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节日 >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时间:2018-04-08   来源:传统节日   点击:

【www.gbppp.com--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第一篇_火把节

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和节日,火把节就是很多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火把节当天,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而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节,但是,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在日子上有所不同。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第二篇_火把节是以下哪几个民族的民俗节日 () 。 A.彝族 B.白族 C.羌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第三篇_民族风情:基诺族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基诺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六月间择日举行。节前,由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分派一些人上山砍松柏,把砍来的树枝在寨内广场上支起一高大火把。这天全寨人停止征税,男女老幼皆着节日盛装,家庭主妇忙于准备节日会餐,亲戚朋友互相拜访。晚上,在塞外烧起火把,人们汇集到火把周围,待卓巴向火把祈祷后,人们便纵情歌舞,老人们开怀饮酒。青年男女则合着锣、象脚鼓和三弦,尽情鼓舞,直至通宵达旦。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第四篇_民族趣节之二火把节

民族趣节之二火把节

火把节,是中国彝语支各民族的节日,即南方彝、白、纳西、拉枯、哈尼、基诺等族的传统节日, 更是彝族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除彝语支民族外,佤、普米等民族也欢度火把节。

火把节的举行时间,各族、各地略有不同。 如云南、四川彝族,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前后几天举行; 贵州彝族多在农历六月初三左右,一般节期为三天; 纳西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节期为三天;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白族在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拉枯族在农历六月二十日开始,一般要举行数天。

各民族、各地区火把节的活动内容, 也不完全相同,但都少不了要在节日夜晚,点燃松木扎制的火把, 或插于村中,或举之来往于田间,并伴随各种歌舞活动。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传说。

传说一:据清光绪 《昆明县志》载:“汉之时有夷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为此会。”

传说二:据清光绪 《昆明县志》载:“一云南诏皮罗阁会五王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他, 登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乃以铁钏约夫臂,既往, 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归, 皮罗阁闻其贤欲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传说三:相传在云南南县彝族地区, 古时有个撒尼魔王,残酷压迫百姓,当地群众无可为生, 遂合而攻之。但其堡垒久攻不克,于是利用羊群火攻, 在每只羊的双角上绑火把,擂动战鼓,驱羊前进。羊群借助火光猛冲,果攻陷。 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乃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 传说四:相传在四川大凉山地区,很久以前, 天上有个最大的凶神叫“斯热阿比”,奉天王“安天古兹”之命, 经常到人间派粮、派款,敲榨勒索,激起人民反抗。 彝族人民推选阿提拉巴同凶神作战。阿提拉巴和凶神斗了九天九夜, 最后阿提拉巴杀死了凶神,为民除了害。天王大怒,即放下“天虫”吃庄稼。 彝族人民便举火把烧“天虫”,火把举了三天三夜, 烧“天虫”也是三天三夜,终于烧死“天虫”,保护了庄稼。 从此以后,彝族人民每年在这一天举火把欢度火把节,相传至今。

传说五:相传拉祜族人民,为纪念与天神 “厄莎”斗争而蒙难的英雄“扎努扎别”,而举行火把节。 传说六:相传拉祜族人民, 为纪念一个善人巧斗专吃人眼的凶残恶人,所取得胜利的日子,而举行火把节。

以上种种传说,尽管各样, 但烧“天虫”,祈祷丰年,是各民族“火把节”所进行的中心内容,也是其共同之点。

彝族过火把节时,一到夜晚, 各村寨即点燃火把,炬火散布游动于田野山乡,颇为壮观。彝民用火炬照田,占岁丰收。 民间传说,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 耍火把是为了扑灭秧苗的病虫害。节日期间,有的地方要杀猪宰牛祭神; 有的地方每户要抱一只鸡到田里去祭“田公地母”。 民间认为,火把可以驱鬼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走, 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谓此为“送祟”。 火把节期间还有各种社交文化娱乐活动,各村寨举行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射箭、 拔河、 打秋千等。路南石林圭山一带的斗牛、摔跤比赛尤为闻名。

在斗牛前,各村寨要选出代表参加,并将经挑选的膘肥体壮的牛牵到会场,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前来观看。届时由一有威望的人宣布比赛开始,于是锣鼓喧天,长号齐 鸣,鞭炮震耳,一对对男女青年在赛场四周弹起大三弦,跳起欢乐的舞蹈。在万众欢腾中,参赛者将一头头滚瓜溜圆、体大角尖的公牛牵入会场,接受裁判员的检验 过目。裁判员一声令下,主人按照事先选择的对手,将牛放出,任其格斗。凶猛的公牛扬蹄翘角,向对方冲去,角对角地顶挖,直到将对方斗败为止。优胜者可获得 场边标杆上挂着的球形彩红。

