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节日 >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时间:2018-04-29   来源:传统节日   点击:

【www.gbppp.com--传统节日】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篇_纳西族风俗习惯

班级:09级汉语言1(A) 学号:20091201979

姓名:刘斌 序号:32

纳西族风俗习惯

纳西图库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图库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图库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也在分布。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其中:“丽江马”闻名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遍及乡村,基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

纳西族礼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或八个菜来款待。

纳西族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 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送客。

纳西族禁忌,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纳西族饮食,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个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

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有: 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纳西族节日,纳西族以农历纪年。除了有与汉族大体相同的春节、 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外,还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正月白沙农具交流会、二月北岳庙会、三月黑龙潭物资交流会、六月火把节,七月“烧包”节、骡马会等等。

纳西族三朵节,又称“北岳神会”。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保护神及战神“阿溥三朵”的盛大节庆。玉龙山麓有座三朵神庙,因玉龙山在南诏时曾被封为:“北岳”,故该庙又称北岳庙。根据纳西族的民间传说,古时有位猎人在玉龙山上发现了一块奇异的雪石,便背起来往家中走,走到现今庙址时放下雪石休息,再想背起时就沉得再也背不动了。人们认定此石是神的化身,于是就地建一庙供奉之。此后,人们屡见一位身穿白甲、头戴白盔、手执白矛、骑着白马的天神,时常来民间显圣,保护纳西人征战得胜,并免于疫病、水火以及兵祸等灾难。这位天神被人们认为就是“阿溥三朵”,并当作本民族最大最具权威的神来拜祭。纳西族木氏土司还大兴土木,拓修三朵神庙,铸大鼎和大钟详纪三朵种种圣迹,并奏请中央王朝敕封其为“大圣雪石北岳定国安邦景帝”。从此,每年的二月初八日和八月羊日,远近的纳西人云集玉龙山麓的三朵庙,用全羊作牺牲举行称为“三朵颂”的隆重祭拜仪式。人山人海,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届时各家各户也要在家中烹制食品,烧香祭拜。在节日期间,青少年还可以相互邀约到野外或集会场所,进行野餐和郊游等活动。1986年8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正式作出决定,将三朵节确定为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这一决定很快得到了各地纳西族同胞的响应。

中元节“烧包”祭祖,农历七月的中元节“烧包”祭祖,纳西语叫做“三美波祭”,一般是在七月十三、十四日两天举行。 第一天在家中迎接祖先来探家,准备好几个印有经符图案框边、 内装草纸和叠好的金银箔的白纸包,写上祖先姓名并用托盘盛好,再带上香、茶、酒等祭品,到家门前以唱名的方式迎接祖先回家。然后,将上述物品置于正房堂屋内的供桌上,并加上些干鲜果品、糕点花卉等,于晚餐前拜祭。第二天傍黑时分,再把那些白纸包带到河边焚烧,并将灰烬和一些供品扔进河水中,意味着送祖先回到他们现在居住的阴间去。这两日刚近黄昏便家家关门闭户,路上难见行人,因想象到处皆有各家祖先的鬼魂在活动而显得一派悚然。

祭祀活动,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第二篇_丽江纳西族风俗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臵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庆

纳西族以农历记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

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节日:

海坡会 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

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

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

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

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是一种

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义的女方父母。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丽江地区男子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妇女则穿宽腰大袖、前幅短,后幅及胫的大褂,外加坎肩,下着长袄,腰系百褶围腰,脚穿船形绣花鞋,背披羊皮披

肩。披肩背面上方钉有并排的七个圆布圈(早时钉肩带处有两个大圆布圈,代表日月)及垂穗七对。圆布圈上用金线和彩色丝线绣成图案,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已婚妇女梳发髻于头顶,戴圆形纱帕“左井”,未婚女子则结发辫于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妇女们喜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等饰物。衣服多为蓝、白、青色,稍绣花边,朴素大方,男子也有带手镯的习惯。但是因等级和经济条件不同,穷人只能披一张羊皮和着麻布衣裙;贵族则多穿红、黄、灰色的绸缎、毛呢和氆氇等贵重衣服。

