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杂文随笔 > 慈宁宫是谁住的

慈宁宫是谁住的

时间:2018-12-03   来源:杂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杂文随笔】

第一篇:慈宁宫是谁住的

北京地域文化大作业

《北京地域文化》 课程期末大作业

学院 应用文理学院

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 文理资源1101B

姓名 李伟军

学号 2011010319140

一、简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35分)

分析北京故宫空间序列与布局特点。

众所周知,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古代宫殿建筑是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北京故宫作为自辽之后的历代皇家园林,集中体现着古代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一方面,紫禁城的建筑构思中,颇多体现着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 紫禁城建筑的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外朝为阳,内廷为阴。为了体现外朝的阳刚之美,无论是面积的占用还是建筑的布局,甚至所选用的数目都以变现阳为出发点。紫禁城南北全长960米,而外朝所占竟长达600米,在这近三分之二的面积占用中,所有的建筑布局疏朗、恢宏、气势雄伟。纵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横为英武殿、太和殿、文华殿。三大殿的台基使用三层须弥座。太和殿的开间面阔为九,进深为五,正对应了八卦中“九五为至尊”的思想。另外,北京内城九门,皇城四门,皇帝稳坐天地之中,也同此理。九为最高阳数,称为阳爻,五为奇数中中央数字,九五组合是阳中之阳。另外,外朝的踏跺级数、台基、坎墙的砖层数多以奇数为准。

内廷则与外朝相反,所占面积较小,建筑布局密集紧凑,数目选用偶数,体现出一种阴柔之美。内廷中主要建筑是乾清、坤宁两宫。乾清宫为皇帝的寝宫,有时也在此召见大臣,处理国家要务。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周易》中“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阴阳交泰,万物化醇”,因而两宫之间设交泰殿。以乾清、坤宁宫为中轴线两侧设计的建筑,命名多以《周易》为内容。乾清宫东门为日精门,西门为月华门,这样就形成了前为乾,后为坤,东为日,西为月,以天、地、日、月为布局的内廷核心。在这核心两侧布置的东西六宫,恰与《周易》中阳爻为六相合。这样东西十二宫,仍为偶数,象征十二星辰拱卫乾坤。六宫之北是格局相同、东西并列的五个院落,被称为乾东、乾西五所。五为阳数,在内廷中何以出现阳数,是因为古人认为“善补阳者,当从阴中取阳”,在阴中安排阳数正符合阴阳学说的思想。另外,东西五所合起来为十,象征天干,仍为偶数;东西六宫合起来为十二,与地支相符。

阴阳学说不单注意了静止中的阴阳,还注意了变化中的阴阳,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阳中之阳、阴中之阴。太和殿为阳中之阳,因此无论从高度、开间、进深还是装修均要达到极致。乾清宫为阴中之阳,为内廷之冠,因此多效仿太和殿。

与阴阳学说相辅相行的是五行学说。从紫禁城的总体布局来看,前朝为南,从火属长,正适合做施政的场所。寝宫在北,从水属藏,做寝居正相合宜。凡属文治方面的宫殿,均安排在东,从木,从春,如文职衙门的内阁、文华殿、贮存《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凡属武备方面的宫殿,均安排在西,从金,从秋,如英武殿、负责军政大事的军机处。前朝皇帝的遗孀太后、太妃的生命过程属收,按五行来说属金,方位在西,因此明清太后、太妃所居住的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都设在紫禁城的西侧。而皇子的生命过程属生,按五行来说属木,方位在东,因此太子居处东宫。

颜色对于皇权来讲,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黄色属土,五行居中央,代表国家。因此,紫禁城宫殿顶屋多用黄瓦。又按相生的理论,火生土,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而皇子所居之宫,位于东,属木,相应颜色应为绿,故均用绿琉璃瓦。文渊阁用于藏书,黑属水,

