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减肥方法 > 崔保国通讯方式

崔保国通讯方式

时间:2014-06-30   来源:减肥方法   点击:

【www.gbppp.com--减肥方法】

崔保国通讯方式(一):传播学原理教案 崔保国

传播学原理

主讲:崔保国

传播学原理教学计划

1.传播学总论 4.传播者与社会 7.受传者研究 10.传播学流派

2.人类的传播行为 5.符号与传播内容 8.传播学研究方法 11.传播与社会发展

3.传播过程与模式 6.传播渠道与媒介 9.传播效果研究 12.总结与复习

第1讲 传播学总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二、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和对象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传播与传播学 1、传播学与新闻学

传播学

•探讨所有信息传播的规律 •重视传播全过程的研究

•重视理论研究,以学理为重点。兴起于本世纪30年

代以后。

•采取实证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与社科理论连成一体。 •研究对象除新闻外,还有电影、书籍、新媒体、广告、公共关系、民意等。

2、传播学的学科构造

新闻学

•重点在新闻传播的规律 •重视传播前过程研究 •重视新闻业务研究,以―术‖为重点。兴起于本世纪初。 •研究方法是传统的经验型定性方法和直观分析法。 •研究的重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传播学 •传播学理论 •媒介发展史

•媒介技术与业务:报业、影视、书刊、新媒体、广告、

公关、民意等。 •媒介经营与管理

传播学的学科分类 丹尼尔·麦奎尔的分类方法: ·社科理论 ·规范理论 ·操作理论 ·常识理论

3、什么是传播学?

•李良荣:新闻学的研究主体是―社会、受众、媒介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郭庆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关于信息传播规律和媒介运行规律的理论。

•信息与媒介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发生关系的中介和基础。所以,传播学也是关于信息、媒介、人以及社会之间综合关系和运行规律的学问。 ——崔保国

4、对传播的理解

新闻学 •新闻理论 •新闻史

•新闻业务:编辑、采访、写作 •新闻事业管理

•―传播‖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 源自拉丁语Communis. (community) •该词有十几种解释:交往、交流、通讯、传播 •其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Communication 交往、交流、通讯、传播 •Dissemination 传播、扩散、宣传 •Disseminate 传播、扩散、宣传 •Transmission 传输、传送、播送 •Spread 传播、传送、宣传

•Propaganda (政治、政党)宣传、传播

关于传播的定义

•人类的传播是人们传递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等活动的总称。 ——崔

各种传播定义的特点 •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 •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5、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传播现象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考察传播现象的角度:

1.考察传播的全过程:传播过程研究 2.考察传播的行为:传播行为研究 3.考察信息的运行:信息科学研究 4.考察传播与人的关系:效果研究

5.考察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宏观效果研究

6、传播的过程研究 拉斯韦尔的五个W模式

谁 — 说什么 —什么渠道— 给谁 — 有什么反应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 Transmitter – content – media – receiver – effect

传播的全过程 Whol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信源—传播者—传播内容 — 传播媒介—受传者 — 效果

7、传播行为的研究

•传播过程的层次与人的传播行为: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团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国际传播

二、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传播学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它的产生有三个背景: •大众社会的出现

•科技进步与社会科学的发展 •政治经济的需要

传播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萌芽时期(1890-1920) ·杜威 ·米德 ·库利 ·帕克 •发展时期(1920-1950) ·李普曼的舆论学研究 ·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

·拉札斯菲尔德的选举调查研究 ·列文的群体动力论 ·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研究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盖洛普的调查研究 •现代时期(1950-1999)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 ·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 ·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研究

中国传播学二十年

•从新闻学到传播学(采编之道、宣传之方) •施拉姆对中国传播学的贡献 •半信半疑、半推半就 •资产阶级自由化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确立 •登堂入室、反客为主 •传播学研究的困惑 •传播学研究任重道远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 ·次级资料分析 ·实验研究 ·内容分析 ·历史研究方法 ·法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流派研究 传播学的传统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着眼于传播过程及有关要素与环节,特别是传播效果•主张用整体化的方法研究传播学,注意大众传播制度的微观研究。 和社会及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 •维护现有的传播制度 •主张以批判方法去研究问题,着眼于突破现有秩序的

