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节日 > 推进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推进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时间:2014-11-14   来源:传统节日   点击:

【www.gbppp.com--传统节日】

推进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方向

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方向

傅建轩

[提 要]随着法治中国的不断推进,以前那种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的确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建以“人本、人才、人和”为理念的现代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以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从深化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三个方面浅谈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方向,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评价机制

2015年,我国普通高校已达2553所,专任教师有230多万,大学俨然已是专业领域多元、培养目标多元、教师队伍多元综合而复杂的大型组织单位。面对如此复杂的体系,如何有效地进行人事制度管理,的确给当前的高校提出了挑战。笔者以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从深化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三个方面浅谈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方向,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一、深化改革干部管理体制

在深化改革干部管理体制方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应加强推进依法治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学院制度建设,规范学院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学院章程实施的领导和指导。学院章程应当成为学院改革发展、实现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学院章程和规章制度,应当在该院官网首页上予以公布。若涉及师生密切利益的规章制度,在实施前一定要经过公示程序和期限,否则,不予施行。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顶层设计,规范学院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制度,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实现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推进学院管理体制改革,调动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理清学院、各部门、各系(部)的责、权、利,合理划分学院、各部门、各系(部)管理权限和责任,明确学院、各部门、各系(部)职能;完善各部门、各系(部)管理办法,要依据相关法律和学院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并完善教学、科研、人事、后勤、资产与财务、学生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规范、统一、健全的制度体系。并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科学的学院管理、运行和考核机制,提高各部门、各系(部)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修订和完善各部门、各系(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优化院内机构设置,明确定编、定岗、定责,推进院内岗位新一轮聘任工作。完善绩效工资方案,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3.推进依法治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校内制度“学清立改停”工作,加强学院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制度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制度的意识。完善民主监督和管理机制,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学术自由的保障与监督机制,大力推进党务院务公开,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是一个组织和群体良性发展的基础。高校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为教师的入职、晋升、聘任、培训和奖惩提供基础和依据,也可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达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目的。目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大多数高校一样,教师考核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即重科研轻教学,因为科研的显示度要远远高于教学。该院教务处做了一个教学队伍

评价的分析,分析到最后还是找不到一个比较合理可以用来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指标。因为科研好评价,它有相应的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指标;而教学不好评价,教学是对学生负责,是内部口碑和评价。由于趋利避害的本性,导致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热衷于科研,而把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摆在次要地位。

因此,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不能单一,要有自己的考核客观标准,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应该只是作为一种手段,侧重点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应该要将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贯穿到教师的评优评先、职务职称晋升、提高待遇等管理过程的始终。在当前高校行政化愈来愈严重的情形下,如何处理好教学和行政化的关系,日益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迫在眉睫,急需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学校管理者的努力,应加强教师考核评价的整体设计,特别是将教师考核引入发展性评价,弱化数量考核导向,引导教师全面发展。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评价机制会走出狭小的空间,日臻成熟与完善。在重科研轻教学这样的大环境下,该院应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没必要对立起来。作为教师,既不能说纯搞科研,也不能说纯搞教学,两者应该是互补的关系。教学的重要性必须强调,但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搞科研。事实上,在科研过程中会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是有利于教学的。

以人文学科为主的高校过于偏重科研是不科学的,因为论文数量与科研质量、学术水平、社会价值没有太多的联系。人文学科的知识创新不像工科类实验分析,它不是连续性工作的积累,而更多地是人的思想灵感的迸发,或者说顿悟,因此运用时间和任务分解很难去考核人文学科的科研。即便是科研导向下的人文学科,其考核指标也不好以单纯的论文数量、层级为准。这是因为人文学科不似自然科学,可以用实验室环境方便地证实或者证伪,而人文学科里面关于人类社会的探讨,恐怕研究人员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见到结论。例如熊彼得20世纪30年代关于创新和知识经济的断言,到20世纪末新经济互联网泡沫才算是证明了正确和价值,这距其逝世已近半个世纪,可谁又能否认其研究的价值?更何况,人文学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应用,更在于为社会储备,这必然导致大多数的研究是默默无闻的。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确定人文学科的研究价值,这值得进一步探讨。所以,以人文科学为主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应该完善好教师科研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平衡好教学与科研的综合评价。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与核心要素,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是民族精神的践行者,是民众智慧的开启者。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该院需切实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一支充满活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院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工程思维去研究。要结合实际,打造一支具有该院特色,双师型、高学历、专业技能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构建起教师人才高地。大学老师的工作是什么?其核心应该是两条:文明的传承扬弃,知识的推陈出新。前者可以凝聚成教学,后者为科研创新。坦率的说,这两点未必能很好的兼顾,不一定能由同一个人完成,也不一定能由同一个人在同一时段比如一年或者数年内完成。这点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优秀的销售未必能带好团队,一个好的培训讲师未必能自己开发课程,所以,应该开发每个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成为全才,错误认为每个教师要搞得科研、上得讲台、能写材料、还能做学生工作等等。因此,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必须抛开成见,创新方法,搭建各种平台,让教师在其核心能力上尽展其才。

