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怎样讲语文课

怎样讲语文课

时间:2018-04-19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怎样讲语文课 第一篇_怎样上好一堂小学语文课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

葛石镇沙卜完小孔令房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上至领导,下至一线教师,都在为新课程的改革而努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浪口风尖,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准备好每一节语文课,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一、激趣善读悟情悟理

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就要求教师做到:

1、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

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关注需要,善于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适时点拨,情感共鸣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雪趣》这篇课文通过对雪后操场上雪景和孩子们在雪地中尽情玩耍的描述,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孩子们,当我们送走秋阿姨后,冬爷爷就会来临了。你们喜欢冬天嘛?喜欢在雪中做什么游戏呢?能讲述一下你们快乐的往事吗?”这样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不到一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是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如我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

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4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如我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这时他们也就认可达芬奇对老师说的话了,是呀,鸡蛋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

怎样讲语文课 第二篇_怎样讲好小学语文课

怎样讲好小学语文课 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

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第一读。

接下来要从个人阅读中“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来阅读文章,把文本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点圈画出来,比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

第三步,我们再回归到教师的角色,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进一步从我们刚才发现的众多点中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来一番筛选,明确本课教学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1、阅读方法(1读 读通句子、读懂文章,2读 圈画问题 3读 读出感情等)

2、段意概括、分段(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语言训练(比较语句,体会运词的准确等)

4、掌握文章的结构(写景物的,怎样写,写人物的方法等在学课文的结束时,总结归纳,让孩子学会方法,为作文铺垫)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沿风雨兼程了十几年,从一开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猛醒,期间的摸爬滚打,积淀的是一点点的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人尊敬的小学教师的经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情

感的课堂,一位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难忘的乐章!

一、呈现充满激情的课堂

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1、立足文本,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大多了。但语文课终究还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学生划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全班交流时,边读边品:“卧”字好在哪儿?“近看”、“远看”都写出了榕树的什么?“不可计数”指什么?„并在黑板上画一画,让学生读一读,师生一齐分享点点滴滴的感受,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

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开发利用。

2、关注需要,善于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适时点拨,情感共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雪趣》这篇课文通过对雪后操场上雪景和孩子们在雪地中尽情玩耍的描述,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学中,我设计了一

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孩子们,当我们送走秋阿姨后,冬爷爷就会来临了。你们喜欢冬天嘛?喜欢在雪中做什么游戏呢?能讲述一下你们快乐的往事吗?”这样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二、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以《问银河》为例,我让一部分学生对美丽神秘的银河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让另一部分同学扮演银河来回答他们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并通过课前布置的查找银河的资料来告诉孩子们真实的银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种宽松融洽的氛围内,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

【怎样讲语文课】

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三、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

怎样讲语文课 第三篇_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在我看来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基本的一门课程,无论你要上好哪一堂课语文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已成为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那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叶圣陶说:—“(语文)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因此要教好语文首先你要爱上它,不能仅仅把它当做自己谋生的工具。要转变观念,全身心地投入。

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 不仅需要你对整个语文知识有个融会贯通,彻头彻尾地了如指掌,更需要对相关学科或者其他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其次,要充分地备好课。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你要充分地备好课,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要自己先自学或向一些学习资料或音频资料学习,仔细揣摩,设计好学习方案,制定好学习目标。切记要在准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所能接受的方式安排教学目标。

上好一堂课的决胜关键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阵地,短短的45分钟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一堂课上精彩,深深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在上课时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探究答案。这样一来情感体验就会全面,达到学习的目的。

最后是巩固。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要带领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并布置适当的作业帮助巩固知识,这样一堂语文课的知识也能扎实地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之中了。

怎样讲语文课 第四篇_怎样讲好一年级语文课[1]

如何上好一年级语文课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比较差,如何上好一年级语文课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比较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怎么样组织学生,使其在我们的领导下进行有序的学习呢?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我们备课时就应该注意这一点,每节课的导入都很重要,特别是新授课,导入如果能够吸引学生,效果会特别明显,只有孩子自己愿意主动的听我们老师讲,才能真正达到上课的目的。小孩子都希望老师能够表扬、鼓励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多关注班里的每一位小朋友。 一、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下面做小动作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办法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将课堂教学设计地灵活多变,充满色彩。根据每节课的内容不同,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小游戏、小谜语、小活动等。可以把这些环节充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不会觉得上课没有意思。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一些小口令叫他们马

上集中精神,比如:一二三,坐端正;小眼睛,看黑板;这些小口令都是在幼儿园时候老师经常用到的。放在课堂上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是很合适的。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

二、老师讲课时,语言尽量儿童话。

一年级的学生和中高年级的孩子差别比较明显,首先,他们自制力差,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上课不由自主地就会“乱”。其次,他们理解力也相对差一点,不是我们只要说清楚就行的,我们还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文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多使用顺口溜。

一年级上学期主要学习拼音和简单的口语交际。拼音本来就不是很容易,加上一下子学习声母、韵母,他们难免会混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孩子们比较喜欢的顺口溜或者小儿歌来帮助他们记忆。一年级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课文也是比较押韵的,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四、注重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现在每次大型考试都会出一个看图写话,分值也比较大。但恰恰就是这最后一个题,孩子们做的最不好,我觉得原因就是平时没有能够训练、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的是只会说写不出来,有的是知道意思,但是说不出来。这样都不行。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语文的说和写都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细节,锻炼孩子们自己说,自己写。

总之,想做好一个启蒙老师真的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前进!

