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散文随笔 > 生命传承散文

生命传承散文

时间:2017-11-11   来源:散文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散文随笔】

生命传承散文 第一篇_马德散文精选

马德:在人间烟火里,安静地过活,感念人世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白岩松说:“中国这么大,找到几个安静的人简直太难了。”原因很简单,中国人喜欢瞅着别人活,别人折腾着,自己就不敢安静下来。所以,中国人的哲学基本上是他人哲学:不是怎么活好自己,而是怎么活过别人。

安静的人是什么样子呢?不是身边的人发了大财,或者加官进爵,内心一念不起,而是念起即灭——放下得比别人快。

你有欲望,说明是一个真实的人,能按捺住欲望,就接近了神的真实。我认为,一个安静的中国人,差不多就是神。是的,能在物质世界把持住自己,并节制自己,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人。

贪婪的人活过了,够着够不着的都想去够。虚荣的人活偏了,够着够不着的都要显得能够着。这两种人,都不会安静下来。 安静的人最大的特点是不去够。这样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只需要人间烟火——多一点也不再苛求。他们在有够的生活里,获得的是人世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喧嚣和安静,隔开了人世的粗鄙和优雅。物质皮相和精神面相,必定属于两个世界,必然呈现两种人生。

马德:借你的名字,诵念尘世的幸福 是时候了,我该告诉你关于命运的一些事情

太阳偏西,山峦埋伏在暗喻里 风推动着云影,云影推动着暗夜 黄昏来临

院落干净,犁铧指向春天 羊在咩叫,鹅在蹒跚 你朝我笑笑,说你不信命 一切,不过是生活

一条蛛丝从不向檐角诉说命运 一颗露水从不向大地诉说悲怆 一树落叶散尽,也从来不向天空喊出苍凉

命运是个出口,也是个借口 心底没有光亮的人 也会因此踩住光亮 我泪眼婆娑,拼命点头 本想去安慰你

抚摸你光阴里的那些艰难和隐忍

你却让我看到了乐观和坚强 本想为你划一根火柴,点燃温暖 而你,早已为寒冷的星星披上衣裳

所有的苦难都写满倔强 所有的泪水都长出了翅膀 雷声里,还会有恫吓

低谷尽头,每一只萤火虫都自己带着灯

把前路照亮

一个不信命的人啊 我要借你的名字

诵念诗歌、经卷,以及,人世的幸福

在你的名字里

打开希望,翻出一坡的青草 以及,一生的阳光

马德:人的清简与纯净 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安静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内敛,低调,温和,谦逊。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力量,罗织着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

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鸟鸣幽林,岚流云飞。不知道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一抹珍贵的清凉,是张狂的众生相中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

喜欢跟安静的人在一起的,必然也是安静的人。当然了,安静的人更愿意与自己厮守。所以,他们大都是孤独的。惟如此,才很好地解释了自我的安静,也惟空谷绝响,才丰富着自我的安静。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强调的就是,人在喧闹之中的一种定力。还有人说,大隐隐于朝堂,举的例子是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强调的是在朝堂之上,与人主、权臣之间的一种周旋的智慧。

人在喧闹之中,容易浮躁,心在名利之间,容易迷乱。走出去,或幽居深山古寺,或陋处乡间草堂,客观上可以让一个人安静下来。阒寂,单调,荒僻,让一切简单化了,自然也就按捺住了欲望和念头。

实在佩服能隐于朝堂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比聪明更重要的是藏愚守拙。毕竟,把装傻装到游刃有余,比仅仅拿出聪明要困难很多。没有智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只会弄巧成拙,招来杀身之祸。 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容易忘乎所以。

多好的人,一旦安静不下来,就会穷形尽相,变得丑陋。

无论之前多亲密的朋友,无论曾经多患难与共,若一个深陷热闹,一个安守寂寞,只会渐行渐远。这已然不是一个世界的两头,而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人世间,多少同路走到陌路。只因为,安静时是一个自己,热闹时是另一个自己。

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活在这个世界上 一个人该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 最好的答复应如下:

