种局面,语义 网格通过将网格上的信息进行更好的形式化描述来解 决以上问题,以使计算机尽可能取代人进行网格上信 息处理,通俗讲就是让传统网格更智能化,从而让电子 科研和其它的深层次应用该技术,如电子商务,电子政 务,数字图书馆等智能化服务在网格上开展成为可能。 目前,语义网格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开展起来,特别是英 国投入巨资于E—Science计划,在这个领域目前英国 走在世界前列,美国,中国等也陆续开始语义网格研 究。目前已经有一系列的项目开展起来,而且出现了 很好的原型系统,如CoAKTinG项E]/SCEC/IT项目, MIAKT项目,MIAS Devices项目,myGrid项目等。 语义网格的研究重点是用语义和知识工程的方法 来解决目前网格平台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其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实验 室(Smart Laboratories)。智能化的实验室是E— Science成功不可或缺的,同时配置智能实验室可以充 分挖掘Grid的能力;(2)面向服务的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研究语义网格设施的预备和 实现,研究基于语义的服务描述语言;(3)基于代理的 方法(Agent Based Approaches)。研究Agent Based架 构使用,研究交互语言以便开发,制定,维护E— Science marketplaces;(4)信任和证实(Trust and Provenance)。研究网格系统中计算信任建立的过程, 方法,技术,决定内容种源和品质,这些涉及到数字权 管理问题。

3 E—science在英国的发展情况

2001年开始的英国E—Science计划是近年来英 国政府在信息技术领域支持的最大的研究计划,总经 费2。5亿英镑。英国政府把它作为改变英国科学研究 现状的重大举措。2002年,英国首相布莱尔曾指出: "英国是第一个开发全国范围的E—Science网格的国 家。这样的网格使得我们能像用web访问信息一样容 易地访问计算能力,科学数据仓库和实验设施。"英国 E—Science倡导人John Taylor谈到E—Science的访 问分布存储的意义时指出:"E—Science意味着通过全 球分布协作,使用海量数据集合,万亿次级的计算资源 和高性能的可视化,有效地提高科学研究效率"。 从2004年起英国开始实施E—Science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突出网格中间件,可持续运行的网格服务环 境,网格支持环境中心,数据维护中心等方面的研究和 建设。目前已经在南安普敦大学建设了开放中间件基 础设施研究所,在RAL国家实验室建设了网格支持中 心,建成了由牛津,RAL等六个中心组成的英国国家网 格服务环境,在爱丁堡大学建设了数据维护中心,同时 启动支持了一批新的网格应用项目。

在英国E—science的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国家地 区:E—science中心国家电子科学中心(NeSC),贝尔法 斯特电子科学中心(BesC),剑桥电子科学中心 (CeSC),CLRC电子科学中心(CLRCeSC),网格支

持中 心(GSC),伦敦电子科学中心(LeSC),东北部地区电 子科学中(NEReSC),牛津电子科学中心(OeSC),南安 普敦电子科学中心(SeSC),威尔士的电子科学中心 (WeSC)。还有其它的优秀的电子科学中心如:UCL, 布里斯托尔,兰开斯特,伯明翰,雷丁,累斯特。 第四届英国电子科学(AHM 2005),计划将在东 部会议中心诺丁汉举行,从2005年9月19日至22日。 今年的会议的主题是"通过电子科学革新"反映的英 国电子科学计划已在使用计算机和应用科学中如何产 生革新的解决方案。会议的目标是提供在所有学科的 项目中关于电子科学的信息能被交流的一个场所,以 及能力能在什么地方被显示。

4 E—science在中国的发展

4。1 E—Science网格研究计划

【寰球地理杂志】

E—Science网格研究计划是国家基金委员会投资 1 500万的大型网格项目。该项目建设以网络为基础 的科学活动环境,目标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地理上位置 不同的计算设施,存储设备,仪器仪表等集成在一起, 建立面向网络服务的通用基础支撑环境,实现Internet 上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有效聚合和广泛 共享,从而建立一个能够实现区域或全球合作或协作 的虚拟科研和实验环境,支持以大规模计算和数据处 理为特征的科学活动。