火把节期间另一项重要比赛是摔跤。参赛者身穿短裤赤膊上阵。开始时互相拥抱,以示友好。裁判员一声令下,便相扑角力,奋勇拼搏,最后以把对方摔倒、双肩着地为胜。 比赛场面极为壮观。 一处摔跤,八方相聚,盛装的群众从四面围观,欢呼喝采。小伙子们背着大三弦,带着竹笛; 姑娘们背着自己精心绣制的花挂包,赛前赛后,奏起欢乐的乐曲, 跳起欢乐的舞蹈,使比赛充满热烈的气氛。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火把节又是青年男女交往,选择配偶的良好机会。节日期间,他们共举火把为嬉, 并欢聚于山间田野,举行簧火晚会。青年男女在篝火下相互弹唱,尽情歌舞,彻夜不息, 从中寻求自己心爱的对象。 斗牛比赛中的优胜者和摔跤能手,往往成为姑娘们所追求和爱慕的人。

拉祜族在过火把节时, 夜晚由老人举行叫谷魂、人魂、畜魂的仪式。 按传统方法,边叫魂,边诵唱“叫魂歌”。从祖先居住地北方开始,沿着迁徙路线一直叫到澜沧江居住的田地里、家里。祭别,一手持长刀,一手举火把,在屋内走动。 边撒火把,边唱“驱魔弃邪调”,由屋内撒到屋外。有的地方,除燃松明火把外,还燃蜂蜡。 火把用四条一尺左右长的蜂蜡,扎成一炬火把。点燃后,烛泪滴得多,象征谷穗长得好。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第五篇_火把节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在现今的云南、贵州等地十分流行。因为彝族在当地也可以说是大族,所以周边少数民族受到影响,也纷纷将火把节纳入自己民族的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北斗星斗柄上指的时候,就是彝族要过火把节的时候,下面就是火把节的来历,以及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的来历

火把节的来历到底是从何而起?各地传说都十分得多,但其来源实质与火有关。毕竟在广西一带虫子有很多,用火驱虫除害效果十分明显,对庄稼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

火把节的来历一:当时天神与地神斗争的时候,人们帮助地神,用火把将天神的虫军消灭后,战胜了天神。【火把节是什么民族】【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火把节的来历二:远古时期,天上有着奇怪的现象,白天同时有6个太阳,晚上有7个月亮存在。这一现象使得白日里烈阳暴晒,夜晚中强光照耀,使得天下农作物无法生长,土地荒芜

人们经常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而且天下妖魔乱行,世间常常受到生命的威胁。

这时候,彝族出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利用弓箭将多余的太阳跟月亮都射了下来。并铲除了在世间为恶的妖魔,将洪水肆虐的现象治理好了。从此之后,彝族过上了幸福美满、繁荣兴盛的生活。

但因为他们的生活过于美满,遭到了天神的嫉妒,于是年年都派下神子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人们为了反抗神子,就设计将其杀害,引起了天神震怒,排除了大量的天虫到人间毁灭庄稼。

为了将他们杀死,从古籍中翻出了火把能把天虫烧死的方法。于是彝族人民经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战斗,利用火把终将天虫杀害,保护了大量的庄稼。正好这一天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彝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就特此将其作为自己的节日。每到这一天,都会举着火把来到田野,举办火把节,用以祈求上天这一年的庄稼能够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起初是彝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开始,持续整整三天。在这三天里,彝族人民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这体现了人民尊重自然规律的美好愿望。

到了今日,火把节不仅仅是彝族人民特有传统节日,也是周边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的日子。在2014年7月,云南的彝族更是举办了“天下火把节——最牛民族村”的火把节狂欢活动。许许多多的有课都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参与其中,去体会彝族人民的原生态活动。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第六篇_彝族风情与火把节

盘 县 彝 族 风 情

彝族是我县定居最早的少数民族,据资料记载有二千多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他们开拓了盘县这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一千八百多年。在盘县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县彝族分布于各乡镇,据2000年统计,有彝族人口96101人,普古、淤泥、羊场、保基、坪地、鸡场坪、松河等乡镇是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在全县总人口中,彝族人口占9.6%左右,占少数民族人口近60%,人口数居我县少数民族之首。