不要错过人生的美景。早晨,不要窝在被窝里睡懒觉,而错过朝暾出岫的美景;黄昏,不要因为一天的坏心情,而少了在烟光凝暮山紫中,看夕阳西下的情致。生命原本匆匆,不要在这阻挡不住的匆匆中,再添上自己的一笔懒散,一笔郁闷,而让生命过得黯淡无光。 不要少了生命的诗情。三五之夜,月影斑驳,一庭积水空明。在这样的晚上,不要少了诗的意趣,或偃仰啸歌,或吟诵诗词,直至心醉迷离;大雪纷飞之日,屋外雪落寂然无声,屋内红泥小火炉正旺,不要忘了置一几香茗,捧一卷辛稼轩或李易安,读到酣畅淋漓。

不断学习。这个世界上,惟一不败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成就一个人能力的,除了个人先天的智慧之外,就是知识了。所以要不断地学习,就像呼吸一样,呼吸着,学习着,就永远不会落伍。

凡事亲力亲为。留有别人脚印的路,永远不属于自己。人生,缺少了自我的经历和体验,难叫完美的人生。你痛苦过,你幸福过,你哭过,你笑过,你才能感知到人生本真的魅力。

善待生命。留出一点时间来锻炼,拿出一份淡定来养心,烦恼滋生的时候,要像掐灭灯火一样,在它萌生的那一刻,就轻轻地掐灭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把它【生命传承散文】

撕扯成一团麻纠缠自己,不把它酿成一片云淋湿自己。

感恩于生活。一片暖阳,一缕和风,一园馨香,父母的养育,亲朋的牵挂,陌生人的关爱,降临于生活中的这一切偶然与必然,都要心怀感激之情。有了这样的感恩,才会感知到生活给予自己的恩惠,才会感受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幸福。 心疼别人是一种美德。不要得意于别人的落魄,不要嘲笑别人的不足,不要对身陷苦难的人漠视。生命,只有互相敬畏着才显神圣,只有互相扶持着才能走得更远。一句问候,一声安慰,一点帮助,在我们可能只是举手之劳,而对方得到的,却是莫大的呵护和温暖。点燃一根火柴,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温暖了别人,这就是爱的力量。

时时想着成人之美:去为鲜花着锦,不为烈火烹油。你装饰别人的梦,也会让自己的心变得澄澈。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事事想着宽容待人。主动伸出手来,就可以赢得朋友,进而赢得人际间最终的融洽与和谐。

可以幻想,但不要有非分之想;可以有欲念,但不去放纵自己的欲念;不说过头话,不做亏心事。这样,就可以求得内心永恒的坦然和宁静。

马德:从今天起,面向阳光,只对生活微笑,做一个幸福的人 清晨 向三餐致敬 我把一杯奶 一个鸡蛋 几片面包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请上桌 对有些人说不 诸神退位 牛在原野 鸡在树巅 让所有的不值得滚远 麦穗有秩序地跑过秋天 然后 珍视日常 这一辈子 只对生活微笑 为平静的日子张灯结彩 面向阳光 面向高山和溪流 谁说了也不算 我才是我的王 面向所有的辽阔 家是多美的宫殿 花草臣服 我有几间房子 一架篱笆 鹊的叫声是楷体的 茶烟飘成了云彩 日子清淡 在云彩之上 这一辈子 只向双亲低头 向爱和崇高低头 俯身亲近大地 亲近草木 亲近一 粒种子 在平淡的日子里 翻晒清词丽句 向每一个苦难和委屈的过往道歉 终生的侍卫是你 而且 只需你 与爱的人在一起 与气息相通的人在一起 有一座小镇就够了 盛下你和我 盛下我们的幸福和日常 每一个早晨和黄昏 我在炉火旁读书 然后 看你在一旁 梳妆和卸妆

生命传承散文 第二篇_散文鉴赏

散文鉴赏

(一)散文的基本知识

传统意义上的“散文”概念十分宽泛,是指除韵文(诗词曲赋)以外的一切文体,包括奏疏、书信、策论等实用文体。现代意义的散文是指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这里所说的散文指的就是后者。

散文根据内容性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1. 叙事散文。这类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游记等等。叙事性散文要求必须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情节和人物描写。叙事散文所描写的主人公既是真实的人物,又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2. 抒情散文。这类散文以咏物言志、借景抒情为主要特色,特别注重意境的创造和语言的锤炼。如朱自清的《春》,张晓风的《敬畏生命》等。

3. 哲理散文。偏重于说理,但它不是单纯抽象的论证,而是借助文学的联想、比喻,利用文学形象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哲理,把深刻的理性思辨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就是外国哲理小品中的名篇。