4。2上海网格项目

上海网格项目于2003年11月启动,到2005年l0 月将提供的研究成果包括:一个虚拟研究平台,一个基 于P2P技术的虚拟研究平台,二份战略报告,四套标准 规范建议,四项关键技术研究支撑一个典型应用研究 (交通信息网格服务),八套信息网格系统软件与应用 软件。其研究内容和目标无论是对于城市信息化的基 本软件构架还是特定组织和个人都将有着重大影响。 可以预见,随着上海交通信息网格的建立和应用,交通 信息服务业也将随之出现新的业务,其市场前景十分 广阔。

4。3中科院E—Science计划

2000年在科学数据库项目建设中,中科院就曾经 提出过类似的思想,当然当时不叫E—Science也不叫 科学数据网格,而叫信息化的科研环境。2001年基于 科学数据库项目中科院又提出了要建立科学院的科学 数据网格,2001年12月他们提出科学院信息化的建 设应该进一步建立中国科学院自己的科学网格的设 想。2003年中科院已完成整个数据中心和分中心的 建设,也就是初步建成一个E—Science的testbed这样 一个环境;2003年底,整个的科学数据网格系统的平 台开发完毕;2004年,整个科学数据库的建库单位在 这样一个中国科学院的数据网格平台上进行运行和测 试;2005年,他们的应用系统应该初步建成。 由此可见,中国科学院科研工作的信息化对促进 全院科研工作者提升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对加速高科技的现代化水平也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当然中国的E—Science需要随着科学 面临的挑战,随着学科之间的交互,随着一些重大的科 学应用项目的展开,随着IT技术的发展,有计划,逐步 地来推进,因此在"十五"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国家 并没有把E—Science的建设作为一个重点项目,仅仅 是把E—Science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一些典型应用作 为一种探索性的工作来进行。

4。4科技部的英国考察计划

2004年11月15日至19日,科技部高新司组团访 问了英国。此次访英主要是考察和学习英国E— Science计划的进展情况,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促进 国家863计划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的 研究工作以及与英国E—Science计划的合作。 在广泛接触英国E—Science研究计划的科技,管 理人员开展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国家863计划高性能 计算专项负责人和英国E—Science核心计划负责人于 2004年11月17日在南安普顿大学E—Science中心签 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中 英合作的网格中间件研究所OMII—China。(2)加强 网格数据存储维护技术方面的合作。

(3)建立E— Science和网格应用的对口合作。(4)促进中英科学家 的交流和合作。

寰球地理杂志 第四篇_2016年最值得推荐的儿童杂志

有人说,对孩子来讲,父母最好的陪伴即是与他一路阅读成长。我是一名编辑,同时也是一名母亲。职业的畏敬感和母亲的责任感让我对少儿杂志的选择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就在我从事儿童科普编辑工作的第8个岁首,我与《环球少年地理》相遇了。我欣喜地创造这本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NG KIDS)《环球少年地理》就像所罗门宝藏一样,焕发着异彩。

《环球少年地理》是一本涵盖各个方面的科学读物,只不过,它与以往的科普读物不一样,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关注的是我们赖以保存的美丽地球,它是一场绝美的旅程,你只需要盘桓其间便会被感动,它还是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让孩子沉迷在兴奋、鼓励勉励的真实生活中,点燃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对孩子来讲,欢愉是乐趣的根底;而乐趣则是激起他们想象和创作创造的动力。《环球少年地理》供给的不单仅是科学,更是欢愉的童趣色采。让孩子们在欢愉中与科学慎密密切接触就是《环球少年地理》的理想。

《举世少年地理》是经国家消息出书总署核准,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青岛出书传媒单干推出的少儿科普杂志。杂志内容中有50%是直接同步翻译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NG KIDS》),并与其同步刊行,让中国小读者在第一时刻就可以看到全球最顶尖的少儿科普杂志。与此同时,该杂志还将编加涵盖自然、动物、人文历史、考古探险等科普常识的中国本土内容,让孩子们从中也能感应沾染到斑斓中华的灿艳多姿。【寰球地理杂志】

一本陪伴奥巴马及其女儿成长的杂志、一本全球存在500万少儿读者的杂志、一本存在最超卓图片的少儿科普杂志,立即去杂志铺订阅吧!