水能克火,故而用黑瓦,寓以保护书籍。

对于流经紫禁城内外的金水河,命名也以五行学说为指导。因河流是从皇城及宫中的西方流入,西方属金,金生水,所以称此河为内、外金水河。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在故宫的设计布局中也颇有体现。在选址方面,依山背水、藏风聚气、气感而应,乃为风水理论的理想基址。因此,紫禁城以景山为“镇山”,金水河入自天门,出自地户,状如玉带,蜿蜒城内外,形成“金城环抱”的冠带之势。在金水河开阔水面的衬托下,宫殿也更显示出高大恢宏的气势。

此外,从建筑艺术角度讲,中轴线上的建筑组成了一条抑扬顿挫、高潮迭起的艺术序列。从大清门步入宫殿的前区,漫长的御街以及御街两旁连檐通脊的千步廊,形成了带有很强引导性的透视线,平淡而又简练,尽量压低气势。而当临近天安门的金水桥时,忽然呈现出空阔的广场,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在红色城墙的映衬下,外金水河石桥的汉白玉栏板与河两岸的栏杆纵横交错,远远望去,犹如缭绕的白云承托着宏伟壮观的皇城正门,气魄非凡。再往里走,进入气势收敛的端门前庭,御街两旁工整一致的朝房,产生了压抑而又平淡的气氛,为另一个更大的高潮——午门的到来作了酝酿。午门呈凸形,接近时,三面合围,咄咄逼人的气势迎面压来,加上高峻单调的红色城墙占满视野,使人感到有一种难以忍受的封闭、压抑和紧张。进入午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广阔豁亮的广场,留出天地空白,呈现无边的天际。院中横贯的内金水河,蜿蜒向南成弓形横卧在庭院之中。金水河上的五座石桥,洁白如玉、豪放醒目,隔河仰望太和门。这样的布局设计,有漫长,有豪放,有收敛,有高昂,层层深入,又层层紧缩,一系列的空间变换,远观、近观的不同视觉感受,使人神秘感和严肃感不断加强,从而使皇帝的威严得到了最充分的渲染。这种布局也正符合了儒家“君权神授,皇帝为万民之主”的思想。

通过以上对北京故宫空间构思的分析,不难看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融入了阴阳五行、风水以及社会宗法和礼教等一系列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着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着古人极高的思想境界,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份优秀建筑文化遗产,我们当将之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二、简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35分)

简述北京四合院建筑的文化内涵。

提起四合院, 人们首先想到还是北京的四合院。这大约要从元代谈起,元代大都的城市规划是十分严谨的,当时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就称赞大都的城市地面规划整齐,街道有如棋盘。这棋盘式格局的形成,是由于整个城市是由若干大街、小街、胡同切割而成的,而且街道的宽度亦有严格规定:大街宽24步(约37.2米),小街宽12步,胡同宽6步。街道和胡同都是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胡同两侧便是民居,所以北京的四合院十分规整。另外,北京四合院内的布署也十分讲究,除具备四合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在建筑结构与装饰上,都融合了经济文化,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居形式。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北京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

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它形成了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大四合大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室内取暖多用火炉,火炉以质地可分为泥、铁、铜三种,泥炉以北京出产的锅盔木制造,透热力极强,轻而易搬,富贵之家常常备有几个炉子。一般人家常用炕前炉火做饭煮菜,不另烧火灶,所谓"锅台连着炉",生活起居很难分开。炉子可将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经年不熄,以备不时之需。 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形式,俗称“渗井”、“渗沟”。四合院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称“官茅房”。

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为“大杂院”。

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譬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 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

而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将庭院称为“天井”,可见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难免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的成语。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还有一点,就是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譬如东北地区汉族的套大院(东北农村四合院),符合北京四合院的前两个特点,但却不具备文化内涵丰富这一特点。

举例说,东北四合院的单扇门(中国传统多为双扇门的形式)、堂屋背后设“倒闸”作为贮物间等做法都使人感到是清代山东等地“跑关东”的移民带去的穷人习惯的延续。

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正是因为以上几个特点,人们往往将北京四合院作为中国四合院民居的典型

代表形式.

