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节日 > 中学教研员还是教师累

中学教研员还是教师累

时间:2018-08-12   来源:传统节日   点击:

【www.gbppp.com--传统节日】

中学教研员还是教师累 第一篇_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看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看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职业品质主要是经过后天科学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形成的。

教育是超前的事业,目前教育正在发生变革,如何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养成的一支封闭型、教书型的教师队伍逐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对我们构建教师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以上对教师素质概念的界定以及跨世纪教育的新需求,我认为教师的素质结构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教师的观念结构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者必须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而完善的观念结构,才能确保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必须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按素质教育的价值趋向,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而不是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的正确教育观。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激活知识:它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当作认知体,而应是生命体;它应把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结合起来,树立起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特别要改变以分数、成绩或听话与否来划分“好学生”与“坏学生”的简单化思维方式的学生观。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才能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加强自己的形象塑造,成为一个自我形象良好的合格载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结构极其程度,是他们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教师的知识结构由三个方面构成:

1、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其主要功能表现在它对教育对象的作用上,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全面性、基础性的特点。

2、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除了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基本教育理论修养,还应广泛学习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技术学等多种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方法,以有效地组织教学和教育过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一定的美学知识。

教师要注重学习一定的美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充分发挥美学对学生品格的陶冶作用。

(三)教师的能力结构

教师的能力结构素质指教师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的,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的。它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必要保证。教师的能力结构素质由以下必要内容构成:

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

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的知识,而且要具有科学的、有效的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成长。

2、教学设计能力

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师的最重要教学设计能力之一。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重组教材体系,选择教学方法,并事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做出科学的设计。

3、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反思,发现问题和新现象的意义,不断改进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的能力。

4、研究能力

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还应参与科研、能向科研要质量、向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善于研究的研究型教师努力。

5、应变与交往的能力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很好地处理教育教学情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成为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教师的身心素质结构

1、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与促进因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2、身体素质

教育工作的复杂与繁重性,要耗费教师大量的体力与精力,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健壮的体魄与健全的恼机制。教师应注意劳逸结合、合理用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的体力。

二、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形成所必须的内部、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

1。教师要有一个专业愿景。教师要对本职工作充满信心,愿意为自己的事业献出毕生的精力,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终身追求。

2、教师要加强学习。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并自觉的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是从“教书匠”型教师向教育家转变的必经之路。

3、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教师要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促使教师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在学习的最基本条件。

4、进行教学研究。教师参与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途径。在研究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5、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与来自不同地区与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扩充个人的专业内涵。

外部条件:

1、政策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形成良好的政策氛围。

2、校长专业引领。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一定的政策观念和水平,有先

进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水平,有高超的组织能力,这些成为校长必备的素质,成为校长专业引领的先决条件。校长必须进行专业引领,也必须会专业引领,这是时代赋予的任务。

3、学校要营造学习型组织的环境和氛围。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组织是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要营造研究型组织的环境和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教师才能达到交流互动、互相切磋、共同进步的效果,他们的愿景才能实现。

4、教学评价。这个教学评价是指外部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学校、家长、社会以及专业人士的评价(教研员就包括在此),这些评价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评价是复杂的,背景是深刻的,单就教研员的评价来说,应该给教师创造一种宽松而不是紧张,和谐而不是相互职责、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互动而不是一家之言、重过程而不是只重结果的评价环境和氛围。

5、校本教研。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范畴,是时代的要求,是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外部条件,是教师进行专业锻炼的重要手段,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6、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在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7、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当前,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主要通过校本教研来实现。

校本教研是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实践性研究。尽管校本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问题进行的,但它又不完全局限与本校的力量。如若缺少了专业人员的参与,常常会形成教师们自圆其说的窘态,迈不开实质的步伐,甚至将停滞不前。校本教研不是自由教研,应以专业研究人员(包括教研员)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参与“校本教研”,能使“校本教研”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能促进学校的深层次发展。如果说校本教研是教师、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专业引领就是一面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就是一盏引航灯,能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中学教研员还是教师累 第二篇_新时期中小学教研员工作职能与专业发展(1)