寰球地理杂志 第五篇_环球实业的环球战略

【寰球地理杂志】

环球实业的环球战略

1995年2月17日

现年49岁的珍妮弗·科珀曼·威廉姆斯是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她正在为次日的董事会做准备,可是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沮丧。尽管公司经过了几年的重组,最新的报告却指出公司1994年的销售额为25.5亿美元,亏损达9900万美元。虽然珍妮弗仍然受到董事会的信赖,但她知道明天的会议上会有她回答不了的问题。在准备发言稿时,她不知是应该低调处理公司现在的问题,还是应该让董事们了解真实的情况。几乎可以肯定,董事会要施加压力来推动对领导层进行重大调整,甚至可能撤换几位高级管理人员。有几个关键人物阻碍了公司一直在进行的全球一体化努力,这已经越来越明了。珍妮弗·威廉姆斯所不太肯定的是公司的重组是否真正有意义。作为公司一体化进程的总设计师,珍妮弗的处境显然十分艰难。距离董事会的召开还有不到24小时,她没有多少时间了。 早期:1948~1970年

环球公司可溯源至1948年,创始人本杰明·科珀曼在获得加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博士后不久便于洛杉矶开办了名为精密仪器的小公司。早期精密仪器公司专门为医学界设计并制造诊断和控制设备。获得几项专利后,公司的销售额很快上升,这使得科珀曼未满28岁便成为了百万富翁。

1956年精密仪器公司用50万美元收购了专业服务公司(PSI)。PSI向会计和数据处理行业提供临时人员和合同工。26岁的公司老板杰里米·约克·莫里斯,是科珀曼的私人密友,仍留任公司总裁,1959年

精密仪器公司以260万美元收购了顶级品牌公司,它是加拿大一家专门设计和制造汽车电子产品的公司。顶级品牌与福特公司及美国汽车公司签有获利可观的关于控制、传感和音响系统的原始委托制造(OEM)合同。他们也为一家全国性零售、批发汽车零件的连锁商店提供售后服务产品。顶级品牌公司的老板,约翰·迈克尔也留任为总裁.1963年科珀曼用1160万美元收购了位于新泽西州昔林斯顿的新未来公司,该公司专门为航天工业设计并制造飞行模拟仪器和高清晰度视频显示设备,同时拥有并注册了固态硅和锗电路的重要专利。新未来公司的总裁是34岁的卡尔·罗斯,他获得过物理学和数学的博士学位。虽然他有一些古怪,但在其领域里很受尊敬,从而吸引并留住了优秀的年轻员工队伍。

虽然科珀曼拥有对每家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但这些公司大体上仍自主管理。这些公司的业务,再加上精密仪器公司的核心业务——医疗设备经营,在1968年取得了1.68亿美元的公司销售额。

国际扩展:1970~1975年

70年代早期,欧亚地区强大的市场和不断增长的需求超过了精密仪器公司主要定向于美国公司的分销能力。这些地区的增长使得在当地进行专门的制造、营销和服务变得很有必要,因此科珀曼开始寻找国际合作伙伴。

1975年他组成了两家国际性的合伙企业。一个合伙人是拥有1.15亿美元的日本销售公司,日本新田电子,所有者和创立者是53岁的新田新日;另一个合伙人是价值1.12亿美元的德国医疗供应公司,莱因·马克制造公司业主是弗里德利希·许勒,他正值50岁,颇有干劲。合约的主要条款如下:

(1)精密仪器公司拥有两家合伙公司各50%的所有权,并且当现任所有者“退休”或满70岁时有权购买剩余的50%权益。精密仪器公司可在6年期间以3100万美元的总额购买日本新田的一半权益,4年期间以2400万美元的总额购买莱因·马克制造公司—半的权益。

(2)授权日本新田电子和莱因·马克制造公司可无限制地使用精密仪器公司的专利、品牌和技术。

(3)莱因·马克分销欧洲、中东以及非洲、日本新田电子分销亚洲、南太平洋以及澳大利亚。精密仪器公司分销美洲。合伙协议一经批准,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个私人持股公司也就成立了。

迅速发展时期:1975~1990年

1、精密仪器公司

1990年时的精密仪器公司销售额已达7.02亿美元。在珍尼弗·科珀曼·威廉姆斯的领导下,80年代大部分时间里,大家公认精密仪器公司在保健行业提供了出色的安装、维护和设备运行服务。1988年精密仪器公司获得了戴明质量奖,1989 年获得了美国商业部颇发的布尔德里奇奖。