三、结合《北京地域文化》这门课,谈谈你的收获与希望。

(本大题共1个小题, 共30分)

学习此课之前,我对北京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它是古都、大都市,现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北京在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称大都。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近代中国经过翻天覆地的变革之后,定北京为我国首都。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9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

北京明清皇家建筑、元大都宫殿明、清北京宫殿等故宫的艺术成就如何取得?

1、中轴线的艺术,宫殿的中轴线与城市的中轴线合二为一,突出了宫殿在都城中的核心地位。空间的处理以门为中介,以廊庑为中介,以屋顶为中介,形体的大小、空间的开阖对比反衬。

2建筑单体。建筑数字采用奇数(阳数),称为天数,通过一系列最高等级数字创造至高无上的皇权气氛。建筑图案采用龙凤图案。象征手法:小品陈设,强调中央集权立法的意义,例:嘉量、日晷(天子授时之意)、神龟、仙鹤等文字象征。建筑符号的表达走向成熟,宫殿建筑走向纪念性,封建晚期的宫殿与住宅分向。

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80,384人。全市95.69%人口为汉族,除汉族外,蒙古族、满族、回族人口均超过万人。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

面对新时期的北京,我认为要加强对北京饮食文化的探索实践,对北京人文文化的探索实践,对北京历史文化的探索,对实践北京建筑文化的探索实践。不管今后北京有多少其他地方的人群涌入,有多少外来文化的融合,作为北京这个从金代建都,经过元,明,清,直到现在仍是中国首都的大城市,应该特别珍惜并且保留老北京的地域文化,我们常说,要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现在研究,追寻老北京人的各种特色,包括语言特色,生活特色,一句话,不要让老北京的地域文化失传。

第二篇:慈宁宫是谁住的

故宫各殿名称及由来【慈宁宫是谁住的】

东六宫在故宫中轴线东侧,分别为: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西六宫分别为: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 东西十二宫多为妃嫔住所,也有太后级别的住过西六宫。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是宴客和殿试的地方(乾隆五十四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

文华殿前有文华门,后有主敬殿,东西向有配殿。东侧还有跨院称传心殿。是“经筵”前祭祀孔子的地方。

文渊阁是清宫藏书楼。【慈宁宫是谁住的】

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文华殿相对应,即一文一武。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此后敬思殿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乾清宫是后三宫之首,它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坤宁宫,皇后举行祭祀的地方;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清代的皇子们,只有在幼年时候可以居住在东西六宫享受父母之爱,十岁迁出后宫,暂居毓庆宫

或更为偏远的“南三所”,受封亲王后便彻底迁出紫禁城,到父皇赏赐的王府居住。

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嘉庆皇帝5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退位后又迁回毓庆宫。同治、光绪两朝,此宫均作为皇帝读书处,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

【慈宁宫是谁住的】

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

慈宁宫和寿康宫是太后老佛爷住的地方。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皇极殿,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慈宁宫是谁住的】

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寿安宫,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移出。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 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嘉庆四年(1799年)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

北五所:早期也为皇子住处,后期为如意馆、敬事房等机构 钦安殿内供奉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是道教场所。

第三篇:慈宁宫是谁住的

中国建筑史

第一讲 宫殿建筑

宫殿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故宫是现存古代宫殿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

北京故宫的艺术构思:

1、中轴对称布局(居中为尊思想,整体而有层次)

2、院落运用与空间变化丰富,有音乐节奏感,三个GC,五座金水桥,华表,石狮,天安门,是第一个GC;进端门到雄伟的午门,第二个GC;三大殿雄伟庄严,第三个GC

3,建筑形体尺寸对比 主次分明,屋顶各不相同

4、富丽的色彩和装饰;色彩以黄为尊,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富丽堂皇;彩画题材以龙凤最贵,其次是锦缎几何纹样,花卉风景只可用于次要庭园建筑,彩画等级还可以用金的多少来区分。