新时期中小学教研员工作职能与专业发展

来源:徐远征 发布时间:2011-05-13 16:12:44.0 阅读次数: 774

新时期中小学教研员工作职能与专业发展

徐远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专职人员(以下简称教研员)的工作职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教研员应该如何修身(修德、修业),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来应对这些变化?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一、新时期中小学教研员的工作职能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教研员10万多人。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2009年12月全国教研室主任工作研讨会上充分肯定了教研员队伍的工作,她说:课程改革八年来,教研员积极参与,深入教学一线解决实际问题,配合教育行政,较好地履行了“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者和合作伙伴。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全面阐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

从新时代的特点和国家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以及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三个维度重新审视教研员的工作职能,可以梳理出如下新的特征:一是要求教研员的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二是要求教研员的专业视野更加宏观;三是要求教研员的研究能力更加全面;四是要求教研员的职业行为更加规范。新时期教研员的工作职能已不再是单纯地研究学科教学,而是要求教研员成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推动者。鉴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教研员的工作职能仍可从“研究、指导、服务和教学业务管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些职能的目标指向一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促进教研员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研究——贵在自觉性

研究需要有高度的自觉性。教研员开展研究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包括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三个方面。

(1)理论研究。包括教育史论、课程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测评理论等。教育史论如教育史、教育哲学史等,研究教育史论能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本源和发展脉络,把握教育的目的、价值、方法和认识过程,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研活动。课程理论如课程论(课程学)、学科课程论等,研究课程论能帮助我们理解课程的发展与内涵,了解课程的结构、内容,实施、管理、评价与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密切关系。教育教学理论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学科教学论等,研究教育教学理论能帮助我们认识教育教学的地位、目的、任务、内容、过程(包括教师、学生的认知、认识过程)、策略与方法。教育教学测评理 论如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和教育质量监测方法等,研究测评理论能帮

助我们理解教育评价的意义和功能,了解基本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2)政策研究。研究国家的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法、教育方针、有关教育的各类文件,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研究教育政策能帮助我们开阔教学研究的视野,拓展教学研究的思路,明确教学研究的方向。

(3)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一是要研究学校教育和班级教育的特点、优势与局限性。二是要研究国家课程方案、学校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课程资源。三是要研究学科前沿的发展态势、学科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价值以及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四是要研究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和如何教以及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和如何学的策略与方法,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应用。五是研究听课评课,包括:课堂观察、倾听、记录、鉴别、分析和问题解决策略。六是要研究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习题、检测题、考试题的命制与选择,以及检测数据、考试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七是要研究多样化的教学研究的策略、途径与方式方法,如互动式教研、专题教研、联片教研等。八是要研究学校、学科教研文化的培育方式。

(二)指导——体现互动性

教研员对于教师的指导是在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指导的内容到指导的形式,要特别注重体现互动性。具体内容包括:(1)指导学校和学科进行课程设计、制定教学方 案。(2)指导教师学习、研究、掌握课程标准。(3)指导教师钻研教学资源(重点是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备课)。(4)指导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教学过程研讨、分析与点评)。(5)指导教师实施学业质量检测、数据分析与运用。(6)指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教学反思)、教育科研与业务自修。(7)指导学校、学科建立平等、自由、和谐、进取的教研文化。

(三)服务——争取主动性

教研员应具有主动服务教育行政、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认识与自觉性,并在服务的过程中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检验自己履行职责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1)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执行国家课程政策。(2)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3)推广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4)搭建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包括专业研修)。(5)为教师答疑解惑。(6)协调校际、县际、市际、省际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四)管理——追求实效性

教研机构(教研员)的业务管理职能与教育行政(领导)的管理职能不同。相对于教育行政对学校、教师、教学的全面、刚性;显性的管理方式,教研机构(教研员)对于学校、教师、教学的业务管理更多地表现为具有“服务”特征的柔性、隐性的管理。要十分明确:教研机构不是教育行政机构,决不能依靠权利、文件、指示和指令的方式来实施业务管理过程。有效的业务管理方式更多地是建立在教研员的学识、德行、人格魅力以及与学校、教师长期合作中形成的彼此信任与友谊基础之上的。教研员的业务管理职能在实践中应表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