激烈变革。 •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影响较大,注重定量分析,有实证

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 •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一切信息传播规律及媒介运•大众传播学主要研究 基于大众传媒而发生、的传播行规律的学问。 现象及大众媒介运行规律的学问。 •大众传播学既是传播学理论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 独立性。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 信息的概念

·香农的定义: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哲学定义 信息科学

·信息基础科学 ·信息系统科学 ·信息社会科学 ·信息论

·信息生命科学 ·信息环境科学 ·信息经济学 ·媒介与信息产业 马克思与精神交往研究 •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 •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传播研究的现实运用

表1:媒介概念的内涵

新闻媒介:报纸、新闻性杂志、广播、电视

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大众媒介)

信息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通讯、网络、计算机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行为研究 •大众传播研究 •组织传播研究 •人际传播研究 •人内传播研究

传播学专题研究 •国际传播研究 •政治传播研究 •传播媒介管理研究 •科技传播研究

•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 •传播与信息社会研究

第 2 讲 传播行为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三节 群体传播 •第四节 组织传播 •第五节 大众传播

媒介发展史与传播行为 ·口头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网络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内向传播相当于―思考‖,即所谓I和me的对话。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自我调节。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

二、人内传播的形式

(一)人内传播的正常形式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感情 (二)人内传播的异常形式

1、睡眠状态和做梦 2、酒精中毒与毒品服务 3、催眠

三、对人内传播的几点理解

1、人内传播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四、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第一个层次。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人在饱览大自然风光时的自我陶醉、自我宣泄,便是这种自我反馈很好的说明。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论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论 3、自我反省

第二节 人际传播

•所谓人际传播 (personal communication)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其他人类传播类型,狭义的人际传播则指的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一、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随意性较大。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4、人际传播的保密性强。 二、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崔保国通讯方式(二):浅析媒介生态系统结构

前 言

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是一种新兴的媒介研究取向,它是传播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吸收了生态学、传播学、生物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与方法,以全新的视角研究媒介及其传播行为。这门复杂而年轻的学科于20世纪60年代中晚期发端于北美,半个世纪以来,媒介生态学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研究分支,社会政治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于媒介生态学将媒介视为一种生态环境,以生态学的理念考察媒介行为,因此正如生态学研究重视整体、平衡、和谐及可持续发展一样,媒介生态学将“整体”与“联系”作为其研究的核心观念与指导原则。传播学研究先驱依据生态学的“系统”研究视角,创建性地提出相应概念——“媒介生态系统”,并将其与传播学中的系统论有机结合,多层面地对媒介生态进行分析。

对媒介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是研究媒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宏观上把握媒介生态系统的必要前提,也是从微观上洞察媒介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条件。媒介生态系统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特点,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描绘出不同的结构类型,而每一种结构模式对整个系统分析都具有各自的意义,虽无法呈现全貌,但能够有针对性地窥察和揭示一个层面的构造。

一、核心概念

(一)媒介生态学

媒介生态,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关联互动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和谐的结构状态1。

2000年,媒介生态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给媒介生态学下的定义是:媒介生态学是符号、媒介、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依据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的定义,

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

律的学科。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媒介生态学在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上较多借鉴传播学和生态学的要素,动态地研究媒介信息与技术以及结构对人类认知、

的影响,并诠释媒介与人类社会文化繁衍之间微观和宏观的交互关系。

媒介生态学的起源史,可以从几个主要代表人物中略窥一二。发端于北美的媒介生态学研究,基本分为加拿大的多伦多学派和美国的纽约学派【崔保国通讯方式】

在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早期,多伦多学派做出了突出贡献。哈罗德·英尼斯和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这个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