据史书所载,古代纳西族广大人民多以荞麦、稗子、圆根为食。明清以来,在大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和新农作物的基础上,纳西族的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生活也有了新的变化。以玉米、小麦、大米、大麦、稗子为主食。坝区农民多在房前屋后开辟园圃,种点蔬菜自食。同时,纳西族在每年冬天腊月间有杀年猪的习俗,做成火腿或腊肉,平时分切而食,猪油用做食用油。一般人家还自备有各种咸酸腌菜、豆豉、肝酱、香肠、腌蛋等等。一般情况下,每日三餐多为干饭,有米饭或大米、玉米混合饭,有二、三个菜及汤。冬春时节则爱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菜;夏季农忙期间,多数农家皆以米酒拌凉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也吃炒面和酥油茶。纳西族人喜欢喝酒、喝茶和抽烟叶,爱吃辣、酸、甜、味。城镇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麦面,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区菜农供应。城里卖有出名的丽江火腿粑粑,美味可口。

纳西族的古代住宅,最早为木结构的“木楞房”。这类室深且暗,楣低槛高的建筑,目前在一些山区仍可见到。明代已有瓦房出现。自清以来,以木石为结构的瓦房普通流行于丽江城镇和坝区,即“三房一照壁”或“四舍五天井”住宅。这种瓦房多系二层楼房,屋基用石头砌成,中段用土坯或砖,上段用木板,房檐外伸,以便保护木质部分不受雨水剥蚀。且在横梁暴露的两端加上“风火板”,既保护横梁,也起装饰作用。当地还有在风火板三角形的上角装上一块叶状木片的“垂鱼”,而富裕家庭的住宅,则装上刻着浮雕的花饰,并在下面垂着两条写实鱼形图案的垂鱼。住宅门窗上亦饰有花草鸟兽形象的浮雕,生动逼真,独具民族风格。永宁等地的住宅,从墙院到房屋,全部结构用方木垫积而成。代表形式是三至四幢房屋组成一个院落。丽江木土司的宫殿,多仿中原建筑,虽不甚高大,但层层叠叠,上覆铜瓦,下有玉砌雕栏,富丽堂皇。此外,丽江大研镇的石牌坊,白沙的“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及五大喇嘛寺等,都是金碧辉煌的建筑物,耗尽了纳西等各族人民的血汗。 祭天和祭祖

三坝纳西族每年要祭天一次,祭祖三次。正月祭天,腊月十四就要酿酒,做饭请客,请老人吟唱,三十晚上要“车寻”,初一祭灶神要磕头,初二要洗头、洗脚、洗衣裳,到河边饮水。三日晚上把天神请到家里来祭祀。四日就要杀鸡,到祭天堂烧香,磕头吟呷,搞完后回来作射箭等活动,搞完活动后在主祭家里吃饭。五日天一亮抬出一口大猪煮成三锅,煮熟后念“天好矢”、“乌鸦好友”。长者吃酒吃肉,然后众人吃。吃完依次回家。六日各家各户自己祭。八日又抬一口猪去祭天堂。九日又用一口小猪去祭天堂。整个祭天活动到此完毕。

祭祖:正月六、七日或二月十二日一次,六月初一次,十一月初二一次。一般祭时用黄栗树三株,各家各户自己祭。

婚姻风俗

丽江纳西族盛行姑舅表亲优先婚配(纳西话叫“阿舅则美该”,意为“舅舅可以强认姑母的女儿为儿媳妇”)。依据传统风俗,舅舅的儿子有优先娶姑表姐妹的权利。另一种习俗叫抢婚(纳西语“密夫”,意为“拉姑娘”)。通过抢婚结合的夫妻,不受社会歧视,与正常结婚享有同等的地位。“殉情”是丽江纳西族婚姻关系中突出的现象。一些热恋着的男女青年,在无法获得婚姻自由时,便产生了“生不同衾,死时共穴”的思想。相约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云杉坪