【慈宁宫是谁住的】

5,技术设施;有河道一万两千米左右,防卫,防火排水,有完整的沟渠系统。用水:帝王用城外玉泉山之水,另有80口井供水。防火有防火墙水缸。采暖:地下火道,地坑;材料征集于多地,质量很高。如楠木,皖陶土,苏砖,南方彩料等。

宫城是皇城的核心,南北960M,东西2500M。矩形平面,四周城墙高10M,每一面各有一座美丽的角楼。城四面辟墙,有东华门(东),西华门(西),神武门(北),午门(南)。城外有护城河。按宗法礼制,有左祖右社,内城外在四方建天坛(南),地坛(北)日坛(东)月坛(西)四坛。天安门前左右两翼为五府六部衙署。

北京城有一条全长约7.5公里的中轴线贯穿南北,南以安定门为起点,经正阳门、皇城的天安门、端门、紫禁城的午门,穿三大殿、神武门,越景山和地安门,而止于北端的鼓楼、钟楼,建筑群沿轴线设置,体量宏伟壮观,色彩富丽,与老百姓的青灰建筑屋顶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紫禁城采取严格对称的庭院布局,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群布局的最高水平,分外朝内廷两区。外朝有三大殿为主。东有文华殿,西侧武英殿。

内廷,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东西两侧为东,西六宫。东出景运门为太上皇宫、宁寿宫。西出隆宗门。有慈宁宫等(皇太后居住的地方)。宫城最北部为御花园,宫皇族成员休息娱乐游玩。

第二讲 坛庙建筑

现有最著名的坛庙为北京天坛。天坛是祭天之所,皇帝每年冬至祭天,皇帝登基也要祭天地,表示“受命于天”。北京天坛的位置,元代大都时已设置。明初在南京实行天地合祭,建大祭殿。迁都到北京后改革,嘉庆时天地分祭。清乾隆年间改建天坛。祈谷坛改名为祈年殿。一律用青色,更显庄重。现存的是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

天坛位于北京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与先农坛相对,东西1700米,南北1000米。

- 1 -

两重垣,满植柏树,北呈圆形 南为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天坛内分两组祭坛,圜丘和祈年殿,各有附属建筑,还有一组斋宫建筑,为皇帝在祭天前夕居住持斋处。

祈年殿:平面正圆形,上面是三重檐攒尖顶,外檐12根柱(代表12月)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底层直径90米,殿身38米高,朱红色柱、枋,青色琉璃瓦,鎏金宝顶,檐下彩绘金碧辉煌,整个色调纯净典雅,南面有祈年门。 祈年殿前庭地面比院外地面高4米,加上三层台基使其高于墙外10米以上,有力的烘托出祭祀上天的神圣气氛。

第三讲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在古代城市是政治统治的据点,城市又集中体现了当时时代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成就,

《考工记》记录,春秋到隋唐实行里坊制(里坊制:里正、里卒。汉代、唐代只有列侯与三品大臣才能在街鼓停后像大街开门。唐代江南苏扬等地已有夜市“十里长街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宋代出现厢坊或保甲,打破里坊制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六大古都: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

第四讲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秦汉时期堆土为陵;唐朝依山为陵;明清时期在地面建造大量明楼建筑。

第五讲 中国园林建筑

世界的园林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几何图案式的园林,一类是追求自然山水之美的园林,中国园林属于后者,它与其他艺术一样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采取抒情表意的艺术手段,创造出极富诗意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园林四大构成因素:水、山、植物、建筑

中国园林的发展阶段

汉以前以帝王贵族畋猎苑囿为主体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时期也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评多公共游览的城效风景点山中建亭台楼阁,文士游览,成一时之盛事。