彝族服饰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这是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我县彝族服饰,历来以黑、白色为佳,男装多为麻布对襟上衣,下为宽腰大裤脚布裤,脚下穿草鞋或布鞋;女装上为右开襟长衣,下为大裤脚布裤,腰束围腰,脚上倒勾鼻绣花鞋,部分妇女则穿拖地数寸的长裙,足不外露。女性服饰不管长与短,裙与裤,其袖口、领口、前襟、下摆、裤脚等处均镶有各式花边。除服饰外,不论男女都配带银质首饰,头上为盘状包头,所不同者,女性包头内插“翁吉”(银制头饰),两耳下垂“C”

型耳环,环下系有穗须。

彝族歌舞

能歌善舞是彝族人一大特点。淤泥河畔是我县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在这里世世代代的彝家人,用山歌倾诉了他们的过去,赞颂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表达他们的爱情和美满家庭,可以说十对情侣九对是以唱山歌为媒介而终成眷属的。

淤泥河畔的彝家人,能编能唱,自编自唱,随机应变,出口成歌。如果说他们能唱多少歌,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山歌出在淤泥河,人去背嘞马去驮。

前头去了33匹马,后头还有99囤箩。

一篇以“歌海之乡淤泥河”为题的文章写到了这一事实。正因这里有歌海之乡的美称,一批批彝族歌手相继出现。甘明媚、吴小彩两位彝族姑娘以那高亢的声调,明快的节奏,独特的演唱技巧,先后唱到市、省,唱到了北京。在彝族的婚俗中,唱歌必不可少,《酒令歌》《彝族古歌》专用于婚嫁仪式,设歌台于新娘家,表现形式为男女对唱,当男方接亲人起程回新郎家时,新娘家送亲女伴首先起唱,接亲方回唱,你来我往,你唱我对,歌声通宵达旦。《酒令歌》的对唱需要三个晚上才能完成。此外,还要跳酒令舞、撒麻舞、送亲舞等等,婚俗形式较为繁琐,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

彝族的婚俗

一个民族的婚俗特点构成一个民族风土人情的主要内容之

一。在我县彝族乡一带的彝族婚俗古老的那种风趣与生动的民族礼节至今仍在盛行。

坪地乡是我县的一个彝族乡,这里彝家青年男女婚礼纷繁独特,今天仍保留着接风洗尘、泼水、唱酒令、踩碗、钩顶帕等多个传统礼节。基于坪地彝家婚礼的独特性,贵州电视台在《发现贵州》栏目曾作过专题报道。

彝族青年男女,一般17岁后开始婚恋,当双方正式确定关系并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后,这才可以定下终身。彝族同胞在完婚前必须要经过说亲、献酒、压八字嫁娶等几个步骤:

说亲。说亲即说媳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作父母的要替儿托媒说亲,但说亲的条件是建立在“互中”的基础上的,就如同人们常说的“篾门配篾门,板门配板门,秀才姑娘嫁举人”。

献酒。彝语“尼阿克”,即定亲。经过双方的努力和媒人的撮合,婚约已基本达成定局,于是便以献酒为凭。由媒人带领一行人到女方家去,人员的组成由男方的父亲或母亲、一个姐夫和一个兄弟或老表组成。要带去的礼物是火腿一支、两瓶酒、一只公鸡以及香、纸、烛、米、布、礼币、衣物等。到了女方家,女方家要备饭菜,首先将男方带去的食物做熟,然后抱出

一只母鸡,连同男方家抱来的公鸡,在祖宗灵位前一道杀之作为主祭品。随着供上酒、饭,这时男方青年要在女方家祖宗灵位前磕头拜祭,以示成为女方家的门客。也正是这个时候,男方家带去的衣物交给女方,礼币交给女方父母,意在报答养育之恩。席间,双方老人在媒人的撮合下,定下婚嫁时间。并在女方家歇宿一夜,女方则会送一双鞋给男方作为定情礼物。第二天用过早饭,男方家一行返程。往后的相关事宜,皆由媒人出面联络。

压八字。压八字又称“送日子”。男女双方到婚龄时,由媒人到女方家与其父母反复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后,选择“黄道吉日”完婚。