(二)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重要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尤其是它的选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想象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所谓“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明确而又集中的主题。以想象、联想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是散文常见的表达技巧。从细微处着笔,以小见大,是散文表现主题的常见形式。

(三)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

1. 把握散文的结构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结构特点的集中体现。理解这个特点不要被它材料上“松散”的表象所迷惑,要抓住它“神聚”的实质。要明白所有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这种写法,还能收到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的效果。为了便于迅速快捷的把握散文的结构,欣赏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抓“文眼”。“文眼”,顾名思义,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的精要所在,像人的眼睛一样,能传达、透视人的心灵。阅读散文,就可以通过“文眼”这个窗口,窥见作品的感情基 1

调;抓住了“文眼”,就可以抓住全文的“纲”,再分析其他的内容,就“纲举目张”了。如朱自清的《春》,文眼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赞美了春的活力,生机,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和美好的憧憬。

(2)识“线索”。散文为了达到“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往往用线索将所有材料贯穿起来。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四次“背影”,把回忆和现实,相见,离别和牵挂几个生活场景贯穿在一起,表现了在没落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父亲对儿子深沉博大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愧疚、牵挂之情。

(3)辨“关键”。在散文行文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关键性的句子对于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大有帮助。抓住这些标志性词句,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大致分为三种:① 叙事性散文中表示时空变换或观察角度转换的词句。② 首尾呼应句。③ 过渡衔接句。

2. 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被称为“美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语言的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练、干净,富有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语言优美、凝练、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尽管散文语言的美表现为不同类型,但品味散文语言,基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

(1)品味语言的形象性。散文阅读,品味语言是重点,阅读时应细细咀嚼,揣摩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这一段描写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写景时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用词十分妥帖。如“石井栏”由于长年使用,所以变得十分“光滑”;“黄蜂”体形“肥胖”,所以“伏在菜花上”;“叫天子”行动“轻捷”,故而“窜”向云霄。

(2)品味语言的情蕴。散文中蕴涵着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是通过抒情性的句子直接表达出来的,但更多的是蕴涵在或记叙或描写的字里行间。品味散文的语言,还要善于品味出词句中蕴涵的情感。如《济南的冬天》,多用拟人、比喻、语言温情脉脉,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民在冬天是面上含着笑的。”这样的语言在文中俯拾皆是,口语化的语言,朴实温情的语调,恰似一个和蔼的老人在和你促膝谈心,倾诉着他对济南冬天的深深依恋和喜爱之情。

(3)品味语言中的哲理。优秀的散文,不仅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而且往往揭示了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感悟。品味散文的语言,更应深入体味语言中揭示的哲理。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通过追述植物飘散种子的场景对心灵的震撼,而揭示了生命在传承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其中许多句子都是很值得玩味的。

品味语言时,还要注意语言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我们不仅能够识别语句中用到的修辞格,而且应该进一步深挖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情达意作用。如“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本句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它写出了野花繁多,散布在草丛中随风摇曳的动态美,写出了野花的活力与生机,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活力。

2

3. 领悟散文的意境

优美的散文,其意境可以与诗歌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何谓“意境”?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依托,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这可依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就是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亲临其境,产生了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

我们在领悟意境时,应从散文所记叙的事,所描绘的景着手。在叙事性散文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文中所记叙的事件尤其是经典的细节,体会其中所融之情。如《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一段描写,使我们读者感到眼前仿佛浮现出父亲行动迟缓吃力的形象,父亲本来年岁已老,又刚刚遭受过丧母和失业的双重人生打击,加之身体肥胖,更显老态龙钟,行动十分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买橘子的平凡举动中所包含的伟大的父爱就更让人感动!而此前“我”却对他颇不耐烦,现在想起来,怎不让人愧疚?

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我们要留意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注意作者在对景物描写中所突出的特征,所营造的气氛,从而体会景中所融之情、所涵之理。《紫藤萝瀑布》中这株紫藤萝,在那荒唐的年代,“稀落”、“伶仃”地挂在树梢,显得毫无生气;而现在,却又重瓣焕发出生机,开得如此繁茂、热闹、欢乐。在一株花的今昔对比中,作者获得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从心理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此外,欣赏散文还要注意把握散文的技巧。散文的技巧包括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力。

【典型例题】

金色花

(1)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3)无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

(4)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5)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 3

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6)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7)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8)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9)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10)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11)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13)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14)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15)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16)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 根据(4)~(7)段内容,分别概括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 。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

2. 根据(3)~(13)段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仙人掌的感情所经历的四种变化。

→ → →

4

3. 作者在第(13)段中写道:“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请根据(3)~(13)段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浅薄庸俗”?