云杉坪,土语称“游午阁”即“情死之地”又名锦绣谷,海拔3240 米,是一块隐藏在原始云杉林中的巨大草坪。位于玉龙雪山东麓的山箐里,在雪山主峰的右下方。每逢春夏之间,绿草如茵,繁花点点,云杉坪是被周围的原始云杉林紧紧包裹着的翠绿草坪,这里如此幽静,如此美妙,如此动人,仿佛人间仙境一般。玉龙雪山云杉坪———爱情圣地殉情崖情侣决定殉情后,有的会把自己的决定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向他们诀别。而朋友要恪守古规,为密友守口如瓶,决不外泄。个别的殉情女子还会把这一决定告诉自己的母亲,而母亲也同样会保守秘密。大多数殉情者会选择在高山上险峻难达、草木茂盛的地方自缢而死。

舞蹈 东巴纳西族舞蹈多是纳西族东巴在各类宗教仪式中所跳的舞蹈,它是纳西族传统古典乐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乐舞——《白沙细乐》

该乐舞诞生于元朝初期,融乐、歌、舞为一体,古朴典雅,具有相当高深的艺术造诣。这套乐舞从序曲开始,继之以一封书、三思渠、美丽的白云、赤足舞曲、弓矢舞曲、南曲、北曲、荔枝花、云雀舞曲、哭皇天等十个乐章,有歌有舞,须使用直笛、横笛、胡琴、古筝、二黄、波柏(即一种芦管)、琵琶以及苏古都(即胡钹)等乐器,苑若一首器乐歌舞混然天成的交响诗,气势磅礴,规模宏大,优美动听。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套传统乐舞曾应邀参加过世界青年联欢节等许多次文艺盛会,受到听众们的热烈欢迎和行家们的高度评价,并多次获奖。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第三篇_丽江纳西族的民俗文化

丽江纳西族的民俗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中的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习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地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

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庆纳西族以农历记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第四篇_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精选阅读(一):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什么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仰的民族。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第三者的爱情

丽江坝区过去的纳西人,由于在1723年雍正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受汉族文化影响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实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办婚姻的制度。儿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猪,酒聘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夫唱妇随等汉族传统伦理,丽江纳西与汉族、藏族联姻的较多。在本民族内部,同姓不一样宗的人能够通婚,但绝对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酒,举行婚礼的程序。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透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议的女方父母。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因此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爱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好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正因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齐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好在碗底留剩饭。

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好询问阿夏的状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噩梦。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

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立刻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朵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忌妇女早起床。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主要资料

的原始宗教。

精选阅读(二):

纳西族----简介

纳西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分,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此刻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历史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像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之后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

到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必须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重资料。

纳西族----礼仪【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纳西族很重视人际关联,重感情交往,患难与共,讲求礼尚往来。尊老爱幼是纳西族的美德。老人在家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倍受尊重。凡遇天灾人祸,婚丧嫁聚,亲友村邻都会主动接济帮忙,不计报酬。好客是纳西族的传统美德,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若村中或家里来了客人,男女老少都会起来打招呼,热情让坐。在家里,年青人要先顾老人吃和睡,要给老人端洗脸水、洗脚水,此种美德世代相传。

纳西族----节庆

纳西族以农历记年。主要节日三月龙王庙会、农历正月十五日的米拉会(即棒棒节)、夏历七月中旬举办的丽江七月会,也称为七月骡马会等。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摩梭人举行朝拜女神山的活动,这是一个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群众节日。这天人们穿着盛装,聚集在狮山下烧香,喇嘛念朝山经,人们向女神敬献酒肉及水果,并叩头朝拜。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纳西语称作祭三朵,这也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朵的传统节日。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朵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相传,古时有一猎人,在玉龙山上发现一块奇异的雪石,背回家去,走到现今的庙址时,雪石异常沉重,就歇下休息。再想背起赶路,雪石重不可移,人们认为这是神的化身,就地建庙祭供,从此,人们常常见到一位身着白甲,戴白盔,执白矛,跨白马的天神,经常显灵,保护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纳西人认为三朵就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