如何上好一二年级的识字课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着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工具的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识字写字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能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来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细细品味一些教学专家及一线教师的精彩案例,反复咀嚼,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下简略的整理,经整理发现,要想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效性,务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归纳起来就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生机与活力。

1.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能产生良好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要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创设特定的语境。

将特别的字形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学生以后运用这个生字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相应的情景,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语言,一定不会把字写错了。有些生字字形复杂,或某些部件与熟字相近,低年级学生往往张冠李戴。教学中,我们找出各部件的联系,或抓住容易错的地方,引导学生创设特定的语境,进行联想,让他们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巧妙地记住字形,强化了识字效果。如“柳”字,一直到高年级都有学生把右边的撇忘掉,我们在教学中就抓这一重要笔画,引导

学生想像着微风吹来了,柳枝是什么样子呢?有的柳枝细些,微风中轻轻地飘了起来;有的柳枝粗些,微风中还是那样直直的。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再也不会将那“微风中飘起的柳枝”给忘了。

3.可以给字配“画”。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激发识字的兴趣。

【怎样讲语文课】

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小学生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面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也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二、培养能力,教会识字方法。

1.猜谜识字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所以在课堂中利用猜谜语识字,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得牢,而且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很高。例如:讲“告”时,让学生猜,一口咬掉牛尾巴。讲“生”时,出谜语“一头牛站在一个木头上”。通过谜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

遇到难字、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2.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田”加一个雨字头就成了“雷”。减一减:如:学了“爷”,减一减就成了“父”。换一换:如“锋”和“峰”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3.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苗、猫”,告诉孩子们“苗”是声旁, “猫”跟动物,部首是反犬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这样,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总结出了记忆字形的方法,经历了艰辛的脑力创新过程,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识字的主人。他们会在以后的实践中,不依赖于任何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主动运用,不断训练,逐步形成能力。

三、识字、写字要有机融合。

识字和写字是相铺相成的,认识了字,才能写好字。如果说学生认字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有时可以“无师自通”,而小学生写字,入学儿童大多是零起点,一定要“有师指导”。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体现了加强写字、提高写字质量的指导思想。我认为加强写字:

1.要从思想上重视。电脑时代仍需要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

怎样讲语文课 第五篇_语文课要怎样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怎样上出语文味【原创】(2013-09-16 15:26:30)

分类: 我的原创【怎样讲语文课】

哈尔滨市千名骨干校长培养工程

道外区骨干校长讲坛 讲稿【怎样讲语文课】

追求语文课堂上的高效、有效,都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即语文课姓什么?语文课姓“语”,这一点,每一个老师都清楚明白。但是,怎么能让语文课成为语文课,就“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

一、首先明确一下,语文味是什么?

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凸显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语文课要怎么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呢?

首先,要净化语文课堂的环境,把不是语文的东西从语文课堂上清除出去。语文课堂不是政治课,不是德育课,不是审美课,不是思维训练课,不是天文地理课或其他自然课,也不全是语言课、语文知识或文学课;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也不是上述基本一个学科的代名词,同样不是其他学科的“保姆”。语文课有自己存在的独立价值,有自己的独立目标,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作为任何其他学科服务的附庸,语文教学如果过分强调所谓科学化、模式化是不科学的,是与“语文味”截然对立的,因此,应该使语文课堂得到净化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个性、爱好,把不属于语文的东西清除出去。 其次,借用杨丽芳的表述:“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具体操作中,大家可以从以下一方面着手:

(一)语文课一定要有琅琅读书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有“熟读”才会“精思”。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直观表现莫过于一个人的语感如何,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 “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那么,如何读书呢?