4. 文章采用了纵横对比的手法,纵观全文,分别概括出纵向和横向对比的内容。

(1)纵向对比为 和 的对比。

(2)横向对比为 和 的对比。

5. 本文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怎样的一个道理(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

1.

(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外表丑陋但倔强。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外表美丽但娇弱。

2. 遗憾→厌恶→惊奇→赞叹

3.

(1)因为仙人掌赖以生存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2)因为作者在仙人掌开花前曾厌恶讥笑它丑陋的外表,而忽视了它内在的精神。

4. 纵向:仙人掌开花前和开花后的对比。

横向: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的对比。

5

生命传承散文 第三篇_散文

一砚心痕绘春山

帘外雨如丝,轻雷声动,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此时的我,仿如蕉窗前的听雨人,了无睡意,听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思绪漫随雨雾,在暗夜里流转。索性披衣起身,点亮桌前那一盏昏黄,聚点滴心念与水墨,挥洒我笔下的写意乾坤。

几尺素宣,数支狼毫,碾墨成殇。清水的小巧青花瓷碟里,细看水墨氲散,交融着动感的烂漫。这自然的随意,有佛家俗语“随缘”的味道,无心无求。

那山廓的质感与肌理,或“斧劈”或“刀削”,转落起伏间,承笔悠扬顿挫,干湿相间。水云的渲染与烘托,或“凝重”或“浅淡”,水墨衔接处,力求雄浑氤氲,明淡通彻。

笔锋陡转处,侧写窗前细竹千竿;墨散千点,布疏深壑万处浓荫。浓淡墨色里,近山远水,细酌简单与繁复;明暗虚实间,古藤屋宇,商量层次与错落。

就在那深壑流一泓碧泉吧!那涓涓鸣动,定会涤尽俗尘喧嚣,让镜湖幽谷更添灵动,可是慧眼灵犀的水魄山魂?就在那崖顶布几舍茅篱吧!那竹竿斜撑的小轩窗,亲切温暖,可是天涯旅人梦回的故园?

你看那溪畔深雪中的早梅花开,几树清雅,幽香满枝。无意苦争春,听凭群芳妒!你听那午后的松窗梦语,白云入窗,酣然不觉。俗远人无累,心夷物自闲。

夜雨,小窗,暗夜里,灯火独明……

水墨于素宣上慢慢晕开,点滴也关情。诗意于画卷徐徐铺展,浓淡总相宜。一痕轻绿上春山,几抹胭脂绣霜林。深浸画意里,怎管帘外雨意阑珊?风雨人生里,画与我作伴,愿在水泽山影里,品一颗宁静淡然心……

苏轼说“画者,文之极也”。道出了“文人画”与“画工画”之境不同。画功深厚,心为利所牵,神为名所动,功到心未到,画形具而神离,徒枉然!谁想这水泽山涧,流淌蕴含这深刻的做人道理。

而今,那密不透风的水泥钢筋铸成的“现代文明”,让人不能呼吸。砍伐与侵占,一点点剥离那一隅桃源。愿唤起良知与警醒,让心灵,有回归依托的净土,于那一方笔墨丹青里,神游。

看云疑似青山动,写意乾坤坐卧游。

手写青春,不落希望

我们手握年轻的利剑,在生命这广无边际的大海中挥波斩浪,挥舞出一抹属于自己的一片湛蓝的天空,在前进的航线上,理想是我们的灯塔,信念是我们的动力,年轻是我们的本钱,而昂扬的斗志是我们不变的信仰,我们用我们的泪水和汗水诠释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我们用欢声笑语铸就明天的另一个辉煌。

悸动的年华在指尖蔓延出一层层透明的忧伤,岁月的涟漪荡漾出明亮的色泽,我们用汗水演绎出人生路上的艰辛与疼痛,即使眼角落下的眼泪还没来得及擦掉,即使内心的孤独会席卷狂风暴雨倾泻在我们的头顶,即使童年的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白色的纸风车寻不到风的方向,即使破茧而出的伤痛一直跟随我们一起上路,但是我们一直在用水手意志,紧握手中的尾桨,在满是暗礁的前方,寻找梦的彼岸。