总之,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学院在改革之时,除了学院党委行政要有科学前瞻的顶层设计方案外,方案出台最好不要急躁,要循序渐进,此外还要充分调动广大基层教师的深度参与,更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所以,做好干部人事制度

改革既要有前瞻性,又要稳重前行;既要加大改革力度,又要考虑阶段性特征,这些都需要学院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有更大的勇气、魄力和更高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陈立鹏.大学章程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管培俊.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与推进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

推进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二):2014.9.2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13年12月02日08:09 来源:人民日报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要求

《决定》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的新概括,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要求。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把它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局下去认识、去审视,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干部工作需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但必须明确,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党管干部水平,更好地为党选拔优秀人才,决不是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每一项措施,都应有利于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而不是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着眼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习近平同志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

正确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新时期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对这一标准的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就指明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们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选拔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使各级干部都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化水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必须科学设计,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选人用人机制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管用,就是改革措施的推出要服务于选准用好干部的需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遵循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坚持形式服从内容、过程服从结果。简便易行,就是改革制度的设计要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既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此,要正确处理继承干部工作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尤其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发现和使用干部。要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结合起来,改革措施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重大改革举措坚持试点先行。要加强制度统筹,既着力解决制度缺失问题,又有效防止制度繁密现象。要注意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和配套,重视抓好已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抓住当前干部人事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完善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修订好干部任用条例、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等,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决定》提出,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

别的责任。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关键所在。

一是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主要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一方面,要改进民主推荐、测评方式和程序,增强民意表达的真实性。在干部工作中发扬民主,不仅体现在投票推荐上,而且体现在个别谈话、实地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等各个方面,体现在酝酿动议、考察预告、沟通协商、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票数,把得票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把干部推荐得票情况与组织平时掌握的德才和实绩情况对照起来分析,综合考虑确定人选。对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而得票相对较少的干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保护的一定要保护,坚决纠正唯票取人现象。

二是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合理确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规模,坚持选拔任用条件和资格,改进选拔程序和方法,严格组织考察和把关,加强纪律监督,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防止把严肃的干部工作搞成选秀,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

【推进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三是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根据选任制和委任制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干部人选产生方式和票数权重,避免一刀切。选任制干部即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适用选举民主。委任制干部即各级党政机关的部门领导、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适用“实绩晋升”。这一层面干部的选拔,主要是扩大提名、考察环节的民意收集和决定环节党委(党组)内部的民主,不能把竞争性选拔作为主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

四是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按照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的要求,搞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总体规划。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尤其要放到基层、艰苦岗位去磨炼。注意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既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干部,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线,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

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要据此改革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完善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形成促进科学发展导向,促进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实行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考核。改进德的考核办法,细化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检验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主要看是否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要把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健全到基层干部群众中、从履职过程中考察干部制度,完善通过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了解干部办法,建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增强考核全面性和准确性。

完善干部管理相关制度。一是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这对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统筹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促进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选人用人上,现在还存在着违背五湖四海原则的现象,有的用干部以部门、地域、单位划线,干部调不进、派不出,有的只注重安排身边的干部。客观上讲,单位、部门之间领导职数资源分配不够均衡,从制度上导致干部发展机会不平衡。因此,必须打破干部部门所有,大力推进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统筹用好各类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二是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三是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对干部严格考核、选拔和监督上,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规范被问责党政领导干部重新任职的条件、程序。对于那些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责任,而且要终身追责。四是完善公务员激励保障制度。主要是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改变公务员队伍千军万马挤领导职务这个独木桥问题,调动广大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决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体制保证,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首先要深刻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决定》强调,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是人才工作重要理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趋势。这不仅不利于把大批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而且易激起社会“仇官心理”。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一些年轻干部破格提拔习惯性质疑,从深层次上折射出社会公众对社会流动不畅的焦虑。因此,必须着力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大力营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环境,让社会各阶层人员都有通过平等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和通道。

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现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渠道不够通畅,许多社会优秀人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自由职业者中的人才,海外留学人员和普通工人农民,由于受到体制和身份限制,难以进入党政干部队伍。要探索建立由多种干部选拔方法、多条干部选拔渠道构成的干部选拔体系,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对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可推行直接引进、公开选拔、聘任、挂职等办法,畅通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和公务员队伍渠道,给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对党政机关干部向企事业单位流动也要进行一些制度性探索,打通干部在不同体制之间的流转通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然,这种流动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增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防止期权交易、权力寻租等问题发生,防止干扰正常经济秩序,防止滋生腐败。

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当前推动基层各项事业改革发展,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才缺乏,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学校、医疗卫生、农技推广等机构和艰苦岗位人才匮乏、留不住人、人员素质整

推进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2015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1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要求

《决定》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的新概括,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要求。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把它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局下去认识、去审视,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干部工作需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但必须明确,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党管干部水平,更好地为党选拔优秀人才,决不是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每一项措施,都应有利于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而不是动摇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77003/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