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生活常识 >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7-01-14   来源:生活常识   点击:

【www.gbppp.com--生活常识】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一):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 环境保护 复习提纲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

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 ②水质变坏 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

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

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

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 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 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 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 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2mm, 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技术性控制对策。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

3. 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城市垃圾的特点

1、数量大 2、品种多 3、变化大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例如沙土掩埋、微生物分解等,使垃圾回归土壤

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一)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1.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

2.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

3.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

(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1、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2、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见课本P 26页) 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 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 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型酸雨和 型酸雨

3、污染源:【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

酸性气体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

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 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 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⑤南方阴雨天气多 我国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 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臭氧层破坏 1、原因: 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 2、后果 : 3、治理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

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后果: 3、措施: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2、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氧化硫污染 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淡水资源短缺:

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

㈠世界淡水资源短缺 1、原因: 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农业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界用水量的2/3以上。

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分析中东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从气候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 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㈡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 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2、读图3.2, ⑴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

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3、表3.2,说明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

4、P38,思考―――――①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

②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③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5、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㈢、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

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

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二、耕地日渐减少 ㈠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读图3.4,P39思考答案

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

若进一步开垦土地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会使耕地出现供需矛盾的时间延缓

不太可行,因为开垦耕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 2、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 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 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㈡、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 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 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 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

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5、读图3.5,注意三点 ①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 ②人口数目多的时期,人均耕地少 ③人口增长快的时期,人均耕地减少快 6、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㈢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退化的防治

1、土地退化的定义――-土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

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

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

3、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 4、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 ④人地矛盾突出

江南丘陵:红色荒漠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

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

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

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出

7、土壤侵蚀的防治原则: ①建立“防、治、 用”相结合的体系 ②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8、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

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 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复习9.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4.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 ▲3、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

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

(1)本质:社会经济问题

(2)解决的关键: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⑴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

害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

资源不合理利用

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湿地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

护生物多样性

经济价值------提供丰富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水运 社会价值------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

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该向,导致水量减少

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

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

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3、案例2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305285/

推荐访问: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