八月属羊日,要用全羊隆重祭奠。庙会期间,正是茶花初开时节,届时,人山人海.烟火缭绕,花开四野,人们四散野餐,信徒烧香磕头。此庙会之隆重与气氛,冠丽江所有庙会和节日之首。

纳西族----婚俗

永宁纳西族自称摩梭。他们直到这天,在婚姻家庭方面仍保留着母系制遗俗。在以往典型的摩梭人家庭结构中,只有母亲血统的亲人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亲及其兄弟姐妹、母亲的亲生儿女以及母亲姐妹的亲生儿女,生身父亲被视为外人。在家庭生活中,妇女的地位显赫,家长由长辈高的妇女担任。她还是家庭中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家庭的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也依母系原则继承。

与这种母系家庭相适应的婚姻制度,人们习称为阿注婚。阿注意为朋友、伴侣。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凡属不一样母系血缘的青年男女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挑选心上人,只要彼此乐意,便互赠手镯,腰带一类的礼物,并开始过起了偶居生活。由于他们分别在两个家庭里生产、生活,因此男子要在夜幕降临后才去女家访宿,次日清晨又匆匆回到母家。同居所生的子女,姓母亲姓氏,并归母亲家庭抚养,男子对子女们没有任何权利和义务。由于这种婚姻家庭没有经济等方面的必然联系,因此男女双方的离异十分自由,只要女方拒绝来访或男子停止访宿,阿注婚便宣告结束。

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持续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丽江妇女上宽腰大绣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百褶围腰,穿船形绣花鞋。衣服多为蓝、白、黑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髻,戴圆形的纱帽,未婚女子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

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这一装束的来源有多种不一样的说法。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与旱魔王搏斗,奋战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阳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第五篇_纳西族民俗

纳 西 族 民 俗

纳西族的自称因方言不同而有所区别:丽江等地多自称“纳西”,宁蒗、四川盐源等地自称“纳日”、“纳汝”或“纳恒”。按纳西语分析,“纳”有“大”或“尊贵”的意思,“西”、“汝”、“恒”等意为“人”或“族”。 纳西族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氐羌支系有渊源关系,古文献里记载的“耗牛夷”、 “摩些蛮”、“摩沙夷”指的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其自称叫“纳”、“纳西”、“摩梭”等。1954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纳西”作为共同族称。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在从畜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过渡的漫长岁月中,纳西族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因其祭司叫“东巴”而得名。“东巴”原意为“山乡诵经者”,也有“智者”之意,他们所诵的经书就是用图画象形文字所书写的东巴经。东巴教的创始之神叫了巴什罗,但他没有形成教主的独尊地位,也没有寺庙或职业教徒。“东巴”本人参加劳动生产,只在有人邀请时才去进行诵经跳神活动。东巴教的中心思想是万物有灵,认为日月星辰,山川风火都有神灵,为祈福禳灾进行祭祀和崇拜。东巴产生于民间,活动于普通群众之中,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如祭夭、祭祖、婚丧嫁娶、择吉祈年、治病驱鬼等等都离不开东巴活动。因此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东巴教对人民的生活、风俗、礼仪和思想意识、精神气质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结构,可以称之为“东巴文化”。 所谓“东巴文化”不仅指东巴经,而且也包括与东巴法事活动有关的音乐、舞蹈、绘画,用以书写东巴经的图画象形文字,以及受其影响的各个方面。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食俗 丽江坝子盛产小麦。小麦是纳西族的主食之一。在云南众多的民族中,有“傣族糯米,纳西族小麦”之说。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丽江地区属于青藏高原的南端,地势高峻,山川雄伟。峰奇谷秀,物产丰饶。平均海拔2700米,形成寒、温、亚热带三种气候类型。玉龙雪山海拔高达5000多米,被誉为“植物仓库”而闻名于世。丽江坝子和河谷区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豆类、玉米等。拉市蚕豆,太安芸豆,阿旺辣子,茨满梨都很有名。纳西族自古就善于饲养牛、马、羊、猪,有丰富的饲养经验。其铜器久负盛名。丰富的食品原料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达,为烹调技术的提高提供了保证。纳西族居住的坝区和大研镇均具有相当高的烹调技术。请客一般都用“八大碗”、“三碟水”待客。常吃杂锅菜。早餐喜吃丽江粑粑,酥油茶,喜欢饮酒,爱吃酸辣和腌腊制品。丽江的米灌肠”,吹肝,永宁等地的“猪膘肉”(琵琶肉)都很出名。