佛教僧侣为了寻找清净修引之所也到山村中创建寺庙,促进了佛寺园林景观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园林即是一种“以玄对山水”(《说新语》刘义庆)的文化方式,是一种体悟“玄道”的文化方式。

唐代是风景园林全面发展时期

隋唐的统一局面打开了封建社会鼎盛的大门,也促进了园林的全面发展。 两宋时期造园更世俗化

- 2 -

明清是我国古代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明清造园活动曾出现两个GC ①明中晚期北京,南京和江南一带私园的繁荣。

②清代中叶清帝苑囿和扬州,江南各地私园的兴盛。

计成的《园治》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私家园林规模不大:小的一亩半亩,大的十来亩到几十亩。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自然的意境,江南园林形成许多设计原则:

1、把全园划分成若干景区,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连成整体(用墙、漏窗、廊、亭、厅、轩、楼、馆、假山、树木等)层次分明。对景是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园林的对景不同于西方的对称手法,而是根据地势、因地制宜、步移景异。或从某观赏点出发,通过门窗、廊等欣赏风景。

2、水面处理手法

“无水不成园”。园林以桥、廊、岛等方式分隔水面,营造深远的空间层次,达到自然的境界,追求“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曾叹曰:“天下之山、得水而悦,天下之水、得山而止”。

3、假山是园林的重要因素

堆山理水是造园的重要手法。房前房后,临水叠石,风格雄伟或秀美,一般用土、石或土石结合。

4、建筑处理

建筑与山水形成统一整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厅堂、轩、馆、楼、台、阁、亭、廊、舫等。

5、花木在私家园林中以单株欣赏为主,较大的空间也成丛林地栽植。 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总结:

1、追求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堆山理水,顺应自然,山水景物搭配又一定规律:

另外,园林属于大自然,造园家都追求天人合一,将自然界的光影、阴晴雨雪变化都纳入园中,风花雪月。所谓“相于清风明月际,只在高山流水间”

3、以曲为胜,“曲径通幽”。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尊自然、抑人工、性柔曲、无章法

4、营造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利用分景、借景、隔景、抑景等手法营造意境

5、讲究文心画品。文因景成、景借文传。

第六讲 宗教建筑

一、佛教建筑

寺院:山门(也叫三门殿,内有哼哈二将)——第一重大殿“天王殿”,供奉弥勒菩萨、韦驮天、四大天王。——正殿大雄宝殿供佛陀像,有坐姿与卧姿等姿势。佛的左右有迦叶与阿难,

- 3 -

或者供奉三世佛:东方净琉璃光佛,中间释迦牟尼,西方阿弥陀佛。

或者为过去佛燃灯、中间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佛。

藏传佛教分布在西藏(布达拉宫)、甘肃(扎什伦布寺)、青海(塔尔寺)及内蒙古一带,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

南传小乘佛教范围较小,仅限于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其佛寺平面与建筑风格与中土大相径庭。

佛塔原是放佛骨的地方,最初是教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又分为经塔、墓塔等。梵文Stupa、巴利文Thūpo的音译,窣堵坡(婆)或称塔婆、浮图(浮屠),简称塔。原始的窣堵坡由台座、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组成。传入我国后,在印度佛教与健陀罗文化影响基础上,综合中国楼阁建筑形成塔。可以在内部供佛像,还可登高远眺。原来的破缩小在塔顶,成为刹(后来代称佛寺)除了楼阁式塔外、还有密檐式塔、单层塔、喇嘛和金刚宝座塔。

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于唐、宋、辽时有大发展,一般有基座、幢身、幢顶组成。

石窟:中国的石窟源于印度的石窟寺,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各地多有兴建:敦煌、云冈、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太原天龙山等,多数都在黄河中游、西北一带。