具体来说,教研员应该履行的业务管理职能包括:(1)宣传、落实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和领导指示,参与教学视导、教学质量监控等业务工作。(2)配合教育行政,

督促学校、教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和评估。(3)配合教育行政,加强对中考、学业水平考试以及日常性考试的实施、评价与规范管理。(4)建立本区域学科骨干教师队伍,成立学科教学研究中心组、研究项目组等,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和有潜力的青年教师。(5)撰写教研工作年度报告,总结全年教研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6)发现和培育区域内教

育教学先进典型,帮助学校、教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设计、实施推广方案。

二、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研员要履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职能,前提是自身专业不断发展。目前的现状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出台有关教研员专业研修的政策和规划,教研员主要靠个人自修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些专家和领导在谈到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时说:过去我们对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问题谈得很少,这是因为教研员常常被冠以区域内教学“专家”的称谓,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专业发展的不足,淡化了其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这个判断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教研员职业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内涵

从逻辑上讲,我们探讨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途径,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弄清楚教研员这个职业的专业特点是什么,二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即应该解决发展什么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来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教研员来自于教师,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

1.教研员职业的专业特点

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探讨教师职业是不是专业等问题。目前,尽管观点仍然没有完全统一,但认为教师职业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么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是什么呢?首先,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事业,其言行举止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其次,教师需要长期学习、研究、实践 和积累教书育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还要不断促进自身进步和提高,具有不可替代性。再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可以自行处理并解决教育 教学中出现的各类新问题,因而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上述专业特点足以说明,教师职业的确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教研员曾经是一批非常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教研员的工作内容、目的和教师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因此,教研员职业的专业特点与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但与教师比较,教研员职业最具“不可替代”的专业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描述: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对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基础教 育课程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有更广泛和更深入的专门研究,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业务等方面能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良好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看教研员职业,其专业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了。

2.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指应该发展什么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来发展。根据新时期教研员的职能,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可定位为:研究能力的发展、指导能力的发展、服务能力和

教学业务管理能力的发展。

(二)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我把它概括为:情感与态度、读书与学习、实践与交流、反思与行动四个方面。当然,在实践中不止这四个方面。

1.情感与态度

良好的情感态度是教研员履行职能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对职业的热爱、对专业的追求、对事业的忠诚、对理想的坚持。我们在专业方面发展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我们是否始终 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始终”意味着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就是“始终”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作为的,但在工作中任何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思想与情感上都会有产生困惑的时候,在生理上也都会有感觉困乏、甚至困顿的时候。重要的是这种时候我们能不能鼓起勇气,保持客观、理性的思考,进行积极有效的调理。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则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它将在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态度”。这是有道理的。

2.读书与学习

喜欢读书,热爱学习,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高贵品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唤,并于1995年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表明读书、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大的意义。专职从事教研工作,不仅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还需要具备宽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了解课程和学科发展的动态,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方向。这都需要教研员认真地读书学习,需要教研员在读书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思考,一边读书学习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读书学习,不断挖掘自身的研究潜能,增强文化底蕴,提升服务能力,出色地履行教研员的工作职能。

3.实践与交流

教研员的每一项工作的目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中小学教师,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教研不是真正的教研。因此,教研员的专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勤下基 层、学校和课堂,与教师们打成一片,重视对实践过程的指导与交流,善于在教学一线指导与交流,经常与教师面对面地指导与交流。这些都是特别重要的“实践与交流”,也是提 高教研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此外,教研员自己领衔开展课题或项目研究,指导或带领教师对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积极参加不同层次的研讨与交流活动,也是“实践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4.反思与行动

自我反思是伴随教研员职业生涯始终的专业行为,在反思基础上的行动是目标明确、具有改进完善意义的行动。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与行动,才有可能提高履行职能的品质。根 据反思的过程性特征,可将反思分为项目反思和系统反思。对一堂课、一个研讨会、一个专题报告、一次质量监测等活动的反思叫做项目反思;对一段时间(半年、一年、几年……) 的全部工作,包括思想认识、情感态度、工作质量(效率与效果)、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有条理、有步骤的反思就叫做系统反思。

不仅反思,而且行动,将反思的成果应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再检验,并按照四种途径依次循环,我们研究、指导、服务和业务管理的品质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论课改任务驱动下的教研工作的职能转变与定位思考

作者:中学教研„ 文章来源: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 点击数: 1503 更新时间:2006-10-7

基础教育的研究机构——教研室,诞生于建国初期(1956年),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历史背景下,承担了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管理、指导中小学教学研究及教改实验、总结推广教学改革经验,培训教师,开发教育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等任务,为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教研工作如何定位?教研机构发挥怎样的作用?