人们普遍认为,科珀曼·威廉姆斯是努力工作、实事求是的经理。她在乔治敦大学取得了政治科学学士学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主修国际管理学),然后于1969年加入公司。她在营销和财务方面的不同岗位上任过职,1975年被任命为精密仪器公司管理副总裁。接下来的9年中她还担任过公司的经营副总裁和生产副总裁。1984年她被任命为精密仪器公司的总裁。

2、荚囤·马克制造公司

1990年时莱因·马克公司销售额上升到6.48亿美元,利润上升到4400万美元。在欧洲发展委员会的政治支持下,公司在德国、意大利和法国设立了生产机构,在1986年和1988年被欧洲制造商联合会评为“最理想的”公司。1987年弗里德利希·许勒被任命为欧洲共同市场专员,1989年又被选为欧洲商业银行董事。

许勒相信:应该在公司的战略方向制定方面和资本投资控制方面建立强有力的集中管理体系。许多人认为他采取铁腕政策,他不止一次解雇过对他的经营方向有异议或没有达到预期产量的工厂经理和副总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极力保持相对于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性。他曾说:“我们不得不把我们的一半利润交给他们,但我们不必听从他们的建议也没必要同他们的谈话。”

3、日本新田电子公司

起初亚太地区需求量的增长超过了环球公司从美国输出货物的能力,后来新田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逐步开设了生产机构。在每个国家,他们都能在本地关税、税务和管理法规方面进行谈判,并使对方做出重大让步。作为回报,公司同意限制进口零配件。截至1990年,日本新田公司的销售额为6.7亿美元,利润为5000万美元。

新田新日本人是参与型管理文化的典范,这种文化更重视集体认同和长期绩效而非短期利益。新田崇尚忠诚、才智和团队精神,他鼓励员工和供应商把日本新田电子看成是他们家庭的一部分,并且在雇员结婚或生育时,都以个人名义送去一封短信和礼物。1988年他被《幸福》杂志评为“亚洲杰出企业家”之一,公司也在1986年、1987年和1989年被“日本学生工程师联合会”评为“最理想的工作地点”。

4、环球公司

在整个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内,本杰明·科珀曼花了大量的时间帮助许勒和新田在各自的地理区域内创立制造业务。尽管他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他仍发现民族保护主义是一体化的巨大障碍。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最大的遗憾是不能有效地利用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活动的广阔地城范围。1989年合伙人之间的关系恶化,彼此甚至经常不回复对方的电话。

多少是由于所经历的挫折,本杰明·科珀曼开始摆脱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日常事务,活跃于几个美国总裁委员会,并为AMTRAK委员会,银行家信托、国际红十字会和布伦斯韦克服务。

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1990~1991年

1990年1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弗里德利希·许勒因严重的心脏病在办公室逝世。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用1.09亿美元收购了莱因·马克公司流通在外的50%的所有权,并任命前生产部副总裁彼得·诺特赫尔佛为新总裁。

1990年9月新田被任命为国际贸易与关税委员会日本代表团的成员。他退了休并很快达成协议,以1.2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他所拥有的新田电子公司50%的所有权。前任经营主管哈吉姆·塔科什被任命为总裁。

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古德曼—萨基公司来负责公司的上市,用以筹集收购资金.初次公开招股的2500万股以每股25美元的价格被超量认购,1991年1月1日每股交易价格为30美元。该事务结束时,科珀曼家庭筹到2.55亿美元现金,还有300万股股票,相当于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流通在外股权的12%。

1991年3月1日,本杰明·科珀曼召集了一个有95位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特别会议,会上他宣布,为了接受美国生产效率与质量总统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他要退休。在一份简要的报告中,他感谢了众人的支持,并说:

你们为了向客户、股东及彼此之间提供价值而做出的真诚奉献是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过去成功的基石。像过去一样,高级管理人员需要个性力量和领导才能。我深信你们具有对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价值的不变承诺的指导能力。

在这项宣布之后,珍妮弗·科珀曼·威廉姆斯被董事会任命为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总裁、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长。

环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18636/

推荐访问:寰球地理网站 寰球地理签约摄影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