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化妆技巧 > 大学校内恋爱比例

大学校内恋爱比例

时间:2016-10-20   来源:化妆技巧   点击:

【www.gbppp.com--化妆技巧】

大学校内恋爱比例(一):大学校园恋爱攻略

大学校园恋爱攻略

发帖者:Winfly 我发誓绝对不是一个玩弄感情的男生。尽管我曾经以“生命不息,恋爱不止”为座右铭,也在我仅有的一次恋爱经历中实践过本文的一些技巧,但我绝对是个专一的男生。实在是恋爱之势在大学的校园里如火如荼,蓬勃发展,加上自小养成的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好习惯,让笔者在众多的校园爱情故事里总结出一些恋爱技巧,供即将进入大学或者已经进入大学但是还未恋爱的师弟师兄们参考。 寝室联谊,图书馆,攀老乡 ——锁定目标 寝室联谊是大学校园的传统项目,这个项目无疑是姓司马的,男生寝室的联谊对象肯定是女生寝室;女生寝室呢,不管她们是多么的矜持,多么的高傲,也不会找一个女生寝室联谊的。朋友们,这时候可千万不要客气,他(她)们根本就是为恋爱而来的,所以不用客气,看到合适的要坚决联上。 图书馆是一个奇特的空间,它是一个公共场所,在一段时间内人员又相对稳定,这就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认识陌生异性的绝佳场所。当然影视作品里隔着书架,悄悄地注视自己梦中情人长达数个月的浪漫情节,是很少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图书馆出击的最大秘诀就是勇气,就坐相邻位置超过三天,对视次数超过20次,即可相约出游或者共进晚餐,成功的几率能达到80%。当然视不同具体情况这个成功率会有所波动,如恰好对面异性有朋友在场则应减少20%,期末考试期间减少10%,情

人节、圣诞节等浪漫节日则应增加5%等。 在爱情的词典里可没有“兔子不吃窝边草”,而只有“肥水不流外人田”。老乡老乡,绝对是下手的好对象,如果说你喜欢的那位是老乡的话,不用迟疑了,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就老乡的定义而言我们还可以比较灵活的理解,如果在本省大学就读,老乡是说来自同一个市或者来自相邻的市县;如果在外省大学,那更好办,凡是来自同一个省或者周边省市的都可以名正言顺的披上“老乡”这张皮。 大操场,压马路 ——培养感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追逐,如果成功陷入热恋,那么很多公共场合已经不再适宜恋爱的发展了。首先过多的亲密举动会在公共场合引起不必要的注目,对此文艺台的万老师已经在很多场合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鞭挞,我们就不要让他老人家再动鞭子了;其次,公共场合也要影响亲密行为的效果,试想在教室刚好情到浓处准备来一个kiss,门“砰”地被撞开,是很煞风景的哦。 小树林的话,已经老套了,连手臂上带箍的检查人员都知道,晚上检查,手电筒应该往那个方向照。要改变思路了。夜幕掩盖下的操场几乎有着与小树林同样的功效,而且有方便、普及程度高的优点。夏日的夜晚,一对对如蜡烛一般站在操场的情侣,也是大学校园一个不小的景观。不过即使操场再大,随着情侣对数的增加,不免使人均面积减少,所以在高密度下,大家只能切切私语,嗓门大的建议克制,以免惊起鸳鸯无数。 压马路最大的缺点就是无

法取巧,靠的全部是真功夫。建议平常多做锻炼,在线路的准备方面,慎去没有公车的地方以免回程中劳累过度,影响心情以及感情。 教室,酒馆 ——寻找归宿 在热烈的爱情走过平稳期以后,就进入了两种可能性,一是“老夫老妻”形态,二是不欢而散。 美妙的热恋好比火热的夏日终究会过去,再汹涌澎湃的爱情久了不免沉淀下来。教室成了诸多“老夫老妻”经常的去处,一来可以继续出双入对地继续恋爱的甜蜜,二来可以互相督促学习,为彼此的将来打下基础。这是双方长相厮守的重要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能非常和谐地度过,将来谈婚论嫁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建议有志于早日进入两人世界的同学们多加珍惜。 如果失恋了,最好的去处是酒馆,花点钱,买个醉是有诸多裨益的,理由如下: 1.为餐饮业作出微薄的贡献。 2.酒后吐真言,失恋人尽皆知后可以避免很多日后不必要的误会,如还将双方掺和在一块。 3.宣泄出郁闷后,对恢复创伤有极大好处,这样较快开始下一次恋爱的可能性增加。