下面是发生在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的三件事:

其一是:2002年12月,教育学院的师训部与教研室合并,组成新的机构,中小学教研室50余人。教师培训从原来的经验性课程逐步转向以生成性的实践课程为主的新课程。研训一体化了!

其二是:2003年2月,新学期开学,院长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了新的工作思路:“教育学院应该成为区域性实施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支持中心。工作定位放在具体解决区域性基层学校推进、实施二期课改实践问题的中介层面上,放在解决教育局教学专业决策与基层学校实际现状落差之间专业工作层面上。”。为了更好完成区局交给的任务,为了提升所有人员的专业水平,引进“项目制”。开设了16项学院主干课题。教研室领衔的项目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研究”、“各学科研究性学习研究”、“中小学衔接教学研究”、 “二期课改下的有效学习”。教研员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要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了!

其三是:2003年9月,新学期开学,学院承担了区教育局安排的改变薄弱学校———黄陵中学的任务,将其更名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领导、社会希望利用教育学院的优质资源改变薄弱学校。学校挂牌后,翻修一新的校园投入使用,学院派出的校长上任了,但教师依然如故,学生基本如故,体制依然如故。学院将其定为教研室的“一号基地”,教研员每周要去一次,结对子,帮教帮学。教研员要“下水”上课!亲历学校教研活动!„„。 连续三个学期的三件事,引起了讨论:教研工作该怎么做?教研员角色是什么?什么是科研项目统领下的教研工作?什么是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的重心转移?什么是研训一体的教研工作方式?教研室如何指导“校本课程”开发?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务对教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中学教研员还是教师累 第三篇_新时期中小学教研员工作职能与专业发展

新时期中小学教研员工作职能与专业发展

来源:徐远征 发布时间:2011-05-13 16:12:44.0 阅读次数:

新时期中小学教研员工作职能与专业发展

徐远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专职人员(以下简称教研员)的工作职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教研员应该如何修身(修德、修业),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来应对这些变化?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一、新时期中小学教研员的工作职能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教研员10万多人。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2009年12月全国教研室主任工作研讨会上充分肯定了教研员队伍的工作,她说:课程改革八年来,教研员积极参与,深入教学一线解决实际问题,配合教育行政,较好地履行了“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者和合作伙伴。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全面阐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

从新时代的特点和国家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以及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三个维度重新审视教研员的工作职能,可以梳理出如下新的特征:一是要求教研员的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二是要求教研员的专业视野更加宏观;三是要求教研员的研究能力更加全面;四是要求教研员的职业行为更加规范。新时期教研员的工作职能已不再是单纯地研究学科教学,而是要求教研员成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推动者。鉴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教研员的工作职能仍可从“研究、指导、服务和教学业务管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些职能的目标指向一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促进教研员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研究——贵在自觉性

研究需要有高度的自觉性。教研员开展研究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包括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三个方面。

(1)理论研究。包括教育史论、课程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测评理论等。教育史论如教育史、教育哲学史等,研究教育史论能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本源和发展脉络,把握教育的目的、价值、方法和认识过程,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研活动。课程理论如课程论(课程学)、学科课程论等,研究课程论能帮助我们理解课程的发展与内涵,了解课程的结构、内容,实施、管理、评价与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密切关系。教育教学理论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学科教学论等,研究教育教学理论能帮助我们认识教育教学的地位、目的、任务、内容、过程(包括教师、学生的认知、认识过程)、策略与方法。教育教学测评理 论如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和教育质量监测方法等,研究测评理论能帮助我们理解教育评价的意义和功能,了解基本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2)政策研究。研究国家的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法、教育方针、有关教育的各类文件,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研究教育政策能帮助我们开阔教学研究的视野,拓展教学研究的思路,明确教学研究的方向。