卢汉于1968年在postman演讲中公开提出的。但是,美国的媒介生态学者却把刘易斯·芒福德看作比哈罗德·

介生态的概念和研究传播技术对人类影响的人,

媒介生态学的基础。

把生态问题明确带入到传播和媒介研究领域中,并提出“媒介生态学”这个术语的人,是多伦多学派的领军人物马歇尔·

学派的主帅尼尔·波兹曼,他在

新的英语课程”的演讲,提出“将媒介作为环境来研究”

的建议,波兹曼还在纽约大学创办了“媒介生态学”专业和博士点。这“标志着媒介生态学从修辞隐喻向学术领域的转型”

1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

2 魏先努、周文:《媒介生态学研究综述》

3樊佩佩:《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媒介生态学》

4这两大学派是主流学派,在此外还分布着一些其他学术种群,

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

仁、廖卫民。

5樊佩佩:《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媒介生态学》媒介生态学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英尼斯等更早的先驱者,年11,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邵阳学院学报》,《国外社会科学》,《浙江大学学报》,《国外社会科学》“媒介生态”一词最早是由麦克他被称为是最早介绍媒其“技术与文明”麦克卢汉,但正式使用者却是纽约。并且,根据麦克卢汉5。 ,2010年2月,第2007年,第如媒介失控论、20082007年,第2 理解与价值观4。的论述被看作2008年3月。9卷,第1期。6期。 5月第38卷第6期。 3 “革 《思想·理3期,邵培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 1968月英语教师全国委员会年会上作了 ,媒介依赖论等,详见年

目前,媒介生态学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部类:一种是以媒介为中心展开的,研究媒介与其生存发展环境问题的媒介生态学,如我国对“媒介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等;另一种是以人类为中心展开的,研究人与媒介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如美国、日本的研究。前者把对媒介生存发展影响巨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文环境、市场竞争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研究,侧重媒介与生态环境的互动问题;后者则把媒介环境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研究它的运作以及人与作为环境的媒介的相互关系。

我国媒介生态学研究先行者邵培仁教授,参照西方媒介生态学研究成果,孜孜以求地建立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媒介生态学,提出了媒介生态的五大核心观念、五大主要规律以及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六大基本原则。媒介生态的核心观念是:媒介生态整体观、媒介生态互动观、媒介生态平衡观、媒介生态循环观、媒介生态资源观。媒介生态的主要规律是:媒介生态位规律、媒介食物链规律、媒介生物钟规律、媒介最小量规律、媒介适度性规律。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整体优化、互动共进、差异多样、平衡和谐、良性循环、适度调控。6

另外,国外媒介生态学研究历程与主要理论成果如下7:

(二)媒介生态系统

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最核心概念是媒介生态系统8。

媒介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人——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6

7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邵培仁、廖卫民:《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浙江大学学报》2008年5月,第38卷,第3期。

8崔保国:《理解媒介生态——媒介生态学教学与研究的展开》

个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媒介生态系统具有四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二是不断变化的生命系统,三是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枢纽,四是开放、动态、平衡的预警系统。9

清华大学的崔保国教授曾在《媒介生态分析的理论框架》一文中提出媒介生态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一是媒介生态的系统分析框架,一是媒介生态的环境分析框架。

在环境分析框架中,围绕媒介群类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分析:符号环境、受众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制度环境。如下图:

在系统分析框架中,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媒介与个人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生态环境;媒介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媒介制度与政策环境;媒介与媒介之间的相互竞争构成了媒介的行业生态环境;媒介与经济界之间的互动关系则构成了媒介的广告资源环境等。10

由此可见,两种理论框架是相辅相成的,系统分析框架中的基本要素互动形成环境分析框架的各个构成部分。

媒介具有多样性,媒介生态系统的划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麦克卢汉曾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人们依据人类活动范围可分为村落、城市、区域、全球、宇宙等媒介生态系统;按照媒介发展历程将媒介分为早期“新闻媒9

10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系统的构成、规划和管理》,《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崔保国:《媒介生态分析的理论框架》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7690/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