琵琶肉是款待客人的珍贵食品,形似琵琶而得名,当地人称“猪膘肉”,特别讲究脑制的技巧。杀年猪时不兴用尖刀刺脖颈,而是在胸部开一个小口,伸手进去弄断心脏动脉血管来杀死肥猪。烫烟完毛后,先割去前脚后腿,再从猪的嘴角处一刀开通到肚脐,把肚杂和骨头全部取出,然后放进食盐、花椒等香料,细细密密缝好所有口子,置于平板上,过上数日,

就有味道鲜美,可口开胃的琵琶肉可吃了。猪肚里取出的杂碎,其中的大肠子又做成了奇撰“米灌肠”。纳西族的“米灌肠”讲究把热的猪血和刚蒸熟的糯米饭混着盐、菌香子、草果、八角等佐料一起搅拌后,速速灌入肠中,扎好肠口上宠蒸熟,冷却后存放,吃时,切片、切段,或炸或蒸都极上口。普米族的“米灌肠”灌进去的可是大米饭,也可是包谷饭,还拌以些香油调料。灌好后放进沸水里煮一阵,捞出来就可吃了。用刀切成小截,在火塘边烤烧,再倒在一碗清凉的苦茶,边吃边饮,风味宛若洞中神仙宴,令人沉醉在浓郁的美味里。“胸酸鱼”是沪沽湖畔普米人,纳西人的拿手好莱,虽十里不同风,各家有各家的风味,但都共同遵循一个古现,用沪沽湖里特产的半斤左右的活裂腹鱼腌制。人们在湖中捕鱼时,凡捞到半斤重的裂腹鱼,便小心地放进一个装有水的木盆里养着。鲜鱼一进家,主妇就立即制作,剖开鱼腹,取出肚杂,用清水洗尽血迹,将全身肌肉和尾巴还在不停扭动的鱼放进一个土坛里,放一层鱼,撒上一层由糌粑、食盐、花椒、烤酒等调合而成的佐料,如此,直待坛满,封好坛口,放在阴凉处。10余天后,便可开坛食用,生吃、熟吃,无不酸鲜可口,大振食欲,一年四季,无不相宜。【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习俗纳西族性格热情开放,有着知书识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禁忌主要有: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在家中和村内忌唱“谷气”调。办喜事时忌跳“哦热热”歌舞。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孕妇忌给死者引路搭桥。孝男孝女忌食死者的伴魂鸡肉。东巴祭司忌吃献给死者的牺牲。 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

在家里不能吹口哨,否则认为会把鬼引来。

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

妇女的裙裤不能晒在院坝里,妇女不能爬阳台和粮架。

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和猎杀入家宅的小动物,蛙蛇进屋,忌伤害,应泼以牛奶或抹酥油,恭送出门。不能伤害逗转耳畔的蜜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440457/

推荐访问:纳西族节日图片 纳西族节日风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