(3)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一是要研究学校教育和班级教育的特点、优势与局限性。二是要研究国家课程方案、学校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课程资源。三是要研究学科前沿的发展态势、学科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价值以及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四是要研究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和如何教以及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和如何学的策略与方法,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应用。五是研究听课评课,包括:课堂观察、倾听、记录、鉴别、分析和问题解决策略。六是要研究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习题、检测题、考试题的命制与选择,以及检测数据、考试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七是要研究多样化的教学研究的策略、途径与方式方法,如互动式教研、专题教研、联片教研等。八是要研究学校、学科教研文化的培育方式。

(二)指导——体现互动性

教研员对于教师的指导是在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指导的内容到指导的形式,要特别注重体现互动性。具体内容包括:(1)指导学校和学科进行课程设计、制定教学方

案。(2)指导教师学习、研究、掌握课程标准。(3)指导教师钻研教学资源(重点是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备课)。(4)指导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教学过程研讨、分析与点评)。(5)指导教师实施学业质量检测、数据分析与运用。(6)指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教学反思)、教育科研与业务自修。(7)指导学校、学科建立平等、自由、和谐、进取的教研文化。

(三)服务——争取主动性

教研员应具有主动服务教育行政、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认识与自觉性,并在服务的过程中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检验自己履行职责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1)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执行国家课程政策。(2)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3)推广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4)搭建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包括专业研修)。

(5)为教师答疑解惑。(6)协调校际、县际、市际、省际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四)管理——追求实效性

教研机构(教研员)的业务管理职能与教育行政(领导)的管理职能不同。相对于教育行政对学校、教师、教学的全面、刚性;显性的管理方式,教研机构(教研员)对于学校、教师、教学的业务管理更多地表现为具有“服务”特征的柔性、隐性的管理。要十分明确:教研机构不是教育行政机构,决不能依靠权利、文件、指示和指令的方式来实施业务管理过程。有效的业务管理方式更多地是建立在教研员的学识、德行、人格魅力以及与学校、教师长期合作中形成的彼此信任与友谊基础之上的。教研员的业务管理职能在实践中应表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

具体来说,教研员应该履行的业务管理职能包括:(1)宣传、落实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和领导指示,参与教学视导、教学质量监控等业务工作。(2)配合教育行政,督促学校、教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和评估。(3)配合教育行政,加强对中考、学业水平考试以及日常性考试的实施、评价与规范管理。(4)建立本区域学科骨干教师队伍,成立学科教学研究中心组、研究项目组等,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和有潜力的青年教师。(5)撰写教研工作年度报告,总

结全年教研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6)发现和培育区域内教

育教学先进典型,帮助学校、教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设计、实施推广方案。

二、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研员要履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职能,前提是自身专业不断发展。目前的现状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出台有关教研员专业研修的政策和规划,教研员主要靠个人自修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些专家和领导在谈到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时说:过去我们对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问题谈得很少,这是因为教研员常常被冠以区域内教学“专家”的称谓,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专业发展的不足,淡化了其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这个判断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教研员职业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内涵

从逻辑上讲,我们探讨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途径,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弄清楚教研员这个职业的专业特点是什么,二是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即应该解决发展什么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来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教研员来自于教师,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

1.教研员职业的专业特点

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探讨教师职业是不是专业等问题。目前,尽管观点仍然没有完全统一,但认为教师职业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么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是什么呢?首先,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事业,其言行举止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其次,教师需要长期学习、研究、实践

和积累教书育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还要不断促进自身进步和提高,具有不可替代性。再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可以自行处理并解决教育

教学中出现的各类新问题,因而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上述专业特点足以说明,教师职业的确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教研员曾经是一批非常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教研员的工作内容、目的和教师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因此,教研员职业的专业特点与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但与教师比较,教研员职业最具“不可替代”的专业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描述: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对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基础教

育课程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有更广泛和更深入的专门研究,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业务等方面能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良好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看教研员职业,其专业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了。

2.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指应该发展什么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来发展。根据新时期教研员的职能,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可定位为:研究能力的发展、指导能力的发展、服务能力和