嫁娶。彝族的婚嫁习俗,风彩独特,从始到终历时三天。结婚时,彝语男方叫“且克”,女方叫“阿谋且”。男方家要组织两个“措说”,一个是新郎的姐夫或老表、另一个是新郎的弟弟或侄儿专门拉马,其余数青年作伴郎,背着礼物、酒、肉、米、新娘的衣物及供奉祖宗的祭祀品去接亲。起程前,由拉马“措说”把马拉到堂屋内,新郎用一盘子端着粮食喂马料,并绕火塘三圈再出门。出门后,新郎上马走出一程后,新郎把马交与“措说”转身而回。彝族规矩,新郎不直接去接亲。快到女方家的大门口,新娘女伴(彝语叫“阿谋措”)站立两旁用盆端着洁净的水,手执青竹叶蘸起盆中水洒向接亲人员,表示

接风洗尘(彝语叫“措说低”)。当两个“措说”同时跨进门坎时,新娘用自己嫁妆的新盆端起水迎面泼出,这意思是你们进门时,我就是泼出去的水了。“措说”进到女方家后先要给女方家祖宗(堂屋中的家神前)磕三个头,行礼期间任何人不得逗闹,否则就是对祖宗的不尊敬。事后,放好带来的接亲礼物,听候女方家主事人的安排。【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饭后,主事人把女方家各长辈集于堂屋就座,男方家“措说”提着带去的离娘酒(彝语叫“木呕之”)敬女方家长辈,并向每位长辈一一磕头表示敬意。就在这时,屋外的新娘和女伴唱起了酒令歌“措说诛”。歌词的大意是诉说自己劳作耕织,将要离开这个家了,对家人有依依不舍的情怀。女伴们的歌词还具有针对性,直接指向“措说”,大意是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情深意长,今天你们就要把我们分开了,是多么狠心。唱词中还免不了骂上几句,借此表达各女伴的不同感受。事后安慰新娘,祝福今后日子过得美好并共同起舞唱歌直到深夜。

第二天,按定好的时辰,请属命相合、寿延好、福气好的女老人为新娘梳妆打扮,送亲人员由主事安排作起程准备。这时,新娘的父亲在祖宗灵位前点上灯,供上酒、饭,安排客人吃饭。饭毕新娘起程上路。新娘出门时,要在祖宗灵位前磕头,拜别祖宗,再向就座的长辈行礼告别,然后由哥哥背着出门,到了门前扶上马,送上一程交与接亲的人员掺扶。事前在路上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 第七篇_拉祜族的火把节习俗

拉祜族的火把节习俗

在拉祜族心目中,火把节是“男人节”, 而春节是“女人节”。拉祜族习惯性地把火把节叫为六月二十四, 火把节和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两个节日,一般都要回老家与亲朋好友们一起度过。有些什么习俗呢?

一、杀鸡宰羊

火把节每家都必须杀一只鸡,肉多的地方煮吃,骨头多的地方剁碎后与青辣子炒吃,并看卦总结上半年的生产生活、预测下半年的吉凶祸福。有条件的话宰羊,或者买几斤羊肉煮吃。

二、炖补药

平时从山上找一些草根树木留着(有的当天到寨子附近找),火把节晚上与米、鸡内脏、鸡头脚或者羊肉一起炖吃。吃好后睡觉,不得喝冷水和吹风,第二天最好还是躺在床上休息。一般是老人、有病的人吃,小孩和年轻人一般不吃。

三、撒火把

平时找留着松香、腐烂晒干的松树冲细留着,并找一些面瓜业、黄瓜叶冲细搅拌在一起,找得着的话加点火药。晚上,点起火把从房子的每个角落撒起,逐步撒向附近的瓜果树木。

四、驱鬼叫魂

拉祜族心目中,二月八(农历二月八,清明节前)幸坟后,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是经常在一起的。到了六月,拉祜族认为是阴间丰收的季节,祖先不再挨饿,得跟他们分开。对缠着活人的阴魂进行驱赶,对经常患病、身体虚弱的人进行叫魂。叫魂一般请“魔八”(巫师)来进行,需要鸡、米、盐和红白兰黑线等。部分拉祜族地方恢复基督教,有些以念圣经祈福来代替驱鬼叫魂。

五、走亲串戚

火把节一般休息三天,拉祜族们迎来送往地走亲串戚,商谈上半年的生产生活情况和下半年的打算。拉祜族居住的地方现在大力种烤烟,有的地方仅休息一天了。

六、狩猎

以前火把节期间男人要外出狩猎,现在没有枪,只好用扣子下点小鸟、老鼠来吃。

(邦丙乡人民政府 罗有平)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434496/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热门文章