大学校内恋爱比例(二):大学生恋爱问题调查报告

前 言

大学作为一个微型社会,大学生谈恋爱早已成为一个社会公众所熟知的现象。爱情是一个古老又带有神圣色彩的名词,常与一些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虽然爱情可以给人精神的激励,情感的寄托,让人陶醉,让人更有动力学习、工作、生活,因而有人提出“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没意义的”,但是,不成熟的恋爱心理和行为也会给恋爱双方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因而在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流行现象的时代背景下,在期末考结束的时候(2012.7.11-7.13)对天河学院的全体学生(管理系)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谈恋爱问题”的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的感情观。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的简单随机抽样调查,通过总结所得资料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我院的学生对校园恋爱的态度都是表示认可。

一、调查的基本概况 1.调查的设计

本次调查针对天河学院管理系学生进行,设计结构型的调查问卷,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等方法,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放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占55%。根据调查的结果和现实的感知做出的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 2.调查对象的设计

调查对象的具体分布为,男生8份,女生12份;大一6份,大二10份,大三4份,大四及其他0份(大四学生已毕业,所有年级按2012.7.13日前为准),不分本专科。通过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表现来研究调查对象的恋爱观念。 3.资料收集的介绍

通过电话预约,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根据客观题的选项回答来判断调查对象的主要观点,并根据主观部分加以判断调查对象的看法。此外,通过查找文献和网络搜索相关的资料。 4.经验

本次的校内调查,同学们的配合比较好,回收的问卷的有效率达到100%。但是因为正是放暑假的时候,问卷设计和选用比较匆忙,问卷的内容不够丰富,多数的同学都没有空余时间配合调查,发放的电子问卷无法确保收到。因而要确保调查的有效性,校内调查比较适宜在学生在校的时段进行。

二、调查资料的分析

1.在所回收的11份有效问卷中,大一的4份占38.36%,大二共有6份占 54.55%,大三有一份占9.09%,因而本次的分析对象主要为大一和大二的学生。

2.在所回收的11份有效问卷中,男生有6份,占总数的54.55%,女生 有5份,占总数的45.45%。【大学校内恋爱比例】

3.通过统计所回收的11份有效问卷中的数据,没有任何人表示不赞成 大学生谈恋爱,高达81.8%的被调查者表示赞成,此外占18.2%的被 调查者选择不发言即中立的态度。【大学校内恋爱比例】

4.在回答“你是否在谈恋爱”的时候,有9人即81.8%的被访者选 择了否,只有2人占18.2%的被访者选择了是。对于出现这样的情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正处于放假,被调查的人群受限和回收率较低有关。

5.通过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未谈恋爱的9人中有5人表示有拍拖的计 划,占55.56%;4人选择了否,占44.44%。

6.在被调查的在已谈恋爱的2个大学生在选择男女朋友的动机时有1 人因为“找另一半”才选择谈恋爱,占50%;有一人是因为“志趣相投”而答应交往的,占50%。

7.在问及如何看待校园里普遍存在的情侣,被调查者没有人选择讽刺,仅有一人表示羡慕占9.9%;有7人选择的是淡然,占64%;还有2人选择其他占18.1%。

【大学校内恋爱比例】

8.在回答大学生谈恋爱有何好处或坏处一项,认为减轻自己的心理压 力的有30.77%;选择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有个好伴侣的最高,比例达到46.15%;选择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一项的占7.69%;选择消除寂寞的占0%。选择分散精神的一项占

23.08%;选择浪费时间的占7.69%:认为影响学习的人占到15.39%;但没有人认为会对自己的交际有影

响;同时有7.69%的人认为应该是因人而异,选择了其他。其中1—4项为好处,5—9项为坏处。

9.在被调查者中,没谈恋爱的人在假设自己正在谈恋爱的前提下和正 谈恋爱的人,对于自己与恋人的见面频率,有45.45%的人选择了隔 天见一次来保持新鲜感;天天在一起的有27.27%的人选择;有一人即9.9%认为一个星期会见一次面是因为距离太远;有18.18%的人认为不能确定,应该视情况而定。

10.在每个月的恋爱消费的平均开支上,选择100以下的占9.9%;有 36.36%的人选择了100-300;还没有此项开支的占54.55%。可见消 费方面比较理性。

11.对于恋人间的开销如何分摊上,有18.18%的人认为花男的钱女的 少;认可AA制的占45.45%;认为谁有钱花谁的也占到38.02%;但没有人认为应该花女的不花男的。

大学校内恋爱比例(三):2016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大学校内恋爱比例(四):2016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校内恋爱比例(五):2015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第1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大学校内恋爱比例】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1篇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122114/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