教学业务管理能力的发展。

(二)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我把它概括为:情感与态度、读书与学习、实践与交流、反思与行动四个方面。当然,在实践中不止这四个方面。

1.情感与态度

良好的情感态度是教研员履行职能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对职业的热爱、对专

业的追求、对事业的忠诚、对理想的坚持。我们在专业方面发展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我们是否始终

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始终”意味着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就是“始终”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作为的,但在工作中任何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思想与情感上都会有产生困惑的时候,在生理上也都会有感觉困乏、甚至困顿的时候。重要的是这种时候我们能不能鼓起勇气,保持客观、理性的思考,进行积极有效的调理。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则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它将在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态度”。这是有道理的。

2.读书与学习

喜欢读书,热爱学习,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高贵品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唤,并于1995年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表明读书、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大的意义。专职从事教研工作,不仅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还需要具备宽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了解课程和学科发展的动态,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方向。这都需要教研员认真地读书学习,需要教研员在读书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思考,一边读书学习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读书学习,不断挖掘自身的研究潜能,增强文化底蕴,提升服务能力,出色地履行教研员的工作职能。 3.实践与交流

教研员的每一项工作的目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中小学教师,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教研不是真正的教研。因此,教研员的专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勤下基

层、学校和课堂,与教师们打成一片,重视对实践过程的指导与交流,善于在教学一线指导与交流,经常与教师面对面地指导与交流。这些都是特别重要的“实践与交流”,也是提

高教研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此外,教研员自己领衔开展课题或项目研究,指导或带领教师对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积极参加不同层次的研讨与交流活动,也是“实践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4.反思与行动

自我反思是伴随教研员职业生涯始终的专业行为,在反思基础上的行动是目标明确、具有改进完善意义的行动。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与行动,才有可能提高履行职能的品质。根

据反思的过程性特征,可将反思分为项目反思和系统反思。对一堂课、一个研讨会、一个专题报告、一次质量监测等活动的反思叫做项目反思;对一段时间(半年、一年、几年„„)

的全部工作,包括思想认识、情感态度、工作质量(效率与效果)、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有条理、有步骤的反思就叫做系统反思。

不仅反思,而且行动,将反思的成果应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再检验,并按照四种途径依次循环,我们研究、指导、服务和业务管理的品质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中学教研员还是教师累 第四篇_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对照表

【中学教研员还是教师累,】

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资格名称等级对照表

中学教研员还是教师累 第五篇_教师职称等级

教师职称等级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有未定、二、一、高级职称,

在大学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

中学里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中学一级、中学二级;

小学:小教二级 小教一级 小教高级 小教特级。

教师资格证书等级

高校教师资格证:大专院校任教的人员。

高级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从业人员。

初级教师资格证:初级中学从业人员。

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从业人员。

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从业人员。

职业教师资格证:中等院校从业人员

根据[2007]9号文件规定,对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后因工作变动转换了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人员,须在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一年,才能按现岗位资格条件规定评审同档次的专业技术资格(俗称“同级转换”);按现岗位申报比转换系列前高一档次的专业技术资格的,在现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时间至少须满两年,资历可按变动专业技术工作前后实际从事相应档次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累加计算。

目前,中学教师的职称有未定、二、一、高级职称;在大学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小学有小教二级 小教一级 小教高级 小教超高

高中教师等级职称由低到高有几级,大学本科毕业要多久才能评?

四类:

中学二级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中学特级教师

中教三级——大学刚毕业一年见习期内。

中教二级——工作一年后自动转。

中教一级(中级职称)——工作5年后有资格参评,未满5年可走破格。

中教高级(高级职称,相当于副教授)——评一级后4年有资格参评,未满4年可走破格。 特级教师——荣誉职称。 具体时间不好说,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教师的职称比较复杂,要看你教授的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是需要参加职称评定的。总的说来分几个级别:助理级、中级、高级。

小学的分:小教二、小教一、小教高(中级)

中学:中三、中二、中一(中级)、中教高(高级)

大学:助教、讲师(中级)、副教授(副高)、教授(正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470832/

推荐访问:教研员与教师的区别 中学科学教研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