五月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随风飘荡,和平的信鸽自由飞翔,落英缤纷,绿树成荫,夏花初放,明媚的阳光缓缓地洒入人间,驱散了黎明前那段阴霾的黑暗,冲破了命运的枷锁,湿润了干涸已久的心灵,五月的天,清风拂过蠕动的浣花,流年依旧,写尽纷繁,此时万物相继生长,潺潺流动的溪水,酝酿沉醉的韵律,静静绽放的夏花,点缀出岁月的芬芳,轻轻从钢琴流转而出的音乐,吹响了战斗号角。

追涨的潮汐,抚平了两岸,花样年华里,我们同样都怀着立刻赤子之心,孜孜不倦的为

我们未来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蓝图,在奋斗的旅途中,我们也曾为我们的年轻买单,也曾为无知付账,但每当用为害怕而哭泣时,我们都倔强的抬起头,不让泪水从眼眸流出,但每次遭受失败的打击时,我们都坚强的站直身,不让黑暗笼罩明媚的天空,但每当前行受阻时,我们毅然放开步调,不让怯懦的思想占据了心房。

夏花嫣然,初夏淡淡的味道,渐渐地弥漫在游动的空气里,掺夹这几声蝉鸣的响音,略带这几许幽兰雅然的气息,毫无保留的呈现在明媚无暇的阳光底下,当昨日的美丽悠然长去,我们仍然步入梦的间隙寻求弥足的气息,绚丽的时光不停的从灵魂深处悄悄溜走,我们也曾为时光叹息,为何转眼一瞬间,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带着几分幻想的稚童,变成了新生力量的代表。为何无忧无虑的童年,会如此短暂,我们时常回忆着过往出现在生命那里的笑靥,我们时常感叹,时事境迁过后,一段段如银屏上播放的画面,一直缠绕在我们的脑海。 生命如歌,唱不尽满腔热情,岁月如梭,诉不完离别愁绪,我们用单薄的羽翼,迎着飓风,将回忆刻于千万毫羽,我们依然坚信的固执着,烦恼过后,快乐就会降临我们的身旁,风雨过后,会有七色彩虹指引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很小的时候,幻想着自己长大后会是怎样一个模样,虽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走了过来,但是怀着儿时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的一路走来,有时候我们累得站不直身子,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就想大海里漂荡的浮萍,找不到安全栖息地,任由风浪吹拂,随波逐流,有时候会在黑暗的角落自己偷偷的哭。

重新拾起被时间击落的碎片,用残缺的记忆拼凑出搁置了好久的希望,尽心竭力的用手中的笔,细细地描绘出未来的轮廓,逝水浮花,烟火埋葬,岁月的唱腔,弹唱出青春最华丽的篇章,纵使路途遥远,风浪汹涌,暗礁再多,但是相信自己,相信明天,相信未来未曾改变,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当潮动的人海踏步向前,我们就站在舞台中间。

晨曦的光晕驱散黎明前的黑暗,借理想之手,掬一缕清澈泉水,把今晚的月色收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暖暖地透过雕花橱窗,在房间的地板倒影出花纹的光斑,我用两行清泪,埋藏昨日的忧伤,今日我带着理想上路,开启另一个新的里程,用全新的视角定义,去续画另一幅属于自己蓝图,手写青春,不落希望,相信在人间的五月天,花香四溢。

荷香暗度又端午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最早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端午节还有很多的别名,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天中节”等,都是和民间习俗有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而来。

而“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却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首开新诗体——《楚辞》,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如日月辉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为己任。当他的祖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他悲愤难捱,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诗歌让人在节日的扼腕叹息中多了一份怀念。唐代褚朝阳也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诗句,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一代爱国诗人的尊敬与纪念。

【生命传承散文】

而民间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流传至今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江河荡舟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故称“赛龙舟”。而“吃棕子”,则是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也。

“赛龙舟”和“吃粽子”,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因此“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优美诗歌、伟大诗人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然在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穿越的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棕叶飘香。一个与诗歌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

端午的情结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伫立的张望的季节。

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在淡蓝日渐依稀可辨的紫陌。纷至沓来的是,荷韵的清凉,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而你,踏着深深浅浅的梦行,飘香四溢行歌,裹着碧绿的心事,永恒不变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于端午节邂逅而牵念。满嘴的香溢于唇齿相依,盈满开来。不知不觉,走进了不管是屈原的记忆,抑或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加以丰富而传奇,些许期盼驱邪些许警示,无不共同灿烂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期待中沐浴了,去年刚成为法定的国家休息日。翘首,以湖北‘端午申遗’取得初步进展,虽然比韩国“江陵端午祭”整整晚了四年,但是,同样说明了我们中国对待非遗的进一步的重视。