(1)读正确,读流利。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读都是以此读为基础。宋代教育家朱熹对于读书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他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颂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如一位老师教第五册的《金色的草地》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蒲公英会变色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先是自由地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学生有了读的基础,再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发现了这是怎样的蒲公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就不难了,学生很快就找到答案。有的说很神奇,有的说很美丽,有的说很可爱、有趣„„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答案就不一样,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得到体现。这样的读就充满语文味了。

(2)口颂心维。“心维”指的是读书时,思维处于活动状态,或感受,或理解,或疑惑„„

“口颂心维”简单来说就是边读边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崔学古也说过一句话:“得趣全在涵泳。”读书不“涵泳”,就不能“得趣”,“涵泳”指揣摩、玩味,即“精思”、“口维” 。因此,“口诵”与“心维”要统一。让学生用心地读,认真地思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部已有的经验,通过联系上下文,真正做到读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产生新的疑惑。然后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的交流,把语文学深、学广。为了让“口颂心维”成为学生的读书习惯,我们可以充分地、深入地运用“自学互学导学”的教学模式,从前展至课前的预习入手,从课前预习中留置的疑问入手,以课堂上的问题为牵动,通过自学、互学提示和方法提示,引导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处,去把握文中的朗读的点、思维的点,反复涵咏,细细品味,做到不离文本,依托读,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口诵心维,在读中,感受到语文味。

(3)有感情读。这是一种美读,一种升华的读,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口诵心维,对课文产生了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后的朗读。这时的情感得到升华,通过朗读创造性地表现这种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深情。如我们教《倔犟的贝多芬》时,学生在体会了贝多芬的倔强后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贝多芬的所说的话,通过读把那份倔犟绘声绘色表现出来,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无疑就更浓了。

(二)语文课一定要品词析句。

语文书中的课文选篇都经过了若干专家、学者的精挑细选,其范本意义极其浓厚。那么,课本中那些精彩、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也让学生体味到那浓浓的语文的味道铺面带来的美感呢?品——品词析句!语文课堂有了品词析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中品词析句应该要像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怎样品词析句?常用的方法有这些:

1.对比品析。在比较中的品词析句是我们常做的一个方法,因为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比如教《泊船瓜洲》,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引导他们赏析诗句时,可以问问学生: “这首诗里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中,这个‘绿’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说:“可以换成‘到、吹、过、来、刮、入、满„„’” “ 为什么诗人不用这些字,而用‘绿’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懂得那些词只写出风的动态而已,没有写出江南的生机和美。而‘绿’字不仅写出春风的动态,还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也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

2.联系上下文品析。我们知道,语文中的字、词、句的情感总是统一在一起的,他们不是孤立的。就字说字,就句论句那是表面的理解,会显得很肤浅。因为语言文字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等存在于上下闻中。因此,联系上下文是品词赏句的一个好方法。如《“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有一句话:“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这句话既写出了母亲的爱所产生的效果,又暗含父爱的重要性,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父爱和母爱。要让学生理解好,必须联系上下文。(1)母爱为什么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联系这个句子说说“我”的看法。(2)母爱为什么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看法。(3)联系下文想想“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作者想说明什么?这样一步一步地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学生很快就体会到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是重要的。这时,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不再是浮华、浅薄的了,这样的语文课就上得有滋有味。

3.想象中品析。孩子们想象力是非常丰富。我们的课文本身就有一个特点:意象性特强,总会留下空间给人以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化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通过想象可以使

深奥难懂的内容显得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鸟的天堂》一课有这样一句话:“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表面上是写画眉鸟高兴,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喜爱和赞美之情,他不仅赞这“鸟的天堂”,还赞当地的农民爱大自然,赞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作者这种情感,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如果你是会说话的画眉鸟,你会唱些什么呢?”有些学生说:“会唱这颗美丽、繁茂的榕树是我们生活的天堂。”有些说:“会唱这里的农民好,爱护我们,让我们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歌。”有的说:“会唱欢迎你们的歌„„”这些想象,无疑会带着学生走进作者的感情深处,触发他们与作者一样的美好的情感,其理解自然上了一个台阶。

4.拓宽中品析。课本是教学资源,课外的资料也是教学资源,学生本身也是很好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在拓展中,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帮助学生品词赏句,给品词赏句更宽广的天空。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体会周总理生活简朴后,我们可以补充课外阅读闻《周总理的睡衣》和《难忘的晚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更深切体会到周总理的艰苦朴素的生活。在引导学生理解“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时深入思考:“‘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是怎样工作?都是批改文件吗?”学生理解完后,通过课外拓展阅读补充周总理患重病后其中一天工作的安排,学生读后,更感受到周总理是多么的劳苦,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多么伟大。这时周总理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

这样的品词析句,表面上看,最直接的指向是文本内容的理解,而实质上,这样的品词析句,承担的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工具性任务的达成——听、说、读、写、思的训练点全部融合在里面了。理解是语文学习的源头,理解是朗读的根基,是感情基调把握的根基,是思维发展的根基。所以,品词析句,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要有,只不过是年级高低的不同,目标高低的不同,度的把握会不同而已。

三、语文课要有写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或学习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是在用语言赞美美好的心灵,赞美美丽的大自然,赞美金色的童年„„这些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轻轻震撼着他们所不知道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统一。