二、道教建筑

东汉时道教形成,继承了道家思想,把道神秘化,把老子神话成太上老君,汉代张道陵创五斗米教,以老子为教祖,南北朝时期形成三清的崇拜体系。即:玉清、上清、太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大道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道教的布局和形成,大体仍遵循了我国传统的宫殿、坛庙体制,即建筑以殿堂、阁楼为主,依中轴线作对称式布置,与佛斯相比,规模偏小,且不建塔、经幢和钟、鼓楼。目前保存较完整的道观,以建于元代中期的山西永济县永乐宫为代表,道教的圣地,最著名的有江西龙虎山、茅山、湖北武当山,山东崂山、四川青城山、陕西华山等地。

三、伊斯兰教建筑

伊斯兰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产生最晚的,但影响也很大,其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清真寺、陵墓有很强的宗教特色。清真寺在阿拉伯文中叫“麦斯志得”意为“礼拜的地方”,故又称“礼拜寺”。按教规,穆斯林每天应朝向圣地麦加的克而白礼拜五次。每周五中午,成年男子都必须去清真寺参加公众礼拜。礼拜前要沐浴净身,以示赎罪。因此各国伊斯兰建筑布局相近,成为“伊斯兰风格”主要表现:

(1)封闭院子,中央有一个水池或喷泉。寺内祈祷室中圣龛方向必须朝向麦加的克而白。

(2)每个清真寺有一个或多个“尖塔”它一般建在寺院四角,作为宣礼员登高召唤教徒做礼拜用。后来兼做船舶和沙漠中的迷路者指明方向的灯塔。阿拉伯语中叫“麦纳拉”意既灯塔。

- 4 -

(3)每个清真寺的屋顶都有一个或几个洋葱头式的尖形顶。

(4)清真寺的立面一般比较简洁,墙面多半是沉重的实体。门和廊子多由各种形式的拱圈组成。

(5)内部装饰丰富多是几何纹,而不是人像、动物和写实的植物。后来才允许一些程式化的植物纹。大面积彩绘,喜用蓝色。

今伊朗的伊斯法罕皇家清真寺为苏菲王朝时建,穹高54米,正门一对尖塔有41米高。

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莫卧儿王朝的沙加干为爱姬修建,意为“宫廷的花冠”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格达等地巧匠共同设计。陵园宽293米,长576米。分前院、花园、水池、陵墓平台和陵墓等几部分。陵墓高5.6米白大理石,四周有40米高圆塔。上有穹顶,前方有方形草地,水池,整个陵园秀美圣洁,被誉为“印度的珍珠”。

第七讲 古代桥梁

古代桥梁分类:

【慈宁宫是谁住的】

1梁桥:将石梁架在沟谷两岸而成。

2悬索桥:

3拱桥:赵州桥。以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

第八讲 民居建筑

最早的居住:巢居、穴居。

中国民居分类:

1) 院落式

2) 干栏式:不落夫家“吊脚楼”

3) 窑洞式:靠崖式、地坑式、锢窑。

4) 毡包式:蒙古包、哈萨克等族是弧形顶、圆锥形顶;鄂温克族是“撮罗子”式。

5) 碉楼式:藏族、羌族。

6) 一颗印:云南。以昆明为中心,很普遍。最常见的是三间四耳式。

徽派民居建筑:高墙小院,雕饰精美。

北京四合院:朴素淡雅。秩序井然。门—影壁—前院—内院主体房屋 苏州民居建筑:高墙,有天井,房屋按照中轴对称排列,楼房居多。

闽南土楼建筑:福建龙岩、上柱、永定一带,夯土技术高超。有方、圆型、以及五凤楼。族居形式。

四川山地民居建筑:因地制宜敞开式建筑。蜀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维吾尔族住宅建筑:客厅很重要,有暖炉、向天井开窗。

藏族住房:平顶,石头建筑。朴素协调。装饰很少。

傣族干栏式建筑: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形式。

- 5 -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511408/

推荐访问:无人敢住的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