告别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铁梗海棠含苞待放了,于是大团大团的樱花迫不及待烂漫了三月。暮春的落红,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萦绕于烟波的江南,徜徉在你我的记忆深处,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韵。在经年的十指路口,彷徨地张望,不忍心的回首,蓦然。相识,相知,珍惜,内疚参差不齐。忘不了飘香摇曳的约定,如是用永恒的遥远跋涉生命的长河。

知道么,我们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浅浅的来,淡淡的释放五月的阳光,呼吸潮湿的干燥空气。涟漪了层层叠叠折射忧郁的蓝色,只是去怀想六月飞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学会用蓝色,挽留,弥补缺陷的完美。

其实,五月是温馨的,随手掬得的阳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过了岁月的枝摇叶蔓,倒【生命传承散文】

映守望的繁华,情亲的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

于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风,风的背后也篆刻了温柔的背影,拂拭着你容颜的沧桑。别忘了,只是让我们别忘了,曾经的美丽,曾经的那些牵手的相约,点点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依然,一分悸动,心跳的声音需要我们去聆听,知道么?心瓣的律动,如诗的平仄,倾泻在笨拙的指尖,与你收拾。

我们,也许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知道,用心走过的五月,一直记录着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梦里,还是在梦外,同样值得我们回味。

或许如此,嘴角扬起的笑容,会阅读沧桑的相濡以沫;果真如此,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端午节那天,一大早,一股柔韧的糯米浓香,飘进窗口,熏醒了我的梦。我赶紧爬起床,想是母亲晚上加班做的粽子。没有洗漱,馋着口水,跑到厨房,揭开锅盖一看,锅几乎是底朝天,只有几块还没来得及清洗的锅巴。那一刻,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觉得是睡蒙了,直到我手里粘着几颗还没干的米饭,才相信那是事实。晨风从窗口吹来,一股凉意从胸口一直透到脚板心,那时才发觉自己忘记了穿上衣和鞋,就跑了出来。

背着书包,神情沮丧来到了校园。课室里飘满了苇叶的清香。同桌从课桌的书包里,慢慢摸出一个三角粽子,解开煮得发涨的粽绳,小心翼翼地剖开苇叶,怕一不小心从手里滑落。当一层一层的苇叶展露,糯米的醇香也愈来愈浓的扑到鼻子,流到了我心田。韧韧的糯米,粘着同桌的小手。他手里的粽子,金黄透明,棱角颤油油的,象刚剥落的春笋,鲜得诱人。我凑近了些同桌,想大口气大口气吸进所有香味,填满我正在打鼓的腹囊。同桌张开小口,咬了粽子的一个棱角,含在嘴里,细细的咀嚼,好像有满口的郁香溢在嘴里。或许是没有吃早点,或许是粽子的香气太浓郁,好象几天没吃饭似的,酸酸的胃水在翻滚,那天的早读课没记住一个生词,打开老师布置预习的课文,觉得一片模糊,找不到字行字间。

裹粽子工序很繁锁,先要把稻草烧成灰,用纱布过滤稻草灰,生成灰水,并用灰水把糯米泡几个钟,泡得发涨,然而一个个裹好,就是最后一道工序——煮,起码也要四个钟。这样算来,母亲为了让我们吃上粽子,几乎是彻夜未眠

那年代,母亲裹的粽子没有任何的馅,只是糯米加了少许的明矾,不能与现在的粽子相提并论了。但是每当五月苇叶飘香,最想再吃一口母亲裹的三个粽,自然的、淡淡的,品味母亲一生的操劳,让早已为人亲的我,延续母亲那晚的粽子情,延续那份对儿女无时的惦念。-

《迟来的粽子》)

好题:莲心呓语,为你绘一幅水墨纯情

生命传承散文 第四篇_专题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专题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一、(2015江苏,12—15)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顿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1.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答:

3.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答 一、【生命传承散文】

1.答案 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一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

2.答案 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3.答案 (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4.答案 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二、(2015天津,16—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0分)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391793/

推荐访问:关于传承的散文 家族传承的散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