1.模仿写。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再说每篇文章其实都是写作的范文,作者的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都是学生模仿和待以迁移的对象。例如,学生学完《鸟的天堂》和《第一场雪》,懂得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后,要求学生仿其写法,写一篇作文《美丽的校园一角》。通过仿写,学生内化了这些写作方法,把校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描写出来,字里行间流露自己的赞美和依恋。

2.想象写。文学它有着间接性、概括性。有较多的地方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去填补它的空白处,丰富当时的情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那儿就是学生最好的练笔之处——在想象中写。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女孩在天堂中遇到了奶奶,会怎样?请想象写一段话。学生在想象中,写出自己的表达,积累的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语文味就显现出来了。

3.升华写。一篇文章学到有味儿时,文章的情感上升为自己的情感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感觉——不写不快。这时就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好时机。这样的写可以句子式、片段式,也可以全篇式,视学生兴趣、基础不同可以分层次要求。如一位教师教完《只有一个地球》设计三个写作训练:

(1)用“璀璨、刀绞、毁坏、保护”四个词写一段呼吁人们爱护地球的话。

(2)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以童话形式写一篇题为《地球母亲哭了》的作文。或写一【怎样讲语文课】

篇读后感。

(3)写两条保护环境的公益宣传语。要求主题要突出,语言要精练。

四、语文课堂要有激荡的情感,充分体现人文性。

这激荡的情感一方面来自老师的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老师文化底蕴越深厚,语文素养越高,他的语言感染力越强,越会评价、鼓励学生,越能激起童真童,他的课堂越有语文味。激荡的情感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它需要教师在教之前,先要走进文本深处,在课文中尽情地领悟,然后,有方法地引导学生将“读”、“品”、“写”有机结合起来,溶于一体,那么,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的情操、作者深邃的思想,这样语文味就最浓了。

怎样讲语文课 第六篇_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

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语文教改方面的主要话题。作为一名教师,其言谈举止、教态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如何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如何让学生尽快把知识吸收,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课同其他课程不一样,其伸缩性比较大,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避免满堂灌,如何使学生不感到厌倦呢?首先应当安排好授课内容,比如语文课的每一个单元都贯穿着一定的写作知识,在分析课文前,把这些知识都列举出来,而后融进课文分析中,作为精讲内容,学生通过工具书可以弄清楚的问题,如个别的词、句等作为略讲内容,可以懂得地作为自学内容,这样一改过去全堂课演独角戏的场面,而成了多边活动讲练结合,其乐融融

二、随时调节授课方式。

同样的课程内容,同样的学生,有的老师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有的老师讲得枯燥呆板,学生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在于老师的基本功和素质;其二,还在于老师的讲课艺术。讲课艺术多种多样,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授课艺术、授课方法和特点,形成不同的风格。但是,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情绪,随时调节授课方式。当你发现有两个学生睡觉、有三个学生思想开小差,仍旧一味地照本宣科地讲时,那么睡觉的越来越多,整个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给人一种压抑感。因此,在课堂中一方面尽量把课讲得生动外,另一方面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情绪,发现情绪不佳时,马上改变授课方式。当然授课方式很多,或集体朗读,或让学生口头回答,或让学生做练习,或讲一个与文章有关的典故、故事,或改变自己的语速、音量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注意教态、语言、感情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谁都会说话,但不一定都能说好。一位语文老师讲课时不仅仅要求自己语言简练,还应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如音量的大小、音调的高低、语速快慢、词汇的贫乏与丰富、语言的幽默与风趣等等,都可能引起学生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讲课效果。因此,把握好语言关尤为重要。其次要注重自身的教态,如果一个教师教态做作、虚假,会给学生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学生对你的课很不感兴趣。所以上课时教师应保持衣服整洁、态度谦和、自信的状态,从形象上给学生一个可亲可敬的印象。再次讲课时要以情动人,对学生采取真诚热情的态度,在讲读时要努力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使自己进入角色,用有声的语言艺术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四、课堂上注意“解放”学生

课堂上,老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多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如若把课堂看成讲堂,那么讲的技术再高,效果也不一定好,因为学生失去了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失去了动手、动脑的练习机会,时间愈长,能力愈差,对上课愈没有兴趣,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解放”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写、多讲、多练,让他们唱主角,他们的兴趣会愈浓,教学效果相对也好得多。

当然,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他是内容与形式、知识与艺术、老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其中有更好的、更高层次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怎样讲语文课 第七篇_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怎样讲语文课】

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最近这几年,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从天文地理到思想品德,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并且冠以美丽的说法——综合、渗透、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一而足。似乎学生一学语文,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可唯一不能解决的恐怕就是语文本身。

尤其是新课程给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37594/

推荐访问:语文课前三分钟讲什么 美国语文课讲什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